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法案例_第1頁
國際經濟法案例_第2頁
國際經濟法案例_第3頁
國際經濟法案例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際經濟法案例:1、圣保羅保險公司訴醫(yī)療設備公司案一家美國公司SharedImagining與一家德國公司NeuromedMedicalSystems&SupportGmbH簽訂了一份買賣合同,銷售一套西門子核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合同“產品條款”規(guī)定系統(tǒng)將以完備的功能交付。合同“交貨條款”規(guī)定CIF紐約港,買方清關和支付關稅,并負責將貨物運至伊利諾伊州卡爾馬特市?!爸Ц稐l件”條款規(guī)定,通過貨幣轉賬轉至賣方的賬戶,預付定金93000美元;裝船前支付744000美元;接收設備后三天內支付93000美元?!皸墮鄺l款”規(guī)定,在貨款全部支付前,Neuromed保持對設備的所有權。貨物到達卡爾馬特市后,買方發(fā)現(xiàn)貨物受損,需要進行大的修理。買方向保險人St.PaulGuardianInsurance索賠。保險人賠付后以代位權人的身份起訴Neuromed。Neuromed認為,在CIF條件下,在它將貨物在裝運港交付貨物后,風險即轉移到買方,因此它不承擔責任。原告認為,CIF條件在本案不適用,因為被告保留的貨物有所有權,就應該承擔貨物的風險。2、印度尼西亞汽車措施案為了鼓勵本地汽車產業(yè)的發(fā)展,印度尼西亞于1993年實施了鼓勵汽車產業(yè)的機制(1993年計劃)。1996年以前,90%的印度尼西亞汽車市場控制在日本手中。印尼總統(tǒng)蘇哈托1996年2月發(fā)起了“先鋒汽車計劃”(1996年2月計劃),以建立國內汽車產業(yè)并生產國產汽車但只有一家公司—PTTPN公司有資格享受該計劃的稅收和關稅減免。此外,公司生產的國產汽車--Timor—不是國產的,而是該公司與韓國起亞公司的合資公司生產的。該計劃最初是為了使合資公司建立制造廠。該工廠將在1998年10月開始運作,生產70000輛Timor汽車和50000輛運動用汽車。國有銀行和私人銀行同意通過5年期6.9億美元貸款計劃為該計劃提供資助。蘇哈托總統(tǒng)于1996年6月發(fā)布命令(1996年6月計劃),允許合資公司免稅從韓國起亞工廠進口45000輛Timor整車(減免20%的關稅)。唯一的要求時韓國制造商在其產品中使用20%的印尼部件或為其他目的購買同等數(shù)量的部件,同時在其韓國的工廠雇傭最低數(shù)量的印尼工人。對印尼的上述措施,日本、歐共體和美國分別于1996年10月向WTO終端解決機構(DSB)提出申訴。1998年7月23日,DSB通過了專家組的報告。爭端各方均未對專家組的報告提出上訴。前案是一件國際商事糾紛,涉及美國和德國對國際商事慣例和國際商事公約的態(tài)度。本案由美國紐約南區(qū)法院于2002年審結。后案為政府間爭端,通過WTO爭端解決機制解決。博帕爾慘案:1984年12月3日(2日午夜),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爾市的美資聯(lián)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美國聯(lián)合碳化物公司的印度資公司)所屬的工廠儲存毒氣的金屬罐泄漏,致使當?shù)鼐用駜汕Ф嗳藛噬?,嚴重受害者達3~4萬多人,其余受害者達52萬人。該案發(fā)生后,某些受害者的代理人和印度政府向紐約聯(lián)邦法院就美國公司的賠償案提起了訴訟,該法院經過一年左右的審理后以“非適宜法院”(forumnonconvenient)為由駁回。印度政府于1986年9月向印度法院提出訴訟,認為這一毒氣慘案的發(fā)生,美國聯(lián)合碳化物公司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博帕爾工廠是由美國聯(lián)合碳化物公司設計的,工廠的儲氣設備涉及太差,有沒有安裝它在美國的同類工廠安裝的應急預警計算機系統(tǒng);同時這家公司沒有就這種劇毒氣體的危險性對住在工廠附近的老百姓發(fā)出國警告,他們根本不知道這加工廠到底生產什么產品。甲基異氰酸鹽這種劇毒氣體只能少量儲存,有的西方國家早已停止生產和儲存這種劇毒氣體,但美國聯(lián)合碳化物公司仍然不顧當?shù)毓居嘘P負責人的警告而決定在博帕爾工廠大量儲存。顯然,美國母公司對這一慘案的發(fā)生負有直接責任。該案最后是通過印度政府于美國聯(lián)合碳化物公司訂立賠償協(xié)議的方式了結,由后者支付4.7億美元作為損害賠償。美國全國勞動關系委員會訴迪那.阿特沃拉公司案:該案的被告之一威納(Weiner)設立了一系列公司,其中母公司為迪那產品有限公司,是根據(jù)伊利諾伊州法律設立的,其下是根據(jù)肯塔基州法律設立的子公司,包括迪那.阿特沃拉公司,這些子公司所有的股份,除了資格股(QualifyingShares)外,全部由母公司持有,威納是母公司及所有子公司的總裁兼財務總管。原告主張,威納通過其控制的其他公司抽走迪那.阿特沃拉公司的資產以逃避債務。法官道格拉斯最終認為原告有權證明這些表面上獨立的子公司事實上是單一企業(yè)的一部分(divisionanddepartment),從而應由母公司承擔責任。歐共體1972年染料案在該案中,歐共體對帝國化學工業(yè)公司(ImperialChemicalIndustries)予以罰款,因為其在歐共體內的子公司聯(lián)合一致提高了染料價格,違反了《羅馬條約》第85條第1款的規(guī)定。該案后被上訴至歐洲法院,帝國化學工業(yè)公司辯稱定價屬于子公司的行為,不應歸咎于母公司。歐洲法院最終支持了歐共體委員會的決定,認為鑒于(1)該母公司擁有其子公司全部或不同比率的多數(shù)股權;(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