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律令中的“完”刑_第1頁
秦漢律令中的“完”刑_第2頁
秦漢律令中的“完”刑_第3頁
秦漢律令中的“完”刑_第4頁
秦漢律令中的“完”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秦漢律令中的“完刑內(nèi)容提要:?睡虎地秦墓竹簡?與?張家山漢墓竹簡?記載的“完刑既非單純的“耐刑,亦非單純的“髡刑,更不是單純指身體發(fā)膚完好無損,其含義因時而變。秦代的“完即“耐,漢初的“完為“耐或“髡,至漢文帝改革法律,“完成為現(xiàn)代意義上的身體發(fā)膚完好無損之意。“完刑的演變反映了秦漢時期法律的開展和變化。關鍵詞:完耐髡睡虎地秦墓竹簡張家山漢墓竹簡睡虎地秦墓竹簡和張家山漢墓?jié)h簡中屢次出現(xiàn)“完城旦舂這一刑名。關于“完的解釋,古代學者歧義迭出,近現(xiàn)代學者各踵其說,爭論紛紓概括言之,比擬有代表性的觀點共三種:一、“耐即“完。?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江遂注云:“漢令稱完而不髡曰耐。江遂注的目的

2、是解釋什么是“耐,按照他的說法,“完即是“耐,反之,“耐即是“完,而“髡那么與二者不同。據(jù)?說文?及段注,“耐即“不剃其發(fā),僅去須鬢,所以,留發(fā)去鬢即為“完。?漢書?卷八?高帝紀?應劭注持同樣觀點:“輕罪不至于髡,完其耏鬢,故曰耏。近人程樹德先生亦同意這一說法,他說:“按完者,完其發(fā)也,謂去其鬢而完其發(fā),故謂之完。今人劉海年先生著文光大此說,謂“耐與完是一種刑罰的兩種稱呼。1二、“髡即為“完。?周禮秋官?:“墨者使守門,劓者使守關,宮者使守內(nèi),刖者使守囿,髡者使守積。鄭司農(nóng)注云:“髡當為完,謂居作三年不虧體也。班固著?漢書?轉(zhuǎn)引這段話時,直接寫成“完者使守積。2在他看來,“完與“髡實為同一種刑

3、名,沒有加以區(qū)別的必要。現(xiàn)代學者中日人堀毅即持此種觀點。3三、“完為保持身體發(fā)膚完好無損之意。?漢書?卷二?惠帝紀?孟康注“完:“不加肉刑髡剃也。?說文?解釋“剃曰:“盡及其身毛曰剃。按孟康的說法,“完為既不加肉刑又不加髡刑與耐刑,保持身體發(fā)膚完好無損,現(xiàn)代學者多持此種觀點。4對于前兩種觀點,法學家栗勁先生一一進展了反駁。關于“完不是“耐,栗氏認為,有單獨使用的“耐刑,卻沒有單獨使用的“完刑,因此,“完不等于“耐。關于“完不是“髡,栗氏以?說文?“髡即“剃發(fā)為根據(jù),認為如把“髡與“完等同,“那只有把完也解釋成剃發(fā),而這是極為困難的,因為這不符合?說文?對“完即“全的解釋。5由于栗氏的反駁較為系

4、統(tǒng)全面,對“完的解釋頗為符合我們現(xiàn)代人對“完的理解,所以栗著出版后,其觀點為大多數(shù)現(xiàn)代學者所承受,關于“完的爭論根本銷聲匿跡。不過,栗氏反駁的根據(jù)并不可靠。關于“完刑不能單獨使用,栗氏以秦簡為例:“女子為隸臣妻,有子焉,今隸臣死,女子北別其子,以為非隸臣子殹也,問女子論可何殹也?或黥顏頯為隸妾,或曰完,完之當殹也。6認為此處“或曰完實為“或曰完為隸妾的略語。栗氏為證明自己的正確,又舉出一個用略語的例子:“完城旦,以黥城旦誣人,可何論?當黥。7栗氏認為這個“當黥是“黥為城旦的略語。毫無疑問,栗氏的看法是正確的。問題是,既然“完為隸妾和“黥為城旦可以縮略為“完和“黥,那么,“耐為某某是不是可以縮略

