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人教九年級上冊(統(tǒng)編2022年更新)《懷疑與學問》教學設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72c3e07ab0acfc8c059eb6704c3dc1a/872c3e07ab0acfc8c059eb6704c3dc1a1.gif)
![初中語文人教九年級上冊(統(tǒng)編2022年更新)《懷疑與學問》教學設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72c3e07ab0acfc8c059eb6704c3dc1a/872c3e07ab0acfc8c059eb6704c3dc1a2.gif)
![初中語文人教九年級上冊(統(tǒng)編2022年更新)《懷疑與學問》教學設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72c3e07ab0acfc8c059eb6704c3dc1a/872c3e07ab0acfc8c059eb6704c3dc1a3.gif)
![初中語文人教九年級上冊(統(tǒng)編2022年更新)《懷疑與學問》教學設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72c3e07ab0acfc8c059eb6704c3dc1a/872c3e07ab0acfc8c059eb6704c3dc1a4.gif)
![初中語文人教九年級上冊(統(tǒng)編2022年更新)《懷疑與學問》教學設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72c3e07ab0acfc8c059eb6704c3dc1a/872c3e07ab0acfc8c059eb6704c3dc1a5.gif)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懷疑與學問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理解懷疑精神的內(nèi)涵及重要意義。2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把握議論文嚴密的論證結構。3結合具體語段體會本文邏輯嚴密、語言準確的特點?!窘虒W重點】理解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的運用?!窘虒W難點】理解論證的層次和過渡句的作用。【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產(chǎn)生了懷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體定律;瓦特因為有“水開了,壺蓋為什么會跳起來”的疑問,發(fā)現(xiàn)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對前人的成果不盲從,因而提出了地動學說;牛頓因為有“蘋果為什么會落地”的疑問,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這些創(chuàng)造都是從懷疑中來,那么懷疑和學問有什么關系呢?讓我們來學習顧頡剛先生的懷疑與學問。二、
2、自學檢測1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程頤(y) 譬如(p) 步驟(zhu) 懶惰(du) 塾師(sh) 大儒(r)停滯(zh) 虛妄(wng)虛妄(wng) 辨別(bin) 腐草為螢(yng)2解釋下列詞語。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書本。大儒:舊時指學問淵博的著名學者。流俗:指社會上流行的風俗習慣(含貶義)。不攻自破:形容論點站不住腳,經(jīng)不起反駁或攻擊。墨守:形容因循守舊,不求進取。虛妄:沒有事實根據(jù)的。辨?zhèn)稳ネ罕鎰e真假是非,丟棄荒謬不合理的東西。不折不扣: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經(jīng)常與貶義詞一起使用。3作者鏈接顧頡剛(18931980),中國現(xiàn)代著名歷史學家、民俗學家,古史辨
3、學派創(chuàng)始人,現(xiàn)代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拓者、奠基人。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懷疑和辨?zhèn)?,有不少?chuàng)見。編有古史辨,著有漢代學術史略史林雜識初編等。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視頻朗讀懷疑與學問(根據(jù)教學需要而定)1學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獨立思考下列問題,然后小組討論并選代表發(fā)表意見,其他同學補充,最后由教師指導并修改。(1)對“懷疑與學問”這一命題,作者所持的觀點是什么呢?明確: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 (2)“研究學問必須有懷疑精神”是文章的核心論點,圍繞這一核心論點,作者又提出了兩個分論點,請找出本文的兩個分論點。明確:懷疑是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谋仨毑襟E;懷疑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
