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先秦諸子散文- 一、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導學案(人教版高二選修)_第1頁
古代先秦諸子散文- 一、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導學案(人教版高二選修)_第2頁
古代先秦諸子散文- 一、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導學案(人教版高二選修)_第3頁
古代先秦諸子散文- 一、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導學案(人教版高二選修)_第4頁
古代先秦諸子散文- 一、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導學案(人教版高二選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代先秦諸子散文: 一、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導學案(人教版高二選修) 自主學習篇自主,新課標理念的精髓 卡片摘錄 【作者作品】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弟子周游列國十四年。晚年潛心致力于古文獻整理,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其思想以“仁”為核心,“仁”即“愛人”,倡導推行“仁政”,且應以“禮”為規(guī)范,“克己復禮為仁”;提出“正名”主張,以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實副其“名”;注重“學”與“思”的結(jié)合,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風氣,主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強調(diào)“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自西漢以后,孔子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社會的文化正統(tǒng),影響極其深遠。 現(xiàn)存論語一書,記載有孔子與門人的問答,是研究孔子學說的主要資料。 【背景剖析】 孔子所處的時代是春秋末期,原有的政治規(guī)則和倫理道德逐漸被顛覆,禮崩樂壞,諸侯割據(jù),互相征伐,周王得不到重視??鬃訉ι鐣膭邮幧罡袘n慮,希望借助周朝原有的禮儀,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統(tǒng)治秩序,強調(diào)“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時反對暴政,強調(diào)“仁者愛人”,要求各人以自我克制和禮讓的態(tài)度調(diào)和社會矛盾。所以他一方面教授各國弟子學習禮儀,一方面積極

3、入世,希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他說:“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闭媸擒P躇滿志。他最初做中都宰,一年之后,升為司空,又升為大司寇。先是用外交手段,收回了被齊國占領的魯國的城池,后又誅殺了亂臣少正卯。治理國家僅僅三個月,路不拾遺,四方之客都賓至如歸。齊國害怕孔子執(zhí)政,會使魯國強大,威脅自己,所以送了一些美女給魯君,魯君于是耽于享樂,不理朝政??鬃右娮约罕ж撾y以施展,被迫離開魯國,周游宋、衛(wèi)、陳、蔡、齊等國,開始了十四年顛沛流離的生活,常遭困厄,但都不受重用。最后只得返回魯國,專心修訂詩書禮樂,教授弟子。魯哀公16年(前479年),孔子卒。 孔子的一生,總的來說,是郁郁不得志

4、的。這是因為那個動蕩的時代,諸侯崇尚武力,大國君主希望通過武力建立霸業(yè),而一些弱小的國家要想自存,也不得不重視武力,這樣諸侯之間的戰(zhàn)爭就在所難免了。而孔子提倡的“禮治”、“文教”,則未免太過溫和了,他提倡大家遵守周禮,自己“盛容飾,繁登降之禮,趨詳之節(jié)”,只能使人感覺很滑稽,不符合時代潮流。理想與現(xiàn)實這樣格格不入,他的失敗和挫折是難免的了。 基礎積累 【識字記音】 木鐸()桀溺()長沮() 執(zhí)輿()荷蓧()黍() 憮然()殆()八佾() 見其二子().耦而耕() .耰而不輟() 答案:dunjyhdioshwdiyxin.u.yuchu 【解釋實詞】 二三子何患于喪乎: 使子路問津焉: 天下有

