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文學翻譯中意境的傳遞關鍵詞:意境傳遞模糊語言摘要:意境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核心范疇,具有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特點,使讀者浮想聯(lián)翩,如臨其境,感同身受。意境的傳遞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譯者的審美才能和文學再創(chuàng)造才能、語言差異和文化差異。意境的核心內容是模糊美,譯者需要巧妙運用模糊語言來傳遞原文的意境。一、引言意境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核心范疇,凝結了中國人的哲學智慧和藝術經(jīng)歷。道家的本無之論和佛禪的空觀是意境誕生的哲學前提,意境的提出受到了佛、道、禪的影響,美學正是在與宗教、哲學的區(qū)別中找到了自己的獨特規(guī)定。劉成紀,2022:87,92根據(jù)?辭海?1999年版的解釋,意境是文學作品中所描繪的客觀圖景與所
2、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交融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具有虛實相生、意與境諧、深邃幽遠的審美特征,能使讀者產(chǎn)生想象和聯(lián)想,如入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中國的古典文論獨標境界,以意境之高低來衡量作品的藝術價值。優(yōu)秀的文學藝術往往能使情與景、意與境相交融,塑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產(chǎn)生強烈的感染力。茅盾曾為文學翻譯下過一個定義:“文學的翻譯是用另一種語言,把原作的藝術意境傳達出來,使讀者在讀譯文的時候可以像讀原作時一樣得到啟發(fā),感動和美的感受。茅盾,1984:10不少人認為文學翻譯是以意境的傳達和再現(xiàn)作為自己的最高目的。意境的營造已屬不易,而要在翻譯中用一種語言再現(xiàn)另一種語言所襯托的意境就更是難上加難?!?/p>
3、意境由意象群組合而成,它渾融諸意象,而超越于意象之和。吳戰(zhàn)壘,1991:41劉禹錫曾說:“義得而言喪,故微而難能;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合。這說明“意境產(chǎn)生于意象又超越于意象,可意會而不可言傳龔光明,2022:38。翻譯時譯者要如何處理這種不可言傳性,在譯文里再現(xiàn)原文的意境,對自身無疑是一種高難度的挑戰(zhàn)。其實,意境再現(xiàn)是一種翻譯的理想境界,有時很難實現(xiàn),畢竟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在語言、文化和思維等方面存在許多差異。不過,譯者可通過自身的努力,用另一種語言來傳遞原作的意境。二、影響意境傳遞的主要因素意境的傳遞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既然是翻譯,就一定會涉及原文和譯文、譯者和讀者。意境屬于美學范疇?!胺g
4、美學的研究對象是翻譯中的審美客體原文、譯文,翻譯中的審美主體譯者、讀者,翻譯中的審美活動,翻譯中的審美判斷,審美欣賞,審美標準以及翻譯過程中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審美再現(xiàn)等等。毛榮貴,2022:7意境的再現(xiàn)或傳遞要求譯者在翻譯時“不僅要達意,還要傳情,要引起讀者身臨其境的審美沖動陸洋,2022:50。譯者的審美才能和文學再創(chuàng)造才能是影響意境傳遞的主觀因素,而語言差異和文化差異那么是影響意境傳遞的客觀因素。1.譯者的審美才能和文學再創(chuàng)造才能譯者的審美才能決定了譯作的美感層次。譯者從事翻譯活動時是“由多種心理要素及其功能關系組合而成,這些心理要素通力合作,才能保證譯者審美經(jīng)歷美感的最終實現(xiàn)屠國元、袁圓,20
