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產品生產和加工認證規(guī)范_第1頁
有機產品生產和加工認證規(guī)范_第2頁
有機產品生產和加工認證規(guī)范_第3頁
有機產品生產和加工認證規(guī)范_第4頁
有機產品生產和加工認證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CNAB-SI21:2003第 頁共56頁CNAB-SI21:2003第 頁共56頁發(fā)布日期:2003年08月10日實施日期:2003年08月10日發(fā)布日期:2003年08月10日實施日期:2003年08月10日發(fā)布日期:2003年08月10日實施日期:2003年08月10日有機產品生產和加工認證規(guī)范中國認證機構國家認可委員會ChinaNationalAccreditationBoardforCertifiers目錄1前言TOC o 1-5 h z范圍6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urrent Document 引用標準7定義8 HYPERLINK l bookmark

2、16 o Current Document 有機生產和加工的主要目標11 HYPERLINK l bookmark18 o Current Document 有機生產和加工管理體系的要求12 HYPERLINK l bookmark20 o Current Document 總要求12 HYPERLINK l bookmark22 o Current Document 文件要求12 HYPERLINK l bookmark24 o Current Document 資源管理15 HYPERLINK l bookmark26 o Current Document 采購和追蹤體系15 HYPERL

3、INK l bookmark28 o Current Document 內部檢查15 HYPERLINK l bookmark30 o Current Document 改進16 HYPERLINK l bookmark32 o Current Document 作物生產17 HYPERLINK l bookmark34 o Current Document 農場范圍17 HYPERLINK l bookmark36 o Current Document 平行生產17 HYPERLINK l bookmark38 o Current Document 轉換期17 HYPERLINK l boo

4、kmark40 o Current Document 緩沖帶17 HYPERLINK l bookmark42 o Current Document 作物品種的選擇17 HYPERLINK l bookmark44 o Current Document 作物栽培18 HYPERLINK l bookmark46 o Current Document 病蟲草害防治18污染控制19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樣性保護20 HYPERLINK l bookmark54 o Current Document 畜禽養(yǎng)殖21 HYPERLINK l bookmark56 o Current Document 轉換期2

5、1 HYPERLINK l bookmark58 o Current Document 畜禽的引入21 HYPERLINK l bookmark60 o Current Document 飼料21飼料添加劑22 HYPERLINK l bookmark62 o Current Document 配合飼料23 HYPERLINK l bookmark66 o Current Document 飼養(yǎng)條件23 HYPERLINK l bookmark68 o Current Document 疾病防治24 HYPERLINK l bookmark70 o Current Document 非治療性手

6、術24 HYPERLINK l bookmark72 o Current Document 繁殖25 HYPERLINK l bookmark74 o Current Document 運輸和屠宰25 HYPERLINK l bookmark76 o Current Document 奶制品26 HYPERLINK l bookmark78 o Current Document 禽蛋生產26 HYPERLINK l bookmark80 o Current Document 蜜蜂飼養(yǎng)和蜂產品加工27 HYPERLINK l bookmark82 o Current Document 轉換期27

7、 HYPERLINK l bookmark84 o Current Document 采蜜區(qū)27 HYPERLINK l bookmark86 o Current Document 蜜蜂的飼喂27 HYPERLINK l bookmark88 o Current Document 疾病防治27 HYPERLINK l bookmark90 o Current Document 蜂蠟和蜂箱28 HYPERLINK l bookmark92 o Current Document 蜂蜜收獲處理28 HYPERLINK l bookmark94 o Current Document 蜂蜜、蜂蠟、養(yǎng)蜂架

8、和蜂箱的貯存29 HYPERLINK l bookmark96 o Current Document 蜂王和蜂群的飼養(yǎng)29 HYPERLINK l bookmark98 o Current Document 特定作物30 HYPERLINK l bookmark100 o Current Document 食用菌30 HYPERLINK l bookmark106 o Current Document 茶葉30 HYPERLINK l bookmark110 o Current Document 野生植物33 HYPERLINK l bookmark112 o Current Document

9、 水產養(yǎng)殖34 HYPERLINK l bookmark114 o Current Document 轉換期34 HYPERLINK l bookmark116 o Current Document 養(yǎng)殖34開放水域捕撈區(qū)35 HYPERLINK l bookmark128 o Current Document 捕撈36 HYPERLINK l bookmark130 o Current Document 鮮活水產品的運輸36 HYPERLINK l bookmark132 o Current Document 環(huán)境影響36 HYPERLINK l bookmark134 o Current

10、Document 紡織品37 HYPERLINK l bookmark136 o Current Document 原料生產37 HYPERLINK l bookmark144 o Current Document 加工37 HYPERLINK l bookmark152 o Current Document 食品加工和貿易40 HYPERLINK l bookmark154 o Current Document 配料、添加劑和加工助劑40 HYPERLINK l bookmark156 o Current Document 加工40有害生物防治41 HYPERLINK l bookmark1

11、58 o Current Document 貯藏和運輸42 HYPERLINK l bookmark160 o Current Document 貯藏42 HYPERLINK l bookmark162 o Current Document 運輸42 HYPERLINK l bookmark164 o Current Document 包裝和標識43 HYPERLINK l bookmark166 o Current Document 包裝43 HYPERLINK l bookmark168 o Current Document 標識43 HYPERLINK l bookmark170 o C

12、urrent Document 附錄A允許和限制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質44 HYPERLINK l bookmark172 o Current Document 附錄B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允許和限制使用的物質/方法45 HYPERLINK l bookmark174 o Current Document 附錄C評估有機生產中使用其它物質的程序46 HYPERLINK l bookmark176 o Current Document 附錄D允許和限制使用的畜禽飼料添加劑50 HYPERLINK l bookmark178 o Current Document 附錄E允許在畜禽飼養(yǎng)場所使用的清潔劑和

