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消逝了的山村》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1頁
《一個消逝了的山村》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2頁
《一個消逝了的山村》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3頁
《一個消逝了的山村》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4頁
《一個消逝了的山村》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課

7一個消逝了的山村第二單元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寫作背景。2.理清文章思路,看作者選取了哪些景物,并分析這些景物蘊含的對人生、自然、歷史的哲理思考。3.品味、學習文章在描寫中融入想象與思考的寫法和沉著深婉、樸素雋永的語言風格。素養(yǎng)目標作者簡介馮至(1905—1993),原名馮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州人。詩人、學者、翻譯家。幼年在家鄉(xiāng)讀小學。1921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同年開始寫詩。1923年就讀于北京大學本科德文系。同年夏參加林如稷等在上海主辦的文學團體淺草社。1925年淺草社停止活動,與楊晦、陳翔鶴、陳煒謨在北京成立沉鐘社,先后編印《沉鐘》周刊、半月刊和《沉鐘叢刊》。1927年4月,第一部詩集《昨日之歌》問世,奠定了馮至在中國新詩史上的地位。同年從北京大學畢業(yè),先后在哈爾濱和北平任教。1930年留學德國,學習文學和哲學。1935年回國后在上海任教。1939年至1945年任西南聯(lián)合大學外文系德語教授??谷諔?zhàn)爭勝利后任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北京大學西語系主任、原中國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現(xiàn)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主要作品:詩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西郊集》《十年詩抄》,散文集《山水》,學術著作《杜甫傳》《詩與遺產》,中篇歷史小說《伍子胥》等。馮至的經典語句1.用急躁等待將來,用后悔回顧過去,都等于獨立核算現(xiàn)在。——《馮至選集》2.社會在變,/許多人都變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許多事物沒變。——《憶平樂》3.燕子說,南方有一種珍奇的花朵,/經過二十年的寂寞才開一次。——《南方的夜》4.一切的形容、一切喧囂/到你身邊,有的就凋落,/有的化成了你的靜默?!妒簏L草》5.人之可貴,不在于任情地哭笑,而在于怎樣能加深自己的快樂,擔當自己的痛苦?!锻巍?.在我們心靈的原野里/也有一條條宛轉的小路,/但曾經在路上走過的/行人多半已不知去處?!对暗男÷贰贰兑粋€消逝了的山村》是馮至散文集《山水》中的一篇,題目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寫作對象。文章專注于平凡的原生態(tài)描寫,追尋著一個消逝了的山村的余韻,景物描寫中蘊含著哲思,字里行間寄托著作者對人生、自然、歷史的思考。題目解說寫作背景本文寫于1942年抗日戰(zhàn)爭非常艱難的時期。