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思想大一統(tǒng)課件_第1頁
漢代思想大一統(tǒng)課件_第2頁
漢代思想大一統(tǒng)課件_第3頁
漢代思想大一統(tǒng)課件_第4頁
漢代思想大一統(tǒng)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三個考點:考點1、漢武帝時期儒學確立正統(tǒng)地位的原因;考點2、董仲舒新儒學體系的內容;考點3、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的影響;課標要求

知道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的史實一、西漢初的黃老之學

——漢初鞏固統(tǒng)治的指導思想請思考:1.什么是黃老之學?(名稱由來、內容和特點)2.漢朝初年為什么要用黃老之學來治國?3.黃老政治的實施對起了什么作用?(1)名稱由來:黃是指黃帝的學說;老是指老子的學說(2)內容:治身(養(yǎng)生);治國(3)特點:強調“無為而無不為”,既尊重自然規(guī)律,又主張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一種積極有為的哲學觀。黃老之學實施的原因(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1)西漢初年,經濟殘破,百廢待興;(2)黃老之學適應了當時休養(yǎng)生息政策的需要;(3)漢初統(tǒng)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訓。漢興,接秦之敝,諸侯并起,民失作業(yè)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高祖乃令民得賣子,就食蜀、漢。天下既定,民亡蓋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稘h書·食貨志》

西漢初期以“無為”的黃老之學為統(tǒng)治思想,出現(xiàn)了怎樣的后果呢?①政治:

諸侯王國威脅中央②經濟:

土地兼并劇烈,階級矛盾激化③軍事:匈奴威脅西漢的穩(wěn)定

政治上:皇權與相權、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激化,要求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經濟上:經濟恢復國家相對富強,為“有為”提供物質基礎;思想上:黃老之學不能適應強化中央集權的需要,而儒家經過自我調整,整合出一套為中央集權服務的新的理論體系。

漢武帝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是什么?最大問題: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tǒng)一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保ā洞呵锓甭丁槿苏咛斓亍罚笆苊煲庵枰??!保ā洞呵锓甭丁ど畈烀裉枴罚┎牧铣尸F(xiàn)(1)根據(jù)材料一,董仲舒提出了什么觀點?宣揚君權神授,人君受命于天,統(tǒng)治天下。材料二:“觀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p>

“與天同者,大治”,天降祥瑞;“與天異者,大亂”,天降災禍?!扒穸炀?,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義也。”(2)根據(jù)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什么觀點?天人感應,人君無道,天會降下災異加以譴責和威懾,人君必須遵循天道。董仲舒新儒學體系的內容來源:以儒家《公羊春秋》為主干,融合陰陽、法、黃老之學。主張:①政治:“大一統(tǒng)”,“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核心)

②思想:“君權神授”(孔子正名分),“天人感應”;③倫理觀:“三綱五常”;(道德標準)④主張限田、薄斂、省役(仁政(民本)思想)董仲舒的學說積極消極“春秋大一統(tǒng)”“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君權神授”“天人感應”制定道德標準“三綱五?!雹偌訌娏酥醒爰瘷?,鞏固了大一統(tǒng)的國家②為儒學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起到了關鍵性作用①唯心主義的成分應批判②扼殺不同流派的思想專制作風不可取帶有神學迷信色彩,應批判加強君權,鞏固統(tǒng)一有利于穩(wěn)定社會秩序發(fā)揚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但是宣揚綱常倫理是為了維護封建專制和等級制度,應批判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及評價:董仲舒新儒學的“新”特點史料一“《春秋》大一統(tǒng)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薄暗乐笤鲇谔?,天不變,道亦不變”“以教化為大務”“正法度之宜”。——《漢書·董仲舒?zhèn)鳌穯栴}:(1)史料一特別是畫線部分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學的什么特點?外儒內法,兼采各家思想,某種程度上增強了它的生命力。融合其他思想,增加了“君權神授”“天人感應”等,強調君主權威,帶有神權色彩。

史料二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偈妗洞呵锓甭丁ど畈烀枴诽斓刂镉胁怀V冋?,謂之異;小者謂之災。災常先至而異乃隨之。災者,天之譴也;異者,天之威也;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洞呵锓甭丁け厝是抑穯栴}:(2)史料二特別是畫線部分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學的哪一特點?。儒學神學化、官方化,從批判時政轉為維護現(xiàn)實統(tǒng)治。史料三董仲舒……開啟了儒學神學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進程,為封建統(tǒng)治找到了較為理想的意識形態(tài)。——田昌五、安作璋《秦漢史》問題:(3)史料三特別是畫線部分體現(xiàn)了董仲舒新儒學的什么特點?

