綜合課-中國法制史隋唐宋法律制度、元明清法律制度、清末、中華民國法律制度三_第1頁
綜合課-中國法制史隋唐宋法律制度、元明清法律制度、清末、中華民國法律制度三_第2頁
綜合課-中國法制史隋唐宋法律制度、元明清法律制度、清末、中華民國法律制度三_第3頁
綜合課-中國法制史隋唐宋法律制度、元明清法律制度、清末、中華民國法律制度三_第4頁
綜合課-中國法制史隋唐宋法律制度、元明清法律制度、清末、中華民國法律制度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綜合課-中國法制史隋唐宋法律制度、元明清法律制度、清末、中華民國法律制度(三)一、單項選擇題(總題數(shù):30,分數(shù):45.00)1,清朝順治年間頒布的 是清朝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分數(shù):1.50)A.大清律集解附例VB.大清律例C.大消會典D.大清現(xiàn)行刑律清朝順治年間頒布的大清律集解附例是清朝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大清會典是從康熙年間到光緒年間五朝會典的總匯;大清律例制頒于乾隆年間;大清現(xiàn)行刑律制頒于清末。2.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分數(shù):1.50)A.大清律集解附例B.大清律例 VC.大清律集解D.大清會典大清律例制頒于乾隆年間,大清律集解附例和大清律集解都制頒于大清律例之前,而

2、大 清會典不屬于基本法典的范疇。3.明朝終世不改的根本大法是 。(分數(shù):1.50)A.大明律VB.問刑條例C.大明會典D.明大誥朱元璋曾下令:以后子孫不得對大明律進行改動,大明律終世不改,一直沿用至明朝滅亡。4.元朝由地方政府頒布的法令法規(guī)匯編是 。(分數(shù):1.50)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風憲宏綱D.元典章V元典章是由江西地方政府纂輯的。.元朝專理宗教審判的中央司法機關是 。(分數(shù):1.50)A.宣政院 VB.刑部C.大宗正府D.大理寺元朝專理宗教審判的中央司法機關是宣政院。故選A項。刑部是元朝的中央主審機關,但并不審理宗教案件;大宗正府是元朝專理蒙古王公貴族案件的中央司法機關。元朝撤銷

3、了大理寺。.明朝采用 的刑法適用原則。(分數(shù):1.50)A.從輕主義原則B,從舊從輕主義原則C.從新從重主義原則VD.從舊從重主義原則明朝一改漢唐以來的從輕主義,而采取從重從新原則,從而引起法律原則的巨大變化。.明朝由三法司聯(lián)合審判的制度稱為 。(分數(shù):1.50)A.三司推事.三司會審 VC.九卿圓審D.朝審A項屬于唐朝的會審制度;C項和D項中,參與會審的官員不僅包括三法司,還包括其他官員。8.標志著元朝法律遂告定型的法典是 。(分數(shù):1.50)A.至元新格.大元通制7C.元典章D.風憲宏綱大元通制的頒行,標志著元朝法典的定型化。.凌遲刑正式入律是在。(分數(shù):1.50)A.五代時期B.宋朝C.

4、明朝 VD.清朝凌遲刑始于五代,成為法定死刑是在宋朝,正式入律是在明朝。.元朝的立法指導思想是 。(分數(shù):1.50)A.明刑弼教B.附會漢法 VC.德本刑用D.刑亂國用重典元朝實行“附會漢法”的立法指導思想,即仿照唐、宋“漢法”,同時在保留許多涉及蒙古貴族統(tǒng)治利益的舊制度和舊風俗的基礎上,對全國實行分而治之的統(tǒng)治。故選 B項。德本刑用是唐朝的立法指導思想。明刑弼教和刑亂國用重典是明朝的立法指導思想。.被清朝奉為“國家大典”的會審制度是 。(分數(shù):1.50)A.秋審 VB.朝審C.三司會審D.熱審秋審是清朝最重要的會審制度。.為了防止“法外遺奸”,明朝頒布了 ,作為刑事特別法規(guī)。(分數(shù):1.50

