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古代聲樂論著中關(guān)于戲曲表演的聲樂技巧_第1頁
淺談中國古代聲樂論著中關(guān)于戲曲表演的聲樂技巧_第2頁
淺談中國古代聲樂論著中關(guān)于戲曲表演的聲樂技巧_第3頁
淺談中國古代聲樂論著中關(guān)于戲曲表演的聲樂技巧_第4頁
淺談中國古代聲樂論著中關(guān)于戲曲表演的聲樂技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淺談中國古代聲樂論著中關(guān)于戲曲表演的聲樂技巧淺談中國古代聲樂論著中關(guān)于戲曲表演的聲樂技巧摘要:中國古代歌唱家的聲樂理論包括表演和教學兩大方面。不管是從表演或是教學來談,中國古代歌唱家的聲樂技巧都已經(jīng)到達相當高的程度。而在中國古代大量的音樂論著中,記載和用文字描繪著聲樂技巧。中國古代的聲樂技巧包涵著氣、聲、字、情四個技巧元素,并涉及到聲音、語言、作品的情感表達、戲曲表演等多個方面。其中中國古代聲樂技巧最完善的領(lǐng)域莫過于中國戲劇中的戲曲演唱。關(guān)鍵詞:聲樂理論;音樂論著;聲樂技巧;戲曲演唱一、中國古代歌唱家的聲樂理論中國古代歌唱家一生對音樂有兩大追求:一是演唱(表演),如何學會歌唱,并在演唱(表演)

2、時通過聲樂技巧來到達完美的效果,同時也進步自身的演唱程度;二是教學,如何將自己的演唱技巧通過何種教學方法傳授給自己的學生。故中國古代歌唱家的聲樂理論包括表演和教學兩個方面。表演與教學是環(huán)環(huán)相連、絲絲相扣的兩方面,并沒有明確的先后之爭。1.聲樂表演聲樂表演是中國古代歌唱家進展的一項重要的理論活動。從古代許多文獻資料中,許多著名的歌唱家都參與過一系列的表演活動。這可以直接反映出他們的演唱程度和藝術(shù)修為。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韓娥;秦漢時期的李延年;隋唐時期的許和子、李龜年;宋元時期的李芝儀、解語花;明清時期的蔣康之、劉寶全。宋代之后,因戲曲藝術(shù)的快速開展,戲劇聲樂藝術(shù)家倍出。例:明。朱權(quán)?太和正音譜?

3、中記載:蔣康之,金陵人也。其音屬宮,如玉磐之擊明堂,溫潤得意康之扣弦而歌少焉,滿江如有長嘆之聲,自此聲譽愈遠矣。這段文字中雖然沒有直接描寫歌唱家的聲樂技巧,但從其產(chǎn)生的效果來看,假設(shè)沒有高超的聲樂技巧和良好的藝術(shù)修養(yǎng),是不可能產(chǎn)生文字上所描繪的強大的渲染力。而這些不同時期的歌唱家曾經(jīng)都活潑在其所在年代的音樂舞臺上,他們?yōu)橹袊糯晿匪囆g(shù)的開展做出了重要的奉獻。2.聲樂教學眾所周知,聲樂教學是進步聲樂程度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聲樂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給學生示范,其次,學生模擬并根據(jù)自身條件循序漸進的學習,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演唱方法。在一交一學的互動形式中,教師和學生的演唱程度會到達教學相長的目的。正如法

4、家的韓非曾談到戰(zhàn)國時期聲樂教師選擇學生的一種方法:使先呼而之,其聲及清微者,乃教之。在戲曲聲樂的教學中,口授教學法是至古代教學方法沿用下來,其不但涉及到一般演唱技巧的問題,還涉及多劇目、多唱腔,甚至一字一句。正因為在這種口授式教學的過程中,聲樂技巧才能不斷的完善、不斷的進步。二、以?唱論?為例分析中國古代關(guān)于聲樂技巧的闡述元代燕南芝庵的?唱論?一書,從歌唱者氣息的控制、聲音的風格、情感的表達、歌唱的吐字以表演時的姿勢等幾個技巧性因素進展了較為詳細的闡述。1.氣息的控制燕南芝庵認為有多種方法可以控制和調(diào)節(jié)歌唱時的氣息,在?唱論?的記載中就有偷氣、取氣、換氣、歇氣、就氣等多種方法,而且其技巧在于氣