馮至到昆明避難并任教于西南聯(lián)大,在惡劣的條件下堅持文學創(chuàng)作,試圖在特殊的時代語境下賦予散文更加獨特的色彩。戰(zhàn)爭帶來的死亡感促進了作家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思考。馮至在《山水·后記》中寫道:“這時我認識了自然,自然也教育了我。在抗戰(zhàn)期中最苦悶的歲月里,多賴那樸質的原野供給我無限的精神食糧,當社會里一般的現(xiàn)象一天一天地趨向腐爛時,任何一棵田埂上的小草,任何一棵山坡上的樹木,都曾經給予我許多啟示,在寂寞中,在無人可與告語的境況里,它們始終維系住了我向上的心情,它們在我的生命里發(fā)生了比任何人類的名言懿行都重大的作用。我在它們那里領悟了什么是生長,明白了什么是忍耐?!薄兑粋€消逝了的山村》就是作者當時寫下的一篇記錄“靈魂里的山川”的散文。閱讀鏈接馮至的山水觀山水是藝術表現(xiàn)的重要題材,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有山水畫,古代詩歌中有山水詩,山水文學承載了儒釋道的文化內涵,寄托著人們對人與自然、社會的思考。馮至的山水觀既受到西方觀念的影響,也繼承和超越了中國古代山水詩人游山玩水的悠閑,超越了寄情山水的個人情懷。簡單地說,結合斯賓諾莎(17世紀荷蘭哲學家)自然萬物無時間差別、歌德的變化論,以及里爾克存在觀,“山水”不過是宇宙或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一個代名詞,它是神性的,也是人性的,它包括山和水,也包括小路和原野,還包括男女老少。它是一元性世界中的所有,它還是一種宇宙觀,是永不間斷的時間,傳承道德的存在載體,擺脫世俗之累,追求向上,高遠,乃至悲傷,乃至真、善、美與自然的融合。在《山水·后記》中,馮至否定探勝性質的山水書寫,認為名山大川探勝,“只能使我們一新眼界,卻不能使我們驚訝造物的神奇”,而“真實的造化之工卻在平凡的原野上,一棵樹的姿態(tài),一株草的生長,一只鳥的飛翔,這里面含有無限的永恒的美”。這就是馮至眼中的山水:平凡的自然界,包納所有生命體?!渡剿贰渡剿肥邱T至20世紀40年代在昆明期間所寫散文的結集,兼具詩心與哲思,雋永耐讀。馮至散文集《山水》在中國現(xiàn)代散文中可謂獨特的存在??箲?zhàn)時期,昆明一隅素樸、安靜的自然山水成為馮至的精神寓所,馮至汲取中國禪宗、道家“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思想,融合里爾克的山水理念以及歌德的蛻變論,形成自己獨到的富于“宇宙精神”的自然觀,即眾生一體,萬有同源,一切均在關聯(lián)變化中向前、向上的自然觀。這一自然觀具有強烈的人本主義色彩?!渡剿逢P注“靈魂里的山川”,流淌著光風霽月的情懷,貫穿著“正當?shù)乃郎钡闹餍伞_@一睿智、坦蕩的生死觀,充溢著擔當、堅忍、積極向上的人格力量?!渡剿沸形那謇噬钔?,詩情與哲思水乳交融、韻味悠長,宛如一首沉思的詩。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對馮至的思想影響很深,雖然他受到外國作家的影響,但那往往只是靈感的觸發(fā),他還是回頭重新審視自己的文化。他寫散文極具詩意,同時還有淡淡的哲理意味,似稀疏的星子,點綴著中華的山山水水。1.全文可分為幾部分?請分析概括各部分的內容?!痉治觥康谝徊糠郑ǖ?段),總寫對自然的感悟,由一條石路引出下文。第二部分(第2、3段),由小路引發(fā)聯(lián)想,繼而證實了聯(lián)想——這片山林中有“一個消逝了的山村”,初步表達關于人類與自然關系的感慨。第三部分(第4~10段),由眼前景物生發(fā)聯(lián)想,描寫山村余韻,勾勒出一個充滿生命活力和原始野性的山村意境。第四部分(第11段),總括自然風物給作者的啟迪,啟發(fā)人們對自然、生命、歷史作整體的思考。