5、道,丘不與易也: 往者不可諫: 今之從政者殆而: 不仕無義: 答案:擔憂渡口參與匡正,挽回危險出來做官 【通假舉要】 長沮、桀溺耦而耕: 是魯孔丘與: 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 答案:“桀”通“杰”,形容高大“與”通“歟”,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而”通“爾”,你;“辟”通“避”,躲避 【一詞多義】 (一)實詞 見 悠然見南山 項伯即入見沛公 吾未嘗不得見也 于是見公輸盤 汝真女子之見也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見其二子焉 才美不外見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答案:看見,望見會見謁見,拜見召見,接見見識,見解表被動,被介紹,引見顯露出現(xiàn) (二)虛詞 而 蟹六跪而二螯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6、 植其杖而蕓 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死而有知,其幾何離? 吾恂恂而起 表惡其能而不用也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 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答案:表并列表遞進表承接表轉(zhuǎn)折表假設表修飾表因果表目的通“爾”,用作第二人稱代詞,“你”“你的”句末詞氣詞,相當于“罷了” 【詞類活用】 耰而不輟: 子路從而后: 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 欲潔其身,而亂大倫: 答案:名詞活用為動詞,用耰耕地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落在后面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止,留下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jié)?,使亂 【古今異義】 遇丈人 古義: 今義: 子見夫子乎 古義: 今義: 答案:古義:古代對老年男子的尊稱。今

7、義:岳父。古義:舊時對老師的稱呼。今義:是指因讀古書而思想陳腐的人,含譏諷意。 【文言句式】 子路曰:“為孔丘?!?而誰以易之? 二三子何患于喪乎? 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答案:判斷句賓語前置句介賓短語后置句省略句 【名言名句】 ,來者猶可追。 士志于道,未足與議也。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不以言舉人,。 答案:往者不可諫而恥惡衣惡食者敏于事而慎于言不以人廢言 合作探究篇合作,一種嶄新的學習模式 重點剖析 【中心主旨】 本課5則選文均體現(xiàn)了孔子的人生態(tài)度和精神追求。通過孔子的言行及別人的評價,我們不難看出孔子極力主張入世救國,以改變天下無道的現(xiàn)實為己任,具有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的精神,更具

8、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執(zhí)著與堅韌的品質(zhì)。 【問題討論】 1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賞析:儒家不倡導消極避世的做法,這與道家不同。儒家認為,即使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也要獨善其身,做一個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鬃泳褪沁@樣一位身體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種社會責任感,正因為社會動亂,天下無道,他才與自己的弟子們不辭辛苦地四處呼吁,為社會改革而努力,這是一種可貴的憂患意識和歷史責任感。 2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 賞析:儒家認為,隱居山林是不對的,老人與他的兒子的關系尚且仍然保持著,卻拋棄了君臣之倫;想要使自身清白,卻破壞了根本

9、的君臣倫理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這樣做完全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這種消極避世的人生態(tài)度是缺乏社會責任心的表現(xiàn),歷來為儒家所反對。 【藝術特色】 1運用側(cè)面烘托和對比的方法來表現(xiàn)人物形象。 選文1、選文4和選文5,通過對儀封人、荷蓧丈人和晨門等人的語言的描寫,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孔子的人生態(tài)度和精神品質(zhì);而選文2、選文3和選文4將長沮、桀溺、接輿、荷蓧丈人等人的消極避世與孔子的積極入世進行對比,從而更加突出和豐滿了孔子的形象。 2相關人物的動作或行為富有個性。 選文2中用“耰而不輟”四個字來描寫桀溺的情態(tài),使人物格外生色。接輿勸孔子一段,在他唱完之后,寫了這樣一個場面:“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

10、得與之言?!敝箨┤欢?。孔子想說什么,接輿又為何躲避,都不得而知,給人留下無窮的回味。 點撥.遷移 課文內(nèi)容點撥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笨鬃釉谒幍哪莻€時代,已經(jīng)是十分有影響的人,尤其是在禮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儀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見孔子之后,就認為上天將以孔夫子為圣人號令天下,可見對孔子是佩服至極了。 借儀封之口,用“木鐸”比喻孔子,高度贊美孔子勇于擔當?shù)母呱芯瘛?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

11、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既有接輿對孔子品格的虛假尊重,又有對孔子人生選擇的譏嘲;既有對孔子的最后規(guī)勸,也有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斥責。連用三個“而”表示斥責、貶斥之深。 表現(xiàn)隱士對現(xiàn)實的不滿,也表現(xiàn)孔子對隱士的尊重。 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痹唬骸笆侵洳豢啥鵀橹吲c?”“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點鍥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許多事情都是經(jīng)過艱苦努力和奮斗而得來的??鬃印爸洳豢啥鵀橹?,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執(zhí)著精神。從這位看門人的話中,我們也可以見出當時普通人對孔子的評論。 發(fā)散遷移思考 子擊磬于衛(wèi),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

