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政治經濟學 第四章 第二節(jié) 資本的價值增殖過程_第1頁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 第四章 第二節(jié) 資本的價值增殖過程_第2頁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 第四章 第二節(jié) 資本的價值增殖過程_第3頁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 第四章 第二節(jié) 資本的價值增殖過程_第4頁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 第四章 第二節(jié) 資本的價值增殖過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節(jié)資本的價值增殖過程G——W——G′1本節(jié)共分為五部分一、資本主義勞動過程二、資本價值的增殖過程三、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資本的本質四、剩余價值率與剩余價值量五、資本主義基本經濟規(guī)律——剩余價值規(guī)律2一、資本主義勞動過程資本主義商品生產過程勞動過程價值增值過程統(tǒng)一1、資本主義的勞動過程共性:勞動者借助勞動工具,作用于勞動對象,生產出具有某種使用價值的有目的的勞動 特性(1)勞動者在資本家的監(jiān)督和支配下,按照資本家的意志進行勞動;(2)勞動產品歸資本家所有。3

資本主義生產不僅是一個勞動過程,更本質的是剩余價值生產過程。

勞動過程的結果是物質產品,而對于資本主義生產來說,物質產品絕不是資本家的最終目的。資本主義條件下,生產物質產品是為了借此生產剩余價值,占有剩余價值。

2、資本主義生產的本質

“例如皮靴雖然在某種意義上構成社會進步的基礎,而我們的資本家也是一位堅決的進步派,但是他制造皮靴并不是為了皮靴本身。在商品生產中使用價值絕不是本身受人喜愛的東西。在這里,所以要生產使用價值,是因為而且只是因為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p>

——馬克思4二、資本的價值增殖過程1、資本價值增殖過程舊價值轉移過程新價值創(chuàng)造過程統(tǒng)一理論過程分析G——W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勞動力舊價值轉移新價值創(chuàng)造W′G′52、資本增殖的具體過程(舉例)實踐過程分析假定:紡紗工人1小時勞動創(chuàng)造1元的價值;每天工作6小時,工資6元;工人加工10公斤棉花10元棉花價值2元機器磨損6元新價值10公斤棉紗(18元)價值形成過程又假定:紡紗工人延長工作時間至12小時工人加工20公斤棉花20元棉花價值4元機器磨損12元新價值20公斤棉紗(36元)價值增殖過程36-30=6(元)Flash:剩余價值的產生6價值增殖過程不外是超過了“一定點”而延長了的價值形成過程。這“一定點”就是工人用于補償自己勞動力價值所必需的勞動時間。超過這一點,才會產生剩余價值。工人勞動時間分為兩部分必要勞動時間(生產勞動力價值的時間)剩余勞動時間(生產剩余價值的時間)73、剩余價值概念及其本質

剩余價值是由雇傭工人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了勞動力價值以上的那部分價值。剩余價值在本質上體現著資產階級對工人階級剩余勞動的占有關系。81、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1)不變資本(c)

——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資本。在生產過程中,只變換了它的物質存在形式,轉移自身原有的舊價值,并沒有改變自身的價值量。

這部分資本轉移的價值以它們原有的價值量為限,不會發(fā)生數量上的變化,所以,稱為不變資本。

三、不變資本、可變資本與資本的本質9不變資本價值轉移的兩種方式:第一、表現為廠房、機器設備等資本形式。

在每個生產過程中都不改變自己的物質形態(tài)。雖然它們整體參加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但卻只磨損或消耗一部分,因而,它們的價值也只是隨著磨損或消耗的程度而逐漸轉移到新的商品當中去。第二、表現為原材料、能源、輔助材料等的資本形式。

在一個生產過程中它們被全部消耗掉,從而改變了自己的物質形態(tài)。因而,它們的價值是一次全部轉移到新商品中去的。10(2)可變資本(v)

可變資本(v)——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在生產過程中,通過對勞動力的使用能夠創(chuàng)造出比勞動力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發(fā)生了價值量的增殖。

可變資本在生產中不僅再生產出自身勞動力的價值,而且還生產出一個額外的價值——剩余價值(m),使價值發(fā)生增大的變化??梢?,不變資本只是剩余價值產生的必要條件,可變資本才是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11(3)劃分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依據及其意義

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劃分依據: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價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劃分的意義:第一、說明了剩余價值的真正源泉;第二、為科學地考察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程度提供了依據。12自動化條件下的價值源泉:1、自動化機器仍是機器,是不變資本。

