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總復(fù)習教案:文言文部分_第1頁
高三語文總復(fù)習教案:文言文部分_第2頁
高三語文總復(fù)習教案:文言文部分_第3頁
高三語文總復(fù)習教案:文言文部分_第4頁
高三語文總復(fù)習教案:文言文部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40頁高三語文總復(fù)習教案:文言文部分一、教學目的總的目的是通過復(fù)習,能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詳細地說,應(yīng)當?shù)竭_以下三個目的:〔一〕理解詞語和句式:〔1〕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常見文言虛詞:安、但、而、耳、故、何、乎、或、既、乃、其、且、然、假設(shè)、遂、所、為、焉、也、以、已、矣、于、那么、者、之〕;〔3〕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捕忱斫馕木洌骸?〕正確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三〕分析文章:〔1〕分析文章的內(nèi)容;〔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二、難點、重點分析1.怎樣將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分析:進展文言文翻譯應(yīng)當掌握如下四點:〔1〕要求。譯文要力求到達“信、達、雅〞三個標準?!靶浓?,就是內(nèi)容要忠實原文;“達〞,就是譯文要明白、通順;“雅〞,就是語言要標準、雅潔?!?〕原那么。主要有下面四條:①字字落實。即對文言原句中的每一個詞的含義與語法功能都要理解,并盡可能在譯文中充分反映出來。②符合原意。即翻譯不同于注解,也不能籠統(tǒng)地說一下原文大意,或任意壓縮、添加和改變原作內(nèi)容。應(yīng)當做到客觀地翻譯出每一句話,并使全文前后照應(yīng),互相貫穿。③直譯為主。即但凡能直譯的地方,都要按照原文的語序,逐詞逐句地對譯;不要擅自變更語序和增刪詞句。④意譯為輔。即由于古今語言開展而演變得不能直譯的地方,可以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習慣,把原文的意思準確明白而通順流暢地翻譯出來,不一定跟原文的字面、語序?qū)?yīng)。〔3〕方法。大致有如下五種:①增:主要是指古今用詞不同與原句有所省略的地方,在翻譯時可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標準,增加或補充一些語言成分,使譯文意思明確、通順。如:文言中的單音節(jié)詞對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詞,一般要求增加詞素;文言中的數(shù)詞往往直接放在名詞或動詞前面,翻譯時通常要添加相應(yīng)的量詞;文言中常見的主、謂、賓語以及介詞“于、以〞的省略,翻譯時必須加以補充;等等。②刪:主要指文言中有些虛詞的用法,在現(xiàn)代漢語中沒有相應(yīng)的詞代替;假如勉強翻譯,反而使句子別扭或負擔,這就應(yīng)當刪去。如:發(fā)語助詞“夫〞,湊音詞或起提賓作用的助詞“之、是、之為、而〞等等。③留:這是指古今詞義完全一樣的一些根本詞,如山、水、飛、游、小、長、百、千等等;以及特定的專用名,如人名、地點、官名、國號、帝號、年號和度量衡單位之類:都可以沿襲保存下來,不用翻譯。④換:這是指古今詞義已經(jīng)開展、用法已經(jīng)變化、說法已經(jīng)不同〔可參見前幾講“文言實詞、虛詞及詞類活用〞中的有關(guān)介紹〕的一類詞,在譯文中應(yīng)把古語換成今語。⑤移:主要指文言中的各種倒裝句式,在翻譯時必須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標準,把倒裝的成分予以適當?shù)囊莆徽{(diào)整?!?〕步驟。根據(jù)上面介紹的文言文翻譯要求〔三個字〕,按照有關(guān)的翻譯原那么〔十六個字〕,運用適當?shù)姆椒ā参鍌€字〕;在著手翻譯時,還應(yīng)當遵循一定的步驟。這可參考以下口訣:通讀全文,領(lǐng)會大意;斟酌字句,揣摩語氣;補略通變,合情合理;字詞句篇,連成一體;如無標點,先行斷句;翻譯完畢,檢驗仔細。〔二〕怎樣正確把握文言文的文意?分析:正確把握文意,可采用從微觀到宏觀,從宏觀到微觀,微觀宏觀相結(jié)合的方法來把握文章大意。從微觀到宏觀就是指在把握字詞句意的根底上把握段意,在把握段意的根底上把握篇意。從宏觀到微觀就是指在對文章獲得了根本正確的整體認識之后,再以此為指導把部分〔段中句或篇中段〕還沒有弄得很懂的地方,放在上下文的特定語境中進一步予以思索,有可能茅塞頓開,豁然貫穿。對部分的進一步理解,反過來又可以修正或加深對文章整體的理解,這樣互相照顧,屢次反復(fù),就有可能準確地把握文意?!踩吃鯓臃治鑫难晕牡膬?nèi)容?分析:分析文章內(nèi)容。首先要把握文章的體裁。對于記敘文,首先要弄清寫了什么人,什么事,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事情的開端、經(jīng)過、結(jié)果,哪是中心事件,文章的脈絡(luò)線索是什么等等,然后再進一步考慮探求人物活動和事件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意義。對于議論文,主要是弄清文章的論點,找出論據(jù),分析論證方法。文言文中的記敘文或議論文,構(gòu)造比較單純,在把握文意的根底上,準確分析文章的內(nèi)容并不非常困難?!菜摹吃鯓臃治龈爬ㄗ髡咴谖闹械挠^點態(tài)度?