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鼎常校長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從哪里來_第1頁
陳鼎常校長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從哪里來_第2頁
陳鼎常校長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從哪里來_第3頁
陳鼎常校長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從哪里來_第4頁
陳鼎常校長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從哪里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從哪里來教育在市場經(jīng)濟時代,很難避免被“看不見的手,拎著耳朵走”。人文精神的失落,職業(yè)疲勞,是辦學者必須面對的問題。歷史經(jīng)驗告訴我們,長期貧困的大眾,一旦有了致富的空間,便會產(chǎn)生一種暴發(fā)的心態(tài):治學想一夜成名,經(jīng)商求一夜暴富,從政圖一步登天。這種心態(tài)帶來的結果就是短期行為:急功近利,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貧。如何引導老師不只考慮眼前的利益,而更加關注今后的發(fā)展:不只追求物質利益,更要建設精神家園,獲得人生升華:不是盲目地跟隨時尚和潮流,而要堅持知識分子特有的價值判斷。

我們應該怎樣弘揚人梯精神呢?

一、學校管理:人文關懷制度約束(一)人文關懷所謂人文關懷概括地講就是三個“人”:人梯精神、人性管理、人文環(huán)境。1、人梯精神

清代詩人鄭板橋有一首“題畫”詩:“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鄭板橋在這首詩中,借助竹的形象,頌揚了一種品德,一種精神,就是人梯精神。我們始終不忘教育者神圣職責,弘揚甘為人梯的精神。把自己打造成人梯,將學生高高舉起,讓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培養(yǎng)出超過自己的學生已成為他們人生中最大的快樂。著名科學家牛頓曾說自己的成功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志向和人生孔子和他的弟子顏淵、季路有一段對話:

子曰:“盍各言爾志?”何不各自說說你們的志向?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弊之而無憾?!痹赴炎约旱能囻R、衣服拿出來與朋友分享,用破了也不會抱怨。

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蔽以敢庾龅讲豢湟约旱拈L處,不夸大自己的功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毕M犗壬闹鞠?。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蔽业闹鞠蚴鞘估夏耆说玫桨惨荩古笥训玫叫湃?,使青年得到關懷。他們的對話,體現(xiàn)古代知識分子的“獨善其身”和“兼濟天下”的人文情懷。

現(xiàn)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被人稱為“大師中的大師”。當他有一次被人問到“我如何才能成功”時,德魯克說:“只有你先問:“我該如何奉獻?”你才能獲得成功?!保?)成名與成家

成名就是造就自己,使自己享受快樂;成家就是造就別人,使大家分享快樂。金錢不一定換來名譽,財富不一定換來尊嚴。這就是一個有成就的教師,雖然工作辛苦,錢也不多,但同樣感到幸福和快樂的重要原因。甚至可以說,造就別人,桃李滿天下帶來的精神愉悅是任何物質享受都無法替代的。一個被稱為促進數(shù)學實現(xiàn)歷史性轉折的法國數(shù)學家笛卡爾,曾經(jīng)做了三個奇怪的夢。后來他對人說,他的夢就像一把打開自然寶庫的鑰匙。這把鑰匙是什么?笛卡爾沒說?!斑B做夢都在想”------笛卡爾坐標幾何,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由于教師的工作性質、特點不同,學校應該為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安靜、和諧的環(huán)境,讓教師全神貫注地去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3)物質與精神

