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準備稿件的方法2014_第1頁
第一單元 準備稿件的方法2014_第2頁
第一單元 準備稿件的方法2014_第3頁
第一單元 準備稿件的方法2014_第4頁
第一單元 準備稿件的方法201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準備稿件的方法山東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教授劉靜敏播音員播出的每一篇稿件、節(jié)目主持人演播的每一個節(jié)目,都有一定的宣傳目的。播音員主持人的態(tài)度感情、技巧等都是為宣傳目的服務的。

稿件是宣傳的載體,是傳播和創(chuàng)作的依據(jù)。為了把握宣傳目的,播音員、主持人必須認真準備稿件。

準備稿件,簡稱備稿。備稿是每一次具體的播音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播音創(chuàng)作活動的開始,也是播音創(chuàng)作的第一個同時也是非常容易被人忽視的環(huán)節(jié)。

對于播音創(chuàng)作活動的主體——播音員來說,稿件就是播音創(chuàng)作的客體?,F(xiàn)今播音創(chuàng)作客體可以概括為如下三種形式:

1、編輯部門提供的待播出的文字稿件,其中也包括播音員參與采訪或編輯工作,自己動筆編寫的稿件;2、習慣上稱作“提綱加資料(素材)”的形式,這種形式有一定文字依據(jù),但在話筒前播出時語言組織靈活度較大;3、播音員的現(xiàn)場口頭報道或即興評述,它完全沒有文字稿件,這時的創(chuàng)作客體是我們平時稱作“腹稿”的內部語言。

以第一種形式為依據(jù)的播音,我們可稱之為“文稿播音”,以第二、第三種稿件為依據(jù)的播音,我們可稱之為“口語播音”。

這三種不同形式的創(chuàng)作客體,經由播音員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傳播到廣播電視節(jié)目的受眾的心理過程是不相同的,這樣,播音員準備稿件的方法也不完全一樣。不過,目前,電臺、電視臺節(jié)目的新聞性、綜合性很強,加上歷史和體制的原因,多數(shù)或絕大多數(shù)節(jié)目都是由編輯部門將各類信息加工整理成文字稿件后,源源不斷地送到播音員手中,因此,依據(jù)文字稿件的播音,是播音員的主要工作形式。可以預言,這一格局將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存在下去。鑒于上述原因,本單元集中論述文字稿件為播音創(chuàng)作客體的文稿播音的備稿規(guī)律和方法。第一節(jié)備稿的重要意義

1、播音不是個人的隨意活動

播音是播音員在話筒前的有聲語言的創(chuàng)作活動,但絕不是個人的隨意的言語活動。

廣播電視所具有的傳播新聞、引導輿論、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供健康有益的娛樂和社會服務等多種社會職能,正是通過一個個節(jié)目實現(xiàn)的。播音員的工作職責就是把各類節(jié)目中的文字稿件轉化為聲情并茂的有聲語言,成為廣大聽、觀眾喜聞樂“聽”的播音作品。

一般認為依據(jù)文字稿件的播音是“二度創(chuàng)作”活動。稿件是作者對于生活的認識和提煉,是作者的“一度創(chuàng)作”。播音作品,是播音員基于對生活的理解,把稿件的文字符號轉化為直接可感的聲音符號的“二度創(chuàng)作”。試想,如果對創(chuàng)作客體——稿件,沒有深刻的了解和把握,這播音創(chuàng)作又從何談起呢?2、從文字到有聲語言的轉換不是簡單的對應過程

從文稿播音到有聲語言的轉換并不僅僅是文字和語音的簡單對應。稿件是作者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的反映,是作者思維活動的成果。播音員要將這一思維成果轉化為清晰,準確,生動感人的有聲語言,必須深入到稿件中去,并透過稿件認識其反映的現(xiàn)實生活,把握作者的思維過程,領悟、體味作者的認識成果。如果播音員只做“字形——語音”這樣一種語言表層結構的轉換,是遠遠不夠的。3、稿件內容紛繁、形式多樣

