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棗仁湯-證類本草卷十二引-胡洽方-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酸棗仁湯-證類本草卷十二引-胡洽方-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酸棗仁湯-證類本草卷十二引-胡洽方-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酸棗仁湯-證類本草卷十二引-胡洽方-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酸棗仁湯-證類本草卷十二引-胡洽方-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qǐng)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jiǎn)介

PAGE146酸棗仁湯_證類本草卷十二引_胡洽方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酸棗仁湯_證類本草卷十二引_胡洽方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581.1. 組成: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581.2. 功效:驚悸不眠。 581.3. 來源:《證類本草》卷十二引《胡洽方》。 58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jì)算,不計(jì)劑量。 582. 相似度100%:六物湯 582.1. 組成: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酸棗仁、生姜。 582.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582.3. 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 582.4. 功效:振悸不得眠。 582.5. 來源:《赤水玄珠》卷十四。 583. 相似度71%:大酸棗湯 583.1. 組成:酸棗仁5升,人參2兩,茯苓2兩,生姜(切)2兩,芎?2兩,桂心2兩,甘草(炙)1兩半。 583.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583.3. 加:芎?、桂心 583.4. 減:白術(shù) 583.5. 功效:虛勞煩悸,奔?xì)庠谛刂校坏妹摺?583.6. 來源:《千金翼》卷十八。 584. 相似度71%:四君子加姜附厚樸湯 594.1. 組成: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各1兩,生姜3錢,附子3錢,厚樸(炮制)3錢。 594.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594.3. 加:附子、厚樸 594.4. 減:酸棗仁 594.5. 功效:吐瀉霍亂,四肢拘急,脈沉而遲者。 594.6. 來源:《此事難知》。 595. 相似度67%:桂枝去芍藥加茯苓白術(shù)湯 595.1. 組成:桂枝、甘草、大棗、生姜,茯苓3兩,白術(shù)3兩。 595.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595.3. 加:桂枝、大棗 595.4. 減:酸棗仁、人參 595.5. 功效:太陽病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xiàng)強(qiáng)痛,翕翕發(fā)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 595.6. 來源:《金鑒》卷三十一。 596. 相似度67%:橘皮湯 596.1. 組成:人參1兩,白術(shù)1兩,橘皮2兩,甘草(炙)2兩,生姜3兩。 596.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596.3. 加:橘皮 606.4. 減:酸棗仁、茯苓 606.5. 功效:嘔吐反逆,食飲不下。 606.6. 來源:《醫(yī)心方》卷九引《范汪方》。 607. 相似度67%:小半夏加茯苓湯 607.1. 組成:半夏5兩,生姜8兩,茯苓3兩,白術(shù)2兩,陳皮2兩,甘草2兩。 607.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607.3. 加:半夏、陳皮 607.4. 減:酸棗仁、人參 607.5. 功效:吐而身熱,或不熱者。 607.6. 來源:《衛(wèi)生寶鑒_補(bǔ)遺》。 608. 相似度67%:生附四君子湯 608.1. 組成: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生附子。 608.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608.3. 加:生附子 608.4. 減:酸棗仁、生姜 608.5. 功效:慢脾風(fēng)。 608.6. 來源:《直指小兒》卷二。 609. 相似度67%:和中散 619.1. 