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規(guī)范與論文寫作課件_第1頁
學術規(guī)范與論文寫作課件_第2頁
學術規(guī)范與論文寫作課件_第3頁
學術規(guī)范與論文寫作課件_第4頁
學術規(guī)范與論文寫作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1章學術規(guī)范與論文寫作

11.1學術規(guī)范

11.2學術論文的撰寫

11.3學術論文的投稿

11.1學術規(guī)范

11.1.1學術剽竊及其防范

11.1.2學術規(guī)范的本質(zhì)與層次

11.1.3學術規(guī)范的體系

11.1.1學術剽竊及其防范

1.學術造假、抄襲與剽竊概述

在科學界,學術造假行為被定義為有意欺騙,以區(qū)別于失誤與疏忽大意。學術造假行為通常被分為三類:偽造、篡改和剽竊。凡是在自己的文章中有意或無意地使用他人的思想見解或語言表述,而沒有申明其來源的,就是剽竊。11.1.1學術剽竊及其防范2.司法實踐中對剽竊的界定世界知識產(chǎn)權組織認為:剽竊或抄襲,“一般理解為將他人作品的全部或部分,以或多或少改變形式或內(nèi)容的方式,當作自己的作品發(fā)表?!趧?chuàng)作一部新作品時僅僅自由使用他人作品中的思想與創(chuàng)作方法,不能與抄襲混為一談。另一方面,抄襲一般也不得理解為僅僅限于形式上的相同,以一種新的文學和藝術表現(xiàn)形式將他人作品的內(nèi)容加以改編,冒稱自己的原作公諸于眾,只要被改編的內(nèi)容并非眾所周知的文化遺產(chǎn)的一部分,則亦為抄襲?!蔽覈吨鳈喾ā匪Q“抄襲”、“剽竊”是同一概念,是指“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背u侵權需具備四個要件:①行為具有違法性;②有損害的客觀事實存在;③和損害事實有因果關系;④行為人有過錯。一般來說,我國司法實踐中認定剽竊(抄襲)應當遵循兩個標準:第一,被剽竊(抄襲)的作品是否依法受《著作權法》保護;第二,剽竊(抄襲)者使用他人作品是否超出了“適當引用”的范圍。

11.1.1學術剽竊及其防范3.學術剽竊的主觀控制一字不差地直接復制引用,確保不作任何改變;在做筆記時清晰地記下作者和資料來源細節(jié);熟悉文中的引用方法;僅引用對論點至關重要的段落;在開始查找文獻資料之前,先記錄下自己的觀點和思想,然后用他人的成果支持或反駁這些論點。有選擇性地引用,不要引用過多;解釋的時候要注意材料運用得當;閱讀完資料后,憑記憶作筆記。

11.1.1學術剽竊及其防范4.學術剽竊的客觀防范在教育上,美國針對剽竊規(guī)定了多種多樣的防治途徑和懲罰措施。

在法律上,我國的臺灣、澳門等地已把剽竊納入到刑法規(guī)制的范圍。

在技術手段上,在北美和中國香港等地大學被廣泛使用的“Turnitin”(http://)、CrossRef首創(chuàng)并與iParadigms公司共同開發(fā)的“CrossCheck”、我國同方知網(wǎng)出版集團所屬的CNKI科研誠信管理系統(tǒng)研究中心開發(fā)的“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tǒng)”、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出版科學系沈陽副教授領銜開發(fā)的“ROST反剽竊系統(tǒng)”,都是防止學術剽竊的很好的技術手段。

防止學術剽竊,教育、法律和高科技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但“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的古訓,也同樣不可忽視,而且尤為重要。這實際上是當今時代“學術規(guī)范”所要討論的問題.

“抄襲/剽竊”與“致敬引用”

的分野術語“致敬”常用于藝術領域的借鑒,是對經(jīng)典的重現(xiàn)“抄襲/剽竊”與“致敬引用”(Tribute)間的分野,是個棘手的問題抄襲者日漸增多,使得那些本來真的是在致敬的藝術家變得十分尷尬無理取鬧者會以“你說是致敬就是致敬啊!”作為武器,而面對這樣的攻擊,確實很難找到有效的防御措施致敬的對象必是經(jīng)典,致敬絕對不等于剽竊同輩設計師的作品課后閱讀:《從致敬到抄襲——關于知識產(chǎn)權的另類思考》(江曉原,載《社會觀察》2006年第1期)11.1.3學術規(guī)范的體系1.學術道德規(guī)范

教育部《關于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教人[2002]24號),對學術道德規(guī)范做出了明確的界定。其內(nèi)容主要有:

⑴增強獻身科教、服務社會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⑵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⑶樹立法制觀念,保護知識產(chǎn)權、尊重他人勞動和權益。⑷認真履行職責,維護學術評價的客觀公正。11.1.3學術規(guī)范的體系3.學術技術規(guī)范

