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貨幣均衡理論貨幣均衡理論對于貨幣均衡理論,西方經濟學家很少專門將其獨立出來進行系統(tǒng)研究,大多是將他們的貨幣均衡思想隱含在他們的貨幣、經濟理論中。20世紀以前的經濟學家在貨幣供求理論上重點探討貨幣需求理論。在當時的金屬貨幣制度下,貨幣供給是外生變量,流通中世紀的貨幣供給取決于貨幣需求。直到20世紀30年代,對于貨幣供求均衡問題的探討主要集中在物價水平上。30年代大危機之后,將貨幣均衡的研究擴展到貨幣數(shù)量與物價、利率、國民收入和就業(yè)量等問題上來。20世紀的貨幣均衡理論不再是單純的貨幣供求是否相等的簡單的判斷,而是與宏觀經濟均衡緊密相連,成為研究貨幣經濟中宏觀經濟均衡得以實現(xiàn)的條件,貨幣失衡對經濟運行的影響,以及如何促使貨幣失衡恢復到均衡等問題的理論。貨幣均衡理論一、維克賽爾的貨幣均衡理論最早集中分析貨幣均衡問題的經濟學家是維克賽爾1898年的《利息與物價》,1906年的《政治經濟學講義》中較系統(tǒng)地闡述了他的貨幣均衡思想。維克賽爾認為,經濟均衡的關鍵在于貨幣均衡,而要實現(xiàn)貨幣均衡需要三個條件:1、貨幣利率等于自然利率;2、資本的供求平衡,即儲蓄等于投資;3、商品的一半價格水平穩(wěn)定不變三個條件中,維克賽爾認為第一個均衡條件具有決定性意義維克賽爾認為,若貨幣利率與自然利率發(fā)生背離,貨幣均衡條件得不到滿足,經濟的均衡狀態(tài)就會被打破,發(fā)生向上或向下的波動。自然利率的變動是無法認為控制的,而貨幣利率卻在中央銀行的控制范圍之內。因此,使兩種利率相一致的唯一辦法就是調節(jié)貨幣利率。維克賽爾是在充分就業(yè)的假定下展開分析的,他的所謂的經濟波動(累積過程)僅是指價格水平的變動,而產量、就業(yè)等實際變量并不發(fā)生變化。貨幣均衡理論維克賽爾創(chuàng)新與以往的貨幣均衡理論之處:1、將利率因素引入到貨幣供求影響物價水平的機制中;2、通過自然利率與貨幣利率的經常背離論證了市場經濟具有內在的不穩(wěn)定性;3、從自然利率與市場利率相等的角度闡述貨幣均衡是經濟均衡的條件,認識到貨幣對于經濟有著重大的作用。維克賽爾的貨幣均衡思想實際上是一種宏觀經濟均衡思想,即將貨幣均衡納入到整體的經濟運行中,探討貨幣均衡與經濟均衡的關系以及貨幣失衡所引起的經濟后果。貨幣均衡理論二、繆爾達爾對維克賽爾貨幣均衡理論的修正繆爾達爾是瑞典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919年出版了《貨幣均衡論》一書,在維克賽爾貨幣理論的基礎上,對貨幣均衡理論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研究,對維克賽爾的三個均衡條件進行了重大修正1、對第一個條件的修正把維克賽爾的第一個均衡條件表述為貨幣利率與資本預期收益率相等,進而表述為現(xiàn)有實際資本的資本價值(等于預期凈收益處以預期收益率)與它的再生產成本(等于預期凈收益除以貨幣利率)相等。2、對第二個均衡條件的修正表述為儲蓄與總價值投資相等繆爾達爾用總投資代替維克賽爾的新投資3、對第三個條件的修正貨幣均衡由更為一般的第一和第二兩個條件決定,而不由穩(wěn)定的價格水平決定。第三個條件在決定貨幣均衡時不再重要,而且在現(xiàn)實中,價格水平的變動并非均勻。貨幣均衡理論三、哈耶克對維克賽爾貨幣均衡理論的發(fā)展在1913年出版的《物價與生產》一書中,哈耶克提出了著名的貨幣均衡理論——中立貨幣說。觀點:保持貨幣中立的條件不是貨幣利率與自然利率的一致,而應是貨幣供應的總流量不變。變動貨幣數(shù)量,必然會使商品相對價格和生產結構發(fā)生變動。要使貨幣保持中立,必然需要貨幣供應量保持不變。哈耶克的經濟均衡的條件是三個比例相等哈耶克繼承了維克賽爾貨幣均衡與失衡對經濟的均衡與失衡有重要作用的觀點,但將貨幣均衡的條件改變?yōu)楸3重泿艛?shù)量的固定不變。貨幣均衡理論四、凱恩斯及其后繼者的貨幣均衡理論凱恩斯認為,貨幣供求的均衡點由利率體現(xiàn)。