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象 · 物象 · 意象 · 意境_第1頁
語象 · 物象 · 意象 · 意境_第2頁
語象 · 物象 · 意象 · 意境_第3頁
語象 · 物象 · 意象 · 意境_第4頁
語象 · 物象 · 意象 · 意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象·物象·意象·意作者:蔣寅十多年前,我在《說意境的本質及存在方式》一文中曾感慨,雖然已有無數(shù)論文發(fā)表,但意境仍是個模糊的概念?,F(xiàn)在我又不得不再次感慨,意象雖經(jīng)許多學者討論研究也還是個意指含糊的概念所指在不同學者的筆下有很大出入近些學者提出以意象為核心建構中國的文藝學理論體系有學者以意象、典型與意境共同構成三元的藝術至境論,都顯示出正在走向成熟的理論思考而意象的基本問題沒弄清楚之前切理論體系的構想都只能是空中樓閣于學術界在意象含義理解上的歧異年出現(xiàn)了陶文鵬正文遠等先生辨析意象概念的論文覺得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因為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意象的含義如何理解,而在于如何規(guī)定。我們知道,從意象的語源及其本義來說,它應該有兩個基本含義:(1)以具體名物為主體構成的象征符號系統(tǒng)的總體,源于《周易·系辭》“圣人立象以盡意”)構思階段的想像經(jīng)驗,源于《文心雕龍·神思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但在漫長的文論史和批評史上,古人運用“意象”概念又不這么簡單。有時指詩中一個局部情境,如唐庚《唐子西文錄》評謝朓“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一聯(lián):“平楚,猶平野也。呂延濟乃用‘翹翹錯薪,言刈其楚’,謂楚,木叢,便覺意象殊窘?!边@里的“意象”指眺望中的“平楚正蒼然”之景。杜甫《虎牙行》“壁立石城橫塞起,金錯旌竿滿云直”一聯(lián),劉濬《杜詩集評引吳農祥評秋風妙離之秋風尤妙里飛蓬映天過樹羽揚風直同而不如此二句之精煉象錯旌竿滿云直羽揚風直句旌旗迎風飄揚之景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得非玄圃裂,無乃瀟湘翻。”《杜詩集評》卷五引俞瑒評:“中間得非、無乃等字意象縹緲,故以風雨鬼神接之?!彼務摰氖恰耙庀罂~緲所舉的詩例卻主于虛字明他理解的意象是包括虛字在內的一個完整陳述。在許多場合意象”又與“意境”相通混用,詩論家使用時只取其一代嘉慶年間方元鯤律指南境象這種歷時性的用法差異乎不是有內在理路可尋的有規(guī)律的演變是詩論家們相當隨意的差遣。因此今天當我們整理歷史上的詩論資料,排比“意象”的含義時只能用羅列的方式出它在不同用例中的不同意指在古典詩學研究固然可行,但問題在于“意象”并不只是個歷史的概念,它至今活躍在我們的詩歌乃至整個文藝批評中為日常批評中的工具概念們更需要的不是關于它歷史含義的描述和說明是一種規(guī)定性的界說它與意境一樣為擁有眾所承認的穩(wěn)定含義的通用概念于這種考慮想根據(jù)詩歌文本在組織層次上的實際單位入語象和物象兩個概念試在與這些相關概念的辨析和比較中重新定義意象的概念,使詩歌理論和批評能得到一個方便實用的概念系統(tǒng)。一.意象·意境概念使用的紛亂在進入問題之前,我想先就今人對意象的理解加以檢討。我們不能不承認人在意象與意境概念的理解和使用上分歧是相當大的先意象概念的界定,敏澤先生說中的意象應該是借助于具體外物,運用比興手法所表達的一種作者的情思,而非那物象本身?!