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志(節(jié)選)_第1頁
亳州市志(節(jié)選)_第2頁
亳州市志(節(jié)選)_第3頁
亳州市志(節(jié)選)_第4頁
亳州市志(節(jié)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亳州市志(節(jié)選)第二十八章方言俗第一節(jié)語(一)聲母亳州市方音共有聲母22個,除21個與普通話聲母相同外,尚多出一個聲母n(舌面抵上腭發(fā)音)。其中隊b、p、m、f、d、t、n、l、j、q、x、g、h13個聲母,跟普通話語音的聲母相同。當?shù)胤揭魖、c、s和uo聲母字跟普通話語z、c、s聲母字大體相同。但是,當?shù)貁、c、s韻相拼的字,在普通話語音中則和j、q、x相拼。例如:絕(亳zuo普jue)、鵲雀(亳cuo普que)、薛穴雪(亳suo普xue)。當?shù)匾詚h、ch、sh為聲母的字跟普通話語音zh、ch、sh為聲母的字基本相同。但當?shù)剡@3種聲母和ei韻相拼的字,在普通話語音中有的則和z、c、s相拼。

2、例如:責澤擇(亳zhei普ze)、側(cè)測策冊廁(亳che普ce)、嗇瑟色(亳shei普se)。亳州方音r聲母的字,普通話也是r聲母。但是,亳州市方音r聲母與ong相拼的字,普通話有的讀零聲母。例如:壅庸傭擁永泳勇涌詠邕鳙(亳rong普yong)。亳州市方音有一個舌面前濁音聲母,這個聲母普通話語音里是沒有的。例如:“你鳥、寧、女、泥、牛”等字的聲母都是舌面前濁音。這些字在普通話中則是n聲母。亳州方音在讀“蛾、愛、扼、敖、偶、暗、恩”等字的韻前頭都帶了一個由喉部發(fā)出的濁擦音(與清擦音h同部位的濁音)。這個聲母普通話語音里是沒有的。亳州市方音少數(shù)讀零聲母的字,普通話中則是n聲母字。例如:“虐、瘧、霓、

3、擬凝”等字。亳州方音中讀舌面前清擦音的字,在普通話有的讀舌尖前清擦音,因聲母改變隨之韻母也起了變化。例如:俗、肅、宿、粟(亳SU普su)當?shù)胤揭舻穆暷概c普通話的聲母相比,值得注意的例外情況見下表。(二)韻母當?shù)胤揭糁泄灿?8個韻母,與普通話韻母相比,尚多出一個u(帶有唇出擦音)。其中i前)、i后)、i、u、i、u、uo、o、e、iou、eng、ing、iong、er等18個韻母發(fā)音和用法與普通話相同。普通話語音中含on、ian、an、en、in、un、ang、iang、uang等鼻尾韻的字,當?shù)囟及秧嵞赴l(fā)成半鼻音。如:“安、煙、宣、們、軍、運、王、楊”等字。當?shù)豼o韻母和d、t、n、l零聲母拼

4、合的字,普通話也多為uo韻母,但亳州話uo韻和z、c、s聲母拼合的字,普通話語音少數(shù)字讀ue韻。例如:“絕、雀、學(xué)、雪、穴”等當?shù)胤揭糁衭o韻與zh、ch、sh、r聲母拼合的字,在普通話中則分成uo和u兩韻。例如:“捉、綽、說”(uo韻母)等和“初、梳、數(shù)”(U韻母)等。當?shù)胤揭糁衭o韻與g、k、h聲母相拼的字,在普通話中則讀作uo和e兩韻。例如: “鍋、括、活”(UO韻母)等和“科、課、禾、棵、顆、和”(e韻母)等。當?shù)胤揭糁衑i韻和b、p、m、f、n、零聲母相拼的字,在普通話中全讀ei韻。例如:“背、培、梅、肥、內(nèi)、”等。但亳州方音中ei韻和a、t、l這3個聲母相拼的字,普通話語音則讀e韻

5、。例如“德、特、忑、肋、勒”等。亳州方音中其他聲母uej韻相拼,在普通話中兩讀或三讀,分化較亂,無整齊規(guī)律可尋。亳州方音中uei韻和l聲母相拼的字,在普通話中是ei韻。例如:“雷、儡、類、淚壘、擂、累”等。但亳州的uei韻和其他各聲母相拼的字,普通話也是uei韻。例如:“推追、頹、退、蛻、睡”等(“國”例外)。亳州話的ong韻與r聲母相拼的字,普通話分成ong、iong兩韻;與其他聲母相拼的字都是ong韻。例如“榮、容”(亳rong普rong)、“永、擁”(亳rong普yong)。韻母中值得注意的一些例外見下表:(三)聲調(diào)在調(diào)類上,亳州方音分陰、陽、上、去四聲,與普通話語音的調(diào)類基本相當。但在

6、調(diào)值上,亳州的陰平接近普通話第三聲調(diào)值,陽平接近普通話第一聲調(diào)值,上聲接近普通話的第二聲調(diào)值,去聲與普通話第四聲基本相同。亳州話與普通話聲調(diào)對照,見下表:第二節(jié)語匯(一)稱謂類老太爺:曾祖父。老太太:曾祖母。爺:祖父。奶奶:祖母。巴巴(bb):回族對祖父的稱呼。姥爺:外祖父。姥娘(或姥姥):外祖母。大(d):父親。大爺:伯父。大娘:伯母。大(dr):“大娘”的簡稱,伯母。?。╠):小叔。娘(ning):回族人稱姑母。妗子:舅母。大舅子:妻兄。小舅子:妻弟。大姨子:妻姐。小姨子:妻妹。外頭人:舊時對丈夫的簡稱。家里人:舊時對妻子的通稱。農(nóng)會:部分農(nóng)村對男勞力的通稱。婦會:部分農(nóng)村對女勞力的通稱。

7、姊妹:部分農(nóng)村對未婚女青年的通稱。爺們:對同族人的通稱;近年演化為對感情圈子里人的通稱。老嬤子:對老年婦女的通稱。半拉橛子:尚未成年的男孩子。波小子:10多歲的男孩。妮子:對小女孩的通稱。絕戶頭:對無男孩子的人的鄙稱。蛤蟆碴子:對小孩子的鄙稱。小喳喳子:愛喊叫的人。小咕唧子:愛在背后說小話的人。瞎話簍子:慣說瞎話的人。嘟嚕嘴子:愛嘮嘮叨叨的人。嘟嚕子壺:義同“嘟嚕嘴子”。搗家子:慣于挑起事端大吵大鬧,制造不安定因素的人。疤痢嘴子:愛跟父母長輩頂嘴的人。老黃腳:經(jīng)多見廣,性情狡猾的人。老毛兔:義同“老黃腳”。半吊子:心眼不全的人。樸種:義同“半吊子”。是非精:愛搬弄是非的人。黑墨嘴:能說會道的人

8、。小精干:過份聰明的人。杠頭:愛爭論的人。能豆:愛逞能的人。蝎虎臺:愛大驚小怪的人。露頭青:愛好出頭露面的人。楞頭青:不聽勸告,性情蠻硬的人。四楞子頭:義同“楞頭青”。崴包:沒有本領(lǐng)的人。氣包:愛生氣的人。瞎巴頭:任人欺侮,地位低下的人。尖頭鼠:慳吝的人。老尖疵:義同“尖頭鼠”。肉頭:軟弱可欺的人,意含輕視。巴結(jié)狗:慣于巴結(jié)奉迎別人的人。大碼子:土匪。搶家子:土匪。倆夾:扒手。居長:備辦宴席的廚師。大總:主持婚喪嫁娶事務(wù)的人員,一般系辦事者聘請。(二)動物類牛:公牛。老犍:閹過的公牛。舐牛:母牛。騷馬:公馬。騍馬:母馬。叫驢:公驢。草驢:母驢。騷虎:公羊。水羊:母羊。牙狗:公狗。牙豬:簡稱“牙

