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孝靜帝譯文_第1頁
魏書孝靜帝譯文_第2頁
魏書孝靜帝譯文_第3頁
魏書孝靜帝譯文_第4頁
魏書孝靜帝譯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魏書孝靜帝紀(jì)譯文孝靜皇帝,名叫元善見,是清河文宣王元亶的嫡長子。母親是胡妃。永熙三年(公元534年),授予通直散騎侍郎的官職。八月(公歷 9月),擔(dān)任騙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出帝入關(guān)以后,齊獻武王高歡迎其回宮沒有成功,于是與百官議商,推舉元善見來繼肅宗之后的帝位,時年十一歲。冬季十月丙寅日(公元 534年11月10日),元善見在城東北即位,大赦天下,改永熙 三年為天平元年。庚午日(11月14日),任命太師、趙郡王元謨擔(dān)任大司馬,任命司空、 咸陽王元坦擔(dān)任太尉,任命開府儀同三司高盛擔(dān)任司徒,任命開府儀同三司高昂擔(dān)任司空。 壬申日(11月16日),在太廟舉行祭祀大典。下詔說:“居安思危,能夠及

2、時改變處境,是自古以來的明確的典章; 居住地不要特別固定, 是過去已有的規(guī)定。 因此商朝先后共遷移 過八座城,周朝也選擇過三個地方定都。命運的吉兇是有定數(shù)的,國家的興隆衰敗永遠(yuǎn)沒有 恒定的規(guī)律。因為事情經(jīng)常有變故,必須變通,從道理上說也是出于不得已。高祖孝文皇帝上觀天象,下綜合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從武州出發(fā),來到這嵩縣。魏國雖然是舊國家,但它的 使命是革新。等到正光末年,國運艱難,禍亂不停,外敵入侵和內(nèi)賊造反交替侵?jǐn)_,使我百 姓,不知如何是好。現(xiàn)在遠(yuǎn)遵古代的法則,深入驗證當(dāng)今發(fā)生的事情,通過占卜獲得吉兆, 將都城遷往漳河?釜陽河一帶。希望使洪大的基業(yè)再次興隆,使國運再次昌盛。主管官員要明確制定出條

3、例規(guī)定,使遷都能及時啟行。”丙子日(11月20日),孝靜帝率朝廷官員向北遷到鄴都。命令齊獻武王高歡留在舊都處理事務(wù)。改司州為洛州,任命衛(wèi)大將軍、尚書令元弼為騙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洛州刺史,鎮(zhèn)守洛陽。下詔隨從遷移的人家,百官免除三年的 賦稅,安心定居下來的人免除五年的賦稅。十一月(公歷 12月),兗州刺史樊子鵠、南青 州刺史大野拔據(jù)瑕丘反叛。庚寅日(12月4日),孝靜帝到達鄴都,居住在北城相州的官署中。改相州刺史為司州牧,魏郡太守為魏尹,命令鄴都原來的居民向西徑直遷移一百里, 以便讓新遷來居民居住。從鄴地分出一塊地方設(shè)置臨漳縣,將魏郡、林慮、廣平、陽丘、汲 郡、黎陽、東濮陽、清河、廣宗等郡設(shè)置為

4、京城管轄的地區(qū)。十二月丁卯日(公元 535年1月10日),燕郡王賀拔允去世。庚午日(1月13日),下詔朝內(nèi)朝外解除戒嚴(yán),各個部門 全部依照舊的章程,穿上正規(guī)的官服,不能再穿上軍裝辦事。丙子日(1月19日),任命侍中封隆之等五人擔(dān)任大使,巡視曉諭天下。丁丑日(1月20日),對京城管轄范圍內(nèi)的犯人進行特赦。閏月,蕭衍任命元慶和為鎮(zhèn)北將軍、魏王,進入并占據(jù)平漱鄉(xiāng)。宇文黑獺(宇文泰)害死出帝之后,乃以南陽王元寶炬即皇帝位。開始設(shè)置四名中郎將,在僵石橋設(shè)置東中,在蒲泉設(shè)置西中,在濟北設(shè)置南中,在洛水設(shè)置北中。太平二年春天正月 (公元535年2月),元寶炬的渭州刺史可朱渾道元帶領(lǐng)自己的部下 前來投降,齊獻

5、武王高歡歡迎并且接納了他,用國庫中的糧食賑濟他們。己巳日(3月13日),下詔任命齊獻武王高歡為相國,假黃鉞,上朝時可不解劍,不脫履,入朝時不用快步走,其余全部和原來一樣。高歡堅決退讓不接受。乙亥日(3月19日),兼尚書右仆射、東南道行臺元晏討伐元慶和,擊敗并趕走了他。二月壬午日(3月26日),任命太尉、咸陽王元坦為太傅,任命司州牧、西河王元懷為太尉。己丑日(4月2日),前南青州刺史大野拔斬殺樊子鵠來投降,兗州被平定。戊戌日(4月11日),蕭衍的司州刺史陳慶之侵略豫州,刺史堯雄打走了他們。三月辛酉日(5月4日),任命司徒高盛為太尉,任命司空高昂為司徒,任命濟陰王元暉業(yè)為司空。齊獻武王高歡討伐平山