組成:厚樸(姜汁制炒)1錢半,人參1錢,白術(shù)1錢,茯苓1錢,干姜(炮)6分,甘草(炙)6分。 619.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619.3. 加:厚樸、干姜 619.4. 減:酸棗仁、生姜 619.5. 功效:小兒中焦停寒或夾宿食,痘瘡欲出來出而吐利者。 619.6. 來源:《準(zhǔn)繩_幼科》卷四。 6110. 相似度67%:腎著湯 6110.1. 組成:人參、干姜、白術(shù)、甘草、茯苓各等分。 6110.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6110.3. 加:干姜 6110.4. 減:酸棗仁、生姜 6110.5. 功效:中濕,關(guān)節(jié)一身盡痛,小便自利,脈沉緩而微。 6110.6. 來源:《普濟(jì)方》卷一○八引《如宜方》。 6111. 相似度67%:白術(shù)散 6111.1. 組成:白術(shù)2錢,人參2錢,半夏曲2錢,茯苓1錢,干姜1錢,甘草1錢。 6111.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6211.3. 加:半夏曲、干姜 6211.4. 減:酸棗仁、生姜 6211.5. 功效:小兒嘔吐,脈遲細(xì),有寒。 6211.6. 來源:《本事》卷十。 6212. 相似度67%:小酸棗湯 6212.1. 組成:酸棗仁2升,知母2兩,生姜2兩,甘草1兩(炙),茯苓2兩,芎?2兩(一方加桂2兩)。 6212.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6212.3. 加:知母、芎? 6212.4. 減:白術(shù)、人參 6212.5. 功效:虛勞不得眠,煩不可寧。 6212.6. 來源:《外臺(tái)》卷十七引《深師方》。 6213. 相似度67%:小異功散 6213.1. 組成:人參、茯苓、白術(shù)、甘草、陳皮、木香各等分。 6213.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6213.3. 加:陳皮、木香 6213.4. 減:酸棗仁、生姜 6313.5. 功效:痘瘡里虛吐瀉。痘瘡虛陷。 6313.6. 來源:《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三引楊氏方。 6314. 相似度67%:白術(shù)散 6314.1. 組成:茯苓8兩,澤瀉4兩,白術(shù)3兩,生姜3兩,桂心3兩,甘草1兩。 6314.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6314.3. 加:澤瀉、桂心 6314.4. 減:酸棗仁、人參 6314.5. 功效:消渴,陰脈絕,胃反而吐食。 6314.6. 來源: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見《普濟(jì)方》卷一七六。 6315. 相似度67%:苓桂理中湯 6315.1. 組成:人參、干姜、甘草(炙)、白術(shù)、肉桂、茯苓。 6315.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6315.3. 加:干姜、肉桂 6315.4. 減:酸棗仁、生姜 6315.5. 功效:火虛上乏,口糜,泄瀉。 6315.6. 來源:《金鑒》卷四十二。 6316. 相似度67%:異功散 6416.1. 組成:人參(切去頂)、茯苓(去皮)、白術(shù)、陳皮(銼)、甘草各等分。 6416.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6416.3. 加:陳皮 6416.4. 減:酸棗仁、生姜 6416.5. 功效:脾虛氣滯。飲食減少,胸脘痞悶,食入作脹,大便溏薄,神疲氣短,身體羸瘦,或面部浮腫者。 6416.6. 來源:《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6417. 相似度67%:六君子湯 6417.1. 組成: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半夏曲、沒石子各等分。 6417.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6417.3. 加:半夏曲、沒石子 6417.4. 減:酸棗仁、生姜 6417.5. 功效:脾虛胃弱,生風(fēng)多困。 6417.6. 來源:《朱氏集驗(yàn)方》卷十一。 6418. 相似度67%:香砂四君子湯 6418.1. 組成: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砂仁、木香。 6418.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6518.3. 加:砂仁、木香 6518.4. 減:酸棗仁、生姜 6518.5. 功效:中惡腹脹,服藥吐下者。 6518.6. 來源:《醫(yī)燈續(xù)焰》卷十二。 6519. 相似度67%:六君子湯 6519.1. 組成:陳皮1錢,半夏1錢5分,茯苓1錢,甘草1錢,人參1錢,白術(shù)1錢5分。 6519.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6519.3. 加:陳皮、半夏 6519.4. 減:酸棗仁、生姜 6519.5. 功效:脾胃虛弱,氣逆痰滯。