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tǒng)解剖學動脈課件_第1頁
系統(tǒng)解剖學動脈課件_第2頁
系統(tǒng)解剖學動脈課件_第3頁
系統(tǒng)解剖學動脈課件_第4頁
系統(tǒng)解剖學動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動脈Artery脈管系統(tǒng)1動脈脈管系統(tǒng)2

從心運送血液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稱為動脈。左心室發(fā)出的動脈為主動脈,右心室發(fā)出的動脈為肺動脈。動脈離開主干進入器官前的一段,稱為器官外動脈;進入器官后,稱器官內動脈。2從心運送血液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稱為動脈。左器官外動脈配布規(guī)律1.對稱性2.大局部、器官--動脈干3.壁支和臟支4.血管神經(jīng)束(A,V,N)5.行程安全性6.最短距離分布的器官7.分布形式與器官的形態(tài)有關8.管徑大小與器官大小及功能有關3器官外動脈配布規(guī)律3器官內動脈分布規(guī)律與器官構造有關1.實質性器官2.中空性或管狀器官

放射型縱行型橫行型4器官內動脈分布規(guī)律與器官構造有關放射型縱行型45血管吻合

側副循環(huán):動脈干在行程中發(fā)出與其平行的分支,而且血流方向一致者,稱側副管。血流方向相反者,稱返支。當動脈干阻塞時,血液可沿側副吻合路徑,送至遠側分布區(qū),以免發(fā)生壞死。5血管吻合側副循環(huán):動脈干在行程中發(fā)出與其平6動脈韌帶:肺動脈干分叉處稍左側與主動脈弓下緣之間的一纖維性結締組織索胚胎時期動脈導管閉鎖后的遺跡。一、肺循環(huán)的動脈肺動脈干起自右心室,主動脈根部前方,向左后方至主動脈弓下方,分左、右肺動脈。6動脈韌帶:肺動脈干分叉處稍左側與主動脈弓下緣之間的一纖維性7肺動脈干肺循環(huán)的動脈主干:肺動脈干

7肺動脈干肺循環(huán)的動脈主干:肺動脈干8肺動脈干左主支氣管8肺動脈干左主支氣管9升主動脈:主動脈竇主動脈弓:aorticarch

頭臂干左頸總動脈左鎖骨下動脈降主動脈:胸主動脈腹主動脈二、體循環(huán)的動脈主動脈aorta9升主動脈:二、體循環(huán)的動脈主動脈aorta10升主動脈主動脈弓降主動脈胸主動脈腹主動脈膈胸骨角平面第四腰椎平面10升主動脈主動脈弓降主動脈胸主動脈腹主動脈膈胸骨角平面第四1111121213(一)升主動脈

起自左心室,起始處較膨大,稱主動脈竇,左、右冠狀動脈由此發(fā)出。至右第2胸肋關節(jié)高度移行為主動脈弓13(一)升主動脈起自左心室,起始處較膨大,稱主動脈14(二)主動脈弓

主動脈弓位于胸骨柄后方,從前右向后左呈弓形彎曲至第4胸椎下緣左側,移行為降主動脈。由主動脈弓的上方,從右向左發(fā)出三大分支,即頭臂干、左頸總動脈和左鎖骨下動脈頭臂干左頸總動脈左鎖骨下A主動脈弓14(二)主動脈弓主動脈弓位于胸骨柄后方,從前右向后151516

起始?行走于氣管和胸鎖乳突肌間,位置淺表,在甲狀軟骨上緣處,分為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1、頸總動脈(頭頸部的動脈)16起始?1、頸總動脈(頭頸部的動脈)17頸動脈竇carotidsinus:頸內動脈起始處的膨大部分。為壓力感受器。血壓增高時興奮,可反射性地引起心跳減慢、末梢血管擴張,血壓下降。頸動脈小球:扁橢圓形小體,借結締組織連于頸總動脈杈的后方,為化學感受器。可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壓、氧分壓和氫離子濃度變化。當血液中二氧化碳增高或氧分壓降低時,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加快。

