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遺傳變異(3)課件_第1頁
細菌遺傳變異(3)課件_第2頁
細菌遺傳變異(3)課件_第3頁
細菌遺傳變異(3)課件_第4頁
細菌遺傳變異(3)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關于細菌的遺傳變異 (3)第一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分類 1、遺傳性變異(基因型變異) 遺傳物質結構改變,可遺傳。2、非遺傳性變異(表型變異) 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作用引起,不能遺傳, 去誘可復原。第二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常見的變異現(xiàn)象舉例 1.形態(tài)結構變異 (1)細菌L型變異 (2)特殊結構變異 莢膜、芽胞 H-O 第三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有莢膜的肺炎球菌細菌形態(tài)結構變異 莢膜的變異第四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S型菌落R型菌落 菌落的變異2.菌落的變異: S-R變異(腸道桿菌)第五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

2、年6月 3.毒力變異 (1)增強(白喉桿菌) (2)減弱(卡介苗) 第六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 4.耐藥性變異: 指細菌對藥物所具有的相對抵抗性(對某種抗菌藥由敏感變?yōu)槟褪埽?(1)單一耐藥 (2)多重耐藥性 (3)對藥物的依賴性第七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一、細菌的遺傳物質(一)染色體缺乏組蛋白,外無核膜包圍,是一個環(huán)狀雙螺旋DNA長鏈,反復盤繞成疏松網(wǎng)狀結構,附著在橫隔中介體或細胞膜上。 第八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細菌染色體特征 相對較小,只有一個復制啟動位點;功能上相關的幾個基因組成操縱子結構,轉錄一條mRNA鏈,然后分別合成各

3、自的蛋白;基因是連續(xù)的,無內含子成分,轉錄的 RNA無須加工剪切; 第九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不編碼的DNA比真核細胞基因組少得多,只有一少部分是不翻譯的;與病毒基因組相比,僅有少數(shù)基因存在重疊現(xiàn)象;多數(shù)情況下結構基因在基因組中都是單拷貝。 第十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二)質粒(plasmid) 1、概念:是細菌染色體外的遺傳物質,存在于細胞質中的環(huán)狀閉合的雙鏈DNA分子。 第十一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 2.質粒DNA的主要特征 具有自我復制能力; 攜帶的遺傳信息能賦予宿主菌某些生物學性狀(致育性、耐藥性、致病性),利于在特定條件下生

4、存;第十二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不是細菌生命活動所必需的遺傳物質;質粒的轉移性,可通過接合、轉化、轉導等方式在細菌間轉移。按質粒能否共存于同一菌體內分相容性和不相容性。 第十三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3.分類按質粒編碼的生物學性狀分致育質粒(F質粒,編碼性菌毛);耐藥性質粒:編碼細菌對抗菌藥物或重金屬鹽類的耐藥性; 第十四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按能否通過細菌接合作用進行基因傳遞分接合性質粒:40-100kbp的大質粒;非接合性質粒:15kbp及以下的小質粒F質粒、多數(shù)的R質粒屬于接合性耐藥質粒。 第十五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

5、2年6月按能否通過細菌接合作用進行基因傳遞分毒力質粒(Vi質粒);細菌素質粒(如Col質粒);代謝質粒(編碼產生相關的代謝酶,如脲酶、枸櫞酸鹽利用酶等)。 第十六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三)轉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 1、概念:是存在于細菌染色體或質粒DNA分子上的一段特異性核苷酸序列片段,能在DNA分子中移動。改變核苷酸序列或影響插入點附近的基因表達。 我是個活躍分子噢!第十七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2、按結構和功能不同分二類 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在細菌中最早發(fā)現(xiàn)的最簡單的一類轉座因子,只有插

6、入功能,不帶其它遺傳信息。第十八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轉座子(transposon, Tn) 結構較復雜,除兩端的插入序列外,還攜帶有其它基因(耐藥性、毒力)這些基因可隨轉座子轉移重組,造成大的染色體突變 轉座行為導致DNA分子發(fā)生重排,在促使生物變異及進化上具有重大意義。 第十九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 轉座子基因編碼的耐藥性第二十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 (四)整合子(integron, In)一種運動性DNA分子,可捕獲整合外源基因。定位于染色體和質?;蜣D座子上,是細菌固有的一種遺傳單位,通過捕獲外源性基因來增強細菌生存能力。第二十

