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做起深入社會- 試析魯迅小說的創(chuàng)作特色_第1頁
從“我”做起深入社會- 試析魯迅小說的創(chuàng)作特色_第2頁
從“我”做起深入社會- 試析魯迅小說的創(chuàng)作特色_第3頁
從“我”做起深入社會- 試析魯迅小說的創(chuàng)作特色_第4頁
從“我”做起深入社會- 試析魯迅小說的創(chuàng)作特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從“我〞做起,深化社會——試析魯迅小說的創(chuàng)作特色"內容摘要:魯迅小說數量不多,但是其中涉及到的人物形象卻不少,藝術成就很高。他做小說有一個顯著特點,即:從“我〞做起、深化社會。本文試從這一特點及其形成原因進展分析。關鍵詞:魯迅小說創(chuàng)作特色從“我〞做起深化社會魯迅一生著述很多,但是詳細到小說上的數量卻有限,?吶喊?、?彷徨?加上荒唐小說?故事新編?,不過是三部,二十來篇小說,而且都很薄,字數加起來還不如眼下的一部中等長度的長篇小說。魯迅小說數量雖然不多,但是其中涉及到的人物形象卻不少,藝術成就很高。魯迅深通傳統(tǒng)小說,對傳統(tǒng)小說里面的優(yōu)劣有著非常深化的見解。他做小說有一個顯著特點,即:從“我〞做起、深化社會。本文試從這一特點及其形成原因進展分析。一、從“我〞做起從“我〞做起的意思,就是通過自己的視角來觀察世界,同時表達自己的各種情緒和判斷?,F代白話文小說的一開場,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挖掘個人的內心,通過“我〞來拉近讀者和小說的間隔。第一人稱的表達說明了一個信息,就是這個東西跟“我〞是有關的,自然也跟“我們〞有關了。作家從遙遠的“古代〞,從“講史〞、“傳奇〞、“才子佳人〞這些跟“我們〞的生活風馬牛不相及的內容轉向自己的身邊,最根本的初衷,就是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身邊的故事,跟我們的生活都有關的故事。在所有這些故事中,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不可以、也不應該置身事外。我們看到魯迅創(chuàng)作的第一部小說、也是現代白話文的第一篇奠基作品?狂人日記?,一上來,就是跟“我〞有關的。第一個“我〞是小說開頭的“余〞:“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學時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漸闕。〞這句話要告訴人們的是,“狂人〞不是天外來客,不是話說什么什么年間的才子佳人,也不是上古人士,他就是我們的熟人,朋友,生活在我們身邊,是生活中現實的人——這里我們不說“真實的人〞。第二個“我〞,就是進入了“狂人〞自述的“我〞:“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見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見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發(fā)昏。〞“狂人〞認為“正常人〞的自己的前三十多年,“全是發(fā)昏〞。這里開場了現代白話文學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顛倒:正常的不正常,不正常的反而正常。這里是對這個中國文化而生發(fā)的感慨。魯迅一上來就下了勝負手,把整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鍋端了,就像下圍棋一樣,一子點掉了對方的大龍。第一人稱的表達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敘事技巧,就是要造成“我〞就是作者本人的閱讀錯覺,從而讓讀者產生親近感。同時,這個“我〞的表達,也可以很方便地引出作者的判斷和議論。當然,在?狂人日記?本身,作者做了一個切除手術,寫了一個引子,說明“狂人〞不是我,大家不要對號入座。這里擺明了就是請君入甕的態(tài)度,兼顧了各個層面的讀者的興趣和偏好。所以這篇小說發(fā)表之后,可以引發(fā)很多人的共鳴,成了針對舊文學的一個顛覆性的文本。?狂人日記?的出現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志,這標志著現代白話文寫作的一開場,就把目光投注在個體的人的本身上。這當然跟整個“五四〞時期的新文化運動對于源自西方的關于人的新觀念的引入有很大的關系。周作人在?人的文學?里開頭就說:“我們如今應該提倡的新文學,簡單的說一句,是‘人的文學’。應該排擠的,便是反對的非人的文學。〞這個“人〞源自西方的觀念:“歐洲關于這‘人’的真理的發(fā)見,第一次是在十五世紀,于是出了宗教改革與文藝復興兩個結果?!伺c小兒的發(fā)見,卻遲至十九世紀,才有萌芽。〞關于“大寫的人〞、“人道主義〞等的觀念,在這個時期大量地進入,形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革命的內容。既然“舊文化〞無人,那么新文學的一開場,首要的就是發(fā)現“人〞的存在。魯迅的西學根底萌發(fā)于江南水師學堂,他在?朝花夕拾·瑣記?里說他自從進了這個學校:“……看新書的風氣便流行起來,我也知道了中國有一部書叫?天演論?。星期日跑到城南去買了來,白紙石印的一厚本,價五百文正。〞許壽裳的?魯迅先生年譜?里也說魯迅:“前十三年〔廿五年己亥,一八九九年〕十九歲。正月,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路礦學堂,對于功課并不復習,而每逢考試輒列前茅。課余輒讀譯本新書,尤好小說,時或外出騎馬?!笆辍藏グ四耆梢?,一九零二年〕二十二歲。