5、22:25。文學翻譯的藝術性強調了譯者對原作的思想內容與藝術風格的審美把握,要求譯者以再現(xiàn)原作的藝術美為旨歸。因此文學翻譯的過程可以簡單表述為“感受美體驗美理解美表達美。譯者要再現(xiàn)或傳遞原文的意境,自己就必須可以感知原文的意境美、體驗并理解這種美,然后在譯文中再現(xiàn)或傳遞原文的意境?!耙饩车膭?chuàng)造要求到達物我水乳交融,即意與境渾,心與物共。孫迎春,2002:87作者是意境的創(chuàng)造者,他的主觀心靈與客觀事物相交融而產(chǎn)生某種意境。譯者首先是原文的讀者,需要細心品味文中之境,讓自己如身臨其境般去體驗作者的審美情感,之后通過再創(chuàng)造將原文的意境傳達給譯文的讀者。文學作品通常蘊涵豐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因此譯
6、者要具備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和人生經(jīng)歷才能比擬全面深化地理解原作的意境,才能將譯文讀者帶到原文的意境美中去。郭沫假設曾說:“翻譯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譯等于創(chuàng)作,甚至還可能超過創(chuàng)作。這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有時候翻譯比創(chuàng)作還要困難。郭沫假設,1984:22翻譯的創(chuàng)造性性質屬于二度創(chuàng)造,也就是再創(chuàng)造。譯者需要深化理解原文作者藝術創(chuàng)造的過程,把握原作的精神,然后用適當?shù)恼Z言在譯文里再現(xiàn)或傳達原作的內容、風格和意境等。文學再創(chuàng)造不是詞對詞、句對句的轉換,譯者為了再現(xiàn)或傳遞原作的意境,不應拘泥于原文的形式框架?!白g者的創(chuàng)造不是指語義內容層面上的變化,而是指藝術心理的發(fā)揮。姜秋霞,2000:260譯者首先要
7、感知原作的意境,再通過審美心理要素的作用,使心物交融,獲取審美意象,然后用另一種語言再造象外之意的意境。2.語言差異和文化差異翻譯需要進展語言文化的比照研究,認識差異并尋求穿越差異的方法。就漢語和英語而言,兩者屬于不同的語言體系,這就注定它們之間的翻譯不能完全對等。比方中英文詩歌的互譯就常常遇到難題,因為漢語的平仄和英語的十二音節(jié)詩句的韻律效果是不同的。漢語是一種意境語言,“只要排列出奇,組合得當,三言兩語就能出景、出情,情景交融毛榮貴,2022:220。而英語那么注重邏輯分析,少了“虛和“意,更多的是“實和“境。例如:余冬日往視,但見衰柳寒煙,一水茫茫而已。此漢語句子里有“意衰、寒、茫茫,有
8、“境冬日、柳、煙、水,可以說是情景交融,讓人充滿聯(lián)想和感觸。試比擬林語堂的英譯:ientthere,hever,nainterdayandsanlyastrethfldateragainstsesparseilltreesandafrstysky.雖說林譯切合原文,也傳達了原文的情與景,但由于英語沒有漢語那么多產(chǎn)生朦朧美的詞,使得譯者無法完全再現(xiàn)和傳遞中文原句特有的意境。文學翻譯并不是發(fā)生在真空中,當兩種語言發(fā)生碰撞時,它們是在兩種文化傳統(tǒng)的背景下進展的。由于不同的文化會有不同的表達特色,所以每一種文化都存在于與另一種文化互相作用的環(huán)境中。王寧,2022:46,48中國文學作品,特別是中國古典
9、詩詞,常常具有一詞多義、象征性、審美意象和隱喻等特征,字里行間別有一番韻味和意境。要體會和理解其中的深意,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中國文化修養(yǎng)和文學功底,因此,譯者要向另一種文化背景的讀者傳遞原文的意境確實是不易?!拔幕哂幸回炐?、持久性,浸透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具有深化的文化內涵,因此不同的文化中很難找到意義完全對等的詞語。廖七一,2002:276例如,唐朝詩人孟郊的?古離別?:“欲去牽郎衣,郎今去何處?不恨歸來遲,莫向臨邛去許淵沖的英譯是:ihldyurrbelestyushuldg/hereareyuging,dear,tday?/yurlatereturnbringsel