頸總動脈分杈處有頸動脈竇和頸動脈小球。17頸動脈竇carotidsinus:頸動脈小球:182)頸外動脈:上行至下頜后窩處,分為顳淺動脈和上頜動脈兩個終支。沿途分支:1)頸內動脈:上行至顱底,經(jīng)頸動脈管入顱腔。頸內動脈在頸部無分支,主要分支布于腦和視器。甲狀腺上動脈舌動脈面動脈顳淺動脈上頜動脈腦膜中動脈

下牙槽動脈

眶下動脈182)頸外動脈:上行至下頜后窩處,分為顳淺動脈和上頜動脈兩19甲狀腺上動脈舌動脈面動脈腦膜中動脈顳淺動脈上頜動脈眶下動脈下牙槽動脈19甲狀腺上動脈舌動脈面動脈腦膜中動脈顳淺動脈上頜動脈眶下動20上頜動脈20上頜動脈21上頜動脈21上頜動脈22面動脈22面動脈23

面動脈壓迫止血點咬肌前緣、下頜骨下緣交點

頸總動脈壓迫止血點胸鎖乳突肌前緣環(huán)狀軟骨高度外耳門前上方顴弓根部顳淺動脈壓迫止血點23頸總動脈外耳門前上方顴弓根部2424252、鎖骨下動脈

起始?

走行:自胸鎖關節(jié)后方向外,斜越胸膜頂?shù)那懊?,弓形向外穿過斜角肌間隙,行于鎖骨后下方,至第1肋外側緣,進入腋窩改稱為腋動脈?;铙w上在鎖骨上窩能摸到其搏動,在此向下將鎖骨下動脈壓在第一肋骨上面,可止血。252、鎖骨下動脈起始?26斜角肌間隙前斜角肌中斜角肌第一肋26斜角肌間隙中斜角肌第一肋27

向后下壓向第一肋鎖骨中點上方鎖骨上窩處鎖骨下動脈壓迫止血點

27向后下壓向第一肋282829①椎動脈(分布于腦)②胸廓內動脈(末端稱腹壁上動脈)③甲狀頸干(發(fā)出甲狀腺下動脈)④肋頸干

左、右鎖骨下動脈,左、右頸總動脈起始不同,分支相同鎖骨下動脈分支29①椎動脈(分布于腦)左、右鎖骨下動脈,左、右頸總動脈起始30頸橫a.頸深a.肋頸干肩胛上a.肋間最上a.椎a.甲狀腺下a.頸總a.甲狀頸干鎖骨下a.胸廓內a.鎖骨下動脈分支30頸橫a.椎a.鎖骨下動脈分支31腹壁上動脈鎖骨下動脈胸廓內動脈胸廓內動脈(末端稱腹壁上動脈)31腹壁上動脈鎖骨下動脈胸廓內動脈胸廓內動脈32*甲狀腺的血液供應:甲狀腺上動脈:起自頸外動脈甲狀腺下動脈:起自鎖骨下動脈的甲狀頸干甲狀腺最下動脈:多發(fā)自頭臂干32*甲狀腺的血液供應:33甲狀腺血液供應頸外a.甲狀腺上a.甲狀腺下a.甲狀頸干鎖骨下a.鎖骨下v.33甲狀腺血液供應頸外a.343435肩胛下動脈胸外側動脈胸肩峰動脈鎖骨下動脈肱動脈1)腋動脈35肩胛下動脈胸外側動脈胸肩峰動脈鎖骨下動脈肱動脈1)腋動脈36胸肩峰動脈胸外側動脈肩胛下動脈旋肱后動脈旋肱前動脈

36胸肩峰動脈37①肱深動脈:移行于橈側副動脈與橈動脈返支吻合,參與肘關節(jié)網(wǎng)的形成。②尺側上副動脈:③尺側下副動脈:2)肱動脈腋動脈的直接延續(xù),沿肱二頭肌內側溝,向下至肘窩,平橈骨頸高度分為橈動脈和尺動脈。肱動脈全長位置淺表,當前臂和手部出血時,可以在肱二頭肌內側溝,向肱骨壓迫進行止血。在肘窩肱二頭肌腱內側可摸到肱動脈搏動,是臨床上測量血壓時聽診的部位。分支:37①肱深動脈:移行于橈側副動脈與橈動脈返支吻合,參與肘關節(jié)38肱動脈正中神經(jīng)肱二頭肌測量血壓處38肱動脈正中神經(jīng)肱二頭肌測量血壓處393)橈動脈橈側返動脈掌淺支與尺動脈末端吻合第1掌背動脈拇主要動脈尺神經(jīng)尺動脈肱動脈正中神經(jīng)掌深支掌淺支掌淺弓橈動脈肱橈肌橈神經(jīng)4)尺動脈尺側返動脈骨間總動脈