技術規(guī)范應用到學術上,主要包括學術論文寫作規(guī)范、學術評價規(guī)范、學術批評規(guī)范和學術引用規(guī)范,其中尤以學術論文寫作規(guī)范最為重要。學術論文寫作技術規(guī)范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⑴學術成果應觀點明確,資料充分,論證嚴密;內(nèi)容與形式應完美統(tǒng)一,達到觀點鮮明,結構謹嚴,條理分明,文字通暢。⑵學術成果的格式應符合要求。⑶參考文獻的著錄應符合要求。11.2.1學術論文概述1.定義學術論文又稱學術文本或研究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是作者向社會描述自己研究成果的工具。我國國家標準(GB7713-87)將它定義為:“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性、理論性或觀測性上具有新的科研成果或創(chuàng)新見解和知識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于實際中取得新的進展的科學總結,用以提供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或討論;或在學術刊物上發(fā)表;或作其他用途的書面文件?!?/p>

11.2.1學術論文概述2.特征

與其他文章不同,學術論文具有科學性、學術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特征。其中創(chuàng)新性是學術論文的基本特征,是世界各國衡量科研工作水平的重要標準,是決定論文質(zhì)量高低的主要標準之一,也是反映它自身價值的標志。11.2.1學術論文概述3.種類

學術論文的種類包括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和學位論文。另外,文獻綜述、專題述評和可行性報告(開題報告)三種類型的情報調(diào)研報告也屬于學術性論文的范疇。

11.2.1學術論文概述4.格式

國際:主要有MLA格式(主要用于人文科學)、ACS格式(主要用于化學領域)、AMA格式(主要用于生物醫(yī)學領域)、APA格式(主要用于心理、教育等社會科學領域)、CMS(芝加哥)格式(應用于圖書、雜志、報紙以及人文科學領域)、CSE格式(主要用于自然科學領域)、溫哥華(Vancouver)格式(主要用于生物醫(yī)學期刊)、哈佛(Harvard)格式(也叫作者-日期體系,應用于各學科)。國內(nèi):1988年1月1日起實施的國家標準《GB7713-87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對科技論文的撰寫和編排格式作了規(guī)定。遵循所要投稿的期刊對于論文的格式要求。11.2.2中文學術論文的撰寫1.學術論文的結構與寫法學術論文一般分為三個部分:前置部分、主體部分和附錄部分。前置部分包括題名、著者、中英文摘要、關鍵詞、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分類號等;主體部分包括前言、材料和方法、對象和方法、結果、討論、結論、致謝、參考文獻等;附錄部分包括插圖和表格等。

11.2.2中文學術論文的撰寫1.學術論文的結構與寫法2)題名(篇名)

題名是學術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它要求用最簡潔、恰當?shù)脑~組反映文章的特定內(nèi)容,把論文的主題明白無誤地告訴讀者,并且使之具有畫龍點睛,啟迪讀者興趣的功能。題名應簡短,用最簡潔、恰當?shù)脑~組反映文章的特定內(nèi)容。對于我國的科技期刊,論文題名用字不宜超過20個漢字,外文題名不超過10個實詞。11.2.2中文學術論文的撰寫1.學術論文的結構與寫法3)著者

文章的著者應同時具備三項條件:①課題的構思與設計,資料的分析和解釋;②文稿的寫作或?qū)ζ渲兄匾獙W術內(nèi)容作重大修改;③參與最后定稿,并同意投稿和出版。論文的執(zhí)筆人或主要撰寫者應該是第一作者;對于貢獻相同作者,可用“共同第一作者”、“通訊作者”來表達。對于不夠署名條件,但對研究成果確有貢獻者,可以“致謝”的形式列出,作為致謝的對象通常包括:第一,協(xié)助研究的實驗人員;第二,提出過指導性意見的人員;第三,對研究工作提供方便(儀器,檢查等)的機構或人員;第四,資金資助項目或類別(但不宜列出得到經(jīng)費的數(shù)量);第五,在論文撰寫過程中提出建議,給予審閱和提供其他幫助的人員。

著者的姓名應給出全名??茖W技術文章一般均用著者的真實姓名,不用變化不定的筆名。同時還應給出著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單位或著者所在的工作單位或通信地址,以便讀者在需要時可與著者聯(lián)系。11.2.2中文學術論文的撰寫1.學術論文的結構與寫法4)摘要

⑴摘要的分類

按摘要內(nèi)容的不同分為報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報道-指示性摘要。按編寫的形式可分為傳統(tǒng)的摘要和結構式摘要。

11.2.2中文學術論文的撰寫1.學術論文的結構與寫法4)摘要

⑵摘要的要素

①目的——研究、研制、調(diào)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務,所涉及的主題范圍。②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論、條件、對象、材料、工藝、結構、手段、裝備、程序等。③結果——實驗的、研究的結果,數(shù)據(jù)、被確定的關系,觀察結果,得到的效果,性能等。④結論——結果的分析、研究、比較、評價、應用,提出的問題,今后的課題,假設,啟發(fā),建議,預測等。⑤其他——不屬于研究、研制、調(diào)查的主要目的,但就其見識和情報價值而言也是重要的信息。

