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熟讀精思的讀后感600字5篇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畢竟應當怎么寫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熟讀精思的讀后感6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熟讀精思的讀后感600字1
《熟讀精思》(節(jié)選)是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的一篇文章。
剛開始讀《熟讀精思》的時候,我覺得里面的方法都沒有用??啥嘧x幾遍后,我貌似有了感悟,越讀,我是越想讀。越品,我是越想品。等老師講了意思之后,我貌似覺得它有一點用了。便嘗試了一下,結果我發(fā)現(xiàn)了我原先的錯誤了。
“心不在此,則眼不看細心,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憶不能久也。〞這是《熟讀精思》里的一句話,通過反復品讀我發(fā)現(xiàn)我以前總是在讀書背書的時候走神,有的背下來了,可是不過一個小時就忘地一干二凈了。嘗試了文中的方法后,我背書的時間短了,而記憶的時間卻長了。
“凡讀書,須整頓幾案,令清白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這也是原文,從中我體會到的是我看書時的姿態(tài)有時是彎著看,有的是爬那看,甚至還有時躺著床上仰臉看。這樣不僅對眼睛不好,還會對記憶受到影響。當我試了試文中的方法后,對我有了很大的影響。
《熟讀精思》教會了我好多學習的方法,讓我受益匪淺。
熟讀精思的讀后感600字2
今天我們上了一節(jié)文言課文《熟讀精思》,我通過學習以后真是有了很大感想。
《熟讀精思》的主要內容就像向我們陳述了讀書應當注意哪些問題,其中講到了讀書應當要熟讀,讓書上的語句仿佛從我們嘴巴當中脫口而出似的。而且告誡我們讀書必需要擅長思考,不要完全依照書本的思想,提醒我們應當采取各家的思想,綜合地思考問題。還有《熟讀精思》告訴我們讀書應當重視環(huán)境,應當確保一個恬靜、舒適、整齊的讀書環(huán)境。最終就是傳授我們讀書三到:心到、眼到、口。
這篇《熟讀精思》的中心思想就是要我們不光要細心讀書,而且也要細心思考。文章寫得十分好,富有深意。我從中的啟發(fā)很大,我也意識到這樣一個道理。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是很繁雜的,各種因素各種環(huán)境制約著人們的思想。因此,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必需全方面地開動腦筋思考,不能單純依據(jù)幾點道理幾個說法就輕率地做出決定。
人書讀得越多,思考問題也會越詳細透徹,這應當是沒有錯的。然而,讀書也應當重視方法、效率,《熟讀精思》就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種關于如何讀書的思考。
熟讀精思的讀后感600字3
俗話說,勤動筆墨勤看書。大思想家狄德羅說:“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中止。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讀書縱然好,但我們卻不能空讀,空想,只有把書讀得熟練,并參與自己的思考,我們才可以得到“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的效果。
一個人讀書,假如,只有他的嘴巴在讀,而心思和眼睛卻不專一,那么,讀也是白讀。在讀書時,我們應當用眼睛盯著書上,讓心落實在書本上,提起氣息,大聲的朗讀。這,就是所謂的心到,眼到,口到。在讀的過程中,我們還要認真去思考,去品嘗出書本真正的味道。一句話說的好,學而不思則茫。思而不學則殆。假如我們光學習不思考,就會被知識的表面所迷惑,但假如我們光思考而不學習,我們就會因不解而變得更加危險。凡是讀書必需先要熟讀,讓里面的話都好像出自于我們的嘴巴。進一步就細心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但在思考的時候,只是從表面所思考,那么換來的也只是表面的知識,但是我們認真去思考,更加深層的去思考,那么,得到的就是雙倍的收獲。書,他是我們的老師,是他牽著我們的手,帶著我們步入知識的殿堂;書,他是我們的朋友,帶給我們無窮的知識;書,他是我們的明燈,照亮我們前方的道路!
