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緒論藻類概述_第1頁
第一章緒論藻類概述_第2頁
第一章緒論藻類概述_第3頁
第一章緒論藻類概述_第4頁
第一章緒論藻類概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生生物學

一、紅棕色或粉紅色水(圖1)

紅棕色水中出現的藻類與生物(圖1.1)

二、淡綠、翠綠或濃綠色水體(圖2)綠色水體中常出現的藻類(圖2.1)

三、暗綠色及墨綠色水(圖3)

暗綠色水中常出現的藻類(圖3.1)

四、黑褐色與醬油色水(圖4)

黑褐色水中常出現的鞭毛藻與夜光蟲(圖4.1)

五、黃(酸)色水(圖5)

黃(酸)色水中常出現的藻類(圖5.1)六、黃綠帶紅色水(圖6)

七、白濁水(圖7)白濁水中常出現的水生動物(圖7.1)

八、清色水(圖8)

一、學習本課程的幾點說明二、水生生物定義、內容與任務三、水生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四、水生生物的發(fā)展史五、水生生物學的研究方向六、參考書目一、學習本課程的幾點說明1.主要章節(jié)

2.

內容講授3.

學習方法4.

課程考核二、水生生物的定義與任務1.定義:是生態(tài)學的一部分,它研究水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物與其生活環(huán)境(物理的、化學的)相互關系、種內關系(年齡組成、雌雄比例)、種間關系(食物鏈、食物競爭等)的一門科學,目的是為了調整某些生物學過程和形成整個水環(huán)境的優(yōu)良水質,控制水域的生物生產力和凈水的形成。二、水生生物的定義與任務2.任務:(1)識別水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常見的動、植物種類。了解其生活習性和與漁業(yè)生產的關系;(2)掌握水生生物學的一般調查研究方法,指導和發(fā)展?jié)O業(yè)生產,控制和防治水域污染。

三、水生生物學的研究對象1.漂浮生物(Neuston):生活在水的表層,個體很微小。包括細菌和部分水生高等植物。2.浮游生物(Plankton):生活在水中,個體很微小,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觀察清楚,沒有強有力的運動器官,只能隨波逐浪,不能抵抗波濤沖擊的一類生物。包括浮游動物和浮游植物。三、水生生物學的研究對象3.底棲生物(Benthos):長期生活在水底的一類藻類與無脊椎動物。4.周從植物(Aquaticplant):生活在水體四周的一類水生高等植物。5.游泳生物(Necton):運動能力很強,能進行長距離游泳或能克服較急的水流的一類生物。

四、水生生物的發(fā)展史

(一)國外發(fā)展史1.公元前:Aristotle(384-322)建立生物學分類系統(tǒng)。2.18世紀:各國科學家,水生脊椎動物、哺乳動物及肉眼可見的無脊椎動物與植物,以描述為主。3.18世紀中:Leeuwenhoek(16321723)的顯微鏡問世,著手研究個體微小的水生生物。4.18世紀末:C.Linnaeus發(fā)表“自然系統(tǒng)”,確定雙名法。四、水生生物的發(fā)展史

5.19世紀中葉:歐洲相繼出現工廠。研究生物生產力、生物與環(huán)境關系及水污染等。6.1887年:Henson設計了Planktonet,提出Plankton。率“National”號赴北大西洋采集浮游生物。出版數十冊。7.1899年:Weber率“Siboga”號對熱帶太平洋進行調查。出版60余冊。8.1895年:Sars出版《挪威甲殼動物》。四、水生生物的發(fā)展史

9.1892年:Plon生物站。《國際普通水生生物和水文學集刊》。10.1869-1904年:Forel出版日內瓦淡水生物的著作。11.20世紀中至今:水域生產力、水生物遙感技術、生物技術等

(二)國內水生生物發(fā)展史1.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有關一些水生生物的描述。2.1920年:進行過我國大規(guī)模的海洋調查。3.50年代:我國湖泊、水庫、江河進行水生生物調查。1950年出版了我國第一部關于淡水生物學的指導書《湖泊調查基本知識》4.60年代:著重研究水體生物生產力。

