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 神經 骨關節(jié) 陳罡_第1頁
傳染病 神經 骨關節(jié) 陳罡_第2頁
傳染病 神經 骨關節(jié) 陳罡_第3頁
傳染病 神經 骨關節(jié) 陳罡_第4頁
傳染病 神經 骨關節(jié) 陳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染病

Infectivediseases內容大綱英文單詞標本及切片目錄觀察要點思考題病例分析小結大綱掌握傷寒、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的病因、傳染途徑、發(fā)病機制、病理特點、臨床病理聯(lián)系及并發(fā)癥掌握阿米巴肝膿腫的病變特點。重要英文單詞Typhoidfever:傷寒Bacillarydysentery:細菌性痢疾Amoebiasis:阿米巴病傷寒病由傷寒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傳播途徑:病人攜帶者(“TyphoidMary”)糞-口媒介:蒼蠅傷寒桿菌—口—胃,被胃酸殺滅;菌量多或胃酸少時,進入小腸,穿過黏膜上皮侵入腸壁淋巴組織及腸系膜淋巴結,被巨噬細胞吞噬并在其中繁殖,隨淋巴液流動經胸導管入血—菌血癥—全身單核巨噬系統(tǒng)增生;(同時細菌在膽囊、肝、脾、骨髓中繼續(xù)繁殖)一、發(fā)病機制

潛伏期:腸黏膜壞死—膽囊等器官中繁殖的傷寒桿菌再次入腸,使已致敏的淋巴組織發(fā)生過敏反應;敗血癥—單核巨噬系統(tǒng)中繁殖的傷寒桿菌再次入血并產生毒素發(fā)病機制

傷寒桿菌 小腸淋巴組織 菌血癥(吞噬系統(tǒng)膽囊)

敗血癥小腸 (中毒癥狀)(腸道病變)

潛伏期癥狀期內毒素免疫致敏痊愈發(fā)病機制傷寒臨床病理聯(lián)系初期:菌血癥、毒血癥,血培養(yǎng)(+)、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增生壞死期:敗血癥稽留熱、神志不清、嗜睡、譫妄潰瘍期:機體抵抗力菌血癥消失癥狀緩解愈合期:機體免疫力加強,體溫下降,恢復合并癥傷寒

1、4-5周可痊愈,并獲較強的免疫力。

2、并發(fā)癥:

腸穿孔

(最常見)

腸出血支氣管肺炎細菌性痢疾由痢疾桿菌引起一種假膜性炎傳播途徑:消化道,污染的水和食物痢疾桿菌消化道粘膜固有層滲出、壞死、潰瘍形成

侵襲力+毒素侵襲力+毒素侵襲力+毒素細菌性痢疾發(fā)病機制急性細菌性痢疾病理特點初期:急性卡他性炎(黏液性卡他)發(fā)展:特征性假膜性炎病變:大量滲出的纖維素、中性白細胞、黏膜壞死。脫落—形成潰瘍,大小不一,形狀不規(guī)則,潰瘍較表淺。急性細菌性痢疾腸道癥狀:里急后重、腹痛、腹瀉(粘液/粘液膿血便),全身癥狀發(fā)熱、食欲下降、倦怠等Maylast1to2weeks急性細菌性痢疾結局和并發(fā)癥

1.多數(shù)治愈2.并發(fā)癥狹窄、出血、穿孔不常見

腸傷寒病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腸結核病原體傷寒桿菌痢疾桿菌阿米巴原蟲結核桿菌好發(fā)部位回腸末段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回盲部炎癥性質急性增生性炎纖維素性炎變質性炎慢性肉芽腫性炎病變特點巨噬細胞增生,形成傷寒肉芽腫纖維素、炎細胞、壞死物等共同構成假膜組織液化性壞、死炎癥反應輕形成結核結節(jié)及干酪樣壞死潰瘍特點圓形或橢圓形、潰瘍長軸與小腸長軸平行,較深大小不等的地圖樣潰瘍,淺口小底寬的燒瓶樣潰瘍,邊緣潛行性,較深邊緣不規(guī)則的腰帶狀潰瘍,腸長軸與潰瘍長軸垂直主要并發(fā)癥腸穿孔、腸出血、支氣管肺炎腸狹窄(慢性)阿米巴肝膿腫,腸狹窄(慢性)腸狹窄、腸梗阻幾種腸道傳染病的對比1.性質:非真性膿腫2.內容物:果漿樣液,3.膿腫壁:破棉絮狀

