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客運專線XXTJⅡ標橋梁、隧道、過渡段沉降觀測實施細則中鐵**局**客運專線XXTJⅡ標項目經(jīng)理部一項目隊二○○七年四月八日1、沉降監(jiān)測簡介客運專線無碴軌道對路基、橋涵、隧道等線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嚴格、標準高,設計中對土質路基、橋梁墩臺基礎等均進行了沉降變形計算,采取了相應的設計措施。而影響沉降計算的因素較多,沉降計算的精度不足以控制無碴軌道工后沉降。施工期必須按設計要求進行系統(tǒng)的沉降變形動態(tài)觀測。通過對沉降觀測數(shù)據(jù)系統(tǒng)綜合分析評估,驗證或調整設計措施,使路基、橋涵、隧道工程達到規(guī)定的變形控制要求。分析、推算出最終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確定無碴軌道開始鋪設時間,確??瓦\專線無碴軌道結構鋪設質量。為統(tǒng)一項目隊沉降變形觀測系統(tǒng)的技術要求,保證沉降變形觀測系統(tǒng)的質量,依據(jù)《客運專線鐵路無碴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指南》、《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暫行規(guī)定》(鐵建設[2006]189號)、**公司[2006]119號等標準制定本實施細則。觀測內容:橋涵:橋各墩、臺;預應力混凝土梁的徐變上拱變形;涵洞沉降觀測隧道:隧道口仰拱、隧道一般地段和不良、復雜地質區(qū)段沉降觀測過渡段:路橋、路隧、路涵、堤塹過渡段沉降觀測2、沉降監(jiān)測工藝流程監(jiān)測元器件的埋設監(jiān)測觀測資料整理數(shù)據(jù)分析觀測結果的分析、評估3、橋涵沉降變形觀測3.1一般要求橋梁變形觀測應以墩臺基礎的沉降和預應力混凝土梁的徐變變形為主,涵洞除應進行自身的沉降觀測外,尚應進行洞頂填土的沉降觀測。橋梁變形觀測應逐跨、逐墩(臺)布置測點,涵洞應逐個布置。巖石地基、嵌巖樁基礎的橋涵可選擇典型墩(臺)、涵進行觀測。對原材料變化不大、預制工藝穩(wěn)定、批量生產(chǎn)的預應力混凝土預制梁,徐變變形觀測可每30孔選擇1孔進行;其余橋梁變形觀測應逐跨、逐墩(臺)布置測點,涵洞應逐個布置。橋涵主體工程完工后,沉降觀測期一般應不少于6個月;巖石地基等良好地質區(qū)段的橋梁,沉降觀測期應不少于60天。觀測數(shù)據(jù)不足或工后沉降評估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應適當延長觀測期。3.2觀測點的布置墩臺沉降觀測點可在墩頂、墩身或承臺上布置,若在墩身上設置設在離地面線10cm處。每個墩、臺的測點總數(shù)不應少于4個。一般在墩、臺、或承臺四個角處。預應力混凝土梁徐變上拱變形觀測點設置在箱梁四個支點和跨中截面兩側腹板梁頂處,每孔梁的測點數(shù)應不少于6個。涵洞沉降觀測點設在涵洞邊墻兩側帽石頂上,或涵身上,每個涵洞測點數(shù)4個。橋涵變形觀測點可參考附圖3.2.4-1埋設,觀測點鋼筋頭為半球形,高出埋設表面3mm,表面做好防銹處理。若埋在墩側,觀測點埋設元件埋入墩身15cm,露出部分制成彎鉤形狀,每側兩個觀測點,設在墩邊。附圖-1橋涵變形觀測點設置參考圖3.3觀測精度:橋涵基礎沉降和梁體徐變變形的觀測精度為±1mm,讀數(shù)取位至0.1mm。3.4觀測頻次墩臺觀測頻次見表3.4.1。