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宋理學史看葉適的佛教觀_第1頁
從宋理學史看葉適的佛教觀_第2頁
從宋理學史看葉適的佛教觀_第3頁
從宋理學史看葉適的佛教觀_第4頁
從宋理學史看葉適的佛教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從宋理學史看葉適的佛教觀內(nèi)容提要:宋代的理學家大都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受佛道之影響,而仍排佛道。只有葉適對佛教采取真正的拒斥態(tài)度,本文從理學史上理學與佛學的關(guān)系入手,分析葉適站在其事功主義的立場,對理學思想史上道學與佛教相關(guān)聯(lián)的態(tài)度,進而討論他的佛教觀及其根源。關(guān)鍵字:理學史;道學與佛教;葉適;佛教觀;事功主義宋代理學受到佛教理論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呂思勉先生在其名著?理學綱要?中分析理學與佛學的關(guān)系時說:“理學者,佛學之反動也,而亦兼采佛學之長,以調(diào)和中國之舊哲學與佛學者也。又說:“故不知佛學之大要,不可以言宋學。東方出版社,1996年3月版,第3頁。馮友蘭認為理學就是佛教禪宗邏輯的推演馮

2、友蘭?中國哲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229頁。被稱為“理學開山祖師梁紹輝?周敦頤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頁的周敦頤,其名篇?愛蓮說?就顯然與佛教的經(jīng)典和思想有親密的聯(lián)絡有人甚至認為佛教理論是周敦頤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而?愛蓮說?就是?華嚴經(jīng)探玄記?的翻版。他自己也“好為方外游。而二程的思想那么直接與佛教思想有著更直接和更深化的關(guān)系,雖然他們自己言語上“攻、斥佛老甚深葉適語?!岸痰娜诵哉撍麨榉磳Ψ鸾?,實際上已經(jīng)汲取了佛教的僧侶主義及唯心主義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史?,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三冊,235至236頁。即使是很有唯物主義傾向的張載,也與北宋其他儒家學

3、者一樣,有過“出入于佛老的經(jīng)歷,其思想與佛教有著親密的關(guān)系,其思想體系中的命題、范疇與佛教中的命題、范疇有著很多的相似性。事實上,正如李承貴教授評價張載的佛教觀時的表述:“佛教開展至北宋,已深化中國百姓生活,深化中國語言,已是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已成為新的思想傳統(tǒng)。張載出入于佛老多年,其思想深受佛教或者更準確地說,深受中國化了的佛教影響是無疑的,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張載自己也不一定能覺察到。李承貴,?張載的佛教觀及其啟示?,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6期,第69頁北宋大多數(shù)的理學家的思想中都含著佛學潛移默化的影響,南宋的哲學界也不能例外,朱熹“既直接繼承了禪宗的思想,也繼

4、承了華嚴宗的思想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史?,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三冊,243頁。雖然他在確立道統(tǒng)以及經(jīng)典的同時,“一生都在竭力的拒斥佛老以及他所謂的雜學葛兆光?中國思想史?,第二卷?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國的知識、思想和信仰?,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336頁。與他同時的陸九淵更加旗幟鮮明的認為佛教不是異端,“陸九淵思想特征不是陽儒陰釋,而是儒體佛用李承貴?陸九淵佛教觀考論?,載?現(xiàn)代哲學?2022年第4期,71頁。陳鐘凡先生在其?兩宋思想述評?中早已更加明確的指出:“考佛教宗派有八,其名相之談,縝密瑟栗,性理之說,深遠精微,誠前代所未有,中土所希聞。奈自唐季慧能傳禪宗衣缽,別創(chuàng)宗旨,

5、不立文字,惟尚機悟。其影響所及,遂開宋儒研究之先聲。凡周、邵、張、程、朱、陸言心言性,幾無不沿襲禪宗之說也陳鐘凡?兩宋思想述評?,東方出版社,1996年3月版,第9頁。從上面學者們的分析可以看出,雖然宋代的理學家們大都并不成認自己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甚至“拒斥佛老甚力,一生都在發(fā)表全面反對佛教哲學的言論,但實際上他們都潛移默化的受到佛家思想的影響,這已是不爭的事實。正如馮友蘭所論:“故道學家雖受佛道之影響,而仍排佛道,仍自命為儒家馮友蘭?中國哲學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版,下冊第237頁。雖然學者對定位這種影響還沒有達成共識,如前所引,馮友蘭認為理學就是佛教禪宗邏輯的推演,而

