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展我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分析和啟示_第1頁
發(fā)展我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分析和啟示_第2頁
發(fā)展我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分析和啟示_第3頁
發(fā)展我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分析和啟示_第4頁
發(fā)展我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分析和啟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wd. .wd. .wd.開展中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分析和啟示 內容摘要:開展中國家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順利進入高收入社會,需要從確立 基本經濟制度、選擇開展戰(zhàn)略、調節(jié)收入分配、調整宏觀政策、完善體制機制等五個方面入手。我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最大不安全因素來自于貧富分化帶來的社會矛盾,防止落入陷阱的 基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實現(xiàn)科學開展,長期著力點是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資本水平和參與開展的能力。 關鍵詞:中等收入陷阱,開展戰(zhàn)略,深化改革 一、為什么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個簡要的分析框架 總結先發(fā)國家長期持續(xù)經濟增長的歷程、后發(fā)國家成功實現(xiàn)經濟追趕而成為興旺國家的經歷、局部國

2、家長時間處于中等收入水平的教訓,我們認為可以從經濟制度、開展戰(zhàn)略、收入分配、宏觀政策、體制機制等五個方面,分析開展中國家實現(xiàn)持續(xù)增長、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順利進入高收入社會的必要條件。一僵化的經濟制度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 在目前有關“中等收入陷阱的討論中,隱含的假設是所有經濟系統(tǒng)都采用市場經濟體制。誠然,迄今所有興旺國家和地區(qū)都是以市場經濟作為 基本經濟制度的經濟體,但人類近代歷史上并非只有市場經濟這一種制度。在上世紀超過一半的時間里,前蘇聯(lián)、東歐等國都實施過方案經濟或命令經濟,也曾一度獲得了較快、甚至超過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局部國家實現(xiàn)了 基本工業(yè)化。但方案經濟的內在缺陷及其上層建

3、筑所存在的問題,使這些國家雖然在上世紀后期已經進入了中等收入階段,但在中等收入階段長期徘徊,最終未能依靠方案經濟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從一定意義上講,正是由于選擇了錯誤的 基本經濟制度,這些國家才普遍遭遇了“中等收入陷阱。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上實行方案經濟和命令經濟的絕大多數(shù)國家都紛紛向市場經濟轉軌。在從方案到市場激進轉軌的過程中,局部國家的經濟一度出現(xiàn)持續(xù)幾年的負增長。波蘭、匈牙利、捷克等國通過轉向市場經濟體制、并較快地融入歐洲統(tǒng)一市場而實現(xiàn)了經濟復蘇和增長,目前已經成為高收入國家。而俄羅斯經過困難轉軌,2007年按PPP計算的人均GDP接近15000美元,也進入了高收入國家行列Shle

4、ifer,2005;CIA,The World Factbook。 二長期封閉的或內向的開展戰(zhàn)略延緩了技術能力的提高 開放的世界經濟為開展中國家的產品出口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擴張的全球需求使各國在產品的生產上實現(xiàn)更深入的專業(yè)化分工。開展中國家通過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而融入國際市場,學習先進技術,提高管理技能,實現(xiàn)生產率的提高。因此,世界銀行2008將“引進了國際所知knowledge,輸出了國際所需作為成功的后發(fā)高增長經濟體的首要特征。 有充分的證據(jù)說明,出口導向的開展戰(zhàn)略能夠使開展中國家積累起持續(xù)開展所需要的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從而有助于其最終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出口導向戰(zhàn)略使國內工業(yè)直接面

5、向全球市場競爭,促使國內企業(yè)學習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組織方式,在實現(xiàn)用制成品出口代替資源和傳統(tǒng)初級產品出口的過程中,積累了外匯資金,獲得了產業(yè)經歷和技術能力。即使其國內市場規(guī)模小而缺乏以支撐國內形成完整的產業(yè)鏈,推行出口導向戰(zhàn)略的國家仍可以通過參與全球市場而在自身最擅長的領域實現(xiàn)專業(yè)化、規(guī)模化,從而建設產業(yè)的國際競爭力,獲得較高的增加值收益World Bank,2008。東亞地區(qū)的“四小龍正是因為致力于促進面向出口的工業(yè)部門的開展,擴大對外貿易,使出口產品多樣化、復雜化,才成功實現(xiàn)了工業(yè)升級和經濟開展轉型,避開了“中等收入陷阱,順利進入了高收入社會。 相反,大局部拉美國家之所以未能像東亞成功者

