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計算高三地理一輪復習微專題課件_第1頁
地理計算高三地理一輪復習微專題課件_第2頁
地理計算高三地理一輪復習微專題課件_第3頁
地理計算高三地理一輪復習微專題課件_第4頁
地理計算高三地理一輪復習微專題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微專題4-地理計算微專題4-地理計算地理計算極晝極夜的范圍相對高度與氣溫地方時與區(qū)時晝長與正午太陽高度比例尺經(jīng)緯網(wǎng)中距離測算人口密度人口增長率城市化水平徑流量復種指數(shù)與墾殖指數(shù)地理計算極晝極夜的范圍相對高度與氣溫地方時與區(qū)時晝長與正午太一、極晝極夜的范圍90-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讀“太陽光照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日B.這一天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C.這一天60N有極晝現(xiàn)象D.A和C地太陽剛剛下山一、極晝極夜的范圍90-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讀“太陽光照圖”,一、極晝極夜的范圍90-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讀“太陽光照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日B.這一天太陽直射在北回歸

2、線上C.這一天60N有極晝現(xiàn)象D.A和C地太陽剛剛下山北極圈及其以北極晝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答案】C【解析】一、極晝極夜的范圍90-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讀“太陽光照圖”,地理計算高三地理一輪復習微專題課件【答案】1.C 2.C【解析】1.選項A、B所述情況具有半球性;除極圈外,同緯度,北半球極晝日數(shù)大于南半球極晝日數(shù),南半球極夜日數(shù)大于北半球極夜日數(shù)。2.當中國中山站附近(70S)開始出現(xiàn)極夜時,太陽北移到20N,為6月份,為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夏季,南半球為冬季,澳大利亞正值配種和播種時期,所以小麥、牧羊均處于忙季。長江中下游處于伏旱季節(jié),黃河流域處于汛期為7月中旬?!敬鸢浮?.C 2.C二、相

3、對高度與氣溫二、相對高度與氣溫二、相對高度與氣溫下圖為某地區(qū)地形圖,圖中陡崖的相對高度可能是A.48米 B.108米 C.158米 D.208米二、相對高度與氣溫下圖為某地區(qū)地形圖,圖中陡崖的相對高度可能二、相對高度與氣溫下圖為某地區(qū)地形圖,圖中陡崖的相對高度可能是A.48米 B.108米 C.158米 D.208米【答案】B【解析】據(jù)圖判斷,陡崖處重合的等高線有2條,結合公式得出陡崖的相對高度100-150之間。二、相對高度與氣溫下圖為某地區(qū)地形圖,圖中陡崖的相對高度可能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假設甲村的溫度為25,那么圖中最高處的溫度最有可能是A.18 B.21 C.29 D.31二、相對

4、高度與氣溫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假設甲村的溫度為25,那么圖中最高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假設甲村的溫度為25,那么圖中最高處的溫度最有可能是A.18 B.21 C.29 D.31二、相對高度與氣溫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甲村與圖中最高處的相對高度500-700米之間甲村的溫度為25圖中最高處的溫度在20.8-22之間【答案】B【解析】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假設甲村的溫度為25,那么圖中最高陡崖的絕對高度a.陡崖崖頂?shù)慕^對高度:H大H頂H大d。b.陡崖崖底的絕對高度:H小dH底H小。(注:n為陡崖處重合的等高線條數(shù),d為等高距,H大為重合等高線中

5、海拔最高處,H小為重合等高線中海拔最低處。)二、相對高度與氣溫陡崖的絕對高度二、相對高度與氣溫圖中處適合戶外攀巖運動。運動員從崖底攀至陡崖最高處,攀登的最大高度不超過 米,陡崖崖頂高度范圍為 米。圖中處適合戶外攀巖運動。運動員從崖底攀至陡崖最高處,攀登的圖中處適合戶外攀巖運動。運動員從崖底攀至陡崖最高處,攀登的最大高度不超過 米,陡崖崖頂高度范圍為 米。【答案】150米 250崖頂300米【解析】利用公式計算100陡崖的相對高度150米;250崖頂300米。圖中處適合戶外攀巖運動。運動員從崖底攀至陡崖最高處,攀登的(2)任意兩點的相對高度(高差)(n-1) dH (n+1) dn:兩點間的等高

6、線的條數(shù)d:等高距H:相對高度交叉相減法A:700-900B:300-500A、B兩點的相對高度:200-600二、相對高度與氣溫(2)任意兩點的相對高度(高差)A、B兩點的相對高度:2001.圖示河段的流向是( )A.由南向北 B.由東向西C.由西南向東北 D.由東南向西北2.圖示地區(qū)最高點與甲居民區(qū)的相對高度是( )A.450 B.510 C.290 D.6301.圖示河段的流向是( )1.圖示河段的流向是( )A.由南向北 B.由東向西C.由西南向東北 D.由東南向西北2.圖示地區(qū)最高點與甲居民區(qū)的相對高度是( )A.450 B.510 C.290 D.630最高點:500-600甲居民

