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施耐庵、施伯雨與《水滸傳自序》_第1頁
論施耐庵、施伯雨與《水滸傳自序》_第2頁
論施耐庵、施伯雨與《水滸傳自序》_第3頁
論施耐庵、施伯雨與《水滸傳自序》_第4頁
論施耐庵、施伯雨與《水滸傳自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施耐庵、施伯雨與?水滸傳自序?論文關鍵詞?水滸傳自序?;施耐庵;施伯雨論文摘要明人賀復徵編?文章辨體匯遜錄有一篇?水滸傳自序?,文字與金圣嘆評本?水滸?施耐庵“原序一樣,但多出“元施伯雨的署名。按?文章辨體匯遜體例,這意味著施耐庵就是“元施伯雨。筆者考證,這篇?水滸傳自序?很可能源于金圣嘆評本?水滸?,但相反的可能性也無法排除;施耐庵是否“元施伯雨,那么既不能證實,也不能證偽,而?水滸傳?“施耐庵的本那么有可能不是小說而是劇本。一、問題和價值金圣嘆評本?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下稱金批?水滸?)“序三說:“施耐庵?水滸?正傳七十卷,及楔子一卷,原序一篇亦作一卷,共七十二卷?!拔峒认沧x?水滸

2、?,十二歲便得貫華堂所藏古本。吾日夜手鈔,謬自評釋,歷四五六七八月而其事方竣,即今此本是已。所謂貫華堂古本?水滸?“原序,見于金批?水滸?刊本,末署“東都施耐庵序。研究者普遍認為它是金圣嘆托名偽撰。明人賀復徵選編?文章辨體匯遜卷三百二十七之“序四十七詞曲類錄有一篇?水滸傳自序?,文字與金批?水滸?“原序一樣,文末也署“東都施耐庵序,所不同的是在?水滸傳自序?題下又署名“元施伯雨(卷327)。為簡明起見,下文略稱之“賀本序,稱金批?水滸?“原序為“金本序。?文章辨體匯遜“序四十七詞曲類除“賀本序外,還有?曲序?,題下署“徐渭;?序拜月西廂傳?,題下署“李贄;?批點玉茗堂牡丹亭詞序?,題下署“王思

3、任。這些署名都是作者的本名。“賀本序文末已有“東都施耐庵序字樣,而題下又署“元施伯雨,按?文章辨體匯遜體例,意味著“東都施耐庵就是“元施伯雨。這是“賀本序提供的新信息?!百R本序的價值自然首先取決于它是否源于“金本序。假如是這樣,便意味著賀復徵認為施耐庵是“元施伯雨;假如不是這樣,那么“賀本序當另有來源,同時也意味著“金本序當有來源。無論哪一種情況,都在?水滸?研究的現(xiàn)有視野之外,可能具有新的史料價值。二、“賀本序有條件錄自“金本序金批?水滸?是刊行本,“序三署“崇禎十四年(1641)二月十五日。?文章辨體匯遜是未刊本,被?四庫全書?直接收錄。因此,要斷定“賀本序是否源于“金本序,在缺乏直接證據(jù)

4、的前提下,需查明?文章辨體匯遜脫稿與金批?水滸?刊行的相對時間。關于?文章辨體匯遜的版本,?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其書只存抄本,“每冊首有晉江黃氏父子藏書印記,但?千頃堂書目?卻未著錄。全書七百八十卷,所選文章“上自三代,下逮明末,“首無序、目,“其中有一體而兩出者,有一體而強分為二者,未免失于別裁。意其卷帙既繁,稿本初脫,未經刊定,不能盡削繁蕪。然其別類分門,網羅廣博,殆積畢生心力抄撮而成,故墜典秘文亦往往有出人耳目之外者。這是說,此書“未經刊定,尚需加工修改以“盡削繁蕪,屬于尚未最終編定的初稿。上文提到,此書錄有王思任?批點玉茗堂牡丹亭詞序?。王思任(15751646)卒于清順治三年(1

5、646),但?批點玉茗堂牡丹亭詞序?作于“天啟癸亥,即明熹宗天啟三年(1623),原是為清暉闊刊本?牡丹亭?所作。又如卷十九“誥之一,討論“誥的觀念演變,有按語“復微日:考?文苑英華?亦有中書制誥、翰林制詔之別。我明大夫曰誥命,郎官曰敕命,那么是唐、宋制重而誥輕,明那么敕輕而誥重,合而觀之可以知唐、宋、明三代之損益矣。(卷19)這清楚是明朝人口吻。通檢全書,可知所錄文章確實“下逮明末。關于?文章辨體匯遜的編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明賀復徵編。復微字仲來,丹陽人?!皶杏袕歪缱灾?道光和尚述?云:先憲副昔宦夔門,時為天啟甲子六月。越歲乙丑予入蜀,悉其事,先憲副為郎南都,嗣后入粵歸吳,又云:

6、先宮保中泠公請師演說?金剛經?。又?(吳吟題詞?云,辛未秋,家大人粵西命下,予以病侍行??嫉り栙R氏一家,登科名者,邦泰,嘉靖己未進士;邦泰孫世壽,萬歷庚戌進士,官總督倉場戶部尚書;世壽子王盛,崇禎戊辰進士,按之復徵所序祖父官階年月,俱不相合。(卷189)這里肯定了賀復徵是明朝人,但其家世不詳。以上提要雖然沒有涉及此書“稿本初脫的時間和賀復徵的生卒年,但有助于查考我們所關注的問題。此書內含賀復徵自著文章六篇。在?云社約?中,他自我介紹道:“予不佞復徵,字仲來,行二;“予不佞復徵,萬歷庚子年三月二十六日生。(卷51)可知他生于萬歷二十八年庚子(1600),比金圣嘆(16081661)年長8歲。其?

7、吳吟題詞?開頭說:“辛未秋,家大人粵西命下。粵故多瘴癘,家人戒無往。然功令必往,予乃以病侍行,溯揚子江而上。(卷362)其時在崇禎四年(1631)辛未。其?道光和尚述?提到:先憲副昔宦夔門,聞師戒行,延之云安之慧日寺。講?法華經?,天花亂飛,大者如掌,萬目恭睹,詫為希有,如是者三日。其時為天啟甲子六月也。越歲乙丑予入蜀,悉其事,寄以詩曰:。未幾,師南游,晤予于后湖別墅,云往星源之花山修六度凈社。予送以詩曰:。先憲副為郎南都,師從白岳柱杖來相見道故,且為歡喜。適蜀人王太史、徐璽卿皆欲留之常住,與先憲副相商,于鳥龍?zhí)渡弦?guī)摹數(shù)武,結道光庵,掛師錫焉。嗣后先憲副入粵、歸吳,十年之間,師歲一至丹陽為故事

8、,不啻白香山之如滿蘇長公之參寥也。不幸先憲副見背,四方多事,師依杜將軍,下吳門,過婁江,走云間、海上。不如意,復至丹陽。余奉師于城西之六度庵。先宮保中冷公為之倡,首請師演說?金剛?妙經,作詩贈之。予和以詩曰:宮保公結靜室于凈香池后,為師焚(引者按原文如此,當作梵)修。予輩亦喜師有住足地,而師競逝矣。(卷629)將以上兩文互參,可尋出一些史實。“師指道光和尚。“先憲副是賀復徵的“家大人即父親。他在“天啟甲子(天啟四年,1624)前后任職夔門,后“為郎南都,調任南京,曾為道光和尚在南京烏龍?zhí)督ǖ拦忖帧V?,他于崇禎四?1631)辛未“入粵,調任粵西,后又由粵“歸吳,回家鄉(xiāng)丹陽。他從“入粵到“歸吳

9、,再到死去,前后“十年,那么他當卒于崇禎十四年(1641)。恰巧,金批?水滸?也刊行于這一年。賀父死后,道光和尚隨杜將軍輾轉吳門(蘇州)、婁江、云間、海上(上海),后又回到丹陽。在丹陽,賀復徵“奉師于城西之六度庵。之后,“先宮保中冷(引者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冷作“泠)公供養(yǎng)道光和尚,為他建造靜室,直到他死去。?道光和尚述?顯然作于道光和尚死后。雖然道光和尚的卒年不得而知,但肯定在崇禎十四年(1641)賀父死后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道光和尚分開丹陽,輾轉蘇州、婁江、云間、上海,又回丹陽。在丹陽,他先住六度庵,又講?金剛經?,后遷凈香池后之靜室,直到他死后賀復徵為作?道光和尚述?,并編入?文

10、章辨體匯遜。金圣嘆是蘇州人,金批?水滸?應刊行于蘇州。而從丹陽到蘇州,騎驢或乘馬車,一天時間足矣。因此,賀復徵應有條件見到金批?水滸?,“賀本序自然有條件錄自“金本序。雖然“賀本序未必錄自“金本序,但錄自“金本序的可能性無法排除。三、“賀本序未必錄自“金本序之所以說“賀本序未必錄自“金本序,是因這種可能性也無法排除。?文章辨體匯遜“只存抄本,并有“黃氏父子藏書印記,即黃居中千頃齋、黃虞稷千頃堂藏書印記。這意味著此書應是黃居中(15621644)所得,他死后由兒子黃虞稷(16291691)繼承。黃居中死于崇禎十七年(1644)。此時黃虞稷15歲。他是黃居中67歲時所生。黃居中死后,黃虞稷承繼先父