5、為“耐呢?對此栗氏也舉出了一例:“公祠未,盜其具,當貲以下耐為隸臣。今或益盜一腎,益盜一腎臧贓不盈一錢,可何論?盜之當耐。8此處“耐為“耐為隸臣的略語。但是,揣摸栗氏之意,“完、“黥、“耐作為略語只適用于特殊情況,即被略者在前面曾出現(xiàn)過,否那么不能縮略;假如“完、“黥、“耐在法律條文中獨立出現(xiàn),它們就不是略語,而是單獨使用的刑名。事實是否如此呢?我們還是以秦簡為例為以后闡述方便,筆者在竹簡前加上序號:1“士五伍甲盜,以得時直值臧贓,臧贓直值過六百六十,吏弗直值,其獄鞫乃直值臧贓,臧贓直值百一十,以論耐,問甲及吏可何論?92“司寇盜百一十錢,先自告,可何論?當耐為隸臣,或曰貲二甲。103士五伍甲

6、盜,以得時直值臧贓,臧贓直值百一十,吏弗直值,獄鞫乃直值臧贓,臧贓直值過六百六十,黥甲為城旦,問甲及吏可何論?甲當耐為隸臣,吏為失刑罪。11簡2中的司寇盜竊屬于罪人犯罪,本應加重處分,但因其自首,得到減刑,判為耐隸臣。簡3中的甲所盜贓物只值一百一十錢,只因主管之吏沒有即時估價,才誤判為黥城旦。當案情明確后,當然要按盜一百一十錢定罪,遂改判為耐隸臣。按簡2、簡3推論,在秦朝盜一百一十錢當判為耐隸臣妾。秦朝的這一法令為漢初繼承:“盜臧贓直值過六百六十錢,黥為城旦舂。六百六到二百廿錢,完為城旦舂。不盈二百廿到百一十錢,耐為隸臣妾。不盈百一十錢到廿二錢,罰金四兩。不盈廿二錢到一錢罰金一兩。12簡1中的

7、甲所盜贓值即為一百一十錢,按秦漢律令,不可能只判耐刑,此處的“耐應為“耐隸臣的略語。秦漢律令中其他一些被判為“耐刑的例子,看作略語似乎更為適宜:4軍新論攻城,城陷,尚有棲未到戰(zhàn)所,告曰戰(zhàn)圍以折亡,叚假者,耐。135捕盜律曰:“捕人相移以受爵者,耐。146以縣官事毆假設詈吏,耐。所毆詈有秩以上,及吏以縣官事毆詈五大夫以上,皆黥為城旦舂.15秦朝是一個重軍功的王朝,其爵制即與軍功嚴密聯(lián)絡在一起。簡4中的軍人遲到?jīng)]有進入戰(zhàn)場,已是一罪,遲到后詐稱作戰(zhàn)死亡,弄虛作假,可謂罪上加罪。考慮到秦律的嚴密與苛酷,這樣的罪犯只判耐刑,似嫌稍輕,因此,此處之“耐可能為“耐隸臣妾或“耐鬼薪白粲的省稱。簡5是一個騙取

8、爵位的例子。秦簡還記載有關于對軍功相移以騙取爵位進展處分的法令,情況與簡5有相似之處:“戰(zhàn)死事不出,論其后。有又后察不死,奪后爵,除伍人;不死者歸,以為隸臣。16在這條律文中,轉(zhuǎn)移軍功幫助其子騙取爵位者被判為隸臣。按這一精神理解,簡5“捕人相移幫助別人騙取爵位者,判為“耐隸臣更為恰當。簡6中,縣官事毆罵有秩以上及五大夫以上,黥為城旦舂,而毆罵吏,那么僅被處以耐刑。黥城旦舂僅次于死刑,其后尚有完城旦舂、鬼薪白粲、隸臣妾等刑名,與耐刑相差幾個等級,所以此處之“耐也可能是“耐為隸臣妾等刑名的省略。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出土的張家山漢墓竹簡中,關于贖刑有贖死、贖城旦舂、贖鬼薪白粲、贖斬宮、贖劓、贖耐、贖遷

9、等種類,17但唯獨沒有贖隸臣妾。我們知道,在秦律中,隸臣妾是可以以人贖、以冗邊贖、以軍功爵贖等方式贖為庶人的。18漢初根本全盤繼承了秦朝的法律,而且其他刑罰既可以和贖刑配合使用,照此推測,隸臣妾也不應例外。漢簡中的“贖耐是不是“贖耐隸臣妾的省稱呢?由于資料所限,我們不可能證明所有律令中的“耐均為“耐隸臣妾或“耐為鬼薪白粲的省略,但全部這樣解釋在文義上也沒有捍格不通的地方,如簡1所論,至少“耐為隸臣是可以縮略為“耐的。從這一角度理解,我們可以說,“耐刑與“完刑一樣,也必須與其他徒刑結(jié)合在一起,而不能獨立使用,在這方面“耐與“完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因此,根據(jù)“耐與“完是否能獨立使用,并不能推翻江遂等人的