11.2.2中文學術論文的撰寫1.學術論文的結構與寫法4)摘要

⑷編寫摘要的注意事項①排除在本學科領域方面已經(jīng)成為常識的內(nèi)容;②不得簡單地重復文章篇名中已經(jīng)表述過的信息;③要求結構嚴謹,語義確切,表述簡明,一氣呵成,一般不分或力求少分段落;忌發(fā)空洞的評語,不作模棱兩可的結論。沒有得出結論的文章,可在摘要中作扼要的討論。④要用第三人稱,不要使用“作者”、“我們”等作為摘要陳述的主語;⑤要采用規(guī)范化的名詞術語。尚未規(guī)范化的,以采用一次文獻所采用的為原則。如新術語尚無合適的中文術語譯名,可使用原文或譯名后加括號注明原文;⑥不要使用圖、表或化學結構式,以及相鄰專業(yè)的讀者尚難于清楚理解的縮略語、簡稱、代號。如果確有必要,在摘要首次出現(xiàn)時必須加以說明;⑦不得使用一次文獻中列出的章節(jié)號、圖號、表號、公式號以及參考文獻號等;⑧必要提及的商品名應加注學名。11.2.2中文學術論文的撰寫1.學術論文的結構與寫法5)關鍵詞

GB/T3179-1992《科學技術期刊編排格式》規(guī)定,現(xiàn)代科技期刊都應在學術論文的摘要后面給出3~8個關鍵詞。關鍵詞作為論文的一個組成部分,列于摘要段之后。關鍵詞的標引應按GB3860-83《文獻主題標引規(guī)則》的規(guī)定,在審讀文獻題名、前言、結論、圖表,特別是在審讀文獻的基礎上,逐篇對文獻進行主題分析,然后選定能反映文獻特征內(nèi)容,通用性比較強的關鍵詞。

11.2.2中文學術論文的撰寫1.學術論文的結構與寫法6)引言論文的引言又叫緒論。寫引言的目的是向讀者交代本研究的來龍去脈,其作用在于喚起讀者的注意,使讀者對論文先有一個總體的了解。引言內(nèi)容。①研究的理由、目的和背景:包括問題的提出,研究對象及其基本特征,前人對這一問題做了哪些工作,存在哪些不足;希望解決什么問題,該問題的解決有什么作用和意義;研究工作的背景是什么。②理論依據(jù)、實驗基礎和研究方法:如果是沿用已知的理論、原理和方法,只需提及一筆,或注出有關的文獻。如果要引出新的概念或術語,則應加以定義或闡明。③預期的結果及其地位、作用和意義:要寫得自然,概括,簡潔,確切。

引言的寫作要求。①言簡意賅,突出重點:②開門見山,不繞圈子:③尊重科學,不落俗套:④如實評述,防止吹噓自己和貶低別人。

11.2.2中文學術論文的撰寫1.學術論文的結構與寫法8)結論和建議結論又稱結束語、結語。它是在理論分析和實驗驗證的基礎上,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而得出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指導性、經(jīng)驗性的結果描述。它又以自身的條理性、明確性、客觀性反映了論文或研究成果的價值。結論與引言相呼應,同摘要一樣,其作用是便于讀者閱讀和為二次文獻作者提供依據(jù)。結論的內(nèi)容與格式。①本研究結果說明了什么問題,得出了什么規(guī)律性的東西,解決了什么理論或?qū)嶋H問題;②對前人有關本問題的看法作了哪些檢驗,哪些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哪些不一致,作者做了哪些修正、補充、發(fā)展或否定;③本研究的不足之處或遺留問題。結論和建議的撰寫要求。①概括準確:措詞嚴謹。②明確具體,簡短精練。③不作自我評價。

11.2.2中文學術論文的撰寫1.學術論文的結構與寫法9)致謝

現(xiàn)代科學技術研究往往不是一個人能單獨完成的,而需要他人的合作與幫助,因此,當研究成果以論文形式發(fā)表時,作者應當對他人的勞動給以充分肯定,并對他們表示感謝。致謝的對象是,凡對本研究直接提供過資金、設備、人力,以及文獻資料等支持和幫助的團體和個人。致謝一般單獨成段,放在文章的最后面,但它不是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致謝也可以列出標題并貫以序號,如“6致謝”放在如“5結論”段之后,也可不列標題,空1行置于“結論”段之后。

11.2.2中文學術論文的撰寫1.學術論文的結構與寫法10)參考文獻

按規(guī)定,在科技論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過去)已發(fā)表的文獻中的觀點、數(shù)據(jù)和材料等,都要對它們在文中出現(xiàn)的地方予以標明,并在文末(致謝段之后)列出參考文獻表。這項工作叫做參考文獻著錄。文后參考文獻的著錄方法有“順序編碼制”和“著者-出版年制”。前者根據(jù)正文中引用參考文獻的先后,按著者、題名、出版事項的順序逐項著錄;后者首先根據(jù)文種(按中文、日文、英文、俄文、其他文種的順序)集中,然后按參考文獻著的姓氏筆畫或姓氏首字母的順序排列,同一著者有多篇文獻被參考引用時,再按文獻出版年份的先后依次給出。其中,順序編碼制為我國學術期刊所普遍采用。11.2.2中文學術論文的撰寫1.學術論文的結構與寫法10)參考文獻⑴文內(nèi)標注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時,在引文處,按它們出現(xiàn)的先后用阿拉伯數(shù)字連續(xù)編碼,并將序碼置于方括號內(nèi),視具體情況把序碼作為上角標,或者作為語句的組成部分。⑵文后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文后參考文獻著錄格式應按國家標準(GB/T7714-2005)或出版社編輯部要求的格式。各類文獻著錄格式及舉例詳見教材P246-248頁。11.2.2中文學術論文的撰寫1.學術論文的結構與寫法11)附錄