節(jié)目形式不同,播講的方式也就不同。比如,在新聞播音中,就有播報式、宣讀式、播講式、談話式、演播式等等。

那么,怎樣使播音方式適合節(jié)目形式、稿件特點的要求呢?這些都需要在備稿過程中精心考慮,擇“優(yōu)”而從。第二節(jié)備稿的特點1.自覺的傳達意識

播音員在備稿時必須有自覺的傳達意識。要傳達,就要弄清傳達什么?對誰傳達?又怎樣去傳達等問題。因此,在備稿時,應十分專注,進入有意注意的心理狀態(tài)。使思維清晰集中,自覺的傳達意識是使播音主體進入良好的有意注意的必要條件。2.能動的理解和感受“理解是基礎,感受是關鍵”,這是我們在解決備稿問題時必須反復強調的重要觀點。在播音員認識和把握稿件過程中,理解和感受是緊密結合在一起,并不斷深化的。備稿的能動性集中反映在理解與感受的水乳交融上。

3.擺正播音員和稿件的關系

播音員是稿件與受眾之間的中介,在處理好創(chuàng)作主體、創(chuàng)作客體、創(chuàng)作對象這三者關系時,必須要擺正播音員和稿件的關系。

第三節(jié)備稿的要求1.準確、迅速、深刻、精細

播音工作是黨的新聞工作的一部分,播音員日常擔負的工作以新聞性節(jié)目播音為主。這樣的工作性質和業(yè)務范疇,決定了播音員必須具有高質量和高效率的意識。具體到備稿這個環(huán)節(jié),從質量上說,要求把握稿件的深刻、精細;從效率上說,要求備稿迅速、熟練。2.把稿件變成自己要說的話”

主要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指激發(fā)播講愿望,產生積極的言語表達心態(tài);一是指備稿的終結,要在頭腦中形成與稿件相一致的思想感情運動路線以及與之相應的聲音變化輪廓。

作為播音創(chuàng)作的主體,要有明確的語言目的,要有說話的沖動和愿望,這樣才能進行真誠懇切言語表達和言語交流。第四節(jié)備稿的方法區(qū)分為廣義備稿和狹義備稿廣義備稿:來源于播音員、主持人平日的學習積累所形成的較高新聞素養(yǎng)。播音員、主持人是新聞工作者,應具備較高的政治覺悟和理論水平等,它決定著播音員主持人個人的素質修養(yǎng)。修養(yǎng)的高低對理解力,感受力、表現(xiàn)力以及稿件的駕馭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廣義備稿是播音創(chuàng)作的基礎。狹義備稿,是指播出前具體一篇稿件的準備。

如何備稿?用六個步驟,簡稱“備稿六步”:劃分層次概括主題聯(lián)系背景明確目的找出重點確定基調

概括起來就是:層次、主題、背景、目的、重點、基調。

這六步,是播音員備稿的要點,為播音員駕馭稿件,用有聲語言表達稿件,以及形成正確的創(chuàng)作道路,攀登播音語言藝術高峰,甚至如何打開眼界、加深修養(yǎng),提出了必不可少的規(guī)矩。

備稿六步,不同于稿件寫作過程,也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分析過程。備稿六步,就為了是“形之于聲,及于受眾”,這點必須明確。第一步:劃分層次