6、胡劉蠡升,斬殺了他。他的子 南海王又繼承帝位,齊獻武王高歡進軍攻擊,擊敗并擒獲了他,連同他的弟弟西海王、皇后、 夫人以下四百人,以及逃亡的二萬多戶百姓。辛未日(5月14日),因為天旱的緣故,命令京城附近以及各州郡縣收殮埋葬野外的骸骨。這年的春天,高麗、契丹都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夏季四月(公歷 5月),前青州刺史侯淵反叛,攻占劫掠了青州齊州。癸未日(5月26日),濟州刺史蔡俊討伐平定了侯淵。壬辰日(6月4日),招降京城中被囚禁的俘虜。五月(公歷6月),天大旱,命令城門、殿門以及省、府、寺、署、坊門都要往人身上澆水,王公貴族也不例外,不限日期,到上天降雨時才能停止。六月(公歷 7月),元慶和

7、 侵略南豫州,刺史堯雄狠狠打敗了他。 TOC o 1-5 h z 秋季七月甲戌日(9月14日),封汝南王元悅的孫子元綽為瑯邪王。八月辛卯日(10月1日),司空、濟陰王元暉業(yè)觸犯刑律被免職。甲午日(10月4日),調(diào)發(fā)民眾七萬六千人營建新的宮殿。九月(公歷 10月),齊獻武王高歡因為管理百姓的官員大多不奉公守法, 請求從朝中的士人中選拔清廉正直的人,州中另外派一個人,詢問民間疾苦。丁巳日(10月27日),任命開府儀同三司、襄城王元旭為司空。冬季十一月丁未日(12月16日),蕭衍的將領(lǐng)柳仲禮侵略荊州,刺史王元將他擊敗。癸丑日(12月22日),在圓丘祭祀。甲寅日(12月23日),閶闔門遭遇火災(zāi),龍在并

8、州人家的井中出現(xiàn)。丙寅日(公元536年1月4日),下詔,齊文襄王高澄從家中被起用擔(dān)任散騎常侍、騙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儀 同三司、太原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十二月壬午日(1月20日),孝靜帝在鄴城的東面狩獵。甲午日(2月1日),文武百官衡量所做的事務(wù)各自發(fā)給俸祿。太平三年春天正月癸卯朔日(公元 536年2月10日),在前殿大宴群臣。戊申日(2月15日),下詔,要求百官舉薦人才,舉薦不稱職人才的人連同被舉薦的人雙雙免職。齊 獻武王高歡在西夏州襲擊元寶炬,擊敗了他。下詔,加封齊獻武王高歡九錫之禮,侍中元子思對他進行了勸勉曉諭,但在高歡堅決推辭之后才作罷。二月丁未日(4月14日),蕭衍的光州刺史郝樹

9、憑借光州歸順魏國。丁酉日(4月4日),下詔,加封齊文襄王高澄使持節(jié)、尚書令、大行臺、大都督,將鮮卑、高車民族上至酋長下到百姓都劃歸他的麾下。三月甲寅 日(4月21日),任命開府儀同三司、華山王元鶯為大司馬。丁卯日(5月4日),陽夏太守盧公纂占據(jù)陽夏郡叛歸南方,大都督元整擊敗了他。夏季四月丁酉日(6月3日),昌樂王元誕去世。五月癸卯日(6月9日),賜給鰥寡孤獨貧窮的人衣物多少不同。丙辰日(6月22日),任命錄尚書事、西河王元懷擔(dān)任司州牧。戊辰日(7月4日),大尉高盛去世。六月辛巳日(7月17日),趙郡王元謨?nèi)ナ?。秋季七月庚子日?月5日),大赦天下。蕭衍的夏州刺史田獨髀、潁川防城都督劉鸞慶都 占

10、據(jù)州城歸降魏國。八月(公歷 9月),并州、肆州、汾州、建州四州提前下霜,百姓遭遇 大面積饑荒。九月壬寅日(8月7日),任命定州刺史侯景兼任尚書右仆射、南道行臺,節(jié) 度各軍南征。丙辰日(8月21日),陽平人路季禮聚眾反叛。辛酉日(8月26日),御史中尉竇泰討伐并平定了他。冬季十一月戊申日(12月11日),下詔尚書可以派使者巡視檢查河北流浪的饑餓百姓。 命令他們到邢羥、才釜口一帶,所經(jīng)過之處如果發(fā)現(xiàn)有死尸,當(dāng)即掩 埋,不要使枯骨暴露在外,再讓我感受到有魂靈托夢。由于暴露在外的尸骸很多,經(jīng)常在夜間聽到哭聲。侯景攻克蕭衍的楚州,虜獲刺史桓和。十二月(公元 537年1月),任命并州 刺史尉景擔(dān)任太保。辛

