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0-2021低位直腸癌側方淋巴結清掃相關問題(完整版)摘要對于低位直腸癌的治療,在是否選擇側方淋巴結清掃為標準治療,或將側 方淋巴結轉移視為遠隔轉移而以放化療為治療策略等方面,東西方學者的 觀點仍存在諸多差異。JCOG0212試驗并未證實預防性側方淋巴結清掃的 非劣性,其仍具爭議。腹腔鏡手術技術、輔助治療等正在改變低位直腸癌 的治療策略,側方淋巴結清掃的合理應用仍是未來研究的重要課題。關于側方淋巴結清掃(late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LLND )的 JCOG0212試驗提供了高級別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ù),但東西方學者對于低位直 腸癌治療上的認知差異并未就此消除,其依
2、然存在諸多問題需要深入研 究。本文就低位直腸癌LLND的相關問題予以闡述。LLND 的理論與實踐1895年,Gerota對于直腸淋巴流向的硏究提出,存在上、側、下3個方 向淋巴途徑。1927年,Senba利用胎兒進行直腸淋巴流向的硏究,證實 低位直腸的淋巴引流向上可沿直腸上動脈引流至腸系膜下動脈( IMA )旁 淋巴結,是直腸最主要的淋巴引流途徑;同時,也存在沿著直腸中動脈、 髂內(nèi)動脈、閉孔周圍淋巴結的側方引流途徑。20世紀40年代,臨床病理 學硏究發(fā)現(xiàn),10%15%的直腸癌病人存在側方淋巴結轉移。這些基礎與 臨床硏究成果為LLND奠定了理論基礎。1950年,Sauer提出對于直腸 癌有必要切
3、除側韌帶,清掃髂血管淋巴結。故當時美國學者積極主張包含LLND的擴大手術。1952年,Deddish報道LLND即骨盆淋巴結和髂內(nèi) 淋巴結清掃并不改善存活率且增加手術并發(fā)癥;20世紀50年代末期,諸 多硏究提出對LLND的質(zhì)疑,認為骨盆淋巴結轉移是無法根治的高度進展 期直腸癌。1979年,Enker等報道了直腸癌擴大切除的治療效果,認為 IMA高位結扎、骨盆內(nèi)淋巴結清掃以及聯(lián)合器官切除并未改善生存和降低 局部復發(fā)率。日本基于1927年Senba的淋巴流向硏究結果,自20世紀40 年代始,積極開展直腸癌LLND,并于1978年提出了保留神經(jīng)的LLND。 1982年,Hojo報道了對Dukes B
4、、C期直腸癌病人實施擴大淋巴結清掃, 可有效降低局部復發(fā)率,提高存活率,故建議開展LLNDO 1983年,土 屋報道了保留神經(jīng)的骨盆擴大淋巴結清掃手術。20世紀80年代,保留神 經(jīng)的LLND逐漸在日本推廣普及,并且將LLND作為低位直腸癌治療的標 準術式。日本大腸癌硏究會成立于20世紀70年代,于1977年制定并發(fā) 行第1版日本大腸癌處理規(guī)約(以下簡稱為規(guī)約) ,經(jīng)過多次更新, 2018年發(fā)布了第9版規(guī)約,其中多次修訂了 LLND范圍;并且,于2005 年發(fā)布了第1版大腸癌治療指南(以下簡稱為指南) ,至201 9年發(fā) 布了第6版指南,將LLND作為標準治療。2006年,Sugihara等1的
5、大樣本回顧性硏究中,納入12個 中心共2916例T3T4期低位直腸癌病人的資料其中930例接受LLND , 結果顯示,位于腹膜返折以下、浸潤深度超出固有肌層的局部進展期直腸 癌病人的側方淋巴結轉移發(fā)生率高達20.1% , LLND可使盆腔內(nèi)復發(fā)的風 險降低50%,5年存活率提高8%9%。日本臨床腫瘤學會針對此結果開 展了循證醫(yī)學的硏究,并于2012年發(fā)布了 JCOG0212試驗結果很卩對口、 皿期低位直腸癌實施保留神經(jīng)的D3淋巴結清掃的前瞻性硏究2。預防 性LLND可明顯降低口、皿期低位直腸癌術后局部復發(fā)率,其優(yōu)于術前放 化療的效果,而且縮短了治療時間,避免了放療的不良反應。因此,第 9 版指
6、南推薦對低位直腸癌行LLND。側方淋巴流向的提出已逾100年,LLND開展也有50余年,但 其是否作為標準手術仍頗具爭議,需要更多臨床硏究的支持。東西方認識的差異 對于側方淋巴結轉移的臨床分期和治療策略,東西方學者在認識上存在諸 多差異。日本將側方淋巴結轉移作為局部轉移,重點進行系統(tǒng)淋巴結清掃, 即全直腸系膜切除(TME)+ LLND ;歐美則將其視為遠處轉移,選擇新 輔助治療(chemoradiation therapy , CRT )和TME或腫瘤相關直腸系 膜切除術(tumor specific mesorectal xecision , TSME )綜合性治療。根據(jù)文獻 3 的回顧性硏