貨幣供求的對比狀況決定著利率變動的方向。由于貨幣具有三個特征:生產彈性等于零;替代彈性幾乎等于零;具有周轉靈活性且保藏費用低。造成貨幣供求發(fā)生尖銳的矛盾,市場利率便有趨高的傾向,造成投資和消費需求不足,引起有效需求不足,從而引發(fā)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凱恩斯的半通貨膨脹理論進一步論證了在非充分就業(yè)的社會常態(tài)下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給不會帶來十足的通貨膨脹,只會發(fā)生半通貨膨脹。貨幣失衡通過利率傳導到經濟運行,致使宏觀經濟失衡——這是凱恩斯貨幣經濟理論研究的主要內容;市場機制不能自發(fā)調整經濟恢復均衡,均衡的恢復需要政府經濟政策的干預——這是凱恩斯貨幣經濟理論的終結點。以薩繆爾森為代表的新古典綜合派發(fā)展和完善了凱恩斯的貨幣政策理論,提出了相機抉擇的政策主張;IS-LM模型表明經濟體系內在的均衡力量能在經濟的變動中自動將兩市場調整至均衡。貨幣均衡理論五、弗里德曼的貨幣均衡理論弗里德曼提出了著名的貨幣需求函數(shù)式,并利用實證的方法證明了貨幣需求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的特點,要使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相適應,就必須穩(wěn)定貨幣供給。貨幣不是覆蓋在實物經濟上的一層面紗,貨幣對經濟有著重大的影響作用,甚至可以改變經濟的運行過程——這是20世紀西方經濟學家在貨幣作用理論方面的重大突破。通過保持貨幣均衡實現(xiàn)經濟均衡的思想幾乎成為20世紀西方所有經濟學家殊途同歸的結論,這也許就是貨幣經濟學最終研究的目的。貨幣與經濟關系的理論
(與經濟增長、經濟周期)貨幣與經濟關系的理論貨幣與經濟關系是貨幣金融理論研究中爭論較大的問題之一。在20實際30年代以前,爭論的焦點是貨幣對于經濟有沒有實質性影響。20世紀30年代以來,西方學者認識到,貨幣不僅能對經濟發(fā)生重大影響,甚至可以改變經濟的運行過程,貨幣成為經濟中最重要的內生變量。對這一問題的爭論轉向貨幣究竟應該在經濟中起什么作用。在現(xiàn)代貨幣金融理論中,對貨幣與經濟關系的研究主要建立在貨幣對經濟有著重大影響的基礎上,研究如何利用貨幣因素來促進經濟穩(wěn)定和發(fā)展,同時盡可能地限制和消除貨幣的消極作用。一、貨幣與經濟關系理論研究的內容不斷豐富研究貨幣與經濟關系的問題,首先要研究貨幣對實質經濟是否有影響以及是如何影響的,這是屬于貨幣中性論和非中性論的問題。貨幣中性:是指貨幣在經濟中保持獨立性,既不發(fā)揮積極作用,也不產生消極影響,經濟活動在不受貨幣因素的干擾下由實物因素起決定作用。貨幣中性與非中性的主要區(qū)別:名義貨幣供應量的變動是僅僅引起絕對價格水平的同比例變動,還是會引起相對價格和利率的變動。一、對貨幣中性理論的研究基本前提:經濟活動的行為者都是有理性的,他們不受貨幣幻覺的影響。貨幣中性論包括兩個基本命題:1、名義貨幣供應量的變動不能對儲蓄、消費、投資等實際變量產生實質性影響變改變產量、就業(yè)量和實際收入,只能引起絕對價格水平的同比例變動。貨幣在長期是中性的;2、保持貨幣中性需要一定的條件,當條件改變時貨幣中性可能遭到破壞,從而擾動經濟,因此應該盡量保持貨幣中性,以利于發(fā)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而不受人為因素的干擾。一、貨幣與經濟關系理論研究的內容不斷豐富1、古典學派完全否定貨幣對實質經濟的影響代表人物:薩伊、瓦爾拉斯觀點:否定貨幣經濟的存在,否定貨幣對實物經濟的實質性影響。把貨幣當作與實際經濟過程并無內在聯(lián)系的外生變量。薩伊認為,實際經濟中出現(xiàn)的暫時經濟波動是由貨幣因素之外的各種實物因素的變化造成的。瓦爾拉斯認為,在完全競爭狀態(tài)下,出現(xiàn)超額供給和超額需求的這種暫時的不均衡將通過自發(fā)的價格調整而迅速消除。