12、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則己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 子曰:“果哉!末之難矣?!?1、孔子與荷蕢者以及本課中長沮、桀溺、荷蓧丈人有什么不同?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xiāng)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鬃硬家?,傳十余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 史記.孔子世家2、閱讀本段,結(jié)合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孔子的為人。 參考答案: 1荷蕢者、長沮、桀溺、荷蓧丈人因為世道太亂,因此躲起來,他們屬于避世之人??鬃又朗赖啦惶?,但是他敢

13、于去改變,雖然有時候這種努力并沒有起到什么效果,但是他的出發(fā)點和目的是應該值得肯定的。 2孔子知道時代不太平,難以實現(xiàn)心中的理想,但是他能夠努力堅持去實現(xiàn)去維護思想的核心“禮”,圣人之所以為圣,皆出于此。 訓練落實篇聽來終覺淺,絕知要躬行 【積累與運用】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儀封人請見(jin)天將以夫子為木鐸(du) B長沮、桀溺耦而耕(u)耰而不輟(yu) C夫子憮然(w)趨而辟之(p) D以杖荷蓧(h)殺雞為黍而食之(s) 答案:B 解析:A項“見”讀xin;C項“辟”通“避”,讀b;D項“食”讀s。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儀封人請見見:引見

14、B而誰以易之易:改變 C往者不可諫諫:匡正 D趨而辟之趨:快步跑 答案:D 解析:D項“趨”,快步走。 3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B何以戰(zhàn) C作師說以貽之 D遇丈人,以杖荷蓧 答案:C 解析:C項“以”為連詞,其余各項皆為介詞。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而誰以易之? B晨門曰:“奚自?” C孔子曰:“何陋之有?” D子路宿于石門。 答案:D 解析:D項為介賓短語后置,其余各項均為賓語前置。 【閱讀與鑒賞】 一、課內(nèi)精讀 閱讀下文,回答58題。 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 丈人曰:“四體不勤,五

15、谷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笔棺勇贩匆娭?。至,則行矣。 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5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杖荷蓧荷:背負 B植其杖而蕓蕓:除草 C明日,子路行以告明日:第二天 D行其義也義:正義 答案:D 解析:D項,義:道術或主張 6對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子路拱而立 欲潔其身,而亂大倫 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A與相同,與不相同 B與不

16、相同,與不相同 C與相同,與相同 D與不相同,與相同 答案:B 解析:B項,連詞,表承接;連詞,表轉(zhuǎn)折;助詞,的;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7.下列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論語是語錄體,記述的大都三言兩語,少數(shù)幾章也只記了談話時的場景。上述文段不僅有時間的推移、有子路等人活動場所的變換,而且具備了一定的情節(jié),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情節(jié)、通過有關人物的言行,表現(xiàn)出各自不同的人生觀和政治觀。 B丈人帶諷刺的話語,說罷便“植其杖而蕓”的行動,表現(xiàn)出他的態(tài)度倨傲,自認為比孔子高明,德行比孔子高尚。另一方面,他留子路食宿,并讓兩個兒子與子路見面,又表現(xiàn)出他對孔子師徒風餐露宿周游

17、列國的同情。 C子路認為自己對隱者恭敬有禮,隱者便款待自己,并讓兒子出來相見,這說明隱者沒有廢棄“長幼之節(jié)”;但他不出仕,放棄了臣子對君主應盡的責任,即君臣之義,這是儒家向來都不提倡的。 D孔子的話(包括子路根據(jù)孔子的意思說的話)和他叫子路回去看丈人的舉動,表現(xiàn)出他對丈人過隱居生活的某種贊賞的感情,而對丈人那種逃避現(xiàn)實“不仕無義”的處世態(tài)度,卻給予嚴歷的批評。 答案:B 解析:B項,“又表現(xiàn)出他對孔子師徒風餐露宿周游列國的同情”不正確。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答案他便留子路住下來,殺雞、做黍米飯給子路吃,把他的兩個兒子叫來拜見子路