6、那樣成為高收入國家,與其沒有及時調整進口替代戰(zhàn)略不無關系。進口替代戰(zhàn)略的初衷是保護剛剛起步的幼稚工業(yè)不致被興旺國家的競爭優(yōu)勢所摧垮,以支持其成長壯大。應該說,進口替代戰(zhàn)略在初期是有效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實行進口替代戰(zhàn)略的30年間,大多數(shù)拉美開展中國家在經濟和社會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南方委員會,1991。但長期實行進口替代戰(zhàn)略,不但國內市場需求增長有限,而且也失去了為應對全球競爭而持續(xù)進展技術學習的壓力和時機。由于沒有及時調整,拉美國家的進口替代戰(zhàn)略不僅沒有實現(xiàn)促進大規(guī)?,F(xiàn)代產業(yè)開展的初始目標,還阻礙了農業(yè)和中小企業(yè)的自主開展速水佑次郎,1998。三要素升級與產業(yè)能力建設步伐緩慢要素包括資本和勞

7、動力積累對于開展中國家固然重要,但從長期來看,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唯一源泉,最終經濟增長率將取決于技術進步率。先行國家在19世紀后期實現(xiàn)了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驅動向效率和創(chuàng)新驅動的增長方式轉變。根據(jù)索洛的測算,美國20世紀前半期工人人均產出的增長率中,有7/8要歸因于“技術進步不單指新產品、新工藝,還包括在資本、勞動投入不變的條件下引起產出增加的所有因素,比方人力資本投資和用于研發(fā)的無形資本投資。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以羅默、盧卡斯的研究工作為代表的內生增長理論興起,將技術進步看作是內生的,認為知識具有外溢效應,知識投資是邊際收益遞增的,能夠彌補甚至超過物質資本的邊際收益遞減。按內生增長理論

8、,只有建設起有利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創(chuàng)造的鼓勵機制,實現(xiàn)要素驅動升級,推動生產率提高較快的產業(yè)在經濟構造中的比重上升即實現(xiàn)產業(yè)升級,中等收入國家才可以防止出現(xiàn)投資收益遞減,實現(xiàn)持續(xù)增長,最終進入高收入社會。在資本邊際收益遞減時無法實現(xiàn)要素升級,是中等收入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無法以要素升級應對資本邊際收益遞減而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國家是前蘇聯(lián)。蘇聯(lián)的經濟方案可以認為是在政府指令下最大限度地積累資本以推動經濟的極端情形速水佑次郎,1998。但蘇聯(lián)的經濟增長長期都主要來源于資源投入的增加,資本的快速積累導致資本邊際生產力急劇下降到幾乎為零Easterly和Fisher,1995

9、。在人口紅利消失時無法實現(xiàn)產業(yè)升級,也是中等收入國家難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隨著現(xiàn)代產業(yè)的持續(xù)擴張,中等收入國家曾一度被認為無限彈性的勞動力供給將難以維系,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將會消失,工人工資也隨之上漲。因此,如果不能提升勞動者技能和技術水平,中等收入國家的生產率無法持續(xù)提高,經濟的持續(xù)增長就難以實現(xiàn)。四不能有效解決好收入分配差距與社會公平問題貧困問題已從低收入國家的頑疾變成了中等收入國家必須面對的問題。過去10年,一大批低收入國家晉升到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全世界低收入國家的個數(shù)從60個左右下降到39個。與此對應的是,1990年世界上貧困人口的93%生活在低收入國家,而到20072008

10、年全世界約10億貧困人口人均日收入1.25美元以下生活在中等收入國家,占世界貧困人口的72%左右Sumner,2010。這反映了局部中等收入國家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無視了收入分配問題,而收入分配不公導致的貧富差距過大,將會成為影響中等收入國家最終能否進入高收入國家的重要因素。早期研究認為持續(xù)的經濟增長可以實現(xiàn)公平:庫茲涅茨提出了著名的“倒U假說,即隨著人均收入的增長,不平等程度先增大而后減小。但隨著一些開展中國家“增長性貧困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研究說明,經濟增長并不一定能夠導致收入差距的必然縮小,而嚴重的收入分配不公會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作用:首先,如果一局部人長期不能享受經濟增長的成果,他們就可