(未徹底液化壞死的組織)4.鏡下:無明顯中性白細胞浸潤5.部位:肝右葉多見阿米巴肝膿腫穿過橫膈蔓延血道播散與肝膿腫相互連通咳褐色膿樣痰,檢查可見阿米巴滋養(yǎng)體肺阿米巴膿腫傷寒之小腸傷寒之脾細菌性痢疾之腸阿米巴痢疾之腸阿米巴肝膿腫實習標本標本:腸傷寒回腸下段集合淋巴小結及孤立淋巴小結呈橢圓形或圓形腫脹,突出于腸粘膜面,質地軟,境界清楚標本:細菌性痢疾之腸大腸粘膜面形成灰白色糠皮樣假膜,部分假膜脫落形成不規(guī)則地圖狀潰瘍。標本:阿米巴腸痢疾粘膜面可見許多散在分布的圓形或橢圓形腫脹小點

標本:阿米巴肝膿腫肝臟腫大,切面有巨大膿腔形成,膿腔內壁粗糙不平,狀如破棉絮。神經系統(tǒng)疾病Nervoussystemdiseases內容大綱英文單詞標本及切片目錄觀察要點思考題病例分析小結大綱掌握流腦、乙腦的病變特點結局及并發(fā)癥。重要英文單詞Epidemiccerebrospinalmeningitis:流行性腦脊膜炎EpidemicencephalitisB:流行性乙型腦炎腦膜正常位置*腦細胞:是構成腦的多種細胞的通稱。腦細胞主要包括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尼氏體(NISSLBODY,Nisslsubstance,又稱虎斑小體):用Nisslstaining可以專門染色。為紀念德國神經學家FranzNissl(1860-1919)而命名。尼氏體由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內質網和其間的游離核糖體組成。在光鏡下呈嗜堿性顆粒或小塊。

腦細胞主要包括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一、概述

1.致病菌:腦膜炎雙球菌

2.流行時間:冬春季

3.好發(fā)人群:兒童和青少年

4.主要病變:腦脊髓膜急性化膿性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蛛網膜蛛網膜下腔(隙)軟腦膜腦實質

二、病因與發(fā)病機制

1.病原體:腦膜炎雙球菌(莢膜+內毒素)

2.傳染源:帶菌者或患者

3.傳播途徑:呼吸道(病人/帶菌者—飛沫—易感者)鼻咽部寄生————菌/敗血癥——腦脊髓膜炎抵抗力下降2-3%三、病理變化

1、上呼吸道感染期(潛伏2-4天后)

卡他性炎癥

2、敗血癥期(上感期1-2天后)

70%患者出現(xiàn)皮膚瘀斑,伴發(fā)熱、頭痛、嘔吐等

80%血涂片可找到病原體

3、腦膜炎癥期

腦脊髓膜的化膿性炎癥一、全身敗血癥表現(xiàn)高熱寒戰(zhàn);瘀點瘀斑二、神經系統(tǒng)癥狀

1、腦膜刺激癥狀

2、顱內高壓癥狀

3、腦脊液改變

4、顱神經麻痹四、臨床病理聯(lián)系37

脊髓神經根受壓癥狀克尼格氏征,簡稱克氏征,是神經科常用的一種檢查方法?;颊卟捎萌フ硌雠P位,一側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成90°角彎曲,檢查者將患者小腿上抬伸直,正常應該能夠達到135°,如果遇到阻力或疼痛,則為陽性。由腰骶節(jié)段脊神經后根因炎癥波及或受壓所導致,當屈髖伸膝試驗時,坐骨神經受到牽拉而引起疼痛。和布魯金斯氏征、頸強直統(tǒng)稱腦膜刺激征。見于各種腦膜炎癥、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脊液壓力增高等。Brudzinski征布魯金斯氏征,簡稱布氏征,神經科常用檢查手段之一?;颊呷フ硌雠P,下肢伸直,檢查者一手托起患者后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當頭部被動上托,使頸部前屈時,雙髖與膝關節(jié)同時不自主屈曲則為陽性。是腦膜刺激征的表現(xiàn)之一,腦膜刺激征包括頸強直、布魯金斯氏征、克尼格氏征。腦膜刺激征陽性一般提示腦膜炎或蛛網膜下腔出血等神經系統(tǒng)疾病。一、概述:

1.致病因素:乙型腦炎病毒

2.流行時間:夏秋季

3.好發(fā)人群:10歲以下兒童

3.主要病變:大腦實質細胞變質

性炎流行性乙型腦炎

(EpidemicencephalitisB)每年的7—9月是我國乙腦流行的高峰,我國乙腦疫苗接種的時間一般定為乙腦流行前的4—6月。401、病原體:乙腦病毒(嗜神經RNA病毒)2、傳染源:家畜(牛、馬、豬等中間宿主)3、傳播途徑:蟲媒傳播(蚊等)二、病因及傳播途徑41

病變部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灰質,從上到下、由重變輕;大腦皮質、基底核及間腦、中腦為著。三、病理改變眼觀:軟腦膜充血,腦水腫;腦實質切面散在出血點

424、鏡觀1)周圍血管浸潤(淋巴細胞套)2)神經細胞變性壞死(散在性壞死)(衛(wèi)星現(xiàn)象、噬神經細胞現(xiàn)象)3)篩狀軟化灶(灶性壞死)4)膠質細胞小結(小膠質細胞)鏡下:

血管變化和炎癥反應:血管高度擴張血,腦組織水腫。炎性細胞圍繞血管,周圍間隙形成,淋巴細胞套。以淋巴、單核和漿細胞為主。神經細胞變性、壞死

表現(xiàn)為細胞腫脹,Nissl小體消失,胞漿內空泡形成,核偏位等??砂l(fā)生核濃縮、溶解、消失。46神經細胞衛(wèi)星現(xiàn)象噬神經細胞現(xiàn)象

篩狀軟化灶灶性神經組織的壞死、液化,形成鏤空篩網狀軟化灶。四、臨床病理聯(lián)系

1.病毒血癥:高熱,全身不適;

2.神經細胞變性壞死

嗜睡、昏迷

視聽覺障礙,肢體癱瘓,共濟失調等;

3.腦水腫,顱內壓↑

頭痛、嘔吐、抽搐等;重者可致“腦疝”

4.也可有腦膜刺激征多數(shù)痊愈;少數(shù)后遺癥癡呆、語言障礙、肢體癱瘓等。五、結局及并發(fā)癥乙腦和流腦對比

乙腦

流腦病因發(fā)病季節(jié)好發(fā)年齡感染途經炎癥性質病變部位病變特點

臨床特點結局乙型腦炎病毒夏季兒童(2-7歲)蟲媒傳播變質性炎腦實質神經細胞變性壞死、篩狀軟化灶、圍管浸潤、膠質小結形成以腦機能障礙為主預后較差,后遺癥多見腦膜炎雙球菌冬春季兒童(10歲以下)呼吸道飛沫傳播急性化膿性炎腦脊髓膜蛛網膜下腔膿性滲出物堆積

以腦膜刺激征為主預后較好,后遺癥少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實習標本實習切片標本:流行性腦脊膜炎蛛網膜下腔可見灰黃色滲出物,血管擴張充血,分泌物沿血管分布。標本:流行性乙型腦炎腦實質擴張充血,可見針冒大的細心充血灶切片:化膿性腦脊膜炎蛛網膜下腔增寬,腔內有大量變性壞死的中性白細胞和纖維素等滲出物。切片:乙型腦炎腦組織局限性液化性壞死,形成篩狀軟化灶。骨關節(jié)疾病

Osteoarticulardiseases

大綱掌握骨肉瘤的病理特點及臨床病理聯(lián)系骨肉瘤病理特征:大體觀:魚肉樣的,黃白色的骨質形成區(qū),半透明的軟骨區(qū),灰黃色的壞死區(qū)及暗紅色的出血區(qū)等,影像學:codman三角及日光放射現(xiàn)象Codman三角

骨膜反應迅速生長病變其它類型的骨膜反應包括:

洋蔥皮樣改變日光放射狀改變

顯微鏡觀:肉瘤細胞:瘤細胞大小形狀不一,染色質豐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