11、未日(公元 537年1月3日),派使者授予老人不同的官位職銜,百 歲以下各有不同。壬申日(1月4日),大司馬、清河王元亶去世。丁丑日(1月9日),齊獻武王高歡從晉陽出發(fā)西征,駐扎在蒲津,司徒公、大都督高敖曹趕赴上洛,車騎大將軍竇泰自潼關(guān)進入。癸未日(1月15日),任命太傅、咸陽王元坦為太師。乙酉日(1月17日),勿吉國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這一年,高麗國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太平四年春天正月(公歷 2月),禁止在元宵節(jié)進行輕薄的游戲。竇泰出兵失利自殺。 丁巳日(2月18日),高敖曹進軍上洛,攻下了它,擒獲元寶炬的騙騎大將軍、洛州刺史 泉企。任命汝陽王元暹為錄尚書事。夏季四月辛未日(5月

12、3日),將七位帝王的神位遷入新的宗廟,大赦天下,朝廷內(nèi)外的百 官普遍進升一級。在此之前,滎陽人張儉等人在大雕山聚眾反叛,與元寶炬勾通。壬辰日(5 月24日),武衛(wèi)將軍高元盛討伐并擊敗了他。六月己巳日(6月30日),孝靜帝駕臨華林園審理訴訟。辛未日(7月2日),命令尚書要收殮安葬暴露在野外的尸骨 ,審查記錄囚徒。壬午日(7月13日),閶闔門發(fā)生火災(zāi)。 在此之前,蕭衍通過益州刺史傅和請求通好。秋季七月甲辰日(8月4日),兼散騎常侍李諧、兼吏部郎中盧元明、兼通直散騎常侍李鄴出使到蕭衍處。八月(公歷 9月),元寶炬、 宇文泰侵略陜州,城池被攻陷,刺史李徽伯被宇文泰所殺。九月(公歷 10月),侍中元子

13、思和他弟弟的兒子元華陰謀向西叛逃,一并賜死。閏月乙丑日(10月24日),衛(wèi)將軍、右光祿大夫蔣天樂謀反,伏罪被誅殺。禁止在京城買賣酒水。 冬季十月(公歷11月),任命咸陽王元坦擔(dān)任錄尚書事。壬辰日(11月20日),齊獻武王高歡向西征討,到達沙苑,不攻克決不回師。己酉日(12月7日),元寶炬行臺宮景壽、都督楊白駒入侵洛州,大都督韓延大敗他們。元寶炬又派他的兒子大行臺元季海、大都督獨孤如愿進逼洛州,刺史廣陽王元湛放棄城池退走。元季海、獨孤如愿遂后占據(jù)金墉城。潁州長史賀若微關(guān)押刺史田迅反叛歸順元寶炬,引領(lǐng)元寶炬的都督梁回占據(jù)潁州城。元寶炬又派他的都督趙繼宗、右丞韋孝寬等人攻陷豫州。十一月丙子日(公元

14、538年1月3日),任命 騙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萬俟普為太尉。十二月甲寅日(2月10日),蕭衍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河間人邢摩納、范陽人盧仲禮等各自聚集眾人反叛。這一年,高麗、蠕蠕國都 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元象元年春天正月 (公元538年2月),有大象自己來到碩山的山坡上,南兗州俘獲它并送到鄴都。丁卯日(2月23日),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元象。大都督賀拔仁進攻元寶炬的 南汾州。己卯日(3月7日),攻下了它,擒獲南汾州刺史韋子粲。行臺任祥率豫州刺史堯 雄等和大行臺侯景、司徒高敖曹、大都督萬俟受洛干等人在北豫會合,一同討伐潁州。梁回等放棄潁州城逃走。潁州被平定。二月(公歷 3月),豫州刺史堯

15、雄進攻揚州,攻下了它, 擒獲元寶炬的義州刺史韓顯、揚州長史丘岳,押送至京城。丙辰日(4月13日),派兼散騎常侍鄭伯猷出使到蕭衍處。三月(公歷 4月),齊獻武王高歡堅決請求解除自己大丞相的 官職,下詔準(zhǔn)許了他的請求。夏季四月庚寅日(5月17日),對京城管轄范圍內(nèi)的犯人進行特赦。壬辰日(5月19日),齊獻武王高歡回到晉陽,請求放開禁酒令。六月壬辰日(7月18日),孝靜帝來到華林都堂聽取訴訟。這年夏天,山東發(fā)生水災(zāi),蛤蟆在樹上鳴叫。秋季七月乙亥日(8月30日),高麗國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行臺侯景、司徒公高 敖曹在金墉城圍困了元寶炬的將領(lǐng)獨孤如愿,元寶炬、宇文泰一并前來救援。大都督庫狄于率領(lǐng)眾將

