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二中《老子》五章_第1頁
平江二中《老子》五章_第2頁
平江二中《老子》五章_第3頁
平江二中《老子》五章_第4頁
平江二中《老子》五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老子》五章一、教學要求1.了解老子的生平和哲學觀2.把握《道德經》的思想內涵和藝術手法二、學習要點1.老子的思想主張2.《老子》五章的思想內涵3.學習《老子》的語言、行文、修辭手法等方面的藝術特色三、作者生平

老子:(約公元前600—公元前500),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創(chuàng)始人。一說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

(今河南鹿邑東)厲鄉(xiāng)曲仁里人,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書的史官),孔子曾向他問禮,后退隱,著《老子》。四、作者作品

《道德真經》即《道德經》,或稱《老子》《老子五千文》。原為先秦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后為道教奉為主要經典。唐代尊為《道德真經》。書中主要概念是“道”。道的大體意思是:“自然”或“自然法則”“道法自然”。五、創(chuàng)作背景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王權下放,陪臣執(zhí)命,政治和社會關系均發(fā)生了急劇的變化,而當現實社會中的氏族制束縛著歷史的發(fā)展,“天命觀”和“天道觀”同樣也束縛著思想的發(fā)展,老子形而上學的“道”的提出是對自然史的認識上尋找否決“天命觀”“天道觀”的理論根據,因而具有中國古代哲學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六、課文講解1.課文分析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

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jiào)。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如果)能過說出來,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如果)能夠叫得出來,它(也就)不是永恒的名。(我們)用“無”來命名天地萬物之始,用“有”來命名萬物之母。所以從永恒的“無”中,可以觀察宇宙的微妙之處;從永恒的“有”中,可以推知萬物的極限。這兩者是同一個來源卻各有不同的名稱,它們都可以說是玄妙的道理。極遠啊,又極深,它是探求一切奧妙的門徑何謂“道”?在傳統(tǒng)的古書中,大約便有三種意義與用法。

(一)“道”就是道,也便是人世間所要行走的道路的道。猶如元人馬致遠在《秋思曲》中所寫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边@個“古道西風瘦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照《說文》意義的注釋就是:“道者,徑路也?!?/p>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則、規(guī)律,以及實際的規(guī)矩,也可以說是學理上或理論上不可變易的原則性的道。如子產在《左傳》中所說的:“天道遠,人道邇?!比缱铀荚凇吨杏埂肥渍轮兴f:“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孫子所說:“兵者,詭道也?!钡鹊?。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傳》所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庇秩绲罆f:“離有離無之謂道。”這便同于佛經上所說的:“即有即空,即空即有?!毙钣奈?,深不可測了!——選自南懷謹《老子他說》

在這一章里,老子認為“道”產生了天地萬物,但它不可以用語言來說明,而是非常深邃奧妙的,并不是可以輕而易舉地加以領會,這需要一個從“無”到“有”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老子的“道”是具有一種對宇宙人生獨到的悟解和深刻的體察,這種對自然和自然規(guī)律的著意關注,是構成老子哲學思想的基石。理解: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hé),前后相隨。譯文: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東西是美的,就知道丑了;都知道怎么才算善,就知道惡了。所以,有無是互相對立而產生,難易是由互相對立而形成,長短由互相對立而體現,高下由互相對立而存在,音聲由互相對立而和諧。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因此,圣人用“無為”去處事,用不言去教導,任憑萬物自由生長變化,而不開創(chuàng)它。生養(yǎng)了萬物,而不據為己有,推動了萬物,而不自以為盡了力,功成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績不會失去。本章總結了自然現象及日常生活經驗中矛盾對立依存轉化的例子,由此推論出圣人應該遵循的治國之道(無為思想)“生”“為”“功成”正是要人去工作、創(chuàng)建、去發(fā)揮能動性,去貢獻力量,去成就大眾的事業(yè)。而順著自然的努力所得來的成果,卻不必據為己有。“不有”“不恃”“弗居”,即是要消除占有的沖動。人類爭端的根源,就在于人人擴張自己的欲望,因而老子極力鼓吹“功成而弗居”的精神。理解:本章內容分兩層次。

第一層意思:總結了自然現象及日常生活經驗中矛盾對立面相互依存乃至轉化的例子,集中鮮明的體現了老子樸素的辯證法思想。他通過日常的社會現象與自然現象,闡述了世間萬物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關系,論說了對立統(tǒng)一的規(guī)律,確認了對立統(tǒng)一的永恒的、普遍的法則。