13、消毒劑51 HYPERLINK l bookmark180 o Current Document 附錄F食品加工中允許使用的非農業(yè)源配料52 HYPERLINK l bookmark214 o Current Document 附錄G食品加工中允許使用的加工助劑54 HYPERLINK l bookmark216 o Current Document 附錄H評估有機食品添加劑和加工助劑的準則55CNAB-SI21:2003第 頁共56頁CNAB-SI21:2003第 頁共56頁發(fā)布日期:2003年08月10日實施日期:2003年08月10日發(fā)布日期:2003年08月10日實施日期:2003年0

14、8月10日前言以生態(tài)友好和環(huán)境友好技術為主要特征的有機農業(yè),已經被很多國家作為解決食品安全、保護生物多樣性、進行可持續(xù)發(fā)展等一系列問題的一條可實踐途徑。以有機農業(yè)方式生產的安全、優(yōu)質、環(huán)保的有機食品和其它有機產品,越來越受到各國消費者的歡迎。為推動和加快我國有機產業(yè)的發(fā)展,保證有機產品生產和加工的質量,滿足國內外市場對有機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減少和防止農藥、化肥等農用化學物質和農業(yè)廢棄物對環(huán)境的污染,促進社會、經濟和環(huán)境的持續(xù)發(fā)展,中國認證機構國家認可委員會(CNAB),根據聯(lián)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有機食品生產、加工、標識及銷售指南(GL32-1999,Rev.1-2001)和國際有機農

15、業(yè)運動聯(lián)合會(IFOAM)有機生產和加工的基本規(guī)范并參照歐盟有機農業(yè)生產規(guī)定(EECNo.2092/91)以及其它國家(德國、瑞典、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等)有機農業(yè)協(xié)會和組織的標準和規(guī)定,結合我國農業(yè)生產和食品行業(yè)的有關標準,制定本有機產品生產和加工認證規(guī)范。本規(guī)范是對有機生產、加工和貿易的基本要求,申請有機產品認證者應保證執(zhí)行本規(guī)范并接受認證檢查。認證機構根據審查報告的情況,給符合標準的農場、加工廠和貿易單位頒發(fā)有機認證證書,并授權他們在有機產品上使用有機認證標志。本規(guī)范是以國環(huán)有機產品認證中心(OFDC)發(fā)布的0FDC有機認證標準為基礎編制的。1范本規(guī)范適用于已經或計劃獲得有

16、機產品認證,及標貼有機認證標志的下列產品:(1)未加工的農作物產品;畜禽以及未加工的畜禽產品;(2)用于人類消費的農作物、畜禽的加工產品;(3)飼料、配合飼料以及飼料原料;(4)水產養(yǎng)殖及其產品;(5)紡織品;(6)肥料和植物保護產品;(7)蜜蜂和蜂產品;(8)野生植物產品。申請有機認證的產品必須接受認證機構對其整個生產過程的有機認證檢查,認證過程持續(xù)到其產品完成最終包裝或標識。必須接受有機認證檢查的活動主要包括:(1)農業(yè)生產(在農業(yè)生產基地進行的生產活動,包括植物生產和畜禽養(yǎng)殖);(2)水產養(yǎng)殖;(3)配制或加工(保存和/或加工農產品的操作,含屠宰和切割畜禽產品);(4)包裝;(5)標識(

17、包裝、文件、說明、標簽上的任何與有機認證有關的文字、商標商品名稱、圖形或符號);(6)產品貯藏(最終包裝的產品除外);(7)產品貿易。當產品的所有者負責貯藏和運輸未最終包裝的產品時,對其所有者實施的認證檢查應包括對未最終包裝產品的貯藏和運輸的檢查。CNAB-SI21:2003第 頁共56頁CNAB-SI21:2003第 頁共56頁發(fā)布日期:2003年08月10日實施日期:2003年08月10日發(fā)布日期:2003年08月10日實施日期:2003年08月10日2引用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獸藥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公告允許使

18、用的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限量GB3838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5749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11607漁業(yè)水質標準GB5084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8978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15618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095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9137保護農作物的大氣污染物最高允許濃度GB321.1-GB321.6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2760食品添加劑使用衛(wèi)生標準GB14880食品營養(yǎng)強化劑使用衛(wèi)生標準GB11673含乳飲料衛(wèi)生標準GB15198食品中亞硝酸鹽限量衛(wèi)生標準GB4287紡織染整工業(yè)水污染物排放標準3定義有機指有機認證標準描

19、述的生產體系以及由該體系所生產的具有特定品質的產品,而不是化學上的定義。有機農業(yè)遵照一定的有機農業(yè)生產標準,在生產中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jié)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guī)律和生態(tài)學原理,協(xié)調種植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農業(yè)技術以維持持續(xù)穩(wěn)定的農業(yè)生產體系的一種農業(yè)生產方式。傳統(tǒng)農業(yè)指沿用長期積累的農業(yè)生產經驗,不使用任何化學合成的農用生產資料,主要以人、畜力進行耕作,采用農業(yè)、人工措施或傳統(tǒng)的礦物源、植物源藥劑進行病蟲草害防治為主要技術特征的精耕細作、農牧結合、小面積經營的農業(yè)生產方式。有機食品指來自于有機生產體系,根據有機認證標

20、準生產、加工,并經具有資質的獨立的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如糧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產品、水產品、蜂產品及調料等。有機產品指按照有機認證標準生產并獲得認證的各類產品,如有機紡織品、皮革、化妝品、林產品、家具等產品以及生物農藥、肥料等農業(yè)生產資料。天然產品指收獲于具有明確物理邊界環(huán)境中、未受任何人工影響的自然生長的生物產品。常規(guī)指未獲有機認證或有機轉換認證的生產體系及其產品。有機轉換期指從開始有機管理至獲得有機認證之間的時間。平行生產指有機生產者、加工者或貿易者同時從事相同品種的其它方式的生產、加工或貿易。農業(yè)投入指在農產品生產或加工過程中使用的所有物質或原料。緩沖帶指有機生產體系所在