老師吃點苦、受點累不要緊,有所失,定有所得。只要精神不倒,總會得到社會的加倍回報。有兩句吟粉筆的詩:“近黑仍然白,冰心不染塵。”這是教師執(zhí)著守望精神家園的一種形象寫照。提倡教師傳承精神文明,也不忽視建設物質文明。聰明的領導者知道,雖然從事任何有價值的活動都可以達到內心的滿足,但內心的滿足代替不了家庭的生計,經(jīng)濟上的窘迫會影響教師的情緒。因此,學校在政策允許條件下,不斷提高教師的待遇,重大節(jié)假日對教師進行慰問,對工作取得良好業(yè)績的個人和單位進行物質獎勵,這也是傳承并弘揚人文精神的舉措之一。2、人性管理學校就應該象一座大熔爐,有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提倡兼容并包。柏林大學神學院曾有一位知名教授,費爾巴哈,身為神學院的教授卻大反神學,教育部想開除他,國教教主,德國領袖威廉三世猶豫再三,終于作出了一個決定,不是開除他,而是調離他。把他從神學院調到哲學系。中國先賢孔子講到“從心所欲不逾矩”,指的是人的身心和諧,把人的天性和道德準則,人的欲望與行為規(guī)范融合起來。我一直提倡人性化管理,具體表現(xiàn)就是“三個尊重”、“三個寬容”。既尊重那些志同道合者,弘揚團隊合作精神,也寬容那些特立獨行者,提倡兼容并包;既尊重那些虛心好學、謹言慎行的人,也寬容那些學術上狂妄者,以寬廣的胸懷容納人;既尊重那些成功者,也要寬容那些失敗者,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人。尊重人,就是要客觀公正地評價教師的工作。

我們對教師的要求:(1)有指標,但不壓指標;(2)有比較,但不盲目攀比;(3)有緊迫感,但不浮躁。

這樣做使得教師工作既有緊迫感,也有安全感,更有成就感。3、人文環(huán)境黃岡中學是百年老校,人文底蘊深厚,學校至今還保留有清代建筑。追溯到900年前,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被貶黃州,他當年創(chuàng)作“二賦一詞”的寓居地——臨皋亭,雖多次重修,至今仍矗立在黃岡中學校園內。我曾給臨皋亭作了一副對聯(lián):江水奔流,流不盡峨眉清泉,巴陵秀色,雪浪繞黃州,漫道此地靈人杰;臨皋眺望,望無邊蓬萊紫氣,廬阜晴嵐,祥云護赤壁,爭傳她虎踞龍盤。(1)團隊協(xié)作精神(a)合作共贏單打未必奏效,合作實現(xiàn)雙贏!“?!笔怯忻恳坏嗡M成的?!叭恕钡慕Y構就是相互支持?;@球賽就是通過每個隊員的合作取勝。其中有人投球,有人搶籃板,還有人戰(zhàn)術犯規(guī),其目的就是為了球隊的勝利——協(xié)作精神的體現(xiàn)。(b)善于溝通不是沒有誤會,而是給予機會。學會與人溝通,不是沒有誤會,而是要給對方把誤會解釋清楚的機會,這樣才能消除誤會,增強團結。(c)相互尊重尊重不是海市蜃樓,尊重應是身邊的綠洲。人受到的震動有種種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經(jīng)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強烈的、最持久的震動就是尊重帶來的感受。尊重人才:為優(yōu)秀人才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富有激情的工作環(huán)境。尊重個性:在尊重個性的同時,務必認識到,自由的必要條件就是不能影響他人自由,不能影響集體發(fā)展。尊重意愿:人格面前人人平等,機會面前人人平等?!笆妗弊謱懛ㄊ且粋€“舍”,一個“予”,即舍得給予他人,自己才會舒服。(d)加強修養(yǎng)發(fā)怒是人的本能,制怒是人的本事。對自己發(fā)怒是躁動,對別人發(fā)怒是沖動!

喜怒無常是不成熟、不穩(wěn)重的表現(xiàn)。寵辱不驚是成熟的標志,是教師的本色,是有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但凡人,從憤怒開始,以失望告終!所以應增強個人修養(yǎng),成熟穩(wěn)重。

有一次,美國陸軍部長斯坦頓來到林肯的辦公室,氣呼呼地說,一位少將用侮辱性的語言指責他,說他偏袒一些人。林肯說,你寫一封內容尖刻的信去回敬他,可以狠狠地罵他一頓。斯坦頓立即照辦,寫了一封措辭激烈的信,然后送給林肯看。林肯說:對了,對了,要的就是這個。真是寫絕了,好好教訓他一頓。當斯坦頓把信疊起來裝進信封時,林肯問:“你要做什么?”“寄出去呀”,斯坦頓感到疑惑。林肯說:“這封信不能發(fā)出,快把它扔進爐子里去?!辈⒗^續(xù)說:“凡是生氣的時候寫的信,我都這么處理。這封信寫得好,在寫的時候,你已經(jīng)解氣了,現(xiàn)在感覺好多了吧?你把它燒掉,那么請你寫第二封信把?!?/p>

