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一第3單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課件-(共43張)_第1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一第3單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課件-(共43張)_第2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一第3單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課件-(共43張)_第3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一第3單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課件-(共43張)_第4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一第3單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課件-(共43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課程標準:1.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歸納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3.探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作用。第三單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課程標準:中國古代歷史紀年(BC21世紀——1840年)●夏、商、西周:奴隸制王朝●春秋戰(zhàn)國:奴隸社會瓦解和封建社會形成●秦漢:封建大一統(tǒng)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融合●隋唐:封建社會繁榮●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的繼續(xù)發(fā)展●明、清: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fā)展和封建社會由盛而衰先秦中國古代歷史紀年(BC21世紀——1840年)●夏、商、西周北方南方魏蜀吳西晉東晉十六國北魏宋齊梁陳東漢隋朝北周南朝(

420年-589年)北朝(

439年-581年)北方南方魏西晉東晉十六國北魏宋齊梁陳東漢隋朝北周南朝(42

東魏

北齊

北朝:

北魏

南北朝

西魏

北周

隋朝

南朝:

◆與必修教材的聯(lián)系佛教盛行,儒學地位受到挑戰(zhàn)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與必修教材的聯(lián)系階段特征(420~589)政治:國家大分裂,政權更迭頻繁,各種矛盾交織經濟:江南迅速開發(fā),南北經濟趨向平衡民族關系:五胡內遷,民族大融合文化:科技繼續(xù)領先,佛教盛行,文藝大放光彩.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學習漢族經濟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場封建化改革,通過改革鮮卑族逐漸實現(xiàn)了由游牧生產方式向農耕生產方式的過渡,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為結束長期分裂和完成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階段特征(420~589)政治:國家大分裂,政權更迭頻繁,各“秦長城長度超過萬里,標志著萬里長城的開始;同時也代表著中華大地上兩種不同文化形態(tài)共存的開始。”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教授李鴻賓長城--農耕文明的防衛(wèi)線?兩種文明的分隔線?“秦長城長度超過萬里,標志著萬里長城的開始;同“畜牧迂徙,射獵為業(yè),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紀契……”

《魏書·序記》

問題:根據材料和圖片,你能分別描繪長城南北人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嗎?拓跋鮮卑——騎在馬背上的民族游牧為生流動性強擅長射獵騎兵兇猛文化水平相對較低農耕為生定居性強擅長耕種紡織文化水平相對較高“畜牧迂徙,射獵為業(yè),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

鮮卑族拓跋部興起與發(fā)展1.西漢時發(fā)源于大興安嶺北部地區(qū)2.魏晉以來逐漸南遷游牧至山西和內蒙古一帶3.386年拓跋圭(道武帝)建立魏國4.439年拓跋燾(太武帝)統(tǒng)一黃河流域鮮卑族拓跋部興起與發(fā)展1.西漢時發(fā)源于大興安嶺北部地區(qū)2.閱讀課本思考:北魏統(tǒng)一黃河流域有怎樣的積極影響?北魏統(tǒng)治者是怎樣實行漢化政策,推動了封建化進程?統(tǒng)一黃河流域,初步結束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社會環(huán)境較為安定,社會生產發(fā)展,民族融合加強閱讀課本思考:統(tǒng)一黃河流域,初步結束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社會①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②398年遷都平城,鞏固新生政權:

對外:對內:經濟上:政治上:思想文化上:實行編戶;授田勸農;仿漢官制;重用儒生(如崔浩)興辦太學。武力征服參照漢族政權統(tǒng)治:①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經濟上:實行編戶;授田勸農;武力征政治上學習漢族先進的政治制度經濟上學習農耕經濟文化上學習漢文化實質:推動了鮮卑民族封建化的進程政治上學習漢族先進的政治制度實質:推動了鮮卑民族封建化的進程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可能性2、民族融合趨勢加強1、北魏統(tǒng)一北方北魏初期統(tǒng)治者實行漢化政策,推動了封建化進程3馮太后、孝文帝執(zhí)掌朝廷實權,積極推動北魏統(tǒng)治者學習漢族先進文化階級矛盾、統(tǒng)治階級內部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可能性2、民族融合趨勢加強1、北魏統(tǒng)一北方