所謂層次,是指稿件的布局、結構。稿件的自然段,是從寫作角度形成的,層次是為了播音的需要形成的。

劃分層次是對自然段的進一步整理,使之更有利于“形之于聲、及于受眾”。

所謂進一步整理,是指對自然段的歸并和劃分。

(1)歸并

——把稿件內容內在聯(lián)系較緊密的段落歸并為一個大層次

——簡明扼要地概括層次大意。

概括大意,要簡單、明了。有時可用一兩個詞概括,因為我們不是為別人看,而是為了話筒前播出,抓住主要內容,點到即可,切忌嗦、繁雜。例子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約9.6米,中部略窄,寬約9米。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唐朝的張嘉貞說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這座橋的特點是:(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大拱下面的橋洞,不是普通的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沒有陡坡,便于車馬上下。(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不但節(jié)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同時,拱上加拱,也使得橋身更美了。(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那么多同樣形狀的弓,合攏在一起,做成一個弧形的橋洞。每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持上面的重量,一道壞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響。(四)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就連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唐朝的張鷟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云,長虹飲澗”。趙州橋的高度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了我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橋的主要設計者李春,就是當時一位點出的工匠。他的名字刻在橋頭的碑文里。(2)劃分

——在一個自然段內把內在聯(lián)系較緊密的句子劃分成一個小層次

——短小的自然段可以不再劃分,較長的自然段必須劃分

——邏輯的劃分要服從表情達意的需要

人分兩種,一種人有往事,另一種人沒有往事。

有往事的人愛生命,對時光流逝無比痛惜,因而懷著一種特別的愛意,把自己所經歷的一切珍藏在心靈的谷倉里。

世上什么不是往事呢?此刻我所看到、聽到、經歷到的一切,無不轉瞬即逝,成為往事。所以,珍惜往事的人便滿懷愛憐地注視一切,注視即將被收割的麥田,正在落葉的樹,最后開放的花朵,大路上邊走邊衰老的行人。這種對萬物的依依惜別之情是愛的至深源泉。由于這愛,一個人才會真正用心在看,在聽,在生活。

是的,只有珍惜往事的人才真正在生活。

沒有往事的人對時光流逝毫不在乎,這種麻木使他輕慢萬物,凡經歷的一切都如過眼煙云,隨風飄散,什么也留不下。他根本沒有想到要留下。他只是貌似在看、在聽、在生活罷了,實際上早已是一具沒有靈魂的空殼。

周國平《時光村落里的往事》經過歸并和劃分,稿件的脈絡就更加清晰了,人物、事件的來龍去脈,觀點、例證的前因后果,在我們的心目中就更加明確了。

需要說明的是,無稿播音,同樣強調內容的層次。先說什么,后說什么,都應心中有數(shù)?!霸掝}”有多種,每個話題內部,都不應雜亂無章,而應努力做到井然有序。話題之間也應有銜接轉換。例子

結束語:奧思達公司從干細胞的提取到宣傳,再到治療,都存在問題。而從全國看,采取類似做法的,不只一家兩家,甚至還包括一些正規(guī)醫(yī)院。這些機構以干細胞治療之名,利用人們病急亂投醫(yī)的心理,往往使患者人財兩空。違規(guī)治療、非法行醫(yī)、資質缺失、質量失控、虛假宣傳等等問題,凸顯干細胞醫(yī)療之亂。如何治亂,亟需藥方。(《焦點訪談》20140316傷心的“干細胞”)第二步:概括主題主題——“稿件的中心思想”

——稿件的主要事實中包含的思想含義?概括主題的基本原則

——既要揭示出深刻的思想含義,又要有利于調動播講人的思想感情?概括主題的基本要求

——清晰準確、言簡意賅第三步:聯(lián)系背景背景——指稿件的播出背景,特別是新聞性稿件的播出背景。

新聞性稿件——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

——新聞稿件中事實的歷史背景、作者寫稿件時的寫作背景和播音員、節(jié)目主持人播出時的播出背景基本上保持一致。(講課題目)27播出背景的兩個方面1)“上情”

——指和稿件有關的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等2)“下情”