一般均衡理論排除了貨幣存在的必要,“貨幣其實是多余的”。因此,在薩伊和瓦爾拉斯看來,貨幣只不過是覆蓋于實物經濟上的一層“面紗”一、貨幣與經濟關系理論研究的內容不斷豐富2、貨幣數(shù)量論以“貨幣中性”作為基本命題并得到較大發(fā)展貨幣數(shù)量論的基本觀點: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物價水平的高低和貨幣價值的大小由貨幣數(shù)量決定。(1)早期貨幣數(shù)量論的貨幣中性思想早期貨幣數(shù)量論對貨幣中性思想的描述可追溯到大衛(wèi)·休謨在1752年的著作《利息論》、《貨幣論》、《貿易平衡論》觀點:貨幣數(shù)量變動能夠影響物價,但它所影響的是商品的絕對價格水平,而不能影響商品的相對價格,不影響實際產出水平。約翰·穆勒提出了“貨幣機械觀”的理論,描述了貨幣對經濟的作用可有可無。(2)近代貨幣數(shù)量論對貨幣中性思想的發(fā)展交易方程式:MV=PT劍橋方程式:M=kPY一、貨幣與經濟關系理論研究的內容不斷豐富兩種方程式都是建立在同樣的假設前提之上:第一,交易方程式是建立在交易量在充分就業(yè)的條件下不受貨幣數(shù)量變動的影響,而是由生產、分工、商品交易的程度等因素決定的;劍橋方程式中的Y被假定為實現(xiàn)充分就業(yè)的國民收入,完全是由非貨幣的實物因素決定的;第二,v或k被假定為不因貨幣數(shù)量的變動而變動的不便常數(shù)。由此可見,不論早期貨幣數(shù)量論還是近代貨幣數(shù)量論都認為,貨幣數(shù)量的變動僅引起絕對價格水平的同比例變動,不影響就業(yè)、產出和收入等實際經濟變量。另外一些西方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不能這樣簡單的看待貨幣與物價等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維克賽爾和哈耶克認為,貨幣數(shù)量的變動,不僅會引起絕對價格水平的變動,而且會引起相對價格水平及其他經濟變量的變動。一、貨幣與經濟關系理論研究的內容不斷豐富(3)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現(xiàn)代貨幣數(shù)量論將貨幣中性理論發(fā)展為:貨幣短期非中性和長期中性論觀點:貨幣數(shù)量對國民經濟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起著唯一的支配作用。通過傳到機制的分析,弗里德曼認為,短期內貨幣供應量的變動可能會對經濟的實際產生發(fā)生作用,這主要是由于價格存在時滯,工資合同短期內也來不及調整。在短期內,貨幣數(shù)量的變動既引起物價水平的變動,又引起實際產出的變動,貨幣是非中性的。長期內的產量則取決于一系列非貨幣的因素,貨幣在長期是中性的。一、貨幣與經濟關系理論研究的內容不斷豐富3、維克賽爾的理論突破——將貨幣中性觀建立在貨幣對經濟具有實質影響的基礎之上。觀點:貨幣對經濟有主動的和實質性的影響,貨幣在資本形成和資本轉移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貨幣流通速度是變化的,僅就媒介職能而言,貨幣是中性的。但就貨幣的儲藏職能來說,貨幣在執(zhí)行交易媒介職能的同時還媒介資本的積累與借貸、促進儲蓄向投資的轉換,因而是非中性的。貨幣對物價水平進而對經濟的影響過程是間接的,它要通過利率來發(fā)揮作用。提出了累計過程理論4、哈耶克繼承維克賽爾理論并將其發(fā)展成為系統(tǒng)的貨幣中性理論觀點:貨幣的變動影響經濟的變動,但貨幣在經濟中的最理想狀態(tài)是保持中立,這樣對經濟的影響最小。貨幣的任何失衡都對經濟發(fā)展起負作用。三個比例相等貨幣保持中性的條件是:貨幣總流量不變;一切價格隨供求狀況的變化而完全伸縮自如;一起長期契約都建立在對未來價格運動的正確預測的基礎上。