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是分析文章的內(nèi)容之一。在議論文中,文章的論點就是作者的觀點。在記敘文中,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表現(xiàn)為對人物、事件的是非評價和愛憐憎惡。這種是非評價和感情態(tài)度,一般表達在文章議論性或抒情性的文字中;有時,在詳細的記敘描寫中也會浸透作者的觀點和感情;有時還要聯(lián)絡(luò)文章的歷史背景或人物的生平來分析。三、課時安排:4周四、教學過程分析〔一〕復(fù)習文言文閱讀知識,形成自己的知識、才能構(gòu)造。1.掌握文言詞的特點。要培養(yǎng)、進步文言文的閱讀才能,首先要掌握、理解、積累一定數(shù)量的文言文常用詞。文言文詞匯以單音詞為主,這和現(xiàn)代文詞匯以雙音詞為主不同?!耙韵韧踔萎斒乐瘿?,“政〞是“政事〞,“治〞是“治理〞,在讀法上也不能連讀?!白硬?、元表諸人各顧妻子〞,“卻看妻子愁何在〞,“妻子爺娘走相送〞,“不推恩無以保妻子〞中的“妻子〞都是“妻〞和“子〞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中的“卑劣〞,“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見識淺陋?!捌拮莹暋ⅰ氨傲莹暥际莾蓚€詞的臨時組合。一般都是獨用的,如“曾不假設(shè)孀妻弱子〞,“位卑那么足羞〞,“北蠻夷之鄙人也〞中的“妻〞、“子〞、“卑〞、“鄙〞都是單獨使用的例子。熟悉掌握單音詞應(yīng)注意的幾點:〔1〕理解文言文單音詞的詞義,可將單音詞與現(xiàn)代漢語中相當?shù)碾p音詞進展對照。如“今齊地方千里〞中的“今〞是“當今〞、“如今〞,“地〞是“土地〞,“方〞是“方圓〞?!皶r操軍已有疾疫〞,“操〞是“曹操〞,“軍〞是“軍隊〞,“疾〞是“疾病〞,“疫〞是“瘟疫〞?!?〕有的文言詞是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組成,當它們合在一起運用時,不必拆開解釋。但是當它們單獨使用時,意義是有區(qū)別的,例如“衡乃擬班固?兩都賦?作?兩京賦?因以諷諫〞中的“諷諫〞就是“勸諫〞的意思。但是在“于是舍人相與諫曰〞、“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諷〞和“諫〞是兩個不同意義的單音詞?!爸S〞是“委婉勸告〞的意思,“諫〞那么是“直接勸說〞。又如“沾濕〞在“長夜沾濕何由徹〞句中就是“濕〞的意思,但在“兒女共沾巾〞,“江州司馬青衫濕〞,“沾衣欲濕杏花雨〞句中的“沾〞和“濕〞是兩個獨立的單音詞,表示“濕〞的不同程度?!?〕聯(lián)綿詞“躊躇〞、“躑躅〞、“披靡〞、“彷徨〞、“倉庚〞〔鳥名〕,譯音詞“冒頓〞、“大宛〞、“大月氏〞等是雙音或多音單純詞,不是兩個單音詞的臨時組合。2.掌握一定量的文言實詞。從數(shù)量上說實詞遠比虛詞多,從理解、掌握的角度說也比虛詞難。掌握實詞的關(guān)鍵是詞義。實詞三義就是: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假借義。〔1〕實詞的古今異義。語言在不斷開展,古今詞義有的變化了,有的沒有變化?!叭栓暋ⅰ笆吱?、“刀〞、“口〞詞義至今沒有改變,這是根本詞。有變化的叫一般詞。一般詞有三種情況:一種是古代有這個詞,而如今不用了,如:“朕〞、“妾〞、“縉紳〞等;一種是古、今都有這個詞,但字的形、音、義方面有變化,如“履〞、“屨〞如今說“鞋〞,“冠〞如今說“帽〞;再一種是字形一樣,字音也一樣,但字義卻不同了,例如“去〞古代是“分開〞的意思〔“去國懷鄉(xiāng)〞,“去親戚而事君者〞〕,而如今是“到〞、“往〞的意思,又如“訪〞古代是“詢問〞的意思〔“穆公訪諸蹇叔〞,“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今天那么側(cè)重于“拜訪〞的意思。有些詞在古今意義上只有細微差異,這是應(yīng)該注意的。例如:“購〞古代的意思是“懸賞征求〞,如“吾聞漢購我頭千金〞,“窮餓無聊,追購又急〞;“勸〞古代的意思是“鼓勵〞、“勉勵〞的意思。這類詞以單音的居多數(shù)。古今意義的雙音詞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兩個單音詞的組合。如前文所說的“卑劣〞;一種是雙音詞如“丈夫〞〔男子〕、“行李〞〔客商〕。這類雙音詞在古今意義上有顯著差異。掌握古今詞義的異同,主要靠積累、記憶。著重記那些和現(xiàn)代漢字,形同、音同而義異的詞。同時可以和含有古代詞義的成語互相參證。如:“走〞古義是“小步快跑〞,引申為“跑〞;“偷〞是“勉強〞、“湊合〞的意思。這就可以和“走馬觀花〞、“不脛而走〞、“茍且偷生〞中的“走〞和“偷〞對照理解。〔2〕實詞的多音多義。前面提到古代漢語以單音詞為主,即一個音〔字〕就是一個詞,而一個詞又不止一音一義。例如“繆〞就有三音:miào〔繆賢〕;mù〔繆公〕;móu〔綢繆〕?!暗括暰陀小暗缆法暋矔齑笥甑啦煌ā?,“道理〞〔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規(guī)律〞〔天有常道〕,“方法〞〔策之不以其道〕,“學說〞〔墨之道兼愛為本〕,“說〞、“講〞〔仲尼之徒元道桓文之事者〕等義。一般說來,諸多義項之中,有一個是本義〔大多是詞的原始意義〕,其他詞義是這個詞義引申義,引申義與本義之間,關(guān)系有近有遠,用法有同有異。“引〞,本義是“拉弓〞〔會意字〕,?孟子?“引而不發(fā)〞的“引〞就是引的本義。引申為“拉開〞〔“丁壯者引弦而戰(zhàn)〞,“將軍夜引弓〞〕,“延長〞〔“天下莫不引領(lǐng)而望之〞〕,“引導〞〔“引趙使者藺相如至〞〕,“拉〞、“拽〞〔“見人方引嬰兒欲投之江中〞〕,“后退〞〔“引次江比〞〕。