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節(jié)日文化探究_第1頁
端午節(jié)節(jié)日文化探究_第2頁
端午節(jié)節(jié)日文化探究_第3頁
端午節(jié)節(jié)日文化探究_第4頁
端午節(jié)節(jié)日文化探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512023/2/51端午簡介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jié),是華人夏季最盛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和春節(jié)、中秋并列為華人傳統(tǒng)三大節(jié)日?!岸耍跻病?,也就是“開始”的意思。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為“午”,而“午”與“五”又同音,所以,“端午”又稱“端五”。五月五日,月與日同為五,故古也稱為重五,與九月九日稱重九之意相同。古人也把“午時”當作“陽辰”,所以端午也有“端陽”之稱。明清時代,北京一帶也把端午節(jié)稱作“女兒節(jié)”或“五月節(jié)”。端午傳說紀念屈原迎濤神龍的節(jié)日夏至吃粽子:紀念屈原屈原是楚懷王時的大臣,備受楚懷王重用。此舉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蘭的嫉妒,誹謗屈原,離間楚王和屈原之間的關系。楚王繼而逐漸疏遠屈原,甚至將屈原放逐。眼見楚國瀕臨絕境,因讒臣誤國,將為秦國所滅,屈原滿懷悲憤,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后,懷石投汨羅江自盡。屈原死后,楚國的百姓哀痛非常,涌至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而漁夫們也撐起了船只,在江上打撈屈原的尸體。他們還把粽子、雞蛋等食物,往江里面丟,希望喂飽魚蝦,不讓它們奪食屈原的尸體。迎濤神

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jié)。這則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投奔吳國,助吳伐楚,五戰(zhàn)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閭死后,其孫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zhàn)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太守,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jié)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端午的意義有人采訪了一些年輕人,問他們打算怎樣過端午節(jié)。采訪中,發(fā)現(xiàn)他們對端午節(jié)很淡漠,除了知道當天要吃粽子外,沒有幾個人把它當成一個正式的節(jié)日來過。還采訪了一位上了年紀的老阿姨,請她講講小時候是怎樣過端午節(jié)的,她微微笑著,陷入了甜蜜的回憶:“離端午節(jié)還有些日子,家里的女人們早早就開始繡香包,端午節(jié)當天,她們要把繡好的香包送給父親和兄弟,讓他們掛在身上避邪。為了避邪,人們還要采來艾葉,插在大門口。當然,粽子肯定是要包的,還要飲雄黃酒、賽龍舟……很是熱鬧?!逼鋵?,端午節(jié)的文化內涵很多,不僅僅是紀念一些文化名人,它還是一個多民族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長壽的民俗大節(jié)日。繼承端午節(jié)積極健康的民俗文化,使古老的全民健身節(jié)日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進入現(xiàn)代生活,對增強各民族人民的身心健康,具有振奮民族精神的重大意義。龍的節(jié)日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qū)“龍”的部元·吳廷暉:《龍舟奪標》[2]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jié)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系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發(fā)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夏至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一)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jié)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jié)中。至于競渡,隋代杜臺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入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二)端午節(jié)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三)《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jié)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jié)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jié)又可稱為天中節(jié)。由此端午節(jié)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端午習俗吃粽子掛艾草、菖蒲、榕枝賽龍舟吃粽子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jié)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蹦媳背瘯r期,出現(xiàn)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xiàn)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于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xiàn)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后來又出現(xiàn)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xiàn)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掛艾草、菖蒲、榕枝端午節(jié)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后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jié)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后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于床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志》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jié)目。