附錄是論文的附件,不是必要組成部分。它在不增加文獻正文部分的篇幅和不影響正文主體內(nèi)容敘述連貫性的前提下,向讀者提供論文中部分內(nèi)容的詳盡推導、演算、證明、儀器、裝備或解釋、說明,以及提供有關數(shù)據(jù)、曲線、照片或其他輔助資料如計算機的框圖和程序軟件等。附錄與正文一樣,編入連續(xù)頁碼。附錄段置于參考文獻表之后,依次用大寫正體A,B,C,…編號,如以“附錄A”、“附錄B”做標題前導詞。附錄中的插圖、表格、公式、參考文獻等的序號與正文分開,另行編制,如編為“圖A1”,“圖B2”;“表B1”,“表C3”;“式(A1)”;式(C2);“文獻[A1]”;“文獻[B2]”等。

11.2.2中文學術論文的撰寫1.學術論文的結構與寫法12)注釋

解釋題名項、作者及論文中的某些內(nèi)容,均可使用注釋。能在行文時用括號直接注釋的,盡量不單獨列出。不隨文列出的注釋叫做腳注。用加半個圓括號的阿拉伯數(shù)字1),2),3)等,或用圈碼①,②,③等作為標注符號,置于需要注釋的詞、詞組或句子的右上角。每頁均從數(shù)碼1)或①開始,當頁只有1個腳注時,也用1)或①。注釋內(nèi)容應置于該頁地腳,并在頁面的左邊用一短細水平線與正文分開,細線的長度為版面寬度的1/4。

11.2.2中文學術論文的撰寫2.數(shù)字與符號的使用規(guī)則

1)漢字數(shù)字與阿拉伯數(shù)字

總的原則是: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數(shù)字而且又很得體的地方,均應使用阿拉伯數(shù)字。使用阿拉伯數(shù)字的場合。公元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

計量單位和計數(shù)單位前的數(shù)字。

純數(shù)字,包括整數(shù)、小數(shù)、分數(shù)、百分數(shù)、比例,以及一部分概數(shù)。

產(chǎn)品型號、樣品編號,以及各種代號或序號。文后參考文獻著錄中的數(shù)字(古籍除外)。

使用漢字數(shù)字的場合。

定型的詞、詞組、成語、慣用語、縮略語,以及具有修辭色彩的詞語中作為語素的數(shù)字,必須用漢字數(shù)字。相鄰兩個數(shù)字連用表示的概數(shù)。各國、各民族的非公歷紀年及月日。含有月日簡稱表示事件、節(jié)日和其他特定含義的詞組中的數(shù)字。11.2.2中文學術論文的撰寫2.數(shù)字與符號的使用規(guī)則

2)數(shù)字的書寫規(guī)則

⑴書寫和排印4位和4位以上的數(shù)字要采用三位分節(jié)法。⑵小數(shù)點前用來定位的“0”不能省略。⑶阿拉伯數(shù)字不能與除“萬”、“億”外的漢字數(shù)詞連用。⑷數(shù)值的有效位數(shù)必須全部寫出。⑸表示數(shù)值范圍和公差時應注意幾點:①表示數(shù)值范圍或量值的波動變化幅度采用浪紋號(~,占一個漢字位置)。②表示百分數(shù)范圍時,前一個百分號不能省略。③用“萬”或“億”表示的數(shù)值范圍,每個數(shù)值中的“萬”或“億”不能省略。④單位不完全相同的量值范圍,每個量值的單位應全部寫出。⑤量值與其公差的單位相同、上下公差也相等時,單位可以只寫1次。⑥量值的上下公差不相同時,公差應分別寫在量值的右上、右下角。⑦表示帶百分數(shù)公差的中心值時,百分號(%)只需寫1次,同時“%”前的中心值與公差應當用括號括起。⑹用量值相乘表示面積或體積時,每個數(shù)值的單位都應寫出。

⑺一組量值的單位相同時,可以只在最末一個量值后寫出單位,其余量值的單位可以省略。11.2.2中文學術論文的撰寫2.數(shù)字與符號的使用規(guī)則

3)英文中符號的使用規(guī)范⑴標點占的字符數(shù):英文標點中除了破折號“-”占2個英文字符外,其余均占1個英文字符(大致半個漢字);數(shù)字范圍號“-”占2個英文字符,連字符“-”占1個英文字符;英文中的省略號為3個由空格隔開的英文句點“…”,而不是“…”。⑵英文標點符號中沒有“《》”、“、”和“~”。英文中書名一般用斜體表示,該用頓號時用逗號表示,數(shù)字范圍用半字線“–”。英文中鄂化符(即半角浪紋號)“~”有時用在阿拉伯數(shù)字前表示近似。⑶標點符號的空格與取舍:英文中引號內(nèi)句子或短語末尾的逗號和句號等一律封閉在引號之內(nèi);英文破折號、數(shù)字范圍號和連字符前后均不空格;英文引號和括號外面前后均空格,里面前后均不空格。帶省略號的縮略語位于句末時,可省略一個黑點;但省略號位于句末時,句點不能省略。