21、區(qū)域與相鄰非有機生產體系所在區(qū)域之間界限明確的過渡區(qū)域,該區(qū)域在大小和形狀上必須足以防止鄰近區(qū)域禁用物質對有機生產體系的污染。作物輪作在同一地塊上按照預定的方式或順序輪換種植不同種類作物的農事活動。該措施通??梢云鸬椒乐尾?、蟲、草害和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蚬こ讨竿ㄟ^分子生物學的一系列技術(如重組DNA、細胞融合等),使植物、動物、微生物、細胞或其它生物單元的基因物質獲得特定的結果或按特定的方式進行改變,且該方式或結果無法來自自然繁殖或自然重組。順勢療法指一種通過提高動物的抵抗力和刺激動物本身機能來防治疾病的治療體系。為了防治某種疾病,以小劑量持續(xù)使用某種藥物為基礎,這種藥物的大量服用可以在健

22、康動物體內產生一種類似于該疾病的癥狀。飼料添加劑指為滿足特殊的營養(yǎng)需求,以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等方式加入飼料中的物質。也指以一種或幾種物質的化合物的形式加入飼料中的微量物質。食品配料指包括食品添加劑在內的、用于食品加工或配制的物質。食品添加劑指為改善食品色、香、味、形、營養(yǎng)價值,以及為保存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學合成或天然物質。加工助劑指為了在加工過程中實現特定的技術目的,而在原材料的加工中有意使用的物質或材料。其本身不作為產品成分,但在終產品中可能存在其殘留物或衍生物。離子輻射指放射性核素(如鈷60和銫137)的高能輻射,用于改變食品的分子結構,以控制食品中的微生物、寄生蟲和害

23、蟲,從而達到保存食品或抑制諸如發(fā)芽或成熟等生理學過程的目的。標識指出現在產品的標簽上、附在產品上或顯示在產品附近的書面、印刷或圖解形式的表示。標識內容應明晰、準確。允許使用指可以在有機生產體系中使用某物質或方法。CNAB-SI21:2003第 頁共56頁CNAB-SI21:2003第 頁共56頁發(fā)布日期:2003年08月10日實施日期:2003年08月10日發(fā)布日期:2003年08月10日實施日期:2003年08月10日限制使用是指在無法獲得允許使用物質的情況下,可以在有機生產體系中有條件地使用某物質或方法。一般情況下,限制使用的物質必須有特定的來源,并能夠說明未受污染,并盡可能避免使用。禁止

24、使用指不允許在有機生產體系中使用某物質或方法。認證由經過授權的認證機構依據其相關的法規(guī)或條例,以有機產品認證證書的文件形式予以確認的某一明確定義的生產或加工體系。認證以規(guī)范化的檢查為基礎,包括實地檢查、質量保證體系的審核和終產品的檢測。先例指對某一種或某一系列新情況所作的認證決定,該決定可以用來指導對以后類似認證的決定。4有機生產和加工的主要目標有機生產和加工以社會經濟與環(huán)境相協(xié)調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思想和原理為基礎,通過有機生產和有機產品的貿易實現以下目標:生產優(yōu)質產品,滿足社會的需求;保持生產體系和周圍環(huán)境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盡可能利用當地生產系統(tǒng)中的可再生資源并促進水資源和其

25、它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促進耕作系統(tǒng)中生物循環(huán)和物質循環(huán)、保持和提高土壤的長效肥力;尊重畜禽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生理需要和生活習性;協(xié)調種植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平衡;發(fā)展持續(xù)的水產品生產的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產可完全生物降解的有機產品,使各種形式的污染最小化;保護生產者和加工者的利益,滿足他們的基本需求,努力使整個生產、加工和銷售鏈都能向公正性、公平性和生態(tài)合理性的方向發(fā)展。有機生產和加工管理體系的要求總要求有機生產和加工的經營者應遵守本規(guī)范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經營者應收集并保存這些文件,且保證這些文件是最新有效的,并在有要求時提供。有機生產和加工的經營者應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權和/或合法的經營證明文件,通常為

26、政府部門頒發(fā)的證書。有機生產和加工的經營者應按本規(guī)范的要求建立有機生產和加工管理體系,該管理體系應形成文件,加以實施和保持,并持續(xù)改進其有效性。有機生產和加工的經營者應與有機生產和加工涉及到的有關各方簽訂合同,合同應確保有關各方都能遵守本規(guī)范的要求。文件要求總則有機生產和加工管理體系文件應包括:(1)生產基地或加工、儲藏等場所的位置圖;(2)形成文件的有機生產和加工的方針和目標;(3)有機生產和加工管理手冊;(4)本規(guī)范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生產規(guī)程和程序;(5)本規(guī)范所要求的記錄。生產基地或加工、儲藏等場所的位置圖有機生產和加工的經營者應按比例繪制生產基地或加工、儲藏等場所的位置圖。該圖應定期更

27、新以反映該單位的變化,并應標明:(1)主要種植物/生產區(qū)域的地塊詳圖;(2)畜牧場的牧草場地位置、自由活動區(qū)、自由放牧區(qū);(3)所有河道、水井和其它水源;(4)相鄰的地產所有者和經營者的名字和情況;(5)畜禽獸檢疫隔離區(qū)域(如果有);(6)地址(包括倉庫、包裝和原材料、進貨地點位置)、建筑物和周圍植被的描述(可以是關鍵詞或圖標符號);(7)生產基地內能夠表明該基地位置的主要標示物。有機生產和加工管理手冊有機生產和加工的經營者應編制和保持有機生產和加工管理手冊,該手冊應包括:(1)有機生產和加工經營者的簡介、企業(yè)章程和組織機構圖;(2)有機生產和加工經營者的有機生產和加工的方針和目標;(3)有機