(二)國內水生生物發(fā)展史5.80年代:研究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主要成果有:1)水生生物分類工作取得了較大成績,出版了大批教材及基礎讀物。2)初步摸清了我國水生生物的種類、分布和習性,為開發(fā)利用水生生物資源提供了必要的基礎。3)進行了海洋、內陸水域的漁業(yè)資源調查。4)進行了固氮藍藻的培養(yǎng)和農、漁業(yè)應用的研究。(二)國內水生生物發(fā)展史5)以漁業(yè)為目的的對水體生態(tài)系及生態(tài)系統(tǒng)管理方法開展了研究6)對一些在養(yǎng)殖生產過程中的經驗性措施進行了科學總結和理論研究7)特近年來,我國已進入南太平洋、南極洲進行調查,1985年,在南極喬治王島上建立了我國第一個考察站-長城站。1988年底,又在南極大陸上建立了中山站。

五、水生生物的研究方向

(一)微型生物學及資源與開發(fā):微型生物生物學不僅在水生生物的食物網鏈、物質循環(huán)、能量流動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是水產養(yǎng)殖開發(fā)的主要領域之一。(如光合細菌、芽孢桿菌)研究海水、淡水中水生微生物、原生動物、藻類的生態(tài)類群,它將對漁業(yè)生物資源的持續(xù)利用提供決策,并為人們深入認識水圈生命支持系統(tǒng)產生深刻影響;另一方面研究餌料生物的人工培養(yǎng)和開發(fā),為人工育苗和幼體培養(yǎng)提供活餌保證。(如輪蟲、小球藻等)五、水生生物的研究方向(二)水生生物生態(tài)學與環(huán)境保護:以水生生物生態(tài)學理論為指導,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密切結合。在水質分析的基礎上,探討水域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等與水生生物動態(tài)之間的關系;將水生微生物資源與動態(tài)、原生動物學和水生生物生態(tài)學緊密結合,探討微型生物在水域生態(tài)、水質檢測和污水處理中的地位與作用。五、水生生物的研究方向

(三)水生生物生理生化與分子生物學:

以水生動物生殖生物學和養(yǎng)殖生物學理論為基礎研究,結合水產動物苗種培育、營養(yǎng)生化、免疫功能和疾病防治以及活性物質提取等,利用現代生物學技術探索水生動物生殖、水生經濟品種優(yōu)化、健康養(yǎng)殖的規(guī)律以及活性物質開發(fā)等。六、參考書目

1.王家楫,1961,(中國輪蟲志),北京:科學出版社.2.尹左芬,1961,(無脊椎動物學),北京:科學出版社.3.江靜波,1986,(無脊椎動物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劉月英,(中國經濟動物志),淡水軟體動物,北京:科學出版社.5.劉瑞玉,1955,(中國北部經濟蝦類),北京:科學出版社.6.劉瑞玉、鐘振如,1986,(南海的對蝦類),北京:農業(yè)出版社.7.朱浩然,1991,(中國淡水藻類)(第二版),北京:科學出版社.8.堵南山等,1989,(甲殼動物學)(上、下冊),北京:科學出版社.9.蔣燮治,堵南山,1979,(中國動物志),北京:科學出版社.10.蔡邦華,1956,(昆蟲分類學)(上冊),北京:財政經濟出版社.11.蔡英亞等,1979,(貝類學慨論),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2.顏素珠,1983,(中國水生高等植物圖說),北京:科學出版社.13.魏崇德,1991,(浙江動物志),甲殼動物,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第一章藻類(Algae)概述一、藻類主要特征二、形態(tài)構造三、體制四、藻類繁殖方式五、藻類的生活史六、生態(tài)分布和意義一、藻類主要特征1、藻類是低等植物,分布廣,絕大多數生活于水中