7、究結果, 2005年第1版指南中規(guī)定, LLND 的適應證為腫瘤下緣在腹膜返折以下、浸潤固有肌層的直腸癌。但 因證據(jù)為非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 , RCT )而受非 議。Akiyaoshi等3從日本全國大腸癌登記系統(tǒng)中篩選了 5789例實 施LLND的根治性切除手術病例資料,分析發(fā)現(xiàn),側方淋巴結轉移發(fā)生率 為 11.3%,其中髂內(nèi)動脈淋巴結轉移發(fā)生率為 7.1%(5 年累積存活率為 45%),其以外的側方淋巴結轉移發(fā)生率為 4.2%(5年累積存活率29%)。 故認為,可將側方淋巴結應作為區(qū)域淋巴結處理,LLND有助于改善存活 率,LLND可作為標準
8、治療應用于臨床實踐。20世紀50年代,歐美學者Sauer報道了 LLND的效果,使其倍 受關注。1959年,Stearns報道盆腔淋巴結清掃(髂內(nèi)淋巴結清掃)手術 并發(fā)癥多且并未改善長期生存,故認為發(fā)生盆腔淋巴結轉移是無法根治的 高度進展期直腸癌,淋巴結清掃無意義。手術并發(fā)癥制約了 LLND的臨床 應用,也是爭議的焦點。因此,歐美學者主張進行術前放化療, 20 世紀 70年代,Dwight等針對直腸癌術前放療的硏究顯示,其具有延長生存時 間和抑制淋巴結轉移的效果;80年代,Swedish試驗比較了術前放療+手 術與單純手術的療效,結果顯示,術前放療組的局部復發(fā)率明顯降低,差 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4;
9、90年代,TME的應用明顯降低了局部復發(fā)率。同 期的相關硏究 Dutch 試驗也進一步證實術前放療可改善局部復發(fā),提高 TME的療效。明確了新輔助放化療(nCRT )與TME聯(lián)合應用的價值。美 國國家綜合癌癥網(wǎng)絡( NCCN )的直腸癌臨床實踐指南中指出,對于 無明確側方淋巴結轉移時,不推薦行LLND,但如懷疑存在側方淋巴結轉 移,且可切除時,應進行LLND。2009年,Georgiou等5在Lancet Oncol雜志發(fā)表了一篇5500例直腸癌手術病例的Meta分析其中2577 例病人接受擴大淋巴結清掃, 局部復發(fā)的風險比( OR) 為 0.83 (0.611.13),5 年無病生存的 OR
10、 值為 1.23(0.752.03) ,此結果 否定了擴大淋巴結清掃在減少局部復發(fā)和改善生存方面的價值。另外,關 于側方淋巴結的分類,1977年第1版美國癌癥聯(lián)合委員會(AJCC)TNM 分期中將髂總、髂內(nèi)動脈周圍以及骶骨岬、骶骨兩側的淋巴結作為區(qū)域淋 巴結,第7、8版AJCC TNM分期將直腸中動脈及髂內(nèi)動脈淋巴結作為區(qū) 域淋巴結,而將髂外、髂總動脈周圍淋巴結視為遠處轉移(M1)。歐美 的相關指南均不推薦進行預防性淋巴結清掃,對于存在側方淋巴結轉移的 病例,均采取以nCRT為中心的綜合治療。其對于口、皿期低位直腸癌治 療的基本原則為:無側方淋巴結轉移時,選擇nCRT+TME (聯(lián)合或不聯(lián) 合
11、術后輔助治療);存在側方淋巴結轉移時,先進行nCRT,如可切除時 則行TME+轉移灶切除,如無法切除則直接進行放化療。歐美學者將側方 淋巴結轉移作為全身性疾病,故以nCRT+TME為標準治療。除上述因素外,諸多影響評價LLND效果的因素也是引發(fā)爭議的 原因。例如,病例的選擇、淋巴結清掃的技術水平、自主神經(jīng)的處理、骨 盆復發(fā)的判定、化療效果的影響以及LLND后可能引起的分期變化等。LLND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ù)日本的多中心隨機對照硏究JCOG0212試驗納入了 2003年6月至2010 年8月日本33家單位的701例腹膜返折以下口、皿期直腸癌其中行TME 350例、TME+預防性LLND 351例,對二