二月,由江南督練公所派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課余喜讀哲學與文藝之書,尤注意于人性及國民性問題。〞到了日本,魯迅一開場決心學醫(yī),因為他父親一直是“久病不治〞,使得他們家由小康墜入困頓,其間遭受了多少的白眼和心靈的創(chuàng)傷,在魯迅的心理,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魯迅在?吶喊·自序?里說:“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進江南水師學堂之后,魯迅看到了一些關于西醫(yī)的書籍,“便漸漸的悟得中醫(y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同時又很起了對于被騙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從譯出的歷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維新是大半發(fā)端于西方醫(yī)學的事實。〞所以,等到進入日本留學之后,魯迅的最初愿望是要做一個醫(yī)生:“因為這些幼稚的知識,后來便使我的學籍列在日本一個鄉(xiāng)間的醫(yī)學專門學校里了。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yè)回來,救治象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zhàn)爭時候便去當軍醫(y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于維新的信仰。〞從這個例子里我們可以看到,有理想的知識分子一開場都想當醫(yī)生,治病救人,是一件非常崇高的事業(yè)。因為看到中醫(yī)的弊端,又感到西醫(yī)的科學,魯迅到日本的最初想法,就是學習醫(yī)學——西方體系的醫(yī)學。但是,他一九○四年進仙臺的醫(yī)學專門學校之后,在讀書和看電影中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對學醫(yī)的理想產生了動搖。一九○六年中止學醫(yī),回東京準備從事文藝運動。在魯迅自己記述的這些事情里,有著很深的對于人的認識和理解。魯迅非常不能忍受的是傳統(tǒng)封建文化對于人性的扭曲和歪曲。他在文章里回憶自己少年時期就對此產生過很大的反感:“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發(fā)生反感的,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件事。〞魯迅于是發(fā)現,安康的人包含了肉體和精神的兩個方面。他認為當時首要的問題,是精神的問題。這后來成了他寫作的一個中心的動力。明治維新之后的日本,有著大量的西學內容,這些對于身處日本的魯迅來說,必定有著非常深的影響。明治二十年之后,日本文學界興起的“文言一致〞運動,要求運用口語和白話文描寫和表達身邊的現實生活;接著是以二葉亭四迷的?浮云?、島崎藤村的?破戒?和田山花袋的?蒲團?為代表的“自白文學〞。這種自白,也是以發(fā)現“個人〞“自我〞為打破的。這種自我,相對于西方的基督教,而不是從漢文化而來的那種道德感。日本基督教的前鋒人物內村鑒三在?我是怎樣成為基督教信徒的?一書里剖析自己的內心說:“我稱自己的日記為‘航海日記’,因為這日記記錄了可憐的小船穿過罪惡、眼淚和無數的悲哀,駛向上蒼而每天前行的歷程。〞著名的學者柄谷行人對此評論說:“我們不能將此視為一種謙虛的態(tài)度。我沒有隱瞞任何東西,這里有的是‘真實’……所謂自白就是這樣的一種表白形式。它強調,你們在隱瞞真實,而我雖是缺乏一取的人,但我講了‘真理’。〞柄谷行人的評論一針見血,也就是說,作家堅信自己講述的乃是真理,它表達了真實的現狀和真正的內心感受。就此,柄谷行人說:“可以說,日本的‘現代文學’是與自白形式一起誕生的。〞這種感受從“我〞出發(fā),具有堅實的根底。晚了將近半個世紀的中國現代文學運動,在這里跟日本的現代文學的起源,從根源上具有一致性。二、深化社會很多人很喜歡把魯迅的?狂人日記?跟果戈里的?狂人日記?相提并論,各種普及性的教材,也這樣寫,然而魯迅的從果戈里那里得到的僅僅是形式上的靈感而已。對有著同樣的現代化要求的中國和日本來說,先走一步的日本的變化,才跟我們具有本質的相似性。魯迅在日本期間大量閱讀了日本人的著作和日本人翻譯的西方著作,這些日本文學的變化,他應該非常熟悉。就這樣,魯迅從“自白〞的自我剖析的形式開場,直截了當地切入了當時問題的最根本處——深化社會,那就是用文學來改造國民的精神,來提醒社會問題。晚清時期的知識分子已經注意到了小說可以用來幫助“改進〞,甚至“啟蒙〞和“革命〞了。梁啟超于1902年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家小說雜志?新小說?,接著其他的雜志相繼出現,有?繡像小說?〔1903〕、?月月小說?〔1906〕、?小說林?〔1907〕等。清末這些開通的學者和新聞家對于通俗文學、特別是小說對社會所可以產生的影響,投注了很大的關注。他們認為當時的中國人在面臨著現代世界的挑戰(zhàn)時所表現出來的手足無措的現象,有很大一局部原因要歸咎于傳統(tǒng)小說;因此,這樣的小說應該被那些可以激發(fā)愛國熱情、傳播新觀念的具有教育意義的文學作品來替代。梁啟超不僅大力倡導新小說〔相對于傳統(tǒng)小說而言——在當時,尤其是“五四〞時期,人們更喜歡使用的是“舊小說〞一詞。本文采用“傳統(tǒng)小說〞這樣一個相對溫文的用法〕,還身體力行,給?新小說?雜志寫了小說?新中國將來記?共四章,還寫了西方很多愛國志士的傳記,其中寫馬佐尼等人的?意大利建國三杰?影響很大。與此同時,其他憂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