5、要終止的深透,既要用著力的拖腔,更要學會用輕巧聲音來演唱。2.聲音的風格燕南芝庵認為凡人聲音不等,各有所長,既有尖細的川嗓,也有寬闊的堂聲,歌唱者應該根據(jù)自己聲音的特點和風格來選擇和演唱歌曲,但力求唱的精準;在這一條的根底上他根據(jù)男女聲線和音色的不同提出了男不唱艷詞,女不唱雄曲的觀點。3.情感的表達在情感表達方面,燕南芝庵認為有的歌曲需要演繹的雄壯、粗放,有的歌曲那么要演繹的纏綿、含蓄,要根據(jù)歌曲自身的要求,抑揚頓挫,通過情感的表達更好地詮釋樂曲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4.歌唱的吐字在咬字吐字方面,燕南芝庵認為在歌曲的唱詞方面,有不同的搭配法,有一字一音、一字多音、一音多字等幾種不同的方法,歌者都要唱

6、的準確,做到聲要圓熟,腔要徹滿的要求。論文聯(lián)盟.Ll.5.表演姿勢在唱歌姿態(tài)方面,燕南芝庵提出許多應該防止的不利于歌唱的壞缺點,如松嗓、搖頭、歪口、合眼、張口、撮唇、昂頭、咳嗽等等。這些闡述中對戲曲表演和演唱都是有實用價值的,在當時直至今日的聲樂教學和聲樂表演的理論中,都是極為重要的聲樂技巧和本卷須知。三、古代戲曲表演中的聲樂技巧宋元以后,戲曲藝術(shù)在音樂文化的演變中得到了飛速的開展。在戲曲表演中,聲樂是戲曲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許多表演藝術(shù)家和理論家都立志于研究和改進戲曲的歌唱技巧,以適應日益完善和開展的戲曲藝術(shù)。然而,對戲曲藝術(shù)而言,有了理論和理論上的指導,戲曲中的聲樂技巧也相應的得到進

7、步。中國古代戲曲的種類繁多,有宋元時期的雜劇、南戲;明清時期的四大聲腔,在二者的根底上,又不斷地衍生出民間各種地方戲種,而每個劇種都有自己的行當,每個行當還有更細致的劃分;每個戲種對每個行當?shù)穆曇魲l件和發(fā)聲技巧的要求都不一樣,有的要求聲音宏亮、剛毅有力,如京劇中老生的唱腔;有的要求聲音纖細、纏綿,如越劇中的花旦或青衣的唱腔。在中國古代,許多戲劇中的女主角都由男人扮演,所以有的戲劇中要求男生用假聲來演唱。隨著時間的推移,戲曲的演唱都已經(jīng)形成了獨門獨派的演唱風格和藝術(shù)特征,盡管派別不同,演唱方法上也有所不同,但是在字清、腔純、板正三個歌唱技巧點卻是一樣、相通的。1.字清顧名思義,就是咬字明晰。這和

8、古代的歌曲的演唱有一樣之處,不同之處在于古代的戲曲演唱比古代歌曲的演唱更注重咬字吐字,這并非空泛而談,而是由戲曲音樂的特點所決定的。古人在學唱戲之前(古代歌曲演唱一樣),必須弄清楚漢字的字音和音韻,共三大構(gòu)造:字頭、字腹、字尾,四大腔調(diào):平調(diào)、上調(diào)、去調(diào)、入聲,十九個韻部:東鐘、江陽、支思、齊微、魚摸監(jiān)咸、纖廉,五音:唇、齒、喉、舌、鼻。在演唱中要熟記并掌握上述的發(fā)音及規(guī)那么,在演唱中務必端正、準確,同時要注意劇種所包含的地方性因素,如南曲不夾雜北腔,北曲不夾雜南字,有時必須去掉某些地方的方言。2.腔純即運腔純粹,表達在中國古典戲曲的聲韻音樂特點中,即把音樂建立在唱詞的聲韻之上。腔純是建立在字