11、遺志,勤奮好學,繼續(xù)藏書,并以撰?千頃堂書目?著稱。錢謙益?黃氏千頃齋藏書記?說,順治五年戊子(1648)他到南京黃氏千頃齋訪書。黃虞稷對他說:“虞稷之祖先,少好讀書,老而彌篤,自為舉子以迄學宮,修脯所人,衣食所余,未嘗不以市書也;寢食坐臥晏居行役,未嘗一息廢書也。喪亂之后,閉關讀?易?,箋注數(shù)改,丹鉛雜然,易簀之前手未嘗釋卷帙也。藏書千頃齋中約六萬余卷。余小子裒聚而附益之,又不下數(shù)千卷。惟夫子之于書有同好也,得一言以記之,庶幾劫灰之后,吾父子之名與此書猶在人間也。(卷26)黃居中原籍福建晉江,于萬歷十三年乙酉(1585)中舉,先是出任上??h教諭,后升任南京國子監(jiān)丞,直到去世。朱彝尊?明詩綜?

12、錄有黃居中?寄兒?一首,序云:“居中字明立,晉江人,萬歷乙酉舉人,自上海教諭遷南京國子監(jiān)丞。并引?能靜居詩話?注云:“監(jiān)丞銳意藏書,手自抄撮。仲子虞稷繼之,歲增月益。曉夜孜孜,不廢讎勘,著錄凡八萬冊。墳土未干,皆歸別人插架,深可可惜也。(卷60)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軍占領北京,崇禎帝自縊而明朝亡,即黃虞稷所說“喪亂之后,黃居中以82歲高齡抑郁而死于南京家中。由此可知,黃虞稷千頃堂創(chuàng)自黃居中千頃齋,千頃堂藏書的大局部源于黃居中千頃齋藏書。?千頃堂書目?卷六著錄“黃居中?千頃齋藏書目錄?六卷,即為?千頃堂書目?的主要來源。?文章辨體匯遜抄本既然是黃居中所藏,就應在崇禎十七年(1

13、644)他去世之前所獲。?道光和尚述?寫成并入編的時間,自然只能在道光和尚死后到黃居中獲得抄本之前。將這期間設為最大限度,即設定道光和尚最早死于崇禎十四、十五年間,到黃居中獲得抄本的崇禎十六、十七年間,充其量只有二三年時間。這期間正是明亡前夕,?道光和尚述?所謂“四方多事,兵荒馬亂的年頭。此書卷帙浩繁,有七百八十卷之多。從“原稿初脫到抄本抄成,被黃居中收藏,頗需時日。此書“未經刊定,目錄尚未編寫,可知抄本不會是賀復徵自己所為。假如抄本是他所為例如請人抄寫,或黃居中向他借抄,那么他當有“刊定和編出目錄的時間與必要。既然這些事他都沒有做,定有緣故。其中也許與他信奉佛教有關。賀復徵及其家庭信仰佛教。

14、他在?道光和尚述?中提到,其父死時,正值“四方多事。又說:“嘗與師訂,予于自鋤園后設雙榻,與師結夏其中,為予弟子開示?楞嚴?指歸,一掃言詮諸障。師為首肯。奈予心雜而懶,當面錯過,至今為之悲恨。在道光和尚生前死后,賀復徵奉佛之念既深,加上兵荒馬亂,不但網羅文獻編書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心志也已不在編書上了。所謂“一掃言詮諸障,原有兩層含義,一是指透過文字障礙弄懂?楞嚴經?的含義宗旨,一是指文字原是了悟實相的名色障礙,不可執(zhí)著。他在?比丘尼海義補陀齋僧募緣疏?中說:“比丘尼海義出自余家,皈心佛土,十年前發(fā)茲弘愿,恭制雙幡,繡補陀大士三十二相,相相莊嚴。越十年披剃,今又十年,欲掛幡海外,報佛齋僧。惟祈十