6、牟宗三那么認為理學受佛教的影響僅僅是“豁醒而已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2頁。在宋代理學界這種“受佛道之影響,而仍排佛道雖然拒斥佛道很積極,但自己的思想那么明顯的帶有佛學影響的影子的傳統(tǒng)中,我們注意到葉適的觀點鶴立雞群,于眾皆異。他對佛教思想的反對不遺余力,甚至是深惡痛絕的。這非但與北宋的理學家以及同時期其他學派的學者不同,與和他同屬事功學派的陳亮也是不同的。陳亮雖然也批判佛教的危害:“祀禮廢而道家依天神以行其道,饗禮廢而釋氏依人鬼以行其教矣,祭禮廢而巫氏依地示以行其法。三教盡廢,而天下困于道、釋、巫,而為妖教者又得以乘間而行其說矣:神示鬼物舉缺乏信,用吾之說,那

7、么上下如一,天地適平。是以人心不約而盡同,緩急不告而相救,雖刀鋸加頸而不顧者,彼其說誠足以生死無憾也。故道、釋、巫之教公行于天下,而妖教私入于人心。平居無事,那么民生盡廢于道、釋、巫之交;一旦有變,那么國家受妖民之禍。顧欲恃區(qū)區(qū)之法以制之,是豈足以禁其心哉,坐待其變之成而已矣。?陳亮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第130頁,但他對佛教仍然有著一定程度上的認同,有時甚至認為釋家的一些思想和儒家是一致的。他對佛教有一種寬護的態(tài)度,乃至主張主動替寺廟配置相應田產(chǎn)參?陳亮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第222頁,“于佛教是持有相當大的慈悲心的李承貴?陳亮視域中的佛教陳亮佛教觀的雙重構(gòu)造及其檢討

8、?,載?浙江社會科學?,2022年第3期,139頁。即使“陳亮寬護佛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是否有益于儒學之傳播,是否有助于儒家倫理秩序之平安,是否符合其功利主義價值觀。同上,第143頁。相比與陳亮葉適顯然絕情的多,他認為佛教思想是夷狄之學,是亡國的理論。他認為佛教宣傳人們在亡國之后還要安于亡國,對此狀況極為不滿,他說“浮屠本以壞滅為旨,行其道必亡,雖亡不悔,蓋本說然也?習學記言?卷四三,中華書局1976年版,第二冊。他不僅對佛學保持著深化的反感和不滿,對上文提到的宋代理學界“受佛道之影響,而仍排佛道的傳統(tǒng)也進展了全面批判,不認同理學與佛學之間的這種關(guān)系,他對理學家外表上攻擊佛教哲學而實際上

9、完全竊取佛教思想進展揭露?!叭~適說,這些理學家用“無極太極的學說攻擊佛教,等于以病為藥,而與寇盜設郛郭,無形中幫助了唯心主義。這些唯心主義理學家偷竊佛教的學說,在社會上廣泛宣傳,使人們輕視事功,使中國遭受外國侵略的重要原因。他們教人處身過高,而以德業(yè)為應世,其偶可為者那么為之。所立未毫發(fā),而自夸甚于丘山。至其壞敗喪失,使中國胥為夷狄。與其說葉適在批判佛教思想,毋寧說他在批判佛教與理學之間的互相影響。對佛教的批判是為了批判佛學與理學之間這種關(guān)聯(lián)性。所以他對對理學家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禪宗有著更加深化的反對。而禪宗核心觀念之一,也是對理學家影響最大的觀念之一,的頓悟說,他明確表示批判乃至悲憤。在?宗記序