12、者進行非劣性比較,主要硏究 終點為5年無復發(fā)存活率(RFS)4。結果顯示,側方淋巴結轉移發(fā)生 率為 7.4%( 26/351 ) ;TME組和TME+LLND組的 5年 RFS分別為 73.3%、 73.4%,二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5年總存活率分別為90.2%、92.6%;5 年局部無復發(fā)存活率分別為 82.4%、87.7%;局部復發(fā)率分別為 12.6% (44/350)、7.4%(26/351);側方淋巴結區(qū)域復發(fā)分別為 23 例、4 例??梢?,預防性LLND能夠獲得優(yōu)于nCRT的局部復發(fā)率,而且縮短了 治療時間,避免放療照射的不良反應6-7。基于 JCOG0212 試驗結果,第 6 版指南
13、仍沿用 2005 年的推薦標 準,即對于腹膜返折以下、浸潤深度超過固有肌層(CT3 )的直腸癌,推 薦行LLND。LLND的基本原則為:對于口、皿期直腸癌,腫瘤位于直腸 上段或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術前或術中發(fā)現(xiàn)側方淋巴結轉移,強烈推薦 TME+LLND ;術前或術中診斷無側方淋巴結轉移,適度推薦TME+LLND ; 腫瘤位于直腸下段或直腸下段與肛管交界處,有側方淋巴結轉移,推薦 TME+LLND或nCRT后行TME+LLND但如果無法切除則直接進行化療。 近年來,影像學診斷水平大幅提升,對于影像學檢查中沒有側方淋巴結轉 移的進展期直腸癌,不推薦nCRT和LLND。TME、環(huán)周切緣與LLNDTME
14、的理念是將直腸固有筋膜作為天然屏障,完整切除全部直腸固有筋膜 及包含的直腸系膜組織。目前,TME的原則是保留自主神經(jīng),完整切除直 腸前壁 Denonvilliers 筋膜、后壁 Waldeyer 筋膜、側壁含側韌帶、腫瘤 遠側端的直腸系膜。TME是首次將直腸癌手術以規(guī)定的層面進行切除和清 掃的術式,是不包含LLND的中樞方向D3術式。然而,10%25%的直 腸癌存在側方淋巴結轉移,而其并不在 TME 的清除范圍內(nèi),因而成為直 腸癌術后復發(fā)的重要因素。1986 年,Quike 提出環(huán)周切緣(circummferential resectiou margin , CRM )概念,直腸癌手術剝離面的
15、CRM陰性是TME手術質(zhì)量 控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其有助于降低局部復發(fā)率并提高長期存活率。 CRM 陽 性是指切除后的直腸標本橫斷面在鏡下可見腫瘤組織,癌結節(jié)或轉移淋巴 結與CRM的距離1 mm。MRI檢查示腫瘤浸潤最深處至外科剝離面1 mm,局部復發(fā)率高,應考慮術前治療。JCOG0212試驗中,低位直腸癌 LLND對于骨盆側方區(qū)域復發(fā)控制效果非常顯著,LLND組僅4例復發(fā), 而TME組為23例。直腸系膜內(nèi)淋巴結轉移時,側方淋巴結轉移發(fā)生風險 相應增高,故有學者將此種情況作為LLND的條件。術后局部復發(fā)主要是 側方淋巴結復發(fā)和CRM陽性導致的局部復發(fā),則方淋巴結復發(fā)約占50%, 尤其常見于 TME
16、聯(lián)合術后放化療的病例,側方淋巴結復發(fā)是局部復發(fā)的 原因。MRI和多排螺旋CT (MDCT)檢查示CRM陽性及側方淋巴結短徑 5 mm,有助于預測側方淋巴結轉移和選擇術前治療。如手術是以主病 灶控制或 CRM 陰性為目的時有必要進行術前治療,而如以側方淋巴結的 控制為目的時,則應行LLND。如腫瘤的淋巴途徑浸潤風險高時,應予以 TME + LLND和術前治療。nCRT后LLND的抉擇nCRT或新輔助放療(nRT )可明顯降低局部復發(fā)率。荷蘭的Dutch試驗 結果顯示,與僅接受TME手術的病人比較,接受了 nRT的病人5年總存 活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局部復發(fā)率明顯降低(5.8% vs. 12.5
17、%);德 國結直腸癌硏究組的硏究也顯示,nCRT+TME與TME+術后輔助治療比 較,總存活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nCRT有效降低了局部復發(fā)率(6% vs. 13%)。二者結論相近。因此,在歐美的相關指南中,對于口、皿期直腸 癌,推薦nCRT+TME治療模式。但歐美尚無關于LLND的硏究數(shù)據(jù),故 nCRT后有無必要行LLND仍是臨床關注的問題。2001年,Nagawa等 8 開展的一項RCT硏究比較了 nRT+TME與nRT+TME+LLND的臨 床療效,結果顯示,總存活率、局部復發(fā)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建 議對于術前無證據(jù)顯示側方淋巴結腫大的低位直腸癌,實施nCRT + TME , 而不