北魏雖然憑借武力統(tǒng)一了黃河流域,但統(tǒng)治者卻寢食不安。到了北魏孝文帝統(tǒng)治時,派你們作特使,到下面進行社會調查,分析當時社會存在的問題與形成原因,回來后準備上朝如實稟報。對策???社會調查北魏雖然憑借武力統(tǒng)一了黃河流域,但統(tǒng)治者卻寢食1階級矛盾激化2民族矛盾激化3缺乏統(tǒng)治中原地區(qū)的經驗4吏治黑暗,貪污成風5土地荒蕪、經濟衰退6平城不能適應發(fā)展的需要宗主督護制民族歧視、壓迫政策北魏社會制度落后官無俸祿,任意搜括中原地區(qū)長期戰(zhàn)亂保守勢力強大,經濟落后,柔然威脅社會問題形成原因社會調查語言隔閡、服裝、姓氏等民族差異1階級矛盾激化2民族矛盾激化3缺乏統(tǒng)治中原

孝文帝改革所要解決的問題有:(1)落后政治制度與先進文明沖突問題;(2)民族矛盾問題、風俗習慣差異問題;(3)北方生產關系,經濟發(fā)展調弊問題;孝文帝改革所要解決的問題有: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原因內容影響官制土地制度基層行政制度賦稅制度租調制馮太后主持的前期改革均田制整頓吏治、俸祿制三長制原因內容影響官制土地制度基層行政制度賦稅制度租調制馮太后主持整頓吏治、俸祿制措施:

俸祿制影響:(1)對貪贓枉法嚴懲不怠,相對緩和當時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2)俸祿制的實行,減輕了官吏對百姓的掠奪,吏治有所好轉,對鞏固北魏政權的穩(wěn)定具有積極意義。任期標準

處罰措施目的內容整頓吏治、俸祿制措施:任期標準處罰措施目的內容

均田制的主要內容有如下四點:

一、男子十五歲以上,受露田四十畝,桑田二十畝;婦人受露田二十畝,分露田時會加倍或加兩倍授給,以備休耕;身死或年滿七十歲,須還露田于官,桑田則為世業(yè)田,不須還官;按照規(guī)定,桑田內要種植一定數量的桑、榆、棗樹等,至于不宜蠶桑的地區(qū),則改受麻田,當中男子十畝,婦人五畝。二、露田、桑田均不得買賣,但“盈者得賣其盈,不足者得買所不足?!比?、奴婢受田數量和辦法與農民相同。他們可得壯牛一頭,田三十畝,但不再給桑田。四、地方官吏各隨在職地區(qū)給予公田,刺史十五頃,太守十頃,治中、別駕各八頃,縣令、郡丞六頃。新舊任相交接,不許出賣。后代謂此“公田”為“職分田”或“職公田”。性質:封建土地國有制均田制的主要內容有如下四點:性質:封建土地國有制恢復經濟:

抑制了土地兼并,一定程度上使無地農民得到了土地,

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大量的荒地開墾出來,推動了北方經濟的恢復與發(fā)展;鞏固政權:有利于賦役征收,促進北魏政權封建化,從根本上鞏固了統(tǒng)治;民族融合:推動了內遷各族由游牧轉向農耕,推動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到來;歷史影響:影響深遠,為隋唐封建鼎盛局面奠定了物質基礎。均田制的影響(評價):進步性:恢復經濟:抑制了土地兼并,一定程度上使無地農民得到了土地,改革前北魏基層行政組織:三長制改革后宗主北魏政權農民改革內容:設鄰、里、黨三長,直屬州郡。農民北魏政權影響:改變了以往豪強地主隱瞞戶籍的狀況,健全了基層政權,完善了行政體制,有利于鞏固(加強)中央集權有利于國家對人民的有效控制改革前北魏基層行政組織:三長制改革后宗主北魏政權農民改革內容

均田制頒布后,三長制和新的租調制,是一條鎖鏈上的三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均田制將勞動人手編制于土地上從事生產。通過租調制來剝削農民的剩余產品,通過三長制來檢察戶口,催督租調。三長制的設立代替過去的宗主督戶制,將蔭隱人戶爭取到政府手中,以保證租稅收入。

