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統(tǒng)歷年真題和題庫部分_第1頁
消化系統(tǒng)歷年真題和題庫部分_第2頁
消化系統(tǒng)歷年真題和題庫部分_第3頁
消化系統(tǒng)歷年真題和題庫部分_第4頁
消化系統(tǒng)歷年真題和題庫部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名詞解釋

1、假小葉2.肝硬化(一)填空1、最易發(fā)展為肝硬化的病毒性肝炎是------------------和-------------------。

2.慢性胃潰瘍的常見部位

。

3.

消化性潰瘍最好發(fā)于

。乙肝丙肝胃小彎近幽門側十二指腸球部前、后壁胃小彎近幽門側(二)判斷對錯(在相應的括號內打√或×)1、消化性潰瘍的穿孔以十二指腸潰瘍病比胃潰瘍病常見。()2、胃潰瘍主要表現為餐后痛,十二指腸潰瘍則為空腹痛。()3、急性病毒性肝炎是一種急性滲出性炎。()√

×

1.有關食道癌的描述,哪項是錯誤的A食道上段常見B鱗狀上皮癌多見C可見原位癌D亞硝胺與食道癌發(fā)生有關胞表皮細胞√

×

(A)

2.胃炎中屬于癌前疾病的是A慢性淺表性胃炎B慢性萎縮性胃炎C肥厚性胃炎D疣狀胃炎

3、下列哪種病毒屬DNA病毒()A乙型肝炎病毒B丙型肝炎病毒C戊型肝炎病毒D甲型肝炎病毒E丁型肝炎病毒4下列關于十二指腸潰瘍的敘述,錯誤的是A一般比胃潰瘍小B比胃潰瘍更易惡變C潰瘍?yōu)閳A形或橢圓形D比胃潰瘍更易穿孔E潰瘍底部四層結構與胃潰瘍的病變相似×

穿孔:十二指腸潰瘍

>

胃潰瘍5、毛玻璃樣肝細胞可見于A急性普通型肝炎B慢性普通型肝炎C急性重型肝炎D亞急性重型肝炎E酒精性肝病毛玻璃樣肝細胞:多見于HBsAg攜帶者、慢性肝炎患者毛玻璃樣肝細胞多見于HbsAg攜帶及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組織。光鏡下,HE染色切片上,此等肝細胞漿內充滿嗜酸性細顆粒狀物質,不透明似毛玻璃樣故稱毛玻璃樣肝細胞。這些細胞內含有大量HbsAg,電鏡下為線狀或小管狀存在內質網池內。6下列肝硬化腹腔積液形成的原因中,錯誤的是A血管緊張素、醛固酮水平升高B肝細胞合成凝血酶原減少C肝細胞合成的清蛋白減少D肝淋巴液外溢E門脈高壓7、肝硬化的特征性病變是A肝細胞增生B小膽管增生C纖維組織增生D肝細胞壞死E假小葉形成8、下列有關假小葉的描述中,錯誤的是A體積大小不等B肝細胞索排列紊亂C中央靜脈偏位或缺如D可見匯管區(qū)E肝細胞異型性顯著9、伴有惡性貧血的慢性胃炎是A巨大肥厚性胃炎B慢性淺表性胃炎C疣狀胃炎DA型慢性萎縮性胃炎EB型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體胃底胃竇區(qū)(20%)賁門區(qū)(5%)胃底胃體區(qū)(75%)胃酸在哪兒產生?A型B型1.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的病理改變可分為四層,由淺到深可分為:滲出層、肉芽組織層、瘢痕組織層和壞死層()2.潰瘍病特指發(fā)生于消化管的潰瘍。()3.消化性潰瘍最好發(fā)于:()A胃小彎近幽門部B十二指腸球部C胃與十二指腸球部D十二指腸下段E胃體部×

