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醫(yī)學探討-鉤蟲病引起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_第1頁
齊魯醫(yī)學探討-鉤蟲病引起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_第2頁
齊魯醫(yī)學探討-鉤蟲病引起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_第3頁
齊魯醫(yī)學探討-鉤蟲病引起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_第4頁
齊魯醫(yī)學探討-鉤蟲病引起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鉤蟲病引起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及其鑒別診斷成員:胡亞會黃寶麗王杰屈云云高繼娟探討-鉤蟲病引起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共2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頁!content實驗目的實驗方法設計思路與方案診斷探討-鉤蟲病引起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共2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頁!實驗目的weletousethesePowerPointtemplates,NewContentdesign,10yearsexperience探討本次病例是否是由鉤蟲病引起的缺鐵性貧血及其鑒別診斷探討-鉤蟲病引起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共2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頁!設計思路與方案

常見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有四類,分別是鐵粒幼紅細胞性貧血、輕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和慢性感染性貧血。探討-鉤蟲病引起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共2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4頁!具體實驗方法1)血常規(guī):清晨空腹,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一Na抗凝管進行負壓采血,并且在lh內用血細胞分析儀進行檢測。

2)血涂片:瑞氏一吉姆薩染色觀察紅細胞形態(tài)。(若見靶形紅細胞且超過添加段落內20%,則多見于輕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等;環(huán)形紅細胞(>15%)多見于鐵粒幼細胞貧血;)探討-鉤蟲病引起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共2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5頁!

6)血紅蛋白電泳:電泳儀測定。正常指標HbA21.6%-3.5%,HbF0.2%-2.0%。(有異常血紅蛋白且HbA2升高(>3.5%),HbF正常或輕度增高時(<5%)多見于?輕型珠蛋白合成障礙性貧血,其他三種貧血無血紅蛋白異常)7)蟲卵檢查:用0.85%的生理鹽水直接涂大便,置顯微鏡下,用低倍鏡查蟲卵;若查不到,則用飽和鹽水漂浮法,集卵查蟲卵。探討-鉤蟲病引起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共2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6頁!實驗方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MCV<80fl)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出現環(huán)狀鐵粒幼細胞血紅蛋白電泳鐵粒幼紅細胞貧血

缺鐵性貧血慢性感染性貧血輕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未出現環(huán)狀鐵粒細胞HbA2增高,HbF正常或輕度增高無HbA2,HbF異常

細胞內外鐵染色骨髓細胞外鐵明顯減低,甚至消失,鐵粒幼細胞的百分率減低。骨髓貯存鐵正常探討-鉤蟲病引起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共2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7頁!初步診斷:由鉤蟲病引起的缺鐵性貧血(1)典型癥狀:局部皮膚有燒灼、瘙癢感,水腫和丘疹(2)典型體征:精神差,面色、口唇蒼白;(3)

實驗室檢查:WBC中NE所占比例0.23,嗜酸性粒細胞為0.46,結果增加;RBC3.56*1012/L,Hb90.2g/L,MCV79.8fl,MCH25.4pg,MCHC316g/L.均呈現不同程度的減低,血涂片可見成熟紅細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區(qū)擴大;尿常規(guī)檢查正常;大便隱血試驗陽性,濕片鏡檢未見異常。診斷依據探討-鉤蟲病引起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共2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8頁!注:

血清鐵正常參考值75-150μg/dL

血清總結合力正常參考值300-400μg/dL

RDW正常參考值11.5%-14.5%

血清鐵蛋白目前國內尚無統(tǒng)一指標,可根據各實驗室正常人調查而定

探討-鉤蟲病引起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共2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9頁!

根據鑒別可見符合缺鐵性貧血的特征則可診斷為鉤蟲感染所致的缺鐵性貧血。

探討-鉤蟲病引起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共2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0頁!

鉤蟲造成慢性失血機制:(1)蟲體吸血后血液迅速經其消化道排出;

(2)鉤蟲吸血時,同時不斷分泌抗凝素,致使咬附部位粘膜傷口滲出血液;(3)蟲體有咬附部位的習性,致使傷口增加。探討-鉤蟲病引起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共2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1頁!