9、子”,閹過的公豬。撅豬:種公豬。豚子:閹過的母豬。殼撈豬:未成年的菜豬。草狼子:貍。郎貓(亦稱男貓):公貓。咪貓(亦稱女貓):母貓。狗黑子:黑熊?;墓纷樱汗封?。小跑:野兔子。豁子:家兔子。地羊子:鼢鼠。夜滅虎子:蝙蝠。小小沖:麻雀。老鴰:烏鴉。黃溜子:黃鸝。杈拉雞:鵯。麻喳子:喜鵲。黑帽墊:喜鵲。釬釬木:啄木鳥。洼子(亦名“老等”):鷺鷥。豌豆飽咕:布谷烏。蟲藝子:對小鳥的統(tǒng)稱。苦熬:杜鵑。混子:鯖魚。鰱子:鰱魚。花:鱖魚?;痤^:烏魚。鯉魚拐子:小鯉魚。竄條子:小草魚。泥巴狗:泥鰍。白鱔:鰻魚。老鱉(又名“王八”、“青魚”):鱉魚。葛牙:一種與鲇魚相似,體形略小色黃的魚類。長蟲:蛇。蝎虎子:壁

10、虎。地出溜子:蜥蜴。蛐蟮:蚯蚓。癩肚崴:蟾蜍。蛤?。呵嗤?。蛤蟆可底子:蝌蚪。放屁蟲:斑蟊。蛛蛛:蜘蛛。禿杈子:蟋蟀。蚰子:蟈蟈。土鱉子:土元蟲。麻唧嘹子:蟬。蜓蜓:蜻蜓。唧嘹狗子(又名“爬杈”):蟬的幼蟲?;ù蠼悖浩跋x。蚤:跳蚤。叨螂:螳螂。金屎螂:金龜子。地狗子:螻蛄幼蟲。跟頭蟲:.孓。烏老牛:蝸牛。吊死鬼:又名“布袋蟲”,泡桐樹上生長的一種帶袋的害蟲。老扁擔:一種頭尖的綠色蚱蜢。黃鶯子:危害瓜類的黃色飛蟲。(三)植物類秫秫:高粱。棒子:玉米。玉秫秫:玉米。紅芋:甘薯。甜秫秸:甘蔗。面瓜:南瓜。苔子:萵苣。金金菜:黃花菜。包果:茭白。梅豆子:刀豆。雞頭米:茨菇。灰子:李子。花紅:沙果。山里紅

11、:山楂果。葵鍋:向日葵?;ㄗ樱喊咨?。黑豆豆:天茄。地蕨皮:地蕨。刺模苔:薔薇。喇叭花:牽?;?。榆錢子:榆樹結(jié)的果實。大麻籽:蓖麻。火麻:麻。苘:苘麻。大煙:罌粟、鴉片。薔子棵:蒼耳子。布布?。浩压?。貓兒眼:澤漆。鬼圪針:鬼針草。梭梭草:香附。(四)食物類扁食:餃子。蒸饃:饅頭。烙饃:烙餅。鍋盔:用平底鍋炕制的厚饃糊涂:粥。馬糊子:粥。丸子:圓子。湯圓:元宵。果子:糕點。香油:麻油。好面:小麥面。雜面:高粱面。油饃:油條。江米:糯米。細粉:粉條。雜碎:豬、牛、羊等動物內(nèi)臟的統(tǒng)稱。(五)生活用品類小土牛:木制獨輪平板運貨土車。紅車子:中間隆起兩邊載貨的木制獨輪車。大車:木制鐵邊四輪運輸牲畜車。小

12、包車:轎車。嘭嘭嘭:機動三輪車,因發(fā)出“嘭嘭”的聲音,故名。洋戲:留聲機。洋犁子:雙鏵犁。洋釘:鐵釘。胰子:肥皂。硯汪(讀輕聲):硯臺。湯勺子:調(diào)羹。盒子槍:駁殼槍??诖阂露??;疖囶^:形似火車頭的栽絨帽。狗嘟嚕:線織套頭帽。汗褂子:單布對襟上衣。鋪的:被褥。蓋的:被子。葛褙:用麻、漿糊制的做鞋底的原料。褙子:用破布、漿糊刷成的做鞋幫、鞋底的原料。戒子:尿布。隆窩子:御寒的草鞋。門插板子:門栓。窗戶欞子:窗戶。(六)動作行為類bn(有音無字):扔掉。剃(t):多種含意動詞,含打、拿、白吃等復(fù)雜意義。ki(有音無字):逮、打、吃喝等意。如:“ki住他!”“跟他ki架?!薄拔矣謐i了兩碗”等。h(

13、有音無字):打。如“h他兩個嘴巴子”。ru(有音無字):打。如:“ru他幾下子。砸:用縫紉機制衣服。襯:不該本人出頭露面的事硬去做。su(有音無字):松、散。如“su包”、“su繩子”等。踏:踩,如“泥”、雨”。zhu(有音無字):吃,一般斥罵小孩子。如“你只會zhu(吃飯)”。倔:手腳不靈活。如“手凍倔了”。矬:扣除,減去。如“矬錢”。綠:逞能。逞:任性。俗:說不必要說的話;不必要的客套。翻嘴:背后搬弄是非。嘟嚕:嘮叨。磨牙:吵嘴。??欤郝裨?。皮臉:小孩子調(diào)皮。猴頭:義同“皮臉”。蝎虎:大驚小怪。寒磣:沒出息;裝孬;不大方;使人討厭。敗貨(讀輕聲):浪費;敗壞別人名聲。嗷嘈:當面敗壞別人的名

14、聲。干噦:反胃。grong(有音無字):動彈。如“你別grong。玷歉:說別人壞話。傾哄:冤枉。不蓋壺:不顧及影響。牙切:重復(fù)別人的話以示不滿。窩憋:不舒服,精神不舒展。夾摸:義同“窩憋”磣人:令人心理難受。合(g)識人:處人很好。不擔在喝:擔當不起。不識則兒:“不識足”的變音。沒有則兒:沒有限度。無成色:為人、做事叫人看不起。酸極:為人吝嗇。尖疵:義同“酸極”。尖搓滑流:既吝嗇又狡猾。堆(zu)哄:窩囊,不講究;類似二癩子行為??扯叮航釉挵妥?。接下巴殼子:義同“砍二刀”。捉肉頭:欺負弱者的一種行為。爺太:講道德信用。但經(jīng)常反用。羊虎:愛發(fā)脾氣。佯道二睜:注意力不集中。住下:留客吃飯的口語。

15、喝茶:吃晚飯。抹(m)孝帽子:宴請死了父母的人。解惱:宴請死了子女的人。板勁:為達某種目的而跟對方較量。嗲啦:撒嬌。鱉蹬:鬧翻了。燒包:擺闊氣。哩戲:開玩笑。鉆擠:精明,善鉆營。挨鑿:受批評、受懲罰。逢背集:不走運。吃霉饃:遇到倒霉的事。蘿卜了:事情辦壞了。摔轱轤:摔跤。步蹦:步行。吃面條子:祝賀生育而去赴喜宴。坐桌:遇婚喪嫁娶等事而去赴宴。吃物:義同“坐桌”。挖丸子:義同“坐桌”。添:生孩子。如“添個男孩”jing(有音無字):哺乳動物生育。歇窩:家禽一個時期內(nèi)不下蛋。撈窩:母雞結(jié)束產(chǎn)卵,開始進入孵卵期。抱窩:飛鳥、禽類的孵蛋活動。醒窩:雞、鴨、鵝等家禽結(jié)束孵蛋期。撂蛋:丟蛋。騸:對動物進行