28、生產和加工經營者內部的管理人員及其它相關人員的責任和權限;(4)有機生產和加工經營者的有機生產計劃,該計劃應包括:1)如何采取輪作的方式平衡和補充土壤肥力的消耗;2)如何保護所屬場地植物和動物的多樣性;3)如何施肥以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4)如何控制植物和畜禽的病、蟲害;5)如何不斷地減少日常使用的防病、蟲害藥品(包括畜禽所用的獸藥)的用量;6)放牧、飼養(yǎng)、動物福利和衛(wèi)生制度的畜禽管理計劃;7)如何防止場地物理特性的退化;8)在平行生產的情況下,如何使有機部分和傳統(tǒng)部分保持分離。9)生產、加工過程中所用的每一種物質的清單,清單中應注明各物質的化學配料、來源、用處及用量。生產規(guī)程或程序有

29、機生產和加工的經營者應制定詳細的生產、加工規(guī)程或程序,規(guī)程和程序應形成文件并得到切實執(zhí)行,至少應包括:(1)物栽培、畜禽、水產養(yǎng)殖等有機生產的操作規(guī)程;(2)禁止有機產品與轉換期產品及非有機產品相互混合,以及防止有機生產、加工和貿易過程中受禁用物質污染的規(guī)程;(3)作物收獲和收獲后各道工序的管理規(guī)程;(4)畜禽、水產等產品的加工、儲藏等管理規(guī)程;(5)出入庫及貿易規(guī)程;(6)機械設備的維修、清掃規(guī)程;(7)客戶申、投訴的處理程序;(8)記錄管理程序;(9)內部檢查程序。文件控制有機生產和加工管理體系所要求的文件應予以控制,這些文件應最新有效,并確保在使用處可獲得適用文件的有效版本。記錄控制有機

30、生產和加工的經營者應建立并保持記錄。記錄應清晰、準確,為生產、加工和經營活動提供有效證據。記錄應至少保存3年。記錄須包括:(1)最后一次使用禁用物質的日期及受其影響的土地、動植物和產品;(2)請轉換期的土地,提供前三年生產的詳細記錄,包括耕作、施肥及病蟲害防治記錄;(3)產品品種及產量記錄;(4)種子、種苗、種畜禽等繁殖材料的種類、來源、數量等信息;(5)按地塊或面積施用堆肥的來源、類型、堆制處理方法和原材料使用量比例;(6)控制病蟲害而施用的物質的名稱、來源和使用方法;(7)所有農業(yè)投入物的產地、性質和數量(不論有機或非有機),包括判別集裝箱和包裝完整性的檢驗的記錄;(8)對畜禽場(及養(yǎng)蜂場

31、)要有完整的庫存登記表。其中應包括所有進入該單元動物的詳細內容:品種、產地、進入日期、有機狀態(tài)、如果是轉換期則標識和過去有關獸醫(yī)治療的細節(jié)。還必須提供所有的出欄畜禽的詳細資料,年齡、屠宰時的重量、標識及目的地等。(9)畜禽場要記錄所有獸藥的使用情況,包括:1)購入日期;2)產品名稱、有效成分及采購數量;3)供貨商;4)被治療動物的識別方法;5)治療數目;6)診斷內容;7)用藥劑量;8)治療起始日期和管理方法;9)使用產品的總量;10)標簽期限;11)銷售動物或其產品的最早日期;12)負責管理該產品者的姓名。(10)畜禽場要登記所有飼料的詳情,包括種類(所有采購的飼料和其成分)、飼料成分占總飼料

32、的干基含量和其來源等;(11)顯示銷售有機產品收入和所有購貨發(fā)票的財務帳目,應與貿易和/或稅收帳目相符;(12)所加工產品和數量的名細(包括批次號),要足以能使產品的各種成分從成品追溯到原材料以及從原料追溯到成品;(13)所有銷售的已認證的有機產品,包括發(fā)貨日期、以何種方式輸出的數量和購貨方或買方或收貨人;(14)定期盤貨記錄要顯示購入材料、自產材料、已銷貨和存貨情況;(15)記錄所有收到的客戶或公眾對產品或生產體系的投訴。資源管理有機生產和加工的經營者應具備與有機生產和加工規(guī)模和技術相適應的資源。該資源包括滿足運作要求的硬件資源和人力資源。人力資源總則從事有機生產和加工的人員應能勝任本職工作

33、,包括充分了解從原材料到產品成品的生產過程中保持有機完整性的重要意義。有機生產和加工的經營者應:(1)確定從事有機生產和加工的人員所必要的能力;(2)提供培訓或其它措施以滿足這些要求;(3)配備內部檢查人員。采購和追蹤體系有機生產和加工的經營者應建立采購體系,確保不使用禁用的和未經許可的生產資料。為保證有機完整性,有機生產和加工的經營者應建立跟蹤系統(tǒng),保存能追溯實際生產全過程的詳細記錄(如施肥、除草、病蟲害防治、收獲的日期和形式,農業(yè)投入物記錄,天氣條件等)。內部檢查有機生產和加工的經營者應按一定的時間間隔進行內部檢查,以確定有機生產和加工管理體系及其生產是否:(1)符合本規(guī)范的要求以及所確定

34、的有機產品和加工管理體系的要求;(2)得到有效實施與保持。內部檢查應由具備能力的內部檢查人員來承擔,也可聘請具備能力的外部人員。內部檢查人員應:(1)熟悉并了解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及其它要求;(2)熟悉并掌握本規(guī)范的要求;(3)具備農業(yè)生產和/或加工的技術知識或經驗;(4)熟悉本單位的有機生產和加工管理體系及生產和/或加工過程。有機生產和加工的經營者應確保:(1)將檢查結果通知被檢查部門的負責人;(2)及時采取適宜的糾正措施;(3)將檢查的內容和結果形成文件。5.6改進持續(xù)改進有機生產和加工的經營者應利用有機生產和加工的方針和目標、檢查結果糾正和預防措施,持續(xù)改進其有機生產和加工管理體系的有效