(2)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

學校的人文環(huán)境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有著一種濃厚嚴謹治學的氛圍。唐朝詩人賈島有詩云:“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丘?!眱删湓娋谷恍枰陼r間才完成,字斟句酌,反復推敲,難怪詩句作成,禁不住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兩句詩,連同他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成了膾炙人口的佳句,其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為后人作出了表率。再舉一個例子,《紅樓夢》中,有一回寫到香菱學詩,香菱對王維送行詩中的兩句:“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發(fā)出贊嘆。說“白”和“青”兩字看似無理,想來必得這兩個字才形容得盡,兩個字,字字千鈞。到底在理不在理?道理在哪里?香菱沒說。她說不說得出道理來?我覺得說不出,即使是香菱的老師——大觀園里的才情小姐,大詩人林黛玉也未必說得清楚。或者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要說清楚,需要用到光學知識:散射光的強度與入射光的波長的4次方成反比。波長越短,越容易被散射。紅光的波長最長,散射越弱,穿透力最強。所以交通信號燈是紅的,就因為穿透性強,容易識別。早晚的太陽,與地面的傾斜角度小,穿透大氣的距離長,波長短的被散射,所以早晚的太陽我們看到的主色調是紅色。太陽照在水面上,被水反射而映入眼簾(距離短),合在一起形成白色,這就是“日落江湖白”的光學解釋?!俺眮硖斓厍唷边@句詩,是詩人的大膽想象,還是真實生活的寫照?是神來之筆,還是暗含科學道理,在這里不再贅述。作為一個當代教師也要有這種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應當對教師提出“三嚴三不”的要求。即“嚴格要求,不能松懈;嚴謹治學,不能浮躁;嚴于律己,不能放任”。這些要求使教師感到,當一名合格的教師很光榮,但也不容易;很艱辛,但也很愉快;很緊張,但也很充實。我們也要求學生,先要把第一件事做好才做第二件,做好一件件小事,方能成就大事。要求學習做到顆粒歸倉,考試能拿不丟,就是這種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二)制度約束在新形勢下,建議完善了四大機制。1、管理機制

學校建立并健全“集體領導,校長負責;黨委監(jiān)督,民主決策;專家治教,齊抓共管”的管理機制,形成一種激勵與約束并存、監(jiān)督與支持統(tǒng)一的良性互動機制。重大問題由教代會討論決定。實現(xiàn)了管理的民主性與決策的科學性的統(tǒng)一。2、運行機制堅持年級組、教研組雙軌并存,實行年級組、教研組對備課組的雙重管理和指導的運行機制。充分發(fā)揮備課組的橋梁、紐帶作用和學科建設帶頭作用。我們將黨支部和工會組建立在年級組,形成了“黨、政、工三位一體。”的管理格局。年級組一手抓班主任隊伍建設,重在德育育人;一手抓備課組長隊伍建設,重在教書育人,這種機制提升了管理活力與效能。3、評價機制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學校形成了一套客觀公平、多樣可操作、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科學評價制度。其價值導向是:愛干就是德,會干就是能,多干就是勤,干好就是績。具體評價辦法有三:一是定量評價,例如我們對教學的評價制度,既看分數(shù),又不唯分數(shù)論,十分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評選先進實行“三個一票”否決:出現(xiàn)重大安全責任事故一票否決;文明衛(wèi)生習慣不合格一票否決;“兩課三操”不達標一票否決。通過實施科學評價機制來促進學校和諧發(fā)展、學生健康成長。二是定性評價,教師工作的對象是人不是物,不能只有定量評價。如果說每年暑假前以定量分析評價老師的工作成績,每年寒假前則以票決的方式評選模范園丁、先進個人。這樣以利于正確處理好人際關系,弘揚團隊協(xié)作精神。三是多樣化評價,學校既有統(tǒng)一的對教師的評價,又有對特殊群體的評價。如評“教壇新秀”;既有對教學工作的評價,又有對德育、體育工作的評價。