引申義的根本開展形式是由詳細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本義和引申義的關(guān)系有直接引申,如“引〞的“拉開〞義;有間接引申,如“引〞的“引導〞、“后退〞義,這就形成了一詞多義。一詞多義是漢語詞匯中的普遍現(xiàn)象,在文言文中出現(xiàn)頻率最多,也是較難掌握的一項。如何掌握一詞多義呢?①要有所側(cè)重,要記某個詞在文章中出現(xiàn)頻率最多的義項。例如“負〞在文言文中的常見義有“敗〞〔“勝負之數(shù)〞〕,“倚仗〞〔“秦貪,負其強〞〕,“辜負〞〔“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承擔〞〔“寧許以負秦曲〞〕,“背〞〔“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背棄〞〔“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等義。應(yīng)側(cè)重記“倚仗〞、“承擔〞等義項。②只記多義詞的假設(shè)干義項還不夠,還必須“因文定義〞。從工具書和注解中選擇某個詞在詳細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就是如此?!皺┄曔@個詞在教材中出現(xiàn)過兩個義項:“船槳〞和“盾〞。在“檣櫓灰飛煙滅〞句中,因為和“檣〞〔帆〕并列,自然指“槳〞〔再借指戰(zhàn)船〕,而在“伏尸百萬流血漂櫓〞句中,因為描寫戰(zhàn)況,“櫓〞就指盾牌了。而在“修櫓轒辒〞〔?孫子·謀攻?〕,“泰山為櫓〞〔司馬相如?上林賦?〕中“櫓〞卻又是“望樓〞〔古代瞭望敵情的建筑〕的意思了。又如“黠〞常見義項有“聰明〞、“狡猾〞一褒一貶兩個意思。在“里骨猾黠〞句中,“黠〞自然取貶義。在“齊武成帝子瑯琊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聰明,帝及后并篤愛之,衣服飲食,與東宮相準。帝每面稱之曰:‘此黠兒也,當有所成?!曔@段話里“因文定義〞,“黠〞當然取褒義。因為前面有“聰明〞,后面有“當有所成〞?!?〕實詞的假借義。什么是假借義?詞的假借義,也就是通常說的通假字,指古代漢語中音同音近〔而且是同一韻部〕的字可以通用。這是因為古代漢字的數(shù)量少,語言里有這個詞,但是沒有記錄這個詞的字,就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替。通假字有兩種情況。一種叫做有本字的假借,如“倍〞假借為“背叛〞的“背〞,“內(nèi)〞假借為“納〞;一種是無本字的假借,如“而〞本義是“胡須〞,假借為連詞“而〞,“莫〞本義是“日落〞,假借為“沒有〞,“焉〞本義是鳥名,假借為語氣助詞。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如前邊說的“莫〞,本來是“日落草莽之中〞就是“天黑〞的意思,后來又造“暮〞字,又如“益〞,本來是“水從器皿中漲出〞的意思,后來又造“溢〞字?!澳暫汀澳酣?,“益〞和“溢〞應(yīng)稱為古今字,但有些書上不這么嚴格區(qū)分,也統(tǒng)列入通假范圍之內(nèi)。怎樣掌握通假字?①要根據(jù)通假字用同聲同韻的字代替本字的特點,遇到某個詞用本義、引申義都講不通時,就可以從字音或聲旁方面去考慮這個詞是否是通假字。②要理解通假方式。通假的方式一般有三類:A.音同、形近〔部分的〕多采用所通假字的聲旁?!傲腥迸Z〞,“列〞通“裂〞?!耙园茁蛊閹В彼氖f〞,“直〞通“值〞?!皩④娗莶?,宜在今日〞,“禽〞通“擒〞。B.音不同,但有一樣的韻母或聲母,形近〔部分的〕多采用共同聲符。“距關(guān)勿內(nèi)諸侯〞,“內(nèi)〞通“納〞?!白淙贿吘秤屑报?,“卒〞通“猝〞?!皩儆枳魑囊杂浿?,“屬〞通“囑〞。C.音同、形不同?!笆植门e〞,“裁〞通“才〞?!八R窮乏者得我歟〞,“得〞通“德〞?!暗┤詹豢刹辉樽詠碇x項王〞,“蚤〞通“早〞。③要理解通假字主要是音的問題,但不是只要音同音近的字就可以通假。某字與某字通假是固定的,而且不能互相通假?!霸楱暱梢酝ā霸绋暎霸瑷?、“棗〞就不行。“縣〞通“懸〞,但“玄〞、“旋〞、“璇〞就不行。④也有極少數(shù)的字可以有兩個以上通假字。“李廣詳死〞、“箕子陽狂〞中的“詳〞、“陽〞都通“佯〞。〔4〕實詞中的偏義復(fù)詞。偏義復(fù)詞是由兩個單音的、意義一樣〔或相對、相反〕的詞組成的,但意義卻偏于一個詞。如“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中“園圃〞是偏義復(fù)詞,意義是“園〞〔“圃〞是菜地〕。3.掌握一定量的文言虛詞。虛詞從數(shù)量說遠比實詞少,就變化說也比實詞簡單,但使用頻率很高。虛詞分單音虛詞和復(fù)音虛詞兩類,一個虛詞也有多種用法。根據(jù)某個虛詞在某句中的前、后位置,與某些詞的搭配關(guān)系,可以判斷出它的詞類和作用。例如:“于〞字在一個短語或句中,前有動詞,后有名詞〔主要是地名、處所名稱〕,這個“于〞字是介詞,意思是“在〞,如“藏之于廟〞〔把它收藏在太廟里〕,“俟于門外〞〔在門外等候〕;“于〞字后面的名詞是官職名稱或人名,那么是“對〞、“向〞的意思,如“言于孫權(quán)〞〔對孫權(quán)說〕,“求救于孫將軍〞〔向?qū)O將軍求救〕;“于〞字的前邊是形容詞,后邊是名詞,那么這個“于〞字又是表示“比較〞,如“美于徐公〞〔比徐公美〕,“弱于秦〞〔比秦弱〕。又如“焉〞字,在一句之首往往是疑問代詞“哪有〞、“哪里〞的意思,如“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哪有仁人在位,卻做欺騙百姓的事呢〕;用在句末往往是兼詞〔在此〕或語氣詞,如“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鄱陽湖口有石鐘山在那里〕,“雖雞狗不得寧焉〞〔就是雞狗也不得安寧啊〕;“焉〞字前邊有疊音詞,“焉〞字又是形容詞詞尾“……的樣子〞的意思,如“盤盤焉〞〔盤旋環(huán)繞的樣子〕,“規(guī)規(guī)焉〞〔固執(zhí)、拘謹?shù)臉幼印?。