16、閹割。擇:對母豬進行閹割。劁:對公豬進行閹割。捶:閹公牛的一種方式,即把睪丸捶擊碎。啥(sh)籽:昆蟲產(chǎn)卵。(七)時間、節(jié)令類。今兒個:今天。明兒個:明天。前兒個:前天。后兒個:后天。夜兒個:昨天。每夜兒:從前。年時個:去年。五更頭:夜將盡時。明:天剛亮。清早起:早晨。晌午:中午。后晌:傍晚。麻擠眼:天似黑未黑的時候。掃黑:天剛黑的時候。挨黑:義同“掃黑”。霧拉黑:義同“掃黑”。月黑頭:沒有月光的夜晚。多會:剛才。江才:“剛才”的變音。馬會:馬上。duwi(有音無字):立即。如“他duwi的就去了。雞扎牙:形容時間很短。陽歷年:元旦。年下:春節(jié)。(八)隱諱類。老了:老年人死了。傷了:中年人死了

17、。丟了:小孩子死了。翹蹄子:死。含幸災(zāi)樂禍之義。摔打瓜:槍斃。掛肉門神:上吊。著床:老年人臨終前臥病不起。緊癥:起病突然而且厲害的病。活:棺材。喜活:老年人生前準備的棺材,亦稱“壽活”。跟:男女間發(fā)生不正當兩性關(guān)系。如“她跟他了”。跑了:男女私奔。門子上的:舊指妓女。吃紅糧的:劊子手。有身子了:懷孕。害好?。簯言?。有喜了:懷孩子。不得勁:有病。壘墻頭:打麻將。賣瓜籽:流眼淚。喝貓尿:喝酒。多系對喝酒人不滿語。拐彎的:隱含“九”字;“九”與“酒”諧音,故暗指酒小雞:小男孩的生殖器。(九)其他類著板:厲害。是味:好。刺:好,有本事。刺撅:好;逞能。管談:行;能辦事。標:標致漂亮。往往含譏諷意味。樣

18、整的:事情辦得很像樣。主護:意堅固,如“這件家俱很主護”管經(jīng):有效。狼臟:混亂不堪。和惠:關(guān)系融洽。富態(tài):小孩子長得肥胖而喜人。潑拉:壯實。行壯:老年人身體健康。扎實:義同“行壯”。到勁:行為或品質(zhì)極差。崴:沒有本領(lǐng)。邪門:奇怪。業(yè)畢:到此為止。畢頭:義同“業(yè)畢冷子:冰雹陽溝:陰溝茅司:廁所屋山:山墻鱉子子:當?shù)亓R人的土活一砣:一起,一塊一繃:一段路劈開炸焦:直截了當私氣:飯或別的食物變質(zhì)變第三節(jié)詞 語(一)詞法亳州市方言屬北方方言區(qū)淮北方言,在詞語方面與普通話基本相同,但也有以下特色:頭尾詞較多。如有“屋里頭”、“外頭”、“南頭”、“北頭”、“水里頭”等。通過重讀或輕讀造出新詞,并賦予新的詞

19、義。如普通話說“娘(ning)”是指母親。亳州市回族把“娘”讀成(ning)是指姑姑;一般說“大爺”是指“祖父之兄”,亳州市方言把“大爺”的“爺”輕讀指“父親之兄”;“大姐”普通話里指第一個姐姐,亳州部分老年婦女把“大姐”輕讀,則是長輩對晚輩的稱呼?!白印蔽苍~較多。普通話中有的兒尾、零尾的詞語,如“水珠猴”、“豆芽”、“耳墜” “鞋幫”等,亳州方言則說“水珠子”、“豆芽子”、“耳墜子”、“鞋幫子”。亳州市張集、柳行、牛集靠近河南省的地區(qū)受豫東方言的影響,將“子”輕讀成“dei”音,如“豆芽dei”、“面條dei”、“小褂dei”、“大嫂dei”等。有些方言詞除含有普通話詞的義項外,還有新的義項

20、。如亳州方言所說“鼻子”還另指人的鼻涕。亳州市方言中形容詞的形態(tài)變化特別豐富,如形容傻,有“傻鳥(dio)”、“傻啦瓜卿的”、“傻不楞登的”等。(二)句法亳州市方言個別詞語在語序上詞序顛倒但詞意不變。如普通話說:“這件事我不知道”。亳州市方言則說:“這件事我知不道”。普通話說:“你到過花戲樓沒有?”亳州市方言則說:“你可到過花戲樓?”等。第四節(jié)熟語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和尚不親帽子親。秦檜還有仨相好的哩。知人知面不知心。生意好做,伙計難合(g)。光棍不吃眼前虧。光棍只能打九九,不能打加一。十個手指頭伸出來還不一般長哩。死蛤蟆說得尿淌。路是彎的,理是直的。師徒如父子。樹大自直。一輩人不問兩

21、輩事。爛眼子肯招灰。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隔山不打鳥,隔人不說話。排場的跟段老謀(段謀南,參見人物部分)一樣。胖子不是一口吃的。莫對矮子說短話。越說他胖他越喘。越渴越給鹽吃。小廟子神受不了大香火。豬蹄夾子煮一百滾子還是往里彎的。賣了孩子買蒸籠,不蒸饅頭蒸(爭)口氣。人挪活,樹挪死。真人不露相。天塌壓大家。該著三槍死,躲不過一馬叉。鼻子大壓嘴。大騾子大馬值錢,人大了不值錢。兔子不吃窩邊草。好馬不吃回頭草。膻不膻是羊肉。好賬算不折。肉爛在鍋里。啞巴蚊子咬死人。跳到黃河里洗不清。唾沫星子淹死人(意謂流言可畏)。孩哭抱給他娘去。勺子大,肚子有數(shù)。蘿卜快了不洗泥。隔鍋的飯香。針尖不能兩頭快。嬌養(yǎng)的孩子無

22、義兒。破罐子能熬過柏木筲。好兒不如好媳婦,好閨女不如好女婿。煙酒不分家。有衣多寒,無衣少寒。第五節(jié)諺語(一)農(nóng)業(yè)諺語立春三天,百草發(fā)芽。過了驚蟄節(jié),耕地不停歇。清明曬死柳,窩窩頭子砸死狗。三月清明種在前,二月清明種在后。二月清明榆不老,三月清明老了榆。谷雨前后,種瓜種豆。立夏前,好種棉。芒種忙,三兩場(打小麥)。夏至種芝麻,頭頂一枝花。夏至耩黃豆,一天一夜扛榔頭。頭伏蘿卜二伏芥,三伏里頭種白菜。立秋三天遍地紅。立秋十八天,寸草結(jié)籽。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種麥)秋分前后,正是時候。(種麥)讓秋分不讓寒露。霜降拔蔥,不拔就空。麥要八(月)十(月)三(月)場雨。二月二濕了倉,打的糧食一把

23、糠。三月不造(co)場,麥打土里揚。四月八,霧拉拉,坑里壕里種芝麻。四月十二濕了老鴰毛,麥打水里撈。六(l)月六(l),掛鋤鉤。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種麥)小雪不倒股,大雪不出土。小雪雪滿天,來年定豐年。麥蓋三層被,小孩摟著白饃睡。冬雪是冬被,春雪是春害。九盡花不開,果子(水果)壓塌街。棗芽發(fā),種棉花。天河南北,快種蕎麥。(蕎麥)早怕焦花晚怕霜,八月十五就入倉。黃豆開花,豆棵里張蝦。種林旱小,小麥旱老。旱豇豆,澇小豆,不旱不澇結(jié)爬豆。高地種棉,洼地種樹。秦椒栽花,茄子栽莢。要想吃好面,還得泥來拌。稠豆子稀麥,鄉(xiāng)里老頭吃虧。種上早麥,十年九得。一麥頂三秋,得種又得收。蛤蟆打哇哇,四十