B

4.最易發(fā)生幽門梗阻癥狀的潰瘍是A.胃角潰瘍B.胃竇潰瘍C.球后潰瘍D.胃多發(fā)性潰瘍E.幽門管潰瘍5.消化性潰瘍最主要癥狀是A.噯氣、反酸、惡心B.嘔吐C.無規(guī)律性上腹痛D.無規(guī)律性下腹痛E.節(jié)律性上腹痛6.伴有惡性貧血胃炎的是()A.淺表性胃炎B.巨大肥厚性胃炎C.疣狀胃炎D.B型萎縮性胃炎E.A型萎縮性胃炎2病毒性肝炎基本病變中,屬于間葉反應性增生及肝細胞再生的有:()AKupffer細胞;B氣球樣變性;CAcidoplilicbodyD點狀壞死;

A關于病毒性肝炎的病理變化,哪項不正確

A.炎癥細胞主要是淋巴、單核細胞

B.肝細胞變性主要是細胞水腫及嗜酸性變

C.嗜酸性變可發(fā)展為嗜酸性壞死

D.肝細胞無再生性變化

E.枯否細胞及成纖維細胞均可增生×

病毒性肝炎基本病變各型病毒性肝炎病變基本相同:變質性炎病變包括:

1.肝細胞變性、壞死2炎細胞浸潤3.肝細胞再生4.間葉反應性增生小膽管增生增生變質滲出1.肝細胞變性、壞死(變質)⑴肝細胞變性:?①細胞水腫:

②嗜酸性變:胞漿疏松化→氣球樣變最常見的變化核縮小、深染胞漿濃縮,嗜酸性↑累及單個或幾個細胞③脂肪變性:主要見于丙型肝炎1.肝細胞變性、壞死(變質)⑵肝細胞壞死:①溶解性壞死:發(fā)生:細胞水腫→氣球樣變→根據壞死范圍分為:①點狀壞死②碎片狀壞死③橋接壞死④大塊壞死液化性壞死溶解性壞死。1.肝細胞變性、壞死(變質)⑴肝細胞變性:→⑵肝細胞壞死:②嗜酸性壞死:發(fā)生:表現:

本質:嗜酸性變→嗜酸性壞死胞漿進一步濃縮,核消失,形成圓形深紅色濃染小體,稱嗜酸性小體。

細胞凋亡對肝臟影響小1.肝細胞變性、壞死(變質)⑵肝細胞壞死:①溶解性壞死:發(fā)生:細胞水腫→氣球樣變→根據壞死范圍分為:①點狀壞死②碎片狀壞死③橋接壞死④大塊壞死

②嗜酸性壞死:

發(fā)生:表現:液化性壞死溶解性壞死。嗜酸性變→嗜酸性壞死胞漿進一步濃縮,核消失,形成圓形深紅色濃染小體,稱嗜酸性小體。

細胞凋亡1、肝細胞變性、壞死(變質)2、炎細胞浸潤(滲出)

部位:小葉內壞死區(qū)、匯管區(qū)浸潤炎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

1、肝細胞變性、壞死(變質)2、炎細胞浸潤(滲出)3、增生:

肝細胞再生

間葉反應性增生小膽管增生

各型病毒性肝炎均屬變質性炎,以肝細胞變性壞死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細胞浸潤、肝細胞再生和纖維組織增生肝細胞變性、壞死

(二)炎細胞浸潤:小葉內壞死區(qū)、匯管區(qū)見到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三)增生1.肝細胞再生:常出現于壞死的肝細胞周圍;根據網狀支架是否完整分為完全再生、結節(jié)狀再生2.間質反應性增生和小膽管增生:庫普弗細胞、成纖維細胞和小膽管增生變性壞死①細胞水腫①溶解性壞死②嗜酸性變②嗜酸性壞死各型病毒性肝炎均屬變質性炎,以肝細胞變性壞死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細胞浸潤、肝細胞再生和纖維組織增生肝細胞變性、壞死

1.變性①細胞水腫:②嗜酸性變:2.壞死:①溶解性壞死:細胞水腫→氣球樣變根據壞死范圍分為:點狀壞死、碎片狀壞死、橋接壞死、大塊壞死

②嗜酸性壞死:嗜酸性變→嗜酸性壞死

(二)炎細胞浸潤:小葉內壞死區(qū)、匯管區(qū)見到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三)增生