11.2.2中文學術論文的撰寫3.圖表的設計和制作原則1)精省性一般能用文字表示清楚的內(nèi)容就不必用圖表,用大量文字還說不明白而用圖或表就能方便說明的內(nèi)容才用圖表;只用1幅或1個表就能說明的內(nèi)容,就不要用2個或更多的圖或表。2)應有圖序或表序每個圖表都應有圖序或表序,圖序的格式為“圖1”、“圖2”、“圖3”等,表序的格式為“表1”、“表2”、“表3”等。3)應有圖題或表題每個圖表都應有圖題或表題。圖題或表題應是以最準確、最簡練的并能反映圖或表特定內(nèi)容的詞語的邏輯組合。4)圖表中標目的形式圖表中的標目,采用量與單位比值的形式,即“量名稱或(和)量符號/單位”。

11.2.2中文學術論文的撰寫4.中圖分類號和文獻標識碼的選取1)中圖分類號選取的原則⑴在文獻內(nèi)容與形式的關系上應以內(nèi)容為主要依據(jù);在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的關系上以其內(nèi)容重點、作者寫作意圖、讀者對象的需要為依據(jù)。⑵盡可能給予較詳細的分類號,以準確反映文獻內(nèi)容的學科屬性。⑶在涉及文獻內(nèi)容中應用與被應用的關系時,一般都選取被應用的學科專業(yè)所屬的分類號。⑷在分化學科與邊緣學科、交叉學科關系上,如果這門新興學科是由某一門學科分化出來的則應選取該學科分類號。

11.2.2中文學術論文的撰寫4.中圖分類號和文獻標識碼的選取2)中圖分類號選取的方法

⑴利用《中國分類主題詞表》選取正確的分類號。具體做法是利用該詞表中“主題詞-分類號對應表”部分,以主題詞款目和主題詞串標題的字順為序,從主題詞入手,及時、便捷地查到分類號。⑵通過查找數(shù)據(jù)庫中類似的主題論文,了解其中圖分類號,經(jīng)過分析、比較,選定相應的分類號。具體步驟是:在《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或《中國科技期刊數(shù)據(jù)庫》中(或其他有關數(shù)據(jù)庫)中檢索與作者即將投稿的論文主題相類似或相近的主題詞,可以在得到一批相關文獻的同時,清楚了解相應的分類號并限定所需的分類號。

11.2.2中文學術論文的撰寫4.中圖分類號和文獻標識碼的選取3)文獻標識碼的選取文獻標識碼是我國目前較有影響的大型全文學術期刊數(shù)據(jù)庫《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對其收錄的期刊上刊登的論文的類型所規(guī)定的標識碼。各標識碼的具體含義是:A——理論與應用研究學術論文(包括綜述報告);B——實用性技術成果報告(科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總結(社科);C——業(yè)務指導與技術管理性文章(包括領導講話、特約評論等);D——一般動態(tài)性信息(通訊、報道、會議活動、專訪等);E——文件、資料(包括歷史資料、統(tǒng)計資料、機構、人物、書刊、知識介紹等)。11.2.3英文學術論文的撰寫

1.英文科技論文寫作的IMRAD模式

撰寫英文科技論文的第一步就是推敲結構,使之成為西方人易于理解的形式。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即采用IMRAD模式(Introduction,MaterialsandMethods,Results,andDisscussion),這是西方科技論文最通用的一種方式。IMRAD結構的邏輯體現(xiàn)在它能依次回答以下問題:研究的是什么問題?答案就是Introduction;這個問題是怎么研究的?答案就是MaterialsandMethods;發(fā)現(xiàn)了什么?答案就是Results;這些發(fā)現(xiàn)意味著什么?答案就是Disscussion。11.2.3英文學術論文的撰寫2.英文學術論文的組成及其寫法

英文學術論文的組成與中文論文沒有什么區(qū)別,一般也包括:①標題及作者;②論文摘要和關鍵詞;③引言;④正文;⑤結論和建議;⑥致謝、附錄及參考文獻。但并非所有的論文都要必備這些項目,可根據(jù)論文的類型及其內(nèi)容自由選擇其項目及這些項目的安排順序。

11.2.3英文學術論文的撰寫2.英文學術論文的組成及其寫法

1)Title(標題)與Author(著者)

⑴標題不等于句子,不采用句子形式,不必強求主語、謂語、賓語齊全。⑵標題中“SomeThoughtson”,“Studyof”,“Investigationof”,“Researchon”等沒有多少實在意義。⑶標題中不要使用縮略語、化學分子式、專利商標名稱、罕見的或過時的術語。⑷對于中文科技論文題目中常見的“淺談”、“漫談”、“初探”、“試論”、“之我見”等自謙詞,不宜使用。⑸題目不要太長,同時按慣例,英文標題的第一個詞和每個實詞第一個字母要大寫。11.2.3英文學術論文的撰寫2.英文學術論文的組成及其寫法

2)Abstract(摘要)

⑴英文摘要的基本內(nèi)容。英文摘要應包括:本文的目的或要解決的問題;所采用的方法及過程;主要結果及結論;本文的創(chuàng)新及獨到之處。通常在摘要之后還要提供關鍵詞,作為索引的補充,也表明文章的特性。關鍵詞一般為3~10個,從論文中選出。在格式上,英文摘要由三部分組成:目的、過程及方法、結果和結論。

