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徑教學與訓練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課件_第1頁
田徑教學與訓練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課件_第2頁
田徑教學與訓練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課件_第3頁
田徑教學與訓練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課件_第4頁
田徑教學與訓練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分析理論概念發(fā)展概況技術分析技術要求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分析理論概念1第一節(jié)推鉛球運動的理論概述與發(fā)展概況一、推鉛球運動的概念:

推鉛球是在2.135米直徑的投擲圈內,運動員握好球,把球持于鎖骨窩上貼緊頸部,經過直線助跑(滑步)或曲線助跑(旋轉),在兩腳支持的情況下,用全身的力量,把球從肩上推出,球落到40°扇形投擲區(qū)內,以遠度決定成績與名次的田賽投擲項目。第一節(jié)推鉛球運動的理論概述與發(fā)展概況一、推鉛球運動的概念:2二、推鉛球運動的歷史發(fā)展(一)、推鉛球運動的起源與雛形

擲石擊首是古代人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古代人為了把投石擊獸的勞動技能傳授給自己的后代,就要求他們的孩子們經常練習這種技能,并帶領他們一起去追擊野獸,在實際斗爭中學會這些技能,以增長才干。奴隸社會時期,擲重石又被作為軍隊作戰(zhàn)的武器和訓練軍隊的手段。我國史書記有古代戰(zhàn)爭中用滾木、雷石作為防守或進攻的武器。古印度人常作投石游戲并一直流傳至今,古阿拉伯人從投石阻截羊群動作演變成以石擊羊的游戲。二、推鉛球運動的歷史發(fā)展3推鉛球運動的起源與雛形1

古希臘時期,一度流傳投擲石塊的比賽,并以之作為選拔大力士的科目,凡能把石塊擲得遠的人被公認為力氣最大的力士。石塊的重量、投擲的方法沒有正式的歷史記載,無法進行考證。據傳,大約在公元1150年,希臘雅典舉行過一次規(guī)模盛大的投擲重圓石的比賽,力士們把圓石舉起再擲向遠方,以投擲距離的遠近來決定名次。也許就是今日推鉛球比賽的前身。約在公元1840年有了炮兵,炮彈是圓形鉛制的,為了使炮手在作戰(zhàn)時裝填炮彈迅速、敏捷,以提高作戰(zhàn)能力,平時就讓土兵用與炮彈重量近似的石頭練習,并進行比賽。后來又用金屬物或廢炮彈代替圓石作為訓練。嚴格地說,這才是今日推鉛球項目的起源。這種方法后來擴展到民間,成了群眾喜愛的體育運動項目。推鉛球運動的起源與雛形1古希4推鉛球運動的起源與雛形2

早時鉛球不是單獨比賽的項目,而是多項綜合比賽的項目之一。比賽在一條直線上進行,可以采用原地投擲,也可采用助跑投擲。后來改為在一個方形區(qū)內進行比賽,再后又改為圓形投擲區(qū)。投擲區(qū)角度也在不斷變化,從開始的90°角改為60°、65°、60°、45°、40°角,2002年34.92°,并一直沿用至今。鉛球的重量為7.257千克,源于16磅重的炮彈(并非所有炮彈都是16磅),1978年把男子鉛球重量改為7.26千克。從這,可以更進一步說明,現(xiàn)代的鉛球運動與炮彈的出現(xiàn)有著直接的關系。投擲圈為2.135米,也是從英尺換算過來的(7英)。推鉛球運動的起源與雛形2早時鉛球不是5鉛球場地投擲圈直徑2.135米34.92o11.2厘米30厘米抵趾板:寬11.3~30厘米高9.8~10.2厘米內弧1.21~1.23米1.4~2.6cm圈內地面抵趾板圈外地面9.8~10.2cm鐵圈:高7.6cm上沿寬6mm線寬為5cm鉛球場地投擲圈直徑2.135米34.92o11.2厘米30抵6(二)、近代推鉛球運動的發(fā)展概況近代推鉛球運動的發(fā)展可以分為5個時期:

