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zhèn)職業(yè)中學高一化學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2-2023學年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zhèn)職業(yè)中學高一化學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2-2023學年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zhèn)職業(yè)中學高一化學模擬試卷含解析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共60分。)1. 在廚房的調味品中,人體攝入最多的金屬離子是A.Fe2+ B.Ca2+ C.Na+ D.Mg2+參考答案:C2.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氯氣、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種物質B工業(yè)上用H2和N2合成氨與自然界中放電時O2和N2反應都屬于氮的固定C從海水中提取溴,一般要經歷濃縮、氧化和提取三個步驟,氧化劑一般選擇氯氣D向盛有碘水的試管中加入適量CCl4,震蕩靜置,溶液分層,上層無色下層紫色參考答案:A略3. 如圖為某

2、興趣小組制作的番茄電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電子由鋅通過導線流向銅B. 該裝置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C. 鋅電極發(fā)生還原反應D. 銅電極發(fā)生氧化反應參考答案:A【分析】根據金屬的活潑性知,鋅作負極,銅作正極,負極上鋅失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正極上得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電子從負極沿導線流向正極,據此解答。【詳解】A鋅作負極,銅作正極,電子從鋅經導線流向銅,A正確;B原電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B錯誤;C鋅為負極,負極方程式為Zn-2e-Zn2+,發(fā)生氧化反應,C錯誤;D銅為正極,正極方程式為2H+2e-H2,發(fā)生還原反應,D錯誤;答案選A?!军c睛】本題考查原電池知識,為高頻考點,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的考

3、查,明確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的關鍵,題目難度不大。4. 科學家已發(fā)現一種新型氫分子,其化學式為H3,在相同條件下,等質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A原子數 B分子數 C體積 D物質的量參考答案:A略5. 區(qū)別溶液和膠體的最簡單的方法是()A觀察外觀B丁達爾效應C布朗運動D加熱參考答案:B【考點】膠體的重要性質【分析】根據膠體、溶液的性質判斷,膠體具有丁達爾效應,而溶液不具備該性質【解答】解:A、溶液和膠體都是均勻的、透明的,無法區(qū)別,故A錯誤;B、溶液中通過一束光線沒有特殊現象,膠體中通過一束光線出現光亮光路,為丁達爾現象,故B正確;C、布朗運動指微粒受到流體分子與粒子的碰撞而發(fā)生的無規(guī)則運動

4、,溶液中有溶質微粒,也會存在布朗運動,故C錯誤;D、加熱膠體能發(fā)生聚沉,溶液沒有變化,能區(qū)分,但不是最簡單的方法,故D錯誤;故選:B6. 鐵片放入下列溶液中,反應時無氣體放出,取出后鐵片質量減輕,則該溶液是 A、稀H2SO4 B、濃鹽酸 C、AgNO3 D、Fe2(SO4)3參考答案:D略7.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原子序數依次增大。A、C的原子序數的差為8,A、B、C三種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15,B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等于A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的一半。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原子半徑:ABCD B非金屬性:CAC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DC D單質B常溫下能溶于濃硝酸參考答案:

5、D8. 不能說明氧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屬性強的事實是 A熱穩(wěn)定性H2O比H2S強 BH2S水溶液在空氣中變渾濁 CH2O比H2S的沸點高 D在一定條件下,O2與Cu反應生成CuO,S與Cu反應生成Cu2S參考答案:C略9. 下列電子式書寫正確的是( )A B羥基: C DNa2O2: 參考答案:D略10. 下列實驗操作會導致實驗結果偏低的是( ) (1)配制100 g10的CuSO4溶液,稱取10g膽礬晶體溶于90 g水中 (2)配制一定物質的量的濃度的H2SO4溶液,濃硫酸溶解后未冷卻就立即轉移入容量瓶進行定容 (3)配制一定物質的量的濃度的H2SO4溶液,定容時仰視容量瓶的刻度線 (4)實驗室