表墩臺沉降觀測頻次觀測階段觀測頻次備注觀測期限觀測周期墩臺基礎施工完成成//設置觀測點墩臺混凝土施工全程荷載變化前后各11次或1次/周承臺回填時,測點點應移至墩身身或墩頂預制梁橋架梁前全程1次/周預制梁架設全程前后各1次附屬設施施工全程荷載變化前后各11次或1次/周橋位施工橋梁制梁前全程1次/周上部結構施工中全程荷載變化前后各11次或1次/周附屬設施施工全程荷載變化前后各11次或1次/周架橋機(運梁車))通過全程前后各1次至少進行2次通過過前后的觀測測橋梁主體工程完工工~無碴軌道鋪設前≥6個月1次/周巖石地基的橋梁,一一般不宜少于于2個月無碴軌道鋪設期間間全程1次/天無碴軌道鋪設完成成后24個月0~3個月1次/月工后沉降長期觀測測4~12個月1次/3個月13~24個月1次/6個月注:觀測墩臺沉降時,應同時記錄結構荷載狀態(tài)、環(huán)境溫度及天氣日照情況。預應力混凝土徐變上拱觀測頻次見表3.4.2。表梁體豎向變形觀測頻次觀測階段觀測頻次備注觀測期限觀測周期梁體施工完成//設置觀測點預應力張拉期間全程張拉前后各一次測試梁體彈性變形形橋梁附屬設施安裝裝全程安裝前后各一次測試梁體彈性變形形預應力張拉完成~無碴軌道鋪設前前≥60天1次/1、3、5天后期1次/周無碴軌道鋪設期間間全程1次/天無碴軌道鋪設完成成后24個月0~3個月1次/月殘余徐變變形長期觀測4~12個月1次/3個月13~24個月1次/6個月注:測試梁體徐變上拱變形時,應同時記錄梁體荷載狀態(tài)、環(huán)境溫度及天氣日照情況。涵洞觀測頻次見表3.4.3。表涵洞沉降觀測頻次觀測階段觀測頻次備注觀測期限觀測周期涵洞基礎施工完成成//設置觀測點涵洞主體施工完成成全程荷載變化前后或1次/周觀測點移至邊墻兩兩側洞頂填土施工全程荷載變化前后或1次/周架橋機(運梁車))通過全程前后至少進行2次通過過前后的觀測測涵洞完工~無碴軌道鋪設前≥6個月1次/周巖石地基的涵洞,一一般不宜少于于2個月無碴軌道鋪設期間間全程1次/天無碴軌道鋪設完成成后24個月0~3個月1次/月工后沉降長期觀測測4~12個月1次/3個月13~24個月1次/6個月注:測試涵洞沉降時,應同時記錄結構荷載狀態(tài)、環(huán)境溫度及天氣日照情況。4隧道基礎沉降觀測4.1一般要求隧道主體工程完工后,變形觀測期一般不應少于3個月。觀測數(shù)據(jù)不足或工后沉降評估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應適當延長觀測期。隧道內一般地段沉降觀測斷面的布設根據(jù)地質圍巖級別確定,不良和復雜地質區(qū)段適當加密布設。4.2觀測斷面的布設一般情況下,Ⅲ級圍巖每400m、Ⅳ級圍巖每300m、Ⅴ級圍巖每200m布設一個觀測斷面。地應力較大,斷層破碎帶,膨脹土等不良和復雜地質區(qū)段適當加密布設。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圍內應至少布設一個觀測斷面。隧底工程完成后,每個觀測斷面在相應于兩側邊墻處設一對沉降觀測點。觀測點的埋設參照附圖3.2.4-1進行。隧道基礎沉降觀測的頻次不低于表4.2.4的規(guī)定,沉降穩(wěn)定后可不再進行觀測。表隧道基礎沉降觀測頻次觀測階段觀測頻次觀測期限觀測周期隧底工程完成后3個月1次/周無碴軌道鋪設后3個月0~1個月1次/周1~3個月1次/2周5過渡段沉降觀測5.1過渡段沉降觀測應以路基面沉降和不均勻沉降觀測為主,沉降觀測期與路基相同,不少于6個月。5.2分別在路橋、路涵、路隧過渡段的結構物起點、距結構物起點5~10m處、15~25m處、50m處各設一個觀測斷面,沿涵洞軸線設路基面觀測斷面,每個觀測斷面設3個觀測樁。5.3路堤和路塹過渡段在分界處設路基面觀測斷面,每個觀測斷面設3個觀測樁。5.4沉降觀測水準的測量精度不低于1mm,讀數(shù)取位至0.1mm。5.5沉降觀測的頻次不低于表5-1的規(guī)定。當環(huán)境條件發(fā)生變化或數(shù)據(jù)異常時應及時觀測。