24、天吃疙瘩。蠶老一時,麥熟一晌。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春天多流一滴汗,秋天多收兩擔糧。人少不了血,地少不了水。不冷不熱,五谷不結(jié)。不鋤不耕,五谷不生。地是刮金板,人勤地不懶。深耕土一寸,強似一遍糞。要想好收成,土地要深耕。人哄地皮,地哄肚皮。人缺營養(yǎng)面黃,地缺肥料少打糧。種地不上糞,等于瞎胡混。肥是地中金,豬是家中寶。種地不用問,全靠工夫(和)糞。底肥小麥苗糞谷,林林糞足長得粗。家里土,糞里虎。有收沒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天天拾筐糞,糧食打滿囤。要想多打糧,糞筐挎在肩膀上。晴天不鋤苗,陰天忙不了。鋤頭有水,越鋤越肥;鋤頭有糞,越鋤越嫩。鋤頭不鋤墑,莊稼兩面荒。早鋤三遍谷金黃,棉花七遍白如霜

25、。七遍林林八遍花,谷鋤三遍轉(zhuǎn)回家。旱鋤棉花,霧鋤芝麻。種子壯,苗兒旺。一年選種,三年收成。種子年年選,季季獲高產(chǎn)。培養(yǎng)種子田,豐收就不難??魁埧炕?,不如靠黃土。東奔西跑,不如拾糞除草。(二)氣候諺語春分秋分,晝夜平均。春雨貴似油,下得滿街流。清明斷雪,谷雨斷霜。窮漢子就怕富漢子哄,柿樹開花冷一冷。要想暖,椿樹頭子大似碗。返了春,凍斷筋。夏至未來莫道熱,冬至未來莫道寒。交了七月節(jié),夜寒白天熱。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交了九,一天一夜長一手。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頭看柳。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寬。八九七十二,貓狗尋蔭蔽。八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東北風,雨祖宗。東風下雨西

26、風晴。一點一個泡,大雨馬上就來到。春寒多雨。東明西暗,撐不到吃飯(下雨)。雨攪雪,下半月。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十霧九晴。天上洼洼云,明天曬死人。朝霞不出門(下雨),晚霞行千里(晴天)。早看東南,晚看西北。晚晴四十五(天)。第二十九章習俗第一節(jié)衣食住行亳州習俗,與中原各地相近。因古代屬陳,所以傳統(tǒng)習俗尚巫、信鬼神,充滿封建迷信色彩。建國后,提倡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舊習俗有的被摒棄,有的得以改進,民風為之大振。但80年代以后,封建習俗又在一些落后偏僻地區(qū)死灰復(fù)燃,形成頑強的習慣勢力,漸次波及到城關(guān)一帶,對社會新風造成越來越大的沖擊。(一)服飾清末至民國初期,男性成人多穿右開襟長袍,內(nèi)襯

27、對開襟短褂,農(nóng)民愛用大帶束腰下身穿大腰深襠無口袋直筒褲,用黑帶或藍帶扎褲腿。富者穿綢緞長袍,多為藍色或紫色,不束腰,外罩黑色八團禮服呢馬褂或皮馬褂,外出時手攜單袍。女性穿右開襟半衣又叫“布衫子”,襯衣和外衣同式;下身穿和男式同樣筒褲,用長帶扎褲腿。布料,貧者多用印花布,或條或方格土布;富者穿績羅緞絹。個別女士穿旗袍,也有青年婦女穿百裥裙的。30年代至40年代,中裝、西裝、青年裝相繼進入城市,但穿者不多??谷諔?zhàn)爭時期,國民黨政府官員,統(tǒng)一穿灰色軍服。建國初期,流行列寧服、中山裝、軍便服、學(xué)生服,青年男女多穿藍色。曾有一首歌說“廣播響,電燈亮,電燈底下找對象。不要彩禮不要錢,只要一身學(xué)生藍?!?0

28、年代,男女多穿灰色、藍色,款式多為中山裝,女青年穿對襟花小褂,穿裙子者漸多;冬季男女均穿棉褲、棉襖?!拔幕蟾锩背跗冢信嗄甓啻S綠色軍裝,腰間扎一皮帶,城鄉(xiāng)風行一時。70年代初,青年中流行短瘦小褲腿,拉鏈衫,的確良衣料穿者漸多;后期流行筒子褲、喇叭褲,褲長蓋腳面鞋跟。80年代,夏季男孩多穿彩色背心,短袖彩色小褂,西式褲頭;女孩穿彩色連衣裙。冬季內(nèi)穿毛線衣,外穿薄棉襖或皮夾克,下穿毛線褲,外罩單褲。90年代,夏季男性穿各種顏色的喇叭褲、西裝褲、牛仔褲、運動褲、花襯衣,以香港產(chǎn)品為時髦;女青年有的和男青年相同,有的穿連衣裙,或五顏六色款式新穎的花褂。冬季男女均內(nèi)穿毛線衣、褲,外穿單褂、褲,外

29、罩呢子大衣,穿棉褲者極少。以滑雪襖為時髦。春秋穿羊毛衫,外穿襯衣,男青年穿西裝者已普遍。城市青年服裝變化迅速,趨向于自由活潑舒適大方,款式奇特。近年,少數(shù)男青年穿紅著綠,大有女性化的趨勢。農(nóng)村青年服裝逐漸向城市青年靠攏,但變化遲緩,質(zhì)量遜色。城市中老年自60年代以來,幾乎全是中山裝、軍便服、西式筒褲。農(nóng)村多數(shù)老年人服裝幾乎和民國初期相同,唯長袍馬褂絕跡,衣料多為機織布,穿土布者尚有?;槠诜b,清末民初,拜堂時新郎著靴帽藍衫,頭戴金花,十字披紅;新娘多穿紅衣,著紅裙,蒙頭紅。3040年代,新郎拜堂時頭戴禮帽或帽墊,身穿藍衫;新娘如前。50年代以后,新郎穿藍色中山裝,新娘穿藍褂或花褂。80年代,新

30、郎穿西裝;新娘夏季穿連衣裙,冬季穿緞絹薄棉襖,外罩呢子大衣。喪期服裝,自清末至建國前夕,喪者兒子戴肉包白帽,穿孝袍,腰束麻帶;侄子、子戴筒帽,其他人戴菱角帽;女兒戴7尺長的白土布,侄女、孫女戴3尺長的白土布,其他人戴1尺長白土布。建國后50至70年代,喪期不穿孝服不戴孝帽,一律配戴黑袖章。80年代,城鄉(xiāng)均有穿孝者,舊俗有所復(fù)活。至于帽、鞋,清末民初,男性一般頭戴黑色或褐色卷沿氈帽,或六塊瓦帽墊;腳登 “云頭”或“雙臉”鞋,筒式布襪。夏季戴草帽、竹編斗笠、葦編或高粱蓖編帽殼。女性頭戴紗中(亦叫包頭)或勒子;腳穿尖口鄉(xiāng)繡花鞋,中老年穿黑色、藍色尖口鞋。3040年代,皮鞋、禮帽、火車頭帽進入城市,但

