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中日關系透出的兩國文化差異_第1頁
小議中日關系透出的兩國文化差異_第2頁
小議中日關系透出的兩國文化差異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百度文庫小議中日關系透出的兩國文化差異ToAnalyzeCultureDivergencesamongSino-japanRelations[關鍵詞]中日關系、文化差異[提要]進入21世紀,中日兩國的關系出現(xiàn)了政治冷、經濟熱的局面,尤其是近日,中日關系降到了建交后的最低點。除了日本對侵華歷史沒有正確認識外,兩國的文化差異也是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改變這種局面,我們首先要認識到中日文化的差異,不能一味沉浸在自我文化的欣賞中,其次,應該從中日文化的差異中吸取那些對我們有益的元素,形成對日關系的新思維,這樣才能有助于兩國關系的發(fā)展。今年是中日建交35周年和《中日友好條約》簽訂29周年,中日經貿額早于5年前就突破了1000億美元,并呈增加之勢。目前全世界范圍內貿易額突破1000億美元只有五對,中日就是一對。然而,經濟交流日益緊密的同時,卻是政治上的疏遠和冷淡。中日之間對一些政治問題有著相當大的分歧,如日本國內右翼分子煽動軍國主義思想,小泉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日本政府對戰(zhàn)爭反省的曖昧態(tài)度,日本參與俄羅斯遠東石油輸油管道的爭奪,中國民間自發(fā)組織的保衛(wèi)釣魚島行動,日本人修改歷史教課書……2002年秋,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的一項輿論調查顯示,中國民眾對日本感到“非常親近”和“親近”者僅為5.9%,此項調查引起日本政府相關人士的高度重視,表示如果調查結果真是這樣,那意味著30年來日本對華外交政策是失敗的。中日兩國關系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上個世紀,中日兩國之間50年的沖突和戰(zhàn)爭,造成了兩國民眾互不信任的歷史心理,這是造成當今局面的最根本原因。然而,在這種戰(zhàn)爭帶來的不信任心理背后,更有兩國的文化差異成為隔閡的根基,因為“民族國家是而且仍將是世界事務中最重要的因素,但它們的利益、聯(lián)合和沖突日益受到文化和文明因素的影響?!雹僦袊巳狈θ毡疚拿鞯匚坏恼_評價中國和日本同是亞洲東部的兩個古老國家,兩國都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兩國人民大約在距今二千多年前,就建立了交往關系。文化上的密切相關,使得兩國一直以來被稱作“一衣帶水”的鄰邦。在潛意識中,還有很多中國人把日本看成中國唐宋文化的后裔和中華帝國的屬國。仔細深入地研究日本文化,會發(fā)現(xiàn)它雖然同中華文化有淵源,但在內涵和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v觀中日交往史,日本從未承認自己是中華帝國的屬國。在日本大規(guī)模學習中華文化的時候,在來往的函件之中,日本國的君王也和中國的皇帝平等相稱,日本國王在給隋煬帝的國書中寫到:“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日本在“東亞朝貢”體系中也是屬于邊緣的位置,日本對中國的“朝獻”和貿易關系,并不像朝鮮、越南及西域各國三年一朝、五年一貢那樣緊密,而是時常斷絕來往達二、三世紀;由于中國與日本隔著海洋,除了忽必烈兩次失敗的遠征,日本從未被東亞大陸的民族征服過,也就決定了日本在同中華文化的交往過程中一直是主動和選擇性的,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日本文化和中華文化雖同屬東亞文明,塞繆爾?亨廷頓在其的著作《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卻將日本文明單列為一種。日本文化特點小議日本民族有著相當復雜而獨特的性格,其中最重要的性格就是公家文化和武家文化的演變。在一些學者看來,這兩種文化的最初淵源仍然是中國。