高?考試說明?列出的文言虛詞有26個:安、但、而、耳、故、何、乎、或、既、乃、其、且、然、假設(shè)、遂、所、為、焉、也、以、已、矣、于、那么、者、之。4.掌握、理解一些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除了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常用實、虛詞外,還要理解一些必要的古代文化知識,包括天文、地理、官職、禮儀等諸多方面。不然在理解文義上還會出現(xiàn)問題。如“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quán)量力〞,“攻山西千里之秦〞中的“山〞都是特指,指殽山或華山?!熬嚓P(guān)毋納諸侯,秦地可盡王矣〞中的“關(guān)〞特指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又如“陰〞和“陽〞一般指背光和向光的一面,但是山陰和山陽分別指的是山的北面和山的南面;河陰和河陽又和山陰、山陽相反指河的南面和河的北面。這是因為中國山脈、河流多為東西走向。山從山脊看,南面向光,北面背光,而河從河床看,南面背光、北面向光。再如“左〞和“右〞表示上下,官位和座位正好相反。官位、社會地位以右為上〔限于唐宋前〕,以左為下。而座位以左為上。同是戰(zhàn)車主帥和一般將士所處的位置也不同。其他如“千支〞、“廟號〞、“謚號〞、“姓〞、“氏〞等也都是閱讀文言文所不可缺少的常識。5.掌握文言文詞類活用的規(guī)律。文言文的詞類一般是比較固定的,但是有一些詞可以按照一定的習慣而靈敏運用。這種活用現(xiàn)象只是這個詞在某句中的臨時功能,假如分開了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就不具備這種功能了?!?〕名詞、形容詞、數(shù)詞的活用。名詞、形容詞活用作動詞時,要具備一些條件。①幾個名詞連用,不構(gòu)成并列或偏正關(guān)系,其中一個名詞常活用作動詞。如:“秦軍汜南〞中“軍〞用作動詞,為“駐扎〞的意思。“使其將將其軍歸魏〞中第二個“將〞用作動詞,為“率領(lǐng)〞的意思。②名詞、形容詞用在“所〞字后面常活用作動詞。如“足之所履〞,“履〞是名詞,用在“所〞字之后,與所字組合成“所字短語〞,這時“履〞字就由名詞變?yōu)榕c其意義有關(guān)的動詞“踩〞的意思了?!八字F,主之所賤,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中的“貴〞、“賤〞、“尊〞、“卑〞都是形容詞,用在“所〞字后,活用作動詞,意思是“尊重〞〔貴、尊〕和“輕視〞〔賤、卑〕。③名詞、形容詞在“能〞、“欲〞等能愿動詞后也?;钣米鲃釉~?!胺悄芩波暰渲小八曌?yōu)閯釉~,為“游泳〞的意思。④名詞用在副詞后,一般也活用作動詞,如:“有能者不得不官〞〔有才能的人不能不讓他作官〕?!肮侉曔@名詞,在副詞“不〞后,活用作動詞。⑤名詞、形容詞用在“之〞字等代詞前,也?;钣脼閯釉~?!绑H不勝怒,蹄之〞的“蹄〞名詞活用作動詞,為“用蹄踢〞的意思。⑥名詞后用介詞短語作補充說明,這個名詞也活用作動詞。如“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后有介詞短語“于其址〞,用作動詞,是“建筑屋舍〞的意思。⑦前邊是動詞,后邊是名詞,中間用“而〞字連接構(gòu)成并列式關(guān)系時,這個名詞活用作動詞。如:“不耕而食,不織而衣〞,句中“耕〞、“織〞是動詞,用“而〞字連接的名詞“衣〞、“食〞活用為動詞?!耙篓暿恰按┮篓?、“食〞是“吃飯〞的意思?!?〕名詞、動詞、形容詞的使動和意動用法。使動用法是指作謂語的詞,具有使賓語怎樣的意思。例如“秦王恐其破壁〞的“破〞是動詞的使動用法,“破〞指的是“壁〞。“薄賦斂、廣畜積、實倉廩〞中的“薄〞、“畜〞、“實〞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賦稅減少,使儲藏增多,使倉庫充實〕?!拔褐孟啵嗵镂抹暋参簢O(shè)丞相職位,使田文做丞相〕中“相〞是名詞的使動用法。區(qū)別是否是使動用法,一要從語法角度分析,二是從意念角度分析。例如“武丁朝諸侯〞,“孟子朝王〞兩句中的“朝〞都是謂語動詞,兩句都是主、謂、賓構(gòu)造的句子,但因為武丁是商朝的一個國君,從意念上說當然是使諸侯朝見武丁,而孟子自然是朝見諸侯。又如:“湯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地而臣諸侯〞中“王天下〞的“王〞是名詞用作動詞,“臣諸侯〞的“臣〞是名詞的使動用法〔使諸侯稱臣〕,這是因為湯和文王都是國君的緣故。使動用法有三種形式:一種是有使字帶賓語。如:“使人遺趙王書〞,“使其從者衣竭〞。一種是有“使〞字但后邊的賓語省略。如:“杞子自鄭使告于秦〞,“使歸就戮于秦〞〔分別省略“人〞、“我〞〕。一種是無使字有動詞和賓語〔見上段〕。使動用法有三種譯法。一種是補上使令性動詞。如:“欲潔其身而亂大倫〞,“亂〞譯為使……亂。一種是把使動用法的詞,譯成述補構(gòu)造。如:“攻邯鄲以廣地尊名〞,“廣〞譯為“增廣〞,“尊〞譯為“進步〞,即攻取邯鄲以擴展土地進步聲望。一種是將含使動詞的句子譯成把字句。如:“因以浮船〞譯為因此用〔它〕把船浮起來。意動用法是指主語認為賓語怎樣或以為賓語是什么。如:“今太子遲之〞就是“如今太子認為晚〞的意思?!褒R桓公客之〞就是“齊桓公將他作為賓客〞的意思。識別意動用法也要根據(jù)前后文意,不能分開語言環(huán)境。名詞、形容詞后帶“之〞字〔“之〞字后無其他詞〕往往表示意動。如:“〔韓〕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奇之〞是以為奇的意思?!拔魇┎⌒亩溒淅?,其里之人見而美之〞,“美之〞是以為美的意思?!?〕名詞用作狀語。