18、。 (2)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 答案孔子說:“他是個隱士啊?!弊屪勇贩祷厝タ赐?。子路到了他家,他卻走開了。 二、課外拓展 閱讀下文,回答912題。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魯昌平鄉(xiāng)陬邑,其先宋人??鬃幽晔?,魯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誡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雖不當世,必有達者。今孔丘年少好禮,其達者歟?吾即沒,若必師之。” 孔子貧且賤。及長,嘗為季氏史,料量平;嘗為司職吏而畜蕃息。由是為司空。已而去魯,斥乎齊,逐乎宋、衛(wèi),困于陳蔡之間,于是反魯,魯復善待。 魯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蓋年三十矣。齊景公與晏嬰來適魯,景公問孔子曰:“昔秦穆公國小處辟,其霸何也?”對曰:“秦,國

19、雖小,其志大;處雖辟,行中正。身舉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紲之中,與語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本肮f。 孔子年三十五,魯亂??鬃舆m齊,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齊人稱之。齊大夫欲害孔子,孔子聞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笨鬃铀煨?,反乎魯。 魯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有喜色。門人曰:“聞君子禍至不懼,福至不喜?!笨鬃釉唬骸坝惺茄砸?。不曰樂其以貴下人乎?”于是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與聞國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別于涂;涂不拾遺;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歸。 孔子年七十三,以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

20、丑卒。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彪m不能至,然心鄉(xiāng)往之。 (史記.孔子世家有刪節(jié)) 注釋:帳目清楚,收支平衡。:官名。羖:公羊。累紲:用繩索捆綁。粥:賣。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誡其嗣懿子曰誡:告誡 B已而去魯,斥乎齊去:到達 C昔秦穆公國小處辟辟:偏僻 D雖不能至,然心鄉(xiāng)往之鄉(xiāng):向往 答案:B 解析:去:離開。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斥乎齊,逐乎宋、衛(wèi)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B與語三日,授之以政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C孔子遂行遂拔以擊荊軻 D魯大夫孟厘子病且死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答案:A 解析:介詞“在”/介詞“對”;B

21、都是介詞“把”;C副詞“于是,就”;D都是副詞“將要”。 11下列各組句子,分別說明孔子“執(zhí)政才能”“好禮有才”的一組是() A及長,嘗為季氏史,料量平 孔子適齊,為高為高昭子家臣 B與聞國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飾賈 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齊人稱之 C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 于是反魯,魯復善待 D由大司寇行攝相事,有喜色 吾即沒,若必師之 答案:B 解析:A項中“孔子適齊,為高昭子家臣”說明的孔子的經(jīng)歷,并未說明“好學有才”;C項中“于是反魯,魯復善待”說明的是魯國對孔子的態(tài)度,并未說明“好學有才”;D項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有喜色”說明的是孔子對職位變動的態(tài)度,并為說明“執(zhí)政才能”。 12下列對

22、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時就好禮,得到了魯國的大夫厘子的贊譽,厘子要求自己的兒子拜孔子為師,向他學習。 B孔子一生中做過管理倉庫、管理牧場的小官等等,后來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職務,他喜形于色,這說明孔子從內(nèi)心來講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時,沒有盡早地得到重用。 C孔子曾離開魯國出游齊國,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國、衛(wèi)國,卻被驅(qū)逐;在陳國、蔡國又遭受圍困;政治主張受挫,無奈又回到魯國,卻受到了善待。 D孔子有辯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齊景公的賞識;然而他對音樂的喜愛,對韶樂學習的情不自禁和癡迷以及齊國人對此的贊賞,卻讓齊景公感到了寶座的傾危而沒能重用他。 答