課文探究2.從上下文來看,第1段最后的“秘密”在文中指什么?【分析】石路的盡頭曾經有過人類生活的村莊,有過房屋,有過田園。3.作者開篇從什么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分析】開篇從人們進入草原或叢林的共同感受和自己的感受寫起,并選取“風雨”“蟲蛇”“走獸”“鳴鳥”等意象,將這種感受具體化,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共鳴。然后筆鋒一轉,用一條石路的“秘密”引出下文。這樣寫為下文寫消失了的村莊張本,調動讀者隨作者一起尋蹤的興趣。4.如何理解“一條路引我走近山居,另一條路是引我走到過去”這句中“一條路”“另一條路”的含義?【分析】“一條路”指現(xiàn)實存在的一條用石塊砌成的舊路;“另一條路”指這條舊路引發(fā)的“我”的聯(lián)想和想象,是一條通往歷史的想象之路。5.第2段寫了什么內容?行文思路是怎樣的?【分析】寫由眼前的一條石路引發(fā)的聯(lián)想。由“我們”的行蹤引出眼前通往山谷的路,突出它“濃綠淺綠”“沒有一點歷史”感的新路特點;接著寫踏上“舊路”,突出其“石塊砌成”“斷斷續(xù)續(xù)”“隱隱約約”的年代久遠感,寫石路引發(fā)對過去這里曾有過房屋、田園的聯(lián)想。在敘寫的過程中,用一條路將山谷、小溪和聯(lián)想中的房屋聯(lián)系起來。6.第5段作者由眼前的溪水觸發(fā)了怎樣的聯(lián)想?怎么寫的?引用古詩有何作用?【分析】作者由眼前的小溪,想到“這清冽的泉水……養(yǎng)育過往日那村里的人們”,將今日與昔日的人們聯(lián)系起來,說明他們之間不可分割的關系;進而越過具體的物象“一棵樹上的果實”“一條河里的水”“一個地方的風雨”,聯(lián)想到更廣闊的時空:人和人“彼此的生命都有些聲息相通的地方”。由近及遠、由個人到整體展開聯(lián)想,賦予文章以歷史的深度和廣度,形象地闡發(fā)了生命聲息相通的哲理。引用古詩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蘊,證明了觀點。7.賞析“其次就是鼠麹草。這種在歐洲非登上阿爾卑斯山的高處不容易采擷得到的名貴的小草,在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卻一年兩季地長遍了山坡。我愛它那從葉子演變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謙虛地摻雜在亂草的中間。但是在這謙虛里沒有卑躬,只有純潔,沒有矜持,只有堅強”這幾句?!痉治觥窟@幾句將描寫和議論巧妙融合,既寫出鼠麹草的外形特點,又寫出其內在品質。句式長短不一,整散結合,自由活潑生動。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地突出了花朵身上具有的純潔和堅強的品格。8.第6段用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一幅最能體現(xiàn)寧靜之美的村女放羊圖,試分析作者是如何描繪的?!痉治觥竣俾?lián)想想象。借助畫家的思維,運用想象塑造了寧靜幽遠的畫面,如同一幅清新淡雅的國畫,生動形象地渲染了人物和環(huán)境的自然和諧,詩意盎然。②動靜結合。對那純潔而堅強的裝飾著山坡的從雜草中露出頭來的鼠麹草、那無憂無慮聚精會神的村女、涌動在“四面是山,四面是樹”的曠野中羊群的描繪,使畫面動靜結合,呈現(xiàn)出鮮明生動的視覺效果,可視感很強。9.認識小草的意義,作者為何先描繪一幅“村女牧羊圖”?【分析】村女聚精會神地縫什么,恬靜、淡然的她與羊群、夕陽、山丘、樹木構成一幅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和諧畫面,而鼠麹草只是謙遜地“從雜草中露出頭來”,甘作少女的陪襯。意在啟發(fā)我們思考:小草是平凡、渺小的,卻襯托著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的宏大世界。10.第7段景物描寫突出了“熱鬧”,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段中的議論表達了怎樣的思想?【分析】①作者從采菌人的山歌、五顏六色的菌子、采菌人的勞動三個方面,寫了山上雨季有聲有色的“熱鬧”。②后三個句子的議論,從眼前的場景聯(lián)想到七十年前的景象,從菌子滋養(yǎng)人的身體,拓展到滋養(yǎng)兒童的幻想和民族的童話,寫出了燦爛美好的自然對人類生命和文化的滋養(yǎng),蘊含著作者對自然、人生和歷史的深刻思考。11.第10段是如何寫人類對麂子的侵害的?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分析】由麂子的嘶聲引出獵夫效仿其聲的詭計,然后質疑傳說中出現(xiàn)過一只鹿,說明這美麗的獸已不復存在,最后用幻想看見傳說中麂子兩角間的幻境結尾。字里行間表達了強烈的惋惜之情,引發(fā)人與自然如何和睦共處的思考。12.怎么理解“風雨如晦的時刻”的含義?【分析】“風雨如晦的時刻”即作者寫作的年代——1942年,這是祖國遭受“浩劫”的時期。作者的感悟帶有濃厚的時代色彩,寄寓了珍愛自然,珍愛生命,珍愛和平,共創(chuàng)人類美好家園的愿望,這也是作者寫作本文的用意所在。13.總括全文,分析“意味不盡的關聯(lián)”指什么。【分析】①大自然曾經以坦白和恩惠對待那消逝了的村莊;②現(xiàn)今同樣給了居住在村莊的“我”的生命許多滋養(yǎng);③我們的生命因共同蒙受自然的滋養(yǎng)而跨越時空聲息相通。結構圖解作者選取了一個已經消逝了的山村的自然風物,疊加豐富的想象,把一個山村的過去和現(xiàn)在交替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賦予對自然、對人生的獨特感悟,寄寓了作者珍愛自然、珍愛生命、共創(chuàng)和平家園的美好愿望。主題歸納一、易錯字音內容小結①鼠麹()草

