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法的范疇_第1頁
第二章法的范疇_第2頁
第二章法的范疇_第3頁
第二章法的范疇_第4頁
第二章法的范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法律的基本范疇第一節(jié)法律淵源一、法律淵源的含義1、含義:法律淵源是指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所創(chuàng)制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的各種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的總稱

2、分類:法律的正式淵源與法律的非正式淵源2.1法律的正式淵源:經立法程序確認具有法律效力的規(guī)范性法律淵源2.2法律的非正式淵源:未經立法程序確認,但在司法領域具有一定法律意義的淵源

3、適用原則:3.1無正式淵源時,才能適用非正式淵源3.2有正式淵源時,多項淵源發(fā)生沖突或一項淵源產生歧義時,可以適用非正式淵源

二、法律淵源的種類1、習慣法:被國家賦予法律效力的習慣規(guī)則。經過國家的認可2、判例法:英美法系國家的主要和正式的法律淵源3、制定法:大陸法系和我國的主要法律淵源4、協(xié)議法:當代國際法的主要法律淵源5、學理法:曾是古代社會的法律正式淵源,當代世界已否認其直接效力三、當代中國的正式法律淵源1、憲法:國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國法律淵源體系中處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由全國人大制定、修改和監(jiān)督實施;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解釋,并追究違憲行為2、法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

2.1基本法律:全國人大制定、修改的,涉及國家、社會某一方面具有根本性的法律文件,如刑法、訴訟法等2.2一般法律:基本法律以外,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修改的,具體性的法律文件,如商標法、文物保護法等3、行政法規(guī):國務院制定的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效力僅次于憲法、法律4、地方性法規(guī):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以及省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

效力低于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在本行政區(qū)內具有法律效力5、民族自治地方法規(guī):自治機關根據(jù)憲法和法律,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5.1自治條例:關于民族自治地方自治的綜合性規(guī)范5.2單行條例:調整某一方面事務的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須報上一級人大常委會批準后生效6、規(guī)章

6.1行政規(guī)章:國務院各部委及直屬機構制定的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6.2地方規(guī)章: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以及省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7、國際條約、慣例我國作為國際法主體同外國締結的雙邊、多邊協(xié)議和其他文件。加入條約和協(xié)定,分別由全國人大或國務院決定接受條約和協(xié)定,由國務院決定

8、經濟特區(qū)和特別行政區(qū)的法律文件9、司法解釋作為正式淵源存在爭議,但在司法工作中成為法官處理案件時的重要依據(jù),故一種看法認為,可將其視為正式淵源例題:某法院在審理一行政案件中認為某地方性法規(guī)與國家法律相抵觸。根據(jù)憲法和法律的規(guī)定,下列何者為正確?A法官審理行政案件,如發(fā)現(xiàn)地方性法規(guī)與國家法律相抵觸,可以對地方性法規(guī)的合憲性和合法性進行審查。B法官審理行政案件,如發(fā)現(xiàn)地方性法規(guī)與國家法律相抵觸,應當適用國家法律進行審判。C法官審理行政案件,如發(fā)現(xiàn)地方性法規(guī)與國家法律相抵觸,可以通過所在法院報請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要求。D法官審理行政案件,如發(fā)現(xiàn)地方性法規(guī)與國家法律相抵觸,可以公民的名義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建議。

四、當代中國法律的非正式淵源1、判例我國以制定法為法律淵源,判例不是正式的法律淵源。但在司法審判中起到指導的作用

2、習慣《合同法》第61條規(guī)定:合同生效后,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xié)商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xié)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3、政策國家政策是我國法律的一個淵源;政黨政策需要轉化為法律后,才具有約束力例題:法律的非正式淵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義的準則和觀念,這些準則和觀念,這些準則和觀念尚未在正式法律中得到權威性的明確體現(xiàn),下列選項中哪些為各自國家法律的非正式淵源?A哥倫比亞一黑人社區(qū)對正義的主流看法B太平洋某島國的關于人口發(fā)展的政策C中國南方農村關于繼承的習慣D美國的判例法五、法律的分類(一)成文法與不成文法1、劃分標準:根據(jù)法律創(chuàng)制和表達的形式的不同2.1成文法:由特定國家機關制定和公布,以條文形式表現(xiàn)的法,又稱制定法2.2不成文法:國家認可的不具有條文表現(xiàn)形式的法,如習慣法和判例法