⑵英文摘要的基本要求。英文摘要要使用正規(guī)英語和標準術語,避免使用縮寫詞。使用語言要簡潔、明確,一般不超過150個詞。摘要本身要完整。英文摘要要突出自己的創(chuàng)新、獨到之處,要避免過于籠統(tǒng)的、空洞無物的一般論述和結論。不要過于簡單地只把論文標題加以擴展,使讀者無法得到全文梗概。同時要盡量提高文字的信息含量,刪去所有多余的字句。摘要要盡量用短語,用動詞的主動語態(tài),如:AexceedsB比用BisexceededbyA更好,同時最好用第三人稱。⑶英文摘要的寫作要點。“目的”主要說明寫作目的或主要解決問題,這往往是摘要的開頭?!斑^程與方法”的作用是說明如何解決“目的”中提出的問題。它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敖Y果和結論”說明論文的主要成就和貢獻,在寫作這一部分時要盡量結合實驗結果或仿真結果的圖、表、曲線等來說明。11.2.3英文學術論文的撰寫2.英文學術論文的組成及其寫法

3)Introduction(引言)好的引言通常包括三部分內(nèi)容:介紹研究課題(性質(zhì),范圍等等);陳述對于該課題已有的主要研究成果;解釋你對課題研究的特殊貢獻,例如使用了什么新方法等。

寫這一部分應該盡量簡練。好的啟始句非常重要,因為Introduction應該吸引讀者而不是讓讀者生厭。

寫作引言時要采用客觀的口氣,由讀者對論文的水平做出他自己的評價。

11.2.3英文學術論文的撰寫2.英文學術論文的組成及其寫法

4)Body(主體)在主體這一部分,作者要詳細說明所采用的實驗方法、實驗過程及其他研究方法,同時還要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⑴Methods(方法)。方法部分的目的在于描述所用的材料,實驗裝置,實驗方法,理論模型,計算方法。

⑵Results(結果)。在結果部分只需要如實地匯報結果和數(shù)據(jù)即可,無需加入自己的解釋,讓結果和數(shù)據(jù)來表達研究結論。

⑶Discussion(討論分析)。討論分析是論文的精髓所在。⑷主體部分的寫作應注意的問題。①對實驗所用材料要詳細說明。②詳細說明實驗儀器、規(guī)格、實驗條件及獲得數(shù)據(jù)的方法。③對實驗或研究結果的分析要嚴格區(qū)分事實和推斷的界限。11.2.3英文學術論文的撰寫2.英文學術論文的組成及其寫法

5)Conclusions(結論)

在論文的結論部分,作者應該總結闡明論文的主要結果及其重要性,同時點明局限性或有所保留的地方。結論應該是水到渠成,不應有讓讀者感到驚奇的內(nèi)容,通常也不應該引用文章其他部分未曾提及的文獻。愛希比教授的“概念圖”表明,Conclusions實際上就是把Results和Disscussion的精要部分進行總結。結論可以分點陳述,簡潔概括,達到“豹尾”的效果。

11.2.3英文學術論文的撰寫2.英文學術論文的組成及其寫法

6)Acknowledgements(致謝)、Appendix(附錄)致謝常包括下列內(nèi)容:⑴對為論文提供建議、幫助或者解釋者,表示感謝。在“致謝”中可指出其具體內(nèi)容及所起的作用。⑵對為研究工作提供幫助的機構或個人表示感謝。特別是對那些提供實驗設備或其他材料的人員表示感謝。⑶若課題或論文利用了外來的經(jīng)濟上的資助,則應對支持者表示感謝。11.2.3英文學術論文的撰寫2.英文學術論文的組成及其寫法

7)Reference(參考文獻)

在英文論文中凡引用其他作者的文章、觀點或研究成果,都應在參考文獻欄中標明出處。各學術期刊所采用的參考文獻格式并不一樣,主要有系列格式(詳細鏈接請參見教材P256-257頁所示):⑴ModernLanguageAssociation(美國現(xiàn)代語言協(xié)會,MLA)格式:主要用于人文科學領域。⑵AmericanChemicalSociety(美國化學學會,ACS)格式:主要用于化學領域。⑶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美國醫(yī)學協(xié)會,AMA)格式:主要用于生物醫(yī)學領域。⑷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美國心理學協(xié)會,APA)格式:主要用于心理、教育等社會科學領域。⑸ChicagoManualofStyle(CMS,芝加哥格式):應用于圖書、雜志、報紙以及人文科學領域。⑹CouncilofScienceEditors科學編輯理事會(CSE,前身為生物學編輯理事會CBE)格式:主要用于自然科學領域。⑺國際醫(y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InternationalCommitteeofMedicalJournalEditors,ICMJE)《生物醫(yī)學期刊對原稿的統(tǒng)一要求》,又稱溫哥華格式(Vancouverstyle):主要用于生物醫(yī)學期刊。⑻HarvardStyle(哈佛格式,也叫Author-datesystem,作者–日期體系):應用于各學科。11.2.3英文學術論文的撰寫3.英文學術論文的語言技巧

1)時態(tài)

撰寫英文論文會涉及時態(tài)。通常科技論文采用的時態(tài)為一般過去時,但在列表、進行統(tǒng)計分析或描述不爭事實時應該采用一般現(xiàn)在時。但根據(jù)1989年R.A.Day提出的建議,論文中凡涉及研究領域內(nèi)已存在的理論和知識(包括他人在此之前發(fā)表過的論文)時均應采用一般現(xiàn)在時來表示對理論貢獻者們的尊重。

11.2.3英文學術論文的撰寫3.英文學術論文的語言技巧

2)語態(tài)