掌深支與橈動脈末端吻合。393)橈動脈尺神經(jīng)尺動脈肱動脈正中神經(jīng)掌深支掌淺支掌淺弓橈40橈動脈切脈部位40橈動脈切脈部位415)掌淺弓和掌深弓掌淺弓:橈動脈的掌淺支與尺動脈末端吻合而成。

位置較淺,弓的頂點相當于掌中紋處。分支要有小指尺掌側動脈和三條指掌側總功脈,后者至掌指關節(jié)附近,又各分為兩條指掌側固有動脈,分別供應第2~5指的相對緣。因此,手指出血可沿手指兩側壓迫止血。

415)掌淺弓和掌深弓42掌深弓:尺動脈的掌深支與橈動脈末端吻合而成。

約平腕掌關節(jié)處,由弓的遠端發(fā)出三條掌心動脈,與指掌側總動脈吻合。42掌深弓:尺動脈的掌深支與橈動脈末端吻合而成。43(三)胸主動脈肋間后動脈:行于肋間隙的上9對。肋下動脈:行第12肋下緣的第10對。

位于后縱膈內,下降穿膈的主動脈裂孔入腹腔,移行為腹主動脈。分支包括:心包支支氣管動脈食管動脈壁支臟支43(三)胸主動脈肋間后動脈:位于后縱膈內,44肋間后動脈:前支:主干營養(yǎng)肋間肌后支:分布于背部的肌肉、皮膚、胸椎和脊髓44肋間后動脈:45胸主A與肋間后A造影45胸主A與肋間后A造影46(四)腹主動脈(1)膈下動脈:膈下面,分出腎上腺上動脈;(2)腰動脈:

4對,布于腰部、脊髓;(3)骶正中動脈:布于直腸后壁、骶骨前面

起自膈的主動脈裂孔,下降至第4腰椎體下緣,分為左、右髂總動脈兩終支。分支包括:

膈下動脈腹腔干腎動脈腰動脈腹主動脈骶正中動脈右髂總動脈1、壁支46(四)腹主動脈(1)膈下動脈:起自膈的主472、臟支成對的(1)腎上腺中動脈(2)腎動脈:平第2腰椎,發(fā)出腎上腺下動脈;(3)睪丸動脈/卵巢動脈:經(jīng)腹股溝管、精索,布于睪丸和附睪;(經(jīng)卵巢懸韌帶、下行于子宮闊韌帶兩層間,布于卵巢和輸卵管壺腹)。472、臟支48睪丸動脈腎上腺上動脈腎上腺中動脈腎上腺下動脈腎上腺的動脈48睪丸動脈腎上腺上動脈腎上腺中動脈腎上腺下動脈腎上腺的動脈49腎動脈鑄型腎動脈造影49腎動脈鑄型腎動脈造影50腹主A及其分支造影膈下動脈腹腔干腎動脈腰動脈腹主動脈骶正中動脈右髂總動脈50腹主A及其分支造影膈下動脈腹腔干腎動脈腰動脈腹主動脈骶正51不成對的(4)腹腔干:

主動脈裂孔稍下方(5)腸系膜上動脈腹腔干稍下方(6)腸系膜下動脈平第3腰椎高度51不成對的52(4)腹腔干的分支:①胃左動脈與胃右動脈吻合,行進中分支營養(yǎng)食管下端、賁門和胃小彎附近的胃壁。分3支,分布食管末端、胃、十二指腸、肝、膽囊、胰、脾和大網(wǎng)膜。52(4)腹腔干的分支:①胃左動脈分3支,分布食管末端、胃、53②肝總動脈