怎樣多角度理解董仲舒新儒學呈現(xiàn)出的新特點?(1)從思想內涵看,融儒家、陰陽五行家、黃老之學和法家思想為一體。(2)主張在政治思想方面實行“大一統(tǒng)”,強調君主權威,賦予君權以神權色彩。(3)在宣揚君權神授的同時,又繼承和發(fā)揚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4)以維護皇權的絕對性為目的,受到統(tǒng)治者重視,迅速成為封建社會正統(tǒng)思想。(5)具有神學色彩,其哲學思想的本質是唯心主義。(6)承認現(xiàn)實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權專制),即維護現(xiàn)實統(tǒng)治。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的原因

材料一……到西漢中期,具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急功近利……采取積極有為的政策,“外事四夷,內興功利”。在這樣的形勢下,主張加強專制皇權和維護封建大一統(tǒng)的董仲舒新儒學便應運而生,而以新儒學為特征的封建正統(tǒng)法律思想也開始形成。

材料二

漢武帝問賢良文學,董仲舒對曰:“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薄稘h書·傳董仲舒》

根據(jù)材料分析漢武帝為什么愿意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學?

[教你讀史]從材料一中董仲舒新儒學迎合了時代的需要來分析漢武帝接受新儒學的原因;材料二中“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有利于加強思想控制,鞏固和加強政治統(tǒng)一,并由此得到了漢武帝的支持。儒學成為正統(tǒng)的措施①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新儒學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②政治:起用儒生參政;③文化教育:興辦太學,教授儒家經典。(選官制度的變化)郡縣設立學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統(tǒng)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在本質上是相同的。正確。秦始皇為鞏固專制統(tǒng)治焚書坑儒,而漢武帝也是為了加強大一統(tǒng)而采納了董仲舒的建議。二者都是思想專制的表現(xiàn)。1.下圖為漢畫像石“講經圖”,圖片中的“經”應是()A.《佛經》 B.《圣經》C.《五經》 D.《道德經》答案C2.有人說:“董仲舒新儒學的基礎是‘天人感應’學說?!倍偈嫦铝醒哉撝?,哪一說法比較完整地表達了這一觀點()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C.“薄賦斂,省徭役,以寬民力”D.“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答案B3.董仲舒的新儒學為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奠定了理論基礎,主要是因為他提出了()A.“大一統(tǒng)”思想 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C.“天人感應” D.“三綱五?!贝鸢窤4.從戰(zhàn)國“百家爭鳴”到西漢“獨尊儒術”的轉變體現(xiàn)了()①中央集權的強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強③大一統(tǒng)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學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答案D7.董仲舒在答漢武帝的策問中指出:“春秋大一統(tǒng)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A.一生都反對邪辟之說B.認為政治與思想上的“大一統(tǒng)”是歷史必然C.有力地推動了法家思想的發(fā)展D.獨尊儒術,反對“尊儒尚法”、“外儒內法”答案B8.《漢書·董仲舒?zhèn)鳌分姓f:“天道之大者在陰陽,陽為德,陰為刑,刑主殺而德主生。是故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yǎng)長為事,陰常居大冬而積于虛空不用之處?!庇纱丝煽闯龆偈嬷鲝?)A.思想統(tǒng)一B.三綱五常C.君權神授D.以刑輔德答案D9.西漢初年,統(tǒng)治者尊崇黃老之學的根本原因是A.適應西漢初年經濟恢復和統(tǒng)治的需要B.儒學思想已經過時C.統(tǒng)治者對黃帝和老子的敬仰D.黃老之學的無為思想答案A10.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還有正義,在力量之上還有良心,在權力之上還有“天”在臨鑒。這反映了知識階層A.積極倡導“君權神授”B.希望權力受到制約C.喜歡空談綱常倫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