新的租調制是與均田制相適應的賦役制度,因為受田是以一夫一婦來受田,故交稅即以一夫一婦為單位計算,而不是以過去的戶為單位計算。一夫一婦只交調帛一匹,租粟二石,比均田前戶調帛二匹,絮二斤,絲一斤,粟二十石,要少得多。均田制頒布后,三長制和新的租調制,是一條鎖鏈上的三個措施之間的關系:彼此影響,相互作用:俸祿制為新制推行提供了政治保障;均田制與租調制構成北魏政權的經濟基礎;三長制保證了均田制的推行。措施之間的關系:彼此影響,相互作用:主持者改革措施改革重點前期后期馮太后孝文帝建立新制移風易俗(學習漢文化)①易服裝、②講漢話、③改漢姓、④通婚姻、⑤改籍貫⑥行漢制、崇儒學①制定官吏俸祿制,整頓吏治;②推行均田制;③設立三長制;④推行租調制遷都洛陽主持者改革措施改革重點馮太后孝文帝建立新制移風易俗①易服裝、平城洛陽孝文帝進行后期的改革

材料:史書記載,孝文帝與心腹大臣拓拔澄討論遷都洛陽的問題。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誠知不易,但國家興自北土,徙居平城,雖富有四海,文軌未一,此間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風易俗,信為甚難。崤函帝宅,和洛王里,因茲大舉,光宅中原?!蓖匕纬蔚幕卮鹗牵骸耙谅逯袇^(qū),均天下所據,輯平九服,蒼生聞此,應當大慶?!保ㄒ唬?、遷都洛陽

結合材料和教材內容思考:為什么孝文帝要遷都洛陽?他采用了什么方法最終達到目的?遷都的意義是什么?平城洛陽孝文帝進行后期的改革材料:史書記載,孝文重點突破對比平城洛陽政治經濟軍事地理保守勢力強大有利于爭取漢族地主階級支持氣候惡劣,經濟落后農業(yè)生產發(fā)達受柔然威脅地處偏僻,難以有效控制中原既可擺脫柔然的威脅,又可舉兵南下地處中原,交通便利,中心地位根本目的:接受漢族先進文化,加強對黃河流域的統(tǒng)治重點突破對比平城洛陽政治經濟軍事地理保守勢力強大有利于爭取漢3、意義:使洛陽再次成為北方政治、經濟中心;打擊了保守勢力,保證改革的深入;有利于鞏固對中原的統(tǒng)治,促進民族融合,使中華文明得到進一步發(fā)展,為孝文帝進一步的改革奠定了基礎。2、遷都過程:以“南伐”為借口,493年~495年由平城遷到洛陽。3、意義:2、遷都過程:以“南伐”為借口,493年~495年1、學習漢族的生活方式①易服裝②講漢話③改漢姓,定門第等級④通婚姻⑤改籍貫封建化漢化2、學習漢族的典章制度①尊儒崇經,興辦學校②恢復漢族禮樂制度③采納漢族封建統(tǒng)治制度移風易俗1、學習漢族的生活方式封建化2、學習漢族的典章制度移風易俗易服裝易服裝鮮卑族姓氏漢族姓氏

拓跋氏元氏丘穆陵氏穆氏步六孤氏陸氏賀賴氏賀氏拔拔氏長孫氏獨孤氏劉氏改漢姓定門第等級在漢族地主中,以父祖在北魏所在任官職高低分為甲乙丙丁四等級;在鮮卑貴族中除皇室元氏門第最高外,以穆、陸、賀、劉、樓、于、嵇、尉八姓為首,其門第與漢族大族四姓(崔、盧、李、鄭)相對應;其他則是一般世族。鮮卑族姓氏漢族姓氏拓跋氏元氏丘穆陵氏穆氏步六孤氏陸氏賀賴氏

探究:孝文帝移風易俗的措施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促進鮮卑族對漢族文化的認同◆爭取到漢族地主對北魏政權的支持,加強了北魏對中原地區(qū)的統(tǒng)治◆推動了政權向漢族王朝統(tǒng)治模式的轉化(加強了北魏政權的封建化進程)◆促進了民族大融合探究:孝文帝移風易俗的措施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促進鮮主持者改革措施改革重點前期后期馮太后孝文帝建立新制移風易俗(學習漢文化)①易服裝、②講漢話、③改漢姓、④通婚姻、⑤改籍貫⑥行漢制、崇儒學①制定官吏俸祿制,整頓吏治;②推行均田制;③設立三長制;④推行租調制遷都洛陽主持者改革措施改革重點馮太后孝文帝建立新制移風易俗①易服裝、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作用?(1)生活方式農耕化:促進了北方社會經濟的復蘇和繁榮(2)社會制度封建化:加速了北魏政權封建化進程(3)生活方式漢族化:緩和民族矛盾,鞏固封建統(tǒng)治,促進民族融合,為結束分裂走向統(tǒng)一奠定基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作用?(1)生活方式農耕化:促進了北方社