16、前去增援,齊獻武王高歡總領(lǐng)軍隊隨后跟進。八月辛卯日(9月15日),在河陰展開大戰(zhàn),大敗西魏軍。斬殺他的大都督、儀同三司寇洛生等二十多人,俘獲數(shù)萬人。司徒 公高敖曹、大都督李猛、宋顯全都戰(zhàn)死。元寶炬留下他的將領(lǐng)長孫子彥鎮(zhèn)守金墉城。壬辰日(9月16日),齊獻武王高歡渡過黃河,長孫子彥放棄金庸城逃走。九月(公歷 19月), 大都督賀拔仁進攻邢摩納、盧仲禮等,打敗平定了他們。冬季十月(公歷11月),蕭衍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十一月庚寅日(1月12日),派陸操出使到蕭衍處。齊獻武王高歡前來朝見。十二月甲辰日(1月26日),回到晉陽。興和元年春天正月辛酉日(公元539年2月12日),任命尚書令孫騰為司

17、徒。三月甲寅朔日(4月6日),冊封常山郡王元劭的第二個兒子元曜為陳郡王。夏季五月(公元6月),齊文襄王高澄前來朝見。甲戌日(6月25日),立高氏為皇后。乙亥日(6月26日),大赦天下。這個月,高麗國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六月乙酉日(7月6日),任命尚書左仆射司馬子如擔(dān)任山東黜陟大使,不久又擔(dān)任東北道大行臺,挑選勇士。 庚寅日(7月11日),任命前潁州刺史奚思業(yè)擔(dān)任河南大使,招募挑選勇士。丁酉日(7月18日),蕭衍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戊申日(7月29日),開府儀同三司、汝陽王元暹去世。秋季七月丁丑日(8月27日),下詔,任命齊獻武王高歡為相國、錄尚書事、大行臺。高歡堅決辭去相國的職位。

18、八月壬辰日(9月11日),兼散騎常侍王元景、兼通直散騎常侍魏收出使到蕭衍處。九月甲子日(10月13日),征調(diào)京城管轄范圍內(nèi)的民夫十萬人修筑 鄴城,四十日完成。辛未日(10月20日),對京城管轄范圍內(nèi)的死罪以下的囚犯各有不同。 冬季十一月癸亥日(12月11日),因為新宮落成,大赦天下,改年號為興和。八十歲以上 的老人賜給綾帽及手杖, 七十歲以上的賜給錦帛,另外,有疾病和殘廢的人賜給糧食和布帛。 凡是參加修筑城池的民夫,減免一年的賦稅。興和二年春天正月壬申日(公元540年2月18日),任命太保尉景為太傅,任命騙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庫狄于為太保。丁丑日(2月23日),遷入新宮,大赦天下,朝內(nèi)外百官

19、普遍進升一級,修建新宮殿的主要負(fù)責(zé)人特別晉升一級。三月己卯日(4月25日),蕭衍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夏季五月己酉日(5月25日),西魏行臺宮延和、陜州刺史宮元慶率領(lǐng)轄內(nèi)的百姓歸順東魏,將他們安置在黃河以北。 用國庫存糧賑濟新歸附的百姓各有不同。壬子日(5月28日),派兼散騎常侍李象出使到蕭衍處。閏月己丑日(7月4日),封皇兄元景植為宜陽王,封皇弟元威為清河王,封元謙為潁川王。六月壬子日(7月27日),大司馬華山王元鶯去世。冬季十月丁未日(11月19日),蕭衍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十二月乙卯日(公元541年1月26日),派兼散騎常侍崔長謙出使到蕭衍處。這一年,蠕蠕、高麗、勿吉國都派使

20、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興和三年春二月甲辰日(公元541年3月16日),阿至羅出吐拔那渾大率領(lǐng)部下前來投降。三月己酉日(3月21日),梁州人公孫貴賓聚眾反叛,自稱大王。陽夏鎮(zhèn)將討伐并擒拿他。夏季四月戊申日(5月20日),阿至羅國主融伏羅越居子去賓前來投降,被封為高車王。六月乙丑日(8月4日),蕭衍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冬季十月癸卯日(11月10日),齊文襄王高澄從晉陽前來朝見。在此之前,命令文襄 王與群臣在麟趾閣商議制定新的法令,甲寅日(11月21日),向天下頒布。己巳日(12月6日),調(diào)發(fā)民夫五萬人修筑漳河邊 擋水的堤壩,三十五日完工。癸亥日(11月30日), 孝靜帝到西山狩獵。十一月戊寅