10、?中,他說:“余嘗問焚按,即鮑焚:儒之于佛,強者慍,弱者眩,皆莫之睨,子以何道知之,又為之分高而別下,取要而舍煩哉?焚曰:無道也,悟而已矣。余聞而愈悲。夫不憤不啟,不排不發(fā),故曰亦可以弗畔矣。今悟遂畔之,庸知非迷之大乎?水心文集?卷十二,收在?葉適集?,中華書局,1983版他對“悟的批判態(tài)度也是從悟?qū)θ寮抑R分子的影響來談的。事實上,葉適對佛教出家修行的方式就抱著疑心和不贊同的態(tài)度。他說“永康呂皓子陽,解?老子?既成,以授余。周衰,諸子各騁私見為書,續(xù)裂王道而態(tài)于曲學,腆其最甚者。祥提所蒙,大義蔽矣,固不得而強同也。每嘆六經(jīng)、孔、孟,舉世共習。其魁俊偉特者,乃或去而從老、佛、莊、列之說,怪神虛

11、霍,相與眩亂。甚至山棲絕俗,木食澗飲,以守其言,異哉?雖然,山林之士,倚幽樹,激寒流,放飯永日,為惰而已。子陽于是書,贅附群圣賢,出入釋、老,用力甚勤,譬乎博奕愈于已也?葉適集?,中華書局,1983版,第602頁。這段話是說“在葉適看來,那些出家而附隨佛老之學的豪杰之士,雖然看上去怪誕、神秘、絕俗,實際上是懼怕勞動、逃避責任,是異是惰李承貴?葉適思想世界中的佛教葉適佛教觀的特質(zhì)及其意蘊?,載?河北學刊?,2022年7月,第26卷第4期。這是他從傳統(tǒng)儒家出世的立場評判佛道兩家的出世,由此可見傳統(tǒng)儒家觀念也是影響葉適佛教觀的重要因素。葉適對佛教的思想是有深化理解的,他自稱“讀浮屠書盡數(shù)千卷,于其義

12、類,粗假設該涉?葉適集?,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599頁,他對佛教思想的批判也并非無所知的責難。從他事功主義的立場看來,佛學的消極作用實在遠遠大于積極作用。但作為南宋出色的學者,葉適也并不片面提倡對佛教的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他倡導的是對佛教思想以及其影響的批判。他說:“自孟柯拒楊墨,而韓愈辟佛、老,儒者因之。蓋楊、墨之道既已息矣,而佛、老之學猶與孔氏并行于天下,是以孺者望而非之,以為非是而無以為儒。夫望而非之,那么無以究其學之終始,而其為說也不明。昔者惡夫攻異端者,夫不修其道,以合天下之異而紛然攻之,那么只以自小而為怨;操自小之心而用不明之說,而其于佛、老也,助之而已矣。且學者,所以致乎道

13、也,豈以孔、佛、老為間哉?使其為道誠有過乎孔氏,那么雖孔氏猶將從之。惟其參驗反復,要之于道之所窮,卒不可以舍孔氏而他求者,故雖后世亦莫得而從也。嗚呼!假設此者,可以為忠厚之至,有以合于圣人之本心矣,烏在于望而非之假設其世仇也?必奮而操戈焉,是未能尊其道而徒私其人者也?葉適集?,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707頁。在這里,葉適提出假設佛道“誠有過乎孔氏,那么雖孔氏猶將從之的看法。但這種表達只能說明葉適學術(shù)胸襟的開闊,而決不能認為葉適同其他理學家一樣,受到佛教潛移默化的影響或者說他對佛教有比較寬容的態(tài)度。他提出要學習佛老長處的根本立足點在于他認為對佛道一味的責難最終只能“助之而已矣,提倡不要過分批

14、判佛家其實是為了不助長佛教思想對士人的影響。而且學習佛道,“卒不可以舍孔氏而他求者,一點都不能超出儒家的底線。在學術(shù)上他固然能都容忍佛教,但在哲學觀上,他對佛教的態(tài)度是非常明確的反對。綜上,葉適對佛教思想的態(tài)度是堅決拒斥的,在這里,我對李承貴老師在?葉適思想世界中的佛教葉適佛教觀的特質(zhì)及其意蘊?一文載?河北學刊?,第26卷第4期,36至42頁中提出的“寬護與批判構(gòu)成了葉適佛教觀的基調(diào)的說法并不認同。李承貴老師所舉的“葉適把佛教與儒學加以比照,以肯定佛教的獨到地位第37頁的例子葉適為孟氏夫人所寫的“夫人諱靈湛,六歲誦?周?之召南詩,通其意,識度過人。信安王以恭儉律家,夫人尤勤苦敬順,事夫訓子,率