(二)國內法與國際法1、劃分標準:根據(jù)法的創(chuàng)制和適用范圍的不同2.1國內法是由特定國家機關創(chuàng)制并適用于該國主權管轄范圍內的法。國內法的主體一般為公民、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國家只在特定法律關系中成為主體2.2國際法是指在國際交往中,由不同的主權國家通過協(xié)議制定或工人的、適用于國家之間的法國際法的主體一般是國家,其他政治實體或國際組織也可以成為國際法主體,公民個人一般不是國際法的主(三)根本法和普通法

1、劃分標準:根據(jù)法的效力、內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2.1根本法是憲法的別稱,它規(guī)定了國家基本的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關的設置和職權等,在一國的法律體系中占據(jù)最高的法律地位。制定和修改程序都比普通法更為嚴格2.2普通法是指憲法以外的其他法,它規(guī)定國家的某項制度或調整某一方面的社會關系注意:英美法中的“普通法”是相對于“衡平法”的另一概念

(四)實體法和程序法1、劃分標準: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的具體內容的不同2.1實體法是規(guī)定主要權利、義務(或職權、職責)的法,如民法、刑法等實體法是主要的,一般稱為主法2.2程序法是為保障權利、義務實現(xiàn)而規(guī)定程序的法,如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等。程序法保障實體法的實現(xiàn),稱為輔助法如我國的《刑事訴訟法》“第一條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jù)憲法,制定本法。”(五)一般法和特別法1、劃分標準:根據(jù)法律的適用范圍不同2.1一般法是指在一國范圍內,對一般的人和事有效的法。2.2特別法是指在一國的特定地區(qū)、特定期間或對待特定事件、特定公民有效的法,如兵役法、教師法、緊急狀態(tài)法等

通常在同一領域,法律適用遵循特別法優(yōu)于一般法的原則(六)公法、私法和社會法1、公法與私法的劃分是最古老的一種法律分類,由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提出。公法是調整國家與社會成員之間的縱向關系的法;私法是調整公民之間橫向關系的法

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對公法與私法的分類提出了挑戰(zhàn),于是出現(xiàn)了通過國家權力干預經濟和市場,以解決市場化和工業(yè)化而產生的社會問題的法,即第三大法域——社會法2、現(xiàn)代社會的三大法2.1公法是規(guī)定國家組織及其活動的一個法律類別?,F(xiàn)代公法的本質在于限制權力。因此,公法不僅包括憲法,還包括刑法、行政法和訴訟法等法律部門2.2私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民事關系、經濟關系的法律總和。如果說公法的本質是限制權力,那么私法的本質就是確認權利,即權利法。包括民法、商法、親屬法三個法律部門

2.3社會法是公法與私法的結合物。它強調通過社會的力量干預傳統(tǒng)個人權利的領域,平衡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

從表面上看,社會法擴大了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實際上它通過社會利益的方式,規(guī)范了國家權力的適用,避免了國家生活取代私人生活的危險。它既能維護個人利益,又擴大了國家權力的干預范疇。社會法一般包括社會保障法、勞動法、經濟法、環(huán)境資源保護法等法律部門第二節(jié)法律效力一、法律效力的含義法律效力是指法律對其所指向的人們的強制力或約束力

二、法律效力的位階及原則1、憲法至上原則2、國際法優(yōu)先原則3、上位法優(yōu)于下位法原則根據(jù)立法主體的劃分4、特別法優(yōu)于一般法根據(jù)適用范圍的劃分5、新法優(yōu)于舊法制定主體和效力相同是前提

三、法律效力范圍(一)法律的對象效力原則1、屬人主義:即以國籍為原則法律只適用于本國公民、法人,而不論其在本國領域內或本國領域外。非本國人即便在該國領域內也不適用

例如:我國《刑法》第7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guī)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guī)定最高刑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2、屬地主義:即以主權為原則法律適用于該國管轄區(qū)域內的所有人,不論是否本國公民;本國公民不在國內,則不受本國法律保護例如:我國《刑法》第6條規(guī)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guī)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3、保護主義:即以利益為原則以維護本國利益作為是否適用本國法的依據(jù);任何侵害了本國利益的人,不論其國籍和地域,都要受該國法律追究

例如,我國《刑法》第8條規(guī)定: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guī)定的最低刑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針對國際犯罪:戰(zhàn)爭罪、反人類罪、販賣人口、毒品犯罪等4、綜合原則:以屬地主義為原則,與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我國采用此原則例題:一位意大利人乘坐美國航空公司的一架飛機前往中國,當飛機、航行在日本的領空時,這位意大利人將飛機上的一名中國公民殺害。請問按照哪一項原則,該案只能適用中國法律?