11、能最終采取一些不利于經濟增長和社會穩(wěn)定的行動,使增長進程受到干擾或被打斷。第二,收入和財富的不平等會代際轉移,導致不同社會階層人群的后代在開展時機上的不平等,降低了人們?yōu)榻洕鲩L做出更大奉獻的意愿。第三,嚴重的不平等可能成為政治動亂的根源以上三點見World Bank,2007b、2008。第四,中等收入階段保持增長最核心的內容是人們進展人力資本投資的積極性,但不平等可能影響生產性投資,特別是對人力資本的投資。第五,過高的收入差距給政策當局極大壓力,這反而容易導致錯誤的政策選擇和糟糕的經濟后果Sachs,1989。第六,收入分配和貧富差距拉大導致內需萎縮,引起經濟增長動力缺乏。相反,經濟增長越

12、公平,經濟就越有可能保持持續(xù)增長,因為公平帶來更少的爭論、更小的開展阻力。根據(jù)UNDP在2002年對中國城市家庭的調查,超過80%的答復者認為收入分配“不夠公平 48%或者“很不公平34%UNDP,2005。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人人都有較多的時機參與經濟活動,因而人們對不平等的容忍程度通常更高。但如果中等收入國家經濟增長放緩,收入差距的問題會突現(xiàn)出來,現(xiàn)有不平等水平將更不容易被社會承受,可能帶來更多的社會不滿和摩擦。這要求政府一是要確保窮人能獲得必要的收入,享受到 基本的公共服務,減少和消除貧困;二是要有效調節(jié)高收入群體的收入,使不同群體的收入差距不能過大World Bank,2008。五制度建

13、設與制度質量難以滿足高收入階段的需要在較低的開展水平下,即使制度質量不高、社會問題突出,一個國家也可以維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使人均收入水平持續(xù)提高,從低收入社會進入中等收入社會。但正如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家Rodrik所言,啟動經濟增長和維持經濟增長在某種程度上是兩碼事前者只需要一些有限的改革,對一國的制度質量并無過高要求;后者那么要求建設起一個健全的制度根基,以賦予經濟、社會抵御各種沖擊的能力,并保持生產的活力Rodrik,2007。當一國經濟開展到了一定的階段,如果沒有制度質量的提升,就難以進一步增長,難以翻越“高收入之墻進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成為興旺的現(xiàn)代國家。法國INSEAD學者Fat

14、s和Mihov提出了如以以下圖所示的經濟增長和制度質量二維坐標系:橫軸是人均GDP;縱軸是世界銀行2005年發(fā)布的制度質量指標,反映各國的政治穩(wěn)定、政府效率、法制建設、腐敗狀況與管制質量等社會因素,該指標越低一國的社會問題越突出。在人均收入大致位于9000美元和13000美元的地方畫兩條垂直于橫軸的直線,很多國家都落在這兩線之間的區(qū)域,這個區(qū)域被稱為“高收入之墻?!案呤杖胫畨嵸|上是“制度質量之墻,它把所有國家分成幾個區(qū)域:但凡制度質量指數(shù)較高的國家,人均GDP絕大局部都超過13000美元,集中分布在右上區(qū)域。制度質量不佳、人均GDP卻高于13000美元的國家只有沙特,處于右下區(qū)域2011年開

15、場的“阿拉伯之春也涉及到了沙特阿拉伯。雖然沙特政府采取了為國民發(fā)現(xiàn)金的方式緩解了國內矛盾,但沙特阿拉伯是否能夠永遠在現(xiàn)有的制度下維持高收入社會的地位仍未可知。制度質量指數(shù)較低的國家,集中分布在左下區(qū)域,其人均GDP可以在從8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各個水平Fats & Mihov,2009。根據(jù)該統(tǒng)計分析所得到的一個 基本結論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階段,一個國家的制度質量即使不很高,也可能在較長時期內保持比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使一個國家的人均GDP水平不斷提高。但是,要翻越人均GDP水平900013000美元這個高墻而進入高收入國家,就必須進展系統(tǒng)的改革,建設高質量的政治和經濟制度。簡單地講