35、性,促進有機生產和加工的健康發(fā)展。糾正、預防措施有機生產和加工的經營者應采取措施,以消除不符合或潛在不符合的原因,防止其發(fā)生。有機生產和加工的經營者應:(1)確定不符合的原因;(2)評價確保不符合不再發(fā)生的措施的需求;(3)確定和實施所需的措施;(4)記錄所采取措施的結果;(5)評審所采取的糾正或預防措施。CNAB-SI21:2003第 頁共56頁CNAB-SI21:2003第 頁共56頁發(fā)布日期:2003年08月10日實施日期:2003年08月10日發(fā)布日期:2003年08月10日實施日期:2003年08月10日作物生產農場范圍(1)申請認證的農場應是邊界清晰、所有權和經營權明確的農業(yè)生產單

36、元。多個農戶在同一地區(qū)從事農業(yè)生產,且這些農戶都愿意以有機方式開展生產,并且建立了包括內部質量跟蹤審查在內的嚴密的組織管理體系,那么這些農戶所擁有的土地可以被看作是整體的農場申請認證。(2)申請認證的加工者、貿易者應是所有權和經營權明確的操作單元。平行生產如果一個農場同時以有機方式及非有機方式(包括常規(guī)和轉換)種植或養(yǎng)殖同一品種的作物或畜禽,則必須在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前提下,有機地塊或養(yǎng)殖場生產的作物或畜禽產品才可作為有機產品銷售:(1)農場經營者擁有多個分場,在不同分場間存在平行生產的情況,但各分場使用各自獨立的生產、貯存設施和運輸系統(tǒng)。(2)向認證機構報告平行生產的動植物品種,并制訂和實施

37、了平行生產、收獲、貯藏和運輸的計劃,具有獨立和完整的記錄體系,可確保能夠明確區(qū)分有機產品與常規(guī)產品。轉換期一年生作物的轉換期一般不少于24個月,多年生作物的轉換期一般不少于36個月。新開荒地或撂荒多年的土地和一直按傳統(tǒng)農業(yè)方式耕種的土地也要經過至少12個月的轉換期。緩沖帶如果農場的有機生產區(qū)域有可能受到鄰近的常規(guī)生產區(qū)域污染的影響,則在有機和常規(guī)生產區(qū)域之間必須設置緩沖帶或物理障礙物,保證有機地塊不受污染。作物品種的選擇應盡量使用有機種子和種苗。應選擇能適應當地的土壤和氣候特點、對病蟲害有抗性的作物種類及品種。在品種的選擇中要充分考慮保護作物的遺傳多樣性。禁止使用包衣種子和任何轉基因作物品種。

38、作物栽培應采用包括豆科作物或固氮綠肥在內的至少三種作物進行輪作。在一年只能生長一茬作物的地區(qū),允許采用包括豆科作物在內的兩種作物的輪作。禁止連續(xù)種植同一種作物,但牧草、多年生作物以及在特殊地理和氣候條件下種植的水稻例外。根據當地情況制定合理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噴灌、滲灌等)控制土壤水份,有效的調節(jié)土壤肥力狀況。提倡利用豆科作物的輪作和土地休整進行土壤培肥。保證施用足夠數量的有機肥以維持土壤的肥力和土壤生物的活性。農場中施用肥料的種類和數量不應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這些肥料應主要來自有機農場,遇特殊情況(如采用集約耕作方式)或處于有機轉換期或證實有特殊的養(yǎng)分需求等,經認證機構批準可以適當增加農場外的肥

39、料投入量每生產年度施入純氮不得超過每公頃170千克。在土壤培肥過程中允許使用和限制使用的物質見附錄A。非人工合成的礦物肥料和生物肥料只能作為培肥土壤的輔助材料,而不可作為系統(tǒng)中營養(yǎng)循環(huán)的替代物。礦物肥料必須保持其天然組分,禁止采用化學處理提高其溶解性。用于有機肥堆制的添加微生物必須來自于自然界,而不是基因工程產物。禁止使用化學肥料和城市污水污泥。在有理由懷疑肥料存在污染時,應在施用前對其重金屬含量或其它污染因子進行檢測。礦物肥料、工業(yè)廢渣如堿性爐渣、粉煤灰等肥料中的重金屬含量應符合相應的國家標準。6.6.13有機農業(yè)生產灌溉用水水質必須符合B5084一級農田灌溉水質標準。6.6.14有機地塊的

40、排灌系統(tǒng)與常規(guī)地塊應有有效的隔離措施,以保證常規(guī)地塊的水不會滲透或漫入有機地塊。病蟲草害防治應采用以下方法綜合防治病蟲草害:(1)選用抗性品種。(2)制定合適的肥水管理、作物輪作和多樣化間作套作計劃。(3)通過建樹籬、筑巢、促進植被多樣化等方法提高天敵的自然控制能力只有在緊急情況時才允許使用附錄B所列出的物質。允許采用熱法控制草害和使用物理方法控制病蟲草害。通過熱法消毒來控制病蟲害的方法僅限于那些難以實施輪作和土壤更新的地區(qū)。采用熱法消毒必須獲得認證機構的許可。病害允許使用抑制真菌病害的軟皂、植物制劑、醋和本規(guī)范附錄B中所列的允許使用物質。允許使用純活性微生物產品。6.743有限制的使用附錄B

41、所列的限制使用物質。6.7.4.4限制使用石灰、硫磺、波爾多液以及其它含硫或銅的物質。限制使用對環(huán)境安全的微生物制劑。禁止使用基因工程產品。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殺菌劑。6.7.5蟲害提倡通過釋放天敵來防治蟲害。6.7.5.2允許使用軟皂、植物源殺蟲劑或當地生長的植物提取劑等和本規(guī)范附錄B中所列的允許使用物質。允許在誘捕器和散發(fā)器皿中使用性誘劑,允許使用物理性防治措施(如防蟲網、黃板等)。允許有限制的使用魚藤酮、天然除蟲菊、乳化植物油和硅藻土以及其它附錄B所列的限制使用物質。允許有限制的使用微生物及其制劑如殺螟桿菌、Bt制劑等藥劑。禁止使用基因工程產品。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殺蟲劑。6.7.6草害提倡