——指國際、國內各方面的現(xiàn)實情況及其變化

——”主流”:指和稿件有關的現(xiàn)實情況及其變化中的成績方面、好的方面和代表事物發(fā)展前進方向的方面

——”支流”:和稿件有關的現(xiàn)實情況及其變化中存在的問題和不好的方面第四步明確目的目的的含義:——播音員、主持人的播出目的——稿件播出后所要達到的社會效果——稿件作者意圖的升華明確目的的意義:——可以使播講人的播將愿望積極、主題鮮明——能加強與受眾的交流感——能根據(jù)目的正確把握褒獎方式和態(tài)度分寸由層次、主題到背景、目的,似乎是離稿件內容遠了,事實上,卻是使我們的理解和感受更深了,我們已經深入到稿件的精神實質里了。深入到精神實質之后,還要返歸稿件內容,落實到具體稿件的字里行間去。而重點,就是目的落實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第五步:找出重點重點是直接表現(xiàn)主題、體現(xiàn)目的、抒發(fā)感情、感染受眾的地方。重點的兩種存在形式:1)集中

——重點集中在某一個或幾個自然段中2)分散——重點分散在全篇稿件中第六步:確定基調

基調,是指稿件總的感情色彩和分量,不是指播音時聲音高低。有時說某個播音員播的某篇稿件“基調高了”,“基調低了”,雖然有聲音高低的因素在內,但主要的是指感情色彩的過于昂揚或過于沉緩,不可只從降低或提高聲音上去克服?;{是稿件全篇的問題,是稿件“總的”或“基本的”感情色彩和分量。這并不意味著每一部分、每一層次、每一段落、每一小層次、每一個句子都是同樣的感情色彩和分量。由于稿件每一個大小單位都有更為具體的內容,我們的感情色彩和分量應該與內容相適應。隨著稿件內容的發(fā)展,感情色彩和分量總要不斷變化,而這種變化,既是形成稿件基調的具體因素,又受稿件基調的管轄制約。任何簡單劃一的感情色彩和分量,都會造成基調的單調籠統(tǒng);而那種南轅北轍的變化,又會使基調失去和諧。

基調的表述,不必有固定格式,但不可過于嗦。表述不清,只能造成播音基調的混雜,不利于突出稿件的特色。從創(chuàng)作基礎講,基調是理解和表達的統(tǒng)一,總的感情色彩和分量與形之于聲的統(tǒng)一。稿件的基調必須由播音基調表現(xiàn)、顯露出來,而絕非僅是內省的范圍。滿足于內省階段,滿足于“自我感覺良好”,恰是體驗派的偏頗之處,我們應努力避免、警惕。備稿應注意的問題

(1)高度重視,認真?zhèn)涓?。要克服對備稿不重視,憑老經驗播音主持的不良傾向,積極認真地進行創(chuàng)作依據(jù)的準備。

(2)備稿應準確迅速。播音員主持人必須具有高質量和高效率的意識。具體到備稿這個環(huán)節(jié),從語言表達上,要求準確無誤;從效率上說,要求備稿迅速熟練。

(3)備稿不能機械死板。那種拿到稿件,不假思索張口就念,或者不深入思考,只是簡單機械地一遍遍反復讀的備稿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的。因為只有消化稿件,把握稿件的精神實質,在稿件的播出目的、針對性和思想感情上下功夫,才有可能播好這篇稿件。

(4)處理好備稿“質”與“量”的關系。一般來說,在普遍準備的基礎上要抓住重點,堅持養(yǎng)成分析稿件的習慣,久而久之,快速駕馭稿件的能力就會不斷地提高。示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1964年3月26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生于安徽省懷寧縣高河查灣,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chuàng)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yè)后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他生日這一天)在山海關臥軌自殺,年僅25歲。在詩人短暫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顆圣潔的心。