16、,要從中等收入社會進入高收入社會,必須翻越這個“制度質量之墻。二、中等收入國家落入“陷阱的主要不安全因素一個國家從低收入社會向高收入社會開展的過程,是一個經濟總量增加、經濟構造調整的過程,更是一個社會構造深刻變革的過程。不但經濟增長的驅動力會隨著經濟開展水平而改變,維系經濟增長的社會環(huán)境也會發(fā)生改變。如果政府的經濟政策不及時調整、制度不及時改革和完善體制,經濟增長會失去動力,社會和諧會被打破,一個國家可能長期處于經濟低迷、社會動亂的狀態(tài),長時間難以經過中等收入階段而進入高收入社會。在目前絕大多數(shù)國家都采用了市場經濟作為 基本經濟制度的情況下,一個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不安全來自以下四個方

17、面。第一,開展戰(zhàn)略錯誤。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格局下,一個國家必須參與全球競爭才能夠獲得市場空間,保持經濟活力,在競爭中實現(xiàn)技術進步和生產率提高,這是支持經濟持續(xù)增長的外部原因。如果采取對外封閉的開展戰(zhàn)略,其經濟增長的潛力得不到發(fā)揮,一國就容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第二,要素升級緩慢。中等收入國家在經濟增長初期主要依靠低成本勞動力、廉價自然資源和引進技術啟動經濟增長。但由于在教育和科學技術方面的投資缺乏,導致中等收入國家人力資源質量提高不快、產業(yè)技術能力不強,難以支持企業(yè)迅速提高生產率以保持經濟的國際競爭力。要素升級緩慢使中等收入國家經濟增長受到制約,難以縮小同興旺經濟體的差距,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第

18、三,收入分配不公。一次分配主要受市場競爭的直接約束,但中等收入國家的一次分配可能因為勞資關系的制度不健全而長期內不公平。中等收入國家的社會保障、醫(yī)療保險等二次分配制度往往也不健全,常導致全社會的兩極分化,出現(xiàn)鋒利的利益沖突,最后引起社會不穩(wěn)定和內部紛爭,經濟增長進程被打斷,長期處于“中等收入陷阱中。第四,制度建設滯后。一個落后國家要啟動經濟增長并不困難,但隨著經濟增長的啟動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提高,經濟活動和經濟社會關系越來越復雜,矛盾沖突越來越多。如果不及時進展深入的改革和系統(tǒng)的制度建設,不能及時完善法律制度、加強政府能力培養(yǎng)、加強社會監(jiān)視、擴大人民參與權、建設社會保障制度等,一國可能出現(xiàn)經

19、濟停滯、社會失序與沖突加劇,打亂經濟增長的歷程。在中等收入階段,全面的制度建設是實現(xiàn)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是避開“中等收入陷阱、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根基。三、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利條件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和高速增長,我國進入了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經濟構造、社會構造、人口構造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這得益于我國堅持開放的開展戰(zhàn)略,堅持通過改革解放生產力,并 基本建設了開放的市場經濟制度。因此,我國有保持經濟增長,避開“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利條件。一改革開放形成正確的開展戰(zhàn)略經濟增長理論和各國開展實踐說明,過去三十多年我國所實行的改革與開放的方針和路線是正確的。我們要堅持市場化改革、對外開放、自主創(chuàng)新的戰(zhàn)略,因為

20、正是這些戰(zhàn)略使我們迅速從低收入國家變成上中等收入國家,同時為我們跨越中等收入開展階段、最終進入興旺國家行列奠定了物質根基,積累了開展經歷,建設了制度保障。二科學開展觀推動開展方式轉變黨中央和國務院關于我國經濟開展進程有比較科學的判斷和長期部署,對我們現(xiàn)在和今后一段時間內所面臨的問題也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并有我們自己的戰(zhàn)略選擇。我國轉變開展方式,實際上包含了若何實現(xiàn)持續(xù)增長、技術創(chuàng)新、產業(yè)升級的內容。從經濟上看,由于我國內部市場巨大、產業(yè)門類齊全、人力資本充足、產業(yè)開展經歷豐富,我們在跨越中等收入開展階段具有其它許多國家都不具有的優(yōu)勢,我們在保持經濟的競爭力方面有較好的條件。從社會開展上看,按照科