15、方檀那同具至心,圓此善果(卷397)。補陀大士即觀音菩薩。這位海義尼姑既出自賀家,說明他家有“披剃為尼的女子,那么賀復徵自己又何嘗不會轉而一心奉佛。從而這便存在一種可能,即賀復微是因道光和尚去世才寫了?道光和尚述?并入編,在此前,例如其父去世前后,實際上已中斷編書之事,以致此書沒有最終編定。而“賀本序在?道光和尚述?之前,甚至崇禎十四年金批?水滸?刊行之前就已被賀復徵發(fā)現(xiàn)、人編,便成為一種無法排除的可能。?文章辨體匯遜是文選,不是專著,前后沒有邏輯順序,可按編者已掌握的資料,將單篇文章隨時編入。“原稿初脫的時間,實際上只是全書脫稿的時間下限,除?道光和尚述?那樣的特例之外,我們難以推測每一單篇

16、文章被編者發(fā)現(xiàn)、入編的時間上限。設假設有人提出,“賀本序可能在崇禎十四年金批?水滸?刊行之前假設干年就已被賀復徵發(fā)現(xiàn),至少在目前,也是一種無法排除的可能性,畢竟賀復徵比金圣嘆年長8歲。之所以提出這種可能性,還因“賀本序被編入“序之“詞曲類,即為“詞曲所作的序。?文章辨體匯編?所列“詞曲,實即散曲和?西廂記?、?牡丹亭?之類戲曲。?文章辨體匯遜旨在聚集、區(qū)分文體,對小說沒有興趣。雖然明中葉以來,從李贄、袁宏道到金圣嘆都稱揚?水滸?的文章,表達出小說之文章觀念的滋生,而?文章辨體匯遜羅列文體達一百三十二門之多,各門之下又劃分為幾類甚至幾十類,連“雜文、“雜著也列為一門文體,卻沒有小說、演義之類文體

17、的蹤影。可知他的文章觀念一如傳統(tǒng),小說仍然不算文章。按傳統(tǒng)觀念,像金批?水滸?那樣的通俗小說,是“話(白話),不是“文(文辭),與文章性質迥異,比不得“詞曲原屬詩之流裔。不僅金圣嘆,就連汪道昆、李贄在萬歷年間為?水滸?所作的序言,也不在?文章辨體匯遜所選之列。金批?水滸?“序三已明言“?水滸傳?到底只是小說,但賀復徵卻將“賀本序列為“詞曲類之首。假設“賀本序源于金批?水滸?,賀復徵不會不知道?水滸?是小說,將之歸人“詞曲類,顯然屬文體歸類不當。他犯這種常識錯誤的可能性不大,除非他不惜犧牲全書文體劃分的一致性,而成心如此。假設按?文章辨體匯遜自身的文章觀念和文體劃分的一致性,那么“賀本序當源于一

18、種屬于“詞曲類的?水滸傳?,而非金批?水滸??!百R本序本文并無“小說字樣,但說“是?水滸傳?七十一卷,那么吾友散后,燈下戲墨為多云云。高儒?百川書志?卷六?史部野史?著錄:“?忠義水滸傳?一百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郎瑛?七修類稿?卷二十三說:“?三國?、?宋江?二書乃杭人羅本貫中所編。予意舊必有本,故曰編。?宋江?又曰錢塘施耐庵的本。昨于舊書肆中得抄本?錄鬼簿?,乃元大梁鐘繼先作,載元、宋傳記之名,而于二書之事尤多。據(jù)此尤見原亦有跡,因此增益編成之耳。黃霖先生認為:“這里的的,即真實、實在的意思,故的本猶言真本。相對于經過“增益編成的“的本“真本,其實也就是本來。這“施耐庵的本終究是

19、否小說,迄今無從斷定。我們知道,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厘為八卷,而雜劇稱“折,南戲、傳奇稱“出,迄未見有戲曲稱“卷,然而王實甫能打破元雜劇一本四折的慣例而編撰了五本二十折的?西廂記?,焉知施耐庵不會向另一個方向打破慣例,繼續(xù)元雜劇“水滸戲之風,編了一部七十一卷名曰?水滸傳?的“水滸戲?這自然只是“賀本序被歸入“詞曲類所內涵的一種可能性。因此,可以得出一個初步結論,“賀本序有條件源于“金本序。設假設我們據(jù)此指認它源于“金本序,固然不會犯太大的錯誤,但應注意,這是以抹殺其它可能性的存在為代價的。而這種代價也許正是“賀本序對于?水滸?作者研究可能含有的史料價值。四、施耐庵和施伯雨據(jù)資料,施耐庵這個名字是在明朝隨?水滸?的流行才見諸載籍。明朝人普遍將他視為元朝人,如李贄?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序?說:“施、羅二公身在元,心在宋;雖生元日,實憤宋事。但從未見施耐庵還有“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