焙壬鷦t認為:“意象是心意在物象上通過比喻、象征、寄托而獲得的一種具象表現(xiàn)?!鼻罢咧^托物見情,后者謂以情附物,著眼點有所不同。袁行霈先生說“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xiàn)出來的主觀情意”,乃是包容前兩說的見解于對意象的基本理解存在以上歧異術界使用意象概念義界常含糊不清,最典型的是詩篇組織的單位和級次出現(xiàn)混亂。比如曹正文先生說境是詩人內心情感結構的審美化表現(xiàn)人的情感結構由他的人生態(tài)度想修養(yǎng)美意識等因素構成一個較為穩(wěn)衡性的東西象是詩人創(chuàng)造意境的手段方法樣表面相似的意象會因情意不同不同的詩篇中體現(xiàn)出的境界也就大大不同了”。這里的“意象”實際是指物象,它因取意不同而形成不同意象,即曹氏所謂境此處不能按學術界的習慣理解為意境則與作者對意境的定義矛盾)。下一段文字表達得更清楚:“在意象和意境中,由于‘意’的不同,即使‘象’同,而‘意境’各異。也就是說在同類的詩作中,描寫的是同一個意象,由于主體感情不同,其產(chǎn)生的意境也不同?!粋€月亮意象,李白筆下多得生動活潑的意境與其情感結構豪放不羈有關甫筆下多得沉郁冷峻的境界為他的情感結構忠厚執(zhí)著軾筆下多得空靈蘊藉的境界為他脫俗超凡?!焙茱@然,月亮在此是被視為自然物象的,但因占用了意象概念,于是本應以意象指稱的對象——作為詩歌局部情境的情景片斷就只好稱為意境了在是不妥的,由于內涵的不明確,意象、意境概念都被降級使用了。葉朗先生的看法代表著另一種理解在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情景交融所規(guī)定的概念,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國傳統(tǒng)美學將“意象“視為藝術的本體,而“意象”的基本規(guī)定就是情景交融,由此構成一個包含著意蘊于自身的一個完整的感性世界意境超越具體的有限的物象件景,進入無限的時間和空間,即所謂‘胸羅宇宙,思接千古’,從而對整個人生、歷史宙獲得一種哲理性的感受和領悟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史感、宇宙感,就是‘意境’的意蘊”。由此而言,意境的內涵要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則小于意象境除有意象的一般規(guī)定性外有上述意蘊的特殊規(guī)定性此葉先生說,意境是意象最富有形而上意味的一種類型。應該說,葉先生的意象本體論是觸及中國傳統(tǒng)美學核心的見解境和意象關系的闡釋卻屬于一家之言史無徵于說意象能構成一個包含著意蘊于自身的一個完整的感性世界不錯詩歌而言這是否就是詩歌本體詩歌本文是什么關系,意象和意境是否屬于一個級次的范疇?這些問題都是有待推敲的約定俗成的用法來衡量,則他對意象和意境的闡述都有不同程度的升級。在兩個概念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性以前,人們在使用中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歧異,是難以避免的。歸根結底,一切分歧都緣于:我們一方面肯定意象是意中之象時卻又總是用它來指稱作為名詞的客觀物象本身早地全面探討意象內涵的袁行霈、陳植鍔兩位先生的著作即如此,迄今學術界也都是這樣用的。其實袁先生也指出,物象是客觀存在,只有進入詩人的構思,經(jīng)過審美經(jīng)驗和人格情趣兩方面加工為意象理論上大家都明白這一點,但一到具體批評中總是將意象對應于個別的物象和事象實到與單個物象相對的詞語是意象就被視為詩歌作品的基本材料和最小單位臨安春雨初霽一夜聽春雨巷明朝賣杏花聯(lián)先生即將它分解為小樓、春雨、深巷、杏花四個意象。