5、)A.大明律B.明大誥 VC.明會典D.大明律集解附例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防止法外遺奸,特制定單行刑事特別法規(guī)一一明大誥。.清朝管理少數(shù)民族事務的中央機關是 。(分數(shù):1.50)A.大宗正府B.宗人府C.理藩院 7D.步軍統(tǒng)領衙門大宗正府為元朝的機關;宗人府為清朝專理宗族案件的機關;步軍統(tǒng)領衙門在一定權限內(nèi)受理刑事案件。.明朝的中央最高審判機關是 。(分數(shù):1.50)A.大理寺B.刑部 VC.宣政院D.都察院明朝的司法機關中,大理寺掌復核,刑部掌審判,都察院掌監(jiān)察,合稱“三法司”。宣政院是元朝的機關。.清朝對于全國上報的斬、絞監(jiān)候案件進行會審的制度稱為 。(分數(shù):1.50)A.秋審 VB.朝審C.

6、九卿會審D.熱審秋審審理的對象是全國上報的斬、絞監(jiān)候案件。.“申明亭”的設立體現(xiàn)了明朝 的立法指導思想。(分數(shù):1.50)A.重典治吏B.刑亂國用重典C.重其所重,輕其所輕D.明刑弼教 V“申明亭”意在申明教化,故 D項為正確答案。.明朝對刑事案件的復核機關是 。(分數(shù):1.50)A.大理寺 VB.刑部C.都察院D.御史臺明朝的司法機關中,大理寺掌復核,刑部掌審判,都察院掌監(jiān)察,合稱“三法司”。明朝將前朝的御史臺 改稱都察院。.元朝的“燒埋銀”類似于現(xiàn)代的 。(分數(shù):1.50)A.損害賠償金 VB.罰金C.罰款D.違約金元朝的“燒埋銀”類似于現(xiàn)代的損害賠償。.明大誥一共由 篇組成。(分數(shù):1.

7、50).二.三.四 V明大誥一共四篇:御制大誥、大誥續(xù)編、大誥三編和大誥武臣。.兀朝中央最高行政機關是 o(分數(shù):1.50)A.中書省 VB.中書門下C.尚書省D.門下省元朝沒有效法前代實行的三省六部制,而是設置中書省作為中央最高行政機關,中書省下設吏、戶、禮、 兵、刑、工六部,各司其職。故選A項。中書門下是宋朝的中央最高行政機關,宋神宗元豐變法后,恢復了三省六部的職權。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其中的三省是指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三省共同行使宰相 職權。.奸黨罪始創(chuàng)于 。(分數(shù):1.50)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V明朝始創(chuàng)奸黨罪,以強化皇權。.廷杖制盛行于 o (分數(shù):1.50)A.宋

8、朝B.元朝C.明朝 VD.清朝廷杖制雖然在隋朝就有所適用,但到了明朝盛行。.元朝的笞杖刑一共 o(分數(shù):1.50)A.五等B.十等C.H一等 7D.二十等元朝的笞杖刑分為十一等,而不是十等。.明太祖朱元璋為鞏固和擴大里老的司法審判權,于洪武三十一年頒行的規(guī)范文件是 。 (分數(shù):1.50)A.昭示奸黨錄B.大誥C.教民榜文VD.鐵榜明太祖朱元璋為鞏固和擴大里老的司法審判權,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頒行教民榜文,規(guī)定:民間戶婚、田土、斗毆相爭,一切小事,不許輒便告官,務要經(jīng)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斷。若不經(jīng)由者,不問 虛實,現(xiàn)將告人杖斷六十,仍發(fā)回里甲、老人理斷??梢?,選C項。昭示奸黨錄是明太祖朱元

9、璋在“胡藍之獄”后頒行的懲治奸黨的告示。大誥是明太祖朱元璋親手制定的以懲治官吏貪贓枉法為主要內(nèi)容 的刑事特別法。鐵榜是明太祖朱元璋為嚴禁宦官與后宮、外戚干政而在宮中設置的鐵牌,具有極高的 法律效力。25.系統(tǒng)保存元朝法律內(nèi)容的是 。(分數(shù):1.50)A.至元新格B.元典章VC.風憲宏綱D.大元通制元典章系統(tǒng)保存了元朝法律的內(nèi)容,成為研究元朝法律的珍貴史料。.明朝實行 的立法指導思想。(分數(shù):1.50)A.明刑弼教 VB.德本刑用C.德主刑輔D.同罪異罰明朝實行刑亂國用重典和明刑弼教的立法指導思想。.充軍刑廣泛適用于 o(分數(shù):1.50)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V充軍刑在宋朝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