2、自動化機器代替不了人的勞動。3、制造和使用自動化機器的工人勞動是復雜勞動。13(4)資本的本質

現實經濟生活中,資本采取了各種物質形態(tài):如貨幣、商品、生產手段(廠房、機器設備)、原材料、能源、輔助材料等。但是它們本身并不是資本。只有當它們被用來當作生產與獲取剩余價值的手段時,它們才被稱之為資本。

在本質上,“資本不是物,而是一種以物為媒介的人和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是資本的所有者憑借對生產條件的占有,無償占有工人剩余勞動的關系?!薄R克思14

“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關系下,他才成為奴隸;紡紗機就是紡棉花的工具,只有在一定的關系下,它才成為資本,脫離了這種關系,它也就不是資本了。資本是一種社會的生產關系,它是一種歷史的生產關系”

——馬克思

(資本家皮爾的故事)15資本的特征資本主義條件下的資本:與生產資料私有制相結合,性質是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體現資本對雇傭工人的剝削關系。社會主義條件下的資本:與生產資料公有制相結合或公有制主導下的私人資本,體現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一般特征:返還性——前提;增殖性——目的;風險性——壓力和動力;運動性——增殖實現的條件;社會性——生產關系的社會屬性16四、剩余價值率與剩余價值量

1、剩余價值率(m′)

剩余價值率是剩余價值與可變資本的比率,反映了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程度。

如果用m′代表剩余價值率,則

m′=m/v=剩余價值

/可變資本

17剩余價值率還可寫成以下兩種形式:(1)剩余勞動/必要勞動(2)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剩余價值率是工人受資本家剝削程度的準確表現。在資本主義發(fā)展過程中,剩余價值率有逐步提高的趨勢。18

2、剩余價值量

剩余價值量M=m′·v·n(n代表勞動力或工人的數量)

即剩余價值率與可變資本量的乘積。

剩余價值量決定于:

第一,剩余價值率的高低;

第二,可變資本的數量

19五、剩余價值規(guī)律

1、剩余價值規(guī)律的主要內容:資本主義生產的直接目的和動機是獲取盡可能多的剩余價值,而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斷擴大和加強對雇傭勞動者的剝削。20第一、它反映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反映了資本主義生產目的。

資本主義生產的直接目的與決定性動機,就是無限追求剩余價值。第二、它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發(fā)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過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過程

2、剩余價值規(guī)律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guī)律,為什么?21

第三、它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fā)展和歷史趨勢。

1、對剩余價值的追求,造成生產、消費矛盾激化,引發(fā)經濟危機;

2、對剩余價值的追求,使得階級矛盾激化

3、對剩余價值的追求,加劇生產社會化與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22人們由于受個人生活態(tài)度、天生稟賦、遺產、家庭教育、機遇、人際關系等因素影響,不同人的收入水平存在很大的差異。由于收入水平不同,再加上人們對消費和儲蓄的態(tài)度不同,必然造成人們手中積累的貨幣財富的巨大差異【案例】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民營資本家的資本是如何形成的,他們的經營活動是否存在剝削?

1、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分布不可能是完全均等的。

一方面人們的收入必然存在著合理性的差別。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按勞分配本身包含著富裕程度的差別;二是市場經濟的優(yōu)勝劣汰規(guī)律必然導致一部分人首先富起來;三是承認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合理性必然產生富裕程度的差別;四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梯度推進戰(zhàn)略也是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qū)先富起來的重有原因。

另一方面,由于對統(tǒng)一市場的不合理分割;制度性壟斷;法制缺失以及腐敗滋生等原因導致的市場經濟制度不平等也會使一部分人手中積累大量貨幣財富。23

2、如果通過自身誠實勞動,積累起來了超過他人的資本,這種資本的形成途徑就是合理的,是完全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和道德規(guī)范的。由這種資本去增值自身,只要增值過程中,沒有暴力、沒有陰謀盤算,其收益也是合理的。在政策上應該保護這些個人正常資本的形成,保護他們正常的資本收益權。

3、是否存在剝削?

如果一個企業(yè)主的資產形成是合理的,如自我勞動積累,那么即使企業(yè)主本身不介入直接的勞動過程,只要他依靠其資產所有權的收益在合乎社會規(guī)范的量的界限內,就是正當的權益,是讓渡資產的使用支配權和使用收益權的必然結果,雖然存在一定的剝削,但這是允許的。不能抽象談論剝削是好是壞24

“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是作為勞動者的管理者和指揮者出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