31、戴者不多。建國后,流行軍便帽、方口鞋、勞保鞋。70年代,穿皮鞋、涼鞋者漸多,尼龍襪、睛綸襪普及于城鄉(xiāng)。80年代,涼鞋普及城鄉(xiāng)。男性多數(shù)人戴軍便帽、栽絨火車頭帽,也有一些人常年不戴帽;女性農(nóng)村頂方中、城市戴線帽;城內(nèi)青年穿過膝襪、高跟鞋、皮鞋已很普遍。據(jù)1985年1至3季度對50戶城市居民抽樣調(diào)查,衣著開支1季度252元,占生活開支的75;2季度316元,占生活開支的11;3季度252元,占生活開支的88衣著開支占生活開支平均為91。(二)飲食清末、民國時期,城市居民,除商人之外,習慣每日兩餐;農(nóng)閑時農(nóng)村亦習慣兩餐,至今仍有這種習慣。農(nóng)村重視早餐和午餐,輕晚餐;市民重午餐和晚餐,輕早餐。家常飯有

32、饃、面條、稀飯。市民早餐多食油條、稀飯,農(nóng)民晚餐多吃饃、喝稀飯。但城鄉(xiāng)多數(shù)早餐喜甜,午餐喜咸,晚餐喜淡。城市富商和富戶(地主),常年主食小麥面(當?shù)胤Q好面);這一階層的傭人或多或少吃些粗糧。農(nóng)民和市民,常年以雜糧為主食,年關(guān)和收麥季節(jié)均吃麥面。俗說:“正月初一吃好面,過了初五就換飯?!庇龅角改?,農(nóng)民多以糠菜為食。建國后市民和其他非農(nóng)業(yè)戶口吃糧由國家定量供應(yīng),以細糧為主食。80年代之前,定量中多為細糧配給一定的粗糧,其后,全部供應(yīng)細糧。農(nóng)民以粗糧為主食,曾一度出現(xiàn)“紅芋飯、紅芋饃,離了紅芋不能活”的局面。80年代,正常年份多數(shù)農(nóng)民常年吃小麥。副食分葷素兩類。葷即雞、魚、肉、蛋;素即蔬菜、豆制品、

33、植物油等。家常烹制煎炒炸,味喜咸辣。人們愛吃荊芥、芫荽。逢年過節(jié),招待客人,注重菜肴豐盛,味美。每年夏秋,許多家庭有曬干菜、腌咸菜的習慣,咸菜有醬豆、臘菜、蘿卜干等?;榧逇浽?,城里有用“十菜席”待客的習慣。建國初,每桌7人,現(xiàn)在每桌8人。80年代,農(nóng)村用的“十菜席”是,先上4小碟:兩葷兩素涼拌,用以下酒;后上10大碗,以元寶肉、八寶飯、虎頭雞、家常魚為主菜,其余各菜可根據(jù)情況靈活拼制。城市所用“十菜席”,先上6中盤:兩葷兩素兩甜;再上10大碗,以虎皮肉、四喜丸子、家常魚、八寶飯等為主菜,質(zhì)量好于農(nóng)村,且較少用肥肉。十菜席常隨季節(jié)調(diào)劑,夏季多熱湯,春秋多溫拌。漢民席夏季不用羊肉。1985年13季

34、度調(diào)查統(tǒng)計,城市居民每人每月購買食物(包括煙、酒、水果等)方面的開支:1季度1987元,2季度1762元,3季度1964元,占平均構(gòu)成生活總開支的671。(三)居住當?shù)叵矚g聚居,繁衍成莊。多呈矩形宅基,建住室多坐北朝南,俗稱“堂屋”。堂屋一般為3間,一明兩暗,兩窗對開。開間1丈(約333米),一般進深(跨度)4至5米。少數(shù)“明三暗五”帶走廊,跨度7米。以堂屋為主房,兩側(cè)窗前建旁房,其開間、跨度、高度,均小于堂屋。城鎮(zhèn)居民住室,多面向街道,比農(nóng)民講究。建國前,城內(nèi)富商和富戶以及農(nóng)村富戶,多住里生外熟的瓦房,少數(shù)住23層樓房多數(shù)市民和農(nóng)民住土墻草房(當?shù)厮追Q“土里威”),少數(shù)人家住713層磚基、磚

35、鑲門楣封山封檐瓦壓脊的“海青房”。50年代年以后,城市居民興建住室,多系磚木結(jié)構(gòu)。進入80年代,城內(nèi)興建住房,瓦房居多,私人所建樓房一般分兩層,公建的宿舍多為24層。農(nóng)村所建住房,多數(shù)是磚木結(jié)構(gòu)的瓦房或海青房,建草房者已少見。建國前,堂屋后墻正中掛字畫,下放條幾、方桌和椅子,室內(nèi)放置箱柜、床鋪等。一般人家僅有桌凳,衣服掛在墻上或繩上。貧苦人家用麥秸或豆秸打成“地鋪”。建國后至70年代,城內(nèi)居民逐漸購置大立柜、五斗櫥、縫紉機、收音機,部分農(nóng)戶購半導(dǎo)體收音機、縫紉機等。80年代,市民室內(nèi)增加電視機、電扇、電冰箱、收錄機、沙發(fā)、寫字臺、書櫥等。農(nóng)戶室內(nèi)桌椅、箱柜逐漸齊全,并增加了大立柜、五斗櫥,少部

36、分農(nóng)民配置電扇、電視機、錄音機、沙發(fā)等。據(jù)1985年統(tǒng)計,城市居民中,私人住房628011平方米,公用住房31122平方米,其中集體宿舍18955平方米;成套往房(擁有臥室、客廳、餐廳、浴室、廚房、廁所、陽臺等設(shè)備的住室)198套,13167平方米。(四)行路當?shù)厝诵新纷⒅囟Y貌,遇見迎面來人,總是主動靠下首(右側(cè)),把上首(左側(cè))讓給對方,所以千百年養(yǎng)成了靠右走的習慣。明清時期,州學(xué)的生員(秀才)和國子監(jiān)的生員(貢生)以及舉人等,走路喜操“八字步”,甚至遇到緊急情況,也不失態(tài),故當?shù)厝怂赜小拔娜耸C不亂步”的諧語。舊時人們外出多步行,遠途出行或攜帶行李較重時,可雇傭“賣路人”,用木制獨輪人推車

37、(俗稱“小土牛”),將乘客和行李一車推送。近者數(shù)里,遠者可達數(shù)百里。富人外出多騎馬或乘坐馬轎車。城鄉(xiāng)富戶都有自己的車,每遇逢集或傳統(tǒng)廟會,總有許多馬轎車載人趕集、赴會。城內(nèi)富家女眷出行、醫(yī)生出診,多乘轎。清末到民國14年間,姜桂題曾有過一輛小汽車。這一時期黃包車開始出現(xiàn)。至建國前夕,遠行多乘馬車、船只,自行車已成為城鎮(zhèn)富者的代步工具。建國初期,干部赴阜陽、縣城開會,一般都徒步往返。50年代后期,遠行多乘汽車,城鄉(xiāng)來往多以汽車、自行車、腳踏三輪車代步。70年代以后,自行車空前普及,當?shù)囟嘞豺T上海產(chǎn)“永久牌”、“鳳凰牌”和天津產(chǎn)“飛鴿牌”自行車,1985年統(tǒng)計,全縣城鄉(xiāng)擁有自行車17萬輛。目前城鄉(xiāng)

38、間通行機動三輪車和小四輪(俗稱“嘣嘣嘣”),汽車客運四通八達,遠途步行者已罕見。附:家族亳州人向有同族聚居的習慣。渦河、武家河、趙王河、宋湯河、油河、西淝河等河流沿岸村莊較密,居民多為一村一姓,多姓雜居者較少。村莊大的多叫某老家、某營子、某寨、某樓、某莊。建國前,比較大的家族建有祠堂,僅城內(nèi)即有蔣家祠堂(現(xiàn)市糧食局油廠)、李家祠堂(東門里路北)、姜家祠堂(現(xiàn)市衛(wèi)生局)、馬家祠堂(華祖廟路北)、劉家祠堂(西門口路北)等。家族子孫起名,一般須按宗譜中規(guī)定的輩份排,如李姓現(xiàn)代字派是“中心承家傳,紹先景運隆”;蔣姓字派是“尚文慶昭祥,承家傳業(yè)久”;薛姓現(xiàn)代字派是“懷仰榮宗象,恒欽煥汝光”等;如不按照字