15、用寒素。當家事,精細有斷,近智士丈夫所為也。嘗見佛者宗呆,重其明悟,使從其徒日無著道人妙聰,聰亦以其所知許之。未三十,即齋居疏食,除割世欲,晝課經(jīng)梵,夜習禪觀,指月出之光自喻其性,以為亙古今不能虧也。將死,子婦等前問,細碎盡酬答,申衍契人,照了幻妄,嬉笑如常日,亦異于人矣!自詩書古文,其錄賢婦烈女,莫不備閨間之義,嚴死生之際。其后世教微胭,雖賢公卿大夫,皆寄性命于禪佛,及力不能守其說,那么荒憤戀結(jié),禪佛者亦笑之。況婦人女子,而能堅勇精進,絕欲輕死,宜其以為奇異希有,高世不倫之行矣!假設夫人是也。使其負如此之性質(zhì),出于非禪佛之世,而以夫?qū)崗囊恢?,與詩書古文之稱參其賢行,豈有上下之差乎!余與獻

16、、導游,嘉夫人之義而嘆其不遇,故序而銘之。銘曰:彼欲伊昏,彼利伊塵;卻滅不存,以性為親。那么者能之,偉欽夫人!昔之稱賢,以法成身;佩服孔倫,圖史是陳;世異教差,稽德那么均。許艦之山,水驪木困;終也可湮,銘此不泥。也并不能說明葉適肯定佛教的獨到地位。顯然,葉適是站在其儒家立場上評價孟氏夫人,孟氏可以“誦?周?之召南詩,又“尤勤苦敬順,事夫訓子,率用寒素,是很符合儒家要求的女性形象。她“自詩書古文,其錄賢婦烈女,莫不備閨間之義,嚴死生之際,葉適贊賞她正是他自己所說的“嘉夫人之義。夫人的義顯然不是佛家思想的熏陶,而是她自幼誦?周?之召南詩等儒家典籍,承受儒家思想的結(jié)果。雖然他并沒有非議孟氏夫人敬佛禮

17、佛的舉動,但也決不是贊揚。葉適這種佛教觀形成的深層原因是他的事功主義的哲學觀對理學的反動,由此引申出對宋代理學史中理學家受佛教思想影響而不自覺的狀態(tài)的反對和批判。葉適的事功思想的淵源,學界一致肯定是北宋二程的“洛學參張潔?葉適思想研究概述?,載?溫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4月,第20卷第4期。但他的思想擺脫了“洛學的束縛,對理學進展了批判。其中永嘉學派對他的影響是至關(guān)重要的,“薛、陳熱衷于事功知識研究的學風開了葉適背離理學的學統(tǒng)、走向事功主義的先河王倫信?略論葉適思想的學術(shù)淵源和地位?,載?浙江學刊?1994年第1期。葉適在南宋思想界豎起了反理學的旗幟,他通過對學術(shù)思想史的研

18、究,對程朱道學理論的根底做了系統(tǒng)的批判,尤其是批判了作為道學主要標志的“道統(tǒng)論參張義德?葉適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330到337頁。他追溯道學的思想淵源,認為道學和思孟的哲學思想以及佛學思想都與道學有著親密的聯(lián)絡,從而反對道學“所自我標榜的承襲由堯舜到孔丘的一貫之道的正統(tǒng)地位。他對佛教的反對即來源于此。一方面指出佛學與理學之間的聯(lián)絡并批判這種聯(lián)絡,可以直接指出“道統(tǒng)說的錯誤,另一方面對佛教思想的反對更能動搖道學的思想根基。葉適反對佛教的出發(fā)點與之前的理學學者是不同的,之前的學者出于傳統(tǒng)儒家的衛(wèi)道思想,對佛教進展批判,認為儒家思想更勝一籌。雖然葉適也明顯具有這種思想,但他反對佛教更直接的出發(fā)點在于他的事功主義的哲學觀對理學的反對。主要參考文獻:1?葉適集?含?水心文集?二十九卷及補遺、?水心別集?十六卷,中華書局,1983年版2張義德?葉適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3陳鐘凡?兩宋思想述評?,東方出版社,1996年3月版4呂思勉?理學綱要?,東方出版社,1996年3月版5任繼愈等?中國哲學史?,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