肝固有動脈:胃右動脈、左、右支、膽囊動脈;

胃十二指腸動脈:胃網(wǎng)膜右動脈(與胃網(wǎng)膜左動脈吻合,分支至胃和大網(wǎng)膜)、胰十二指腸上動脈(營養(yǎng)胰頭和十二指腸上動脈)。53②肝總動脈54

肝總動脈分支

肝固有動脈胃十二指腸動脈膽囊動脈肝左支胃右動脈肝右支54肝總動脈分支55③脾動脈:脾支入脾、胰支至胰體和尾,胃短動脈至胃底,胃網(wǎng)膜左動脈。55③脾動脈:脾支入脾、胰支至胰體和尾,胃短動脈至胃底,胃網(wǎng)56胃的血液供應胃左動脈:來自腹腔干胃右動脈:來自肝總動脈的肝固有動脈胃網(wǎng)膜左動脈:來自脾動脈胃網(wǎng)膜右動脈:來自胃十二指腸動脈胃短動脈:來自脾動脈胃后動脈:來源不定,多來自脾動脈56胃的血液供應胃左動脈:來自腹腔干5757581)空、回腸動脈

12-20支,在腸系膜內,形成一系列的血管弓。(5)腸系膜上動脈

起自腹腔干稍下方,進入腸系膜根部,行向右下至右髂窩,分支如下:581)空、回腸動脈(5)腸系膜上動脈592)回結腸動脈—闌尾動脈布于升結腸、盲腸、回腸末段和闌尾;3)右結腸動脈營養(yǎng)升結腸,與回、中結腸動脈分支吻合;4)中結腸動脈營養(yǎng)橫結腸,與左、右結腸動脈分支吻合。592)回結腸動脈—闌尾動脈60Thesuperiormesentericartery

IlealarteryMarginalarterySuperiormesentericarteryJejunalarteryRectalarteryAppendiculararteryIleocolicarteryRightcolicarteryMiddlecolicartery60Thesuperiormesentericarte61回結腸動脈—闌尾動脈61回結腸動脈—闌尾動脈62小腸的動脈空、回腸動脈62小腸的動脈空、回腸動脈63胰的血液供應胰十二指腸上動脈,來自胃十二指腸上動脈胰十二指腸下動脈,來自腸系膜上動脈脾動脈的分支胰背動脈、胰支、胰尾動脈和胰大動脈。63胰的血液供應胰十二指腸上動脈,來自胃十二指腸上動脈646465(6)腸系膜下動脈

平第3腰椎,行向左下方。分支:1)左結腸動脈與中、乙狀結腸動脈分支吻合,營養(yǎng)結腸左曲和降結腸;2)乙狀結腸動脈

2-3支,分布于乙狀結腸;3)直腸上動脈腸系膜下動脈的終末支,沿直腸兩側向下,與直腸下動脈和肛動脈分支吻合。

腸系膜上、下動脈的各結腸支間,互相吻合,形成一個完整的動脈弓,稱結腸緣動脈。65(6)腸系膜下動脈平第3腰椎,行向左下方。66大腸的動脈回結腸動脈右結腸動脈中結腸動脈左結腸動脈乙狀結腸動脈直腸上動脈66大腸的動脈回結腸動脈676768(五)髂總動脈(盆部的動脈)