一、貨幣與經濟關系理論研究的內容不斷豐富5、帕廷金通過引入“實際余額效應”,建立起一種修正的貨幣中性理論傳統(tǒng)貨幣數(shù)量論與瓦爾拉斯定律間存在內在的不一致性,即瓦爾拉斯一般均衡模型在解釋相對價格決定時沒有對絕對價格水平的決定做出解釋,而傳統(tǒng)貨幣數(shù)量論在解釋絕對價格水平時沒有對相對價格的決定做出解釋,造成價格決定過程的兩分法。帕廷金通過引入“實際余額效應”對上述問題做了積極的探索和肯定的回答,并得出了“貨幣是中性的”基本結論。將希克斯-漢森的IS-LM模型改建為一種由勞動市場、商品市場、債券市場、貨幣市場共同組成的四市場宏觀經濟模型,將實際貨幣余額引入市場,闡述了財富存量變化對各市場需求函數(shù)的影響。貨幣數(shù)量變動經濟主體財富存量變動在四市場產生實際余額效應改變總需求對一般物價水平產生向上或向下的壓力物價變化從相反方向產生實際余額效應再次對總需求產生影響最后達到與貨幣量同比例變動、市場供求恢復充分就業(yè)均衡的狀態(tài)結論:從長期動態(tài)的均衡上承認了貨幣數(shù)量論的“貨幣中性論”;在短期的比較靜態(tài)均衡上承認凱恩斯貨幣非中性的主張,,從而將傳統(tǒng)的貨幣數(shù)量論與凱恩斯的收入支出理論結合起來,建立起一種修正的貨幣中性理論
一、貨幣與經濟關系理論研究的內容不斷豐富6、“自然律假設”:合理預期學派的貨幣中性論自然律假設。認為在市場出清的前提下,各經濟行為主體對通貨膨脹的正確預期而產生的相應行為所形成的總產出、總就業(yè)和失業(yè)水平,即為“自然”水平。盧卡斯:貨幣唯一能影響的只能是名義變量,貨幣是中性的。在合理預期條件下,實際利率是由經濟中的內生因素決定的。巴羅:提出了貨幣非中性假說。前提是不完全信息,不規(guī)則的、不可預期的貨幣供應量的變動會對實際經濟變量產生影響,貨幣呈現(xiàn)非中性。一、貨幣與經濟關系理論研究的內容不斷豐富二、對貨幣非中性理論的研究1、凱恩斯從宏觀貨幣經濟的角度研究了貨幣非中性問題凱恩斯認為,貨幣量與流動性偏好的對比決定利率,利率與資本邊際效率的對比決定投資,投資決定就業(yè)和收入。在貨幣和物價水平的關系,凱恩斯批評了傳統(tǒng)貨幣數(shù)量論的觀點,否定了在非充分就業(yè)條件下貨幣量與物價同比例變化的觀點。貨幣量變化會影響物價,也會影響產量,但首先通過影響利率水平來影響產量而不是物價。2、現(xiàn)代凱恩斯主義對凱恩斯貨幣傳導機制理論的修正和發(fā)展(1)新劍橋學派的觀點觀點:貨幣的變動對實際經濟變量具有直接的影響新劍橋學派贊同凱恩斯關于貨幣通過利率對實際經濟變量產生作用,但不同意凱恩斯的貨幣供求決定利率的觀點,建立了借貸資金理論。認為利率水平取決于借貸資金的供求,而借貸資金的供求既有實物市場因素,又有貨幣市場因素,是存量和流量的結合。一、貨幣與經濟關系理論研究的內容不斷豐富(2)新古典綜合派的分析觀點:貨幣量對于經濟的影響主要通過利率為介質來進行傳導。提出了新的利率決定理論,加入了國民收入這一因素,提出了IS-LM曲線。說明利率是由儲蓄、投資、貨幣供求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并在國民收入的配合下決定的。托賓認為:貨幣作為一種資產形式,它的變動通過金融資產可得性和金融資產價格的相對變動影響利率結構,進而引起資產結構的調整,最終導致投資乃至收入的變化。(3)新凱恩斯主義通過建立有微觀基礎的宏觀理論對貨幣非中性理論的進一步發(fā)展新凱恩斯主義以不完全競爭、不完善市場、不對稱信息、相對價格粘性為基本理論,以“非市場出清”假設,在吸收理性預期等理論的基礎上,論證了在工資、價格粘性的作用下,貨幣是非中性的,貨幣等名義變量的變動會導致產量和就業(yè)量等實際變量的變動。一、貨幣與經濟關系理論研究的內容不斷豐富新凱恩斯主義從長期勞動合同和合同的交錯簽訂說明名義工資具有粘性從隱含合同論、效率工資論和局內人局外人理論三個微觀角度說明實際工資具有粘性從不完全競爭、菜單成本、交錯價格調整、投入產出關聯(lián)和加成定價等方面說明了價格具有粘性二、貨幣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關于貨幣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發(fā)揮何種作用,20世紀60年代以后,西方經濟學界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論戰(zhàn),爭論的焦點在于通貨膨脹與經濟增長之間究竟存在著什么關系。