21、日(12月15日),回到宮中。丙戌日(12月23日),任命開府儀同三司、彭城王元韶?fù)?dān)任太尉,任命度支尚書胡僧敬擔(dān)任司空。這一年,蠕蠕、高 麗、勿吉國都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興和四年春天正月丙辰日 (公元542年3月23日),蕭衍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夏季四月丙寅日(6月1日),派兼散騎常侍李繪出使到蕭衍處。乙酉日(6月20日),任命侍中、廣陽王元湛擔(dān)任太尉,任命尚書右仆射高隆之擔(dān)任司徒,任命太尉、彭城王元韶?fù)?dān)任錄尚書事。丁亥日(6月22日),太傅尉景觸犯法律降職為騙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辛卯日(6月26日),任命太保庫狄于擔(dān)任太傅,任命領(lǐng)軍將軍婁昭擔(dān)任大司馬,冊封祖 裔為尚書右仆射

22、。五月辛巳日(6月12日),齊獻武王高歡前來朝見,請求命令百官每月有一次當(dāng)面商討朝 廷政事,明察薦舉出身微賤而德才兼?zhèn)涞娜?,采納諫言屏退邪惡, 親自審理民間訴訟, 表揚勤奮貶黜懈??;州牧郡守有錯誤,按次序連坐;后妃宮室,按正常次序臨幸;后宮園鷹犬,全都放棄。六月(公歷 7月),回到晉陽。丙申日(7月1日),恢復(fù)前任侍中、樂浪王元 忠的爵位。丁酉日(7月2日),恢復(fù)陳留王元景皓、 常山王元紹宗、高密王元永業(yè)的爵位。 秋季八月庚戌日(7月15日),任命開府儀同三司、吏部尚書侯景擔(dān)任兼尚書仆射、河南 行臺,隨時利用機會討伐防御。冬季十月甲寅日(11月16日),蕭衍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齊獻武王高

23、歡在玉 壁圍困元寶炬。十一月壬午日(12月14日),班師回朝。驟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青 州刺史、西河王元懷去世。十二月辛亥日(公元 543年1月12日),派兼散騎常侍陽斐出4使到蕭衍出。這一年,蠕蠕、高麗、吐谷渾國都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武定元年春天正月壬戌朔日(公元 543年1月23日),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武定。己巳日(1月30日),孝靜帝在邯鄲的西山狩獵;癸酉日(2月3日),回到宮中。二月壬申日(4月3日),北豫州刺史高仲密占據(jù)虎牢關(guān)以西反叛。三月(公歷 4月),元寶炬派他的兒子 元突和宇文黑獺(宇文泰)率領(lǐng)軍隊前來援助高仲密。庚子日(5月1日),圍困河橋南城。丙午日(5月7日),

24、孝靜帝親自審理訴訟。戊申日(5月9日),齊獻武王高歡討伐宇文泰,在邙山大戰(zhàn),徹底擊敗了宇文泰,擒拿元寶炬的侄子臨跳王元森,蜀郡王元榮宗,江夏 王元升,銀鹿王元闡,譙郡王元亮,膘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太子詹事趙善,督將參僚等四 百余人,俘虜斬殺六萬余人,鎧甲器仗牛馬不可勝數(shù)。豫州洛州二州被平定。齊獻武王高歡 追趕到恒農(nóng)才返回。夏季四月(公歷 5月),冊封彭城王元韶的弟元襲為武安王。五月壬辰日(6月22日),因為克復(fù)了虎牢關(guān),降下皇恩,死罪以下所有囚犯均減刑。乙未日(6月25日),任命吏部尚書侯景為司空。六月乙亥日(7月5日),蕭衍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戊寅日(7月8日),冊封前員外散騎侍郎元長

25、春為南郡王。秋季八月乙未日(8月24日),任命汾州刺史斛律金擔(dān)任大司馬。壬午日(10月10日),派兼散騎常侍李渾出使到蕭衍處。這個 月,齊獻武王高歡征召五萬民夫到肆州北部的山上筑城,西起馬陵戍,東到土瞪。四十日完工。冬季十一月甲午日(12月21日),孝靜帝到西山狩獵。 乙巳日(公元544年1月1日), 回到宮中。這一年,吐谷渾、高麗、蠕蠕國都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武定二年春天正月(公歷 544年2月),地豆于國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二月丁 卯日(3月23日),徐州人劉烏黑聚眾反叛。派行臺慕容紹宗討伐并平定了他。三月(公 歷4月),蕭衍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因為旱災(zāi)的緣故,寬宥死罪以