10、,但到了明朝被廣泛適用。故選 D項。.元朝立國前制定的習慣法是 。(分數(shù):1.50)A.大札撒7B.至元新格C.大元通制D.元典章大札撒是元朝立國前制定的習慣法,而至元新格、大元通制和元典章都是元朝立國后制 定的。29.在清朝制定的例中,最為重要的例是 。(分數(shù):1.50)A.事例B.則例 VC.條例D.成例清朝在立法上最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例的纂修。清朝制定的例很多,包括事例、則例、成例、條例、律例等, 但以則例為最重要。注意:清朝制定的諸多例中,律例這一形式并非大清律例。.獨子兼桃制度為 獨創(chuàng)。(分數(shù):1.50)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V獨子兼桃制度為清朝獨創(chuàng),以前歷代皆無此制度。二、

11、多項選擇題(總題數(shù):25,分數(shù):55.00).下列選項中,屬于唐朝“雜律”規(guī)定的內(nèi)容有 。(分數(shù):2.50)A.賦役B.買賣 VC.強奸 VD.放火 VA項屬于戶婚律的內(nèi)容。32.實行過死刑三復奏的封建王朝有 。(分數(shù):2.50)A.隋朝 7B.唐朝 VC.宋朝D.元朝宋朝實行一復奏,且限于京師地區(qū)。元朝沒有死刑復奏制度。33.封建制五刑體系中,力口、減若干等,實行上下推算原則量刑的刑罰有 。(分數(shù):2.50)A.笞刑 7B.杖刑 VC.徒刑 VD.流刑笞刑、杖刑和徒刑分為五等,如果在處刑加一等時,不在本刑種內(nèi)相加,而是升格加等,例如,笞刑加一 等則以杖刑論處。流刑分為三等。死刑分為絞、斬兩等

12、,斬重于絞。在流刑和死刑中,如果在處刑加一等 時,在本刑種內(nèi)相加,例如,流刑 2500里,加一等為流刑3000里,因此,流刑加一等不能加至死刑。.唐律規(guī)定,下列情形不適用自首的有 。(分數(shù):2.50)A.傷害罪 VB.坐贓罪C.強奸罪 VD.賊盜罪唐律規(guī)定,對于傷害、強奸、毀壞官文書、官印等后果無法挽回的犯罪,不適用自首。.作為死刑寬貸刑出現(xiàn)的刑種有 。(分數(shù):2.50)A.流刑 VB.加役流 VC.刺配刑 VD.發(fā)遣刑D項屬于清朝常用的刑種,該刑種的出現(xiàn)并非寬貸死刑,而是封建專制惡性發(fā)展的結果。36.下列選項中,屬于宋朝獨有的法律制度有 。(分數(shù):2.50)A.鞫獺分司制7B.重法地法 VC

13、.翻異別推制 7D.折杖法D項屬于宋朝首創(chuàng),但并非宋朝獨有,元朝也有折杖法,只不過是以七為尾數(shù)的十一等笞杖刑罷了。.下列有關唐朝經(jīng)濟立法的表述,正確的有 o(分數(shù):2.50)A.唐朝土地立法的最大成就是兩稅法的推行B.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推行征收實物稅的朝代C.唐朝頒布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項外貿(mào)征稅法令 VD.唐朝后期對鹽、茶、酒實施專賣制度 V唐朝土地立法的最大成就是均田法的推行。故A項錯誤。征收實物稅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jīng)施行。故B項錯誤。唐太宗時期規(guī)定,對外國商船販至中國的龍香、沉香、丁香、白豆蔻四種貨物,政府抽取10%勺實物稅,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項外貿(mào)征稅法令。故選 C項。安史之亂以及中央

