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針灸療法課件_第1頁
常用針灸療法課件_第2頁
常用針灸療法課件_第3頁
常用針灸療法課件_第4頁
常用針灸療法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常用針灸療法簡介 鄰水縣中醫(yī)醫(yī)院呂昭瓊副主任中醫(yī)師第一節(jié) 毫 針 刺 法一、針具毫針(Fine Needle)、三棱針(Three_edged Needle) 皮膚針(Skin Needle)火針(Fire Needle)二、如何進針(Insertion)常見進針方法:單手: 指切進針(Finger press)雙手: 夾持進針(Pinch needle)、 提捏進針(Pinch skin) 、 舒張進針(Tight skin)。指切進針夾持進針提捏進針舒張進針何謂得氣(Arrival of Qi)?得氣:指針刺入穴位后所產生的特殊感覺和反應,如受術者的酸麻脹痛等感覺,術者持針手下的沉緊澀跳

2、動的等感應,得氣關系到療效,一般來講,得氣較不得氣效果好,得氣快,效果快;得氣慢,效果慢。四、針刺意外情況、處理和預防 包括暈針、滯針、斷針、刺傷重要臟器等。1、暈針(Fainting): 在針刺過程中,患者突然出現(xiàn)胸悶、心慌、出冷汗、面色蒼白、四肢發(fā)涼、眼前發(fā)黑、甚至昏厥的情況,即為暈針。 處理:立即拔針,令患者平臥,一般很快就會恢復,重者可針人中、內關,艾灸百會、關元、涌泉等。 預防:初次針灸,特別怕痛、畏針的患者,刺激量要輕一些,采用臥姿。此外空腹、飽餐、大汗、重體力活動后勿立即針刺3 滯針 (Stuck needle) 針身被肌纖維纏繞而使針體不能拔出。 處理:相反方向捻轉針體,順勢拔

3、出,若仍不行,可在其近處再刺一針,前一針即可拔出。 預防:捻轉針體時注意要適度,特別是朝一個方向轉時,不能太過。4. 斷針(Broken needle) :針體斷留于體內。 處理:若斷針位于軀干近重要臟器如心臟等,須近早手術將斷針取出,若留于肢體肌肉組織,一般沒有太大危險,可待肌纖維將針體包裹固定后再予以手術取出。 預防:注意用針前檢查針具,留針期間囑患者勿隨便活動肢體,起針時要核對針數(shù),勿遺留針。第二節(jié) 電 針ELECTROTHERAPY 電針是針刺與脈沖電相結和來刺激穴位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臨床以低于是10Hz低頻電脈沖最常用。二適應癥:凡毫針適用并可留針的病癥均適用。臨床常用于治療各

4、種疼痛、神經肌肉病變、運動系統(tǒng)的急慢性損傷等。但攜帶心臟起搏器的患者禁用,有心臟病的人慎用。 作用:電生理研究證實,脈沖電可改變機體組織中離子濃度和分布。電脈沖通過毫針刺激穴位,能夠調整大腦皮層和植物神經的功能,可產生止痛、鎮(zhèn)靜的效果,并能擴張周圍血管、改善血循、調節(jié)心律,對骨骼肌、平滑肌的張力有調節(jié)作用。 第四節(jié) 拔 罐 CUPPING1 拔罐法:是指用燃火或抽氣等方法使罐內空氣壓力低于大氣壓,并使罐吸附于體表部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2 特點:拔罐可引起局部組織充血或皮下淤血而留下紫色的印,并以此達到治病目的。3 適應癥: 中醫(yī)認為拔罐能祛風散寒、疏通經絡、調暢氣血,還可拔出血脈和機體內的熱

5、毒。常用來治療感受風寒濕引起的腰背痛、關節(jié)炎、哮喘、神經官能癥等。拔罐器具玻璃罐竹罐抽氣罐 背部沿膀胱經走罐 第五節(jié) 耳 針 EAR ACUPUNCTURE 耳針,是指通過刺激耳穴來診治疾病的一種方法。 我國古人認為耳為宗脈之所聚,即手足三陰、三陽經皆入于耳,且耳與臟腑的生理、病理有密切的關系,可以通過耳朵來診治疾病。 現(xiàn)代醫(yī)學傾向于用全息反射理論來解釋耳針療法的原理。 耳穴分布圖 現(xiàn)代針療法的創(chuàng)始人是法國學者諾吉爾,他提出耳穴分部呈倒置的胎兒的規(guī)律。耳針的臨床應用耳穴診病 當人體某部發(fā)生病變、不適時,在耳廓的相應部位就會出現(xiàn)壓痛增強、皮膚電阻降低、甚至出現(xiàn)局部結構改變,如白色片狀脫屑隆起、紅

6、色充血等。耳穴的刺激方法 包括毫針、埋針、壓籽、放血、穴位注射、電針等。 壓籽 選用質硬而光的的小顆?;蛩幫璧荣N在耳穴上的方法。此法簡易、安全、無創(chuàng)易被患者接受,臨床廣為應用。耳穴壓籽耳針的適應癥1、各種疼痛性疾病2、各種炎癥性疾病3、一些功能紊亂性疾病4、過敏與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5、內分泌代謝疾病6、美容第六節(jié) 灸法(MOXIBUSTION)是以艾為主要施灸材料,點燃后在體表穴位或病變部位燒灼、溫熨,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灸法的特點 古人云,“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灸法是針灸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照片艾條灸溫針灸艾柱灸灸法的主治作用和適應范圍主治作用 溫經通絡、祛風散寒活血止痛、回陽固脫升陽舉陷、拔毒泄熱防病益壽適用癥風寒濕痹、胃痛腹痛、痛經、久泄遺尿、遺精、虛脫暈厥、脫肛、崩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