詩人海子

海子是個極有天賦的詩人,他獨有的自由率真的抒情風格、對生命的崇高的激情關懷、對美好事物的眷戀,使他的作品有一種童真夢幻般的吸引力。寓言、純粹的歌詠和遙想式的傾訴是其三種基本的表現(xiàn)方式,但散漫的抒寫并沒有影響他語言的特殊的節(jié)奏和字句的鍛煉。對死亡的特有的敏感使他的一些詩作帶著一層神秘抑郁悲觀的色彩,這種消極因素也影響了他的生命態(tài)度。而這首詩,就是海子生前所寫的最后一首詩歌,也是他對人生的最后感悟第一節(jié)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幸福是種生活的狀態(tài),不能夠刻意去獲得,作者說從明天起做幸福的人,正好體現(xiàn)了作者今天的不幸福,也表達了作者對幸福的渴望1“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為什么作者要說從明天起,這說明了什么?3是不是作者渴望的幸福就是具體的去做這些事?

這是詩歌的意象,并不是具體的事件描述,這其實是表現(xiàn)了作者對塵世幸福的向往4通過我們解題我們知道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精神生活的向往,那么這里的房子是什么?

房子是作者的精神家園。2那么作者想要的幸福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喂馬,劈柴,周游世界,關心糧食和蔬菜1閃電給你們的感覺是什么?第二節(jié)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閃電是不確定,不持久的,一閃即逝!2那么幸福的閃電告訴作者的,會是清晰的嗎?不是,因為那只是作者瞬間的感覺3作者為什么要給每一條河流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體現(xiàn)了作者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4從第二節(jié)是不是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樣的心情?對于幸福仍然是處于彷徨和迷茫中,得不到答案第三節(jié)2“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句中為何加上“塵世”?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1作者給陌生人祝福表現(xiàn)了什么?

此處表現(xiàn)作者對他人的愛。也表現(xiàn)了作者博愛寬廣的胸襟

“塵世”二字透露了詩人對于“幸?!钡奶厥馇楦校核辉篙p易放棄,但這些“幸福”屬于陌生人,已經不可能屬于自己了

“海子沒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這或許是由于他的偏頗。在他的房間里,你找不到電視機、錄音機甚至收音機。海子在貧窮、單調與孤獨之中寫作,他既不會跳舞、游泳,也不會騎自行車?!保ㄎ鞔ǎ?/p>

海子獻身詩歌理想,是以犧牲塵世生活為代價的。明天關心面朝塵世愿你你漠視今天背對天國我只愿我詩歌語言的暗示性:

前面的是塵世的幸福(此岸),而作者向往精神的追求(彼岸)。所以這個“只愿”,可以看做是作者在猶豫彷徨以后終于做出了決定,獨面大海,背對世俗,說明塵世的幸福與精神追求的一種對立。作者對兩者的渴望卻又無法同時獲得這兩種幸福。作者由此苦悶,這也就是作者走上絕路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也看出了作者的本質孤獨和一種清高的追求。3.作者最后說,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里的只愿表達了什么意思?

海子對幸福的理解是復雜的,他的思想與內心是極為矛盾的,一方面,現(xiàn)實生活的貧困、不如意讓他異常的渴望親情、友情、愛情,渴望打開封閉而孤獨的世界融入世俗;另一方面,他又堅持、不肯放棄對于詩歌世界、純粹的精神的追求,這又使得他非常謹慎,拒絕進入世俗。最后,他選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在那里安放靈魂,“放眼神明賜予的寧靜”。1893年,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用裁紙刀割開自己的喉嚨1916年,杰克·倫敦在自已的臥室注入過量嗎啡自殺1927年,詩人兼學者王國維投湖自殺1961年,海明威,在海邊把雙筒獵槍放進嘴里,扣動扳機自殺1966年,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1972年,川端康成,在自己家中含煤氣管自殺

1991年,三毛在臺北自己寓所的衛(wèi)生間,用絲襪上吊自殺

1989年,詩人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

1994年,顧城用斧頭殘忍砍殺妻子,繼而在一棵樹上吊頸而死那些放棄的生命為期待而絕望——

死是一門藝術,詩人的死實際等于詩人的再生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