14、和藩鎮(zhèn)的斗爭令唐政府財政日益 拮據(jù),不得不實行鹽、茶、酒的專賣。故選 D項。.篇目為12篇的封建成文法典包括 。(分數(shù):2.50)A.北齊律 VB.開皇律 VC.大業(yè)律D.宋刑統(tǒng) V北齊律確定法典篇數(shù)為 12篇,以后直到元朝以前,除了大業(yè)律外,篇章體例都是12篇。39.“十惡”中屬于違反典禮教化的犯罪有 。(分數(shù):2.50)A.大不敬B.內(nèi)亂 VC.不睦 VD.不道A項屬于侵犯皇帝尊嚴的犯罪;D項屬于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除了內(nèi)亂和不睦外,十惡中屬于危害典禮教化的犯罪還有不孝、不義、惡逆。40.下列選項中,屬于唐朝婚姻制度的范疇的有 。(分數(shù):2.50)A.嫁娶違律,獨坐主婚VB.婚書、聘財 V

15、C.同姓不婚 VD.義絕、和離 V唐朝婚姻制度的范疇有上述四個選項外,還包括七出、三不去等。.下列關于元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確的有 oA.元朝中央最高軍事機關是宣政院 TOC o 1-5 h z B.兀朝地方最高行政機關是行中書省VC.元朝首次創(chuàng)立了以經(jīng)義取土的科舉考試方式VD.元朝在科舉考試中實行彌封糊名制V元朝中央最高軍事機關是樞密院,而不是宣政院。故 A項表述錯誤。其余選項表述都正確。.清朝秋審的結果包括。A.情實 VB.緩決 VC.留養(yǎng)承祀 VD.可矜 V清朝對案件經(jīng)過秋審,將處理結果分為情實、緩決、可矜 (注意:不是可疑)和留養(yǎng)承祀四種處理結果。43.下列選項中,屬于元朝立國后的立法

16、活動有 。 TOC o 1-5 h z A.至元新格VB.大元通制7C.大札撒D.元典章V大札撒屬于元朝立國前的蒙古習慣法。44.元朝在刑法適用上采取 oA.蒙漢異法 VB.重其所重,輕其所輕C.同罪異罰 VD.從輕主義B項屬于明朝的刑法適用原則;D項屬于漢朝和唐朝的刑法適用原則。45.清朝適用于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的法規(guī)有 。 TOC o 1-5 h z A.蒙古律VB.回律VC.苗律VD.番律7清朝制定的適用于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法律包括蒙古律例(含蒙古律、蒙古例)、回律(即回疆則例)、苗律(包括苗漢雜居章程、湘苗事宜)、西寧番子治罪條例(又稱為番例條款或西寧青海番夷成例、番律 )、理藩院則例、欽定西

17、藏章程、臺灣善后事宜等。.下列選項中,屬于明朝廠衛(wèi)制度的機構有 oA.錦衣衛(wèi) VB.鎮(zhèn)撫司 VC.西廠 7D.清吏司D項屬于刑部下設的機構。.五朝會典包括 o TOC o 1-5 h z A.康熙會典7B.嘉慶會典VC.同治會典D.光緒會典7五朝會典包括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和光緒五朝的法典。48.明朝對于 犯罪,采取“重其所重”的處斷原則。A.貪污受賄 VB.侵犯財產(chǎn) VC.田土錢債D.侵害皇權 V對于A項、B項和D項提及的犯罪,一律“重其所重”,而對于C項提及的犯罪,則“輕其所輕”。49.明朝的會審制度有。A.三司推事B.三司會審 VC.九卿會審 VD.朝審 V明朝的會審制度包括三司會審、九卿會審(圓審)、朝審、大審和熱審。三司推事是唐朝的會審制度。50.清朝的會審制度有。A.三司會審 VB.圓審C.秋審 VD.大審清朝的會審制度包括三司會審、秋審、朝審和熱審。清朝沒有圓審和大審,圓審和大審為明朝的會審制度。 在清朝的會審制度中,最重要的是秋審,至康熙年間,秋審和朝審漸趨一致。秋審是清朝獨有的會審制度。 51.元朝的中央司法機關包括。A.大理寺B.刑部 VC.御史臺 VD.宣政院 V元朝撤銷了大理寺,故排除 A項。.以御史臺作為中央監(jiān)察機關的朝代有 。A.唐朝 VB.宋朝 VC.元朝 7D.明朝從漢朝到元朝,御史臺一直屬于中央監(jiān)察機關,明朝將御史臺改稱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