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的中醫(yī)治療體會_第1頁
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的中醫(yī)治療體會_第2頁
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的中醫(yī)治療體會_第3頁
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的中醫(yī)治療體會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的中醫(yī)治療體會摘要:難治性腎病綜合征主要與濕熱、瘀血、正氣缺乏(脾腎氣虛)及邪氣侵襲有關,在治療上主張從熱、從瘀、從虛三方面進展論治。對療效顯著的典型病案進展了分析。關鍵詞:難治性腎病綜合征;中醫(yī)治療;驗案分析;體會難治性腎病綜合征是指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經(jīng)過強的松標準療法成人每天1g/kg,連續(xù)治療8周無效者,或經(jīng)強的松標準療法治療緩解,但經(jīng)常復發(fā)1年內(nèi)復發(fā)3次或半年內(nèi)復發(fā)超過2次以上者。難治性腎病綜合征之所以難治,從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角度考慮,其主要與感染、血液高凝狀態(tài)、血漿蛋白低下等難治因素有關。從中醫(yī)角度考慮,其主要與濕熱、瘀血、正氣缺乏(脾腎氣虛)及邪氣侵襲有關,故筆者在難治性腎

2、病綜合征的中醫(yī)治療上主張從熱、從瘀、從虛三方面進展論治。難治性腎病綜合征多發(fā)病日久,遷延不愈。久病氣機阻滯而致血瘀;日久正氣損耗,氣虛而致血瘀;或因濕熱郁久不解導致血瘀。瘀血的形成一方面會使腎病綜合征的病情更為復雜,如瘀血與水濕互結,就使得水腫的消除更為困難,另一方面可以產(chǎn)生一些并發(fā)證,從而使整個病情日趨嚴重。此外,由于長期大量蛋白尿及補體的漏出,機體的抵抗力減弱,正氣缺乏,衛(wèi)外失固,極易感受外邪,入里化熱,水濕與邪熱互結而為濕熱,使病勢纏綿,正如有學者認為中醫(yī)濕熱理論在現(xiàn)代醫(yī)學腎臟病的治療上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無論是腎臟病的水腫、蛋白尿、血尿、高膽固醇、氮質滯留、尿素積聚,都與濕熱病理有直接的

3、關系1。由此可見,濕熱也是此病難治的一大因素。另外,難治性腎病綜合征患者均大量或長期運用了激素,激素類似溫陽藥,過用溫陽藥必然會耗傷津液而導致陰虛陽亢,病之后期由于陰虛日久必損氣陽而至氣陰兩虛之象。因此,治療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當審明瘀、虛、熱三方面的關系,依其孰輕孰重,辨證施治。針對“瘀有活血利水、行氣利水之法;針對“虛有溫陽利水、滋補肝腎、益氣養(yǎng)陰、健脾益氣之法;針對“熱有宣肺利水、分利濕熱法。但每一法不是獨立的,有時各法可貫穿于整個治療過程中,在臨證時只有明辨虛實,注意證候之間的轉化或夾雜,方能治之不殆。特別是從瘀論治,難治性腎病綜合征均使用過激素治療,可以出現(xiàn)氣機逆亂、痰瘀交阻、陰虛陽亢、

4、濕熱內(nèi)生諸證,假設水病及血,久病入絡,那么又可見瘀血阻滯之證。故活血祛瘀是治療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的重要方法之一,此法常貫穿于本病治療的始終。典型病案舉例閻某,男,65歲,2022年7月16日因雙下肢浮腫反復發(fā)作9年、腹瀉近2年就診?;颊?年前出現(xiàn)水腫、大量蛋白尿,在某醫(yī)院診斷為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口服強的松常規(guī)治療8個月無效,后轉服中藥,病癥減輕。近2年病情加重,連續(xù)服中藥。入院癥見:雙下肢水腫甚,胸悶氣短,神疲憊力,小便量偏少,納呆,口干不欲飲,每日36次腹瀉,稀水樣便,舌淡邊有齒痕,苔薄白,脈沉弱。尿量8001000L/d,查尿Pr3.88g/24h,TP38.2g/L,ALB19.89g/L

5、,TH5.4l/L,TG4.63l/L;腎功能正常。予參苓白術散加味,藥用黨參、煨葛根、白術各15g,云茯苓、懷山藥、生薏苡仁、蓮子肉、芡實各20g,桔梗、藿香、廣木香各10g,白扁豆12g,砂仁6g。之后以此為根底方,隨癥加減,至10月20日,腹瀉止,小便量明顯增多,水腫減輕。繼守方守法,并配合黃芪鯉魚湯,每周23次。12月5日,患者下肢輕度浮腫,腰酸,大便1日1次,乏力,口干,舌淡,苔薄白,脈沉。予四苓散加減,藥用太子參、生黃芪、豬苓、當歸、白術、茯苓、雞內(nèi)金各15g,芡實、金櫻子、生薏苡仁各20g,澤瀉、赤芍各12g,蟬蛻、川牛膝、懷牛膝各10g,丹參30g。隨癥加減1月余,水腫漸退。尿