18、做LLND。諸多回顧性硏究積極推薦,對于懷疑側方淋巴結轉移的病人,實施nCRT或nRT,并在術中行LLND,但缺乏循證醫(yī)學證據(jù)。韓國Kim等 9 的回顧性硏究納入366例口、皿期直腸癌病人,行nCRT + TME治 療(未行LLND),隨訪顯示,局部復發(fā)率為7.9% ( 29/366 ),側方區(qū) 域是主要的復發(fā)部位(24例),術前側方淋巴結短徑5 mm病例的局部 復發(fā)率為27%。神藤英二等10 報道了一組進展期(T3 )直腸下段直 腸癌病例的側方淋巴結轉移數(shù)據(jù),LLND組腸管軸(No.251 )和中樞車由 (No.252、253 )的淋巴結轉移發(fā)生率分別為54.9%、11.8%、17.6%,
19、nCRT+LLND組分別為35.5%、9.2%、17.1%,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且 nCRT后仍然有17%的側方進展。另外,nCRT組織學反應2級以上病例 和無反應病例的腸管軸淋巴結轉移發(fā)生率為 20.8%、42.3%,而側方淋巴 結轉移發(fā)生率為16.7%、17.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見nCRT后雖然 主病灶退縮,但側方無改變。nCRT+LLND組中側方淋巴結轉移陰性者的 5 年局部無復發(fā)存活率為 94.7%,側方淋巴結轉移陽性者為 64.3%,而 LLND組側方淋巴結轉移陽性者5年局部無復發(fā)存活率為72.9%??梢姡?對發(fā)生側方淋巴結轉移的病例實施LLND,術后存活率60%,而nCRT
20、對于側方淋巴結轉移控制效果有限。Akiyoshi等11回顧性分析127例行nCRT病人的臨床資料, nCRT治療前38例有側方淋巴結腫大丄LND后病理學檢查證實側方淋巴 結轉移發(fā)生率為60%,說明nCRT后仍有癌細胞殘留?;趎CRT后仍有 約 10%的病例存在側方淋巴結轉移的情況,應肯定 LLND 的局部控制價 值。另外,LLND與nRT、TME術后復發(fā)率比較的數(shù)據(jù)顯示,聯(lián)合 LLND或nRT優(yōu)于單獨TME的局部控制效果。比較日本國立癌癥硏究中 心的單獨擴大手術病例與Dutch試驗的TME及nRT+TME的病例數(shù)據(jù)發(fā) 現(xiàn),擴大手術的局部復發(fā)率與nRT+TME效果相同(6.9% vs. 5.8
21、% ), 但低于單獨TME手術治療組(12.1% )12。日本和韓國直腸癌LLND相關數(shù)據(jù)硏究表明,如術前懷疑側方淋 巴結轉移,nCRT后行TME+LLND有助于降低局部復發(fā)率。LLND的適應證第9版指南規(guī)定,LLND的適應證為腫瘤下緣位于腹膜返折以下、浸潤深 度超過固有肌層。藤田伸13 認為,對于CT3N0M0的直腸下段直腸癌,術前應 結合CRM進行綜合判斷,即:側方淋巴結腫大(短徑510 mm) ,MRI 診斷CRM1 mm,均行nCRT+TME+LLND治療;側方淋巴 結腫大(短徑5 mm )或無側方淋巴結腫大,如 CRM1 mm,貝。僅行TME。日本國立癌癥硏究中心引入MRI、MDCT
22、等影像學檢查指標輔助 判斷,即:在側方區(qū)域有類圓形的淋巴結(不計大?。蛑蹦c系膜內(nèi)1 cm 以上存在淋巴結作為LLND的指征14。保留自主神經(jīng)的LLND指征為:腫瘤位于腹膜返折以下,直腸下 段,浸潤深度不超過固有肌層,自主神經(jīng)無直接浸潤。依據(jù)淋巴結轉移部位,對轉移側行 LLND。LLND范圍、程度分類標準側方淋巴結的變遷 1977年第1版規(guī)約對直腸區(qū)域淋巴結進行 了規(guī)定和分類,腸管旁淋巴結為第1站,支配血管干為第2站,支配血管 根部為第3站。髂內(nèi)、外淋巴結歸于第 2、 3站,直腸的區(qū)域淋巴結包含 沿髂血管的側方淋巴結(直腸上段、直腸下段)。清掃的淋巴結包括直腸 下淋巴結No.271 (現(xiàn)No