⑴單腳跳或側向滑步時期(1875—1934年)。⑵推鉛球成績90%取決于技術,10%取決于其它因素,0%取決于力量訓練時期(半背向滑步推鉛球時期;1920——1948年)。⑶帕爾·奧布萊恩時期(推鉛球成績60%取決于力量訓練,30%取決于技術,10%取決于心理準備時期;1952—1967年)。⑷力量訓練時期(1946——1970年)。⑸力量、速度、技術與心理準備結合時期(1970年至現(xiàn)在)。(二)、近代推鉛球運動的發(fā)展概況近代推鉛球運動的發(fā)展可以分為7啟示①歷史是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任何一種新生事物的出現(xiàn)都是在繼承基礎上的發(fā)展與提高。②同時告訴我們要善于思考,善于撲捉靈感,懇于下功夫,就能攀登到成功的頂點。不要迷信權威,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并要努力拼搏。在我們平凡的中等學校體育教育的工作中,也能寫出一頁光輝的歷史篇章。③推鉛球運動具有健身、軍事訓練和競技的功能。啟示①歷史是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任何一種新生事物的出現(xiàn)8推鉛球技術發(fā)展示意圖短長節(jié)奏推鉛球(巴尼澤尼克,德)

背向滑步轉身推鉛球(費爾巴哈,美國)側向原地推鉛球側向交換步推鉛球側向滑步推鉛球(奧帕萊恩‘美)背向滑步推鉛球發(fā)揮展體能量半旋轉推鉛球(巴雷澤尼科夫,蘇)旋轉推鉛球發(fā)揮體轉能量推鉛球技術發(fā)展示意圖短長節(jié)奏推鉛球背向滑步轉身推鉛球側向原地9第二節(jié)推鉛球技術分析一、推鉛球技術的組成:

推鉛球技術由以下6個部分組成:握持球、預擺、滑步、過渡階段、最后用力和出球后的維持身體平衡。第二節(jié)推鉛球技術分析一、推鉛球技術的組成:10二、握持技術1、握球技術:

五指自然分開,把鉛球放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指根處,拇指和小指扶在球的兩側,手腕背屈,掌心不觸球。2、持球:

握好球后,將球放在鎖骨窩處,貼緊頸部,頭部稍右轉,右肘抬起稍低于肩,掌心向內,左臂自然上舉。二、握持技術1、握球技術:11

三、滑步技術

滑步技術要身體移動快,重心起伏小,滑步結束時是身體處于投擲前的最有利用力預備姿勢。1、預備姿勢高姿勢:握持球后,背對投擲方向,兩腳前后站立,右腳尖靠近投擲圈內沿左腳尖著地,左臂自然上舉,重心落于右腿上

低姿勢:握持球后,背對投擲方向,兩腳前后站立,相距50-60厘米,兩腿彎曲,上體前屈,左臂自然下

三、滑步技術

滑步技術要身體移動12

2、預擺

滑步前一般做1-2次預擺動作,采用高姿者,預擺時左腿自然彎曲平穩(wěn)向上擺起,右腿伸直,上體前屈,左臂微屈前伸或下垂;擺腿至一定高度,回放左腿靠近右腿,同時右腿屈膝完成團身動作,為蹬右腿擺左腿創(chuàng)造條件。采用低姿者,預擺時左腿自然彎曲平穩(wěn)向上擺起,右腿略微伸直,然后迅速回擺左腿,右腿屈膝完成團身動作,為滑步蹬伸創(chuàng)造條件。

2、預擺133、滑步動作

當預擺左腿靠近右腿時,臀部稍后坐,立即開始滑步動作。簡單概述可按下列口訣進行:移(重心移向投擲方向)、擺(左腿擺向抵趾板)、蹬(右腿蹬伸)、收(拉收右小腿)。滑步最后左腳落地瞬間,既形成上體后倒扭緊,超越器械的最后用力預備姿勢,為最后用力做好準備。

3、滑步動作

144、腳的位置

滑步前和滑步后兩腳的位置變化如左圖所示?;綍r腳的移動有以下特點:右腳以腳跟滑動,以前腳掌落地;右腳落于投擲圈中央;雙腳幾乎同時落地,右腳略早于左腳落地;左腳前腳掌內側先著地。4、腳的位置

15四、最后用力技術

最后用力是推鉛球技術中最重要部分,完美的最后用力動作,應表現(xiàn)為以最大的出手初速度和適宜的出手角度、出手高度投出器械。因此,用力前應形成良好超越器械預備姿勢、預加速與最后用力緊密結合、全身協(xié)調用力以及左側穩(wěn)固支撐是正確完成最后用力動作的基本保證。1、預備姿勢

滑步結束時形成了良好的超越器械動作,上體后倒并扭緊,左臂伸于體前,左肩內扣,重心大部分落在右腿上,鉛球投影點遠離右腳支撐點,為加長最后用力工作距離創(chuàng)造條件。四、最后用力技術162、下肢動作