在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一般不作狀語,但在文言文中名詞作狀語卻是常見現(xiàn)象。如:“天下云集響應(yīng)〞中,“云集〞是像云一樣聚攏的意思,“云〞名詞作“集〞的狀語?!拔岬眯质轮曋小靶吱暿敲~,作“事〞的狀語?!盎\養(yǎng)之〞中,“籠〞名詞作“養(yǎng)〞的狀語?!啊灿琛巢菪新端蕤曋?,“草〞名詞作“行〞的狀語,“露〞〔露天〕名詞作“宿〞的狀語。掌握名詞狀語要注意以下幾點:①作狀語的名詞,其前面必須另有主語〔主語有時承前省略〕。如:“一狼犬坐于前〞中,“狼〞是“主語〞,“犬〞是名詞狀語〔像犬那樣〕?!疤煜略萍憫?yīng)〞中,“天下〞〔全國人民〕是主語,假如單獨說“云集〞,“云〞就不是狀語而是主語了。②名詞狀語實際上是個介詞短語“在……〞、“用……〞、“像……〞等。如:“〔余〕從流石蛇行而上〞中,“蛇行〞是像蛇那樣爬行的意思?!盎芜\于渤海之尾〞中,“箕畚運〞是用箕畚運送的意思。“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中,“夜呼〞是在夜里呼喚的意思。③要區(qū)別名詞活用作動詞和名詞狀語的異和同。所謂“異〞是指從語法角度說。如:“唐兵西,將至霍邑〞和“故人西辭黃鶴樓〞,前一句的“西〞是動詞,后一句的“西〞是名詞狀語,形容、修飾動詞“辭〞。所謂“同〞指前一句譯成“向西〔進軍〕〞,后一句的“西〞也譯成“向西〞,形式、意義上沒有差異。要說不同,只是前句“向西〞應(yīng)寫成“〔向〕西〞,以表示這個“向〞字是譯時所加上的。而后句的“西辭〞,直接寫成“向西辭別〞,不必加括號。6.掌握文言句式的一般特點。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指與現(xiàn)代漢語句式不同的句式,特殊的是判斷句不用判斷動詞“是〞;被動句極少用“被〞;省略句多等。〔1〕判斷句。判斷句中主語、謂語之間一般不用“是〞,根本句式是“……者……也〞〔“子瑜者,亮兄瑾也〞〕,或只用“也〞或“者〞〔“博雞者,袁人〞;“陳涉,陽城人也〞〕,或“者〞、“也〞都不用〔“劉備天下梟雄〞〕。有時用“即〞、“為〞、“非〞表示否認判斷[“項梁父即楚將項燕〞;“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先王之法〕非不賢也〞]。〔2〕被動句。被動句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形式上有表示被動意思的詞,如:“于〞〔“而君幸于趙王〞〕,“受〞〔“受制于人〞〕,“見〞〔“信而見疑〞〕,“為〞〔“為天下笑〞〕,“為……所〞〔“恐為操所先〞〕等。一種是“意合〞被動,即形式上沒有被動詞,但含有被動的意思。如:“兵挫地削〞,意思是“軍隊受到挫敗,土地被剝奪〞;“如姬最幸〞,意思是“如姬最受寵愛〞?!?〕省略句。省略句也有幾種情況:①省主語,如:“度我至軍中,公乃入〞〔前一句蒙后省〕。②省謂語,如:“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后一句承前省“為樂〞〕。③省賓語〔包括介詞賓語〕,如:“權(quán)起更衣,肅追于宇下〞〔“追〞后省“之〞字〕。④省介詞,如:“將軍戰(zhàn)河北〞〔“河北〞前省介詞“于〞〕。怎樣區(qū)分這幾種省略句式呢?一般情況,前句的主語在后句中也作主語時,一般要省略。應(yīng)注意的是省略的主語,有時并不是同一主語,而是交織省略,這就需要聯(lián)絡(luò)前后文來判斷。如:“公使陽處父追之,〔陽處父〕及諸河,〔孟明〕那么在舟中矣。〞括號內(nèi)為省略了的主語。省略的謂語常在對舉或排比句中出現(xiàn)。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賓語的省略,上文出現(xiàn)過的人或事物,賓語往往省略。見省略句中的③。介詞省略,在動詞后有表示方位或處所的詞語,動詞后的介詞往往省略,見省略句中④。7.理解文言文的特殊詞序。詞序的變化,就句式說就是倒裝。即打破句子成分和構(gòu)造的常用格式而出現(xiàn)變式。一個詞在句中充當某種成分,它的位置是固定的,假如詞序變了這就是“變式〞。文言中詞序變化主要有四種情況:賓語前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和謂語前置?!?〕賓語前置。①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提到動詞謂語前,構(gòu)成〔主〕—〔賓〕—〔謂〕式。如:“沛公安在?〞“卿欲何言?〞②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介詞的賓語,提到介詞前面,構(gòu)成〔主〕—〔賓—介〕—〔謂〕式。如:“何以戰(zhàn)?〞“吾誰與歸?〞③有“不〞、“毋〞、“未〞、“莫〞等否認詞的否認句中,假設(shè)賓語是代詞,那么提到謂語動詞前,構(gòu)成〔否認詞〕—〔賓〕—〔謂〕式。如:“未之有也〞;“不余欺也〞。④用“之〞或“是〞作提賓標志,構(gòu)成〔賓〕—之〔謂〕,〔賓〕—是—〔謂〕式。如:“句讀之不知〞;“唯余馬首是瞻〞?!?〕定語后置。定語移到中心詞后,用“者〞作標志,構(gòu)成“中心詞〞-〔定〕-〔者〕式,有的在中心詞和定語間靠助詞“之〞把定語移后。如:“人馬燒溺死者〞;“石之鏗然有聲者〞?!?〕狀語后置。介詞短語作狀語,移到動詞謂語之后。如:“裹以帷幕〞;“言于孫權(quán)〞?!?〕謂語前置。疑問句和感慨句中,謂語提到主語之前。如:“誰與哭者〞;“甚矣,汝之不惠〞?!捕车湫驮囶}解析。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7題。李假設(shè)水字清卿①,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為太學博士。開府儀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當掛眼舉哀。