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案例:分享與謙讓_第1頁
反思案例:分享與謙讓_第2頁
反思案例:分享與謙讓_第3頁
反思案例:分享與謙讓_第4頁
反思案例:分享與謙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幼 HYPERLINK / 教案例描述與分析:分享和謙讓(反思)一、主題內(nèi)涵“李小多分果果,分到最后剩兩個,一個大、一個小,大的留給張小弟,小的留給他自己?!边@是一首充分體現(xiàn)了分享與謙讓的教育思想的兒歌,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然而在實際生活教育過程中,大部分幼兒做不到將大蘋果留給他人,也許經(jīng)過一定教育問幼兒選哪個時,幼兒嘴上會說選小的,但是實際去拿是一般都會拿大的(除非不喜歡)。幼兒能否理解分享與謙讓的道理,真正做到主動自發(fā)的與他人分享謙讓的行為呢?分享是幼兒將自己的所有物或所支配的物品或者事件,歡樂、幸福、好處,機會等與別人一同使用,體驗的行為,如圖書、玩具、食品,一件好玩的事等。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

2、分享觀念,有利其建全人格和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的發(fā)展,適應(yīng)社會的要求。分享對于幼兒來說,僅僅是在日常生活和 HYPERLINK / 活動中不經(jīng)意間流露或者發(fā)生與同伴交往的一種形式。而謙讓,歷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工作中我們也始終將分享與謙讓作為幼兒品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去對 HYPERLINK 幼兒進行培養(yǎng)教育。然而在人們對知識、對學(xué)習(xí)、對教育重新進行思考的今天,工作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卻不免又使人困惑、令人深思。二、案例描述與分析。案例一:幼兒是中班的小朋友,性格比較內(nèi)向,不太會說話,但也能與小朋友友好相處。平時玩玩具的時候總是比較被動,看見爭爭搶搶的場面總是后退一步。有一天剛從玩具架上取下一

3、件新玩具正 HYPERLINK 高興地玩著。突然幼兒走過來說也要玩。成成不想給,兩人爭奪起來。老師看見了說:“我看誰是謙讓的好孩子!”幼兒極不情愿地把玩具推給了,幼兒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玩去了。 HYPERLINK 幼兒則無可奈何去玩別的玩具。分析:看這幼兒無聊的玩著其他的玩具,我不僅思考剛才的做法:謙讓是一種良好的品德行為,但是不是應(yīng)當發(fā)自內(nèi)心呢?幼兒年齡尚小,固然需要老師的教育,但像 HYPERLINK 幼兒這樣的謙讓究竟叫不叫謙讓?這種做法對其本身的成長發(fā)展究竟有多大意義?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案例二:飯后休息時,幼兒拿了一包糖開始向同伴炫耀。幼兒們紛紛圍在她身旁等待她分發(fā)。幼兒開始 HYP

4、ERLINK 高興的分給自己的親信好友。由于包裝并不透明,當分到最后幾顆時, HYPERLINK 幼兒在分發(fā)時沒看清楚,不小心把所有的糖都分完了。當她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了時,開始大哭起來跑到一旁的老師身邊說:最后一個拿到糖的小朋友把她的糖拿去了。分析:剛開始分發(fā)時幼兒是很開心的。當分到最后一顆時不小心也給了別人,這時才開始大哭,她的哭聲說明什么?是委屈還是不甘心?一開始時分給其他小朋友時她還是表現(xiàn)出了很大方的樣子。為什么給了這么多都不難過?而對最后一顆這么舍不得?是不是可以說要讓孩子做到分享容易、謙讓則難呢?因為從物質(zhì)上講,分享意味著共同享有,我雖然給你了,我也還有;而謙讓卻等于如果給你了,我就沒有

5、了,因此很難讓 HYPERLINK 幼兒接受。案例三:下午點心吃黃瓜,幼兒不喜歡吃黃瓜,又不能扔掉,他看到幼兒正吃的很快,便轉(zhuǎn)頭和他說了什么便把手里的黃瓜塞給了他。幼兒吃第二根黃瓜吃不下了時就向老師求救。老師去了解情況時 HYPERLINK 幼兒說:我是謙讓給她吃。讓我哭笑不得。分析:像這種把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強加給別人并稱之為“謙讓”的行為,并不少見,午飯時常有孩子把自己不愛吃的菜放到他人的碗中,他們?yōu)槭裁磿Q自己的行為是謙讓?孩子是否真正理解了謙讓的含義,我們該如何對待他們的謙讓行為?案例四晨間 HYPERLINK / 活動時玩橡皮泥,幼兒自己去選擇工具。幼兒的奶奶陪同下去拿橡皮泥。幼兒拿

6、了一盒較舊的橡皮泥,她奶奶在一旁馬上就說:“你這小孩真笨。這盒好拿這盒去玩。”說著就快速拿起一盒比較新的橡皮泥給孩子。而旁邊一個來不及伸手的孩子只能拿了 HYPERLINK 幼兒原來的那盒。分析:這可能算是家長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問題,在幼兒園里我們教育孩子分享合作、團結(jié)友愛,可是有的家長教育卻是與幼兒園背道而馳,使得孩子無所適從。家長的觀念、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深刻的,上述案例中, HYPERLINK 幼兒有了謙讓的表現(xiàn),家長不但沒有表揚孩子的行為,反而說孩子笨。所以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里,孩子往往得不到正確的引導(dǎo),分享與謙讓的觀念也得不到培養(yǎng)。三、案例反思和體會:、幼兒園該如何對幼兒進行分享