腹主動脈平第4腰椎分出左右各一的髂內、外動脈兩終支。髂外動脈沿腰大肌內側緣下降,移行于股動脈。68(五)髂總動脈(盆部的動脈)腹主動脈平第69髂腰動脈分布腰方肌、髂腰肌、髖肌等處;閉孔動脈營養(yǎng)大腿肌內側群、髖關節(jié);臀上、下動脈分布臀肌。壁支1、髂內動脈69髂腰動脈壁支1、髂內動脈707071臟支子宮動脈分布子宮、陰道、輸卵管和卵巢,與卵巢動脈吻合;陰部內動脈分布會陰部和外生殖器,向內側分出肛動脈,營養(yǎng)肛門外括約肌、肛提肌;膀胱下動脈分布膀胱底、精囊和前列腺(陰道壁);直腸下動脈分布直腸下部71臟支子宮動脈72727373747475直腸的血液供應直腸上動脈來源于腸系膜下動脈直腸下動脈來源于髂內動脈肛動脈來源于陰部內動脈骶正中動脈來源于腹主動脈75直腸的血液供應直腸上動脈來源于腸系膜下動脈767677股動脈是髂外動脈的延續(xù),在大腿上部位于股三角內,向下入收肌管,出收肌腱裂孔至腘窩,移行為腘動脈。在腹股溝韌帶中點稍下方,活體可摸到動脈搏動,當下肢出血時,可在此壓迫止血。1)股深動脈:旋股內側動脈旋股外側動脈穿動脈3條2、髂外動脈至腹股溝韌帶中點的深面移行于股動脈.77股動脈是髂外動脈的延續(xù),在大腿上部位于股三角內,向下入收78股動脈股深動脈2)腹壁淺動脈3)旋髂淺動脈4)陰部外動脈78股動脈股深動脈2)腹壁淺動脈79腘動脈

脛后動脈

起自收肌腱裂孔,至腘肌下緣,分為脛前、后動脈。分布膝關節(jié)及其附近肌肉。

腘動脈的延續(xù),在小腿后面淺、深兩層屈肌之間下行,經(jīng)內踝后方,屈肌支持帶的深面至足底,分為足底內、外側動脈兩終支。分支:腓動脈足底內、外側動脈79腘動脈脛后動脈起自收肌腱裂孔,至腘808081脛前動脈

由腘動脈分出后,立即穿小腿骨間膜至小腿前面,沿骨間膜前面下降,至踝關節(jié)的前方,移行為足背動脈。81脛前動脈由腘動脈分出后,立即穿小腿骨間膜82脛前動脈82脛前動脈83

足背的動脈83足背的動脈846、足底的動脈8485

動脈Artery脈管系統(tǒng)1動脈脈管系統(tǒng)86

從心運送血液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稱為動脈。左心室發(fā)出的動脈為主動脈,右心室發(fā)出的動脈為肺動脈。動脈離開主干進入器官前的一段,稱為器官外動脈;進入器官后,稱器官內動脈。2從心運送血液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稱為動脈。左器官外動脈配布規(guī)律1.對稱性2.大局部、器官--動脈干3.壁支和臟支4.血管神經(jīng)束(A,V,N)5.行程安全性6.最短距離分布的器官7.分布形式與器官的形態(tài)有關8.管徑大小與器官大小及功能有關87器官外動脈配布規(guī)律3器官內動脈分布規(guī)律與器官構造有關1.實質性器官2.中空性或管狀器官

放射型縱行型橫行型88器官內動脈分布規(guī)律與器官構造有關放射型縱行型489血管吻合

側副循環(huán):動脈干在行程中發(fā)出與其平行的分支,而且血流方向一致者,稱側副管。血流方向相反者,稱返支。當動脈干阻塞時,血液可沿側副吻合路徑,送至遠側分布區(qū),以免發(fā)生壞死。5血管吻合側副循環(huán):動脈干在行程中發(fā)出與其平90動脈韌帶:肺動脈干分叉處稍左側與主動脈弓下緣之間的一纖維性結締組織索胚胎時期動脈導管閉鎖后的遺跡。一、肺循環(huán)的動脈肺動脈干起自右心室,主動脈根部前方,向左后方至主動脈弓下方,分左、右肺動脈。6動脈韌帶:肺動脈干分叉處稍左側與主動脈弓下緣之間的一纖維性91肺動脈干肺循環(huán)的動脈主干:肺動脈干

7肺動脈干肺循環(huán)的動脈主干:肺動脈干92肺動脈干左主支氣管8肺動脈干左主支氣管93升主動脈:主動脈竇主動脈弓:aorticarch

頭臂干左頸總動脈左鎖骨下動脈降主動脈:胸主動脈腹主動脈二、體循環(huán)的動脈主動脈aorta9升主動脈:二、體循環(huán)的動脈主動脈aorta94升主動脈主動脈弓降主動脈胸主動脈腹主動脈膈胸骨角平面第四腰椎平面10升主動脈主動脈弓降主動脈胸主動脈腹主動脈膈胸骨角平面第四9511961297(一)升主動脈