學校的評價機制,把制約機制與激勵機制結合起來,制約機制告訴學校大家不能做什么,激勵機制提倡大家應該做什么,制約機制密不透風,激勵機制疏可走馬。執(zhí)行制約機制要“金剛怒目”敢于管,執(zhí)行激勵機制要“慈眉善目”善于獎。既實行人文關懷又有制度約束,使學校煥發(fā)出生機與活力,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二、隊伍建設:提高素質激發(fā)潛能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推動教育事業(yè)又好又快發(fā)展,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教師是關鍵。(一)素質提高:提倡“讀百本書,做千題集”

我們鼓勵教師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提倡教師認真鉆研教育理論,學習專業(yè)知識,熟悉新課程標準,提高理論水平。倡導“文科教師寫千字文,理科教師做千題集,中青年教師寫教學反思錄,全體教師都要提高人文素養(yǎng)”。要求老師讀書、做題、寫論文,旨在提高教師的素質,讓“教師跳進題海,學生跳出題?!?,從而達到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二)能力培養(yǎng):堅持崗位練好基本功

上好“三課”,我們提出“老年教師上好示范課,中年教師上好研究課,青年教師上好匯報課”。在此基礎上,學校每年推出一批精品課。為了幫助青年教師盡快成長,學校每年舉行“青年教師綜合素質比賽”,爭創(chuàng)“五好”:“教好一堂課,寫好一篇論文,講好一口流利普通話,練好一手粉筆字,應用好現(xiàn)代教育技術”。給青年教師“壓擔子、搭臺子、樹梯子”。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機會,多途徑促進他們成長。(三)人才使用:最大限度發(fā)揮潛能

學校設法留住教師,恰當使用人才。用高尚的情操激發(fā)人,用有價值的事業(yè)激勵人,用合理的待遇留住人,用真摯的感情凝聚人。是龍就得讓他騰飛,是虎就得上他跳躍。教師干事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不斷優(yōu)化。學??渴裁戳糇∪耍奈枞?,靠的就是這種人文精神,靠的就是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四)教師評價:樹立創(chuàng)新人才觀

1、基礎與高度

孔子說:“繪事后素”。什么意思?繪畫前,先要有白色的底子,然后才能繪畫。只有具有良好的質地,才能進行錦上添花的加工,才能繪出美妙的圖畫。如果一個教育工作者只想做大題目,而不愿意打基礎,這樣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較小,而一事無成的可能性就比較大。我這樣說,不是說不要做大題目,而是說只有做了若干小題目,打下了基礎,積累了經(jīng)驗,獲取了智慧,才能做出大題目,甚至做出一些看似不能做出的大題目。相反,如果不重視基礎,只注意做大題目,做著做著,感覺越來越不順手,效果越來越差,越來越做不下去。原因在哪里?在于基礎不牢。著名的哈佛大學1978年提出的要求是四個字:“回到基礎?!?、跟隨與超越

有一則寓言,說的是麻雀與蝙蝠的故事。麻雀是白天活動的鳥,忙了一天,晚上該睡覺了。而蝙蝠是晚上活動的動物,晚上起飛。蝙蝠晚上起飛被麻雀看到了,以為現(xiàn)在的新潮是晚上飛,于是跟著蝙蝠一起飛,這樣飛來飛去,麻雀哪能經(jīng)得起這樣的折騰。這則寓言說明:不能不顧條件,忽視特點。如果只有跟隨,不會超越,難以成功。物理學上量子力學的發(fā)現(xiàn)令人深思。其發(fā)現(xiàn)者普朗克在臨畢業(yè)前,他的導師問他:“你畢業(yè)后準備干什么?”普朗克不假思索,就跟導師說,畢業(yè)后研究物理學,而他的導師是當時歐洲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不研究物理學,那干什么呢?結果他的導師的話卻大出普朗克的意料。導師說:物理學牛頓已經(jīng)研究完了,你還有什么可研究的?就是因為導師的這句話,使得他在發(fā)現(xiàn)量子力學時,一直猶豫:到底是真正發(fā)現(xiàn)了新的現(xiàn)象,還是陷入了謬誤?而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他覺得自己是陷入了謬誤,而不是發(fā)現(xiàn)了新的領域。就是因為他的導師的那句話對他的影響太深了。想想看,這個阻力來自何方?是已有的世界圖景的阻力。他的導師給了他一個世界圖景,這個世界圖景就是牛頓物理學的圖景。這個圖景把世界的事物都描繪完了,還能做什么?但事實上呢,并非如此!要創(chuàng)新就要突破現(xiàn)有的思維模式和框架。大膽創(chuàng)新、敢于超越。荷花不模仿桃花,桃花開放的時候,荷花不急,桃花開過,等到六月,“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大師也不模仿別人,別人成功時,大師也不急,萬物從容,大師從容。北宋文學家蘇軾認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北热缯f,我們站在歐幾里德空間,就難以接受非歐幾何!在我們生活的三維空間里,如果點A比點B高,點B比點C高,那么點A一定比點C高。這就是歐幾里德空間的傳遞性。在非歐幾里德空間里,就不一定正確了,如下圖所示,點A比點B高,點B比點C高,是不是點A比點C高?不是!恰恰相反,而是點C比點A高!請看下圖:三、素質教育:深化改革彰顯活力(一)更新一種觀念