1.肝細胞再生:常出現于壞死的肝細胞周圍;根據網狀支架是否完整分為完全再生、結節(jié)狀再生2.間質反應性增生和小膽管增生:庫普弗細胞、成纖維細胞和小膽管增生胞漿疏松化→氣球樣變核縮小、深染,胞漿濃縮,嗜酸性↑累及單個或幾個細胞四、簡答題1、簡述門脈性肝硬化的鏡下病變特點。2、簡述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理特點。3、門脈性肝硬化門靜脈高壓出現的機制和臨床表現四、肝炎的臨床病理類型

急性普通型慢性重型黃疸型無黃疸型輕度中度重度急性重型亞急性重型1、急性(普通型)肝炎:最常見(1)黃疸型:

無黃疸型:我國此型多見

d肝細胞索網狀纖維支架完整→肝細胞再生→可恢復原結構功能

(2)病理變化

①光鏡:肝小葉結構完好b肝細胞壞死輕微:點狀,嗜酸性小體c輕度炎細胞浸潤:匯管區(qū)、肝小葉內

e黃疸型:壞死較重,毛細膽管內有淤膽現象

肉眼:肝臟體積↑、包膜緊張、黃或灰黃、表面光滑

a肝細胞廣泛變性:胞漿疏松化、氣球樣變

(二)慢性(普通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病程持續(xù)在半年以上者。

橋接壞死是慢性活動性肝炎的重要特點假小葉肝硬化(三)重型病毒性肝炎

最嚴重較少見

1、急性重型肝炎

(爆發(fā)型、電擊型、惡性)

起病急、病程短(10天左右)病變嚴重、死亡率高。

(1)病理變化

光鏡:

①肝細胞廣泛而嚴重的大塊壞死、肝細胞索解離

②肝竇明顯擴張、少量炎細胞浸潤

③肝細胞無明顯再生現象

④Kupffer細胞增生肥大、吞噬活躍

>2/3肝實質

①病理變化

肉眼:

肝體積明顯縮小、以左葉為甚,重量減輕切面:黃色或紅褐色急性重型肝炎左葉右葉

2、亞急性重癥性肝炎

病程較長(數周-數月)、多數是急性轉化而來。(1)病理變化

光鏡下:

①肝細胞亞大塊壞死、肝細胞結節(jié)狀再生

②明顯的炎細胞浸潤

③纖維組織、小膽管增生

2、亞急性重癥性肝炎

肉眼觀:

體積縮小、皺縮、黃綠色,質地略硬。切面、表面可見有大小不等的結節(jié)肝體積縮小、

②結局

及時合理治療病變可停止多數發(fā)展壞死后性肝硬化

急性重型肝炎發(fā)生機制主要是免疫功能過強,感染病毒多,毒力強。()√HBV侵入肝細胞肝細胞內復制病毒釋放入血刺激機體免疫系統(tǒng)致敏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產生抗體T淋巴細胞致敏病毒抗原整合到肝細胞膜上消滅病毒損傷肝細胞

簡述門脈性肝硬化的鏡下病變特點

1、鏡下:

1.假小葉

①肝細胞索排列紊亂;變性、壞死、再生

②中央靜脈偏位、缺如、多個

③匯管區(qū)可在假小葉內

2.纖維間隔窄而一致:

淋巴、單核細胞浸潤,小膽管增生及假膽管。假小葉(大小相仿)結構改變肝細胞改變:變性、壞死、再生中央靜脈:偏位、缺如兩個或以上肝細胞索:排列紊亂纖維間隔:淋巴、單核細胞浸潤小膽管增生和假膽管形成(窄一致)5、下列哪項不是胃潰瘍的并發(fā)癥

A.穿孔

B.出血

C.反復發(fā)作

D.癌變

E.幽門狹窄6、肝組織橋接壞死常見于:

A.急性普通性肝炎

B.慢性持續(xù)性肝炎

C.慢性活動性肝炎

D.急性重癥肝炎

E

亞急性重癥肝炎7、下列哪項不屬于肝功能不全?A.出血傾向B.腹水C.肝昏迷D.蛋白質合成障礙

E.黃疸2、肝功能障礙

①蛋白合成障礙:②出血傾向

③黃疸④雌激素滅活障礙肝合成尿素減少→血氨⑤肝性腦病

肝硬化最嚴重的后果,也是死亡的又一重要原因

“肝膽相照”“肝腦涂地”“歃血為盟”“心慈手軟”黃疸蛋白質合成障礙肝性腦病出血傾向雌激素滅活障礙(三)☆臨床病理聯系☆

1.門靜脈高壓

2.肝功能障礙①脾大②胃腸道淤血水腫③腹水④側支循環(huán)失形成①蛋白質合成障礙②出血傾向③黃疸④雌激素滅活障礙⑤肝性腦病門脈性肝硬化晚期肝功能不全的表現是A脾腫大B胃腸淤血水腫C蜘蛛狀血管痣D食管下段靜脈曲張E痔靜脈怒張

常見于慢性肝炎1.如果胃竇部發(fā)現一個潰瘍,請根據學過的病理知識列表說明此潰瘍是良性潰瘍還是惡性潰瘍。

良性潰瘍(4分)惡性潰瘍(4分)

外形圓或橢圓形火山口狀大小直徑<2cm直徑>2cm深度較深較淺邊緣整齊不隆起不整齊隆起底部較平坦凹凸不平周圍粘膜皺襞向潰瘍集中皺襞中斷隆起

2.試比較病毒性肝炎各臨床類型的病理形態(tài)學特點和各自轉歸如何。急性普通型肝炎,廣泛肝細胞變性,點狀壞死,多數半年內痊愈,乙、丙型可轉為慢性肝炎(2分)。慢性普通型肝炎,根據炎癥、壞死、纖維化程度將慢性肝炎分輕、中、重三類(2分)。急性重型肝炎,肝細胞大片壞死,肝細胞再生不明顯,大多死亡,少數轉為亞急性重型肝炎(2分)。亞急性重型肝炎,肝細胞亞大片壞死伴結節(jié)狀再生,少數停止發(fā)展并有治愈可能,多數轉變?yōu)閴乃篮笮愿斡沧?2分)。病毒性肝炎的臨床病理類型及病變特點;

目前國內將病毒性肝炎分為急性、慢性及重型肝炎三大類:

1.急性普通型肝炎

可分為黃疸型和無黃疽型。肝小葉結構完好,病變以肝細胞廣泛變性,主要為肝細胞胞質疏松化和氣球樣變。肝細胞壞死輕微,表現為肝小葉內散在的點狀壞死和嗜酸性小體。黃疸型急性普通型肝炎壞死灶稍多、稍重,可見毛細膽管腔內膽栓形成。

2.慢性普通型肝炎

根據肝細胞壞死、纖維化程度等將慢性肝炎分為輕、中、重度3類:

(1)輕度慢性肝炎:有點灶狀壞死,偶見輕度碎片狀壞死,匯管區(qū)纖維組織增生,肝小葉結構完整。

(2)中度慢性肝炎:肝細胞壞死明顯,可見中度碎片狀壞死及特征性的橋接壞死。肝小葉內有纖維間隔形成,但小葉結構大部分保存。

(3)重度慢性肝炎:肝細胞壞死嚴重且廣泛,有重度的碎片狀壞死及大范圍橋接壞死。壞死區(qū)出現肝細胞不規(guī)則再生。小葉周邊及小葉內纖維組織增生,并可形成纖維條索狀連接,分隔肝小葉結構,晚期出現小葉結構紊亂,形成假小葉。

3.重型肝炎

本型病情嚴重,根據起病急緩及病變程度,可分為急性重型和亞急性重型兩種。

(1)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急,病變發(fā)展迅猛,病死率高,故又稱暴發(fā)型或電擊型肝炎。病理變化表現為肝細胞壞死嚴重而廣泛,壞死面積約占2/3。肝寞內及匯管區(qū)有多量淋巴細胞及吞噬細胞浸潤。肝細胞再生現象不明顯。肉眼觀,肝體積顯著縮小,尤以左葉為甚,重量減至600~800g,質地柔軟,包膜皺縮。切面呈黃色或褐紅色,故又稱急性黃色(或紅色)肝萎縮。

