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與中國航天_第1頁
工大與中國航天_第2頁
工大與中國航天_第3頁
工大與中國航天_第4頁
工大與中國航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俱懷逸興壯思飛

欲上青天攬日月哈工大與中國航天前言

在中國的北方冰城哈爾濱,有一所走過86年風雨的名校——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今天,她既是航

天驕子成

長的家園,又是祖國各類棟梁之

材的熔爐。她像展翅的鯤鵬,攜

著新世紀的東風,扶搖直上九重

天……回首走過的風雨歷程,幾多艱辛幾多輝煌……

展望未來的航天之路,幾多夢想幾多機遇……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

1962年,哈工大完成重要的戰(zhàn)略轉折,走上了一條具有航天特色的綜合發(fā)展之路,并開創(chuàng)了第一個“黃金時代”。

1981年,哈工大劃歸七機部領導,從此寫下立足航天、服務航天的18年輝煌篇章,開創(chuàng)了第二個“黃金時代”。

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1987年6月,中國高校第一個以培養(yǎng)高級航天專門人才和從事航天高技術研究為主的學院——哈工大航天學院誕生,成為航天基礎及應用基礎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

航天學院建立,在航天界、教育界、科技界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標志著哈工大為航天事業(yè)發(fā)展培養(yǎng)接班人、為航天服務的戰(zhàn)略舉措,開創(chuàng)了哈工大服務航天的新局面。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從1962年哈工大完成“民轉軍”的戰(zhàn)略轉折,到1999年11月14日國防科工委、黑龍江省委省政府與哈工大簽署“三方重點共建”協議;從20世紀70年代末期,哈工大承擔國內第一顆大型人造衛(wèi)星“東方紅”三號的研究論證,到如今積極投身“探月工程”的研究……一代代哈工大人在應用衛(wèi)星與衛(wèi)星應用、載人航天、深空探測等領域留下了不斷跋涉、一路探索的足跡。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從航天館的建立到航天魂的鑄造

為了讓孩子、讓青年一代銘記那些艱辛而光輝的航天歲月,航天學院金永德教授牽頭,從1986年開始籌建哈工大航天館。他身體力行,不辭勞苦地奔赴全國各地收集航天器實物與模型,在各大中小學誨人不倦地講述著中國的航天歷程,傳遞著一種精神和理念。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哈工大與“神舟”號KM6,為神舟簽發(fā)“通行證”焊接:為返回艙“整容”三軸仿真轉臺:為神舟鋪個“軌道”容錯計算機:為神舟安裝“大腦”宇航服系統:和宇航員親密接觸海上應急浮囊系統:為“神舟”號返回護航

單KM6,為神舟簽發(fā)“通行證”

KM6是世界第三大的真空容器,是一個非常艱巨、困難的工程。哈工大用自己的實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組成多學科的研制隊伍,并選擇全國一流的企業(yè)、一流的專家隊伍和一流的施工隊伍進行大協作,解決了超大法蘭盤、超大封頭的成形、焊接和大型構件現場精加工等多項技術難關??偣こ處熗踔偃式淌?、常務副總指揮王爾德教授和王若維高工……他們僅用3年的時間,以最好的質量和最快的速度圓滿完成了這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KM6工程”,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KM6的成功,使整個“神五”的成功發(fā)射有了堅實的保障。高22.4米、直徑12米的KM6是北京唐家?guī)X工地上建立起來的第一個龐然大物,也是航天城的第一個巨人。焊接:為返回艙“整容”

返回艙返回地面經過大氣層時,會因摩擦而產生高溫,所以必須在返回艙的金屬壓殼外加一層防熱保護層。為此,金屬殼體的焊接變形就必須控制在相當高的精度范圍內。哈工大焊接老專家田錫唐教授提出采用“逐點擠壓焊縫法”來控制變形,解決了這一技術難題,并特別向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推薦了焊接專家鐘國柱教授和從事“逐點擠壓矯形法”研究的郭海丁,他們共同設計并研制了多用途焊縫逐點擠壓矯形機。在攻關過程中,鐘國柱教授和郭海丁教授應用和發(fā)展了焊縫逐點擠壓和風動錘擊矯形法,在很短時間內就成功地把返回艙的尺寸和形狀、精度控制到完全符合設計的使用要求,確保了我國“神舟”號飛船能夠順利地按計劃執(zhí)行發(fā)射任務。江澤民總書記到北京航天城觀看“神舟”號試驗返回艙時,對整容大師們給予了極大的鼓勵。三軸仿真轉臺:為神舟鋪個“軌道”

“神舟”號飛船要想以相當高的精度完成飛行,并在預定地點返回,其控制系統必須經過充分的地面模擬。哈工大王常虹教授帶領的課題組承擔的“OUT型三軸仿真實驗閉式轉臺及其所構成的仿真系統”是地面模擬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該系統用于飛船進行地面試驗時,與仿真計算機、地球模擬器和太陽模擬器一起構成衛(wèi)星(飛船)的閉路仿真和測試系統。如果說飛船是列火車,那么該系統就是火車的“鐵軌”,保證飛船在軌道上精確運行。哈工大人以敢于迎接挑戰(zhàn)、敢于拼搏奉獻的精神,提前1個半月完成了項目,并受到了高度的評價。容錯計算機—為神舟安裝“大腦”

“神舟”數管容錯計算機是專用計算機,它具有自檢測、自糾錯的能力,可為飛船提供高可靠性的數據管理。技術難度很大,靠進口是不可能的。哈工大楊孝宗教授帶領的課題組以短短9個月的超常速度(按常規(guī)應兩年完成),與航天總設計部合作完成了“載人飛船數據管理分系統主控容錯計算機”的研制,促進了整個系統聯調的進程。從總體方案設計、具體軟件設計到最后組裝設計、焊接、調試,從三級通信到電子盤應用等,都是他們自己開發(fā)的。有些關鍵性的難題,甚至是在大年夜解決的……2001年,他們的研究成果與分系統一起獲國防科學技術一等獎。宇航服系統:和宇航員親密接觸

哈工大獨立研制的宇航服關節(jié)阻尼力矩機器人測試系統也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2002年6月,由哈工大“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劉宏主持研制的這套“造價較低,安全性較高”的系統,順利地通過了總裝備部的驗收。這一系統利用測量機器人的測量原理,將多維力力矩的傳感器與測量系統融為一體,可以在不改變宇航服任何結構的狀態(tài)下,模擬人類感覺,檢測服裝各關節(jié)的靈活性,然后利用三維圖形仿真技術,將整個模型的建立過程及測量過程直觀逼真地反映出來,為宇航服的設計加工提供了可靠的參數,使宇航服的靈活性檢驗一次完成。擊此處添加文本海上應急浮囊系統—為“神舟”號返回護航

由哈工大航天學院復合材料研究所研制的海上應急浮囊系統,也是“神舟”號飛行試驗考察的子系統之一。該系統是當返回艙應急返回到海上時,為返回艙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