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秦論》優(yōu)質(zhì)課學(xué)案(統(tǒng)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中)_第1頁
《過秦論》優(yōu)質(zhì)課學(xué)案(統(tǒng)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中)_第2頁
《過秦論》優(yōu)質(zhì)課學(xué)案(統(tǒng)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中)_第3頁
《過秦論》優(yōu)質(zhì)課學(xué)案(統(tǒng)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中)_第4頁
《過秦論》優(yōu)質(zhì)課學(xué)案(統(tǒng)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過秦論優(yōu)質(zhì)課學(xué)案(統(tǒng)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中) 【素養(yǎng)目標(biāo)】 1.積累并掌握本課中的重要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點。 2.理清課文思路,學(xué)習(xí)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和鋪排渲染的語言特色。 3.結(jié)合時代背景了解作者的政治主張,理解作者居安思危、憂國憂民的思想。 【重難點】 1、積累重要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點。 2、理解作者居安思危、憂國憂民的思想。 【教學(xué)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xué)過程】 一、課前預(yù)習(xí) 1、作者介紹 賈誼(前200前168),西漢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杰出的政論家、文學(xué)家。著有新書十卷。以文才顯名,后被漢文帝任命為博士,掌管文獻典籍。不久就擢升為太中大夫參與政事,深受倚重

2、。因提議改革政治,遭權(quán)貴老臣嫉妒毀謗,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后轉(zhuǎn)任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他“自傷為傅無狀”,一年后也憂郁而死。 賈誼的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辭賦兩類。散文以過秦論陳政事疏論積貯疏最有名。辭賦著名的有吊屈原賦服鳥賦。 其文議論風(fēng)發(fā),雄辯有力,頗有文采,針砭時弊,酣暢淋漓,對后世有很大影響。他的為人很為司馬遷所推崇,司馬遷把他和不同時代的屈原相提并論,并撰寫了屈原賈生列傳。因此,后世往往把屈原和賈誼并稱為“屈賈”。 2、題目解說 過秦論是賈誼政論散文的代表作。原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斑^秦”即“言秦之過”,指斥秦的過失。過,名詞用作動詞,指出的過失。論,是一種文體。“過秦論”,

3、就是指斥秦的過失的論文。 3、文學(xué)常識 論辨文 論辨文是古代的一種論文文體,有“原”“論”“辯”等文題形式。這種文體是作者對祟種理論主張、政治制度或社會習(xí)俗等,從根本上進行考查、探討,辨是非,別真?zhèn)?表明觀點,澄清對錯的文體。寫作時一般援事引例,引經(jīng)據(jù)典,或論其事實,或批駁謬誤,語言富有論辯力,邏輯性強,又頗具文采。 據(jù)昭明文選所載:“論有兩體,一曰史論,乃史臣于傳末作議論,以斷其人之善惡。如史記后的“太史公日,二曰政論,則學(xué)士大夫議論古今時世人物,或評經(jīng)史之言,正其謬誤。如六國論過秦論等?!?4、寫作背景 賈誼所處的時代,屬西漢的“太平盛世”,許多人認為當(dāng)時天下“已安已治”了,但實際上卻是矛

4、盾重重,危機四伏。按照賈誼的說法是“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治安策)由于大地主大商人勢傾王侯,土地高度集中,農(nóng)民大批逃亡,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遭到破壞,階級矛盾日益加深。作為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賈誼從秦滅亡的歷史教訓(xùn)中,認識到人民力量的強大,他目睹現(xiàn)實,深感憂慮。 寫作過秦論,名為“過秦”,實為“規(guī)漢”,希望漢朝統(tǒng)治者以秦為鑒,施行仁政,改革政治,緩和矛盾,避免社會危機。 5、資料鏈接 過秦論 過秦論是賈誼政論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先講述秦自孝公至始皇逐漸強大的原因,后寫陳涉雖然本身力量微小,卻能使強大的秦覆滅,在對比中得出秦亡在于“義不施”的結(jié)論。中篇剖析秦統(tǒng)一天下后沒有施行正確的政

5、策,秦二世沒有能夠改正秦始皇的錯誤政策,主要指責(zé)秦二世的過失。下篇寫在秦面臨危亡的情況下,秦王子嬰沒有救亡扶傾的才力,主要指責(zé)秦王子嬰的過失。 合縱連橫 戰(zhàn)國中期,齊、秦兩國最為強大,東西對峙,各自爭取盟國,以圖擊敗對方。其他五國也不甘示弱,與齊、秦兩諸侯國時而對抗,時而聯(lián)合。大的諸侯國間沖突加劇,外交活動也更為頻繁,出現(xiàn)了合縱和連橫的斗爭。合縱就是南北縱列的諸侯國聯(lián)合起來,共同對付強的諸侯國,阻止齊、秦兩國兼并弱的諸侯國;連橫就是秦或齊拉攏一些諸侯國,共同進攻另外一些諸侯國。合縱的目的在于聯(lián)合多個弱的諸侯國抵抗一個強的諸侯國,以防止被兼并。連橫的目的在于侍奉一個強的諸侯國以作為靠山從而進攻另