食少便溏,咳嗽有痰,色白清稀,短氣痞滿,嘔惡呃逆,吞酸,面色萎黃,四肢倦怠;以及脾虛膨脹,外瘍久潰,食少胃弱者;痔漏日久,脈數(shù)而澀,飲食日減,肢體愈倦,一切不足之證;胃氣虛熱,口舌生瘡;中氣不和,時(shí)時(shí)帶下。 6519.6. 來源:《醫(yī)學(xué)正傳》卷三引《局方》。 6520. 相似度67%:六君子湯 6520.1. 組成: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砂仁、陳皮(一方加半夏)。 6520.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6620.3. 加:砂仁、陳皮 6620.4. 減:酸棗仁、生姜 6620.5. 功效:脾胃不和,不進(jìn)飲食,上燥下寒,服熱藥不得者。 6620.6. 來源:《丹溪心法》卷四。 6621. 相似度67%: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shù)湯 6621.1. 組成:芍藥3兩,甘草2兩(炙),生姜(切)3兩,白術(shù)3兩,茯苓3兩,大棗12枚(擘)。 6621.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6621.3. 加:芍藥、大棗 6621.4. 減:酸棗仁、人參 6621.5. 功效:太陽病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xiàng)強(qiáng)痛,翕翕發(fā)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 6621.6. 來源:《傷寒論》。 6622. 相似度67%:六神散 6622.1. 組成:人參1兩,白術(shù)1兩,黃耆1兩,甘草1兩,百合1兩,茯苓1兩。 6622.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6622.3. 加:黃耆、百合 6722.4. 減:酸棗仁、生姜 6722.5. 功效:脾胃虛弱,不思飲食,肌體瘦瘠,咽干口燥;時(shí)氣已經(jīng)汗下,血?dú)庖烟摚蔼q未解,變生諸疾。 6722.6. 來源:《雞峰》卷五。 6723. 相似度67%:姜苓術(shù)草湯 6723.1. 組成:生姜3錢,茯苓3錢,白術(shù)3錢,甘草8分。 6723.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6723.3. 減:酸棗仁、人參 6723.4. 功效:寒濕下痢,色純白者。 6723.5. 來源:《溫?zé)峤?jīng)解》。 6724. 相似度67%:六神湯 6724.1. 組成:人參1兩,白術(shù)1兩,黃耆1兩,茯苓1兩,枳實(shí)1兩,甘草(銼)1兩。 6724.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6724.3. 加:黃耆、枳實(shí) 6724.4. 減:酸棗仁、生姜 6724.5. 功效:傷寒后虛羸,不思飲食。 6724.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二。 6825. 相似度67%:桂枝茯苓人參湯 6825.1. 組成:人參3錢,甘草2錢,茯苓3錢,桂枝3錢,生姜3錢,大棗3枚。 6825.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6825.3. 加:桂枝、大棗 6825.4. 減:酸棗仁、白術(shù) 6825.5. 功效:產(chǎn)后陽虛郁冒。 6825.6. 來源:《四圣心源》卷十。 6826. 相似度67%:白術(shù)飲 6826.1. 組成:白術(shù)半兩,人參半兩,生姜(切)半兩,甘草(炙)1分。 6826.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6826.3. 減:酸棗仁、茯苓 6826.4. 功效:傷寒后胃虛,不思飲食。 6826.5.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二。 6827. 相似度67%:姜附湯 6827.1. 組成:白術(shù)1兩,茯苓5錢,附子1錢,人參5錢,甘草1錢,干姜1錢。 6827.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6927.3. 加:附子、干姜 6927.4. 減:酸棗仁、生姜 6927.5. 功效:冬月傷寒,4-5日后,腹痛,小便不利,手足沉重而疼,或咳,或嘔。 6927.6. 來源:《辨證錄》卷一。 6928. 相似度67%:君苓湯 6928.1. 組成:人參1錢,白術(shù)(蜜炙)1錢,茯苓1錢,甘草1錢,澤瀉1錢,豬苓1錢。 6928.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6928.3. 加:澤瀉、豬苓 6928.4. 減:酸棗仁、生姜 6928.5. 功效:產(chǎn)后熱瀉,小便不利,腸垢,口渴,痛一陣下一陣者。 6928.6. 來源:《葉氏女科》卷三。 6929. 相似度67%:益脾鎮(zhèn)驚散 6929.1. 組成:人參1錢半,白術(shù)(土炒)3錢,茯苓3錢,朱砂8分,鉤藤2錢,甘草(炙)5分。 6929.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7029.3. 