②麂()子

③赭()色④孑()然一身

⑤毛骨悚(

)然

⑥采擷()qū

zhějiésǒng

xié

)青苔(

)舌苔⑦苔táitāi

二、易混字形(xié)君子()定(lèi)兩()插刀(xié)()肩諂笑①協(xié)肋脅(kē)()睡(kè)()然長逝(kē)()頭禮拜②瞌溘磕三、課內詞語浩劫:風雨如晦:指大災難。風雨交加,白天如同黑夜一樣昏暗。后用來形容局勢動蕩或社會黑暗。四、近義詞語1.消逝/消失相同點:都是指已經失去,不存在了。不同點:“消逝”,側重于事物消失的過程;強調事物的存在已經成了過去時態(tài)或歷史?!跋А眰戎貜娬{事物失去的結果,即“不存在”。2.泄露/泄漏相同點:都有“跑出來”之意。不同點:泄露:不該讓人知道的事讓人知道了。泄漏:(液體、氣體等)漏出;同“泄露”?!靶孤钡暮x較“泄露”廣,并涵蓋了“泄露”所能表達出的意義。3.俯拾皆是/比比皆是相同點:都有很多之意。不同點:“俯拾皆是”指彎腰就可以拾到,側重很容易得到。“比比皆是”指到處都是,形容很多,側重極其常見。五、修辭運用1.擬人:我愛它那從葉子演變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謙虛地摻雜在亂草的中間。仿用:他喜歡它那由米色小花結成的、狀如瑪瑙的果實,害羞地隱伏在茂密的枝葉中間。2.通感:這時我正從城里來,我看見這幅圖像,覺得我隨身帶來的紛擾都變成深秋的黃葉,自然而然地凋落了。仿用:傍晚我從辦公室來到人來人往的街上,我看見琳瑯滿目的各色小吃,覺得一天的疲勞都變成昏黃的燈光,在夜色中慢慢地隱去了。六、語言運用第二人稱“你”的用法“你”作為人稱代詞,有以下幾種用法:1.稱對方(一個人)。有時也用來指稱“你們”,如:你校/你局/你公司。2.泛指任何人(有時實際指“我”)。如:他的才學叫你不得不佩服/這孩子要我給他買手風琴,一天到晚老纏著你沒個完。注意:“你”跟“我”或“他”配合,表示許多人一起參加或彼此采取同樣行動。如:三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沒有說話。深入探究1.文章題目為《一個消逝了的山村》,那么作者是怎樣將文章各個部分的內容統(tǒng)一于這個題目之下的?第一部分,作者首先用“一條窄窄的石路的殘跡泄露了一些秘密”,暗示了這里曾有“人煙”。接下來,寫由一條舊路引發(fā)聯(lián)想,并進而證實聯(lián)想,以“這里實際上有過村落”“一間房屋的地基都尋不到了”與題目緊密聯(lián)系起來。第二部分,寫山村消逝后留存于草木之間的余韻,作者時時暗示讀者,這是在寫“一個消逝了的山村”。如:寫泉水,說它“養(yǎng)育我們,同時也養(yǎng)育過往日那村里的人們”;寫村女,作者感悟“那消逝了的村莊必定也曾經像是這個少女”;寫有加利樹,作者聯(lián)想到“那個山村恐怕不會夢想到它”;等等。第三部分,作者集中抒發(fā)感慨,更是連續(xù)點出“那消逝了的村莊”“那村里的人們”,表明是在寫“一個消逝了的山村”。2.馮至曾被魯迅譽為“中國最為杰出的抒情詩人”,他的散文在很大程度上帶有詩的品格和特征,試從本文的行文構思、景物選擇、思想意蘊方面說說你對這一評價的理解。整篇散文是一個“游”與“思”互動互補的整體。作者步入森林、草原、山谷,眼見石路、泉水、鼠麹草、彩菌、有加利樹,耳聽風嘯、狗嗥、麂嘶,他感嘆,“這一切,給我的生命許多滋養(yǎng)”。這些景致被緩緩道來,并置在時間空間的對話中,浪漫中略帶唯美,有著淡淡的對現(xiàn)代文明與現(xiàn)代人生的荒蕪感的感喟,也有著對個體存在價值與生命意義的思考。詩化的語言,寧靜的反思,又使得這個宏大、深刻的主題,讀來自然剔透,不覺沉重。3.生活中的平常事物,在馮至這篇文章中,成為具有了靈動生命韻味與鮮活生命氣息的意象。試從文中找出若干意象,分析鑒賞其蘊含的生命韻味與生命氣息。意象語句鑒賞路①但是一條窄窄的石路的殘跡泄露了一些秘密。②一條路引我走近山居,另一條路是引我走到過去?!靶孤丁薄耙保瑢⒙返臍堐E和路擬人化,使之仿佛具有了人的情態(tài)動作,甚至思想感情。小溪①它不分晝夜地在那兒流,幾棵樹環(huán)繞著它形成一個陰涼的所在。