39、派起名,就要受到同族人的責備;若顛倒字派,即為“亂宗”,要受到嚴厲斥貴。同家族中有重大事情,多在祠堂商討,由德高望眾有權(quán)威的族長出面處理,如不服可訓(xùn)斥、打罵。若某人有越軌行為,在祠堂可斥責、杖責;如屢教不改,可以送政府關(guān)押;寡婦不守節(jié),族人可以將其活埋。一個家族中的族長多為本族中有地位、有錢財、為人正派、樂于助人,而且輩數(shù)較長的人擔任。他常?!耙宰宕?,處理家族中的重大糾紛建國前,本地人家族觀念強,同族人比較親密。也常有兩個家族爭斗,形成世仇的。建國后,打破了家族中的一些陳規(guī)舊俗,人們赤誠相待,和睦相處,很少發(fā)生家族間的紛爭。但近年來,有的地方陳舊風俗有所復(fù)活。第二節(jié)回民習俗(一)生活習慣服

40、飾:當?shù)鼗孛褚轮蜐h民相同。但到清真寺禮拜時,男的戴白色禮拜帽,女的戴黑色蓋頭;平時亦有戴的,但為數(shù)不多。建國前,家境好的中老年婦女,戴珍珠勒子、金耳環(huán)等?,F(xiàn)在戴珍珠勒子的已不見,但戴耳環(huán)的尚多。語言文字:回民稱祖父為“把把”(bb),稱姑母為“娘”(ning),殺雞、殺羊說“宰雞”、“宰羊”。彼此談話時常夾雜一些伊斯蘭文詞語?;匚闹挥邪⒀退囵B(yǎng)的接班人學(xué)習,其余的人學(xué)漢文。肉食:回民嚴格遵守伊斯蘭教規(guī),可吃的肉食為:獸類中反芻的、吃草的、性情溫和的,如牛、羊、鹿、兔等;禽類中吃谷的、性情溫良的,如雞、鴨、鵝、雁等。但病死的、妄殺的、燒死的皆不吃。動物的血液一律不吃。獸類中凡有爪的、不反芻的

41、、性烈的,如豬、狗、馬、驢、騾、貓等皆不吃。特別是豬肉嚴禁食用。不論獸類、禽類必須在阿訇放血后,才可以吃阿訇宰禽獸均在白天,夜間不宰。(二)婚嫁婚姻不相信“生時八字”,不“合年命”。在舊社會,回族婚嫁有以下幾個步驟:受謝,男方家長請出媒人,向女方家長說明孩子的年齡、家產(chǎn)等情況,征求意見,女方家長口頭應(yīng)允后,媒人和雙方家長商定“受謝”日期。所謂“受謝”,即女方應(yīng)允親事,是媒的面子,媒人應(yīng)向女方家長致謝,女方接受這種謝意,所以叫“受謝”。受謝時,男方買些糕點,由媒人送給女方。下允書,下允書之前,媒人與男女雙方商定具體日期,男方再請出幾個人,湊夠“四大媒紅”。早晨四大媒紅到女家下書,同時還攜帶首飾和

42、許多“鴛鴦錠子”。女方整桌招待吃飯時要吃面條子。中午到男家下書,男方亦用整桌招待,吃飯時吃饃。這就是“清早面條晌午饃”的招待媒人的慣例。要好,“要好”即男方要求女方確定結(jié)婚的日子。先由男方選擇兩個好日子,由女方圈定一個作為喜期。要好時男方也準備一些糕點送給女方。撒床,結(jié)婚那天,當花轎抬向女方家時,男家在新人房里由婦女“撒床”,邊撒邊唱撒床歌。娶女,男方到女方去的花轎后邊,還有一頂綠轎,綠轎里坐一婦女,她的任務(wù)是幫助新娘梳妝打扮,快把新娘接到家里,俗稱“娶女”。因為她是男家派來的客人,又稱“娶女客”。娶女客到女家給家長道喜,然后到新人臥室里,用紅雞蛋在新人頭上滾幾滾,把新人的辮子敞開,館成纂,把

43、耳墜去掉,戴上男方送來的耳環(huán),再用梳子給新人梳梳頭。她一邊做一邊念上頭歌。娶女給新人梳打扮已畢,向家長告辭,坐2人小轎先回男家。送女,男方既然派一婦女娶女,女方也就派一婦女把新入送到男方,這名婦女俗稱 “送女”。因為送女是婦家來的客人,又稱“送女客”。新娘坐花轎,送女坐綠轎,兩個送男客各坐2人小轎,這四頂轎一齊到男家。送女的任務(wù)是陪著新人不讓他人過分的取鬧。抱轎,花轎抬到男家院里,新郎的哥哥對著花轎作揖,表示歡迎。另一個把轎門打開,這時有一送男客,將新人抱到洞房里,放在床上,即退。看三,女方派兩名婦女到男家看新娘、新郎拜三(回民只拜人,不拜天地)。當拜時他們站在新娘旁邊護著,不讓別人跟新娘反鬧

44、。謝媒,男方家族中,不論遠門、近門,凡成年男女,均參加謝媒儀式。謝媒在院中舉行先由男性最高一輩的向媒人作揖致謝,再由次一輩的致謝,再次一輩的致謝。而后女性按輩數(shù)下拜致謝。媒人一一還禮。謝媒時由“清茶”(即司儀)指揮,儀式簡單隆重。念女歌,“女歌”是阿拉伯文的譯音,即祝賀詞?!澳钆琛笔亲诮虄x式,儀式在主房舉行。主房中放一張方桌,新郎和男方家長站在方桌兩邊,阿訇在上首念女歌,祝新婚夫婦婚姻美滿,家庭和睦,孝順父母,尊長愛幼,夫婦互相尊敬,白頭到老等。念畢,阿訇用回文寫一張結(jié)婚證書,交男方家長收存。最后,阿訇將喜果撤向群眾,儀式完畢。回門,結(jié)婚的第二天早晨,新郎坐轎到岳父家,拜見岳父母時行“雙揖雙

45、叩禮”,略吃茶點,告辭上轎。走一段路,新郎下轎,回到岳父母家見岳母,說“奉母之命,請岳母明天到我家吃飯?!比缓蟪鲩T步行,再上轎回家。建國后,實行婚姻自由,即使有人從中介紹,也只起到搭橋作用。只要男女雙方情投意合,符合婚姻法的規(guī)定,領(lǐng)取結(jié)婚證書就是合法夫妻。至于婚姻儀式,或參加集體婚禮或旅游結(jié)婚,都由結(jié)婚人自己決定。舊時結(jié)婚習俗多已拋棄,但仍保留念女歌的習慣。(三)喪葬祭祀土葬,回民死后,家族長輩或至親,帶領(lǐng)死者于侄到墳地,點明葬地的地點,這叫“點穴”。然后按指明的地點,挖一南北方向的內(nèi)徑長6尺、寬2尺、深3尺的墓坑,上面用磚砌成拱形,這叫“圈墓”。北頭用磚封;南頭待放進死者尸體后,再用磚封;也