9、清的根底上在聲韻變化的根底上運腔。演唱者在演唱是,不僅僅要做到吐字明晰,又要做到字字聲圓,是字音融入到聲中,到達聲中無字的效果。這也就是明代戲曲家魏良輔在對昆山腔改成字正腔圓的水磨腔中提出許多經(jīng)典、有價值的運腔技巧的觀點,如:五音以四聲為主,但四聲不得其宜,五音廢矣平上去入,俱要著字,不可泛然,過腔接字,乃關(guān)鎖之地,最要得體等等。3.板正所謂板正,就是節(jié)拍、板式控制其變化要得體。古代戲曲中每一種板式都對應著根本唱法。在歌唱時應該遵照,不可過于隨意。如唱底板時,必須音節(jié)悠長,腔調(diào)宏放,氣緩詞舒并要轉(zhuǎn)貼于論文聯(lián)盟.ll.做到無節(jié)之中,處處皆節(jié),無板之處,勝于有板的聲樂演唱技巧。當然,在古代戲曲的演

10、唱中,節(jié)拍毋庸置疑是重要的,即古人云:有板有眼。為了使戲曲演員具有良好的節(jié)拍感,古人曾有傳腔遞板的方法,很像我們今人所玩的一門游戲擊鼓傳花多人暗中圍坐在一起,讓圍坐的人按照唱過的曲調(diào)的節(jié)奏每人輪流唱一字或一句,有人唱錯節(jié)拍,那么給予處分。在古代戲曲的演唱中,對發(fā)聲的氣息控制也是有講究的,除了與古代歌曲演唱技巧一樣的一部分外,還有它自己特有的演唱技巧。而這部分演唱技巧與戲曲唱腔本身的開展是嚴密相連的。上文中闡述到每一種板式都有相應的唱法,其中氣息的控制就是最重要的演唱技巧。古代戲曲演員演戲聲音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吊嗓,在清晨,用某些元音或帶有元音的漢字做長音的發(fā)聲練習,然后再練習戲曲中的唱段或念白

11、。而吊嗓的好處除了熟悉唱腔、唱詞,與伴奏者的配合更加默契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練習氣息的運控才能及其它有助于戲曲演唱的發(fā)聲技巧,使自己的聲音更加具有表演性,更加適應于舞臺表演的美的要求。在明清時期,徐大椿對戲曲音樂中的歌唱技巧有更完善、更獨特的見解和研究,他的?樂府傳聲?一書是一部全面的古代戲曲聲樂研究的總結(jié)性著作,對戲劇演唱中多方面的問題進展了詳細的闡述。譬如:戲曲中如何起調(diào)、如何演繹高腔與低腔、如何咬字吐字、如何處理板式與唱腔、如何表達情感從而到達審美的效果等,這些觀點對現(xiàn)代戲曲的表演與教學有很高的學術(shù)研究價值,也具有一定的實際指導意義。如音之輕重之說:輕者,放松其喉,聲在喉之上一面,吐字清

12、圓,飄逸之謂。重者,按捺其喉。聲在喉之下一面,吐字平實,沈著之謂。此文字說明五聲與吐字之間的關(guān)系,當然,從更深的角度來看聲、氣、字、情都是嚴密相連的。關(guān)于高腔的唱法在古代聲樂論著中還是首次提及,在書中,徐大椿把此唱法叫做高音輕過:字要高唱,不必用力盡呼,惟將此字做狹、做細、做銳、做深,那么音自高矣,凡欲高遏之法,照上法將氣提起透出,吹著按譜順從。那么聽著已明晰亮堂,唱者又全不費力。其認為演唱高音的時候,更重要的不在于聲音的好壞,而在于氣息控制是否得當。這與現(xiàn)代戲曲演唱的本質(zhì)是一樣。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國古代聲樂演唱程度是很高的,不管是古代歌唱家的實際演唱(只能從文獻上的文字記載得出結(jié)論),還是古代論著中關(guān)于歌唱技巧的闡述都到達相當高的程度。在戲曲演唱和表演方面,古代論著中高超的聲樂技巧也為今天的戲曲音樂在歌唱技巧方面的研究起著重大的推動作用。而對于我國整個聲樂藝術(shù)來說,其對開展我國當代聲樂藝術(shù)也是極為重要的。參考文獻:1?中國音樂辭典?,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編,1995年第二版.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