他們認為,武家文化主要是受到強悍的盛唐文化的影響,而公家文化則是受到相對孱弱的宋代文化影響。但這兩種文化在漫長發(fā)展過程中卻是滲透了中、歐、美三種文化加上日本本土文化的沉淀而形成。在14世紀后期,日本開始不再向中國派遣使節(jié)。此后,中國文化對日本社會的影響就開始減退。及至明治維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百度文庫新的時候,日本開始全盤轉向歐洲文化,雖然最早打開日本門戶的是美國人,但當時日本主要仍然是學習歐洲。進入20世紀之后,日本學習的對象又從歐洲轉移到了美國。因此,日本民族的自我性已經摻雜了很多來源的文化和社會特質,而不僅僅是中華文明。日本文化中的公家文化講究優(yōu)雅,推崇權謀,代表形象是菊花;武家文化講究強力,推崇格斗,代表形象是東洋刀。與公家文化推崇道德相比,武家文化更推崇強者。因此,前者強調道德崇拜,而后者則強調英雄崇拜;前者強調道德上的負罪感,而后者則更加注重實利。因為注重實利,使得日本民族有很強的學習性,有些人甚至把日本人的一些學習精神形容為不顧一切一定要達到目的。這種影響深刻地滲透進了日本普通人的歷史觀,并影響到其對歷史的認識。日本是一個崇拜強者的民族,它只習慣于尊敬,而不是認錯,它在崇拜強者的時候是非常虔誠的,能夠引起日本民眾關注的唯一方式就是,除非你變得足夠強大。正因為此,歷史上日本會派出一批又一批的遣唐使到當時最強大的中國學習,并且在明治維新之后又義無返顧地學習歐美現(xiàn)代化的理念。1853年,美國人佩里將軍用炮艦打開了日本的門戶,使得“江戶時代”徹底終結。按照中國人的傳統(tǒng)思維,佩里應該定義為殖民者,然而日本歷史卻給予佩里很高的評價,認為正是佩里讓日本認識到了自己的落后,使得日本有機會重新改變自己的社會制度,從而開啟了日本進入現(xiàn)代社會的大門。對于二戰(zhàn)后的占領者麥克阿瑟將軍,日本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們認為,如果沒有麥克阿瑟對日本傳統(tǒng)的以天皇為中心的政治體制以及土地制度的改造,就沒有日本戰(zhàn)后持續(xù)的經濟繁榮。而對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強烈主張懺悔和強烈反對懺悔的日本人都是很少的,淡忘是主流。日本青年在面對這些問題時的麻木,并不是故意的羞辱。對于他們而言,美國才是世界的中心,和美國相關的問題自然都是中心問題,而與亞洲國家的歷史問題,在他們的心目中已經邊緣化。但公家文化和武家文化在日本的歷史演進過程中是交織在一起的,只不過在某些特定的階段表現(xiàn)形式不同。因此,日本在學習與發(fā)展的過程中并沒有放棄公家文化,茶道、和服和佛教仍然影響著整個社會。它對原有文化中與最新的理念相沖突的地方加以變革,而對并不存在沖突的地方則原封不動地保存下來。這樣就使得日本以一個奇怪的狀態(tài)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日本現(xiàn)代化的地方,比中國更現(xiàn)代化;日本古老的地方,反而比中國更加古老。日本人把移植外來文化視為當然的事情,只要能夠適應實行,任何需要的東西都可以從海外引進,既無顧慮也不以為恥。正如郭沫若所說:“日本雖然有它的文化。但過細的講,日本的負擔沒有中國那樣重,所以走得快。”而中國文化發(fā)展相比之下就緩慢,因為“中國固有文化的負擔太重了”。②日本對華政策不可避免的受到其自身文化特點的影響,中國的經濟和現(xiàn)代化程度與之的巨大差距,使得日本具有心理上的優(yōu)勢;同時,自身國土狹小、資源匱乏,并且其國家的正常化等政治經濟問題,又需要同中國進行合作和支持,這也決定著其對華政策的不穩(wěn)定性。中國文化小議研究中國歷朝歷代的疆域,會發(fā)現(xiàn)中華帝國占據(jù)著東亞大陸最好的地理位置,中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適宜的氣候、肥沃的土地,形成了強大的自給自足的農耕文明,同時也形成了強大的中華文化,其結晶就是以政治倫理和宗法秩序為核心價值取向的儒教正統(tǒng)思想,這種文化具有極強的感召力和改造力。同時,中國是世界歷史上封建時期最長、封建制度發(fā)展最完善的國家,長時間的農業(yè)經濟中形成的人身依附關系,和經常性的異族統(tǒng)治強化了中國人的奴性和惰性,長期的國家大一統(tǒng)局面和外來文化迅速中國化,造成中國人的文化優(yōu)越感和盲目排斥,沉溺于文明的自我欣賞和滿足中。