滑步結束右腳著地后右膝內扣,標志著右腿開始發(fā)力,左腳著地后,右腿繼續(xù)迅速有力地蹬伸,推動髖部向投擲方向積極前移,髖軸進一步超越肩軸,右腿不停頓地蹬轉,加速右髖向投擲方向轉送和上體的前移,體重逐漸移至左腿,左腿的支撐和蹬伸對提高推鉛球的效果十分重要。2、下肢動作

173、軀干動作

在下肢的蹬撐作用下,髖軸超越肩軸,并帶動上體在迅速抬起中加快向投擲方向的轉動,身體由背對轉至側對投擲方向,身體形成推球前的“側弓”姿勢,此時左側制動,使右側快速轉體,抬頭挺胸,使肩軸迅速超過髖軸,為加速送肩伸臂的推球動作創(chuàng)造條件。3、軀干動作

184、上肢動作

非投擲臂的作用不能忽視,在上體快速轉動和抬起時,左臂以肘領先由胸前向左前上方擺動,有牽引身體向投擲方向轉動的作用;投擲臂不僅要控制好球,在最后階段要迅速送肩伸臂推球,腕指快速撥球,以最高速度推球出手,鉛球出手角度一般為34°~39°。

4、上肢動作非投擲臂的作用不能忽視,在上195、完整技術動作

最后用力動作可用幾個字概括:蹬(右腿蹬伸)、送(送轉髖)、撐(左腿支撐)、抬(上體抬起)、轉(軀干向投擲方向轉動)、挺(抬頭胸部充分拉緊)、推(肩伸臂推球)、撥(腕指快速撥球)。5、完整技術動作

20五、出手后維持平衡技術

當最后用力完成鉛球出手后,雙眼向下看,迅速降低身體重心,左右腿交換位置,保持身體平衡,防止越線犯規(guī)。

此動作雖然簡單,但對獲得有效成績非常重要。由于各種原因,學生在最初階段很容易忽視,經常出現(xiàn)犯規(guī)現(xiàn)象,教師應反復強調此動作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使學生不斷提高投擲的成功率。

五、出手后維持平衡技術當最后用力完成鉛球出手后21第三節(jié)技術要求一、握持球技術要求1、握球:

將鉛球置于手的掌指關節(jié)處,五指自然分開,握好鉛球,掌心空出。力量強者鉛球可略靠近手指上端2、持球:

鉛球放置于頸前鎖骨窩處,拇指外側貼在鎖骨上,肘部外展,(與軀干成45度)。

總之,應根據個人的情況,以控制好鉛球、利于發(fā)揮力量為原則。

第三節(jié)技術要求一、握持球技術要求22二、背向滑步技術要求1、整個動作過程應保持身體重心的平穩(wěn),既不能左右晃動,也不能上下起伏過大;2、滑步過程中上肢應始終控制好鉛球;3、移(重心)、擺(左腿)、蹬(右腿)、收(右小腿)等動作要有力、積極、連貫;4、滑步結束時應形成超越器械動作,為最后用力做好充分準備。二、背向滑步技術要求23三、最后用力技術要求1、滑步與最后用力的緊密銜接,要不停頓的過渡;2、保證自下而上的用力順序,最后以最快的速度推撥出手;

3、下肢右腿蹬、左腿撐動作的協(xié)調配合,軀干抬轉動作的迅速積極,

右臂推撥動作的快速有力;

4、按最佳的角度推球出手。三、最后用力技術要求1、滑步與最后用力的緊密銜接,要不停頓24四、維持身體平衡技術的任務

為保證投擲時獲得的成績,避免越線犯規(guī),學生應掌握正確的維持身體平衡技術。四、維持身體平衡技術的任務為保證投擲時獲得的成績,避免越線25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分析理論概念發(fā)展概況技術分析技術要求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分析理論概念26第一節(jié)推鉛球運動的理論概述與發(fā)展概況一、推鉛球運動的概念:

推鉛球是在2.135米直徑的投擲圈內,運動員握好球,把球持于鎖骨窩上貼緊頸部,經過直線助跑(滑步)或曲線助跑(旋轉),在兩腳支持的情況下,用全身的力量,把球從肩上推出,球落到40°扇形投擲區(qū)內,以遠度決定成績與名次的田賽投擲項目。第一節(jié)推鉛球運動的理論概述與發(fā)展概況一、推鉛球運動的概念:27二、推鉛球運動的歷史發(fā)展(一)、推鉛球運動的起源與雛形