4、條件。2學生再讀課文,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或歸納各自然段的段意。第1自然段:“學者先要會疑?!背填U第2自然段:“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張載第3自然段:傳說不一定可靠,但做學問有時只能靠它。第4自然段:論述對于傳說,無論信不信,都應當經(jīng)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第5自然段:論述不論對于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jīng)過自己的懷疑,辨別是非。第6自然段:論證懷疑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3這篇文章的結構層次如何劃分?各部分的內(nèi)容是什么?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論點:研究學問必須有懷疑精神。 第二部分:(第35段)論證第一個分論點:懷疑是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p>
5、的必要步驟。第一層(34):論述對于傳說,不論信不信,都應當經(jīng)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第二層(5):論述對于不論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jīng)過自己的懷疑,辨別是非。第三部分:(第6段)論證第二個分論點:懷疑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4、什么是懷疑精神?它對做學問有什么作用?明確:事前經(jīng)過一番思考,不隨便輕信的態(tài)度就是懷疑精神。它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四、研讀課文,深層探究1第1、2段提出了文章的總論點,這個總論點是什么?本文的總論點是借用古代學者的名言提出的,總論點是“學者先要會疑”,或者是“學則須疑”。如果用我們自己的話來表達,總論點是“研究學問必須有懷疑精神”
6、。2在35段中,為證明懷疑是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谋仨毑襟E,作者列舉了哪些事例(事實論據(jù)),引用了哪些名言(道理論據(jù))?事實論據(jù):(1)國難危急時的口頭消息;(2)聽說古代有三皇、五帝;(3)聽說“腐草為螢”。道理論據(jù):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3下面是對第3段中四句話之間層次關系的理解,哪種看法是正確的?為什么?A(并列) B(并列)C(因果) D(因果)D是正確的。因為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證據(jù),而事實和證據(jù)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自己親眼看見的,這種可靠;一種是聽別人傳說的,這種不一定可靠。譬如國難危急的時候.),所以做學問所依據(jù)的材料也有兩種(一種是自己親見的事實和根據(jù),這種材料最要緊最可靠;一種是別
7、人的傳說,這種材料不一定可靠)。4第3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確:這段在文章中起到三個作用:(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緊緊相聯(lián)。(2)形成層進,使文章論說深入一步,進了一層。(3)鋪石墊基,使文章的說服力增強。5第4段和第5段同是談懷疑精神對做學問的意義,為什么寫了第4段還寫第5段?兩段的內(nèi)容有何不同?明確:第4段說的是對于“傳說”要用懷疑精神對待,第5段則說“我們對于不論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jīng)過自己的懷疑”。 第4段側重說懷疑思索是為了取“是”棄“非”,攻破“一切虛妄的學說”,第5段側重說懷疑思索的三個步驟及其目的:“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是非;經(jīng)過懷疑思索辨別三步以后,那本書才是
8、自己的書,那種學問才是自己的學問。”五、細讀課文,掌握方法知識鏈接:作者提出了論點,就要去論證論點,論證論點所用的材料就是論據(jù)。所舉的例子或概括的事實,就是事實論據(jù),所引用的名言、格言、俗語、警句等就是道理論據(jù)。用事實論據(jù)論證論點的方法就是舉例論證,用道理論據(jù)論證論點的方法就是道理論證。1試舉出文中所用的舉例論證,并分析其作用。明確:第4段舉歷史上的“三皇、五帝”和禮記月令所記載的“腐草為螢”的例子,使人確信古書記載的傳說不一定可靠,懷疑是有必要的。懷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又如:第6段舉清代大學問家戴震幼時讀大學章句一步步追問懷疑的例子,論證了許多大學問家、大哲學家都是從懷疑中鍛煉出
9、來的。也證明懷疑是“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2試舉出文中所用道理論證,并分析其作用。明確:課文開頭用了程頤、張載的話,用他們的言論做論點,實際上也起了論據(jù)的作用,令人信服。又如:第5段中引用孟子的“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的話,論證“我們對于不論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jīng)過自己的懷疑”的道理。再如:第6段引用法國哲學家笛卡爾的名言“我懷疑,所以我存在”,論證了“許多大學問家、大哲學家都是從懷疑中鍛煉出來的”。3對比論證是將兩種矛盾或對立的事物或道理加以對照比較,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說理的論證方法,使所闡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說服力。下面兩組句子運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試分析其表達效果。(1)