總體上來說,關于貨幣與經濟增長的理論主要有三種:促進論、促退論、中性論。一、促進論觀點:貨幣供應量的增加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凱恩斯主義者大多持這一觀點。凱恩斯提出了半通貨膨脹理論新古典綜合派的大多數(shù)學者傾向于促進論觀點。認為通貨膨脹通過強制儲蓄、擴大投資實現(xiàn)增加就業(yè)和促進經濟增長。20世紀60年代以后,西方經濟學家通過在宏觀經濟模型中加入貨幣因素建立貨幣增長模型,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來考察貨幣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問題,多數(shù)支持了促進論的觀點。二、貨幣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薩繆爾森創(chuàng)立的“世代交疊模型”和克勞爾建立的“貨幣先行約束”模型都支持“托賓效應”的存在,即貨幣對經濟增長存在正效應。托賓建立了新古典貨幣增長模型、H·羅斯、斯泰因建立了“凱恩斯-維克賽爾型貨幣增長模型”,從宏觀角度分析得出的結論是:貨幣增長(通貨膨脹)影響資本密度(人均資本),并進而影響實際產出,這就是所謂的“托賓效應”二、貨幣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二、促退論大多數(shù)經濟學家都認為通貨膨脹對經濟發(fā)展是有害的,盡管有的經濟學家認為在短期內貨幣供應量的增加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但長期堅持通貨膨脹的政策會抑制經濟增長導致經濟衰退。1、弗里德曼為代表的貨幣學派依據(jù)其貨幣短期非中性和長期中性的基本理論認為,短期內貨幣供給的增加導致產出的增加,促進經濟增長;但從長期來看,貨幣的增加只會引起物價水平的提高而不會影響實際產出,若長期推行通貨膨脹政策,不僅不利于促進經濟增長,反而會進一步加劇通貨膨脹并帶來嚴重的后果。2、哈耶克認為,無論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都不利于經濟均衡增長,通貨膨脹只在短期內具有正效應,而長期會對經濟增長產生負效應3、弗萊堡學派:極力主張反對通貨膨脹,高通貨膨脹只會導致經濟衰退。4、供給學派:總體上堅持促退論的觀點5、新劍橋學派:通貨膨脹會打擊生產和投資,造成不合理的收入再分配,阻礙經濟增長,必須對通貨膨脹加以根治。二、貨幣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三、中性論堅持中性論觀點的主要是合理預期學派。觀點:由于理性預期的存在,人們對未來的通貨膨脹能合理地加以預期,而充分預期到的通貨膨脹對實際就業(yè)量等不產生任何影響,菲利普斯曲線在長期和短期內都是不存在的,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之間沒有因果關系,通貨膨脹是中性的。另外,80年代興起的新貨幣經濟學對主流貨幣理論過分強調貨幣作用的觀點提出了異議,認為貨幣不應成為貨幣經濟學研究的基礎。甚至斷言要取消貨幣,通過取消貨幣來實現(xiàn)貨幣理論與價值理論的統(tǒng)一,并進而回避哈恩難題。代表人物:格林菲爾德、伊格爾三、貨幣與經濟周期關系理論研究的深入從歷史發(fā)展的進程看,經濟周期理論的貨幣分析在20世紀出現(xiàn)過較大的反復,從維克賽爾提出貨幣經濟理論并用貨幣因素分析經濟周期問題以后,對經濟周期的成因及波動程度的貨幣解釋在西方理論界一度較為盛行;40-50年代處于消沉;60年代以后又重新崛起。