6、制取氯氣,當二氧化錳足量且反應充分,利用收集到的氯氣的物質的量求算出的濃鹽酸中溶質的物質的量 A只有(1) B只有(2) C(2)(3)(4) D(1)(3)(4參考答案:D略11. 同周期A和A族兩種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的差值不可能為 A2 B12 C18 D 26參考答案:C略12. 如果你在廚房不小心將花生油與涼開水混在一起,你將采用下列何種方法進行分離A.過濾 B.蒸餾 C.分液 D.萃取參考答案:C略13. “納米材料”(1 nm109m )是指研究開發(fā)直徑為幾納米至幾十納米的材料。如將“納米材料”分散到某液體中,對于所得分散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光束通過此分散系時會形成一條光亮的

7、“通路”B此分散系中“納米材料”的粒子在做不停的、無序的運動C在外加電場作用下,“納米材料”的粒子可能向電極做定向運動D用濾紙過濾的方法可以從此分散系中分離得到該“納米材料”參考答案:D略14. 下列有關化學能與熱能的說法正確的是A甲烷的燃燒屬于吸熱反應B若某反應的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則該反應為吸熱反應CH2H+H的變化需要吸收能量 D凡經加熱而發(fā)生的化學反應都是吸熱反應參考答案:C略15. 下列用途中應用了氮氣的穩(wěn)定性的是:( )A. 以氮氣為原料之一制造硝酸B. 合成氨氣后,制氮肥C. 金屬焊接時的保護氣D. 鎂可以和氮氣反應參考答案:C【詳解】A、利用N2制備硝酸,發(fā)生的反

8、應為N23H22NH3、4NH35O2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與N2的穩(wěn)定性無關,故A不符合題意;B、根據A選項分析,合成氨氣,制備氮肥,與N2的穩(wěn)定性無關,故B不符合題意;C、單質氮的化學性質相對穩(wěn)定,因此氮氣常作金屬焊接時的保護氣,與氮氣的穩(wěn)定性有關,故C符合題意;D、Mg能與N2反應生成Mg3N2,與N2的穩(wěn)定性無關,故D不符合題意。二、實驗題(本題包括1個小題,共10分)16. (12分)用2.4 mol/L的H2SO4溶液配制100mL濃度為0.2 mol/L的稀H2SO4,回答下列問題:(1)需量取2.4 mol/L的H2SO4溶液的體

9、積是 mL(2)配制過程有下列幾步操作:A. 用10 mL量筒量取所需體積的H2SO4溶液,注入燒杯中,用玻璃棒攪拌,使其混合均勻;B. 將蒸餾水加入容量瓶至液面接近刻度線12處;C. 向燒杯中加入約20mL蒸餾水;D. 用少量蒸餾水洗滌燒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將洗滌液也轉移到容量瓶中;E. 用 加水至刻度線;F. 將燒杯中溶液冷卻后,沿玻璃棒轉移到 ;G. 蓋好瓶塞,反復顛倒搖勻。以上各步驟操作的先后順序是 (填字母) (3)取上述所配溶液10mL與足量BaCl2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0.48 g。則該溶液濃度 0.2 mol/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造成此誤差的操作可能是 A. 定

10、容時俯視容量瓶;B. 用量筒取2.4 mol/LH2SO4溶液時俯視讀數;C. 使用容量瓶前未干燥;D. 使用的燒杯和玻璃棒未洗滌徹底;E. 定容時將蒸餾水灑在容量瓶外面。參考答案:(每空2分,共12分)(1)8.3(2)膠頭滴管 100mL容量瓶(無100mL得0分) CAFDBEG(見錯0分)(3)大于 A略三、綜合題(本題包括3個小題,共30分)17. 一定溫度下,在體積為0.5 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NO2和N2O4之間發(fā)生反應:2NO2 (g)(紅棕色) N2O4 (g)(無色),反應過程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1)曲線_(填“X”或“Y”)表示N2O4的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2)在03 min內,用NO2表示的反應速率為_。(3)下列敘述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_(填字母)。a容器內壓強不再發(fā)生變化bNO2的體積分數不再發(fā)生變化c容器內原子總數不再發(fā)生變化d相同時間內消耗nmolN2O4的同時生成2nmol NO2(4)反應達到平衡后,若降低溫度,則v(正)_,v(逆)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參考答案:(1)Y (2)0.4 mol/(Lmin) (3)ab (4)減小 減小18. 在下列各組物質中,找出合適的序號填在對應的空格內:NO2和N2O412C和14CK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