起自左心室,起始處較膨大,稱主動脈竇,左、右冠狀動脈由此發(fā)出。至右第2胸肋關節(jié)高度移行為主動脈弓13(一)升主動脈起自左心室,起始處較膨大,稱主動脈98(二)主動脈弓

主動脈弓位于胸骨柄后方,從前右向后左呈弓形彎曲至第4胸椎下緣左側,移行為降主動脈。由主動脈弓的上方,從右向左發(fā)出三大分支,即頭臂干、左頸總動脈和左鎖骨下動脈頭臂干左頸總動脈左鎖骨下A主動脈弓14(二)主動脈弓主動脈弓位于胸骨柄后方,從前右向后9915100

起始?行走于氣管和胸鎖乳突肌間,位置淺表,在甲狀軟骨上緣處,分為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1、頸總動脈(頭頸部的動脈)16起始?1、頸總動脈(頭頸部的動脈)101頸動脈竇carotidsinus:頸內動脈起始處的膨大部分。為壓力感受器。血壓增高時興奮,可反射性地引起心跳減慢、末梢血管擴張,血壓下降。頸動脈小球:扁橢圓形小體,借結締組織連于頸總動脈杈的后方,為化學感受器。可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壓、氧分壓和氫離子濃度變化。當血液中二氧化碳增高或氧分壓降低時,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加快。

頸總動脈分杈處有頸動脈竇和頸動脈小球。17頸動脈竇carotidsinus:頸動脈小球:1022)頸外動脈:上行至下頜后窩處,分為顳淺動脈和上頜動脈兩個終支。沿途分支:1)頸內動脈:上行至顱底,經(jīng)頸動脈管入顱腔。頸內動脈在頸部無分支,主要分支布于腦和視器。甲狀腺上動脈舌動脈面動脈顳淺動脈上頜動脈腦膜中動脈

下牙槽動脈

眶下動脈182)頸外動脈:上行至下頜后窩處,分為顳淺動脈和上頜動脈兩103甲狀腺上動脈舌動脈面動脈腦膜中動脈顳淺動脈上頜動脈眶下動脈下牙槽動脈19甲狀腺上動脈舌動脈面動脈腦膜中動脈顳淺動脈上頜動脈眶下動104上頜動脈20上頜動脈105上頜動脈21上頜動脈106面動脈22面動脈107

面動脈壓迫止血點咬肌前緣、下頜骨下緣交點

頸總動脈壓迫止血點胸鎖乳突肌前緣環(huán)狀軟骨高度外耳門前上方顴弓根部顳淺動脈壓迫止血點23頸總動脈外耳門前上方顴弓根部108241092、鎖骨下動脈

起始?

走行:自胸鎖關節(jié)后方向外,斜越胸膜頂?shù)那懊?,弓形向外穿過斜角肌間隙,行于鎖骨后下方,至第1肋外側緣,進入腋窩改稱為腋動脈。活體上在鎖骨上窩能摸到其搏動,在此向下將鎖骨下動脈壓在第一肋骨上面,可止血。252、鎖骨下動脈起始?110斜角肌間隙前斜角肌中斜角肌第一肋26斜角肌間隙中斜角肌第一肋111