按我的理解,這兩句分別是一個意象,甚至當后人將它們融為一句“小樓聽雨杏花開”時,仍只能說是一個意象。理論和實際批評脫節(jié)的這種情形不知不覺會影響到對詩歌的理解和說明造成理論上的差互。二.意象與物象·語象的區(qū)別時下詩學論文和鑒賞文字,用“意象”概念來指稱自然物象或名詞者比比皆是,學者習焉不察,從未覺得有何不妥。但稍加以推敲,馬上就產(chǎn)生困惑。直接觸發(fā)我思考這一問題的機緣,是年在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聽程郁綴先生關南浦象的講演先生列舉楚辭別賦》直到清代詩詞的用例與送別主題有關的南浦意象在古典詩詞中一以貫之的意味時金文京先生提出一個問題道在漫長的文學史上浦意象的涵義一直都沒發(fā)生變化嗎?這個問題詞用典的常識而言似乎可以給予肯定的回答,但那在學理上明顯存在漏洞。因為正如德里達在《論文字學》中所闡明的,符號的復制會因上下文不同而使意義發(fā)生變化。在歷代眾多的文本中浦”怎么可能不發(fā)生變化呢?然而要說有變化,也有問題:南浦作為典故,只具有提示送別主題的意義,從《楚辭》到清代詩詞莫不如此。這又如何解釋呢?我認為題就出在用意象來指稱南浦這一點上浦雖因有出典而暗示某種惜別的情境,但它本身畢竟只是一個專有名詞(地名),其暗示意味只有指涉一定語境才能實現(xiàn)果是這樣不同文本中就會因用典方式的差正用、反用、直用、虛用)而產(chǎn)生不同的意義,這也才是意象的形態(tài)和形成方式。不僅專有名詞或典故,就是自然物象之名,用意象來指稱也會陷入一種陳述的困境象原指意中之象唐代詩人戴叔倫所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之景于自然物象之名樣的名詞比月只能說是同一意象義先生明月是中國古典詩詞中用得最多的意象之一”,就是這么理解的。照這么說,不同人的不同作品中出現(xiàn)的明月也應該說是同一意象??墒菞钕壬鷧s說“李白以宋玉、曹丕以來的悲秋情調,改造了南朝樂府中傾于甜俗的秋月言情,使其秋月復合意象蘊含著清苦而慷慨的復合感情”,這又是將不同人使用的“秋月”當作不同意象來看待了,不免自相矛盾。事實上象是由不同的意和象結合而成的象形成的關鍵是意識的作用斐先生說得好客觀存在的月亮只有一個,詩中出現(xiàn)的月亮千變萬化。物象有限,意象無窮。”也就是說,月亮本身只是物象,只有在各種情境中被觀照、被表現(xiàn)的月亮才是意象惆悵秦城送獨歸,薊門云樹遠依依。秋來莫射南飛雁,從遣乘春更北飛。同卷《春夜聞笛》: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全唐詩》卷二七七盧綸《送黎兵曹往陜府結婚》:奠雁逢良日,行媒及仲春。王國維《人間詞甲稿·浣溪沙》:天末同云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風飛。江湖寥落爾安歸?例一以對雁的憐惜寄托羈懷托物抒情二以雁的回歸反襯謫臣的流貶意在言外的暗示筆法;例三用《儀禮·士婚禮》之典,雁只是禮物的古義,并無其實;例四詠物而寄托身世之感,雁為不幸命運的象征。凡此種種,能說它們是同一意象嗎?只能說是同一生物及其名稱吧指稱是決不合適的由于鴻雁與《禮記·月令》等經(jīng)典相聯(lián)系,自然會引起多方面內容的聯(lián)想,從典故的角度說也包含著多層意蘊而這仍然只是概念的規(guī)定性不是意象的規(guī)定性。即使典故也只有在不同的語境中才能衍生不同的意味,形成不同的意象。這就意味著論是自然物象還是名詞故們作為意象的功能是進入一個詩歌語境,質言之即置入一種陳述狀態(tài)中才實現(xiàn)的。