表5-1路基沉降觀測頻次觀測階段觀測頻次填筑或堆載一般1次/天沉降量突變2~3次/天兩次填筑間隔時間間較長1次/3天堆載預壓或路基施工完畢第1個月1次/周第2、3個月1次/10天3個月以后1次/2周6個月以后1次/月無碴軌道鋪設后第1個月1次/2周第2、3個月1次/月3~12個月1次/3月6沉降變形測量6.1一般要求沉降變形觀測根據(jù)《客運專線鐵路無碴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技術指南》、《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暫行規(guī)定》的要求,沉降變形觀測網(wǎng)按三等變形測量等級技術要求建立,沉降變形觀測點的水準測量采用二等變形觀測測量技術要求。應建立沉降變形觀測網(wǎng),布設水準基點和工作基點。高程應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網(wǎng)系統(tǒng)并與施工高程控制網(wǎng)聯(lián)測。全線二等水準測量貫通后,將沉降變形觀測網(wǎng)與二等水準點聯(lián)測,統(tǒng)一歸化為二等水準基點上。所使用的儀器和設備應進行定期檢查并作出詳細記錄;每次測量應采用同一儀器,固定觀測人員,采用相同的觀測路線和觀測方法,在基本相同的環(huán)境和觀測條件下工作。各種原始測量記錄應真實、可靠,并有可追溯性;計算成果和圖表清晰、簽署齊全,并妥善保存。參與觀測的人員必須經(jīng)過培訓才能上崗。6.2觀測水準基點、工作基點的布設觀測水準基點的布設在沿線施工已設水準基點的基礎上,按距離不大于1km增設水準基點,水準基點應設在變形區(qū)以外的巖石或原狀土層上,亦可利用穩(wěn)固的建筑物、構筑物設立水準點。工作基點的布設為滿足沉降變形觀測精度要求,在兩水準基點之間沿線路方向按間距不大于200m、距路基中心距離小于100m布設工作基點。工作基點應布設在不受施工干擾的穩(wěn)定土層內,以便長期保存和使用的地點。采用Ф20mm長60cm頂端圓滑的鋼筋打入土中,樁周上部30cm用混凝土澆注固定并編號。觀測網(wǎng)中,工作基點應定期與水準基點進行校核。當對沉降觀測成果發(fā)生懷疑時,應隨時進行復測校核。6.3沉降變形觀測主要技術要求沉降變形觀測網(wǎng)主要技術要求沉降變形觀測網(wǎng)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相鄰基準點高差中中誤差(mm)每站高差中誤差((mm)往返較差、附合或或環(huán)線閉合差差(mm)監(jiān)測已測高差較差差(mm)使用儀器、觀測方方法的要求三等1.00.3DS05或DS11型儀器,按按暫行規(guī)定二二等水準測量量的技術要求求施測沉降變形觀測點的精度要求和觀測方法沉降變形觀測點的精度要求和觀測方法等級高程中誤差(mmm)相鄰點高差中誤差差(mm)觀測方法往返較差、附合或或環(huán)線閉合差差(mm)二等±0.5±0.3按國家一等精密水水準測量一、二等水準測量儀器及主要技術要求等級儀器視線長度(m)前后視距差(m))在任一測點上前后后視距差累計計(m)視線高度(下絲讀讀數(shù))(m)一等DSZ05、DSS05≤30≤0.5≤1.5≥0.5二等DS1、DS055DS1≤50,DDS05≤60≤1.0≤3.0≤0.36.4測量觀測資料整理及提交資料一般要求.1觀測資料應齊全、詳細、規(guī)范符合設計及細則要求。.2人工測試數(shù)據(jù),必須在觀測當天及時輸入計算機,核對無誤后在計算機內備份;自動采集測試數(shù)據(jù)應及時在計算機內備份。沉降觀測資料及時輸入沉降觀測管理信息系統(tǒng),以保證各相關單位在觀測過程中時時監(jiān)控。觀測中有沉降異常情況應及時通知有關各方及時處理。.3按照提交資料要求及時整理、匯總、分析,按有關規(guī)定整編成冊。