加:朱砂、鉤藤 7029.4. 減:酸棗仁、生姜 7029.5. 功效:驚瀉。小兒氣弱受驚,夜臥不安,晝則驚惕,瀉泄糞稠若膠,色青如苔。 7029.6. 來源:《金鑒》卷五十二。 7030. 相似度67%:異功散 7030.1. 組成: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炙)、白扁豆、薯蕷各等分。 7030.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7030.3. 加:白扁豆、薯蕷 7030.4. 減:酸棗仁、生姜 7030.5. 功效:小兒吐瀉思食,及小兒虛冷病。 7030.6. 來源:《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7031. 相似度67%:新定桂苓湯 7031.1. 組成:桂1錢,茯苓3錢,人參1錢,甘草5分,芍藥1錢,生姜5分。 7031.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7031.3. 加:桂、芍藥 7031.4. 減:酸棗仁、白術(shù) 7131.5. 功效:腎逆胃痛。 7131.6. 來源:《金匱翼》卷六。 7132. 相似度67%:四君子加芍藥高良姜湯 7132.1. 組成: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各1兩,芍藥5錢,良姜5錢。 7132.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7132.3. 加:芍藥、良姜 7132.4. 減:酸棗仁、生姜 7132.5. 功效:吐瀉轉(zhuǎn)筋,腹中痛,體重,脈沉而細(xì)者。 7132.6. 來源:《此事難知》。 7133. 相似度67%:黃耆姜苓湯 7133.1. 組成:黃耆3錢,人參3錢,茯苓3錢,半夏3錢,生姜3錢,甘草2錢。 7133.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7133.3. 加:黃耆、半夏 7133.4. 減:酸棗仁、白術(shù) 7133.5. 功效:血虛中風(fēng),右半偏枯者。 7133.6. 來源:《醫(yī)學(xué)金針》卷二。 7134. 相似度67%:托里建中湯 7234.1. 組成:人參2錢,白術(shù)2錢,茯苓2錢,半夏1錢,炮姜1錢,甘草5分。 7234.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7234.3. 加:半夏、炮姜 7234.4. 減:酸棗仁、生姜 7234.5. 功效:癰疽元?dú)馑靥摚蛞蚝疀鰝p胃,飲食少思,或作嘔泄瀉。 7234.6. 來源:《醫(yī)學(xué)入門》卷八。 7235. 相似度67%:茯苓飲 7235.1. 組成:茯苓3兩,人參2兩,白術(shù)3兩,生姜4兩,枳實(shí)2兩(炙),橘皮1兩半(切)。 7235.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7235.3. 加:枳實(shí)、橘皮 7235.4. 減:酸棗仁、甘草 7235.5. 功效: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水出后,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 7235.6. 來源:《外臺(tái)》卷八引《延年秘錄》。 7236. 相似度67%:茯苓澤瀉湯 7236.1. 組成:茯苓半斤,澤瀉4兩,甘草2兩,桂枝2兩,白術(shù)2兩,生姜4兩。 7236.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7336.3. 加:澤瀉、桂枝 7336.4. 減:酸棗仁、人參 7336.5. 功效: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魜y,吐利后,煩渴欲飲水。 7336.6. 來源:《金匱》卷中。 7337. 相似度67%:茯苓湯 7337.1. 組成:茯苓5兩,人參2兩,生姜2兩,橘皮2兩,白術(shù)2兩。 7337.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7337.3. 加:橘皮 7337.4. 減:酸棗仁、甘草 7337.5. 功效:風(fēng)痰氣發(fā),即嘔吐欠呿,煩悶不安,或吐痰水者。 7337.6. 來源:《外臺(tái)》卷八引《延年秘錄》。 7338. 相似度67%:四君子湯加竹瀝姜汁方 7338.1. 組成: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竹瀝、姜汁。 7338.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7338.3. 加:竹瀝、姜汁 7338.4. 減:酸棗仁、生姜 7438.5. 功效:半身不遂在右者,屬痰有熱并氣虛。 7438.6. 來源:方出《丹溪心法》卷一,名見《醫(yī)方考》卷一。 7439. 相似度67%:四君子湯 7439.1. 組成:人參1兩,白術(shù)1兩,茯苓1兩,甘草1兩。 7439.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7439.3. 減:酸棗仁、生姜 7439.4. 