我們可以用一些眾所熟知的明作來說明這一問題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闭樟餍械挠梅ǎ瑢⒚镏阜Q為意象,前兩句就包含了黃鸝、翠柳、白鷺、青天四個意象??墒亲屑毾胂?,“兩個黃鸝”算什么意象,“翠柳”算什么意象,又融入了什么意?實際上兩個黃鸝鳴翠柳個完整的畫面才是一個意象作者的感覺和意趣也融入了其間。同理行白鷺”也只是有數(shù)量限定的名詞,付之“上青天”的動作,才構成一個意象。因此全詩可以說是由四個意象構成的,分別用靜—近、動—遠、小—遠、大—近四種構圖組成全詩的視覺空間,配以千秋、萬里、東吳而形成包含時間感的想像空間。當然,遇到名詞前有修飾的,如“秦時明月漢時關”、“一片孤城萬仞山”、“昨夜星辰昨夜風”等,前后兩組詞雖都是名詞形容詞或名詞加名詞的修飾本身已構成了陳述關系以就形成兩個意象的并列過要是那種修飾在長期使用中結合得已非常牢固明月”“清泉”等詞,就不具有意象性質了。因此王維的名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看作是兩個意象遠那著名的小思“枯藤”“老樹”“昏鴉”雖都有修飾關系,也只能和“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樣看作一個意象不是像趙山林先生說的三組九個意象時意象的構成不是依賴于陳述語,而是依靠幾個名詞的簡潔組合產(chǎn)生的張力。很顯然,枯藤、老樹等九個詞組在分別營造三幅圖畫,蕭颯的風景、閑適的村莊、疲頓的旅途鮮明的對比烘托出作者天涯孤旅的情思典型的例子是溫庭筠雞聲茅店月跡板橋霜山林先生將它視為最典型的并置式意象組合方式——“不僅句與句之間意象并置,句子當中也是意象并置”。這顯然也是將名詞理解為意象的誤會實早在幾十年前心于學習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派詩人就闡明了這個問題德認一個意象是在瞬息間呈現(xiàn)出的一個理性和感情的復合體”,像“雞聲茅店月”這樣省略修飾、說明詞的詩句,他稱之為“視覺和弦”,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視覺性映像“聯(lián)合起來提示一個與二者都不同的意象”。這無疑是正確的?!半u聲”、“茅店”或“月”都只是名詞提示的簡單的象意視覺表象融合而成的復合體才具有了意象的性質。意象之所以被理解為“意中之象”,首先意味著處于抒情主體的觀照中,亦即在詩意的觀照中呈現(xiàn)。它具有克羅齊的“直覺”的特征,克羅齊說一個直覺或表象同時也是表現(xiàn)有在表現(xiàn)中對象化了的東西就不是直覺或表象是感受和自然的事實有借造作直覺意象就是對象化了的知覺呈現(xiàn),這種呈現(xiàn)需要德里達所謂的“生成空間”(becomingspace語言表達上也就是進入一種陳述狀態(tài)以意象的本質可以說是被詩意觀照的事物就是詩歌語境中處于被陳述狀態(tài)的事物物因進入詩的語境描述而賦予詩性意義時其感覺表象也被具體化人艾青在《詩論》中將意象界說為“具體化了的感覺”,真正觸及了意象的本質。由此說來象決不能以名詞的形式孤立地存在不是由物象呼喚出來的象被提示出來的只是類的概念。像“兩只黃鸝”,雖加上數(shù)量限定,仍只是黃鸝的一般狀態(tài)身是不帶有詩性意義的陳述過程意義逐漸附著上去。在上舉杜句中,“鳴”和“上”賦予黃鸝和白鷺以動作,“翠柳”“青天”再增添環(huán)境和氣氛是鮮活的意象奪目而出然于古典詩歌句法結構的復雜性,意象詩性生成的“延異”性結構并非總是如此簡單,但必須要有這樣一個生成機制則是毫無疑問的據(jù)意象的這種生成構和功能形態(tài)傾向于將意象視為詩歌本文的基本結構單位照意象結構方式的不同文可以由一個意象構成,也可以由多個意象構成。一個好的概念總是概括性和約定俗成的統(tǒng)一。意象既然是個歷史名詞的含義必有一定的歷史積淀和約定俗成的慣例么古人是怎么用的呢?