6、外一些弱的諸侯國,以達到兼并和擴張土地的目的。當(dāng)時著名的縱橫家有蘇秦、張儀、公孫衍等人。 秦國發(fā)展及主要君主簡介 秦國君主,嬴姓趙氏。秦國自非子被周孝王封為附庸;到秦襄公正式成為周朝諸侯,經(jīng)歷5代君主;再到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統(tǒng)一中國建立秦朝,共經(jīng)歷31位君主。秦襄公因率兵救周、進而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于公元前770年被賜封岐以西之地,秦國正式成為周朝諸侯國。秦穆公(前659-前621在位)先后滅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國,開疆拓土千余里,奠定秦國作為春秋四大強國的基礎(chǔ)。秦孝公(前361-前338在位)任用商鞅變法,秦國逐漸成為戰(zhàn)國中后期最強大的國家。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滅蜀國,秦國成為

7、戰(zhàn)國七雄中版圖最大的國家。秦昭襄王在長平之戰(zhàn)中大破趙軍,奠定了秦統(tǒng)一天下的基礎(chǔ)。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位,于公元前230年一前221年十年間滅六國,建立秦朝。課文中的“惠文、武、昭襄”,是指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惠文王是孝公的兒子,武王是惠文王的兒子,昭襄王是武王的異母弟。 二、整體感知 1、讀課文,讀準(zhǔn)下列字。 崤函膏腴窺視 寧越陳軫孫臏 帶佗倪良召滑 翟景樂毅逡巡 遺鏃漂櫓鞭笞 藩籬黔首隳名城 銷鋒鏑甕牖甿隸 躡足行伍阡陌 謫戍鋤耰棘矜 铦鉤戟長鎩 猗頓墨翟萬乘 2、速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脈絡(luò)。 三、疏通解讀 10102; 活動一:朗讀課文第一段,梳理文意,解釋劃線字詞。 原文: 秦孝

8、公據(jù)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當(dāng)是時也,商君佐之,內(nèi)立法度,務(wù)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活動二:解讀 1、找出能表現(xiàn)秦孝公的政治野心的詞語,并思考有什么作用? 2、文章意在指斥秦之過失,卻在開頭寫秦攻取天下的過程,有何作用? 10103; 活動一:朗讀課文第二段,梳理文意,解釋劃線字詞。 原文: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當(dāng)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

9、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wèi)、中山之眾。于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guān)而攻秦。秦人開關(guān)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zé)o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于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活動二:解讀 作者是如何說明諸侯

10、國的聯(lián)合實力遠超秦國? 10104; 活動一:朗讀課文第三段,梳理文意,解釋劃線字詞。 原文: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

11、王萬世之業(yè)也。 活動二:解讀 1、秦始皇奪取天下,處于“攻勢”時采用了什么辦法?結(jié)果如何? 2、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由攻轉(zhuǎn)守,就其國內(nèi)來說,他的“守”策有哪些? 10105; 活動一:朗讀課文第四段,梳理文意,解釋劃線字詞。 原文: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活動二:解讀 本段是如何描寫陳涉的隊伍力量之弱小的?目的是什么? 10106; 活動一:朗讀課文第五段,梳理文意,

12、解釋劃線字詞。 原文: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櫌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活動二:解讀 本段是如何將陳涉與九國之師作對比的?作用是什么? 五、核心要點探究 任務(wù)(一) 把握文章的觀點態(tài)度 【任務(wù)設(shè)計】 1、本

13、文為什么不從秦孝公以前的國君(如秦穆公)寫起? 2.秦始皇即位后,對外、對內(nèi)分別采取了哪些政策?這些政策導(dǎo)致的結(jié)果是什么?請摘錄原文詞句回答。 3.從全文看,“攻守之勢異也”,“攻”“守”的不同形勢在課文中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段落中?請簡要說明。 任務(wù)(二) 正反對照,層層推進 【任務(wù)設(shè)計】 1.作者寫了陳涉起義時的哪些不利條件?作者為什么要詳寫陳涉的不利條件與天下人的積極響應(yīng)? 2.本文多處運用了對比手法,試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六、當(dāng)堂檢測 1、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 1.合從締交 2.贏糧而景從 3.鋤耰棘矜 4.百有余年矣 5.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6.陳利兵而誰何 7.孝公既沒 8.外連衡而斗諸侯