26、下的囚犯。丙午 日(5月1日),任命開府儀同三司孫騰擔(dān)任太保。壬子日(5月7日),任命齊文襄王高澄擔(dān)任大將軍,兼任侍中,所有文武方面的事情、賞罰方面的各種典章制度,都要咨詢他之后在行稟報。任命中書監(jiān)元弼擔(dān)任錄尚書,左仆射司馬子如為尚書令,任命今天的皇帝(齊文宣王高洋)擔(dān)任右仆射。夏季四月(公歷5月),室韋國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五月甲午日(6月18日),派散騎常侍御季景出使到蕭衍處。丁酉日(6月21日),太尉、廣陽王元湛去世。秋季八月癸酉日(9月25日),尚書令司馬子如觸犯法律被罷免。九月甲申日(10月6日),任命開府儀同三司、濟陰王元暉業(yè)擔(dān)任太尉。太師、咸陽王元坦觸犯法律被免職,以王爵的

27、身份回家養(yǎng)老。冬季十月丁巳日(11月18日),太保孫騰、大司馬高隆之各自擔(dān)任括戶大使,總共抓 獲逃亡的家庭戶六十余萬戶。十一月(公歷 12月),西河一帶地面下陷,有火噴出。甲申 日(12月5日),任命司徒高隆之擔(dān)任尚書令,任命前大司馬婁昭為司徒。齊文襄王高澄 來到晉陽(今太原)。庚子日(12月21日),孝靜帝到圜丘舉行祭祀大典。辛丑日(12月22日),蕭衍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壬寅日(12月23日),齊文襄王高澄跟從齊獻武王高歡討伐山胡,打敗了敵人,俘獲一萬多戶,分配到各州。這一年,吐谷渾、高麗、蠕蠕、勿吉國都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武定三年春天正月丙申日(公元545年2月15日),派兼

28、散騎常侍李獎出使到蕭衍處。丁未日(2月26日),齊獻武王高歡請求在并州設(shè)置晉陽宮,以便處置發(fā)配到他那里的做奴隸的罪人家屬。二月庚申日(3月11日),吐谷渾國獻上他的堂妹來充實皇上的后宮, 孝靜帝接納她并封為容華嬪。夏季五月甲辰日(6月23日),大赦天下。秋季七月庚子日(8月27日),蕭衍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冬季十月(公歷11月),派中書舍人尉瑾出使到蕭衍處。乙未日(12月11日),齊獻武王高歡請求解除對邙山俘虜?shù)年P(guān)押,將他們釋放,配給人間的寡婦。十二月(公元546年1月),任命司空侯景擔(dān)任司徒,任命中書令韓軌擔(dān)任司空。戊子日(2月2日),任命太保孫騰擔(dān)任錄尚書事。這一年,高麗、吐谷渾、蠕

29、蠕國都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武定四年夏季五月壬寅日(公元546年6月16日),蕭衍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六月庚子日(8月13日),任命司徒侯景擔(dān)任河南大行臺,尋找機會討伐并防御。秋季七月壬寅日(8月15日),派兼散騎常侍元廓出使到蕭衍處。八月(公歷 9月),將 洛陽的漢魏石經(jīng)遷到鄴都。齊獻武王高歡從鄴都率大軍西進討伐宇文泰,文襄王引高澄 在晉州與高歡會面。九月(公歷 10月),圍攻玉壁來挑戰(zhàn)宇文泰,元寶炬、宇文黑獺不敢 應(yīng)戰(zhàn)。冬季十一月(公歷 12月),齊獻武王高歡生命,班師回朝。文襄王高澄來到晉陽。 這一年,室韋、勿吉、地豆于、高麗、蠕蠕國都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武定五年春天正月

30、丙午日(547年2月15日),齊獻武王高歡在晉陽去世,秘不發(fā)喪。 辛亥日(2月20日),司徒侯景反叛,潁州刺史司馬世云憑借潁州城響應(yīng)他。侯景進入并 占據(jù)潁州城,采用誘騙的方法控制住了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廣州刺史暴顯等。 朝廷派司空韓軌、膘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賀拔勝、可朱渾道元、左衛(wèi)將軍劉豐等率眾討伐他們。 侯景于是派使者向元寶炬投降,請求派軍隊救援。元寶炬派他的將領(lǐng)李景和、王思政率騎兵前去增援。王思政等進入并占據(jù)潁州,侯景于是出走豫州。乙丑日(3月6日),蕭衍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二月(公歷 3月),侯景又背叛元寶炬,歸降蕭衍。蕭衍任命侯景 擔(dān)任河南大將軍,可 秉承皇帝旨意便宜行事。

31、夏季四月壬申日(5月12日),大將軍齊文襄王高澄前來朝見。甲午日(6月3日),派兼散騎常侍李緯出使到蕭衍處。五月丁酉朔日(6月6日),大赦天下。戊戌日(6月7日),任命尚書右仆射、襄城王元旭擔(dān)任太尉。甲辰日(6月13日),任命太原公齊文宣王(當(dāng)今的皇上)高洋擔(dān)任尚書令,領(lǐng)中書監(jiān),其余不變,并拿政事向他咨詢。任命青州刺 史尉景擔(dān)任大司馬, 任命開府儀同三司庫狄于擔(dān)任太師,任命錄尚書事孫騰擔(dān)任太傅,任命汾州刺史賀仁擔(dān)任太保,任命司空韓軌擔(dān)任司徒,任命領(lǐng)軍將軍可朱渾道元擔(dān)任司空,任命司徒高隆之擔(dān)任錄尚書事, 任命除州刺史慕容紹宗擔(dān)任尚書左仆射,高陽王元斌擔(dān)任右仆射。戊午日(6月27日),大司馬尉景去