(二)法律的空間效力1、法律的空間效力是指法律生效的地域范圍包括:領陸、領水、領空及其底土;還包括延伸意義上的領土:本國駐外大使館、領事館及本國的船舶、航空器

2、法律是否在全國范圍內生效還是在局部生效,關鍵是看其制定機關。中央機關制定的法律在全國生效,地方機關制定的法在本地方生效例題:下列哪些規(guī)定性法律文件在地方有效?A行政法規(guī)B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C部門規(guī)章D地方性法規(guī)(三)法律的時間效力

1、法律的生效時間主要有三種:(1)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2)法律公布后隔一段時間生效(3)法律公布后符合一定條件生效2、法律的失效時間法律的廢止一般分為明示的廢止和默示的廢止兩類:(1)明示的廢止,即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規(guī)定廢止舊法。(2)默示的廢止,即在法律適用中,出現(xiàn)新法與舊法沖突時,按照“新發(fā)優(yōu)于舊法”、“后法優(yōu)于前法”的原則,在新法、后法生效的同時推定舊法、前法失效

3、法律的溯及力法律的溯及力也稱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如果適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是沒有溯及力在溯及力問題上,《立法法》采取以不溯及原則、有利溯及為例外

比如刑法的從舊兼從輕的原則。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從舊,即確定某一行為是否構成犯罪以及應判處何種刑法,原則應根據(jù)行為當時的法律確定,1997年刑法沒有溯及力。但是,如果行為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而1997年刑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比過去輕的,則1997年刑法有溯及力,應適用1997年刑法

例題:案例一:李某因倒賣外匯于1994年9月被法院以投機倒把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修改后的刑法實施以后,李某提出申訴,理由是現(xiàn)行刑法沒有此罪名,要求改判無罪。案例二:張某系某國有外貿公司經理,1998年因涉嫌犯罪被捕。張某具有以下涉案事實:1995年6月在一外貿業(yè)務中,張某輕信外商,擅自變更結算方式,使公司損失數(shù)百萬元貨物,導致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請結合法律的溯及力問題,分析以上案例。第三節(jié)法律關系一、概述(一)概念法律關系是在法律規(guī)范調整社會關系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

(二)特點1、法律關系是依據(jù)法律規(guī)范建立的一種社會關系2、體現(xiàn)國家意志性,以國家強制力保障的社會關系3、它是人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例題:下列哪些情形屬于法律關系的范疇?A無行為能力人與完全行為能力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B某研究會章程所規(guī)定的權利義務關系C甲某因賭博欠乙某5萬元的債權債務關系D未婚男女同居關系(三)法律關系的種類1、根據(jù)法律關系的產生的依據(jù)和實現(xiàn)范圍的不公,分為調整性法律關系和保護性法律關系調整性法律關系是基于合法行為產生的,是實現(xiàn)法律規(guī)范內容的法律關系保護性法律關系是基于違法行為產生的,旨在恢復被破壞的權利和秩序的法律關系

2、根據(jù)法律主體在法律關系的地位以及法律主體間權利義務的強制性程度不同,分為縱向(隸屬)法律關系和橫向(平權)法律關系縱向法律關系比如行政法律關系、親權關系橫向法律關系比如民事法律關系、原、被告之間的訴訟法律關系3、根據(jù)法律主體的多少及其權利義務是否一致,分為單向(單務)法律關系、雙向(雙務)法律關系與多向(多務)法律關系在單向或單務法律關系中,只存在一個方向的給付,比如不附條件的贈與關系、國家賠償關系;在雙向或雙務法律關系中,存在雙向的給付,比如買賣關系;多向或多邊法律關系,是指法律關系的主體數(shù)量是三個或三個以上,比如人事調動關系,涉及到被調動者、調入單位和調出單位三個主體,兩兩之間都存在法律關系例題:張某和王某簽訂了一份買賣合同,后因王某未履行義務,兩人發(fā)生口角,進而升級直至動武,張某失手將王某打成重傷。公安機關偵查終結后,檢察院對張某提起公訴,王某也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賠償醫(yī)藥費用,法律審理后判處張某有期徒刑5年,并賠償王某所有治療費用。有關本案的各種法律關系,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張某打傷王某而形成的損害賠償關系屬于單向法律關系B王某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而與張某形成的是縱向法律關系C檢察機關和張某之間形成的是調整性的法關系D張某和王某簽訂合同而形成的是雙向法律關系4、根據(jù)法律關系的作用和地位的不同,分為第一性法律關系(主法律關系)與第二性法律關系(從法律關系)(1)如果既有調整性法律關系,又有保護性法律關系,那么,調整性法律關系是第一性的,保護性法律關系是第二性的。(2)如果既有實體性法律關系又有程序性法律關系,實體性法律關系是第一性的,程序性法律關系是第二性的