此外,劃龍舟也先后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并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xiāng)中國湖南岳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jié)。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zhèn)鹘y(tǒng)儀式又注入新的現(xiàn)代因素的“龍頭祭”?!褒堫^”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后,主祭人宣讀祭文,并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后,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lián)歡活動的多達60余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后,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jié)。賽龍舟將盛傳于世。東南沿海地區(qū)的端午習俗福建省福州端午舊俗,媳婦于是日以壽衣、鞋襪、團粽、扇子進獻公婆。建陽縣以五日為藥王曬藥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醬。上杭縣端午用小艇縛蘆葦作龍形戲于水濱,稱為競渡。仙游縣端午競渡后,獻紙于虎嘯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繼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節(jié)前,婦女以絳紗為囊盛符。又以五色絨作方勝,聯(lián)以彩線,系于釵上。幼女則懸之于背,稱為“竇娘”。廣東省從化縣端午節(jié)正午以燒符水洗手眼后,潑灑于道,稱為“送災難”。新興縣端午,人家各從其鄰近廟宇鼓吹迎導神像出巡。巫師并以法水、貼符驅逐邪凡魅。石城縣端午,兒童放風箏,稱為“放殃”。海南省每逢端午,海南各處都會如中原一般舉辦龍舟競渡等活動。在如今保存最為完好的古縣治城垣定安,五百年歷史的明成化古城門洞內,仍有兩個石階疊架著兩條鮮艷、修長、昂揚的龍舟。海島先人,端午時節(jié),扛起龍舟,奔向大河,揮汗于南渡江中競渡……歷史就從一個個古色端午,時光交錯著流淌到了今朝。素有“椰鄉(xiāng)”之稱的文昌,是宋慶齡的祖居地,臨海傍河。自古以來,當?shù)匮睾Q睾泳用衩糠甓宋?,都會舉辦賽龍舟的活動,祈福求安。海南除了與內地相同的賽龍舟、吃粽子、掛菖蒲和艾草,還有一個海島百姓都熟知的內容,就是洗龍水和洗草藥澡。端午詩詞作品乙卯重五詩(南宋·陸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這首詩開篇點題,將時間限定在“重五”(五月初五),將地點定格為“山村”。此時此地,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有的只是節(jié)日的氣氛,有的只是淳樸的民風。更何況,石榴在不知不覺間已經盛開了呢!這首詩語言質樸,融寫景、敘事、抒情于一體,那榴花繁多的山村風光,那江南端午的風俗習慣,那字里行間的閑適愜意,浮現(xiàn)在我們眼前,感受在我們胸間。沒有裝飾,所以詩美;沒有做作,所以情真。這,就是詩人所說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寫作境界。端午詩詞作品浣溪沙(宋·蘇軾)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本篇描寫婦女歡度端午佳節(jié)的情景。上篇描述她們節(jié)日前進行的各種準備,下篇刻畫她們按照民間風俗,彩線纏玉臂,小符掛云鬟,互致節(jié)日的祝賀。包粽子的基本方法1.糯米洗凈后泡3個小時2、粽葉用熱水燙過洗凈瀝干3、粽餡的調味:喜歡吃什么就包什么,咸的要先腌入味4、將兩葉粽葉折成漏斗狀,舀入一匙米放上五花肉、香菇、咸蛋黃、板粟諸種餡料后,再舀入一匙米包合后以粽繩扎緊。將包好的粽子放入鍋中。5、粽子的捆扎: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緊,防止米粒擠進豆沙中,如果煮不透會出現(xiàn)夾生現(xiàn)象。肉粽如果用肥豬肉不宜扎緊、松緊適度即可。如果用瘦豬肉就要扎緊,因為瘦肉熟了以后會收縮,粽餡的肥汁會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6、粽的烹煮:煮粽子一定要水滾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過粽面,待水重新滾起以后再用小火煮2個小時左右即可。(其實時間長短關鍵是看你包的粽子的大?。V東粽子廣東粽子個頭大,外形別致,除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蛋黃、冬菇、綠豆蓉等調配為餡料的什錦粽。以杏花樓、新雅為代表的廣式粽子,吃口松軟而味道濃烈,外形為底平,呈正方形、五角形,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廣式粽子品種很多,有栗子、鮮肉、蛋黃、香菇;裹枕粽有烤鴨、香菇、栗子、鮮肉、蛋黃、米仁,其他還有堿水粽、豆沙粽、鮮肉粽、鮮肉蛋黃粽、赤豆粽等。

2.閩南粽子廈門、泉州的燒肉粽、堿水粽皆馳名海內外。燒肉粽的粽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五花肉并先鹵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鹵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蒜泥、芥辣、紅辣醬、蘿卜酸等多樣佐料,香甜嫩滑,油潤而不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