32、世。六月(公歷 7月),司徒韓軌、司空可朱渾道元 等從潁州班師回朝。乙酉日(7月24日),孝靜帝身穿喪服為齊獻武王高歡在東堂舉行哀 悼儀式。任命尚書右仆射、高陽王元斌兼任大鴻臚卿,趕赴晉陽監(jiān)督保護喪事;太尉、襄城 王元旭兼任尚書令,奉詔書傳達皇帝的慰問。秋季七月戊戌日(8月6日),下詔追贈齊獻武王假黃鉞、使持節(jié)、相國、都督中外諸軍事、齊王,賜給玉璽、福蛇車、黃屋、左蠢、前后羽葆、鼓吹、輕車介士,兼?zhèn)渚佩a之禮,謚曰 獻武王。任命齊文襄王為使持節(jié)、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大行臺、勃海王。 壬寅日(8月10日),下詔讓齊王(高洋)處理軍國大事,派中使(宦官)敦促曉諭。八 月(9月),齊文襄

33、王高澄入朝,堅決辭去丞相的職務(wù),下詔再次授予大將軍的職務(wù),其余 不變。甲申日(9月21日),在鄴城西北安葬齊獻武王,孝靜帝在漳河之濱祭祖。九月(10月),齊文襄王高澄回到晉陽。辛酉日(10月28日),蕭衍派他的侄子貞陽侯蕭淵明率軍隊入侵徐州,在寒山攔截泗水,沖灌彭城,以響應(yīng)侯景。冬季十月乙酉日(11月1日),任命尚書左仆射慕容紹宗擔(dān)任東南道行臺,與騙騎大 將軍、儀同三司、大都督高岳以及潘相樂討伐蕭淵明。十一月(公歷 12月),徹底擊敗了 蕭淵明,擒獲蕭淵明和他的兩個兒子蕭璃、蕭道,將帥二百余人,俘虜斬殺五萬多人,因挨 凍疲乏落水而死的敵人不可勝數(shù)。十二月乙亥日(公元 548年1月10日),蕭淵

34、明被押送 到朝廷門前,孝靜帝駕臨閶闔門責(zé)備他一番然后寬恕了他。高岳等人回師討伐侯景。這一年,高麗、勿吉國都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武定六年春天正月己亥日(公元 548年2月3日),大都督高岳等在渦陽大敗侯景,俘 虜斬殺五萬多人,其余都淹死在渦水,河水因此而淤塞不流。侯景逃往淮南。己未日(23日),齊文襄王高澄前來朝見,請求將從寒山俘獲的士兵賜給百官及各位將領(lǐng)等,各有 不同。二月己卯日(3月14日),蕭衍派使者到宮門前求和,并親筆寫信慰問齊文襄王。 文襄王回到晉陽。三月癸巳日(3月28日),任命太尉、襄城王元旭擔(dān)任大司馬,任命開 府儀同三司高岳擔(dān)任太尉。辛亥日(4月15日),因為冬春兩季大旱,

35、赦免罪人各有不同。夏季四月甲子日(4月28日),吏部令史張永和、青州人崔闊等人賣官職給他人,事情敗露,糾察檢舉,自首者有六萬多人。秋季八月甲戌日(9月5日),任命尚書左仆射慕容紹宗擔(dān)任大行臺,與太尉高岳、司徒韓軌、大都督劉豐等共同到潁川討伐王思政,引消水 沖灌他的城池。九月乙酉日(9月16日),蕭衍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冬季十月戊申日(10月9日),侯景渡過長江,推舉蕭衍弟弟的兒子臨賀王蕭正德為 國君,率軍攻打建業(yè)。這一年,高麗、室韋、蠕蠕、吐谷渾國都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武定七年春正月戊辰日(公元549年2月26日),蕭衍弟弟的兒子北徐州刺史、封山侯蕭正表占據(jù)鐘離歸順魏國,被封為蘭陵