劉勰《文心雕龍·神思》匠,窺意象而運斤?!蓖醪g《詩格》:“久用精思,未契意、象?!焙尉懊鳌杜c李空同論詩書》:“夫意、象應曰合,意、象乖曰離?!比羁恫栌嗫驮挕罚骸白髡弋敃r之意象,與千古讀者之精神交相融洽。”這里的意象都指構思中出現(xiàn)在意識中的被感覺陶鑄整構的物象,正如王昌齡所說的夫置意作詩,即須凝心,目擊其物,便以心擊之,深穿其境。如登高山絕頂,下臨萬象,如在掌中。以此見象,心中了見,當此即用?!鄙弦郎赝ン薜膬删湓?,李東陽《麓堂詩話》說知其能道羈旅野況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出緊關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為難得即實際的景物意象對舉見意象指詩中的語言表現(xiàn)。但如此判斷立即帶來一個問題庭筠詩句的六個名詞在詩句中者說在讀者的閱讀反應中,明顯是伴有畫面感的,正是六者的并列,構成了早行旅景,這些名詞從一般語言學的角度說雖只是抽像的概念稱為概念的意識事實是跟用來表達它們的語言符號的表象或音響形象聯(lián)結在一起的”;而從語用學的角度說些名詞在詩的語境中更是具有提示畫面或者說喚起記憶表象的作用我們讀起上面的詩句或馬致遠的小令時明感到宛然在目的畫面嗎?我們怎么來指稱這名詞的的詩性意義?在脫離具體語境時們舉證名物關于詩經(jīng)或唐詩統(tǒng)計時它什么?唐人是稱之為物象的高陪竇侍御靈云南亭宴詩》:“連唱波瀾動,冥搜物象開?!泵辖肌锻甏貉纭吩疲骸耙暵牳呐f趣,物象含新姿?!薄顿涏嵎蜃郁櫋吩疲骸拔恼碌闷湮?,物象由我裁?!饼R己《讀李白集》云間物象不供取,飽飲游神向玄圃。”這里的物象顯然都指自然界的事物。托名白居易的《金針詩格》明確說:“象,謂物象之象,日月山河蟲魚草木之謂也物象比條還舉出若干常見物象所比喻的事物來,具體的自然景物——物色,可以沿用古人的“物象”概念。至于那些“物象”概念不能包容的抽像名詞,如顏色、聲響、以及動詞等,則需另說。很顯然,這些詞也是有心理表象的,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賈島“僧敲月下門屬物物象指稱的能說它們沒象”嗎?這些詞我們該如何指稱它?我想引進一個當代批評家使用的新概念—象”,用來指稱“物象”以外的“象”。當年趙毅衡在《新批評》一書中用“語象”作icon的譯語,但icon恰恰接近中國自古所用的意象的含義,所以我寧愿采取陳曉明《本文的審美結構》中對語象的規(guī)定:)“語象”建立在本文的本體構成意義上,也就是語象具有“存在性”語象是本文的自在存在,它是本文的基本“存在視象”;(3)語象只是呈示自身,不表明任何與己無關的意義或事物;(4)語象是既定的語言事實,它與作者和讀者以及其他本文無關。語象的生成機制,就是能指詞進入本文的構成活動而發(fā)生三維分解:)能指詞的音響結構作為物質實體保存下來,)所指顯明的意義轉換成存在的世界圖像)能指詞約定的所指轉化為“存在視象”所以語象對于詩就是存在世界的“基本視象”,作為本文的結構單位,語象可視為本文不可再分的最小元素象包含在語象概念中象則由若干語象的陳述關系構成確了這一點們的詩歌本文分析就有了一個合用的工具箱使遇到陳子登幽州臺歌》這樣歷來被認為無意境(或不適合用意境概念來分析)的詩作,我們也可以用語象的概念來分析其意境。在這一點上,語象比起意象來就更顯出作為術語的優(yōu)勢了。三.意境的本文屬性澄清了意象的問題,意境的問題就容易解決了。目前學術界對意境的理解袁行霈先生的定義為代表境是指作者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藝術境界日常語境中一般簡化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這一定義簡明扼要,為學術界所接受。