擲石擊首是古代人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古代人為了把投石擊獸的勞動技能傳授給自己的后代,就要求他們的孩子們經常練習這種技能,并帶領他們一起去追擊野獸,在實際斗爭中學會這些技能,以增長才干。奴隸社會時期,擲重石又被作為軍隊作戰(zhàn)的武器和訓練軍隊的手段。我國史書記有古代戰(zhàn)爭中用滾木、雷石作為防守或進攻的武器。古印度人常作投石游戲并一直流傳至今,古阿拉伯人從投石阻截羊群動作演變成以石擊羊的游戲。二、推鉛球運動的歷史發(fā)展28推鉛球運動的起源與雛形1

古希臘時期,一度流傳投擲石塊的比賽,并以之作為選拔大力士的科目,凡能把石塊擲得遠的人被公認為力氣最大的力士。石塊的重量、投擲的方法沒有正式的歷史記載,無法進行考證。據傳,大約在公元1150年,希臘雅典舉行過一次規(guī)模盛大的投擲重圓石的比賽,力士們把圓石舉起再擲向遠方,以投擲距離的遠近來決定名次。也許就是今日推鉛球比賽的前身。約在公元1840年有了炮兵,炮彈是圓形鉛制的,為了使炮手在作戰(zhàn)時裝填炮彈迅速、敏捷,以提高作戰(zhàn)能力,平時就讓土兵用與炮彈重量近似的石頭練習,并進行比賽。后來又用金屬物或廢炮彈代替圓石作為訓練。嚴格地說,這才是今日推鉛球項目的起源。這種方法后來擴展到民間,成了群眾喜愛的體育運動項目。推鉛球運動的起源與雛形1古希29推鉛球運動的起源與雛形2

早時鉛球不是單獨比賽的項目,而是多項綜合比賽的項目之一。比賽在一條直線上進行,可以采用原地投擲,也可采用助跑投擲。后來改為在一個方形區(qū)內進行比賽,再后又改為圓形投擲區(qū)。投擲區(qū)角度也在不斷變化,從開始的90°角改為60°、65°、60°、45°、40°角,2002年34.92°,并一直沿用至今。鉛球的重量為7.257千克,源于16磅重的炮彈(并非所有炮彈都是16磅),1978年把男子鉛球重量改為7.26千克。從這,可以更進一步說明,現(xiàn)代的鉛球運動與炮彈的出現(xiàn)有著直接的關系。投擲圈為2.135米,也是從英尺換算過來的(7英)。推鉛球運動的起源與雛形2早時鉛球不是30鉛球場地投擲圈直徑2.135米34.92o11.2厘米30厘米抵趾板:寬11.3~30厘米高9.8~10.2厘米內弧1.21~1.23米1.4~2.6cm圈內地面抵趾板圈外地面9.8~10.2cm鐵圈:高7.6cm上沿寬6mm線寬為5cm鉛球場地投擲圈直徑2.135米34.92o11.2厘米30抵31(二)、近代推鉛球運動的發(fā)展概況近代推鉛球運動的發(fā)展可以分為5個時期:

⑴單腳跳或側向滑步時期(1875—1934年)。⑵推鉛球成績90%取決于技術,10%取決于其它因素,0%取決于力量訓練時期(半背向滑步推鉛球時期;1920——1948年)。⑶帕爾·奧布萊恩時期(推鉛球成績60%取決于力量訓練,30%取決于技術,10%取決于心理準備時期;1952—1967年)。⑷力量訓練時期(1946——1970年)。⑸力量、速度、技術與心理準備結合時期(1970年至現(xiàn)在)。(二)、近代推鉛球運動的發(fā)展概況近代推鉛球運動的發(fā)展可以分為32啟示①歷史是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任何一種新生事物的出現(xiàn)都是在繼承基礎上的發(fā)展與提高。②同時告訴我們要善于思考,善于撲捉靈感,懇于下功夫,就能攀登到成功的頂點。不要迷信權威,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并要努力拼搏。在我們平凡的中等學校體育教育的工作中,也能寫出一頁光輝的歷史篇章。③推鉛球運動具有健身、軍事訓練和競技的功能。啟示①歷史是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任何一種新生事物的出現(xiàn)33推鉛球技術發(fā)展示意圖短長節(jié)奏推鉛球(巴尼澤尼克,德)

背向滑步轉身推鉛球(費爾巴哈,美國)側向原地推鉛球側向交換步推鉛球側向滑步推鉛球(奧帕萊恩‘美)背向滑步推鉛球發(fā)揮展體能量半旋轉推鉛球(巴雷澤尼科夫,蘇)旋轉推鉛球發(fā)揮體轉能量推鉛球技術發(fā)展示意圖短長節(jié)奏推鉛球背向滑步轉身推鉛球側向原地34第二節(jié)推鉛球技術分析一、推鉛球技術的組成:

推鉛球技術由以下6個部分組成:握持球、預擺、滑步、過渡階段、最后用力和出球后的維持身體平衡。第二節(jié)推鉛球技術分析一、推鉛球技術的組成:35二、握持技術1、握球技術:

五指自然分開,把鉛球放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指根處,拇指和小指扶在球的兩側,手腕背屈,掌心不觸球。2、持球:

握好球后,將球放在鎖骨窩處,貼緊頸部,頭部稍右轉,右肘抬起稍低于肩,掌心向內,左臂自然上舉。二、握持技術1、握球技術:36

三、滑步技術

滑步技術要身體移動快,重心起伏小,滑步結束時是身體處于投擲前的最有利用力預備姿勢。1、預備姿勢高姿勢:握持球后,背對投擲方向,兩腳前后站立,右腳尖靠近投擲圈內沿左腳尖著地,左臂自然上舉,重心落于右腿上

低姿勢:握持球后,背對投擲方向,兩腳前后站立,相距50-60厘米,兩腿彎曲,上體前屈,左臂自然下

三、滑步技術

滑步技術要身體移動37

2、預擺

滑步前一般做1-2次預擺動作,采用高姿者,預擺時左腿自然彎曲平穩(wěn)向上擺起,右腿伸直,上體前屈,左臂微屈前伸或下垂;擺腿至一定高度,回放左腿靠近右腿,同時右腿屈膝完成團身動作,為蹬右腿擺左腿創(chuàng)造條件。采用低姿者,預擺時左腿自然彎曲平穩(wěn)向上擺起,右腿略微伸直,然后迅速回擺左腿,右腿屈膝完成團身動作,為滑步蹬伸創(chuàng)造條件。

2、預擺383、滑步動作

當預擺左腿靠近右腿時,臀部稍后坐,立即開始滑步動作。簡單概述可按下列口訣進行:移(重心移向投擲方向)、擺(左腿擺向抵趾板)、蹬(右腿蹬伸)、收(拉收右小腿)。滑步最后左腳落地瞬間,既形成上體后倒扭緊,超越器械的最后用力預備姿勢,為最后用力做好準備。

3、滑步動作

394、腳的位置

滑步前和滑步后兩腳的位置變化如左圖所示?;綍r腳的移動有以下特點:右腳以腳跟滑動,以前腳掌落地;右腳落于投擲圈中央;雙腳幾乎同時落地,右腳略早于左腳落地;左腳前腳掌內側先著地。4、腳的位置

40四、最后用力技術

最后用力是推鉛球技術中最重要部分,完美的最后用力動作,應表現(xiàn)為以最大的出手初速度和適宜的出手角度、出手高度投出器械。因此,用力前應形成良好超越器械預備姿勢、預加速與最后用力緊密結合、全身協(xié)調用力以及左側穩(wěn)固支撐是正確完成最后用力動作的基本保證。1、預備姿勢

滑步結束時形成了良好的超越器械動作,上體后倒并扭緊,左臂伸于體前,左肩內扣,重心大部分落在右腿上,鉛球投影點遠離右腳支撐點,為加長最后用力工作距離創(chuàng)造條件。四、最后用力技術412、下肢動作

滑步結束右腳著地后右膝內扣,標志著右腿開始發(fā)力,左腳著地后,右腿繼續(xù)迅速有力地蹬伸,推動髖部向投擲方向積極前移,髖軸進一步超越肩軸,右腿不停頓地蹬轉,加速右髖向投擲方向轉送和上體的前移,體重逐漸移至左腿,左腿的支撐和蹬伸對提高推鉛球的效果十分重要。2、下肢動作

423、軀干動作

在下肢的蹬撐作用下,髖軸超越肩軸,并帶動上體在迅速抬起中加快向投擲方向的轉動,身體由背對轉至側對投擲方向,身體形成推球前的“側弓”姿勢,此時左側制動,使右側快速轉體,抬頭挺胸,使肩軸迅速超過髖軸,為加速送肩伸臂的推球動作創(chuàng)造條件。3、軀干動作

434、上肢動作

非投擲臂的作用不能忽視,在上體快速轉動和抬起時,左臂以肘領先由胸前向左前上方擺動,有牽引身體向投擲方向轉動的作用;投擲臂不僅要控制好球,在最后階段要迅速送肩伸臂推球,腕指快速撥球,以最高速度推球出手,鉛球出手角度一般為34°~39°。

4、上肢動作非投擲臂的作用不能忽視,在上4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