探究: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和啟示?原因:

(1)(2)(3)

(5)改革內容全面,措施得力

(4)孝文帝的膽略和卓識,沖破阻力,毅然改革

探究: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和啟示?(4)孝文帝的膽略和卓識

有人認為北魏孝文帝是蓋世英雄,也有人認為他是毀滅本民族的千古罪人。試結合所學的相關內容,簡要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孝文帝順應時代潮流,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通過建立制度、遷都洛陽、移風易俗等措施,使鮮卑族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生產方式農耕化、社會制度封建化、生活方式漢族化;這有利于北方經濟的發(fā)展,緩和了民族矛盾,鞏固了封建統(tǒng)治,加強了民族大融合,為國家結束分裂、走向統(tǒng)一和封建社會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當然,孝文帝改革全盤漢化,忽視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點,使得鮮卑族拓拔部逐漸溶入其他民族,這是值得我們吸取的教訓。各抒己見

從歷史的進程來看,孝文帝是我國少數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為中國多民族共同發(fā)展的歷史做出了貢獻。有人認為北魏孝文帝是蓋世英雄,也有人認為他是1、忽視了北部邊境2、忽略了軍事上的改革4、后繼乏人3、全盤吸收漢文化改革的不足之處1、忽視了北部邊境2、忽略了軍事上的改革4、后繼乏人3、全盤

有人認為:“以往對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評價有不妥之處,孝文帝的漢化不值得肯定,拋棄了他們民族原來的特長,他的文化路線是一條加速北魏國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線?!痹囋u述這種史學觀點。

這種觀點是根本錯誤的。評價孝文帝改革應以是否順應歷史發(fā)展趨勢,促進歷史前進,是否有利于整個中華民族的進步為標準,而不能某一少數民族的“衰亡”論道。

基于這樣的認識,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強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拓跋族匯進了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的整體中,這是歷史的進步。因此,孝文帝改革應該充分肯定,孝文帝也因此成為我國古代杰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有人認為:“以往對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評價有不妥之處,孝◆

從經濟角度講,民族融合就是少數民族由游牧經濟轉向農耕經濟的過程;◆從習俗角度講,民族融合就是少數民族漢化的過程;◆從政治角度講,民族融合就是少數民族政權封建化的過程;◆從整體社會發(fā)展角度講,就是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過程。概念解讀古代的民族融合◆從經濟角度講,民族融合就是少數民族概念解讀古代的民族融合①孝文帝改革,經濟上推行均田制和租調制,促進了經濟的復蘇和繁榮;②政治上遷都,實行官祿制,設立三長制,采納漢族封建統(tǒng)治制度,這些措施加強了國家管理,有力地推動了政權的漢化③移風易俗,全面接受漢族先進文化,加強了各民族的交流與融合,加速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封建化,南北之間的民族隔閡逐漸消除,這些都為隋唐時期國家的重新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從政治方面來看,民族融合的過程也是國家由分裂到統(tǒng)一的過程,請結合孝文帝改革的有關內容加以說明①孝文帝改革,經濟上推行均田制和租調制,促進了經濟的復蘇和繁1.北魏崛起并統(tǒng)一黃河流2.黃河流域已有的文明基礎3.北魏早期漢化4.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激化5.馮太后孝文帝推動積極學習漢族先進文化推動經濟:均田制、租調制

政治:俸祿制、三長制、漢族封建統(tǒng)治制度

文化習俗:易服裝、講漢話、改漢姓定門第等級、通婚姻、改籍貫;尊儒崇經,興辦學校;恢復漢族禮樂制度經濟:促進了經濟的復蘇與繁榮政治:有力推動了政權的封建化民族:加強了民族的交流與融合,為國家的重新統(tǒng)一奠基

小結背景內容作用1.北魏崛起并統(tǒng)一黃河流經濟:均田制、租調制

政治:俸祿制、比較商鞅變法與孝文帝改革的異同點①都順應歷史發(fā)展的潮流②都促進了政權的封建化,都增強了國力,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為國家統(tǒng)一創(chuàng)造條件③都遇到了守舊勢力的反對和阻礙④結果都取得了成功⑤都處在分裂割據、社會動蕩的時代相同點:比較商鞅變法與孝文帝改革的異同點①都順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