今天的教育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更重要的是要使受教育者既要掌握已知世界的客觀真理,又能探索未知世界的奧秘,既有豐富的知識,又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才能。為此,學校把培養(yǎng)敢于創(chuàng)新、樂于創(chuàng)新、善于創(chuàng)新的學生,作為教育的基本價值取向。我們倡導學生的思維具有獨立性、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不認為謙虛的學生就一定是好學生。一些學生成才的事例表明,年輕人不妨有點“狂”,豪氣干云方能干一番事業(yè)。不要橫挑鼻子豎挑眼,將他們的棱角磨平,銳氣銷盡。在教學中,盡力營造一種返璞歸真的教學藝術境界,讓學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簡單、輕易地否定學生的想法。即使是所謂的“胡亂思想”,也要分析他是怎樣想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其中合理的成分、獨到的見解。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兩不”、“三敢”的精神?!皟刹弧保翰幻孕?、不追星;“三敢”:敢向資料說不、敢向教材說不、敢向老師說不。(二)確立兩個目標

我們的目標是把學校辦成通識教育與英才教育的實驗基地;合理負擔與更高質量的教研基地。確立這兩個目標是基于以下思考:

1、中學教育應當是通識教育,象示范學校,定位應適當高一些,把培養(yǎng)青少年英才作為培養(yǎng)目標之一,這樣有利于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有利于保持和發(fā)展學校的特色和優(yōu)勢,有利于建設創(chuàng)新型學校。這種定位尋求的是這樣一種模式:大眾教育和英才教育相結合的模式。

2、示范學校的示范作用體現(xiàn)在哪里?既不能是“時間加汗水”,也不能做華而不實的表面文章。既不能沒有負擔,也不能負擔過重。我們沒有提“輕負擔,高質量”,也沒有提“高負荷,高品質”,而是提出“合理負擔與更高質量”。這種提法是現(xiàn)實的、適當?shù)?、也是科學的。(三)調動三個積極性1、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

學生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效果不大一樣。應提倡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一個多彩的世界,讓學生的學習既是接受,同時也是探索和欣賞。2、調動教師教的積極性

調動教師積極性首先是凝造一種環(huán)境,使教師個人特質在教師隊伍這個團隊中融合互補,做到心情舒暢。第二,引導教師樹立牢固的專業(yè)思想與自信心,保持一種積極上進的心態(tài)。第三,促進教師開展卓有成效的工作,給教師帶來良好的職業(yè)感覺。第四,給予恰當?shù)囊龑c鼓勵。這樣做,讓老師樹立正確的苦樂觀,在辛勤工作的同時享受工作。3、調動教學管理人員管的積極性

讓想干事的人有任務,讓會干事的人有位置,讓干成事的人有舞臺,充分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

(四)實施四項改革1、改革教材

首先突破了教材——教參——學生這一固定的程序和模式,別具匠心地“分解”教材、“重組”教學內容,理科實驗班按“校本教材”進行教學。教師不僅手中有“本”,心中有“綱”,而且目中有“人”,講“課”洋溢審美情趣,聽課具有審美價值。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