一、20世紀初用貨幣因素分析經濟周期的理論20世紀以前,古典學派依據(jù)“貨幣面紗觀”,否認貨幣在經濟波動中的作用。20世紀初,維克賽爾通過建立貨幣經濟理論闡明了貨幣對經濟均衡和經濟波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累積過程理論。維克賽爾第一個強調了貨幣對經濟周期的影響,但他沒有將貨幣因素看成是形成經濟周期的根本原因,認為經濟的波動是由引起自燃利率變動的實物因素的變動導致的。此后的各種理論對經濟周期引發(fā)的原意及波動的程度做出的解釋不同,但大多數(shù)理論都認為與貨幣因素有關。三、貨幣與經濟周期關系理論研究的深入二、20世紀20-30年代貨幣與經濟周期關系的理論研究20世紀20-30年代發(fā)生了一次有關貨幣與經濟波動的大論戰(zhàn),主要參與者:霍特萊、哈耶克、凱恩斯等1、英國經濟學家霍特萊:完全用貨幣信用因素來解釋周期性的經濟危機,經濟周期完全是一種貨幣現(xiàn)象。非貨幣因素沒有周期性,經濟循環(huán)歸因于一個彈性貨幣和以剛性儲備為根據(jù)的銀行政策。2、哈耶克運用“貨幣投資過度論”來解釋經濟周期問題。認為產生經濟周期的主要原因是貨幣,危機的爆發(fā)是由于充分就業(yè)條件下銀行部門人為地膨脹信用引起的投資擴張,破壞了社會生產兩大部類之間的供求均衡比例。哈耶克主張依靠自愿儲蓄來發(fā)展經濟,發(fā)對通過信用膨脹和通貨膨脹來人為地刺激經濟。3、凱恩斯認為引起經濟發(fā)生周期性波動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資本邊際效率的變動。經濟周期是由投資的波動引起的,決定投資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資本的邊際效率,一個是利率。當經濟逐漸高漲時,資本邊際效率應該是下降的,而投資也應該是減少的,但在經濟繁榮時,由于人們普遍對投資前景抱樂觀態(tài)度,投資者并不會減少投資,相反,投資還在繼續(xù)增加。但資本邊際效率突然崩潰下去,經濟危機由此爆發(fā)。凱恩斯已拋棄了對經濟周期的“純貨幣理論”解釋,貨幣因素在影響經濟周期的各種因素中已居于次要地位,并十分強調資本邊際效率主要由人們的心理預期所決定。三、貨幣與經濟周期關系理論研究的深入三、40-50年代相關理論研究處于低潮20世紀經濟大危機之后,特別是《通論》出版以后,西方理論界更多的是從消費不足、心理因素以及政府的政策等角度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藥品記錄與數(shù)據(jù)管理要求培訓課件
- 福建省2024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11章數(shù)的開方期末復習課件新版華東師大版
- 水彩梅花課件教學課件
- 糖尿病日宣傳活動總結
- 車間事故應急處理
- 剖腹產產后護理超詳細
- 安全教育在走廊和樓梯上
- 旅游規(guī)劃品牌授權準則
- 商品砼合同書
- 辦公大樓樁基夯擴樁施工合同
- 《火力發(fā)電工程建設預算編制與計算標準》使用指南
- 2023年注冊物業(yè)管理師考試真題
- 運用PDCA提高患者身份識別正確率課件
- 生而為贏-新東方英語背誦美文30篇
- 居住外地離退休人員聯(lián)系服務工作制度(試行)
-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精編課件)
- LED照明基礎知識介紹幻燈片
- 基礎樂理 《節(jié)拍節(jié)奏》課件
- DB15T 1394-2018 軟件工程項目價格測算規(guī)范
- 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課件
- 郭墅中心小學四年級上冊朗文課外閱讀試題與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