從14世紀開始,中國的政治體制和經濟結構已經開始衰敗,明朝將中國的封建制度推向了極致,通過加強皇權、強化朱程理學、殺戮東林黨人、實行閉關鎖國,將推動社會發(fā)展和更新的力量消滅殆盡。清承明制,少數(shù)民族政權性質、文字獄、殘酷的民族壓迫、尖銳的民族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百度文庫矛盾,使得中華文明成為了一潭死水,中國根本不可能成為一個現(xiàn)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也就更談不上現(xiàn)代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有些人曾經虛幻地認為,中國具有自我發(fā)展資本主義社會的能力。然而,中國傳統(tǒng)的封建制度中順理成章地產生資本主義制度的可能性是相當渺茫的,在所謂的資本主義原始萌芽和真正的資本主義之間,還有相當漫長的路程。在英國的炮艦打開中國的大門以前,中國人眼中的中國就是世界之中央,世界上的生物分為三類:華夏、狄夷、禽獸,華夏文化是世界最高級的文化,而狄夷是可以通過懷柔手段教化的。當炮艦打開中國的大門時,中國人恐懼了,恐懼的不是船堅利炮,而是船堅利炮所承載的狄夷文化。看到狄夷文化比自己的文化強大得多,中國人的態(tài)度從高傲自大轉向了自卑保守,做出了強烈的排斥反應?,F(xiàn)代中國文化中仍然缺乏西方式的理性思維,更多的是情緒式的宣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21世紀將是東方的世紀”。更有許多人干脆說“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這些話,有如《中國可以說不》一書預言美國將在2010年崩潰,而“世界一切進步,無一不得惠于中國的功德”一一本身就反映了愚昧和落后,未經充分論證就武斷地做出結論。對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回憶加入世貿組織的過程時說,在談判中,對中國代表最大的壓力不是來自外國談判對手,而是來自國內罵他們是漢奸、賣國賊的輿論。在民間對日情緒上,網上經常流傳一些帖子,把日本人一個個全刻畫成對世界大勢了如指掌、對中國嗤之以鼻的形象。隨著網絡的迅速發(fā)展,這些咨訊的影響范圍和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中日文化比較結論從中日文化上的差異,我們必須承認我們曾經落后過,不能再沉浸強漢盛唐的歷史夢中;我們也要認識到我們才剛剛邁進現(xiàn)代世界的門檻,這個世界對我們來說有點陌生,游戲的規(guī)則早已制定完畢,場上的有利位置已被別人占據(jù),面臨的朋友和對手所存在的文化是不同的,要想使我們的文化在現(xiàn)代世界文化之林中立足。重現(xiàn)文化的輝煌,只能靠自己,因此有必須對我們的文化進行深刻的反思,甩掉那些曾經帶給我們驕傲和自豪、但現(xiàn)在嚴重制約我們文化發(fā)展的包袱,以廣闊的胸懷吸收那些有利于我們民族發(fā)展的外來文化;同時,也要以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其他文化。在對日關系方面也應如此,拋棄舊觀念,啟動新思維,認識到兩國文化的差異,在實際交往中增加信任和了解,推動中日兩國之間建立正常而平穩(wěn)的關系,這才是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中日關系發(fā)展方向。注釋:塞繆爾?亨廷頓[美]:《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新華出版社2002版,18頁。齊世榮、吳于廑:《世界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版,近代史篇下卷,197頁。參考書目1、 齊世榮、吳于廑:《世界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版。2、金熙德:《中日關系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