10、觀點。另外,栗氏說:“應劭既說罪輕不至于髡,當然要保全其頭發(fā)了。接著又說完其耏鬢,當然又保全了鬢須,整個的頭發(fā)、鬢須都完好地保存下來了,他稱之為耐。這樣,耐和完也就沒有區(qū)別了。19在這里,栗氏以自己對“完的解釋來推斷應劭的意思,實際是對應劭的誤解。應劭認為“耐與“完一樣,并不是因為二者都是保存頭發(fā)鬢須之意,恰恰相反,在應劭看來,二者都含有“剃之意。關于“完不是“髡,栗氏并沒有拿出有力的證據(jù),唯一的證據(jù)就是將“完解釋成“髡即“剃發(fā)與?說文?原意不合。但以?說文?對“完的解釋作為判斷是非的根據(jù),顯然失之武斷。許慎為東漢人,而鄭司農(nóng)和班固生活年代均早于許慎,為什么必須以許慎對“完的解釋為依歸?至于日

11、本學者堀毅以“完與“丸同韻,二者可通用,將“完解釋成完全剃去受刑者的頭發(fā),使頭為丸的形狀的觀點是否適宜,20因筆者欠缺音韻學的知識,不敢妄加評論。但即使否認了日人的說法,也不能否認“完與“髡之間可能存在的關系。那么,“完終究是何含意呢?秦漢墓竹簡記載的有關律令為我們提供理解決這一問題的線索:7欲歸爵二級以免親父母為隸臣妾者一人,及隸臣斬首為公士,謁歸公士而免故隸妾一人者,許之,免以為庶人。工隸臣斬首及人為斬首以免者,皆令為工。其不完者,以為隱官工。218“將司人而亡,能自捕及親所智知為捕,除毋無罪;已刑者處隱官??珊巫锏谩疤庪[官?群盜赦為庶人,將盜戒械囚刑罪以上,亡,以故罪論,斬左止為城旦,后

12、自捕所亡,是謂“處隱官。229庶人以上,司寇、隸臣妾無城旦舂、鬼薪白粲罪以上,而吏故為不直及失刑之,皆以為隱官.2310主死假設有罪,以私屬為庶人,刑者以為隱官。24簡7的意思是,隸臣妾可以以爵及軍功贖免為庶人或工匠,假如“不完即形體殘損,贖免后就做隱官工。后三簡對何人做隱官工進展列舉:簡8為監(jiān)領犯人使犯人逃亡,后將犯人捕獲,雖己身無罪,但已受刑者;簡9為因錯判而受刑的庶人、司寇、隸臣妾;簡10為因主人去世或犯罪而被免為庶人但已受刑的私屬。三簡所載做隱官工的對象雖有差異,但他們卻有一共同特點,即均曾受刑。根據(jù)這三簡所記,簡7中的“不完即指身體受刑。關于“刑,簡8在解釋“處隱官的概念時,通過舉例

13、方式做了說明,即斬左止為城旦即為“刑。但這不是總括性解釋,單憑此簡難以說明“刑的真正含義。實際上,秦漢的“刑確有其特殊含義,并不包括所有刑罰,這一點在秦漢墓竹簡中均有所反映:11葆子獄未斷而誣告人,其罪當刑為隸臣,勿刑,行其耐,有又毄系城旦六歲。2512葆子獄未斷而誣【告人,其罪】當刑鬼薪,勿刑,行其耐,有又毄系城旦六歲。2613上造、上造妻以上,及內(nèi)公孫、外公孫、內(nèi)公耳玄孫有罪,其當刑及當為城旦舂者,耐以為鬼薪白粲。27按簡12,“耐不屬于“刑的范疇,簡13那么以“刑與“耐相對,亦將“耐排除在“刑之外。不獨考古資料,文獻資料對“刑與“耐亦有明確區(qū)分。?漢書?卷四?文帝紀?:文帝元年,公布賜予

