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賽:懲罰是最好的教育方式_第1頁
辯論賽:懲罰是最好的教育方式_第2頁
辯論賽:懲罰是最好的教育方式_第3頁
辯論賽:懲罰是最好的教育方式_第4頁
辯論賽:懲罰是最好的教育方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現(xiàn)在各大中城市相繼出臺了關于對亂吐、亂貼、亂丟等不文明行為進行監(jiān)督和處罰的措施,積極開展創(chuàng)建文明衛(wèi)生城市,教育提醒各個市民都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杜絕隨地吐痰、亂畫、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的同時,對違反其規(guī)定者進行了多少不等的經濟處罰,這就說明了文明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只靠說服教育是有限的。處罰是教育者說服無效的情況下的一種選擇,但決不是一種失敗。一個學生犯了錯誤,只要承認錯誤,大可既往不咎,如果他不承認錯誤呢?或只承認錯誤,無改過之意呢?或者類似錯誤重復出現(xiàn)呢?如果不采取措施,校規(guī)班紀就成了兒戲,無疑是對被錯誤行為侵犯的受害者和未犯錯誤者的一個打擊,我認為這種姑息和軟弱才是教育的真正失敗。正是這種失敗致使個別學生思想松懈,行為散溫放任,養(yǎng)成一些不良習慣,真誠入社會后,可能發(fā)展到違法、犯罪的程度。青年學生確定像幼稚的樹苗,需要我們教師(或教育工作者)去呵護,但同樣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或教師)去“修枝剪杈”,促使其積極向上、健康成長。為此,我對教師給予學生的處罰教育的認識是“錯不在罰,錯在無方”。值得說明的是“說處罰是一種教育,”“是一種關愛”,并不是事事都提倡處罰,所說的處罰也決不是“諷刺”、“挖苦”和“體罰”,而是以育人為目的,學生能夠并且樂于接受的充滿著理智和情感的育人藝術。通過處罰教育,規(guī)范學生行為,保證發(fā)展方向,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這也可以說是對學生深層次的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二、講究懲罰藝術懲罰教育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懲罰教育不是體罰教育,有它本身的原則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能恰當地發(fā)揮它的作用的話,對學生的教育效果將更加完美,我們的教育手段也會進一步完善。說到懲罰,有的人總是諱言教育懲罰,可是離開了懲罰的教育還是完整的教育嗎?應該說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教育,無非就是人格熏染和行為養(yǎng)成,而行為的養(yǎng)成必須靠訓練,訓練就是強迫,所謂強迫就是學生沒有做到就必須懲罰。小學生正處在混沌期,必須嚴格要求,把根扶正。在矯正的過程中難免會經歷痛苦,但誰會否認接受一些挫折教育,對學生的成長沒有裨益?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懲罰教育是以尊重愛護學生為出發(fā)點,以幫助教育學生為最終目的,對不良行為的一種強制糾正。它是以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為前提,通過使其承擔由于自身過錯而帶來的責任,達到使學生認識錯誤,不再犯錯為目標的教育方法,它與表揚表面上對立,實質上統(tǒng)一,都是要達到教育人的目的。一、什么是教育意義上的懲罰所謂懲罰是指“實施處罰使犯錯誤的學生身心感覺痛苦,但不以損害受罰學生身心健康”為原則的處罰方式。懲罰是一種權力而非權利,是教師用于懲處違反學校學習生活規(guī)范的學生的權力,是針對學生違反規(guī)范的行為。懲罰權首先來自學校,教師就是一個執(zhí)行者。因此,我們認為懲罰是一種教育手段,是學生接受另外方式的教育。所以懲罰絕不等于體罰,更不是傷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視,讓你覺得難堪,打擊你的自信心。所以筆者認為,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二、懲罰教育存在的必要性1、教育懲罰既是教師管理的需要,也是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作為小學教師,更是責任重大,因為一個人的品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童年時代形成的。如今教育界普遍提倡“賞識”教育,認為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要老師追求春風化雨般的教育效果。用愛心教育的方式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種方式,然而,我們不得不關注這樣一種現(xiàn)象,現(xiàn)在的孩子幾乎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眼中的龍鳳,小皇帝,百般寵愛。