讀者可能會發(fā)現(xiàn)大量英文學術論文都采用被動語態(tài),這雖然是事實,但并不是規(guī)則??萍颊撐闹兄鲃诱Z態(tài)和被動語態(tài)可以并用,具體使用哪種語態(tài)首先取決于句子所要強調(diào)的重點,同時應該考慮表達的簡練和精確。

11.2.3英文學術論文的撰寫3.英文學術論文的語言技巧

總之,寫一篇好的英文學術論文需要反復推敲,修改。寫完初稿后最好把它擱在一邊兩三天后再拿過來修改。在最終定稿前要仔細檢查格式、標點符號,核對參考文獻等等,每一細節(jié)都不應忽視。推薦參考書:WritingandPresentinginEnglish

11.2.4文獻綜述的撰寫

1.文獻綜述的特點與功能1)文獻綜述的特點

文獻綜述具有內(nèi)容綜合、語言概括、信息濃縮、評述客觀和參考文獻數(shù)量多等特征,其標題一般直接反映其綜述類型,如包含“綜述”、“概述”、“述評”、“評述”、“進展”、“動態(tài)”,或是“現(xiàn)狀、趨勢和對策”、“分析與思考”等文字。與一般的學術論文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首先,文獻綜述反映原始文獻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它反映一定時期內(nèi)或是某一時期一定空間范圍的原始文獻的內(nèi)容。其次,文獻綜述集中反映一批相關文獻的內(nèi)容。第三,文獻綜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級產(chǎn)物。11.2.4文獻綜述的撰寫1.文獻綜述的特點與功能2)文獻綜述的功能

文獻綜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礎,其基本功能包括:讓讀者熟悉現(xiàn)有研究主題領域中有關研究的進展與困境;提供后續(xù)研究者的思考;未來研究是否可以找出更有意義與更顯著的結果;對各種理論的立場說明,可以提出不同的概念架構作為新假設提出與研究理念的基礎,對某現(xiàn)象和行為進行可能的解釋;識別概念間的前提假設,理解并學習他人如何界定與衡量關鍵概念;改進與批判現(xiàn)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類研究,發(fā)掘新的研究方法與途徑,驗證其他相關研究。總之,研究文獻不僅可幫助確認研究主題,也可找出對研究的問題的不同見解。發(fā)表過的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就是重要的問題來源,對論文的回顧會提供寶貴的資料以及研究可行性的范例。11.2.4文獻綜述的撰寫2.文獻綜述的分類與結構

文獻綜述主要有敘述性綜述、評論性綜述和專題研究報告等類型。敘述性綜述是圍繞某一問題或?qū)n},廣泛搜集相關的文獻資料,對其內(nèi)容進行分析、整理和綜合,并以精煉、概括的語言對有關的理論、觀點、數(shù)據(jù)、方法、發(fā)展概況等作綜合、客觀的描述的信息分析產(chǎn)品。評論性綜述是在對某一問題或?qū)n}進行綜合描述的基礎上,從縱向或橫向上作對比、分析和評論,提出作者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明確取舍的一種信息分析報告。評論性綜述的主要特點是分析和評價,因此有人也將其稱為分析性綜述。專題研究報告是就某一專題(一般是涉及國家經(jīng)濟、科研發(fā)展方向的重大課題)進行反映與評價,并提出發(fā)展對策、趨勢預測。“是一種現(xiàn)實性、政策性和針對性很強的情報分析研究成果”。其最顯著的特點是預測性。

11.2.4文獻綜述的撰寫3.文獻綜述的格式

文獻綜述的格式一般都包含四部分: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前言(引言)簡要介紹所綜述的課題,研究目的及意義。說明有關概念,規(guī)定綜述范圍,介紹本課題的基本內(nèi)容:包括研究的歷史、現(xiàn)狀、前景和爭論焦點等,使讀者對全文有一個概括性的了解。正文是綜述的主體部分,對某專業(yè)、學科在某階段的發(fā)展歷史和當前實際工作水平、成就,以及有關情況都應作較詳細敘述,還要把同行的不同看法、觀點也寫進去,進行分析比較研究。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砂茨甏樞蚓C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xiàn)狀和發(fā)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結論是綜述的結束語。一般包括研究的結論、意義,存在的分歧,有待解決的問題和發(fā)展趨勢等。參考文獻是注明作者所引用的資料,為人們核對或作進一步研究用。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nèi)容準確無誤。

11.2.4文獻綜述的撰寫4.文獻綜述撰寫的方法和步驟

文獻綜述不僅僅是對一系列無聯(lián)系內(nèi)容的概括,而且是對以前的相關研究的思路的綜合。文獻綜述撰寫的基本步驟包括收集文獻、概括與歸納、摘要、批判、建議等。11.2.4文獻綜述的撰寫5.文獻綜述撰寫的注意事項

⑴搜集文獻應盡量全。⑵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⑶引用文獻要忠實文獻內(nèi)容。⑷參考文獻不能省略。參考文章:《圖書館焦慮及其研究述評》11.3學術論文的投稿

11.3.1國際學術成果發(fā)表制度11.3.2投稿與審稿結果的處理11.3.3學術論文成功發(fā)表的策略11.3.4二次發(fā)表與一稿多投11.3.1國際學術成果發(fā)表制度1.學術刊物的運作流程與編輯供應鏈