14、 2、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活用類型并解釋 1.履至尊而制六合 2.贏糧而景從 3.將數(shù)百之眾 4.序八州而朝同列 5.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 6.卻匈奴七百余里 7.流血漂櫓 8.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 10.天下云集響應(yīng) 答案 二、整體感知 1、讀課文,給下列字注音。 崤函(xio)膏腴(y)窺視(kui) 寧越(nng)陳軫(zhn孫臏(bn) 帶佗(tu)倪良(n)召滑(sho) 翟景(zhi)樂毅(yu)逡巡(xn) 遺鏃(z)漂櫓(l)鞭笞(chi) 藩籬(fn)黔首(qin)隳名城(hu) 銷鋒鏑(d)甕牖(yu)甿隸(mng) 躡足(ni)行伍(hng)阡陌(qin) 謫戍(

15、zh)鋤耰(yu)棘矜(qn) 铦(xin)鉤戟(j)長鎩(sh) 猗頓(y)墨翟(d)萬乘(shng) 2、速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脈絡(luò)。 課文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14段)敘述秦王朝的興亡。 第1段寫秦國勢力的崛起。 第2段寫秦國勢力的進一步發(fā)展。 第3段寫秦王統(tǒng)一天下。 第4段寫陳涉起義和秦王朝的覆滅。 第二部分(5段)闡述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 四、疏通解讀 10102; 活動一:朗讀課文第一段,梳理文意,解釋劃線字詞。 以:表目的 席卷、包舉、囊括:并吞。“席、包、囊”名作狀語,像一樣 八荒:八方荒遠之地。宇內(nèi)、四海、八荒均指天下 內(nèi):在內(nèi),名詞作狀語 務(wù):致力于 外:名詞作狀語對外

16、斗:使動用法,使?fàn)幎?西河:黃河以西 活動二:解讀 1、找出能表現(xiàn)秦孝公的政治野心的詞語,并思考有什么作用? “席卷”“包舉”“囊括”“并吞”四個短語構(gòu)成互文,同時又是排比,極言秦孝公吞并天下的雄心,可謂氣勢磅礴。 2、文章意在指斥秦之過失,卻在開頭寫秦攻取天下的過程,有何作用? 先敘秦的地理優(yōu)勢和秦孝公的政治雄心,次敘在商鞅輔佐下所制定的基本國策(立法度、務(wù)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連衡)和取得的成果,目的是展示出秦“成功”的一面,與其下文“失敗的一面形成鮮明的對比。 10103; 活動一:朗讀課文第二段,梳理文意,解釋劃線字詞。 沒:死因:沿襲 南:名詞作狀語向南舉:攻占、攻取 膏腴:肥沃 會盟:

17、古代諸侯國之間聚會而結(jié)盟愛:吝惜 以致:以是連詞表目的,致:招致、招引。約:結(jié) 屬:某一類,與下文的“徒”“類”“輩”,指某一類。 延:叩擊 逡巡:有所顧慮而徘徊不敢前進。亡:丟失 鏃:箭頭 追亡逐北:敗逃的軍隊櫓:打的盾牌 因:趁著享國:帝王在位的時間 活動二:解讀 作者是如何說明諸侯國的聯(lián)合實力遠超秦國? 先以“齊有孟嘗魏有信陵”排比,顯示“合從締交”面之廣;接著以“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的排比,顯示上述四君子的謀略才干;再以 “杜赫之屬為之謀”“樂毅之徒通其意”“趙奢之倫,制其兵”,顯示“天下之士”“合從締交”戮力攻秦的力量。 10104; 活動一:朗讀課文第三段,梳理文意

18、,解釋劃線字詞。 奮:振興烈:功業(yè)、功績 策:馬鞭子六合:天地四方 敲撲:行刑時用的棍杖,短的叫“敲”,長的叫“撲”。 鞭笞:用鞭抽打以為:以之為的省略 委:托付、交付卻:使動用法,使退卻 道:法則、制度言:言論,這里指著作 黔首:秦朝對百姓的稱呼。黔,黑色。秦朝百姓用黑色頭巾包頭,故稱“黔首”。 隳:毀壞兵:兵器 踐:踏因:憑借 信:可靠關(guān)中:秦的腹地,今在陜西 帝王:名詞用作動詞,做帝王 活動二:解讀 1、秦始皇奪取天下,處于“攻勢”時采用了什么辦法?結(jié)果如何? 采取辦法:“奮”“振”“吞”“履”“執(zhí)”等系列動詞,形象地寫出了秦始皇威勢之盛,揭露出其政策的實質(zhì)是“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即施行