14、老人布帛酒肉的詔令,但“刑者及罪耐以上,不用此令。?漢書?卷二十三?刑法志?載緹縈語曰:“妾傷夫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屬,雖后欲改正自新,其道亡繇也。又載文帝令:“夫刑至斷支體,刻肌膚,終身不息,何其刑之痛也不德也緹縈和文帝對“刑的理解是一致的,即“斷支體,刻肌膚,受刑者“不可復屬、“終身不息,其改正自新的道路也完全被堵塞。如“刑還包括“髡“耐等刑,其形貌可以復原到與常人無異,自然也就稱不上“改正自新,其道無繇了。因此,秦漢律令中所提到的“刑,專指刖、劓、黥等殘傷肉體的刑罰,并不包括剃去頭發(fā)、鬢須的“髡、“耐等刑。葆子、上造、宗室之孫等人身份尊貴,秦漢律令都規(guī)定對他們不施加殘傷肢體的刑罰。按

15、照“刑的這一含義,簡7的“不完者專指受過刖、劓、黥等肉刑的人。這些人因肢體受損,形貌無法復原,與正常人的區(qū)別顯而易見,所以即使贖免為庶人或冤案得到昭雪,也只能做隱官工。漢簡記載了因肢體受損而為隱官工的兩個詳細案例,可以作為“不完專指形體受損的側(cè)證:一例是解因犯罪而被處以黥劓之刑,恢復庶人身份后成為隱官工;另一例是講被人誣告盜牛,被判為黥城旦,后重審得到改判,成為隱官工。28既然“不完將“耐、“髡排除在外,與“不完相對,“完當然包括了“耐、“髡等刑。鄭司農(nóng)注?周禮?云“髡當為完,謂居作三年不虧體,看來不是毫無根據(jù)。此處“不虧體應專指肢體不受損傷,而不能像栗勁等學者那樣解釋成身體發(fā)膚完好無損。只要

16、肢體保持完好,即使被髡被耐,頭發(fā)鬢須也可以恢復原狀。在這個意義上說,與刖、劓、黥等刑相比,髡、耐二刑是可以稱為“完刑的。被判耐、髡即“完刑的人在恢復庶人身份以后,其重新長出的頭發(fā)鬢須自然沒有再剃掉的理由,其外貌與一般庶人無異,也自然不應做隱官工。那種認為“不完者應包括受耐刑之人,并使其做隱官工的觀點是值得商榷的。29張家山漢簡中有一條與“完有關的律令,其中的“完似亦應解釋成“髡或“耐:14公士、公士妻及行年七十以上,假設年不盈十七歲,有罪當刑者,皆完之。30此簡缺兩字,估計應為“庶人之類。公士為二十等爵的第一級,庶民中年七十及不盈十七歲者屬老幼范疇,均在從輕處分之列。最值得注意的是,律令以“刑

17、與“完相對,也就是說,這些人犯罪不能施加肉刑。單看此簡,將“完解釋成身體發(fā)膚完好無損完全暢通無礙。但如與簡13結(jié)合起來分析,這種解釋就出現(xiàn)了問題。如上所論,漢代初年之“刑,專指殘傷肢體的肉刑,不包括剃去頭發(fā)鬢須的“髡“耐等刑。上造為二十等爵的第二級,內(nèi)外公孫為宗室及外戚之孫,內(nèi)公耳玄孫即宗室曾孫玄孫。這些人均為有身份、有地位之人,犯罪之后雖不能施加肉刑,也不能服“城旦舂這樣的勞役刑,但仍被“耐為鬼薪白粲。簡14中的公士比上造爵位低,如將“完看作身體發(fā)膚完好無損,那就意味著在兩種犯罪主體“同當刑,又同獲減刑的情況下,地位低的公士所受懲罰要輕于地位高的上造,即公士被判保全頭發(fā)鬢須的勞役刑,而上造卻

18、被判剃去鬢須的勞役刑。如此判罰,獲得高爵還有什么意義呢?當然,簡13、簡14兩條律令與文獻記載有不合之處。?漢書?卷二?惠帝紀?即位詔:“上造以上及內(nèi)外公孫耳孫有罪當刑及當為城旦舂者,皆耐為鬼薪白粲。民年七十以上假設不滿十歲有罪當刑者,皆完之。兩相比擬,詔書犯罪主體少“玄孫、“公士、“公士妻,同時,庶民年齡的下限由十七歲變?yōu)槭畾q。我們推斷“完不是身體發(fā)膚完好無損之意,是將“公士與“上造加以比照得出的結(jié)論。如詔書所載,犯罪主體沒有可比性,“完做身體發(fā)膚完好無損解釋仍無窒礙。不過,結(jié)合漢簡中有關少年犯罪的判罰進展分析,這份詔書可能系班固誤抄,并不非??煽浚恨D(zhuǎn)貼于論文聯(lián)盟.ll.15有罪年不盈十歲,