本型肝炎大多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如能渡過急性期,部分病例可發(fā)展為亞急性重型肝炎。

(2)亞急性重型肝炎:多數是由急性重型肝炎遷延而來,或一開始病變就比較緩和呈亞急性經過。少數病例可能由普通型肝炎惡化而來。病程1至數個月。

本型肝炎的病理特點是大片的肝細胞壞死(壞死面積約占50%)同時出現肝細胞結節(jié)狀再生。由于壞死區(qū)網狀纖維支架塌陷和膠原纖維化,致使再生的肝細胞失去原有依托呈不規(guī)則結節(jié)狀。小葉內外有大量炎細胞浸潤。結節(jié)間小膽管增生,常見膽汁淤積形成膽栓。肉眼觀,肝臟不同程度縮小,被膜皺縮,,病程長者可出現壞死后性肝硬化之改變。病毒性肝炎的臨床病理類型及病變特點;

目前國內將病毒性肝炎分為急性、慢性及重型肝炎三大類:

1.急性普通型肝炎

可分為黃疸型和無黃疽型。肝小葉結構完好,病變以肝細胞廣泛變性,主要為肝細胞胞質疏松化和氣球樣變。肝細胞壞死輕微,表現為肝小葉內散在的點狀壞死和嗜酸性小體。黃疸型急性普通型肝炎壞死灶稍多、稍重,可見毛細膽管腔內膽栓形成。

2.慢性普通型肝炎

根據肝細胞壞死、纖維化程度等將慢性肝炎分為輕、中、重度3類:

(1)輕度慢性肝炎:有點灶狀壞死,偶見輕度碎片狀壞死,匯管區(qū)纖維組織增生,肝小

葉結構完整。

(2)中度慢性肝炎:肝細胞壞死明顯,可見中度碎片狀壞死及特征性的橋接壞死。肝小

葉內有纖維間隔形成,但小葉結構大部分保存。

(3)重度慢性肝炎:,重度的碎片狀壞死及大范圍橋接壞死。壞死區(qū)出現肝細胞不規(guī)則

再生。小葉周邊及小葉內纖維組織增生,并分隔肝小葉結構,晚期出現小葉結構紊

亂,形成假小葉。3.重型肝炎

本型病情嚴重,根據起病急緩及病變程度,可分為急性重型和亞急性重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急,病變發(fā)展迅猛,病死率高,故又稱暴發(fā)型或電擊型肝炎。

①病理變化光鏡:為肝細胞壞死嚴重而廣泛,壞死面積約占2/3。壞死區(qū)和匯管區(qū)有多量淋巴細胞及吞噬細胞浸潤。

肝細胞再生現象不明顯。

肉眼:肝體積顯著縮小,尤以左葉為甚,重量減至600~800g,質地柔軟,

包膜皺縮。切面呈黃色或褐紅色,故又稱急性黃色(或紅色)肝萎縮。

②轉歸:大多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如能渡過急性期,部分病例可發(fā)展為亞急性重型肝炎。