不過仔細琢磨起來,定義的中心詞“藝術境界身還是個有待闡釋的復雜概念其是近代意境說的奠基人王國維就用“境界”一詞來指意境,以“藝術境界”作意境的中心詞在邏輯上便有同義反復之嫌了。至于“藝術境界”究竟是存在于作者構思中,還是存在于作品或讀者的閱讀經(jīng)驗中者有不同看法使用意境概念時各持一說于這種情形曾將意境定義作者在作品中創(chuàng)造的表現(xiàn)抒情主體的情感情景交融的意象結構方式構成的符號系統(tǒng)”,以說明意境的本質屬性及存在方式。迄今我的基本看法雖未改變認識問題的角度已有了變化想嘗試在本文結構的意義上解釋意境,使我的定義及其提出的規(guī)定性在邏輯上更為完密。迄今為止,學術界在意境闡釋上的分歧,我認為主要是由于將它解釋為一種審美經(jīng)驗不是一種結構性的存在與中國現(xiàn)行文學理論體系沒有確立起本文觀念有關。我們習慣于用“作品”的概念指稱詩人的創(chuàng)造物,而將詩歌表現(xiàn)和接受的交流過程視為作品語言形式的功能是一種非常模糊的認識際上作者創(chuàng)造的只是本文是一個不以閱讀與接受而改變的自足性存在克名之體結構表現(xiàn)和接受是以本文為媒介實現(xiàn)的。按當代文論學者的看法本文是一種有序的、綜合的、相對封閉的符號形態(tài)的序列或曰結構這種序列或結構相對應的是一種有序的合的對封閉的語義結構”。本文的符號—語義結構在讀者的閱讀中釋放出呼喚性的信息,定向激發(fā)讀者的想象形成完整的美感經(jīng)驗是產(chǎn)生了作品淵明詩在被人閱讀之前只是本文們成為作品是在流傳詩壇以后括鐘嶸在內的第一批讀者的閱讀,成就了“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的作品。這就是接受美學揭示的作品的本質。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瑙曼說文到作品的過程包含著意思的給定意思的給定只有允許本文進入這樣一種關聯(lián)才能實現(xiàn)種關聯(lián)不同于保證本文的各種因素在結構上統(tǒng)一的那種關聯(lián)過與本文建立評價關系的閱讀而形成的那種關聯(lián)?!比绻覀儗⑽膶W活動得以實現(xiàn)的過程理解為作者意圖→寫作→本文→讀者閱讀→審美經(jīng)驗者只有被閱讀的就是被賦予意思并進而被評價的本文才是真正的作品”,那么意境就正相當本文的位置。意境的本質就是具有呼喚性的意象結構融的結構方式形成了中國詩意境的象征性示性蓄性等一系列美學特征中國詩歌美學的學者往往將這些特征看作是意境范疇本身的審美特征現(xiàn)了許多闡釋意境美學特征的論文。其實意境的基本屬性也可以說“是一種有序的、綜合的、相對封閉的符號形態(tài)的序列或曰結構”,與之相對應的也是一個有序的、綜合的、相對封閉的語義結構是詩人藝術思維的形式化成果是藝術表達的全部一點也許不能得到許多人首肯為人們通常認為人要表達的東西很多中寫出只是有限的一部分。在這個問題上,我贊同克羅齊的見解:人們常有一種錯覺,以為某些藝術只是零星片斷地表現(xiàn)出一種形象世界這個世界在藝術家的本身的心目中則是完整的”;其實家心目中所具有的恰恰就是這些片斷零星的東西且同這些片斷零星的東西在一起的不是那個人們所設想的世界其量也不過是對這個世界的向往和朦朧的追求就是說一個更加廣泛加豐富的形象的向往和追求,這個形象也許會顯現(xiàn),也許不會顯現(xiàn)”。我自己的寫作經(jīng)證,能印證他的說法。我們構思和醞釀的過程,就是若干語詞的剪輯,若干意象的潤飾可辨些朦朧的定的東西則決非作者所要表達,因為他不知道那是什么。作者想表達的東西,哪怕像李商隱《錦瑟》那種迷離恍惚緲不定的情調清楚地表達在詩歌本文中以我認為意境就是作者創(chuàng)造的詩歌本文是所有詩歌作品存在的基礎不過在不同語言寫作的詩歌中呈現(xiàn)為不同的結構特征許其他民族的詩學里暫時找不到意境譯的概念決不能說別的民族沒有類似于意境的詩學觀念代自詡探驪得珠的王國維,正是在外國詩學的啟示下才拈出“境界”來作為詩歌的核心概念的。