19、除,其殺人,完為城旦舂。3116年未盈十歲為氣乞鞫,勿聽。3217年未盈十歲及毄系者,城旦舂、鬼薪白粲告人,皆勿聽。3318罪人完城旦舂、鬼薪以上,及坐奸府腐者,皆收其妻、子、財、田宅。其子有妻、夫,假設為戶、有爵及年十七以上,假設為人妻而棄者、寡者,皆勿收。34這四條律令與簡14是對不同年齡的青少年犯罪及權(quán)利的規(guī)定,即:十七歲以上的男子為成人,因此,對其刑事犯罪沒有任何減免的規(guī)定,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已脫離家庭而獨立,所以父母犯罪不受牽連;十到十七歲根本承當刑事責任,但可免于肉刑處分,同時,父母犯罪要受株連,被官府沒收為奴;十歲以下根本未到達刑事責任年齡,因此,除殺人外,對其任何犯罪行為均不予

20、追究,同時,所受限制更多,不能為犯罪的家人要求重審案件,不能狀告別人等。這幾條律令上下銜接、層次清楚,對不同年齡的犯罪規(guī)定得嚴密周詳,反映了漢初法律的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從這一角度分析,簡14中的十七歲應該沒有錯誤,而詔書中的十歲可能是班固筆誤,抄寫詔書時漏掉了“七字。同時,考慮到對上造既有減輕處分的規(guī)定,對公士也應有類似優(yōu)待。簡14有“公士及“公士妻,使?jié)h初法律思想顯得更為合理完好,易于為人承受。兩相比擬,顯然漢簡記載的律令條文更為可信,而詔書那么存在著紕漏。因此,不能根據(jù)詔書的內(nèi)容將“完解釋成完好無損。漢墓竹簡還記載了刑徒犯耐罪如何處分的規(guī)定:19隸臣妾及收人有耐罪,毄系城旦舂六歲。毄系日未備

21、而復有耐罪,完為城旦舂。35此簡中的隸臣妾顯然包括了耐隸臣妾,甚至只可能指耐隸臣妾關于隸臣妾必須與耐刑復合使用的情況,將另文闡述。由于耐隸臣妾已被判耐刑,所以犯耐罪,不能再施以耐刑,而只能在耐刑的根底上,加重其勞役刑,即以有刑期的系城旦舂進展懲罰。同樣原因,被判系城旦舂的隸臣妾犯耐罪,也不能施加耐刑,只有將勞役刑再次晉級,由隸臣妾系城旦舂上升為無刑期的城旦舂,但原來的耐刑顯然還加以保存,在刑名上稱為“完城旦舂,此處之“完即與“耐等同。上述分析說明,秦漢律令中的“完不是身體發(fā)膚完好無損之意,恰恰相反,解釋成“髡或“耐可能更符合立法者的愿意。無論剃去頭發(fā)的“髡刑還是剃去鬢須的“耐刑,在停頓刑罰后,

22、均可以恢復原貌,相對于因肢體殘傷致使形貌無法復原的肉形而言,稱為“完刑是恰如其分的。這也是秦與漢初“完刑的真正含義。前引?睡虎地秦墓竹簡?隸臣妻隱瞞其子為隸臣子的身份,討論對其判刑的問題,“或黥顏頯為隸妾,或曰完。這是一個以“完與“黥進展比照的典型例子,此處的“完顯然為“耐,假如為身體發(fā)膚完好無損之意,那么兩種判罰輕重過于懸殊,在司法上存在著問題。不過,秦至漢初,“完的含義略有變化。在秦代,“髡不是國家的法定刑罰,而是實行于家庭中的私刑,36所以,“完在秦代不包括作為私刑的“髡,而專指國家的法定刑罰“耐。秦律中的“完城旦或“完為城旦實際就是“耐城旦或“耐為城旦。至于為何與城旦舂復合命使用稱為“