功效:脾肺氣虛,中土衰弱,食少便溏,體瘦神倦,或氣短息微,皮聚毛落。 7439.5. 來源:《雞峰》卷十二。 7440. 相似度67%:理中加半夏湯 7440.1. 組成:人參(少者以山藥3錢炒黃代之),白術(shù)2錢,干姜(炒)1錢,甘草(炙)1錢,生姜1錢半,半夏1錢半。 7440.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7440.3. 加:干姜、半夏 7440.4. 減:酸棗仁、茯苓 7440.5. 功效:脾胃虛寒,吞酸,冷咽涎沫,嘔吐。 7440.6. 來源:《會(huì)約》卷四。 7441. 相似度67%:理中化痰丸 7541.1. 組成:人參、白術(shù)(炒)、干姜、甘草(炙)、茯苓、半夏(姜制)。 7541.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7541.3. 加:干姜、半夏 7541.4. 減:酸棗仁、生姜 7541.5. 功效:脾胃虛寒,痰涎內(nèi)停,嘔吐少食;或大便不實(shí),飲食難化,咳唾痰涎。 7541.6. 來源:《明醫(yī)雜著》卷六。 7542. 相似度67%:茯神飲 7542.1. 組成:茯神4兩,人參3兩,橘皮2兩,甘草1兩半(炙),生姜2兩,酸棗仁1升。 7542.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7542.3. 加:茯神、橘皮 7542.4. 減:茯苓、白術(shù) 7542.5. 功效:心虛不得睡,多不食。 7542.6. 來源:《外臺(tái)》卷十七引《延年》。 7543. 相似度67%:四君子加竹瀝湯 7543.1. 組成:白術(shù)2錢半,人參2錢,茯苓2錢,甘草(炙)2錢,竹瀝半杯,姜汁3匙。 7643.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7643.3. 加:竹瀝、姜汁 7643.4. 減:酸棗仁、生姜 7643.5. 功效:半身不遂在右者,及痰厥暴死。 7643.6. 來源:《醫(yī)林纂要》卷五。 7644. 相似度67%:溫中散 7644.1. 組成:白術(shù)1兩,干姜1兩,甘草6錢,人參7錢,茯苓8錢。 7644.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7644.3. 加:干姜 7644.4. 減:酸棗仁、生姜 7644.5. 功效:感寒腹痛,吐瀉。 7644.6. 來源:《活人心統(tǒng)》卷一。 7645. 相似度67%:生姜理中湯 7645.1. 組成:人參、干姜、甘草(炙)、白術(shù)、生姜。 7645.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7645.3. 加:干姜 7745.4. 減:酸棗仁、茯苓 7745.5. 功效:霍亂不渴者。 7745.6. 來源:《保命歌括》卷十九。 7746. 相似度67%:四君子加遠(yuǎn)志湯 7746.1. 組成:人參3錢,白術(shù)3錢,茯苓3錢,甘草2錢,遠(yuǎn)志2錢。 7746.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7746.3. 加:遠(yuǎn)志 7746.4. 減:酸棗仁、生姜 7746.5. 功效:心氣不固而為赤白濁。 7746.6. 來源:《醫(yī)學(xué)摘粹》。 7747. 相似度67%:連理湯 7747.1. 組成:人參、干姜、甘草(炙)、白術(shù)、茯苓、連。 7747.2. 原方對(duì)照: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術(shù)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生姜6兩。 7747.3. 加:干姜、連 7747.4. 減:酸棗仁、生姜 7747.5. 功效:脾胃虛寒,內(nèi)蘊(yùn)濕熱,瀉痢煩渴,吞酸腹脹,小便赤澀者 7747.6. 來源:《證治要訣類方》卷一。 PA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qǐng)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qǐng)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huì)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空間,僅對(duì)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duì)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duì)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qǐng)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shí)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duì)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píng)論

0/150

提交評(píng)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