42、使用作物栽培技術(如輪作、綠肥、休耕等)控制雜草。6.7.6.2提倡使用秸稈等覆蓋除草。6.7.6.3允許采用機械和熱除草。6.7.6.4禁止使用基因工程產品。6.7.6.5禁止使用化學除草劑。6.8污染控制常規(guī)農業(yè)系統(tǒng)中所用的設備在用于有機生產前,必須得到充分清洗,以去除上面的污染物殘留。在使用保護性的建筑覆蓋物、塑料薄膜、防蟲網和青貯飼料包裝材料時,只允許選擇聚乙烯、聚丙烯或聚碳酸酯類產品,并且在使用后必須從土壤中清除,禁止在田地上焚燒。禁止使用聚氯類產品。CNAB-SI21:2003第 頁共56頁CNAB-SI21:2003第 頁共56頁發(fā)布日期:2003年08月10日實施日期:2003

43、年08月10日發(fā)布日期:2003年08月10日實施日期:2003年08月10日禁止使用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如果檢測表明農場地塊或作物的農藥殘留,重金屬含量超過相應的國家標準,認證機構將取消對該農場地塊的認證。6.9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采取積極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沙化、過量或不合理使用水資源等在土壤和水資源的利用上,應充分考慮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采取必要措施,預防土壤鹽堿化。重視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重視對天敵及其棲息地的保護。提倡運用秸桿覆蓋或間作的方法避免土壤裸露。充分利用作物秸稈,禁止焚燒處理。6.9.7嚴禁過度開發(fā)野生資源。畜禽養(yǎng)殖轉換期畜禽養(yǎng)殖場的飼料生產基地必須符合有

44、機農場的要求,飼料生產基地的轉換期依照農場的轉換期要求。養(yǎng)殖場內用來作為非草食動物活動場所的草地,其轉換期可以縮短到一年。飼養(yǎng)畜禽經過其轉換期后,其產品方可作為有機產品出售。不同品種畜禽的轉換期如下:(1)肉用牛、馬屬動物、駝,12個月;其它種類應大于其養(yǎng)殖周期的3/4。(2)羊、豬,6個月;(3)乳用畜,3個月;(4)出生3天內購買的肉用家禽,10周;(5)蛋用家禽,6周。畜禽的引入當不能買到有機畜禽時,允許購進常規(guī)畜禽,但要符合以下條件:(1)肉用家禽,出生不超過3天;(2)蛋用雞,出生不超過18周;(3)豬、羊,出生不超過6周且已斷奶;小豬體重不得超過25公斤。(4)牛,出生不超過4周,

45、接受過初乳喂養(yǎng)且主要以全牛奶喂養(yǎng)的犢牛。每年引入的常規(guī)畜禽不能超過已認證的同種成年畜禽數量的10%。在以下情況下,認證機構可以允許引入的常規(guī)畜禽超過10%,但任何情況下不得超過40%,而且引入的常規(guī)畜禽必須在有機種群內經過相應的轉換期。(1)不可預見的嚴重自然災害或事故;(2)農場規(guī)模大幅度擴大;(3)農場建立新的畜禽養(yǎng)殖項目;(4)小型農場。可從任何地方引入種公畜,但是引入后必須按照有機方式飼養(yǎng)。所有引入畜禽都不能受到來自基因工程產品的污染,包括涉及基因工程的育種材料、藥物、代謝調節(jié)劑和生物調節(jié)劑,飼料和添加劑。飼料畜禽應以經認證的有機飼料和草料飼養(yǎng)。提倡飼用本農場的飼料。禁止使用尿素和糞便

46、做畜禽飼料。在養(yǎng)殖場實行有機管理的第一年,養(yǎng)殖場自產的飼料可以作為有機飼料飼養(yǎng)農場自己的牲畜,但不能作為有機飼料出售。在有機飼料供應短缺時,認證機構可以允許養(yǎng)殖場購買常規(guī)飼料和草料。但農場每種動物的常規(guī)飼料消費量在全年消費量中所占比例不得超過以下百分比:(1)草食動物(以干物質計)10%(2)非草食動物(以干物質計)15%(3)動物日最高攝食常規(guī)飼料量不超過每日總飼料量的25%(以干物質計)在以下情況下可以允許例外,但必須同時規(guī)定時間限制和條件:(1)不可預見的嚴重自然或人為災害;(2)極端的天氣情況;(3)該地區(qū)有機農業(yè)尚處在初級發(fā)展階段。飼喂的常規(guī)飼料必須詳細記載,并且要事先征得認證機構的

47、許可。必須保證反芻動物每天都能得到基本滿足其基礎營養(yǎng)需要的粗飼料。必須保證飼養(yǎng)的畜禽數量不超過本養(yǎng)殖場和其合作養(yǎng)殖范圍的最大載畜量,要充分考慮飼料生產能力、牲畜健康和對環(huán)境的影響。如果因過度放牧導致對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則不能獲得認證。必須保證畜禽糞便的貯存設施有足夠的容量,以免畜禽糞便通過直接排放地表徑流或土壤滲濾污染水體。初生幼畜在初乳期必須由母畜喂養(yǎng)并能吸吮母乳。禁止過早斷奶,或用奶替代品喂養(yǎng)幼畜。哺乳標準:(1)仔豬,40天;(2)犢牛、馬,3個月;(3)羔羊,45天。7.4飼料添加劑7.4.1允許使用附錄D中的允許使用物質。允許使用氧化鎂、綠砂等天然礦物和微量元素。添加的維生素應來自發(fā)芽

48、的糧食、魚肝油、釀酒用酵母或其它天然物質。7.4.4經認證機構許可,可以使用附錄D中限制使用的物質。7.4.5禁止使用以下產品:(1)人工合成的生長促進劑(包括用于促進生長的抗生素、激素和微量元素),無論以何種形式使用;(2)合成的開胃劑;(3)防腐劑,作為加工助劑時例外;(4)合成的色素;CNAB-SI21:2003第 頁共56頁CNAB-SI21:2003第 頁共56頁發(fā)布日期:2003年08月10日實施日期:2003年08月10日發(fā)布日期:2003年08月10日實施日期:2003年08月10日(5)尿素;(6)給反芻動物飼喂動物副產品;(7)動物糞便,未經加工或經過加工的;(8)經化學溶