7、區(qū):100-200相對高度:300-500【答案】1.C 2.A【解析】結合圖示法得出答案1.圖示河段的流向是( )最高點:500-600甲居三、地方時與區(qū)時時區(qū)時間西五區(qū)(-5)東八區(qū)(+8)+137月30日12時+137月30日25時=7月31日1時已知西五區(qū)區(qū)時為7月30日12時,求東八區(qū)區(qū)時。三、地方時與區(qū)時時區(qū)時間西五區(qū)(-5)東八區(qū)(+8)+137四、晝長與正午太陽高度晝長推算法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H=90-緯差讀圖(陰影表示夜)。圖中A點的時刻為_,D點(在赤道上)的晝長為_,這一天C點的晝長是 _ 。四、晝長與正午太陽高度晝長推算法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H=四、晝長與正午

8、太陽高度讀圖(陰影表示夜)。圖中A點的時刻為_,D點(在赤道上)的晝長為_,這一天C點的晝長是 _ ?!敬鸢浮?2時 12小時 4小時【解析】晨線與赤道交點的地方時為6點,據(jù)此推斷時間和晝長。681012四、晝長與正午太陽高度讀圖(陰影表示夜)。圖中A點的時刻為_下圖為“某日某時刻某緯線圈至極點的晝夜分布狀況”,陰影為黑夜。1.該緯線圈的緯度可能是()A.0 B.2326S C.30N D.30S2.關于P地晝長的敘述,正確的是( )A.晝長為10小時B.晝長為11小時C.晝長為12小時D.晝長為13小時下圖為“某日某時刻某緯線圈至極點的晝夜分布狀況”,陰影為黑夜【答案】1.C 2.D【解析】

9、1.根據(jù)圖中經(jīng)度判斷,圖示地球自轉方向是逆時針方向,極點為北極點。圖示緯線圈不可能是南緯,B、D錯。圖中晨昏線與緯線交點時刻不可能是6點或18點,所以不會是赤道,A錯。該緯線最可能是30N,C對。2.晝弧195,P地晝長為13小時?!敬鸢浮?.C 2.D四、晝長與正午太陽高度晝長推算法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H=90-緯差下圖為我國某地春分日時正午太陽與頭頂夾角示意圖。1.次日該地正午太陽高度將A.變大 B.變小 C.不變 D.不確定2.該地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是A.28 B.62 C.38.5 D.85.5四、晝長與正午太陽高度晝長推算法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H=【答案】1.A 2.D【解析

10、】1.春分日之后,直射點北移(靠近我國),次日該地正午太陽高度將變大。2.該地春分日天頂角28地處當?shù)鼐暥仁?8N;得出該地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是85.5?!敬鸢浮?.A 2.D讀110E經(jīng)線M城市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年內變化圖,該地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相差40。1.M地的緯度位置為()A.2326N B.20N C.2326S D.20S2.M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為()A.4634 B.4326 C.8634 D.8326讀110E經(jīng)線M城市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年內變化圖,該地冬至日【答案】1.B 2.A【解析】1.由材料可知冬至日和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相差40,該地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該

11、地6月22日正午太陽高度大于12月22日,所以說該地位于北半球。2.該地位于20N,根據(jù)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得出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4634。【答案】1.B 2.A五、比例尺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比例尺2=圖上距離2實地距離2比例尺2 =圖上面積實地范圍注意:單位統(tǒng)一,為厘米;千米換成厘米后加5個0五、比例尺公式注意:單位統(tǒng)一,為厘米;五、比例尺1.圖中的兩幅圖表示的區(qū)域范圍相同,甲圖的比例尺為1:100000,則 A.乙圖的比例尺為1:200000B.乙圖的比例尺為1:400000C.乙圖表示的事物較甲圖詳細D.甲圖比例尺是乙圖的4倍五、比例尺1.圖中的兩幅圖表示的區(qū)域范圍相同,甲圖的比

12、例尺為六、經(jīng)緯網(wǎng)中距離測算1.同一經(jīng)線上,跨緯度1的弧長約是111km。2.赤道上,跨經(jīng)度1的弧長約是111km;任一緯線上,跨經(jīng)度1的弧長約是:111kmcos(該地緯度)。 六、經(jīng)緯網(wǎng)中距離測算1.同一經(jīng)線上,跨緯度1的弧長約是11一架從甘德機場起飛的飛機以650千米/小時的速度飛行,1小時候后該飛機的緯度位置可能為( )A.66.5N B.60N C.53N D.40N一架從甘德機場起飛的飛機以650千米/小時的速度飛行,1小時【答案】C【解析】機場位于50N附近,假設該飛機沿經(jīng)線飛行,在1小時內飛過650千米,大約6個緯度。因此飛機所在緯度最高約56N,最低約44N。故C正確?!敬鸢浮?/p>