資料整理.1沉降觀測資料表1)橋梁墩臺沉降觀測資料匯總表沉降觀測-062)隧道沉降觀測資料匯總表沉降觀測-073)預應力混凝土梁徐變上拱觀測資料匯總表沉降觀測-084)涵洞沉降觀測資料匯總表沉降觀測-09**鐵路客運專線沉降觀測-06橋梁墩臺沉降觀測匯總表施工標段:施工單位:橋梁名稱:橋梁起止里程:編號:觀測時間標標高、沉降值臺、墩號、觀測點年月日年月日天氣溫度(℃)荷載情況標高(m)本次沉降量(mm)累計沉降量(mm)天氣溫度(℃)荷載情況標高(m)本次沉降量(mm)累計沉降量(mm)武漢臺左1左2右3右41#墩左1左2右3右42#墩左1左2右3右4……廣州臺左1……填表:復核:技術負責人:監(jiān)理簽字:年月日、**鐵路客運專線沉降觀測-07涵洞沉降觀測匯總表施工標段:施工單位:涵洞里程:涵洞類型:編號:觀測時間標標高、沉降值臺、墩號、觀測點年月日年月日天氣溫度(℃)荷載情況標高(m)本次沉降量(mm)累計沉降量(mm)天氣溫度(℃)荷載情況標高(m)本次沉降量(mm)累計沉降量(mm)左1左2右3右4觀測時間標標高、沉降值臺、墩號、觀測點年月日年月日天氣溫度(℃)荷載情況標高(m)本次沉降量(mm)累計沉降量(mm)天氣溫度(℃)荷載情況標高(m)本次沉降量(mm)累計沉降量(mm)左1左2右3右4觀測時間標標高、沉降值臺、墩號、觀測點年月日年月日天氣溫度(℃)荷載情況標高(m)本次沉降量(mm)累計沉降量(mm)天氣溫度(℃)荷載情況標高(m)本次沉降量(mm)累計沉降量(mm)填表:復核:技術負責人:監(jiān)理簽字:年月日**鐵路客運專線沉降觀測-08橋梁梁部徐變觀測匯總表施工標段:施工單位:橋梁名稱:橋梁起止里程:觀測梁編號:編號:觀測時間標高高、沉降值臺、墩號、觀測點年月日年月日天氣溫度(℃)荷載情況標高(m)徐變上拱量(mm)徐變累計上拱量(mm)天氣溫度(℃)荷載情況標高(m)徐變上拱量(mm)徐變累計上拱量(mm)武漢端左1武漢端右2差值(左3-左11)差值(右4-右22)梁中左3梁中右4差值(左3-左55)差值(右4-右66)廣州端左5廣州端右6填表:復核:技術負責人:監(jiān)理簽字:年月日**鐵路客運專線沉降觀測-09隧道沉降觀測匯總表施工標段:施工單位:隧道名稱_____隧道起止里程_____編號:觀觀測時間標高、沉降值觀測、斷面點年月日日年月日日年月日日標高(m)本次沉降量(mm)累計沉降量(mm)標高(m)本次沉降量(mm)累計沉降量(mm)標高(m)本次沉降量(mm)累計沉降量(mm)填表:復核:技術負責人:監(jiān)理簽字:年月日7沉降觀測結果的分析、評估7.1橋涵7.1.1橋涵基礎沉降分析評估應采用曲線回歸法。對于預制梁橋,基礎沉降應按架梁前、后兩階段進行;對于原位施工的橋梁及涵洞,基礎沉降應根據(jù)實際施工狀態(tài)及荷載變化情況,劃分多個階段。7.1.1.1根據(jù)橋涵實際荷載情況及觀測數(shù)據(jù),應作多個階段的回歸分析及預測,綜合確定沉降變形的趨勢,曲線回歸的相關系數(shù)應不低于0.92。首次回歸分析時,觀測期不應少于橋涵主體工程完工后3個月,對于巖石地基等良好地質的橋涵不應少于30天。7.1.1.2利用兩次回歸結果預測的最終沉降的差值不應大于8mm。兩次預測的時間間隔一般不少于3個月,對于巖石地基等良好地質的橋涵不應少于30天。7.1.1.3橋梁主體結構完工至無碴軌道鋪設前,沉降預測的時間應滿足以下條件:s(t)/s(t=∞)≥75%式中:s(t):預測時的沉降觀測值;s(t=∞):預測的最終沉降值。7.1.1.4設計預測的總沉降量與通過實測資料預測的總沉降量之差不宜大于10mm。7.1.2鋪設無碴軌道技術條件的評定7.1.2.1處于巖石地基等良好地質的橋涵,當墩臺沉降值趨于穩(wěn)定且沉降總量不大于5mm時,可判定沉降滿足無碴軌道鋪設條件。7.1.2.2對于一般的橋梁其墩臺工后沉降≤20mm,相鄰墩臺的沉降差≤5mm;對于連續(xù)梁等特殊結構其相鄰墩臺均勻沉降差的允許值滿足設計允許值。7.1.2.3預應力混凝土橋梁上部結構的變形要求:(1)終張拉完成時,梁體跨中彈性變形不宜大于設計值的1.05倍;(2)預應力混凝土梁在無碴軌道鋪設,跨中徐變上拱:L≤50m時,不應大于7mm;L>50m時,不應大于L/7000或14mm。