假設(shè)水言:“俅以幸臣躐躋顯位②,敗壞軍政,金人長驅(qū),其罪當與童貫等。得全領(lǐng)袖以沒,尚當追削官秩,示與眾棄;而有司循常習故,欲加縟禮,非所以靖公議也。〞章再上,乃止?!?,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難色,假設(shè)水以為無他慮,扈從以行③。金人計中變,逼帝易服,假設(shè)水抱持而哭,詆金人為狗輩。金人曳出,擊之敗面,氣結(jié)仆地,眾皆散,留鐵騎數(shù)十守視。粘罕令曰④:“必使李侍郎無恙。〞假設(shè)水絕不食,或勉之曰:“事無可為者,公昨雖言,國相無怒心,今日順從,明日富貴矣。〞假設(shè)水嘆曰:“天無二日,假設(shè)水寧有二主哉!〞其仆亦來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假設(shè)少屈,冀得一歸覲。〞假設(shè)水叱之曰:“吾不復(fù)顧家矣!忠臣事君,有死無二。然吾親老,汝歸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擁之去,反顧罵益甚。至郊壇下,謂其仆謝寧曰:“我為國死,職耳,奈并累假設(shè)屬何!〞又罵不絕口,監(jiān)軍者撾破其唇,皿血罵愈切⑤,至以刃裂頸斷舌而死,年三十五。注:①李假設(shè)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隨欽宗至金營,不屈而被害。②躋:超級升官。③扈從:隨從護駕。④粘罕:全國貴族,官至都元帥,執(zhí)掌國政。屢次率軍攻打北宋。⑤皿血:含血噴出。1.對以下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2分〕:A.非所以靖公議也靖:平息。B.金人曳出,擊之敗面曳:蜂擁。C.假設(shè)少屈,冀得一歸覲覲:拜見。D.我為國死,職耳職:職分。2.比較以下各句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組是〔3分〕:①俅以幸臣躋顯位②得全領(lǐng)袖以沒③扈從以行④至以刃裂頸斷舌而死A.①和④一樣,②和③一樣。B.①和④一樣,②和③不同。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一樣。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3.以下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A.故事,天子當掛服舉哀故事:指先例。B.得全領(lǐng)袖以沒全領(lǐng)袖:指保持高位。C.而有司循常習故有司:指主管官吏。D.公父母春秋高春秋:指年齡。以下4~5題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4.①其罪當與童貫等②帝殊有難色〔3分〕A.①他的罪責應(yīng)當歸于童貫等人②皇上有非常為難的神色B.①他的罪責應(yīng)當歸于童貫等人②皇上有特殊的為難神色C.①他的罪責應(yīng)當與童貫一樣②皇上有特殊的為難神色D.①他的罪責應(yīng)當與童貫一樣②皇上有非常為難的神色5.①汝歸勿遽言②奈并累假設(shè)屬何〔3分〕A.①你回去后不要驚慌地說這件事②為什么又把你們一起連累了呢B.①你回去后不要驚慌地說這件事②把你們一起連累了可怎么辦呢C.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說這件事②把你們一起連累了可怎么辦呢D.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說這件事②為什么又把你們一起連累了呢6.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從分句間語意關(guān)系的角度看,分類正確的一組是〔3分〕:①假設(shè)水抱持而哭,詆金人為狗輩。②公昨雖言,國相無怒心。③今日順從,明日富貴矣。④天無二日,假設(shè)水寧有二主哉!A.①|(zhì)②|③④B.①|(zhì)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zhì)②|③|④7.以下表達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A.李假設(shè)水認為高俅敗壞軍政,以致金人入侵,應(yīng)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祿的等級,而不應(yīng)循常習故,用隆重的禮節(jié)為他治喪。皇受騙即承受他的意見,不再為高俅掛服舉哀。B.金人邀請宋欽宗出郊,卻又中途變卦,逼欽宗改換服裝以侮辱宋朝。李假設(shè)水堅守氣節(jié),大罵金人,雖慘遭毒打,仍未動搖自己的忠心,并以絕食對金人的誘降表示抗爭。C.李假設(shè)水不愿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嚴詞回絕了仆人要他屈從金人的勸說。但又流露出對父母的牽掛,要仆人轉(zhuǎn)告兄弟漸漸地稟告父母,不要驚嚇了老人。D.粘罕誘降李假設(shè)水遭到失敗,于是下令殺掉他。李假設(shè)水義無反顧,罵不絕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噴血痛罵,愈加激切,以致遭裂頸斷舌而死,景象非常慘烈。第1題:〔答案B〕解題思路:前面我們已經(jīng)分析過,閱讀文言文,應(yīng)當有整體意識。讀完全文可知,這段文言文主要從三個方面介紹了李假設(shè)永:一是他的籍貫、官職;一是高俅死后他不顧列代朝制,勸阻皇帝按“幸臣躐躋顯位,敗壞軍政〞的罪責論名分;一是在強敵金人面前不顧生死,大義凜然的膽識。這樣,為解答以下幾題就打下了根底。此題考察的是常見的實詞在文中的含意,才能層級是B級。