7、一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 (五)噬菌體基因組 亦參與細菌的遺傳與變異。第二十二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二、細菌基因表達的調節(jié)三、基因的轉移與重組 轉移:外源性遺傳物質由供體菌轉入到受 體菌的過程。 重組:轉移的基因與受菌DNA整合在一起。 第二十三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 外源遺傳物質包括:供菌染色體DNA片段 質粒DNA 噬菌體基因組第二十四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基因轉移和重組方式: 1轉化(transformation):供體菌裂解游離的DNA片段被受體菌直接攝取,使受體菌獲得新性狀。 轉化的DNA片段稱為轉化因子

8、。第二十五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第二十六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第二十七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2接合(conjugation)細菌通過性菌毛連接溝通,將遺傳物質(質粒)從供菌轉移給受菌。類型有: (1)F質粒的接合 見圖 第二十八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細菌的“接合”狀態(tài)細菌接合的電鏡照片第二十九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接合時F因子的轉移與復制F+F染色體F質粒F+FF+F+第三十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2)R質粒的接合 細菌耐藥性與染色體基因突變和R質粒的接合轉移有關。 R質粒由

9、兩部分組成 耐藥傳遞因子(RTF,相當于F質??删幋a性菌毛和通過接合轉移); 耐藥決定因子(r決定因子,編碼對藥物的耐受性)第三十一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ISr決定因子ISRTFr決定因子Tn9 氯Tn4磺Tn5卡R質粒結構示意圖RTF第三十二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3轉導(transduction) 以噬菌體為載體,將供菌的一段DNA轉移到受體菌內,并獲得新性狀。 第三十三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 根據(jù)轉導DNA片段的范圍可分為:(1)普遍性轉導:轉導供體菌染色體或質 粒任何DNA片段。 這種錯誤包裝是隨機的,任何供菌DNA片段都有可能

10、被誤裝入噬菌體內。第三十四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普遍性轉導模式圖第三十五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普遍性轉導示意圖 完全轉導(整合)流產轉導(未整合)細菌DNA 普遍性轉導示意圖第三十六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2)局限性轉導被轉導的基因僅限于前噬菌體兩側的供菌基因。第三十七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局限性轉導示意圖前噬菌體gal bio正常脫離斷裂和再接偏差脫離galbio galbio gal bio gal bio bio gal斷裂和再接 局限性轉導示意圖第三十八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 普遍性轉導

11、與局限性轉導的區(qū)別區(qū)別要點普遍性轉導局限性轉導基因轉導發(fā)生時期 裂解期 溶原期轉導的遺傳物質供體菌染色體DNA任何部位或質粒噬菌體DNA及供體菌DNA的特定部位轉導的后果完全轉導或流產轉導受體菌獲得供體菌DNA特定部位的遺傳特性第三十九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4溶原性轉換(lysogenic conversion) 指噬菌體基因整合于細菌染色體上(噬菌體作為供體),使細菌處于溶原狀態(tài)并獲得新性狀。 - 棒狀噬菌體白喉毒素基因 第四十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第四十一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5原生質體融合(protoplast fusion) 兩個細菌失去細胞壁成為原生質體后的相互融合過程。 是一種有價值實驗工具(經培養(yǎng)可重新出現(xiàn)胞壁,再按其遺傳標志選擇需要的重組菌)。第四十二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原生質體融合(protoplast fusion)第四十三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四、基因突變(mutation) 細菌遺傳物質的結構發(fā)生突然而穩(wěn)定的改變,導致細菌性狀的遺傳性變異。原因:自發(fā)突變、 人工誘變(紫外線、高溫、輻射、化學物質,如亞硝酸鹽、烷化劑、丫啶類染料)。 第四十四張,PPT共四十七頁,創(chuàng)作于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