46、有在四周用木板或磚頭鑲著的,但底部必須是土地,這樣,讓死者的尸體挨著地。速葬,回族不相信風水,也不選擇吉日良辰。不論男女老少,從死亡之日算起,尸體在家停留不超過3天。如有重要親屬在外,因路遠尚未趕到,可延長一天埋葬。薄葬,人停止呼吸后,迅速使其閉口瞑目,正寢停放,準備安葬;并由家屬向親屬和有關(guān)方面報喪。在舊社會,到回族人家吊喪,可以不帶任何東西,也可以到中藥房買兩包 “香”(藥材的粉末)或買幾袋“安息香”帶去。喪家對吊喪的人給一孝帽或孝帶。建國后,到回族人家吊喪,可買花圈,或6尺白布,也可以買一條紙煙。吊喪者,不叩頭、不鞠躬,可以哭也可以不哭。喪家給黑色袖章,出殯時戴上。安葬之前,要給亡人沐浴

47、:把尸體放在榻布(專門給亡人洗尸體的工具)上,用清潔的溫水,先洗面部,次手臂,再次兩足,這是“小凈”。然后用溫水沖洗全身,再用堿水或清水沖洗全身,這叫“大凈”。沐浴完畢,輕輕擦凈,用香料、冰片撒全身,然后用“可番布”(即白布也是葬布)將尸體裹起來。成年男子葬衣有3塊:一是小臥單,一是大臥單,一是衫衣。成年婦女的葬衣,另外有蓋頭和圍胸布各一塊。小孩,男孩用一塊大臥單,女孩用大小臥單各一塊。尸體穿裹停當,子女、親戚、摯友等繞體1周,作告別儀式。然后蓋上榻布罩子,抬至主房門前,由阿訇集合子侄、親戚、摯友等,阿訇“站展達子”(即致悼詞)。致悼詞畢,進行“傳經(jīng)”,即死者的家屬,將死者衣物、金錢等施舍給窮

48、苦的人。接著死者的子侄親戚等,抬著榻布,放在榻布的架上,送向墳地。到墳地后,去掉罩子將尸體緩緩送向墓地。入墳后仰臥,將死者面向西方,以示“歸根圣地”。最后將墓地南頭用磚砌好上面用土封成長方形墳頭?;孛癜苍崴勒撸冒撞甲觥翱煞肌币酝?,不準用任何衣物陪葬。安葬畢,子侄親戚等,一齊回到喪家,兒子望見家門號哭進家,這就是“送到墳地哭到家”的風俗。做日子,從死者去世之日算起,第7天、40天、100天都可以做紀念,俗稱“做日子”。但是這3個日子不一定都做,究竟做那一個,由死者的家屬決定。比如“做七天”,事前請好阿訇,到那天早晨,死者的子孫到清真寺?lián)Q水(沐?。惆①甑綁灥亍白邏?zāi)罱?jīng)”。走墳后阿訇到家“

49、開經(jīng)”,請會下油的婦女前來“下油”(即炸油香);請親戚、摯友陪阿訇吃飯。他們來時各帶香油2斤,也有不送實物光送現(xiàn)金的。吃飯時,大家談頌死者的事跡以表示對死者不忘。飯后,家屬派人把油香送到清真寺,親戚、朋友家每家兩個。做周年,人死后第1個周年,第3個周年,第10個周年也做紀念,這叫“做周年”儀式大致和“做日子”相似。做冥紀,死者的歲數(shù)逢“10”的時候,如60、70、80等一般也做紀念,叫“做冥紀”。儀式亦和“做日子”相似。(四)重要節(jié)日開齋節(jié),是當?shù)鼗刈迨⒋蟮墓?jié)日。每年回歷九月為齋月,要封齋1個月。但老弱、產(chǎn)婦、病人不封齋。封齋的人白天不準吃一點東西,也不準喝一口水(夜里可以吃喝),斷絕一切私欲

50、雜念。封齋的目的是使人嘗嘗饑餓的滋味,使富者同情受苦的人,對他們進行幫助,同時鍛煉人的堅強意志。齋月也是回民給死者添墳的時候?;孛裉韷灢粺?,也不上供,可以請阿訇走墳?zāi)罱?jīng),可以炸油香。封齋完畢,到回歷十月一日,就是“開齋節(jié)”。每逢開齋節(jié),當?shù)鼗孛窦娂姷角逭嫠孪虬①曜YR,并在清真寺開大會慶祝。古爾邦節(jié),每年回歷十二月十日,是古爾邦節(jié),當?shù)鼗孛駴]有像對“開齋節(jié)”那樣重視。只有家境比較好的人家,才在這一天宰一只羊,以作紀念。注:鴛鴦錠子:它跟提糖月餅一樣,形狀像長方形的線板,上面的花紋是一對鴛鴦。走墳?zāi)罱?jīng):給死者添墳做紀念時,后輩人陪阿訇走向墳地,由阿旬為死者念古蘭經(jīng),叫“走墳?zāi)罱?jīng)”開經(jīng):阿旬到家將

51、古蘭經(jīng)恭讀完畢叫“開經(jīng)”。油香:“油香”是油炸的食品,一般有3種。大油香:白面加鹽少許,用沸水摻生水攪拌成稠糊拍成比燒餅略大的圓面餅,用清香油炸熟即成。小油香:做法同大油香,但不加鹽,每個大小相當于柿餅子。三角油香:形狀為三角形,是帶餡的油香,有甜的、咸的兩樣;甜的是麻仁做餡子,咸的是用細粉、豆腐與青菜,用油鹽調(diào)和做餡子。第三節(jié)節(jié)令習俗(一)春節(jié)農(nóng)歷正月初一,當?shù)嘏f俗稱“過年”。這天五更起床,先放開門炮,而后凈手、焚香、點臘燭;男女穿新衣。下湯(下扁食)時,放鞭炮。飯菜做好后,不食。首先全家叩拜天地,保佑全家平安,而后再向祖宗牌位、尊長叩頭拜年。飯后,全家主要成員帶著火紙、鞭炮、祭品(酒、肉、

52、果品等)到祖墳拜年。返家后,到同族鄰居家給長輩行叩頭禮,平輩互相同好。各家備麻葉(一種油炸食品)、花生、瓜子、麻糖等食品招待,至親長輩給晚輩小孩壓歲錢。拜年以午前為度,午后參加各種文娛活動。初二,帶大饃、點心、麻糖等禮物到外祖父家,初三到姑母家,初四到岳丈家拜年。如誤期,見面時需說明原因,否則受責。走親戚、串朋友至正月十五日。城鎮(zhèn)商店初五開始營業(yè)。城市有請春酒的習慣,親戚朋友互請品嘗佳肴,增強友誼。建國后,習慣尚存,但焚香、祭神、叩問等舊俗已廢,提倡過革命化春節(jié),嚴禁鋪張浪費。進入80年代,傳統(tǒng)習慣逐漸復(fù)活,個別地區(qū)已有焚香燒紙的,但拜年不再叩頭了。春節(jié)那天,各級領(lǐng)導(dǎo)到軍烈屬家,到生產(chǎn)在第一線

53、,到退休、離休老干部、老工人家慰問。(二)元宵節(jié)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jié)”,又叫“上元節(jié)”,農(nóng)村叫“小年下”。元宵晚上,屋內(nèi)焚香、點臘燭,晚餐吃元宵。門外掛燈籠,放焰火,不論城市和農(nóng)村,均燈火通明。燈籠式樣品目繁多,有“紅火炭”(用竹蓖扎的用紅紙糊的燈籠)、走馬燈、紗燈、龍燈、鳳燈等等。當晚放焰火,大型焰火是群眾集資辦的,也有各家自行購買的,還有的用硫磺、柳炭、犁鏵碎屑制成的花筒,在屋外跑動燃放。建國后,迷信習俗廢除,掛燈籠、放焰火、吃元宵之俗尚存。80年代,高蹺、“鬼會”、小車干旱船、戲劇等,均到街頭演出。1982年至1985年正月十三至十六日,由縣文化部門主辦的城市燈展,燈式新穎,品種繁多