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造成一部分學生自私,缺乏愛心,個性脆弱,受挫能力差。教師是應當尊重學生,但是尊重學生并不是不批評學生。如果學生犯了錯誤連一句批評都不能有勇氣接受,將來又如何面對紛繁復雜的大千世界?這種一味遷就、信馬由韁、放任自流,看上去是尊重了學生,實際上是使得學生從小是非不分,弱化耐挫力。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們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不應該忽視“懲罰”在教育中的積極作用。懲罰也需要尊重與信任,并不只有贊賞才能給予孩子自尊與自信,懲罰更需要尊重與信任,要特別小心地為對方著想,要顧及對方的承受力、尊嚴,不要讓對方難堪?,F(xiàn)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是體驗性,體驗使學習進入生命領域,學習過程已經不僅僅是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與發(fā)展的過程。所以“懲罰”正是學生成長過程中身心發(fā)展必不可少的一種體驗,沒有批評和懲罰的人生是沒有的,不能正確對待批評和懲罰的人生是不健全的。作為學生,只有從小接受恰當的教育懲罰,不斷積累懲罰所產生的積極的心理體驗,才能增強抗挫能力,才會成長為能夠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現(xiàn)代人才。由此看來,教育懲罰既是教師管理的需要,也是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2、教育懲罰的目的懲罰的一個基本出發(fā)點和目的,應該是讓學生對自己的過失有足夠的認識,讓孩子為自己的過失負責,是讓孩子去承擔錯誤引起的后果,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成長。用中醫(yī)之說比喻教育懲罰最形象準確,那就是扶正祛邪。教育的藝術是愛的藝術,作為教育的藝術之一,教育懲罰更是出自博大且濃濃的愛。一個人的成長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必然經歷坎坷,一個人在其成長的道路上,有時會走入歧途,最需要人去幫助,去訓導,去懲罰。此時,教師要責無旁貸地擔負起懲罰學生的任務。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有了規(guī)矩,必須有違背規(guī)矩后的懲罰,就要讓孩子為違規(guī)付出成本。由于孩子是成長中的人,可塑性極強,必須讓孩子從小明白:每個人獲得的自由應該是相對的,當你侵害到別人的自由時,就要以限制你的自由作為懲罰條件,每個人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其實,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犯錯的時候,內心都有一種要接受懲罰的準備,這是一種心理需求,為自己的愧疚承擔責任,取得心理平衡。只有那些年紀很小的孩子,或是社會化程度比較低的人,才會選擇逃避責任。回想我們自己長大的過程,一定有一些懲罰是讓自己終生難忘的。一般來說,孩子犯錯的時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機,因為內疚和不安會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時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銘心。這時就需要教師的大智慧,要善于捕捉教育時機。因為此時的懲罰是必要的。3、古今中外,懲罰從來就是教育的一部分。俗話說:“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這些都說明了懲罰教育的重要性,當然不是說動輒就是棍棒相加,而是要有必要的懲罰,使人免除不良習性,知道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對學生不敢批評,更不敢懲罰,結果是使教師們心理壓力增大,無所適從,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也降低了。通過還查閱一些資料,發(fā)現(xiàn)一些教育專家也認為在必要時可以給學生以處罰??涿兰~斯在《大教學論》中說:“假如某些人沒有受到溫和方法的影響,就必須求助于比較粗暴的方法,要到用盡一切方法之后,才能宣布一個學生不堪造就?!敝袊嗌倌暄芯恐行母敝魅螌O云曉認為:“沒有處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倍趴讼壬凇逗喢鲊H教育百科全書人的發(fā)展》中斷言:“考慮到今日學校的規(guī)模和世界范圍內的學生向權威挑戰(zhàn)的這種似乎是日益增長的趨勢,一概廢除懲罰也是不現(xiàn)實的?!蔽覀冞€可以看看其他國家教育中也存在懲罰教育。黃痊愈博士的《素質教育在美國》一書中談到,在美國,如有學生將不允許帶的東西帶進學校,如傳呼機、手機,學校一律沒收,并不再還給學生。而在澳洲,一些公立學校的處理很簡單,每個學校都設有兩個警戒室,學生要是犯錯誤了,老師就請你到警戒室去,由專門的教師依照心理問題或行為問題的不同情況,與學生進行交流,然后采取賠禮道歉或寫檢查等不同的處治方式。最嚴重的懲罰是開除,在停學的日子里,家長是法律監(jiān)護人。如果再不起作用,該學生就會被收到特殊學校去。