49、劑提取的或添加了化學試劑的飼料;(9)純氨基酸;(10)基因工程生物或其產品。配合飼料配合飼料所有主要的配料必須獲得認證。配合飼料中的配料加上添加的礦質元素和維生素不能低于95%。添加的礦質元素和維生素可以來自天然或合成產物,但不能含有禁止使用的添加劑或保護劑。附錄D中所列的飼料添加劑均可使用。配合飼料營養(yǎng)要求動物飼料必須滿足動物的營養(yǎng)需求和飼養(yǎng)目標,并為以下兩種證明方式的一種所證實:(1)各種成分滿足國家相關管理規(guī)定或國家有關權威機構規(guī)定的要求;(2)除水之外,以配合飼料作為唯一的營養(yǎng)來源飼養(yǎng)健康動物,經國家有關管理機構規(guī)定的程序測試,能夠滿足動物各生命階段的營養(yǎng)需求。飼養(yǎng)條件畜禽的飼養(yǎng)環(huán)境

50、(圈舍、圍欄等)必須滿足畜禽的生理和行為需要:(1)足夠的活動空間和休息場所;(2)空氣流通,自然光線充足;(3)避免過度的太陽照射及難以忍受的溫度、風和雨;(4)足夠的墊料;(5)足夠的飲水和飼料;(6)避免使用對人或動物健康明顯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設備;(7)在不影響畜禽健康的條件下(如不會相互啃咬、打斗等),同一畜舍至少要飼養(yǎng)2頭(或只)同種動物;7.6.2必要時可以用人工照明來延長光照時間,但一般每天不得超過16小時。所有畜禽都必須在適當的季節(jié)到戶外放養(yǎng)。但以下情況允許例外:(1)特殊的畜禽舍結構使得畜禽暫時無法在戶外放養(yǎng),但應限期改進。(2)使用新鮮飼料喂養(yǎng)動物比放養(yǎng)更有利于土地資源的持

51、續(xù)利用。禁止畜禽無法接觸土地的飼養(yǎng)方式和完全圈養(yǎng)、舍養(yǎng)、拴養(yǎng)、籠養(yǎng)等限制畜禽自然行為表達的飼養(yǎng)方式。群居性畜禽不能單獨飼養(yǎng),但成年雄性動物、患病的動物及妊娠后期的家畜可例外。疾病防治應依據以下原則進行有機畜禽養(yǎng)殖中的疾病預防:(1)選擇適合當地情況的抗病性強的畜禽品種;(2)根據每個畜禽品種的需要,采用適當的飼養(yǎng)管理方法,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和對傳染因素的預防;(3)采用優(yōu)質飼料,結合有規(guī)律的舍外活動,促使畜禽增強抗病力;(4)確定合理的畜禽飼養(yǎng)密度,防止畜禽密度過大導致的健康問題。允許在畜禽飼養(yǎng)場所使用附錄E中的清潔劑和消毒劑。允許在畜禽飼養(yǎng)場所使用殺鼠劑和附錄B中的物質。消毒處理時,應將畜禽

52、遷出處理區(qū)。應定期清理畜禽糞便。允許采用自然療法例如使用植物源制劑、針灸和順勢療法醫(yī)治畜禽疾病。當農場有發(fā)生某種疾病的危險而又不能用其它方法控制時,允許采用預防接種(包括為了促使母體抗體物質的產生而采取的接種措施)技術。允許進行法定的預防接種。限制使用常規(guī)獸藥。當必須要對患病畜禽使用常規(guī)獸藥時,則必須經過該藥物降解期(半衰期)的二倍時間之后這些畜禽及其產品才能作為有機產品出售。飼養(yǎng)者必須對所用物質以及疾病診斷結果、劑量、給藥方式、給藥時間、藥物降解期進行記錄。對于接受過常規(guī)獸藥治療的畜禽,大型動物應逐個標記,家禽和小型動物則可按批標記。禁止為了提高畜禽群體的生產力而使用抗生素、抗球蟲藥和其它生

53、長促進劑,禁止使用激素控制畜禽的生殖行為(例如誘導發(fā)情,同期發(fā)情、超數排卵)。但激素可在獸醫(yī)監(jiān)督下用于對個別動物進行疾病治療。同一畜禽一生中藥物治療次數在2次以上不得作為有機畜禽出售。非治療性手術允許采用以下非治療性手術,但應盡量減少給動物帶來的痛苦,必要時可使用麻醉劑:(1)為了保持產品質量和傳統(tǒng)生產習慣而進行的閹割(肉豬、牛、雞);(2)斷角;(3)在仔豬出生后24小時內對乳牙進行鈍化處理(防止傷害母豬乳房;)(4)為了防止蠅蛆病而進行的羔羊斷尾;(5)剪羽。禁止進行以下非治療性手術:(1)斷尾(除羔羊外);(2)剪喙;(3)燒翅;(4)其它沒有明確允許的非治療性手術。繁殖7.9.1提倡自

54、然繁殖。允許采用不對畜禽的遺傳多樣性產生嚴重限制的各種繁殖方法。禁止使用胚胎移植技術。運輸和屠宰屠宰的有機畜禽必須來自有機養(yǎng)殖場。畜禽在運輸過程中必須清楚的標記。畜禽在裝卸、運輸、待宰和屠宰期間必須有專人負責照料。必須提供適當的條件,使畜禽能夠承受運輸造成的應激。例如:(1)避免接觸到正在屠宰的動物或死亡動物(通過眼、耳或氣味);(2)保持現存的群體聯(lián)系;(3)提供緩解應激的休息時間;(4)改善運輸方式和操作設備的質量和適合性;(5)避免饑渴;(6)考慮每個動物的個別需要;(7)提供合適的溫度和相對濕度。應在運輸和屠宰畜禽的過程中提供必要的條件,以減少下列因素造成的影響:(1)應激;(2)裝載