熟讀精思的讀后感600字4
《熟讀精思》里說道,看書大多數(shù)都必需先要熟讀,讓書上的語句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
緊接著就精心地思考,讓它的道理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這樣以后可以有所收獲了。
至于那些對于文章道理有不解的地方,各家說法紛繁錯雜,就也要虛心悄悄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各家看法中確定誰對誰錯。
先假定一種說法自己單獨列為一說,然后順著文章的思路去想,來驗證它思路的通暢和阻塞。
那么那些特別沒有道理的說法,不等到和其他的學說相對比,就已經(jīng)自己屈服了。
再用大家的言論相互詰問反駁,然后尋求它的道理的穩(wěn)妥,來考證它的正確或錯誤,那么好像是對其實是錯的,也將被公眾承認的說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了。
一般狀況下,逐漸地停下來看,用寧靜的心態(tài)來觀測發(fā)展變化,像攻擊堅硬的木頭,先攻擊它的簡單的地方而再攻擊它的關鍵之處;像解開纏亂在一起的繩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暫且放在那兒慢點去處理它。
這就是看書的方法。
凡是讀書,必需先整理好讀書用的桌子,使桌子潔凈平穩(wěn),把書冊整整齊齊地放在桌子上,讓身體坐正,面對書冊,細心冷靜地看清書上的文字,細心明了地朗讀文章。
必需要讀得每個字都很洪亮,不可以讀錯一個字,不可以少讀一個字,不可以多讀一個字,不可以讀顛倒一個字,不可以勉強硬記,只要多讀幾遍,就自然而然順口而出,即使時間久了也不會忘掉。
古人說:“讀書的遍數(shù)多了,它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就是說書讀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別人解釋說明,自然就會明白它的道理了。
我曾經(jīng)說過:讀書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書本上,那么眼睛就不會細心看,心和眼既然不一心一意,卻只是隨隨意便地讀,就一定不能記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
熟讀精思的讀后感600字5
這一學期,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名字叫做《熟讀精思》。
這篇文章是宋代的大學問家朱熹總結自己的讀書經(jīng)驗,概括出來的讀書好方法。
學了這篇課文,我的感想很深,原來讀書竟然都有這么多的學問,就像文章中說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的熟,則不待講解,自曉其義也。
原來書只要讀的很熟,不用讓別人講解自己就能懂得它的意思了。
課文學完后,我回想起自己讀書的情景,一本書,我每讀完一遍就會有一些全新的認識。
譬如《三國演義》這本書,我第一次讀的時候覺得諸葛亮特別厲害,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就像神人一般。
但是讀其次遍的時候,就明白了他為什么會“出師未捷身先死〞了。
他之所以沒有最終成功匡扶漢室,除了“扶不起的阿斗〞之外還有一些自身的原因,他不重視培養(yǎng)后續(xù)人才,不敢放開手腳讓下屬發(fā)揮才干,無論大事小事都一個人管理,最終導致自己身疲力竭、積勞成疾、病重而亡,而他嘔心瀝血建立起來的蜀國也在他死后迅速的沒落了。
再譬如,又一次我做了這樣一道數(shù)學題:將八本書放進三個書包里,總有兩個書包中會有三本書。
這句話一眼看上去沒有錯,由于8÷3=222+1=3本。
但只要細心一看,就能發(fā)現(xiàn)問題。
這個“總〞字的意思是“一定會有〞。
而它并不一定,由于我們可以把這八本書全部放進其中的一個書包或兩個書包,這樣想的話這道題便不攻自破了。
所以,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培養(yǎng)契約精神》課件
- 養(yǎng)老院老人物品寄存制度
- 養(yǎng)老院老人緊急救援人員考核獎懲制度
- 向量的數(shù)量積課件
- 房屋封陽臺協(xié)議書(2篇)
- 《廣汽鄉(xiāng)鎮(zhèn)巡展》課件
- 2025年威海c1貨運從業(yè)資格證模擬考試
- 《學會與父母溝通》課件-圖
- 2024年度物業(yè)維修基金管理合同示范3篇
- 2025年遵義貨運資格證培訓考試題
- 國開2024年秋《休閑農(nóng)業(yè)概論》形考任務1-4答案
- 廣開(含解析)《形式與政策》你所從事的行業(yè)和工作《決定》中提出怎樣的改革舉措
- 24秋國家開放大學《0-3歲嬰幼兒的保育與教育》期末大作業(yè)參考答案
- 防范工貿行業(yè)典型事故三十條措施解讀
- 跟著音樂游中國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廣州大學
- 冀人版五年級科學上冊期末測試卷4份(含答案)
- 中國法律史-第二次平時作業(yè)-國開-參考資料
- 人工智能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復旦大學
- (高清版)JTGT D81-2017 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細則
- 植物田間技術(下)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
- (正式版)SHT 3551-2024 石油化工儀表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