三、正確的運用教育懲罰同一件事情,不同的“懲罰”方式,很可能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結果。教育懲罰成為教育藝術,就不會給孩子們留下心靈的創(chuàng)傷,心理體驗就能夠給孩子以“良性刺激”,形成正確的心理價值趨向,從而達到一個嶄新的教育境界。如果一個人從沒有體驗過、也沒有看到過別人被燒紅的鐵灼傷過,他是不會相信燒紅的鐵會灼人的。讓孩子體驗到自己過失的后果。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藝,表揚批評獎勵懲罰,什么都應該有。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教育的秘訣是真愛。主席,各位評委大家好:首先我要指出正方一辯在陳述立論中所犯的錯誤。第一,對方辯友的立論是非常片面的,夸大了說服教育的作用,違背了教育的規(guī)律,掩蓋了教育的實質。教育的方法是多樣的,對方辯友的觀點,與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是相背而馳的。用一種方法單調的教育個性迥異、性格鮮明、特點多樣的千千萬萬個學生,請問這遵循的是怎樣的規(guī)律?其二、在對方看來,懲罰學生和愛學生是對立的。但是適當的懲罰學生可以改正缺點,這是愛學生的表現(xiàn),二者并不矛盾。傳授知識,我們要因材施教,思想教育更要因人而異。因此,我方堅定認為,教師可以用懲罰的方式教育學生。一.我們要正確認識懲罰教育是必須的懲罰教育是一種特別的教育,他在本質上和期望、鼓勵、表揚等教育方式一樣,指向學生的進步。我國的懲罰教育有6000年悠久歷史。自古以來就有不打不成器,棒下出孝子的說法。千百年來,懲罰教育一直伴隨著教育發(fā)展?,F(xiàn)在,澳大利亞、新加坡、韓國等國,已經將懲罰納入到國家法律中。其中,以前禁止懲罰的美國,現(xiàn)在有21個州在法律上保護教育工作者對學生進行懲罰的合法性。二、我們必須對懲罰對象進行恰當定位。懲罰對象是那些無視紀律、無視教師尊嚴、無視大多數學生正當權利的頑固學生。三、我們主張適當懲罰,并不是對學生權利的侵犯,而恰恰是為了維護絕大多數學生的合法權益。當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觀阻止和妨礙教學活動,就必須給予適當的懲罰。否則那將是對老師和其他同學權利的侵犯,甚至是對老師人格和尊嚴的侵犯。四、我們主張對學生進行懲罰,并不是我們不愛學生,而是更愛學生,對學生更負責的一種表現(xiàn)。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不也懲罰過學生嗎?單純的說服教育,并不是萬能的,而教師的的適度懲罰往往是對學生負責,對事業(yè)負責,對社會負責,對民族負責的一種使命感。蘇東坡曾說過:惟教之不改,而后誅之。自古至今,凡成大事者必受磨練。沒有鞭刑,哪里會有今日新加坡的文明?沒有戒尺的警示,怎會有文壇泰斗魯迅先生?沒有恩師的懲罰,怎能成就一代領袖毛澤東?為了教育的發(fā)展,為了民族的振興,為了國家的富強,我方堅定認為教師可以用懲罰的方式教育學生。懲罰有它存在的積極價值即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我們不能因懲罰所存在的消極影響而否定它的積極意義?!敖處煵桓覒土P”這種做法否定了懲罰與教育的關系,否定了懲罰能夠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這個積極目的。這種全盤否定的態(tài)度,是一種錯誤的做法。懲罰能夠促進學生理性因素的發(fā)展。具體表現(xiàn)在:懲罰促進個體是非判斷的能力、促進個體的道德選擇能力、促進個體的人際認知意識、促進個體公正意識的發(fā)展。通過懲罰,如何促進學生理性因素發(fā)展呢?懲罰要以個體的認知發(fā)展階段為基礎;懲罰性教育要促進個體認知向高一階段發(fā)展;懲罰的說理不是消極的強制與灌輸,而是積極的引導與啟發(fā);首先,懲罰能夠激發(fā)個體改過遷善的動機。其次,懲罰能夠激發(fā)個體的羞恥感。再次,懲罰能夠激發(fā)個體的責任感,因為懲罰能夠激發(fā)個體的客觀責任感與主觀責任感,并且促進個體的客觀責任感向主觀責任感發(fā)展;懲罰引導個體正視自己的義務。最后,懲罰有助于個體意志力的形成。因為痛苦與挫折是個體成長的動力來源,懲罰增強個體的承受力,懲罰能夠增強個體對行為的調控。懲罰最終是讓學生自律。自律意味著個體有自制力、有自主意識以及自覺。

老是聽見有中學老師不停抱怨,現(xiàn)在的學生怎么難教育,因為不能打學生,學生不愛學習,還調皮搗蛋影響其它同學學習,甚至動手打老師,而家長、校長、都不能理解教師,于是教師只能兩頭受氣,對于問題學生有時的確顯得就是蒼白無力的說教,似乎我們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極端,由原來的懲罰學生,走到了絕不懲罰學生的地步,我認為這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qū),對學生的教育應該適當引入懲罰,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為了孩子的未來,必須要有規(guī)矩記得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書上說:一個小男孩在上課時唱歌,老師說,你上課違反了規(guī)定,我要罰你下課后為大家表演節(jié)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