6、量1730L/d,尿Pr2.31g/24h,TP49g/L,ALB27g/L,TH5.2l/L,TG2.0l/L。2022年4月15日,患者感冒后低熱,微惡風寒,少汗,微咳,咽喉疼痛,下肢水腫,舌邊淡紅,苔薄白,脈浮數(shù)。予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減,藥用浮萍、桑白皮、懷山藥、金櫻子各15g,赤小豆、澤蘭、芡實、生黃芪、車前子包各20g,炒杏仁12g,連翹、黃芩、川貝母、浙貝母、當歸、赤芍、蟬蛻各10g,冬瓜皮、丹參各30g。調(diào)理20d,風熱之象漸輕。尿Pr1.66g/24h,TP60.4g/L,ALB35.77g/L,TH4.8l/L,TG3.69l/L。6月12日,患者水腫明顯減輕,但體力差,手腳

7、心熱,乏力氣短,勞那么更甚,二便可,舌暗苔薄白,脈沉澀。予王清任黃芪赤風湯合經(jīng)歷方二龍湯化裁,藥用生黃芪、穿山龍、丹參各30g,懷山藥、芡實各15g,赤芍12g,防風、地龍、蟬蛻、當歸、廣陳皮各10g,白花蛇舌草、赤小豆各20g。6月24日,尿Pr0.987g/24h,TP56.3g/L,ALB32.2g/L,TH4.9l/L,TG5.14l/L。之后隨癥加減。10月12日患者無不適,尿檢陰性。尿Pr0.318g/24h,TP55g/L,ALB39.7g/L,TH4.77l/L,TG3.53l/L,腎功能正常。按語:此為難治性腎病綜合征合并胃腸功能紊亂的患者,有高度水腫、高脂血癥、大量蛋白尿、

8、低蛋白血癥。病程長達9年,腹瀉近2年,腫勢、腹瀉嚴重且正氣甚虛,治之較難,此時當從虛論治。張景岳云:“凡水腫等證,乃肺脾腎三臟相干之玻蓋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水化于氣,故其標在肺;水惟畏土,故其治在脾。水腫病與肺脾腎三臟有關,調(diào)整和恢復其功能是治療水腫病之關鍵,治療須有耐心,見效后原方不應輕易改變,應守方守法,徐徐建功。故首以健脾益氣固腎、滲濕止瀉,方以參苓白術散加味。同時,配以黃芪鯉魚湯,方中重用黃芪以健脾益氣,升陽攝精,在消浮腫的同時尿蛋白亦隨之減少,血漿白蛋白逐漸進步。經(jīng)治患者腹瀉消失,虛象漸輕,濕盛淤阻至水腫為顯,此刻當從瘀論治。予四苓湯以健脾利濕固精,并加用活血化瘀之品。方以生黃芪、

9、白術健脾益氣;豬苓、澤瀉、茯苓、生薏苡仁滲濕;赤芍、當歸、丹參活血化瘀;蟬蛻祛除腎絡風邪;太子參補氣養(yǎng)陰;芡實、金櫻子固腎澀精,使脾氣虛損得復,腎固攝精,水濕瘀血得化,水腫減輕,尿蛋白減少。其后患者出現(xiàn)了一派痰熱之象,痰熱郁滯,邪氣不去,正氣難復,當從熱論治。辨為濕熱內(nèi)伏、風熱犯肺,予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本方為表里雙解之劑,適用于內(nèi)有濕熱外有表證者。以浮萍代麻黃,既可祛在表之風熱,又避麻黃辛溫過燥之性;加連翹、赤小豆、炒杏仁、黃芩、冬瓜皮清上通下、淡滲利濕,使積聚之水液表里分消;澤蘭、車前子、當歸、赤芍、丹參活血利水;金櫻子、芡實、懷山藥、生黃芪健脾益氣固腎消蛋白;桑白皮、川貝母、浙貝母化痰止咳;蟬蛻祛風。治療后期,患者熱象漸退,氣陰兩虛、血瘀水停顯露,病還其本。此期又當從虛、瘀兩方面論治,方以黃芪赤風湯合二龍湯穿山龍、地龍加味。重用黃芪補益中氣;陳皮、山藥健脾升清;赤芍、當歸、赤小豆活血利水;芡實收澀固精;丹參活血化瘀;防風、穿山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