(2)亞急性重型肝炎:。

①病理變化光鏡:亞大塊肝細胞壞死,肝細胞結節(jié)狀再生。

小葉內外有大量炎細胞浸潤。小葉周邊有小膽管增生、較陳舊的病變區(qū)有明顯的纖維組織增化。

肉眼:肝臟體積縮小,重量減輕,質地略硬。肝臟變形,左葉萎縮明顯,表面可見大小不等的結節(jié)。

②轉歸:治療及時得當,病變可能停止進展。多數發(fā)展為壞死后性肝硬化。3.肝穿刺標本診斷中度慢性肝炎的主要依據是什么?4.臨床體檢時發(fā)現某人肝臟腫大,據你所學過的知識,考慮有哪幾種病的可能(舉四種)并簡述所舉各疾病的病變特點(肉眼和鏡下)。中度碎片狀壞死(2分)、特征性的橋接壞死(2分),小葉內纖維間隔形成肝小葉大部分保存(2分)。肝臟腫大可見脂肪肝、急性肝淤血、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原發(fā)性肝癌。脂肪肝肝大色黃,鏡下肝細胞內見大小不等空泡(2分)急性肝淤血肝大暗紅色,鏡下見小葉中央靜脈和肝竇擴張,充滿紅細胞(2分)。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肝大,如有淤膽可呈暗綠色,鏡下肝細胞廣泛變性,點狀壞死(2分)。原發(fā)性肝癌肝大,見灰白色腫塊,鏡下見肝細胞癌或膽管細胞癌表現(2分)。哪幾型病毒性肝炎易發(fā)展成肝硬變?試述肝硬變的形成過程及病變特點。^^重度慢性肝炎和亞急性重型肝炎(2分)。肝細胞變性,壞死和炎癥,膠原纖維增生(肝小葉、匯管區(qū)),早期病變稱肝纖維化,纖維相互連接,分隔原有肝小葉殘余肝細胞結節(jié)狀再生(3分),假小葉形成(3分)。肝硬變的病變特點,正常肝小葉結構破壞,代之以大小不等的假小葉。假小葉內肝細胞常有不同程度的變性和膽色素沉著,假小葉間的纖維間隔較寬闊且厚薄不均,其中炎性細胞浸潤、小膽管增生均較顯著。^^請比較門脈性肝硬變與壞死后性肝硬變的病理改變有什么異同之處,并簡述其對機體的影響。門脈性肝硬化壞死后性肝硬化1主要病因重度慢性肝炎亞急性重型肝炎2形態(tài)類型小結節(jié)型大結節(jié)或大小結節(jié)混合型3肉眼觀察結節(jié)大小一致,多在0.1~0.5cm之間,纖維間隔較窄且均勻一致。結節(jié)大小不等,多在0.5~1cm之間,少數達6cm,纖維間隔較寬且寬窄不一。4鏡下觀察假小葉大小、形狀較一致,小葉間間隔較窄假小葉大小、形狀極不一致,小葉間間隔較寬,炎細胞浸潤及小膽管增生明顯5臨床表現及轉歸門脈高壓癥明顯,病程長肝功能障礙嚴重,癌變率高^^試述門脈性肝硬變的腹水形成的機理。^^①門脈壓力↑→腹腔毛細血管壓力↑、通透性↑→漏出(2分)。②肝竇壓力↑→淋巴液↑→通過肝被膜漏出腹腔。③肝功↓→白蛋白↓→膠體滲透壓↓→腹水↑(2分)④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破壞↓,水鈉潴留(2分)。^^肝硬變患者門靜脈高壓發(fā)生的機理怎樣?^^竇性阻塞(2分):肝血竇閉塞、竇周纖維化,竇后性阻塞(2分):假小葉、纖維化壓迫小葉下靜脈,竇前吻合(2分):肝動脈和門靜脈異常吻合,導致門靜脈回流受阻,門靜脈壓力增高。^^門脈性肝硬化形成的假小葉有哪些特點?^^正常肝小葉結構被破壞,由廣泛增生的纖維組織將肝細胞再生結節(jié)分割包繞成大小不等、圓形或橢圓形的肝細胞團(2分)。特點:大小不一,中央靜脈缺如或偏位,肝細胞變性或壞死(4分)。^^敘述胃癌的擴散途徑。^^直接擴散(2分):擴散至胃周圍臟器如肝、胰、大小網膜等。淋巴道轉移(2分):由近至遠,由淺入深轉移,是胃癌轉移的主要途徑,首先轉移到局部淋巴結,如胃小彎、幽門下、肝門、腸系膜根部的淋巴結,以后再通過淋巴管發(fā)生遠處淋巴結轉移。最常見且有意義的為癌細胞通過胸導管轉移到左鎖骨上淋巴結,該淋巴結的腫大、質硬、不能移動,有一定的診斷意義。血道轉移(2分):多發(fā)生在晚期,經門靜脈轉移到肝,其次可轉移至肺、腦、骨等器官。。種植性轉移(2分):胃癌的一個特點是有腹腔內廣泛播散的傾向,這種轉移一方面通過腹膜下的淋巴管網絡,另一方面由種植性轉移所致。浸潤至胃漿膜面的癌細胞,特別是胃粘液癌細胞可脫落到腹腔,種植于腹壁及盆腔器官的腹膜上,如種植于卵巢,形成轉移性粘液癌者,稱為Krukenberg瘤。癌細胞浸潤至胃漿膜外,脫落種植于腹壁和盆腔器官上。^^比較食管癌、胃癌和大腸癌的好發(fā)部位、組織來源、肉眼特點、組織學類型、轉移規(guī)律及對機體的影響。食管癌由食管粘膜上皮或腺體發(fā)生的惡性腫瘤,多發(fā)生在三個生理狹窄處,食管中段最多見,肉眼:髓質型,蕈傘型,潰瘍型,縮窄型。組織學類型:鱗癌最常見,腺癌次之,臨床上患者出現進行性吞咽困難,擴散和轉移可直接擴散、淋巴道轉移、血道轉移(3分)。胃癌來源于胃粘膜上皮或腺體的惡性腫瘤,胃癌好發(fā)于胃竇部小彎側,肉眼形態(tài)分三型:息肉/蕈傘型、潰瘍型、浸潤型,組織學類型以腺癌最常見,擴散和轉移可直接擴散、淋巴道轉移、血道轉移、種植性轉移(3分)。大腸癌大腸粘膜和腺體發(fā)生的惡性腫瘤。好發(fā)直腸、乙狀結腸,肉眼形態(tài)分隆起型、潰瘍型、浸潤型、膠樣型,乳頭狀腺癌、管狀腺癌最常見,擴散和轉移可直接擴散、淋巴道轉移、血道轉移、種植性轉移(3分)。