23、完,與城旦舂以下的刑罰復合使用那么稱為“耐,是因為初犯被判為城旦舂的,可以施加殘傷肢體的肉刑,也可以施加耐刑,為將二者加以比照,遂將耐為城旦舂稱為“完城旦舂。但初犯被判鬼薪白粲、隸臣妾、司寇等刑罰的,那么只能施加耐刑,不能施加肉刑;只有再犯,才施加肉刑關于此點,將另文討論。由于并無肉刑和耐刑進展比照,因此,初犯被判城旦舂以下刑罰、并施加耐刑的,遂徑稱為“耐鬼薪白粲、“耐隸臣妾、“耐司寇。在隸臣妻因隱瞞其子身份被判刑的例子中,由于有了“黥顏頯為隸妾的錯誤主張,所以才有與之相對的“完隸臣妾的說法。在一般情況下,只有“耐隸臣妾的刑名,而不會有“完隸臣妾的刑名。與秦相比,漢初情況發(fā)生了變化。孝文帝時賈

24、誼上疏提到,王侯三公“與眾庶同黥劓髡刖笞傌棄市之法,說明“髡在漢初已由私刑開展成公刑。37因此,這時的“完即包括“耐也包括“髡。但這也帶來了概念上的混淆。“髡、“耐輕重不同,與城旦舂復合使用均稱為“完城旦舂,使人很難判別到底是“髡城旦舂還是“耐城旦舂。這大概也是東漢人對“完的含義發(fā)生歧義的原因。漢初政府只知繼承秦朝法律,髡刑成為公刑后,將之簡單地歸于“完刑,遂造成司法用語混亂,這是法律開展過程中難以防止的現(xiàn)象。不過,漢政府還是最終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到文帝進展刑罰改制時,就對混亂的法律概念進展了調(diào)整。?漢書?卷二十三?刑法志?載此次改制曰:諸當完者,完為城旦舂;當黥者,髡鉗為城旦舂。關于這條規(guī)

25、定的真正含義,歷來眾說紛紜,沒有定論。臣瓚主張“諸當完者之“完當為“髡之誤,即文帝的改革系以“完代“髡,而不會以“完代“完。臣瓚之所以這樣解釋,是因為他將“完理解成身體發(fā)膚完好無損之意。栗勁亦同意這一觀點。于振波先生對“完的解釋與栗勁、臣瓚并無不同,但他認為,此處之“完無誤,文帝的改革只是將原來無期的“完城旦舂改為如今有期的“完城旦舂。38根據(jù)上面的考證,筆者亦認為此處之“完非“髡之誤,因為漢初“完這一概念本就包括了“髡,當然沒有必要將“完改為“髡。但改制后的“完為城旦舂之“完與以前相比卻發(fā)生了變化,即不再是“髡或“耐之意,而是身體發(fā)膚完好無損之意。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以保存頭發(fā)鬢須的“完城旦

26、舂代替過去剃去頭發(fā)鬢須的“完城旦舂即“髡城旦舂或“耐城旦舂,以剃去頭發(fā)的城旦舂即“髡鉗城旦舂代替過去的“黥城旦舂。但這種剃發(fā)的城旦舂不再像漢初那樣稱為“完城旦舂,而徑稱為“髡鉗城旦舂,以防止與改革后的“完為城旦舂發(fā)生沖突。至于秦及漢初的“耐城旦舂,那么在這次法律改革中被取消。如今以“完、“髡、“耐等刑與城旦舂復合使用為例,將秦、漢初及文帝改制后的“完、“髡、“耐等刑的變化列表如下:時期秦漢初漢文帝改革后名稱完耐完耐或髡完完好無損髡鉗復合刑完耐城旦舂完耐城旦舂完髡城旦舂完城旦舂髡鉗城旦舂通過上表,可以明晰看出“完的含義的變化軌跡,即從秦的“耐一變?yōu)闈h初的“耐或“髡,再變?yōu)樯眢w發(fā)膚完好無損。正是由于“完的含義因時而變,才給后人理解“完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梢哉f,無論將“完解釋為“耐,還是解釋為“髡,都有其符合歷史事實的一面,但也存在著片面性的缺點。經(jīng)過文帝改革,漢初“完、“耐、“髡等混亂的法律用語得以厘清,三者之間有了明確的區(qū)別,此時的“完才真正具備了孟康所說的“不加肉刑髡剃的含義,也與許慎“完,全也的解釋相契合。再加之以肉刑的廢除及有期刑的創(chuàng)立,漢律遂以更為整齊、標準、系統(tǒng)的面目呈如今世人的面前,這是中國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