除了A中的“靖〞字作“平息〞義解釋課本沒學過,其他三個詞語在文中的意思都學習過。但只要將“非所以靖公議也〞的前后文字認真讀一遍,“靖〞作“平息〞講是可以確定的。C和D項中的“覲〞字和“職〞字在?譚嗣同?和?出師表?中分別出現(xiàn)過,作“拜見〞和“職分〞解釋在文中是正確的?!敖鹑艘烦雳曋械摹耙法曌?,中學課文也學過,作“拉〞或“拽〞解釋,這是容易判斷的。即可斷定正確選項是B。第2題:〔答案C〕解題思路:這道題考察的是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才能層級也是B級。①句“俅以幸臣躐躋顯位〞中的“以〞字是介詞,有“憑借〞的意思。②句“得全領(lǐng)袖以沒〞中的“以〞字是連詞,相當“而〞的用法。③句“扈從以行〞中的“以〞作連詞用,也相當“而〞字的用法,連接狀語“扈從〞和中心詞“行〞。④句“至以刃裂頸斷舌而死〞中的“以〞字是介詞,是“用〞的意思。由于選項的設(shè)置是將①和④作比較,②和③作比較,可斷定②和③是一樣的,據(jù)此排除B、D兩項。①④兩句中的“以〞字雖然用法一樣,都是介詞,但意義不一樣,即可排除A項。第3題:〔答案B〕解題思路:這道題考察的和16題一樣,也是實詞在文中的意思。但區(qū)別是:16題是單音詞,18題是復(fù)音詞??疾斓牟拍軐蛹墳锽級。A項中的“故事〞是古今義實詞,高中課文?六國論?“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中的“故事〞意思與它的意思一樣,都當“先例〞的含意。C、D兩項容易,不難排除。只有B項“全領(lǐng)袖〞有一定的干擾,假如不加分析,講成“保持高位〞似乎還可以。但只要細讀全文,可以發(fā)現(xiàn)李假設(shè)水是在向皇上勸諫,說高俅“其罪當與童貫等〞,意思是對他的判罪應(yīng)當和童貫一樣。稍有知識的考生知道,童貫是北宋的宦官,徽宗時與蔡京互相勾結(jié),欽宗時被處死。由此可見,“全領(lǐng)袖〞是說他保全頭沒有被殺。其實“全領(lǐng)袖〞的用法與?五人墓碑記?中的“保其領(lǐng)袖〞的意思一樣。第4題:〔答案D〕解題思路:這道題考察的是正確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考察的才能層級是B級。理解句意往往離不開詞義,①句中的是“等〞字,只要懂得“等〞字是等同的“等〞,就可以排除A、B兩項。②句的是“殊〞字,它既有“特殊〞的意思,又有“很、非常〞的意思。這個字中學課本中經(jīng)常用,但考生只學過作表程度的副詞“很、非常〞的意思,況且,在此作程度副詞修飾中心詞“有〞字是準確的。因此判斷D項為正確選項也不是很難的。第5題:〔答案C〕解題思路:這道題和19題一樣,考察的也是正確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考察的才能層級也是B級。同樣也要理解詞義。①句中的是“遽〞字,它既有“恐慌〞的意思,又有“急速,匆忙〞的意思,但根據(jù)語境,這里只能講成“匆忙〞。因此A、B兩項可以排除。再看②句那么側(cè)重于句意的斷定。D項強調(diào)“連累你們的原因〞,C項強調(diào)“連累你們〞之后的擔憂。可見。C項符合語境。第6題:〔答案D〕解題思路:這道題主要考察的是對復(fù)句中各分句間的詞意關(guān)系的理解,考察的才能層級是B級。①句的前后兩個分句是承接關(guān)系;②句前后的關(guān)系是轉(zhuǎn)折關(guān)系,意思是“你昨日雖然大罵金人是狗輩,但粘罕元帥并沒有發(fā)怒〞:③句各分句之間的關(guān)系是因果關(guān)系比較容易判斷;④句是并列關(guān)系也容易理解。由此可知,四個句子的各分句之間的語意關(guān)系都不同,正確的選項當然是D項。第7題:〔答案A〕解題思路:這道題考察的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才能層級為C。但由于這段文言文比較粗淺,容易理解,不會造成干擾。A項的表達有的地方不符合原文意思,從前一句看,講解沒有錯誤,但后一句說“皇受騙即承受他的意見〞與原文不符。原文有“章再上,乃止〞一語,意思是李假設(shè)水“連上了兩次奏折,皇帝才制止了此事〔用隆重的禮節(jié)為他治喪〕〞??梢娀实鄄⒎恰爱敿闯惺芩囊庖?,不再為高俅掛服舉哀〞?!踩巢拍苡柧?。1.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7〕題。[甲]〔公孫鞅〕西入秦,因孝公寵臣景監(jiān)以求見孝公。孝公既見衛(wèi)鞅①,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笪迦?,復(fù)求見鞅。鞅復(fù)見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罷而孝公復(fù)讓景監(jiān),景監(jiān)亦讓鞅。鞅曰:“吾說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請復(fù)見鞅。〞……孝公謂景監(jiān)曰:“汝客善,可與語矣。〞鞅曰:“吾說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誠復(fù)見我,我知之矣。〞衛(wèi)鞅復(fù)見孝公。公與語,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語數(shù)日不厭?!l(wèi)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缺乏多。〞〔摘自?史記?〕[乙]衛(wèi)鞅亡魏入秦,孝公以為相,封之于商,號曰①商君②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③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④期年之后,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策x自?