病史摘要:患者,女,59歲,因大量嘔血急診入院?;颊呒韧0l(fā)生上腹痛,開始多發(fā)生于飯前,偶也在飯后發(fā)作。近數月來腹痛頻繁且無一定規(guī)律,食欲不振,并逐漸消退。前兩日上腹疼痛后有輕度腹瀉,大便呈黑色,頭昏乏力。今晨惡心嘔吐咖啡色液體三次約300毫升。體檢:貧血外觀,神志淡漠,四肢冰冷,體溫36.6℃,脈搏132次/分,血壓50/30毫米汞柱,心肺(-)、腹軟、肝脾(-),腸鳴音亢進。實驗室檢查:血紅蛋白5.1克%,紅細胞220萬/mm3,白細胞5400個/mm3,大便柏油樣,潛血試驗++++。入院后經輸血、抗休克等治療,搶救無效死亡。尸解摘要:胃大彎21厘米,漿膜面尚光滑,胃及十二指腸、空腸內見大量積血。在胃小彎竇部見一個較大的潰瘍直徑約2.5厘米,深0.5厘米,底部較污濁,周邊粘膜隆起,切面灰白質韌。鏡下見潰瘍旁粘膜細胞體積較大,排列不整齊,上皮細胞核亦大小不一,形態(tài)不一,染色較深,潰瘍底部的肌層完全破壞,被瘢痕組織代替。在胃小彎網膜根部找到兩個花生米大小淋巴結,切面灰白,質地較軟,鏡下在淋巴結的邊緣區(qū)可見上述的胃上皮細胞。問題:(1)本例病例的病理診斷(包括部位、類型、性質)及診斷依據。(2)本例的死亡原因是什么?病理診斷:胃小彎竇部潰瘍惡變(7分)。診斷依據:病史:既往常發(fā)生上腹痛,開始多發(fā)生于飯前,偶也在飯后發(fā)作。近數月來腹痛頻繁且無一定規(guī)律,食欲不振。體征:貧血外觀,神志淡漠,四肢冰冷,脈搏132次/分,血壓50/30毫米汞柱,實驗室檢查:血紅蛋白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