②這清冽的泉水,養(yǎng)育我們,同時也養(yǎng)育過往日那村里的人們。①句的描寫盡管是可觀的,但“不分晝夜”使小溪仿佛有了某種人的意識或意志,而樹的“環(huán)繞”又讓小溪有了某種引力或魅力。②句的“養(yǎng)育”將小溪擬人化,具有母性的慈愛與陰柔之美。鼠麹草我愛它那從葉子演變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謙虛地摻雜在亂草的中間。但是在這謙虛里沒有卑躬,只有純潔,沒有矜持,只有堅強?!爸t虛”將鼠麹草擬人化。作者運用兩組對比,進一步賦予它以人的性格、品質以及意志,使之更加靈動和鮮活起來。有加利樹有時在月夜里,月光把被微風搖擺的葉子鍍成銀色,我們望著它每瞬間都在生長,仿佛把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周圍,甚至全山都帶著生長起來。作者賦予它可以帶著人的身體,甚至全山都生長起來的巨大能量,這種大美的形象顯然已經超越了一棵樹。后文“好像對著一個崇高的嚴峻的圣者”的比喻,進一步將其靈動生命韻味與鮮活生命氣息凸顯出來。4.“第二天太陽出來一蒸發(fā),草間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紅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還有一種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變成靛藍的顏色……”馮至散文“明凈、含蓄,在平凡事物中見出崇高,在樸素文字中見出華美”,結合文段分析這一特點。這幅采菌圖就像一幅色彩絢麗的水墨畫。馮至在比喻、排比句中著重運用了豐富的色彩形容詞“紅”“青”“褐”“白”“赭”“靛藍”等,通過色彩的搭配加強了畫面的視覺效果,營造了一種色彩的“熱鬧”。此外,馮至在使用這些顏色形容詞時,不僅描繪彩菌的色彩斑斕,而且還賦予彩菌生命的力量:人們的采菌活動是一種熱鬧,但熱鬧之中,各人有各人的世界。彩菌色彩的熱鬧和采菌活動的熱鬧相得益彰,但又層次分明,前后有序,從而使畫面呈現(xiàn)出氣氛感、整體感和層次感。這充分體現(xiàn)了馮至散文“明凈、含蓄,在平凡事物中見出崇高,在樸素文字中見出華美”的特點。5.《一個消逝了的山村》中句式的長短變化和整散結合運用十分合理,請選擇一個片段加以賞析。文中描寫鼠麹草的一段話:“我愛它那從葉子演變成的……沒有矜持,只有堅強?!毕壬⒑笳?句式長短不一,自由活潑生動,語氣平和舒緩。第一句既是長句又是散句,長句的特點使得句子表意嚴密細致,內容豐富,把“我”愛花朵、這些花朵是由葉子演變成的、花朵上面有白色的茸毛、花朵摻雜在亂草中間等多重信息巧妙糅合,自然流暢。散句則使表達靈活而有變化。第二句是短句及整句,通過對比的方式把鼠麹草的純潔堅強有力地凸顯出來。句式短小精練,對稱整齊,簡潔明快,朗朗上口,富有節(jié)奏感。6.第五段末尾,作者引用宋代李之儀《卜算子》的詞句“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有何巧妙處?《卜算子》中這一詞句,本指戀人雖相距遙遠,卻因“共飲長江水”而情意相通;此處用來比喻“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過一棵樹上的果實……都有些聲息相通的地方”,形象生動。作者筆下的泉水與宋詞中的“長江”同樣晝夜流淌,穿越歷史;宋詞中戀人之間雖相距遙遠而情意相通,作者與古人之間雖時代相殊,同樣心意相通。在這里,作者筆下的客觀事物和內心感受,分別與古代詞人詞句中的事物和感情兩相對應,巧妙地表達了作者當時由泉水而生發(fā)的關于人類、生命、歷史等的感慨。7.本文追尋著山村余韻,閃爍著哲思之美。請結合課文具體分析。①選取豐富物象來引發(fā)深刻的哲思。文章名為“一個消逝了的山村”,但作者無意去追尋山村的歷史,或者想象山村的過去,而是將筆墨重點放到眼前這個山村。