。2、個體大小相差懸殊,小球藻3-4μm

,巨藻長60m。3、具葉綠素chlorophy11,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自養(yǎng)型生物autotrophicplant。4、沒有真正的根、莖、葉的分化,又稱葉狀體植物。5、繁殖器官簡單,以單細胞的孢子或合子進行繁殖,無胚,又叫孢子植物sporeplant。總之,藻類是無胚而具葉綠素的自養(yǎng)葉狀體孢子植物。二、形態(tài)構造藻類細胞的形態(tài)多種多樣:球形、橢圓形、卵圓形、多角形、三角形、圓筒形、圓柱形、紡錘形、纖維形、棒形、弓形、新月形等。藻體細胞結構都可分化為細胞壁和原生質體兩部分。后者包括細胞質和細胞核,原生質內有色素或色素體、蛋白核、同化產物等。

1.細胞壁細胞壁的有、無,化學成分和構造,各門類不盡相同裸藻、隱藻,少數甲藻和金藻無細胞壁綠藻門的主要由纖維素和果膠質(pectin)組成硅藻的主要成分為SiO2.nH2O紅藻、褐藻等主要成分為纖維素和藻膠phycoeolloid無細胞壁的種類有以下幾種類型:(1)體全裸露,表層不特化為周質體(Perplast,也叫表質),細胞可變形。(2)藻體表層特化成為堅韌有彈性的周質體,藻體形態(tài)較穩(wěn)定。周質體表面平滑或具縱走條紋或具螺旋繞轉的隆起,或附有硅質或鈣質小板,有的硅質板上還有刺。(3)某些藻類還具特殊的細胞壁狀的構造——囊殼(Iorica)。囊殼中常有鈣或鐵化合物的沉積,呈黃色、棕色甚至棕紅色。囊殼的形狀、開孔、附屬物(如棘、刺、疣狀突起等)在分類上,尤其在屬、種的鑒定甚至分科鑒定上具重要意義。

Perplast

Iorica2.細胞核除藍藻細胞無典型的細胞核外,其余各門藻類的細胞大多具有一個細胞核,少數種類具有多個細胞核。細胞核具有核膜(nuclearmembrane),內含核仁(nucleolus)和染色質(chromatin),這種細胞核叫真核(eukarya)。這類生物因而被稱為真核生物(eukaryote)。

3.色素(pigment)和色素體(chromoplast)

色素成分可分為4大類:葉綠素(chlorophyll)、胡蘿卜素(carotene)、葉黃素(lutein)和藻膽素(phycobelin)。各門藻類因所含色素不同,因此藻體呈現的顏色也不同,如綠藻門為鮮綠色、金藻門呈金黃色、藍藻門多為藍綠色等。除藍藻和原綠藻外,色素均位于色素體內。※色素體是藻類光合作用的場所,形態(tài)多樣,有杯狀、盤狀、星狀、片狀、板狀和螺旋帶狀等。※色素體位于細胞中心(稱軸生)或位于周邊,靠近周質或細胞壁(稱周生)。

4.同化產物由于各門藻類的色素成分與比例不同,所以光合作用同化產物也不相同。藍藻門-藍藻淀粉褐藻門-褐藻淀粉+甘露醇黃藻門+硅藻門-以脂肪為主裸藻門-副淀粉甲藻門-淀粉或淀粉狀化合物綠藻門-淀粉紅藻門-紅藻淀粉金藻門-金藻糖(白糖素)+脂肪綠藻和隱藻的貯藏物都在色素體內,而其他藻類的貯藏物均在色素體外。5.蛋白核(pyrenoid)蛋白核是綠藻、隱藻等藻類中常有一種細胞器,由蛋白質核心+淀粉鞘(starchsheath)組成。與淀粉形成有關,又稱之為造粉核。6鞭毛(flagellum)運動胞器。除藍藻和紅藻外,其余各門藻類營養(yǎng)細胞和生殖細胞均具鞭毛或僅生殖期具鞭毛的種類。7眼點eyespot:

具鞭毛能運動的藻細胞,常具一個橘紅色,球形或橢圓形的眼點,位于細胞前端,具感光作用。三、體制單細胞類型unisellular:群體類型colonial:絲狀體類型filamenfous:異絲體類型:管狀體類型siphanaceous:滸苔膜狀體類型parenchyma:石莼、礁膜假薄壁組織類型pseudoparenchyma:

單細胞類型

群體類型

絲狀體類型異絲體類型

管狀體類型膜狀體類型四、藻類繁殖方式其繁殖方式可分為3種:營養(yǎng)繁殖(vegetativereproduction)無性繁殖(asexualpropagation)有性繁殖(sexualpropagation)(一)營養(yǎng)繁殖

營養(yǎng)繁殖:不經過任何生殖細胞(配子或者孢子)而進行的繁殖方式。養(yǎng)料充足、溫度適合環(huán)境中進行。常見的方式:※細胞分裂:單細胞藻類※群體破碎:群體※藻絲體斷裂:絲狀體(二)無性(孢子)繁殖通過產生不同類型的孢子來進行繁殖。產生孢子的母細胞叫孢子囊,孢子不需要結合,一個孢子可長成為一個新的植物體。孢子類型:動(游泳)孢子zoospore,不動(靜)孢子aplanospore,似親孢子autospore,休眠孢子hypnospore,厚壁(垣)孢子akinete,內生孢子endospore,外生孢子exospore等。1.動孢子:細胞裸露,有鞭毛,能運動。2.不動孢子:有細胞壁,無鞭毛,不能運動?!舅朴H孢子】3.休眠孢子:單細胞運動個體在環(huán)境不良時脫去鞭毛,原生質收縮,細胞壁外分泌膠質形成。4.厚壁孢子:在絲狀體上產生的休眠孢子,通常在絲狀體上單獨形成,也有幾個相連的細胞發(fā)育而成為一串的,它可著生絲狀體的基部、中間、或兩端等,隨種類而異。厚壁孢子在寒冷或干燥時,除本身細胞壁外,還產生三層寬厚的包被,且孢子的原生質充滿著各種貯存物,在環(huán)境適宜時萌發(fā)成新個體。(三)有性繁殖通過生殖細胞-配子的結合形成合子,合子萌發(fā)(經減數分裂)形成新的植物體,或由合子產生孢子,再由孢子萌發(fā)成新個體。配子形成合子,有四種類型:※同配生殖※異配生殖※卵配生殖※接合生殖:綠藻門接合藻目五、藻類的生活史生活史(生活周期):指某種生物在整個發(fā)育階段中所經歷的全部過程,或一個個體從出生到死亡所經歷的各個時期。藻類生活史分4種類型:※營養(yǎng)生殖型:※無性生殖型:※有性生殖型:單相型,雙相型※無性和有性生殖混合型:無世代交替,有世代交替a.營養(yǎng)生殖-藍藻、裸藻等單細胞藻類b.無性生殖-小球藻、柵藻等c.植物為單相型的有性生殖-水綿、輪藻d.植物為雙相型的有性生殖-綠藻門(管藻目)、硅藻、褐藻門(鹿角藻目)e.無世代交替的無性、有性生殖混合型-衣藻、團藻、絲藻等f.有世代交替的無性、有性生殖混合型-石莼、剛毛藻、海帶、裙帶菜等六、分類藻類Algae,林奈Linnaeus,拉丁文Algea。

隱花植物綱Cryptogamia,藻類目Algea。

又稱裂殖植物、孢子植物等名稱。藻類學家一般將藻類共分11個門,其順序如下:1.藍藻門Cyanophyta2.金藻門Chrysophyta3.黃藻門Xanthophyta4.硅藻門Bacillariophyta5.甲藻門Pyrrophyta6.隱藻門Cryptophyta7.裸藻門Euglenophyta8.綠藻門Chlorophyta9.輪藻門Charophyta10.褐藻門Fhaeophyta11.紅藻門Rhodophyta七、生態(tài)分布和意義(一)生態(tài)分布:根據藻類生活環(huán)境的特點及其與環(huán)境的關系,可分為三大生態(tài)類群:1、浮游藻類(Phytoplankton)又稱浮游植物。2、底棲藻類3、流水中的藻類1、浮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