10、esse/thanyurheartbeingstlenaay.文中的臨邛不僅指地名,更是一種文化意象,出自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故事?!澳蚺R邛去意思是不要效仿司馬相如另尋新歡。由于臨邛所承載的文化意象對英譯本讀者來說比擬生疏,無法用簡練的詩歌語言翻譯出來,所以許淵沖不得不進展再創(chuàng)造,把原文隱含的意境直接用英語表達出來。三、模糊語言與意境的傳遞語言模糊性是語言自身的特點之一,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語言文字構成文學作品,作家用語言文字來傳達文學形象?!拔膶W審美中的非物質形態(tài)即意象、情感、意境、風格等這些非表象要素代表文學作品的氣質,雖然可感,但又因難以捉摸、不可計量而模糊。毛榮貴,2022:230文學
11、語言的模糊化是作家對語言做藝術處理的結果。美學意義上的所謂“模糊語言,是指語詞具有朦朧而又廣遠的語義外延。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不窮自己所欲言,不“嚼飯與人,不無視或低估受眾的能動;而是讓讀者獨立考慮,讓讀者馳騁想象,讓讀者享受咀嚼。毛榮貴、范武邱,2022:11模糊語言調動了審美主體,擴大了審美客體,從而擴大藝術空間,增加閱讀美感。意境理論最核心的內容就是模糊美,或者說含蓄美、朦朧美。意境是中國古代文論的核心范疇,它的產(chǎn)生和流傳是中國影響外國,有著中國的特色。漢民族擅長由詳細到抽象的聯(lián)想綜合,在文字表達中強調整體的表達,主張藏而不露,欣賞似是而非、只可意會的意境。漢語表達注重整體感應,是一種意
12、境性語言,講究意合意會,不注重分析和邏輯;而英語那么講邏輯、重分析、求形合,欣賞客觀描繪,漠視整體感應。漢英翻譯的憾事之一就是眼睜睜地看著漢語模糊美感的磨蝕。由此可見,在文學翻譯中要完全再現(xiàn)原文的意境是多么困難,在很多情況下只才能求傳達或傳遞原文的意境。四、結語中國傳統(tǒng)美學崇尚意境美,追務實境與虛境的和諧統(tǒng)一。作者通過形象化的藝術描寫手法,將讀者引入一個充滿想象的藝術境界。意境的根本特點是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具有較強的審美沖擊力,使讀者如臨其境,感同身受。意境產(chǎn)生于意象又超越于意象,具有可意會而不可言傳性,文學翻譯中意境的傳遞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要再現(xiàn)原文的意境非常困難。為了更好地向譯文讀者傳遞原文的意境,譯者必須進步自身的審美才能和文學再創(chuàng)造才能,把握兩種語言的語言差異和文化差異,巧妙運用模糊語言來傳遞意境,表達出意境的核心內容模糊美,即含蓄美、朦朧美。參考文獻:1龔光明.翻譯思維學.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yī)療銷售咨詢合同范本
- 供應商尾款合同范本
- 北京拆遷合同范本
- 單人旅游合同范本
- 單位郊區(qū)租房合同范本
- 丟車包賠協(xié)議合同范本
- 單位電線更換維修合同范例
- 醫(yī)藥調查項目合同范本
- 出錢經(jīng)營合同范本
- 農業(yè)種植股合同范本
- 化學-江蘇省蘇州市2024-2025學年2025屆高三第一學期學業(yè)期末質量陽光指標調研卷試題和答案
- 游戲開發(fā)公司游戲產(chǎn)品設計與用戶體驗優(yōu)化計劃
- 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2024年中考語文二模試卷含答案
- 2024年湖南省安全員-B證考試題庫附答案
- GB/T 45015-2024鈦石膏綜合利用技術規(guī)范
- 2025-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仁愛版七年級英語下冊教學計劃
- 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選擇性必修1~3考點復習提綱匯編
- 廣東省廣州普通高中2025屆高三一診考試數(shù)學試卷含解析
- 車站信號自動控制(第二版) 課件 -2-室外設備接口電路
- 護理工作中的沖突與管理
- 國開電大、普通本科、成考畢業(yè)論文-《電子商務對傳統(tǒng)零售業(yè)的影響及其對策》(電子商務專業(y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