13、C該石油管道的長度最接近 A.800千米 B.1200千米 C.1600千米 D.2200千米阿拉斯加輸油管,主線起自北部普拉德霍灣的G1,終止于阿拉斯加灣的不凍港G2,它是世界上緯度最高的石油管道。下圖為阿拉斯加輸油管位置及管道景觀圖該石油管道的長度最接近阿拉斯加輸油管,主線起自北部普拉德霍灣【答案】B【解析】G1、G2大致在一條經(jīng)線上,緯差約為10,據(jù)此得出該石油管道的長度最接近1200千米 ?!敬鸢浮緽七、人口密度下圖顯示我國五省區(qū)的人口密度。1甲、乙、丙三省區(qū)的人口密度依次對應正確的是( )A.陜、新、魯 B.新、陜、魯 C.陜、魯、新 D.新、魯、陜人口密度=人口面積七、人口密度下圖

14、顯示我國五省區(qū)的人口密度。1甲、乙、丙三省七、人口密度下圖顯示我國五省區(qū)的人口密度。1甲、乙、丙三省區(qū)的人口密度依次對應正確的是( )A.陜、新、魯 B.新、陜、魯 C.陜、魯、新 D.新、魯、陜【答案】B【解析】新疆人口密度小于陜西,山東是我國人口密度比較大的省,遠遠大于陜西。七、人口密度下圖顯示我國五省區(qū)的人口密度。1甲、乙、丙三省八、人口增長率自然增長率=今年自然增長人口去年總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長率=自然增長率+機械增長率八、人口增長率自然增長率=今年自然增長人口去年總人口自然增長圖示某國移民人數(shù)及其占總人口比例的變化。1.下圖所示的、四幅圖中,符合該國人口增長特點的是

15、A. B. C. D.2.該國人口增長數(shù)量最多的時段為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總人口=移民人口移民比例圖示某國移民人數(shù)及其占總人口比例的變化。1.下圖所示的、【答案】1.A 2.C【解析】1.根據(jù)下圖的計算該國人口一直平穩(wěn)增長,沒有突變。2.1950-1970年,移民人數(shù)變化不大,但移民比例在下降,結合公式判斷總人口增量大【答案】1.A 2.C九、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總人口1002018年我國城市化水平達59.58%九、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總人口1002018年4.圖中第一條高鐵開始運營時,四個國

16、家中鄉(xiāng)村人口比重最小的為A.20%-30% B.30%-40% C.40%-50% D.60%-70%5.圖中2000-2010年高鐵新運營線路最多的國家在此期間A.工業(yè)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長率增大C.逆城市化現(xiàn)象明顯 D.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最高圖中的曲線示意中國、日本、意大利和法國四個國家的城鎮(zhèn)化率變化情況,曲線上的圓點表示各國不同高鐵線路開始運營的年份。4.圖中第一條高鐵開始運營時,四個國家中鄉(xiāng)村圖中的曲線示意中【答案】1.B 2.A【解析】1.第一條高鐵開始運營時,根據(jù)下圖城市化水平最大的為60-70,得出鄉(xiāng)村人口比重最小的為30-40。2.結合中國2000-2010年的實際可判斷?!敬鸢浮?/p>

17、1.B 2.A十、徑流量徑流量=降水量-蒸發(fā)量十、徑流量徑流量=降水量-蒸發(fā)量下圖為黃河下游花園口站在三個不同時段內年徑流量及輸沙量的變化范圍。1.花園口站年徑流量及輸沙量總體變化趨勢是( )A.年徑流量和輸沙量都減小B.年徑流量先減小后增大,輸沙量一直減小C.年徑流量增大,輸沙量減小D.年徑流量減小,輸沙量增大下圖為黃河下游花園口站在三個不同時段內年徑流量及輸沙量的變化【答案】A【解析】結合圖可以看出50,60年代輸沙量和徑流量達到最大值,70年代,輸沙量和徑流量減少;80,90年代徑流量相比70年代增大,但是比50年代減少,輸沙量比70年代減少,因此花園口站年徑流量及輸沙量總體變化趨勢是年

18、徑流量和輸沙量都減小?!敬鸢浮緼十一、復種指數(shù)與墾殖指數(shù)復種指數(shù)=播種面積/耕地面積100%墾殖指數(shù)=耕地面積/土地面積100%十一、復種指數(shù)與墾殖指數(shù)復種指數(shù)=播種面積/耕地面積100復種指數(shù)是衡量耕地集約化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標,復種指數(shù)的計算方法為:全年播種農(nóng)作物的總面積/耕地總面積100%。復種指數(shù)大,說明耕地利用率高;反之,耕地利用率低。(1)指出我國耕地復種指數(shù)的變化特點。(2)試分析東部地區(qū)耕地復種指數(shù)下降的主要原因。復種指數(shù)是衡量耕地集約化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標,復種指數(shù)的計算方【答案】(1)耕地復種指數(shù)總體上呈增長的趨勢;復種指數(shù)增長地區(qū)不均衡(復種指數(shù)增長最快的是東北地區(qū),最慢的是中部地區(qū), 東部地區(qū)呈下降趨勢)。(2)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