例題:趙某與王某未鄰居,常有口角。一天,由于王某養(yǎng)的羊吃了趙某菜地上的菜,趙某大怒,遂砍伐王某屋前的果樹10棵。王某向鄉(xiāng)派出所控告,鄉(xiāng)派出所接到控告后,經調查,以縣公安局的名義對趙某作出5天的拘留決定,并責令趙某賠償王某200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王某因對果樹享有所有權而形成保護性的法律關系B縣公安局與趙某形成了平權的法律關系C趙某因砍伐王某的果樹而形成的損害賠償關系屬于第二性的法律關系D本案中存在多向法律關系二、法律關系的主體(一)概念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在法律關系中一定權利的享有者和一定義務的承擔者。包括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國家

(二)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1、權利能力又稱權義能力,是指能夠參與一定的法律關系,依法享有一定權利和承擔一定義務的法律資格《民法通則》第9條規(guī)定,公民從出生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2、義務能力是指法律關系主體能夠通過自己的行為實際取得權利和履行義務的能力判斷公民行為能力的標準是:(1)能夠認識自己行為的性質、意義和后果(2)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關系:(1)權利能力是享有行為能力的前提,即具有行為能力必須首先具有權利能力(2)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可以分離,即享有權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為能力

完全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無行為能力人民法1、18周歲以上;2、16周歲以上,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

1、10周歲以上18周歲以下2、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1、不滿10周歲;2、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

刑法16周歲以上1、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2、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1、不滿14周歲;2、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三)法律關系主體的種類1、自然人、法人、國家2、權利能力方面的差別自然人的權利能力有基本權利能力(公民資格)和特殊權利能力(政治權利)之分,在基本權利能力內容方面,自然人是相同的;而法人權利能力的范圍由法人成立的宗旨和業(yè)務范圍確定,因此法人權利能力范圍不盡相同

3、行為能力方面的差別(1)自然人的行為能力由完全與不完全之分,而法人的行為能力總是有限的;(2)自然人的行為能力和權利能力有可能分離,而法人的行為能力和權利能力都是同時產生、同時消滅的

例題:下列關于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的說法中哪些是正確的?A所有自然人的權利能力都是相同的B自然人有權利能力,但不一定有行為能力C法人有權利能力,但不一定有行為能力D法人的行為能力都是有限的三、法律關系的內容1、法律權利,即國家通過法律規(guī)定對法律關系主體可以自主決定做出某種行為及可以要求他人做出某種行為的許可和保障2、法律義務,即國家通過法律規(guī)定要求法律關系主體必須做出一定行為,或不得做出一定行為的約束3、二者的關系(1)結構上的相關關系:互相依存(2)數(shù)量上的等值關系:總量相等(3)功能是的互補關系:相輔相成(4)運行上的制約關系:相互制約(5)價值上的主次關系:權利是第一性的、目的、內容;義務第二性、手段、形式例題:下列有關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相互關系的表述中,哪種說法沒有正確揭示這一關系?

A權利和義務在法律關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B享有權利是為了更好地履行義務C權利和義務的存在、發(fā)展都必須以另一個的存在和發(fā)展為條件D義務的設定目的是為了保障權利的實現(xiàn)四、法律關系的客體(一)概念法律關系客體是指法律關系主體之間權利義務指向的對象,是法律關系三要素之一

(二)特點1、客觀性2、可控性3、價值性

例題:下列有關法律關系客體的表述錯誤的是?A、所有的法律關系的客體都包含著某種利益B、無法律關系客體就無法律關系C、多向(多邊)法律關系的客體,可以有主次之分D、在確定法律關系客體的標準時,不涉及法的價值評價(三)種類1、物(有體物)(1)物成為法律關系客體的條件:A合法性B可控性C價值性(利益性)D獨立性(2)下列物不能成為我國私人法律關系的客體:A、人類公共之物或國家專有之物,如海洋、山川、空氣等;B、軍事設施、武器C、危害人類之物,如毒品、假藥、淫穢物品等2、人身應注意:(1)活人的整個身體,不得視為法律上的物;(2)權利人對自己的人身不得進行違法或有傷風化的活動;(3)對人身行使權利必須依法進行,不得超出法律的界限

3、精神產品(智力成果)精神產品是知識產權法律關系的客體4、行為結果行為結果成為法律關系客體的條件是:義務人的義務是要完成一個行為。其結果分為兩類:一種是物化的結果,比如建筑商與開發(fā)商之間的法律關系的客體就是最終的建筑物另一種是非物化的結果,比如醫(yī)生對病人進行的治療