根據預期結果且聯系患者的病史,由于長期慢性失血,鐵、蛋白質不斷消耗,該患兒體內失鐵,還可能為慢性感染性貧血并發(fā)缺鐵。所以,實驗過程中會出現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不十分吻合等問題,但是根據以上實驗,最終可以判定結果。對于患兒的治療,要聯系治療過程中各項指標的檢查加以診治,治療過程中網織紅細胞計數可以觀察治療情況及預后。

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探討-鉤蟲病引起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共2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2頁!參考文獻6-12歲兒童血液正常值如下:RBC(4.0-5.2)*109/L,Hb(105-145)g/l,MCV(78-94)fl,MCH(25-33)pg,MCHC(310-370)g/l。1]楊紹基,任紅.傳染病學[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第7版),2008:310—312.[2]蔣毅等.鉤蟲病致上消化道出血40例分析[J].河北醫(yī)學,2010,16(1):79-81.[3]李紅衛(wèi),曹志仙等.實驗室多因素檢測對缺鐵性貧血的診斷意義[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0,17(5):446-447.[4]劉成玉等.臨床檢驗基礎[M],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第2版),2010,3(3):110.[5]李雍龍,管曉虹等.人體寄生蟲學[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第7版),2008,13(5):171-173.[6]唐錦治,劉文勵等.血液病診療指南[M].科學出版社(第2版),2005,2(4):40-41.[7]沈寅琛.MCV和RDW在輕型地中海貧血和缺鐵性貧血的鑒別意義[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21):106.[8]楊志釗,楊山虹等.RDW在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中的意義[J].檢驗醫(yī)學,2010,25(4):283.[9]張之南,李蓉生等.紅細胞疾病基礎與臨床[M].

科學出版社,2000,337-346.[10]唐錦治,劉文勵.血液病診療指南[M].科學出版社(第二版),2005:293.[11]張成斌,趙宏.鉤蟲病致消化道出血臨床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2008,6(10):1018-1019.探討-鉤蟲病引起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共2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3頁!實驗方法血常規(guī),血涂片,大便檢查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細胞內外鐵染色血紅蛋白電泳,蟲卵檢查探討-鉤蟲病引起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共2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4頁!

3)大便檢查:糞便隱血試驗鄰聯甲苯胺法及糞便顯微鏡鏡檢。(隱血試驗陽性多見于消化道出血等)

4)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取髓粒較豐富的骨髓細胞涂片進行瑞氏一吉姆薩染色,并觀察細胞的形態(tài)。5)細胞內外鐵染色:外鐵:取髓粒較豐富的骨髓細胞涂片進行酸化亞鐵氰化鉀染色,并且用O.1%的番紅花復染,用顯微鏡低倍鏡尋染色片并用油鏡判斷鐵量多少;內鐵:油鏡下計數100個中幼紅細胞和晚幼紅細胞,并計數鐵粒幼細胞個數,計算鐵粒幼紅細胞的百分比。探討-鉤蟲病引起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共2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5頁!實驗方案

首先通過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觀察是否出現特征性細胞如環(huán)形且幼稚細胞,此外可以通過血涂片形態(tài)學檢查是否出現靶形紅細胞,可作為診斷鐵粒幼紅細胞性貧血和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的重要依據;其次,要對血標本進行細胞內外鐵染色及血清蛋白電泳,參照表-1中四種貧血各項指標的特點進行詳細區(qū)別。

另外,用0.85%的生理鹽水直接涂大便,置顯微鏡下,用低倍鏡查蟲卵;若查不到,則用飽和鹽水漂浮法,集卵查蟲卵。流程圖如下:

探討-鉤蟲病引起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共2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6頁!預期結果本次病例血標本未出現環(huán)狀鐵粒幼細胞;血紅蛋白電泳未見異常;骨髓細胞外鐵明顯減低,甚至消失,鐵粒幼細胞的百分率減低。探討-鉤蟲病引起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共2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7頁!四種貧血鑒別指標表-1貧血類型血清鐵總鐵結合力鐵飽和度血清鐵蛋白骨髓貯存鐵骨髓鐵粒幼細胞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缺鐵性性貧血明顯減低明顯增高明顯減低明顯減低明顯減低或消失明顯減少增高慢性感染性貧血明顯降低正?;驕p低正?;驕p低正常或增高正常正?;蛟龆嗾;蛟龈咻p型蛋珠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正?;蛟龈哒U;蚪档兔黠@增高正常或增高明顯增多正常鐵粒幼細胞貧血明顯增高正?;蛟龈哒;蚪档兔黠@增高明顯增高出現環(huán)狀鐵粒幼細胞明顯增高探討-鉤蟲病引起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共2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8頁!