他抓取了山村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事物和生活畫面展開描寫。清冽的泉水、堅強的鼠麹草、高大的有加利樹、雨后的菌子,讓我們看到生活中積極、光明的一面;野狗的嗥叫、麂子的嘶聲,讓我們看到生活的苦難和可怕的一面。②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賦予文章以深遠的歷史厚重感和哲理內涵。文章寫了眼前這個村莊的不同時間的不同風物,乃至不同的生活側面,而不論哪個時間、哪種風物、哪個側面,又無一不和歷史相關,和更廣泛、深遠的人類生活相關。比如通過對鼠麹草和村女的描繪,引發(fā)對弱小生命鄙棄浮夸的哲思。文章由眼前景物產生聯(lián)想、引發(fā)感悟,在結構上回環(huán)往復,顯示出一種從容舒展又嚴謹完整的藝術面貌。8.作者說,“我不能研究這個山村的歷史,也不愿用想象來裝飾它”。然而通篇而觀,作者的思考與想象密不可分,呈現(xiàn)出沉著深婉、樸素雋永的行文風格,這種風格是如何體現(xiàn)出來的?(1)在描寫對象的選擇上,這篇散文并不著眼于名山勝水,而是關注那些無名的自然風物,努力還原它們樸素的本來面目,著力抒寫它們無形中帶給作者的感動和啟示。僅有的個別人物也不是指點江山的英雄,而是同自然一樣樸素的農民、市民?!白匀焕餆o所謂奇,無所謂勝,縱使有些異乎尋常的現(xiàn)象,但在永恒的美中并不能顯出什么特殊的意義。”(《山水·后記》)(2)在描寫手法上,與山水的自然和人物的樸質保持一致,作者避免夸張渲染的筆墨,凡所敘之事都以嚴肅樸素的筆法出之,凡所抒之情皆以謙虛誠懇的筆調節(jié)制之,給人凝重簡練而又樸厚深遠的美感。字里行間傳達出一種雍容寧靜、明澈朗悟的智慧,宛如一首沉思的詩。從文本來看,作者在草木中追尋山村的余韻,提到了一些具體的風物意象,也抒發(fā)了不同的思考。文章結構清晰,寫法均為“眼見—哲思”。9.通觀全文,你從這個消逝的村莊的自然風物中獲得了哪些生命的啟示?從全文看,這個地方的山水自然——溪水、山丘、植物、動物、村莊和人類一道,共同譜寫了生命的樂章和歷史的久遠,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過程與意義。生命中有鼠麹草般的謙虛與平靜,也有有加利樹般的高傲與尊嚴;有今昔共享同一泉水滋養(yǎng)的聲息相通,也有野狗覓食般的殘酷競爭;有采菌子的熱鬧與喧嘩,也有村女牧羊時的淡然與恬靜;有麂子般的誠實與美麗,也有獵夫般的陰謀與算計。但無論怎樣,自然的山水風物生生不息,啟迪我們思考生命本質在于質樸、純真、堅強、謙虛、崇高、尊嚴等一切美好的品質,應該鄙棄浮夸、爭奪、陰謀、傷害等有損他人、社會和自然的言行。10.有人認為,這篇寫“靈魂里的山川”的散文,表現(xiàn)了作者“歌德式”的詩性生活態(tài)度,即思想和靈魂超越現(xiàn)實的喧囂,執(zhí)著于對純粹精神和藝術世界的追求。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簡要說說理由。觀點一:同意。①這篇文章寫于1942年,此時正是中國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時期。此文寫作者避居山林,寄情山水,對現(xiàn)實和時局表現(xiàn)出一種超然和淡然的態(tài)度。②文章所寫內容不僅與當時國家、民族的命運沒有什么關系,甚至與作者當時的教書育人生活也沒有什么關系,純粹是在文學藝術的世界里放飛自己的才情與思想。觀點二:不同意。①作者并沒有完全超越現(xiàn)實。文章中有“浩劫”二字,而1942年恰好有一場關乎國家、民族乃至人類的“浩劫”;文章末尾“風雨如晦的時刻”含蓄地點明時代特點。②文章所表達的自然美好、生命美好、人類聲息相通等人生感悟,以及末段所寄托的珍愛自然、珍愛生命、珍愛和平、共創(chuàng)人類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