21、學開展觀的要求,我國也開場更加注重區(qū)域協(xié)調,強調民生建設、文化開展、環(huán)境保護,強調要及時化解各種矛盾,維護社會穩(wěn)定。四、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對策如果說開展戰(zhàn)略的選擇、要素和產業(yè)構造升級并不是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最大不安全因素,那么最大的不安全因素來源于收入分配不公和貧富差距的拉大,而化解不安全因素的 基本出路是加快深化改革,推動開展方式轉變。一日益凸現(xiàn)的貧富分化是導致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最大不安全因素城鄉(xiāng)分割的二元格局是中國城鄉(xiāng)收入差距大的 基本重要原因。由于多年來戶籍制度形成的身份差異導致的權利不平等,更加惡化了這種城鄉(xiāng)差距狀況,特別是表達在公共服務的巨大不平等上。另外,改革開放

22、以來在提倡“允許局部人先富起來、“改革分配制度以提高經濟效率等政策的同時,未能及時建設健全相關的稅收調節(jié)、財政支出和社會保障等再分配機制,加上要素流動不暢、市場競爭不充分、行業(yè)壟斷普遍、貪污腐敗盛行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狀況在過去20年中持續(xù)惡化。可以說,日益擴大的城鄉(xiāng)、區(qū)域以及不同人群之間的收入差距,屢禁不止的官員腐敗,進展緩慢的法治建設,公共服務方面的巨大差異,使我們的社會積累了不少的社會矛盾,潛藏著較大的社會危機。二深化改革是我國防止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 基本出路有關國家的經歷說明,完善經濟社會制度、提高制度質量是實現(xiàn)持續(xù)增長、邁向高收入社會的必要條件。我國明確了完善市場經濟

23、制度、建設民主政治、建設法治社會的目標,科學開展觀為我國未來開展指明了方向,為我國順利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第二步、第三步戰(zhàn)略目標,建設現(xiàn)代、和諧的高收入社會提供了指南。但就目前情況看,關鍵環(huán)節(jié)和重點領域的改革進程進展不明顯,轉變開展方式進展緩慢。最 基本的原因是,多年改革和開展形成了新的利益格局,而進一步的改革和制度建設受當前利益格局的制約較大。為此,我們不但需要提高增長質量、重視民生、緩解社會矛盾,推動全社會形成新的改革共識,同時需要堅決的政治意志和堅強的政治領導,通過對政府組織的強有力的掌控和對改革過程的有效領導,推動系統(tǒng)全面的制度建設,建設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民主政治、法治社會。中國超越“中等收入

24、陷阱的過程,必須是全面制度建設的過程,是中國社會走向現(xiàn)代化的過程,同時是中國完成現(xiàn)代國家建構的過程。三加大教育投入是避開“中等收入陷阱的長期性、 基本性舉措中等收入國家處于由要素驅動向效率和創(chuàng)新驅動的轉型階段,全社會人力資本的提高是中等收入國家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加大教育投入是我國既需要長期堅持,又必須當下著手的工作。要確保義務教育的全覆蓋和高質量、提高職業(yè)教育的針對性、加大高等教育的開放性,提高全社會的人力資本水平,提高所有人參與經濟開展和社會建設的能力。在我國市場經濟制度逐步完善、人人參與經濟建設和社會開展的時機趨于平等的情況下,持續(xù)的教育投資既可為跨越中等收入開展階段提供人力資

25、本和智力資源,更會為中國經濟進入高收入階段、中國社會開展到現(xiàn)代社會培養(yǎng)有參與意愿、有參與能力的合格公民。參考文獻:1蔡昉:“構造調整的國際經歷,?比較?,2010年第6期。2速水佑次郎、神門善久:?開展經濟學:從貧困到富裕?第3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3Easterly, W., Fischer, S., 1995, “The Soviet economic decline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4Fats,A., Mihov,I.,2009, “The 4 Is of Economic Growth, Working Paper.INS

26、EAD.5Fischer, A.M., 2010, “Is China Turning Latin Chinas balancing act between power and dependence in the lead up to global crisi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26: 739757.6Rodrik,Dani, 2007, One Economics, Many Recipes: Globalization,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中譯本:丹尼羅德里克,?一樣的經濟學,不同的政策處方:全球化、制度建設和經濟增長?,中信出版社。7Sachs, J.D.,1989, “Social Conflict and Populist Policies in Latin Amrican, NBER Working Pap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