55、和卸載;(3)混合不同群體或性別的動物。運輸和屠宰動物的操作應平靜而溫和。禁止使用電棒及類似設備驅趕動物。禁止在運輸前和運輸過程中對動物使用鎮(zhèn)靜劑或興奮劑。當用車輛運輸時,運到屠宰場的時間不應超過8小時,根據具體情況可有例外。在例外的情況下,必須給畜禽喂食、喂水。必須在國家衛(wèi)生防疫部門批準的屠宰場宰殺畜禽。禁止在畜禽失去知覺之前就進行捆綁、懸吊和屠宰。有機畜禽和常規(guī)畜禽應分別屠宰,屠宰后應分別存放并清楚標記。奶制品奶制品生產除滿足7.1-7.10的畜禽養(yǎng)殖標準外,還必須滿足以下要求:(1)允許使用附錄E中物質對奶制品加工設備進行清洗和消毒,并標明其用途和正確的使用方法。所有使用過清潔劑的設施必

56、須得到徹底的清洗,以保證在設備和奶制品中沒有清潔劑殘留。(2)有機牛奶至少必須符合常規(guī)牛奶的衛(wèi)生要求及質量標準。建議牛奶中年均體細胞數不能超過400,000個/ml(800,000綿羊或山羊);細菌數最大不得超過10,000個/ml。建議每月分析一次每頭奶牛產奶中的體細胞含量。如果沒有達到這些質量標準,則要求制定滿足這些標準的計劃,并提交認證機構批準。對新的畜群,在認證前3個月,奶汁中平均體細胞數就應低于400,000個/ml(800,000綿羊或山羊)。(3)奶牛飲用水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禽蛋生產蛋類生產除滿足7.1-7.10的畜禽養(yǎng)殖標準外,還必須滿足以下要求:(1)母雞在雞舍中的平均活

57、動空間至少需要0.2平方米/只。(2)必須具備適宜季節(jié)里的室外活動場所。必須每天喂以營養(yǎng)平衡的日糧以確保滿足其營養(yǎng)需求。(4)禁止用礦物油作雞蛋包衣。CNAB-SI21:2003第 頁共56頁CNAB-SI21:2003第 頁共56頁發(fā)布日期:2003年08月10日實施日期:2003年08月10日發(fā)布日期:2003年08月10日實施日期:2003年08月10日蜜蜂飼養(yǎng)和蜂產品加工轉換期蜜蜂在經過至少一年的有機飼養(yǎng)后,其產品才可獲得有機認證。采蜜區(qū)養(yǎng)蜂場應設在有機農業(yè)生產區(qū)內或至少三年未使用過化學物質的自然植被區(qū)內。8.2.2蜂房半徑25003000米范圍內必須有充足的蜜源植物,并靠近清潔的水源

58、。8.2.3蜂箱必須置于遠離常規(guī)農田和遠離容易受到污染的地方(至少3公里之外),例如城鎮(zhèn)、工業(yè)污染源、公路和鐵路、垃圾填埋場、垃圾焚燒廠。蜜蜂的飼喂在蜜蜂的采蜜期結束時,蜂巢內必須存留足夠的糖蜜和花粉,以備蜜蜂過冬。在整個季節(jié)必須為蜜蜂提供充足的經有機認證的食物;最好是產自同一生產單元的。在蜜蜂得不到食物面臨饑餓困境的情況下,允許人工飼喂糖漿或糖蜜,但必須是有機的。8.3.4人工飼喂只能在最后一次蜂蜜收獲季節(jié)后、下一次流蜜期開始前15天之前進行。疾病防治選擇適應當地情況、抗性強的品種。淘汰衰老蜂王、定期更換蜂蠟、及時對蜂箱進行系統(tǒng)檢查。允許使用以下物質來控制病蟲害和對蜂箱消毒:(1)苛性鈉(2

59、)乳酸、草酸和醋酸(3)蟻酸(4)硫磺(5)香精油(6)蘇云金芽孢桿菌(7)薄荷醇(用于控制蜜蜂呼吸道寄生螨)把明顯有病的蜂箱放在醫(yī)治區(qū)內。必須銷毀受疾病嚴重感染蜜蜂使用過的蜂箱。在蜂蜜的生產過程中禁止使用抗生素,但當整個蜂群的健康受到威脅時可以使用抗生素類藥物。經抗生素處理后的蜂箱必須立即從有機生產中撤出并且至少要經過12個月的有機方式飼養(yǎng)后,才有可能重新獲得有機認證。禁止使用磺胺類藥物和其它化學藥品。在流蜜期或流蜜盛期,嚴禁用任何藥物處理蜂蜜。蜂蠟和蜂箱用于有機養(yǎng)蜂業(yè)的蜂蠟必須來自有機養(yǎng)蜂單位;但對處于轉換期的養(yǎng)蜂場如果不能從市場或其它途徑獲得有機蜂蠟,經認證機構批準允許使用非有機蜂蠟。蜂

60、蠟加工方法應確保能加工出供應有機養(yǎng)蜂場的有機蜂蠟。禁止使用來源不明的蜂蠟。蜂箱應用天然物質如未經化學處理的木材等制成,禁止使用可能有毒的材料制作蜂箱。蜂蜜收獲處理嚴禁使用化學驅逐劑。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利用吹風或煙霧發(fā)生器把蜜蜂從蜂箱中驅趕出去。蜂箱管理和采集蜂蜜的方法應當以保護蜂群和維持蜂群為目標;禁止為提高產量而殺死蜂群。8.6.3加熱最高至47C,加熱過程越短越好。最好采用機械性蜂房脫蓋,而不是采用加熱性蜂房脫蓋。通過重力作用使蜂蜜中的雜質沉淀出來,不允許使用細網過濾器過濾雜質。接觸蜂蜜的所有材料表面應當是不銹鋼、玻璃、陶瓷、搪瓷等耐腐蝕材料,或用蜂蠟覆蓋,或用食品和飲料包裝中許可的涂料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