23、.251 )、直腸中動脈根部淋巴結No.262(現(xiàn)廢止)、閉孔淋巴結No.282(現(xiàn)No.283 )、髂內(nèi)淋巴結No.272 (現(xiàn)No.263P、263D)、髂總淋巴結(No.273 )、腹主動脈分叉部淋 巴結(No.280 )。對于骶正中淋巴結(No.270 )、骶外側淋巴結(No.260 ), 如術中判定陽性則清掃,如判定為陰性則可不做清掃。髂外淋巴結不屬于 外側淋巴結,復主動脈分叉部淋巴結(No.280 )、骶正中淋巴結(No.270 )、 骶外側淋巴結(No.260 )屬于擴大淋巴結清掃范圍。第14版規(guī)約均沿 用上述分類。 1 994年第5版、 1 998年第6版規(guī)約確定清掃淋巴結包括
24、髂 總淋巴結、髂內(nèi)淋巴結、閉孔淋巴結、直腸中動脈根部淋巴結,而腹主動 脈分叉部淋巴結、髂外淋巴結、骶正中淋巴結、骶外側淋巴結則可不進行 清掃。2006 年第 7 版、2009 年第 7 版(修訂版)明確定義了側方淋巴 結,將髂內(nèi)淋巴結(NO.263P、263D )和閉孑L淋巴結(No.283 )作為清 掃淋巴結,縮小了 LLND的范圍。2013年第8版規(guī)約沿用了第7版的定 義,側方淋巴結限定于下段直腸的區(qū)域淋巴結,髂內(nèi)淋巴結(NO.263P、 263D )和閉孑L淋巴結(No.283 )作為D3清掃淋巴結。2018年第9版 規(guī)約再度明確側方淋巴結的范圍和清掃程度。清掃程度分類標準 第 9 版規(guī)
25、約中側方淋巴結的范圍規(guī)定為: No.263D、No.263P、No.283、No.273、No.293、No.260、No.270、 No.280淋巴結15。清掃程度分類為:(1)LDX,LLND范圍不明。 (2)LD0,未行 LLNDO(3)LD1,LLND 不足 LD2 程度。(4)LD2,清掃 NO.263D、NO.263P、No.283 淋巴結。(5)LD3:清掃 NO.263D、 NO.263P、No.283、No.273、No.293、No.260、No.270、No.280 淋 巴結。LLND 術式選擇 LLND 的手術方式有經(jīng)典的開放淋巴結清掃、 腹腔鏡輔助淋巴結清掃、機器人輔助淋巴結清掃、經(jīng)肛淋巴結清掃、保留 自主神經(jīng)的淋巴結清掃等。經(jīng)肛LLND是近年來提出的挑戰(zhàn)性手術方式, 而腹腔鏡下L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課題申報參考:具身認知視域下英漢數(shù)量性“大量”構式的主觀化對比研究
- 2025年《英語可以這樣教》的讀書心得(3篇)
- 2025年上半年州教育計財工作總結(三篇)
- 2025年度個人房產(chǎn)抵押貸款擔保費率標準4篇
- 2025年度綠色有機大米產(chǎn)地直銷合作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倉儲物流設施租賃合同終止協(xié)議4篇
- 2025版危險品運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合同3篇
- 2024鋁單板購銷合同模板
- 2025年度新型銀杏樹種植與銷售合作協(xié)議4篇
- 三輪車買賣標準協(xié)議模板2024版版B版
- 【探跡科技】2024知識產(chǎn)權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報告-從工業(yè)轟鳴到數(shù)智浪潮知識產(chǎn)權成為競爭市場的“矛與盾”
- 《中國政法大學》課件
- GB/T 35270-2024嬰幼兒背帶(袋)
- 遼寧省沈陽名校2025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英語試卷含解析
- 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數(shù)學試卷(新題型:19題)(基礎篇)(含答案)
- 2022版藝術新課標解讀心得(課件)小學美術
- Profinet(S523-FANUC)發(fā)那科通訊設置
- 第三章-自然語言的處理(共152張課件)
- 醫(yī)學教程 常見化療藥物歸納
- 高一生物生物必修一全冊考試題帶答題紙答案
- 統(tǒng)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第一單元教案教學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