(3)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時,應根據(jù)梁體變形的實測結果,確定梁體的實際彈性變形計徐變變形系數(shù),并按下式估算無碴軌道的最早鋪設時間t:[Φ(∞)-Φ(t)]·Δ彈性≤Δ允許式中Φ(∞)-根據(jù)實測結果確定的混凝土徐變系數(shù)終極值Φ(t)-根據(jù)實測結果確定的鋪設無碴軌道時混凝土徐變系數(shù);Δ彈性――實測梁體終張拉后的彈性變形;Δ允許――L≤50m時為10mm,L>50m時為L/5000或20mm。7.1.2.4涵洞工后沉降量與路基一致且≤15mm。滿足以上條件的橋涵可鋪設無碴軌道7.2隧道7.2.1一般規(guī)定7.2.1.1無碴軌道鋪設前,應對隧道基礎沉降作系統(tǒng)的評估,確認其工后沉降符合設計要求。7.2.1.2隧道主體工程完工后,變形觀測期一般不應少于3個月。觀測數(shù)據(jù)不足或工后沉降評估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應適當延長觀測期。7.2.1.3評估時發(fā)現(xiàn)異常現(xiàn)象或對原始記錄資料存在疑問,可進行必要的檢查。7.2.2隧道內無碴軌道鋪設條件的評估應根據(jù)有關設計、施工和監(jiān)理的資料及交接檢驗和復檢的結果進行綜合分析。7.2.3隧道基礎的沉降預測及評估方法參照7.1節(jié)路基部分。7.2.4鋪設無碴軌道技術條件的評定隧道內基礎工后沉降≤15mm;隧道口相鄰構筑物間差異沉降≤5mm,折角<1/1000。滿足以上條件的隧道可鋪設無碴軌道7.3過渡段段7.3.1一一般規(guī)定7.3.1.1過渡段工后后沉降的分析析評估應沿線線路方向考慮慮各觀測斷面面和各種結構構物之間的關關系綜合進行行。7.3.1.2對線路不同同下部基礎結結構物之間以以及不同地基基條件或不同同地基處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鋁合金門窗設計與開發(fā)合同
- 2024年草原承包合同:個人與個人之間簽訂的協(xié)議2篇
- 2024年綠化項目合作經(jīng)營合同
- 2025年度洗車場環(huán)保設施升級承包協(xié)議3篇
- 2024年項目合作合同合作目標與分工責任
- 2024年短視頻平臺廣告代理代運營協(xié)議
- 2025年冷拔異型管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糧油零售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 2024年離婚協(xié)議書指南3篇
- 2025年濕法革助劑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250102-154921
- 裝表接電培訓課件
- 新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期末復習知識點(彩版)
- 部編版小學一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第三、第四單元)
- CJJT 164-2011 盾構隧道管片質量檢測技術標準
- 2023年甘肅省定西市中考政治真題 (含解析)
- 中醫(yī)科診療指南及技術操作規(guī)范學習試題
- 胃腸減壓的護理措施要點課件
- 6.2《青紗帳-甘蔗林》教學設計-【中職專用】高一語文(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下冊)
- 25王戎不取道旁李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
- 科室患者投訴處理管理制度
- 中國歷史文化知識競賽100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