10、我們信它,因為它“是”;不信它,因為它“非”。明確:從正反兩方面說理,闡明“我們對于傳說的話,不論信不信,都應當經(jīng)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的原因。(2)“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是非;經(jīng)過懷疑思索辨別三步以后,那本書才是自己的書,那種學問才是自己的學問。否則便是盲從,便是迷信”。 明確:通過正反兩方面的結果,闡明“我們對于不論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jīng)過自己的懷疑”的重要性;(3)對于別人的話,都不打折扣地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這樣的腦筋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能治學。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fā)問的腦筋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想求解答。在不斷的發(fā)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才會起來。明確:前兩個句子先
11、從反面說理,指出沒有懷疑精神永遠不能治學。后兩個句子從正面說理,指出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fā)問,一切學問才會起來。從正反兩方面說理,論證了懷疑“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六、析讀課文,品味語言議論文在語言表達上的特點是邏輯嚴密,語言準確,揣摩下面句子,體會議論文語言表達上的特點。(1)一切學問家,不但對于流俗傳說,就是對于過去學者的學說也常常要抱懷疑的態(tài)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chǎn)生?!耙磺小焙退膫€“常?!蹦軇h去嗎?為什么?明確:用這些詞,是為了強調所有的學問家全部都包括在內(nèi),都善于經(jīng)常地懷疑、提問、評判、修正過
12、去學者的學說。這是建設新學說的基本條件。四個“常?!?,多次重復,突出說明學問家是經(jīng)常這樣做的,表明這樣做、這種精神乃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2)若使后之學者都墨守前人的舊說,那就沒有新問題,沒有新發(fā)明,一切學術停滯,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學術”和“文化”這兩個詞語能互換嗎?為什么?明確:不能互換。因為“學術”是人類眾多的“文化”活動中的一種,“一切學術停滯,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是從部分到整體,互換位置后就講不通了。小結:本文是一篇觀點鮮明、論證充分、說理透徹的議論文。論述了“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這一觀點,強調了懷疑精神在治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學者應有懷疑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本文圍繞著中心論點,分設了兩個分論點,層層深入地進行論述,條理清楚,中心明確。這種論證結構和方法值得同學們學習。七、課后作業(yè)1、朗讀這篇課文,積累本課詞語;2、積累并摘抄有關“治學”的名人名言。(1)學貴心悟,守舊無功。(張載)(2)所以觀書者,釋己之疑,明己之未達,每見每知所益,則學進矣;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張載)(3)君子不隱其短,不知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地區(qū)和國家》復習聽課評課記錄
- 滬科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運用》聽評課記錄1
- 滬教版數(shù)學八年級下冊23.2《事件的概率》聽評課記錄
- 粵教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5.2《公民的權利和義務》聽課評課記錄1
- 湘教版數(shù)學九年級下冊4.2《概率及其計算》聽評課記錄3
- 北京課改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第15課《東漢的興衰》聽課評課記錄
- 語文三年級聽評課記錄
- 《三國鼎立》聽課評課記錄1(新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
- 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 2.2 氣候 》聽課評課記錄
- 八年級下學期歷史《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聽課評課記錄
- 房地產(chǎn)調控政策解讀
- 山東省濟寧市2025屆高三歷史一輪復習高考仿真試卷 含答案
- 五年級數(shù)學(小數(shù)乘法)計算題專項練習及答案
- 2024-2025學年八年級數(shù)學人教版上冊寒假作業(yè)(綜合復習能力提升篇)(含答案)
- 2024年社會工作者(中級)-社會綜合能力考試歷年真題可打印
- 湖南省長郡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寒假檢測(開學考試)物理 含解析
- 元代文學緒論
- 隱匿性陰莖的診療和治療課件
- 2022屆北京市東城區(qū)高三語文一模語文試卷講評課件
- 了不起的狐貍爸爸-全文打印
- JJG646-2006移液器檢定規(guī)程-(高清現(xiàn)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