國際學術期刊運作流程與編輯供應鏈可概括為:作者→主編→責任編輯→生產(chǎn)→使用者(包括作者)。鏈條的第一階段是作者,接下來是主編。

責任編輯負責編輯部的具體操作,在主編和副主編對稿件作出學術決定后,把決定付諸實施。責任編輯每天的工作是確保期刊從主編處轉來后,及時送到生產(chǎn)部門去。

最后,進入到讀者階段,也回到有效的鏈條開頭,因為作者通常也是期刊的用戶。

11.3.1國際學術成果發(fā)表制度2.匿名評審制度

匿名評審制度是一套專業(yè)的隱名的外部人審稿制度。這是當代世界學術規(guī)范的程序表征?!皩I(yè)的”:審稿人不能是行政主管或財界大亨,而須是對稿件主題素有研究的學者。“隱名的”:被審稿件的作者和審稿人的名字均不告知對方,以保證審稿人“對文不對人”?!巴獠咳恕保簩徃迦瞬粦抻诰庉嫴砍蓡T,更不應是稿件作者本單位的同事;11.3.1國際學術成果發(fā)表制度3.雙匿名評審及出版周期

多數(shù)B類以上期刊(A類基本為一級學會的學報、SCI收錄期刊和一流大學的學報等,B類為公認的核心刊物)都為雙匿名或多匿名評審。一般當編輯部收到稿件會給通訊作者發(fā)出稿件收悉確認函。評審期內(nèi)稿件不得它投。發(fā)表的論文一般要經(jīng)過3~5次評審,三次評審后拒絕發(fā)表也并不少見。順利的情況下,一篇論文從第一次寄出評審到最后接受大約需一兩年;從接受到刊出約1年。論文發(fā)表已變得日益困難,高水平期刊的文章發(fā)表比例很低(每百篇來稿中能發(fā)表的篇數(shù)為3%~8%)。11.3.1國際學術成果發(fā)表制度4.評審費

評審人有少量的補償,因此多數(shù)期刊需交付稿件評審費,但評審費與稿件接收與否無關,評審人主要看重對其學術的承認。

11.3.2投稿與審稿結果的處理1.擬投稿期刊的選擇

投稿期刊的選擇應考慮的因素包括:稿件的主題是否適合期刊所規(guī)定的范圍,“讀者須知”中有關刊登論文范圍的說明,作者本人經(jīng)常閱讀和引用的期刊,期刊的聲譽,引證指標(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期刊在科學界的影響力(同行的看法),出版時滯(稿件自接收至發(fā)表的時間),是否收取版面費等。11.3.2投稿與審稿結果的處理2.投稿前的準備稿件錄入與排版應注意:①盡量不要使用腳注;②A4紙,TimesNewRoman字體,12號字,單面,通欄,隔行打??;③打印稿應留有足夠的頁邊距(不少于25mm);④注意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拼寫方面的不同;⑤文字處理軟件視要求選用(備份一個純文本格式);⑥使用指定的繪圖軟件制作圖件(>600dpi的分辨率);⑦避免使用連字符來分隔單詞(各行的右端不必對齊)。作者本人一定要仔細閱讀打印稿(包括投稿信);投稿前請一位或多位同事閱讀稿件(檢查一下稿件中是否還有拼寫錯誤或表達不夠明白的地方);如有可能,請英語國家的合作者或朋友閱改,以提高文字的表達質(zhì)量,符合西方人的思維。另外,還要花兩周以上的時間在引言和結論上。投稿前需要檢查的項目包括:①是否滿足期刊所要求足夠份數(shù)的原件和復印件;②作者詳細的通信地址、E-mail地址、電話號碼;③論文的字數(shù)、摘要的格式等是否符合刊物的要求;④表格和插圖分別單獨打印,并按其在論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連續(xù)編號;⑤確保參考文獻目錄中的各著錄項準確且完整無缺,并且在正文中分別有引用標注;⑥注明正文的字數(shù),附寄所有作者簽名的聲明信(貢獻單),說明已獲得所有致謝人的書面同意,附寄所有直接引用資料的書面同意函,等等。11.3.2投稿與審稿結果的處理3.投稿信與同行評議的內(nèi)容

國外學術期刊一般都要求提供投稿信(coverletter),以簡述所投稿件的核心內(nèi)容、主要發(fā)現(xiàn)和意義,擬投期刊,對稿件處理有無特殊要求等(如“nottoreview”list)。同行評議(PeerReview)又稱“同行評審”,為一種審查程序,即把一位作者的學術著作或計劃讓同一領域的其他專家學者來加以評審。在出版單位主要以同行評議的方法來選擇與篩選所投送的稿件錄用與否;資金提供的單位,也是以同行評議的方式來決定研究獎助金是否授予。同行評議的內(nèi)容一般包括稿件的內(nèi)容是否新穎、重要,實驗描述是否清楚、完整,討論和結論是否合理,參考文獻的引用是否必要、合理,文字表達與圖表使用是否正確。不過,在論文投稿時,也要意識到同行評議是有問題的,即具有抵制激進、創(chuàng)新觀點的傾向。

11.3.2投稿與審稿結果的處理4.國內(nèi)、國際核心期刊投稿的方法

投國際刊物,請參考JCR(包括科技版和社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