23、案:D 解析:齊景公不重用孔子的原因是齊大夫欲害的影響使齊景公感到自己年事已高,不能保證他所喜愛的孔子在自己退位后仍能被賞識而受到迫害。 【參考譯文】 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出生在魯國昌平鄉(xiāng)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國人。孔子十七時,魯國的大夫厘子病重,快要死了,厘子告誡自己的后代懿子說“孔丘,是圣人的后代,我聽說圣人的后代雖然不一定能當國君執(zhí)政,但必定會有才能顯達的人出現(xiàn)?,F(xiàn)在孔子年少而好禮儀,他不就是要顯達的人嗎?我就要死了,你們一定要拜他為師?!?孔子家境貧寒,社會地位低賤。成年后,曾經(jīng)在季氏的門下做過管理倉庫的小官,出納錢糧計量公平準確;又曾擔任管理牧場的小官,畜牧繁殖增長。由此,擔任司空。不

24、久,他離開魯國,在齊國受到排斥,到宋國、衛(wèi)國遭到驅(qū)逐,在陳國、蔡國之間被圍困,于是又返回魯國,魯國又很好地對待他。 魯昭公二十年,孔子已經(jīng)三十歲了,齊景公和晏嬰來到魯國,景公問孔予:“從前秦穆公國家小,又處在偏僻的地方,他能稱霸是靠什么呢?孔子回答說:“秦國雖然小,但是他的志向很大,雖然處于偏僻的地方,但施政卻很得當他親自推舉用五張羊皮贖回的百里溪,授予他大夫的爵位,把他從拘禁中解救出來,和他談了三天的話,然后讓他執(zhí)掌國政,用這種精神治理國家,就是稱王于天下也能做到,他只稱霸還小了一點。”景公聽后很高興。 孔子三十五歲時,魯國發(fā)生動亂。孔子到了齊國,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通過高昭子的關系接觸景公

25、??鬃雍妄R國的樂官談音樂,聽到韶樂,就學起來,三個月竟然嘗不出肉味來,齊國人稱贊他這種專心致志的精神。齊國的大夫想害孔子,孔子知道了。景公說:“我老了,不能任用你了?!笨鬃佑谑寝o行,返回了魯國。 魯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歲了,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職務,臉上露出喜色。他的弟子說:“聽說君子大禍臨頭不懼怕,大喜來到不喜形于色。孔子說:“有這個話,但不是還說樂在身居高位而禮賢下士嗎?”于是殺了擾亂政治的少正卯??鬃訁⑴c國政三個月,販賣豬、羊的商人不敢哄抬別人丟失的東西;四方的游客來到魯國的城池,不必向當官的求情送禮,都給予借貸和照顧,直到他們滿意而歸。 孔子七十三歲時,魯歲時,在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去

26、世。 太史公說:詩經(jīng)有這樣的話:“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寬闊的大路讓人行走?!北M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時代,然而內(nèi)心非常向往。 寫作審美提升篇世事皆學問,人情即文章 角度一 如何認識孔子 角度分析:孔子為圣,圣者之圣。紛爭之春,多世之秋,亂世間,圣人傲立。其對自身的感懷,對社會的關注,對文化的貢獻:僅有一項便可傲立于天地,何況全才乎! 【寫作示例】 至圣 孔子的思想之所以能傳至今日,是因其在教育上的貢獻??鬃悠呤T生為賢人,另有三個人感其教化??鬃由眢w力行的教學,是無愧于先師的稱號的。他的學生有的富甲天下,有的潛心學問,有的能通靈于天地,有的傲立于廟堂。孔子注重文化的傳承,其修春秋詩雖是為儒家而修,對詩的內(nèi)容也有一定的曲解,但無疑將中華的文化傳了下來。否則哪有“關關睢鳩”的千古絕唱?孔子是個文化人。他回望是歷史,低首是現(xiàn)今,遠望是將來。漢代的獨尊儒術使其學術的傳承初見成效;傳至宋代,程朱理學的高峰,也是孔子精神的續(xù)揚。一門能傲立千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