19、暴政。 結(jié)果:“南取百越”“北筑長城”,秦始皇靠武力使疆域擴大,國力強盛,天下 臣服,天下之人敢怒不敢言。 2、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由攻轉(zhuǎn)守,就其國內(nèi)來說,他的“守”策有哪些? 首先是愚民政策,秦始皇認為先王治世之道不符合其專制統(tǒng)治,而諸子百家之言多講“仁義”,也與之格格不入,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其次是弱民政策,秦始皇認為人民手無寸鐵就不會反抗,所以他想盡一切辦法削弱人民的反抗力量,便“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最后是防民政策,他“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派“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10105; 活動一:朗讀課文第四段,梳理文意,解釋劃線字詞。 殊俗

20、:不同的風(fēng)俗,指邊遠地區(qū)。 甕牖繩樞:用甕做窗戶,用草繩系門扇,形容家里窮。甕、繩都是名詞用作動詞,以破甕做,以草繩系。牖,窗戶。樞,門扇開關(guān)的樞軸。 氓隸:指下層百姓。氓,民。隸,低賤的人 遷徙之徒:被征發(fā)的人。指陳涉被征發(fā)戌守漁陽。 中人:平常的人。 躡足:置身,參與。 行伍:代指軍隊。古代兵制,五人為伍,二十五人為行。 倔起:興起。 阡陌:本指田間小路,這里指田野。田間南北向的路為阡,東西向的路為陌。 云集響應(yīng):“云”“響”均為名詞作狀語,像云一樣,像回聲一樣。 贏:擔(dān)負。 景:同“影”。名詞作狀語,像影子一樣。 山東:指崤山以東,即東方諸國。 活動二:解讀 本段是如何描寫陳涉的隊伍力量

21、之弱小的?目的是什么? 描寫弱?。?領(lǐng)袖出身卑微:一甕牖繩樞之子,遷徙之徒; 領(lǐng)袖才能之劣: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 舉事之急:一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 兵力之弱疲弊之卒,數(shù)百之眾; 裝備之差: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目的:說明強秦并不是毀于強大的外部力量,而是統(tǒng)治者自身出現(xiàn)了重大問題,即“仁義不施”,陳涉不費吹灰之力就“亡秦族矣”. 與前三段形成鮮明對比:秦國面對強大的列國聯(lián)盟,能以弱勝強統(tǒng)一天下;面對弱小的陳涉,反被擊而潰。原因何在?令人深思。為文章進一步分析和最后提出中心論點做了充分而必要的準(zhǔn)備。 10106; 活動一:朗讀課文第五段,梳理文意,解釋劃線字詞

22、。 小弱:形容詞用作動詞,變小,變?nèi)?自若:意思是像是原來的樣子。 非尊于:不比尊貴。于,介詞,比。下面幾句中的“于”與此義同。 铦:鋒利。 抗:匹敵,相當(dāng)。 鄉(xiāng)時:先前。鄉(xiāng),同“向”。 度長絜大:量量長短,比比大小。絮,衡量。 萬乘:兵車萬輛。表示軍事力量強大。 序:安置使有序。 朝:使動用法,使朝見。 有:同“又”。 一夫作難:指陳涉起義。作難,起事。 七廟:古代天子的宗廟。 活動二:解讀 本段是如何將陳涉與九國之師作對比的?作用是什么? 從領(lǐng)袖的地位、指揮作戰(zhàn)的能力部隊的素質(zhì)和裝備等方面,將九國之師與陳涉作對比,均不可“同年而語”。 作用:在突出秦亡的原因不在山河,不在陳涉,只能從秦自身

23、去分 析,使文章很自然地轉(zhuǎn)入對秦末揭示答案蓄勢。 五、核心要點探究 任務(wù)(一) 把握文章的觀點態(tài)度 1、本文為什么不從秦孝公以前的國君(如秦穆公)寫起? 材料是為論點服務(wù)的。本文的論點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秦取天下之前的事件與文旨無關(guān)。秦謀取天下是從秦孝公開始的,這一點,首句中“君臣固守以窺周室”已經(jīng)說明了。秦孝公在繼位之初仍是固守秦地,對“周室”也只是窺伺,后來由于“商君佐之”,才開始有了“席卷天下”的行動。 2.秦始皇即位后,對外、對內(nèi)分別采取了哪些政策?這些政策導(dǎo)致的結(jié)果是什么?請摘錄原文詞句回答。 對外:“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和“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 對內(nèi):“廢先王之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