7、與謙讓這一品德教育?是不是可以把分享作為謙讓的基礎(chǔ)去對 HYPERLINK 幼兒實施教育?讓 HYPERLINK 幼兒在懂得并愿意分享的基礎(chǔ)上去進一步理解并學(xué)會謙讓?分享行為包括自發(fā)分享,誘發(fā)分享,被動分享。案例一即屬于被動分享。被動分享行為產(chǎn)生最初,在老師要求下共同分享,或在幼兒強迫下進行的“分享行為”幼兒不懂得同伴間玩玩具得規(guī)則:大家一起玩。在老師得被迫下,被動地與其他幼兒產(chǎn)生分享行為。有的幼兒過于膽小,如: HYPERLINK 幼兒,被別人拿去玩具后,只是稍微作出反應(yīng),卻也只能被迫地產(chǎn)生“分享”。這樣“分享”使一方愉快,一方愁。而誘發(fā)分享行為使在幼兒初步理解“分享”,卻又在道德認識水平低

8、的情況下,產(chǎn)生利他行為。在平時的游戲中,幼兒往往會為爭搶玩具而大大出手,在建立了“不許隨便拿別人的玩具”這一規(guī)則下,幼兒的爭搶行為得已制止, HYPERLINK 教師進一步主導(dǎo)幼兒向其他幼兒“借玩具”產(chǎn)生另一種規(guī)則:在別人同意下,拿走玩具。因此,這樣誘發(fā),使得 HYPERLINK 幼兒都愿意與別人來分享他的積木,這時也抓住時機進行禮貌教育。 HYPERLINK 教師在發(fā)揮幼兒的主導(dǎo)性。積極性,能動性,注意幼兒之間的相互合作探索分享行為的過程中,幼兒的分享慷慨程度會不斷提高。這時自發(fā)分享就會產(chǎn)生其中、當幼兒發(fā)現(xiàn)某一幼兒正在為一玩具而苦苦另一幼兒借時,他會主動拿出來說:我給你玩,在嘗試分享圖書時,

9、幼兒會主動的提出;我要和一起看;或者幼兒間相互商量說:我們一起看這本書吧!此時的自發(fā)的分享就以成為 HYPERLINK 幼兒間社會交往的手段。、其次,經(jīng)驗告訴我們,要讓幼兒分享是比較容易的,而謙讓對于幼兒就不太容易接受。案例二說明要使幼兒達到能夠自覺謙讓,實非易事,因為不但要有一個漫長的認識過程,還要有這種品德形成的情感態(tài)度,即要樂意去做。所以這是一個涉及到幼兒心理發(fā)展水平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教師往往籠而統(tǒng)之地把分享、謙讓混作一團去處理,使本來易于解決且對幼兒十分有利的教育機會就失去了。如兩個幼兒爭奪一本圖書,我認為,如果以兩人一起看的解決方式處理,就更利于幼兒的健康心理與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因為既

10、解決了矛盾沖突,又培養(yǎng)了幼兒合作共享的情感。在對幼兒進行謙讓教育時,我們應(yīng)該根據(jù)實際情況,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循序漸進地去實施,對于較小的幼兒可盡量滿足其心理需求,以分享教育為主;隨著年齡的增長,可在滿足其心理需求的基礎(chǔ)上,逐漸教育其學(xué)會輪流玩、輪流使用。如班上添置了新玩具、新圖書,幼兒都想玩、看, HYPERLINK 教師可引導(dǎo) HYPERLINK 幼兒想想在人多玩具少的情況下,如何都能玩到新玩具。如可采取先輪流玩的辦法,再由此過渡到謙讓。 、再次 HYPERLINK 教師在教育幼兒謙讓的同時,也應(yīng)為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fā)展作考慮。一個人的良好品德不僅僅是謙讓,誠實、勇敢、自信、熱情、友愛、好問

11、以及活潑開朗的個性品質(zhì)都是不可忽略的。案例一中幼兒行為就說明過分的謙讓有時反而會成為一種懦弱,甚至對自己喪失信心。而象案例三中的 HYPERLINK 幼兒,是不是也應(yīng)該好好分析一下其對謙讓的認識與理解?如果是真正不理解,可幫助其理解;如果是明知故做,那么要讓其明白,自己不喜歡的,別人可能也不喜歡,對別人施“恩”也要征得別人的同意,不要使謙讓過了“界”。把自己不喜歡的強加給別人,還美名其曰“謙讓”,豈不是扭曲謙讓?要讓其懂得,真正的謙讓是雙方都高興、都情愿、都為這件事而感到 HYPERLINK 高興,而不是強加于別人。、最后我們經(jīng)常談教育的一致性問題,從案例四中幼兒和她的奶奶身上便表現(xiàn)出家園教育的不一致性,家長關(guān)心幼兒,擔心幼兒在幼兒園會吃虧,希望幫助幼兒得到最大的利益,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卻與幼兒園里的教育產(chǎn)生一定抵觸,成人是幼兒的鏡子,成人對事物的處理方法會直接對 HYPERLINK 幼兒產(chǎn)生影響。或許羅杰斯的無條件積極關(guān)注能給我們一點啟示,以分果果為例:我們把大的蘋果與小的蘋果都放在孩子面前,可以告訴孩子什么時候選大的,什么時候選小的,我們還可以把我們大人的選擇告訴孩子,并告訴他原因,我們也可以告訴我們希望孩子選擇哪個,但是,最后的選擇是由孩子來做的,那時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關(guān)注孩子的選擇。四、相關(guān)問題思考我們還要把分享和謙讓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