骨髓中的貯存鐵主要存在于骨髓小粒和幼紅細胞中,分為細胞內鐵和細胞外鐵,細胞外鐵主要存于骨髓小粒的巨噬細胞中,根據鐵的方式及量將細胞外鐵分為(—)(+)(++)(+++)(++++),細胞內鐵存在于幼紅細胞中。在顯微鏡下骨髓涂片中的鐵呈藍色顆?;驁F塊狀。

鐵粒幼細胞是指胞質中出現藍色鐵顆粒的幼紅細胞,根據藍色鐵顆粒的多少、粗細分型為:I型、II型、III型、IV型和環(huán)形鐵粒幼紅細胞,環(huán)形鐵粒幼細胞是指幼紅細胞胞質內藍色在6顆以上,圍繞核周二分之一以上者。成熟紅細胞中出現鐵顆粒稱為鐵粒紅細胞。正常人細胞外鐵正常范圍+到++。細胞內鐵(鐵幼粒細胞)19%-44%。(外鐵:+即少數鐵顆粒,或偶見鐵小珠;++即較多鐵顆粒和小珠內鐵:多以含1個到5個鐵顆粒多見)

探討-鉤蟲病引起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共2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9頁!結果分析與討論

鉤蟲病引起上述癥狀的病理生理機制是鉤蟲卵經糞便排出,在潮濕的泥土中孵化,發(fā)育成絲狀蚴,絲狀蚴從皮膚粘膜經皮膚、粘膜侵入機體后,經淋巴、微血管隨血流進右心房至肺,再沿支氣管上行至咽隨吞咽到小腸、十二指腸發(fā)育成蟲,多寄生于空腸上端,成蟲不斷叮咬粘膜,靠吸取粘膜上皮及血液為食,并每天更換吸血部位,造成多處胃腸粘膜損傷乃至出血,鉤蟲成蟲的壽命可達7年,自絲狀蚴侵入皮膚至成蟲在腸內產卵一般約需50天,但十二指腸鉤蟲偶可達6-8個月,所以患兒皮膚有燒灼、瘙癢感,以及由于長期慢性失血,鐵、蛋白質不斷消耗而致貧血引起的頭暈乏力、面色蒼白。探討-鉤蟲病引起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共2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0頁!貧血常見原因有紅細胞生成減少:造血干細胞增生與分化異??梢娪谠偕系K性貧血等,紅系祖細胞或前體細胞增生與分化異??梢娪诼阅I衰竭貧血等,DNA合成障礙可見于巨幼細胞性貧血等,血紅蛋白合成障礙可見于缺鐵性貧血等,紅細胞生成調節(jié)異??梢娪诘脱跤H和性血紅蛋白病,不能分類或多種機制可見于慢性病性貧血;紅細胞破壞過多:紅細胞內在缺陷即膜缺陷見于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等、酶缺陷見于丙酮酸激酶缺陷等、珠蛋白生成障礙見于血紅蛋白病等、卟啉代謝異常見于紅細胞生成性原卟啉病等;紅細胞外在因素即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見于自身免疫性等、機械性溶血性貧血見于微血管病性等其他化學物理因素所致溶血性貧血、脾功能亢進等;紅細胞丟失過多即急性和慢性失血。探討-鉤蟲病引起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共2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1頁!治療與預防

1.治療原發(fā)病,使用驅蟲藥,如甲苯達唑,阿苯達唑等藥物,如能控制原發(fā)病,貧血自然消失。2.加強糞便管理,對糞便采取無害化處理,以殺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