54、,觀燈的城鄉(xiāng)觀眾數(shù)以萬計。(三)二月二農(nóng)歷二月初二日,俗稱“龍?zhí)ь^”,這天家家戶戶早起圍倉?!皣鷤}”即用青灰在院子里打麥場里撒成圓圈,最少要圍三圈,中間放一撮五谷雜糧,用土或磚頭蓋住,以此祈求豐收。這天早晨,家家吃煎餅、大饃。歌謠云:“二月二龍?zhí)ь^,打著犁子趕耕牛,大囤尖,小囤流。”建國后,城里已不圍倉,但農(nóng)村仍有這一傳統(tǒng)的習俗。(四)清明節(jié)清明節(jié),男女盛裝,攜帶祭品,遠足郊外,添墳祭祖,俗稱“掃墓”。在家里插柳招魂,以表示紀念。另外用柳條穿燒餅,掛在房檐下或墻上,至立夏給孩子吃,據(jù)說這樣可以治小兒“苦夏”(小孩子食欲不佳,身體瘦弱)。建國后,掃墓之俗尚存,清明節(jié)前,機關(guān)、學(xué)校列隊持花圈到烈士

55、陵園掃墓,聽陵園管理人講述革命先烈事跡,啟迪后人。(五)端午節(jié)農(nóng)歷五月初五日,為“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舊時人們認為這時蝎子、蜈蚣、蛇蜂、蜮等俱出為害,人稱“五毒”。于是畫五毒形象貼在門口,小兒涂雄黃于耳、鼻、眼窩、肚臍處,防疫除病。婦女用香料繡成荷包,或用絲線纏成粽子、糖糕形狀,給小兒佩戴或用黃布為小兒做肚兜、虎頭鞋,是日穿戴,以避“五毒”。早晨,戶戶插艾。早餐城市吃粽子、糖糕、油條;農(nóng)村吃粽子、糖包。中午飲雄黃酒。對至親厚友,以此相送為禮,表示祝愿。是日,亳縣還有一重大活動龍舟競渡,這是為紀念屈原之舉。渦河許多船只,船頭上扎一大龍頭,在血盆大口下,裝有生絲染黃的龍須,船尾上扎一龍尾。龍

56、頭上坐一垂發(fā)童子,扮成武生模樣。船身兩邊,跨坐10人或16人,一只腳伸進水里,身披虎皮紋布坎甲,青巾扎頭,手執(zhí)劃槳。船中搭一彩棚,蓋有游人。船中一人打鼓,一人敲鑼,龍船后尾跟隨一只鬧船,上面扮演雜劇。內(nèi)容有“司衙官問官司”:設(shè)公堂,豎官銜牌,上面書寫“肅靜”、“回避”。還有“王家墳正堂”(王家墳是當時的土娼區(qū)),上坐“加三級混蛋”等,借以顯示對官府的嘲諷。龍舟競渡開始,班班隊隊龍船上,童子牽動龍頭,或左或右;龍口或張或合,或懸空跳躍;水手一齊劃槳,其行如飛。龍尾左右搖擺,緩行時龍身左右傾斜。打鼓人唱一句,大家和一句,船上的雜劇演出宮紳千奇百怪的丑態(tài)。尤其歌詞,優(yōu)美動聽。渦河兩岸觀眾數(shù)以萬計,熱

57、鬧非凡。在“五四”運動后,船上還演出過“炮打日本鬼”等內(nèi)容。建國后,飲雄黃酒、縫香包、龍舟競渡等習俗漸廢,唯插艾、吃粽子和糖糕等習俗尚存近年來,分居的兒女,節(jié)前以雞、魚、酒、肉等孝敬父母岳丈之風盛行。(六)中元節(jié)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jié)”。這天家家戶戶掃墓,祭把祖先。據(jù)傳七月十五瘟疫流行投河淹死的、上吊死的、被人暗殺的等等“冤鬼”、“厲鬼”出來作祟。據(jù)舊志載:城西北隅有州厲壇,每至中元,州官在壇上公祭厲鬼,致禱詞,要他們念祭把恩德,不要在人間作祟。是日夜,威平寺和白衣庵的和尚,搭臺念經(jīng),超渡亡靈。人們施焰口、放河燈,給冤鬼引路指津,借以驅(qū)除鬼祟。建國后,此俗已廢,唯存上墳這一習俗。(七)中秋節(jié)

58、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jié)”。農(nóng)村早晨吃焦饃(用芝麻、面粉活成面塊,烙成烙饃,烤焦),城里午餐豐盛。入夜舉家團聚,焚香祭月(多為主婦或姑娘主祭)。祭后,食月餅、瓜果毛豆等,飲酒賞月,至深夜方散。建國后,舊俗雖易,但仍全家團聚,食月餅、瓜果等。80年代,獨家生活的兒女,節(jié)前以月餅、酒、肉、瓜果等孝敬父母,至親厚友亦有禮品來往。(八)重陽節(jié)農(nóng)歷九月九日,叫“重陽節(jié)”。時天高氣爽,舊時騷人墨客登高聚會,賞菊賦詩。進入80年代,市內(nèi)多次舉辦菊展,文人雅士詠詩作畫,殊有興致。(九)臘八農(nóng)歷十二月八日,叫“臘八”。舊時,是日早餐用毛栗、花生仁、紅棗、百合、山楂、蓮子糯米、紅白糖等,煮成粥,叫“臘八粥”。信佛

59、的人,是日施舍窮人。而現(xiàn)在臘八粥,用小米豆腐、粉條、花生仁、芝麻仁、海帶、姜、蔥等煮制,改甜為咸,改早餐為午餐。因此時已接近年關(guān),所以有“吃了臘八飯,便把年來辦”的俗諺。(十)祭灶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三日,各家打掃衛(wèi)生,清除房舍塵土垃圾,男性用館糖奉灶君,祭時焚香叩頭,并祝禱:“上天好話多說?!睘槭裁从蔑嵦羌漓??一說是用館糖粘住灶君的嘴,不叫他上天說三道四。建國后,此俗已廢。(十一)除夕農(nóng)歷十二月三十日(小建二十九日),是本年最后一天,這天家家掃庭院,貼春聯(lián),易門神;入夜點燭焚香,堂屋桌上陳列供品,全家團聚,飲酒辭歲,祝長者長壽,兒女興旺,長者給子孫壓歲錢。而后圍火爐“守歲”;至午夜,放關(guān)門炮。(十

60、二)法定節(jié)日民國時期,法定節(jié)日有4月4日“四四”兒童節(jié),10月10日“雙十節(jié)”等。建國后,法定節(jié)日有“三八”婦女節(jié)、“五四”青年節(jié)、“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十月一日國慶節(jié)、元旦。近年又新增9月10日為教師節(jié),3月12日為植樹節(jié)等。逢法定節(jié)日,機關(guān)、學(xué)校廠礦都扎彩門、掛彩燈、插彩旗,召開慶祝會,組織各種相應(yīng)的活動。不少青年擇節(jié)日結(jié)婚。第四節(jié)舊時生產(chǎn)習俗亳州城形若臥牛,舊時有“立春不鞭?!敝f。據(jù)說若立春這天鞭打牛,則人有災(zāi)難。過年(春節(jié))不過“破五”(正月初五),不準喝糊涂(粥)。據(jù)說喝糊涂圪巴地。正月開犁,在地頭要焚香、放炮敬土地神。據(jù)說這樣犁地不打犁鏵。不過“破五”,農(nóng)民不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