戰(zhàn)國策·秦策?〕〔1〕依次填入劃橫線處的標點符號,正確的一組是〔2分〕:標號選項ABCD〔2〕[甲]文中加點的“說〞,[乙]文中加點的“期〞的正確讀音和意義是:A.說:shu@講解期:j9數(shù)年B.說:shu@說服期:j9一年C.說:yu8快樂期:q9期望,要求D.說:shu#言論期:q9期限〔3〕對下面兩組句子中加點字的用法,判斷正確的選項是:A.兩個“因〞字用法不同,兩個“讓〞字用法一樣。B.兩個“因〞字用法一樣,兩個“讓〞字用法不同。C.兩個“因〞字用法一樣,兩個“讓〞字用法一樣。D.兩個“因〞字用法不同,兩個“讓〞字用法不同。以下〔4〕~〔7〕題的語句在文中正確的意思是:〔4〕“益愈,然而未中旨〞的意思是:A.談話的時間更長,但是沒談到這次會見的主題。B.把治國之道說得淋漓盡致,可是還合不上孝公的心意。C.心里更急迫,可是不能把主要意思表達出來。D.心里更急迫,可是孝公聽了之后更不滿意?!?〕“循禮者缺乏多〞中,“缺乏多〞的意思是:A.不值得夸獎B.不是很多C.不值得稱贊D.不能算多〔6〕對“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說明的道理,分析有錯誤的選項是:A.要治理好國家,就要實行變法。B.要治理國家,就不能因循守舊。C.要治理好國家,就要勇于改革。D.要治理國家,就不能猶豫不決?!?〕對〔甲〕〔乙〕兩個文段的中心概括正確的選項是:A.[甲]文寫衛(wèi)鞅說服孝公的經(jīng)過,[乙]文寫衛(wèi)鞅執(zhí)法嚴明的政績。B.[甲]文寫孝公任用商鞅的經(jīng)過,[乙]文寫衛(wèi)鞅執(zhí)法嚴明的政績。C.[甲]文寫衛(wèi)鞅推行變法的經(jīng)過,[乙]文寫孝公任用衛(wèi)鞅的結(jié)果。D.[甲]文寫孝公企圖變法的經(jīng)過,[乙]文寫任用衛(wèi)鞅的結(jié)果。2.閱讀下文,答復(fù)以下問題。時世宗享國日久,不視朝,深居西苑,專意齋醮。督撫大吏爭上符瑞,禮官輒表賀。廷臣自楊最、楊爵得罪后,無敢言時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獨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顧左右曰:“趣執(zhí)之,無使得遁。〞宦官黃錦在側(cè)曰:“此人素有癡名。聞春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頃復(fù)取讀之,日再三,為感動太息。留中者數(shù)月。嘗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紂耳。〞會帝有疾,煩懣不樂,召閣臣徐階議內(nèi)禪,因曰:“海瑞言俱是。朕今病久,安能視事?〞又曰:“朕不自謹惜,致此疾困,使朕能出御便殿,豈受此人詬詈耶?〞遂逮瑞下詔獄,究主使者。尋移刑部,論死。獄上,仍留中。戶部司務(wù)何以尚者,揣帝無殺瑞意,疏請釋之。帝怒,命錦衣衛(wèi)杖之百,錮詔獄,晝夜搒訊。越二月,帝崩。穆宗立,兩人并獲釋?!?〕選出對①“煩懣不樂〞和②“召閣臣徐階議內(nèi)禪〞中加點字解釋和注音正確的一項:[]A.①煩悶m8n②佛事ch2nB.①滿足m3n②禪讓sh4nC.①煩悶m8n②禪讓sh4nD.①滿足m3n②佛事ch2n〔2〕選出對句子①“日再三〞和②“錮詔獄〞理解正確的一項:[]A.①每天要看好多遍②把他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B.①一天里〔看〕兩三次②找人把他看守起來C.①每天要看好多遍②找人把他看守起來D.①一天里〔看〕兩三次②把他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3〕“趣執(zhí)之,無使得遁。〞的正確意思是:[]A.趕快把他抓起來,不要讓他逃跑了。B.趕快把他抓起來,不要讓他藏起來。C.抓住他很有興味,不要讓他藏起來。D.抓住他很有興味,不要讓他逃跑了?!?〕“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紂耳。〞的正確意思是:[]A.假如這個人可比比干的話,那么我也不是紂王。B.假如把這個人比作比干,那么我就是紂王罷了。C.這個人可以比比干,只是我不是紂王罷了。D.這個人不是比干,我也不是紂王?!?〕“使朕能出御便殿,豈受此人詬詈。〞的正確意思是:[]A.假使我出來到便殿處理政務(wù),難道這個人還會辱罵我嗎?B.假使我出來到便殿處理政務(wù),難道受得了這個人的辱罵嗎?C.假使我一旦走出了宮殿,難道受得了這個人的辱罵嗎?D.假使我一旦走出了宮殿,那么這個人還會辱罵我嗎?〔6〕“尋移刑部,論死。〞的正確意思是:[]A.不久案件移到了刑部,討論海瑞死罪問題。B.不久案件移到了刑部,判海瑞死罪。C.最后找到了刑部,判海瑞死罪。D.最后案件移到了刑部,討論海瑞死罪問題?!?〕“獄上,仍留中。〞的正確意思是:[]A.案件讓皇帝知道了,海瑞仍留在獄中。B.案件呈上給皇帝,海瑞仍留在獄中。C.案件讓皇帝知道了,還是留在宮中不批。D.案件呈上給皇帝,還是留在宮中不批?!?〕關(guān)于海瑞上疏這一事件,表達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A.寫海瑞上疏前,督撫大臣,禮官阿諛附和或噤假設(shè)寒蟬。B.寫海瑞上疏后皇帝先大怒,后又讀疏,“為感動太息〞,反復(fù)無常,但還是把他抓了起來關(guān)了幾個月。C.戶部司務(wù)何以尚猜中皇帝心理,上疏請釋放海瑞,結(jié)果成了出氣筒,被關(guān)進獄中。D.寫皇上久病,擔憂自己將來“出御便殿〞遭海瑞辱罵,于是“逮瑞下詔獄〞。3.閱讀下文,答復(fù)以下問題。當是之時,匈奴新大入朝那①,殺北地都尉卯。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