如今重新在本文的意義上闡釋意境成為與人類普遍的詩歌經(jīng)驗相溝通的詩學范疇,獲得一般性的工具意義。同時意義上使用意境概念的存在限定于本文的語義結構內,使之與作者和讀者的想象經(jīng)驗區(qū)別開來,便于從客體的角度討論作者的創(chuàng)造性。不難理解人意欲表達的情感和詩意并不是磚頭那樣的有固定形質的材料是只有通過語言陳述才得以體認和交流以傳達的語言變化而變異的混沌經(jīng)驗人的情感體驗和想象經(jīng)驗由語言而賦形重構們決不能外在于語言而獨立能像過去的文學概論那樣用內容式的二分法來說明們就是詩歌本文就是詩人創(chuàng)造的意境本身實上清代以來詩論家使用的情形看一般都習慣于將意境視為詩人的創(chuàng)造物嘉碧山房詩序“旨趨貴乎高渺,而意境期乎深遠?!狈皆H評陳與義《三月二十日聞德音》曰:“意境深遠,百煉得之?!敝鼙兜涝迷娦颉吩疲骸霸娭裾{有盡,吾人之意境日出而不窮?!瘪T培《鶴半巢詩續(xù)鈔》自序記友人語曰:“子之詩誠善矣,第此十卷中服官京師者居十之八九。凡所游歷酬贈,大率不出都門,無山川之助以發(fā)攄性靈,故意境或差少變化也。”既然是詩人的創(chuàng)造物,當然只能是既定的一個——總不能因讀者產(chǎn)生不同審美經(jīng)驗人創(chuàng)造了不同的意境吧?本文有它的自足性,它構成了赫施說的“含義”(區(qū)別于意味),意境也有它的自足性,它構成了人們通常所說的“詩意”。這一點既明確境概念的規(guī)定性就更清楚更具可操作性了歌批評中因概念含混而引起的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將可以免除。四.語象·物象·意象·意境的重新定義綜上所述們可以將語象象象境四個概念作以下定義:語象是詩歌本文中提示和喚起具體心理表象的文字符號,是構成本文的基本素材。物象是語象的一種,特指由具體名物構成的語象。意象是經(jīng)作者情感和意識加工的由一個或多個語象組成、具有某種詩意自足性的語象結構,是構成詩歌本文的組成部分。意境是一個完整自足的呼喚性的本文。辨析這四個概念的好處是多方面的。先別語象與意象的好處是符合古人的理解,可以較好地把握和解釋歷史語境中的用法。比如沈德潛《說詩卒語》卷上稱孟郊詩“意象孤峻”,若以意象指自然物象,單純山水樹石如何個孤峻法?必日窺萬峰首見雙泉心侍御叔游城南山墅“樓根插迥云,殿翼翔??铡保ā兜侨A嚴寺樓望終南山贈林校書兄弟》)、“危峰紫霄外木浮云齊路溪行呈陸中丞句為意象有孤峻之說。同理,方東樹《昭昧詹言》卷八云:“意象大小遠近,皆令逼真?!狈綎|樹加以解釋說:“情真景真,能感人動人。”若以意象指名物,客觀的自然山水,有什么遠近大小有什么真假可言?只有被詩人觀賞舍造的山水圖景才可以談論遠近真假。由此可見,古人也不是將自然物象指為意象的。其次,澄清意象和意境兩個范疇的好處是詩歌的材料、結構和功能的關系變得更加清楚。意象與意境的關系,就是局部與整體,材料與結構的關系,若干語象或意象建構起一個呼喚性的本文就是意境寫作和讀者的閱讀由此相連接意的交流也由此而實現(xiàn)一詩歌審美經(jīng)驗的交流過程清楚地告訴我們人的審美經(jīng)驗通過藝術思維完成意境營造的過程質上就是將詩性經(jīng)驗意象化的過程,所謂“窺意象而運斤”是也;讀者的鑒賞則相反,是通過個別意象的解悟逐步領會意境的完整構成而還原詩人的審美經(jīng)當然是有所改造的)。葉燮將這一過程表述為詩人“遇之默會意象之表”,讀者也得之“默會意象之表《原詩》內篇下)。意象概念的澄清為古典詩論一些命題的當代闡釋奠定了基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