例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活人的人身不能成為物,所以活人的人身不能成為法律關系的客體B軍事設施不能成為任何法律關系的客體C小孩子的父母與保姆之間的法律關系的客體是小孩子的安全、健康D洗車的法律關系的客體是車五、法律事實(一)概念法律事實是指法律規(guī)定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情況客觀性、合法性并能引起法律關系變更。所以純粹的客觀現(xiàn)象不是法律事實,如地球自轉

(二)種類1、根據(jù)是否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分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為(1)法律事件:它是指法律規(guī)定的,不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引起法律關系形成、變更和消滅的客觀事實。分為自然事件,如生老病死、自然災害和社會事件,如戰(zhàn)爭、暴亂。(2)法律行為:它是指法律規(guī)范規(guī)定的,在當事人的意志控制之下實施的、并能引起法律關系形成、變更或消滅的行為

例題:下列哪種行為不屬于法律行為?

A甲購買某出版社刊物數(shù)本B乙公司為了獲取生產經營資金,同另一公司簽訂了一份虛假的原材料夠買合同,準備用于騙取銀行貸款C8歲的丙在父親外出時將祖?zhèn)鞯腄法官丁在家中調解鄰里糾紛2、根據(jù)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消滅所需要的法律事實具有單數(shù)還是復數(shù)形式,分為單一的法律事實和事實構成(1)單一的法律事實是指無需其他事實出現(xiàn)就能夠單獨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消滅的法律事實,如繼承關系(2)事實構成是指引起同一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消滅的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法律事實構成的不可分割的整體

例題:下列屬于事實構成的有?A因債權人與抵押人簽約而形成抵押關系B因婚姻登記而成立夫妻關系C因債權人放棄債權而發(fā)生合同終止D因出生而產生父母關系第四節(jié)法律責任一、法律責任的概念和分類(一)含義1、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于違反法定義務而應承擔的某種不利后果。責任關系:可分為法律上的功利關系和法律上的道義關系責任方式:補償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2、特點第一,法定性。法律責任的性質、范圍、大小、期限等都由法律明確規(guī)定。第二,派生性。表現(xiàn)為違反以法律上的義務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第三,邏輯性。破壞責任是前因,追究責任是后果。第四,強制性。法律責任的追究和執(zhí)行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潛在保證的。第五,程序性。法律責任的認定和實現(xiàn)必須由特定的國家機關通過法定程序進行

例題:下列哪些情況會導致法律責任?A保安員曲某收5元自行車停車費,并不給收據(jù)B姜某向報社寫信揭露某紀錄片造假,報社沒有刊登C馮某經公共汽車售票員提醒后不給抱小孩的乘客讓座,小孩被擁擠受傷D塑膠五金廠要求工人一天至少工作15小時,加班費為每小時1.5元(二)構成要件1、責任主體:是指因違反法律規(guī)定或違反約定的事由而承擔法律責任的人。包括自然人和其他社會組織責任主體必須具備行為能力2、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核心構成要素)分為:分為作為或不作為3、主觀過錯:指行為人實施違法或違約行為時的主觀心理狀態(tài)。包括故意或過失4、損害結果:指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侵犯他人或社會的權利和利益所造成的損失和傷害,包括實際損害、喪失所得利益及預期可的利益

(三)分類1、根據(jù)違反法律規(guī)范的性質不同,法律責任可以分為違憲責任、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2、根據(jù)主觀過錯在法律責任中的地位的不同可分為: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公平責任過錯責任是以存在主觀過錯為必要條件的法律責任,即責任承擔必須以行為有主觀過錯為前提無過錯責任是指不以主觀過錯的存在為必要條件的法律責任。這就是說,只要造成了損害,無論有沒有過錯,法律都直接規(guī)定要承擔法律責任無過錯責任是基于近代大工業(yè)生產所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公共危險和危害,它主要存在于民事責任和經濟責任中,刑事責任不存在無過錯責任如《民法通則》第106條規(guī)定“沒有過錯,但法律規(guī)定應該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法律沒有規(guī)定,就不能任意適用無過錯責任

公平責任是指無法律明文規(guī)定適用無過錯責任,但適用過錯責任又顯失公平,因而不以行為人有過錯為前提,而由當事人合理分擔損失的一種特殊的法律責任《民法通則》第109條:“因防止、制止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的財產、人身遭受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害人承擔賠償責任,受益人也可以給予適當?shù)难a償。”這種情況若要求受益人承擔責任就是屬于一種公平責任

二、法律責任的歸責與免責(一)法律責任的歸責法律責任的歸責是指特定國家機關或國家授權的機關依法對行為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