36、郡開國公、吳郡王。三月丁卯日(4月26日),侯景攻克建業(yè),仍然以蕭衍為國君。 蕭衍弟弟的兒子北兗州刺史、定襄侯蕭祗和相譚侯蕭退來歸降。蕭衍的江北郡全部歸降。夏季四月(公歷5月),大行臺慕容紹宗、大都督劉豐遭遇到暴風(fēng),溺水而死。甲辰日 (6月2日),下詔任命齊文襄王高澄為相國、齊王,授予綠東戾色綬帶(位居三公),朝拜時,贊禮官不直呼其姓名,入朝不用急步而行,上朝時不解劍,不脫鞋,將冀州之勃海、長樂、安德、武邑以及瀛州的河間五個郡封為食邑,總共十五萬戶,其余跟原來一樣。齊文襄 王高澄堅決推讓。這個月,侯景殺死蕭衍,擁立他的兒子蕭綱為國君。五月(公歷6月),齊文襄王高澄率軍從鄴城趕往潁川。六月丙申日

37、(7月24日),攻克潁州,擒獲元寶炬的大將軍、尚書左仆射、東道大行臺、太原郡開國公王思政,潁州刺史皇甫僧顯等人,俘虜戰(zhàn) 士一萬多人,男女人口數(shù)萬人。齊文襄王高澄于是進入洛州。秋季七月(公歷8月),齊文襄王高澄結(jié)束南征回到宮中,請求寬宥王思政的罪過。八月辛 卯日(9月17日),下詔立皇子元長仁為皇太子。齊文襄王高澄在家中去世,秘不發(fā)喪。 癸巳日(9月19日),大赦天下,朝內(nèi)朝外的百官全都晉升二級。甲午日(9月20日),齊王高洋進入晉陽(今太原)。冬季十月癸未日(11月8日),任命開府儀同三司、 咸陽王元坦擔(dān)任太傅。甲午日(11月19日),任命開府儀同三司潘相樂擔(dān)任司空。十二月甲辰日(公元 550

38、年1月28日), 吳郡王蕭正表去世。己酉日(2月2日),任命并州刺史彭樂擔(dān)任司徒。這一年,蠕蠕、地 豆于、室韋、高麗、吐谷渾國都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武定八年春天正月辛酉日(公元550年2月14日),孝靜帝在東堂為齊文襄王高澄舉行哀悼儀式。丁卯日(2月20日),下詔追贈齊文襄王高澄假黃鉞、使持節(jié)、相國、都督 中外諸軍事、齊王等官職和爵位,賜予璽綬,賜予福蛇車、黃屋、左蠢、前后部羽葆、鼓吹、 輕車介士等,備九錫之禮安葬,謚號為文襄王。戊辰日(2月21日),下詔,齊王為使持節(jié)、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大行臺、齊郡王,食邑一萬戶。甲戌日(2月27日),地豆于、契丹國都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

39、貢品。二月甲申日(3月9日),安葬齊文襄王,孝靜帝在漳河邊祭祖。庚寅日(3月15日),任命尚書令高隆之擔(dān)任太保。三月庚申日(4月14日),進封齊郡王高洋的爵位為齊王。 夏季四月乙巳日(5月29日),蠕蠕派使者前來朝見并獻上貢品。五月甲寅日(6月7日),任命齊王高洋為相國,總領(lǐng)全國政務(wù),將冀州的勃海、長樂、安德、武邑以及瀛州的河間、 高陽、章武還有定州的中山、常山、博陵十郡封為齊王高洋的食邑,總共二十萬戶,接受九 錫之禮;冊封齊國太妃為王太后,王妃為王后。丙辰日(6月9日),頒布詔書將帝位讓給齊國,當(dāng)天在別的宮殿遜位。齊國天保元年五月己未日(公元550年6月12日),封遜位之后的孝靜帝元善見為中

40、山王,食邑一萬戶;上書不稱臣,應(yīng)答不稱詔,懸掛天子的旌旗,行魏朝的年號,出門乘坐 有五色副車隨從的天子車輦;封中山王各個兒子為縣公,食邑各一千戶;贈給絹三萬匹,錢一千萬,粟二萬石,奴婢三百人,水碾一具,田地百頃,花園一處;在中山國建立魏的宗廟。天保二年十二月己酉日(公元 551年1月23日),中山王去世,時年二十八歲。天保三年二月(公元 552年3月),追贈謚號為孝靜皇帝,安葬在漳河西邊的山崗。后 來發(fā)掘,陵墓崩塌,砸死六十人。孝靜帝愛好文學(xué),儀表容貌很美。力量很大能夠腋下挾石獅子而越過墻去,射箭沒有射不中的。在佳節(jié)宴會的時候,常常命群臣賦詩。他氣度從容,沉靜文雅,有孝文的風(fēng)彩。齊 文襄王高澄主持國事時, 對他非常顧忌,任命大將軍中兵參軍崔季舒擔(dān)任中書黃門侍郎,命令他監(jiān)視孝靜帝的一舉一動, 事情無論小大都要讓催季舒知道。文襄王寫信給催季舒說:“癡人現(xiàn)在怎么樣?癡人的氣焰收斂些了嗎?”孝靜帝曾經(jīng)在鄴城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