向后下壓向第一肋鎖骨中點上方鎖骨上窩處鎖骨下動脈壓迫止血點

27向后下壓向第一肋11228113①椎動脈(分布于腦)②胸廓內動脈(末端稱腹壁上動脈)③甲狀頸干(發(fā)出甲狀腺下動脈)④肋頸干

左、右鎖骨下動脈,左、右頸總動脈起始不同,分支相同鎖骨下動脈分支29①椎動脈(分布于腦)左、右鎖骨下動脈,左、右頸總動脈起始114頸橫a.頸深a.肋頸干肩胛上a.肋間最上a.椎a.甲狀腺下a.頸總a.甲狀頸干鎖骨下a.胸廓內a.鎖骨下動脈分支30頸橫a.椎a.鎖骨下動脈分支115腹壁上動脈鎖骨下動脈胸廓內動脈胸廓內動脈(末端稱腹壁上動脈)31腹壁上動脈鎖骨下動脈胸廓內動脈胸廓內動脈116*甲狀腺的血液供應:甲狀腺上動脈:起自頸外動脈甲狀腺下動脈:起自鎖骨下動脈的甲狀頸干甲狀腺最下動脈:多發(fā)自頭臂干32*甲狀腺的血液供應:117甲狀腺血液供應頸外a.甲狀腺上a.甲狀腺下a.甲狀頸干鎖骨下a.鎖骨下v.33甲狀腺血液供應頸外a.11834119肩胛下動脈胸外側動脈胸肩峰動脈鎖骨下動脈肱動脈1)腋動脈35肩胛下動脈胸外側動脈胸肩峰動脈鎖骨下動脈肱動脈1)腋動脈120胸肩峰動脈胸外側動脈肩胛下動脈旋肱后動脈旋肱前動脈

36胸肩峰動脈121①肱深動脈:移行于橈側副動脈與橈動脈返支吻合,參與肘關節(jié)網(wǎng)的形成。②尺側上副動脈:③尺側下副動脈:2)肱動脈腋動脈的直接延續(xù),沿肱二頭肌內側溝,向下至肘窩,平橈骨頸高度分為橈動脈和尺動脈。肱動脈全長位置淺表,當前臂和手部出血時,可以在肱二頭肌內側溝,向肱骨壓迫進行止血。在肘窩肱二頭肌腱內側可摸到肱動脈搏動,是臨床上測量血壓時聽診的部位。分支:37①肱深動脈:移行于橈側副動脈與橈動脈返支吻合,參與肘關節(jié)122肱動脈正中神經(jīng)肱二頭肌測量血壓處38肱動脈正中神經(jīng)肱二頭肌測量血壓處1233)橈動脈橈側返動脈掌淺支與尺動脈末端吻合第1掌背動脈拇主要動脈尺神經(jīng)尺動脈肱動脈正中神經(jīng)掌深支掌淺支掌淺弓橈動脈肱橈肌橈神經(jīng)4)尺動脈尺側返動脈骨間總動脈

掌深支與橈動脈末端吻合。393)橈動脈尺神經(jīng)尺動脈肱動脈正中神經(jīng)掌深支掌淺支掌淺弓橈124橈動脈切脈部位40橈動脈切脈部位1255)掌淺弓和掌深弓掌淺弓:橈動脈的掌淺支與尺動脈末端吻合而成。

位置較淺,弓的頂點相當于掌中紋處。分支要有小指尺掌側動脈和三條指掌側總功脈,后者至掌指關節(jié)附近,又各分為兩條指掌側固有動脈,分別供應第2~5指的相對緣。因此,手指出血可沿手指兩側壓迫止血。

415)掌淺弓和掌深弓126掌深弓:尺動脈的掌深支與橈動脈末端吻合而成。

約平腕掌關節(jié)處,由弓的遠端發(fā)出三條掌心動脈,與指掌側總動脈吻合。42掌深弓:尺動脈的掌深支與橈動脈末端吻合而成。127(三)胸主動脈肋間后動脈:行于肋間隙的上9對。肋下動脈:行第12肋下緣的第10對。

位于后縱膈內,下降穿膈的主動脈裂孔入腹腔,移行為腹主動脈。分支包括:心包支支氣管動脈食管動脈壁支臟支43(三)胸主動脈肋間后動脈:位于后縱膈內,128肋間后動脈:前支:主干營養(yǎng)肋間肌后支:分布于背部的肌肉、皮膚、胸椎和脊髓44肋間后動脈:129胸主A與肋間后A造影45胸主A與肋間后A造影130(四)腹主動脈(1)膈下動脈:膈下面,分出腎上腺上動脈;(2)腰動脈:

4對,布于腰部、脊髓;(3)骶正中動脈:布于直腸后壁、骶骨前面

起自膈的主動脈裂孔,下降至第4腰椎體下緣,分為左、右髂總動脈兩終支。分支包括:

膈下動脈腹腔干腎動脈腰動脈腹主動脈骶正中動脈右髂總動脈1、壁支46(四)腹主動脈(1)膈下動脈:起自膈的主1312、臟支成對的(1)腎上腺中動脈(2)腎動脈:平第2腰椎,發(fā)出腎上腺下動脈;(3)睪丸動脈/卵巢動脈:經(jīng)腹股溝管、精索,布于睪丸和附睪;(經(jīng)卵巢懸韌帶、下行于子宮闊韌帶兩層間,布于卵巢和輸卵管壺腹)。472、臟支132睪丸動脈腎上腺上動脈腎上腺中動脈腎上腺下動脈腎上腺的動脈48睪丸動脈腎上腺上動脈腎上腺中動脈腎上腺下動脈腎上腺的動脈133腎動脈鑄型腎動脈造影49腎動脈鑄型腎動脈造影134腹主A及其分支造影膈下動脈腹腔干腎動脈腰動脈腹主動脈骶正中動脈右髂總動脈50腹主A及其分支造影膈下動脈腹腔干腎動脈腰動脈腹主動脈骶正135不成對的(4)腹腔干:

主動脈裂孔稍下方(5)腸系膜上動脈腹腔干稍下方(6)腸系膜下動脈平第3腰椎高度51不成對的136(4)腹腔干的分支:①胃左動脈與胃右動脈吻合,行進中分支營養(yǎng)食管下端、賁門和胃小彎附近的胃壁。分3支,分布食管末端、胃、十二指腸、肝、膽囊、胰、脾和大網(wǎng)膜。52(4)腹腔干的分支:①胃左動脈分3支,分布食管末端、胃、137②肝總動脈

肝固有動脈:胃右動脈、左、右支、膽囊動脈;

胃十二指腸動脈:胃網(wǎng)膜右動脈(與胃網(wǎng)膜左動脈吻合,分支至胃和大網(wǎng)膜)、胰十二指腸上動脈(營養(yǎng)胰頭和十二指腸上動脈)。53②肝總動脈138

肝總動脈分支

肝固有動脈胃十二指腸動脈膽囊動脈肝左支胃右動脈肝右支54肝總動脈分支139③脾動脈:脾支入脾、胰支至胰體和尾,胃短動脈至胃底,胃網(wǎng)膜左動脈。55③脾動脈:脾支入脾、胰支至胰體和尾,胃短動脈至胃底,胃網(wǎng)140胃的血液供應胃左動脈:來自腹腔干胃右動脈:來自肝總動脈的肝固有動脈胃網(wǎng)膜左動脈:來自脾動脈胃網(wǎng)膜右動脈:來自胃十二指腸動脈胃短動脈:來自脾動脈胃后動脈:來源不定,多來自脾動脈56胃的血液供應胃左動脈:來自腹腔干141571421)空、回腸動脈

12-20支,在腸系膜內,形成一系列的血管弓。(5)腸系膜上動脈

起自腹腔干稍下方,進入腸系膜根部,行向右下至右髂窩,分支如下:581)空、回腸動脈(5)腸系膜上動脈1432)回結腸動脈—闌尾動脈布于升結腸、盲腸、回腸末段和闌尾;3)右結腸動脈營養(yǎng)升結腸,與回、中結腸動脈分支吻合;4)中結腸動脈營養(yǎng)橫結腸,與左、右結腸動脈分支吻合。592)回結腸動脈—闌尾動脈144Thesuperiormesentericartery

IlealarteryMarginalarterySuperiormesentericarteryJejunalarteryRectalarteryAppendiculararteryIleocolicarteryRightcolicarteryMiddlecolicartery60Thesuperiormesentericarte145回結腸動脈—闌尾動脈61回結腸動脈—闌尾動脈146小腸的動脈空、回腸動脈62小腸的動脈空、回腸動脈147胰的血液供應胰十二指腸上動脈,來自胃十二指腸上動脈胰十二指腸下動脈,來自腸系膜上動脈脾動脈的分支胰背動脈、胰支、胰尾動脈和胰大動脈。63胰的血液供應胰十二指腸上動脈,來自胃十二指腸上動脈14864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