第二層意思:處于矛盾對立的客觀世界,人們應當如何對待呢?老人提出了“無為”的觀點。此處所講的“無為”不是無所作為,隨心所欲,而是要以辯證法的原則指導人們的社會生活,幫助人們尋找順應自然、遵循事物客觀發(fā)展的規(guī)律。他以圣人為例,教導人們要有所作為,但不是強作妄為。19.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拋棄了聰明智慧,人民才有百倍的利益;拋棄了仁義,人民才能回到孝慈;拋棄了巧和利,盜賊才能消滅。以民三條作為文治法度是不夠的,所以要使人的認識有所從屬:保持單純、堅守樸素,減少私心,降低欲望,拋棄學問,沒有憂愁。

理解:在這一章中,老子主張擯棄知識、智慧,擯棄仁義等道德規(guī)范。他認為“圣”、“智”產生法制巧詐,用法制巧詐治國,便成為擾民的“有為”之政。拋棄這種擾民的政舉,人民就可以得到切實的利益。

78.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譯文:世間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而攻擊堅強的力量,沒有什么能勝過它,(因為)沒有什么能代替它。弱能戰(zhàn)勝強,柔能勝剛,(這道理)天下無人不知,(但卻)沒有人能實行。因此圣者說:要能承受國家遭受的恥辱,才配作國家的君主;要能承擔國家的禍難,才配做天下人的君王。正面的話聽起來像是反話。

理解:本章以水為例,說明弱可以勝強、柔可以勝剛的道理。老子所舉水的例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老子認為,水雖然表面上看來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毀舍,任何堅強的東西都阻止不了它戰(zhàn)勝不了它;因此,老子堅信柔弱的東西必能勝過剛強的東西。這里,老子所說的柔弱,是柔中帶剛、弱中有強,堅韌無比。所以,對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張,應該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認為,體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樣,甘愿處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對國家和人民實行“無為而治”。這是什么意思呢?八十章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shíba?)之器而不用,使民重(zhòng)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譯文:國土小,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種器具卻并不使用。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險,不向遠方遷移。雖然有船只車輛,卻沒有必要去乘坐。雖然有鎧甲武器,卻沒有地方去陳列。使人民再用古代結繩記事的方法,(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舒適,過得習慣。鄰國之間可以互相看見,雞鳴狗吠的聲音可以互相聽聞,但鄰里間從生到死,卻互不往來。

本闡全面闡述“小國寡民”的社會理想和政治措施??偟拇胧┦牵簵売酶鞣N器具,讓百姓安土重遷。具體做法是:不用船車使百姓出行困難,不用武器避免戰(zhàn)爭,不用文字把事情簡單化,讓百姓無憂無慮,老死不相往來。你同意嗎?小國寡民的社會理想與清靜無為的政治思想有關?;氐竭h古并永遠停滯,不符合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也就沒有實現的可能理解:這是老子理想中的“國家”的一幅美好藍圖,也是一幅充滿田園氣息的農村歡樂圖。老子用理想的筆墨,著力描繪了“小國寡民”的農村社會生活情景,表達了他的社會政治理想。這個“國家”很小,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大約相當于現在的一個村莊,沒有欺騙和狡詐的惡行,民風淳樸敦厚,生活安定恬淡,人們用結繩的方式記事,不會攻心斗智,也就沒有必要冒著生命危險遠徒謀生。老子的這種設想,當然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傉摾献恿⒄f的最大動機,是要緩和人類社會的矛盾。而人類沖突的根源,就在于剝削者肆意擴張一己的私欲。所以老子提出“無為”“質樸”“無欲”“謙退”“不無”種種觀念,莫不是在想求得減少人類占有的沖動從此也可知老子具有積極救世情懷,而不一定是消極悲觀出世的。他倡導“為而不恃”“弗居”“不爭”,是要人們去創(chuàng)造去養(yǎng)育去貢獻。他也并不反對人們成就功業(yè),只是反對那種光想出風頭占便宜貪利益、無功而爭功、有功而居功的行為。老子的“靜虛”觀念猶給人啟迪。它表明著人的心靈保持凝聚充實的狀態(tài)。唯有這種心靈,才能培養(yǎng)出高遠的心志與天真樸素的氣質,才能導引出濃厚了創(chuàng)造能量。這對于現代之喧囂浮華,無異于清醒劑。老子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他教人無為、無我、居下、退后、清虛、自然……他的思想乍看很難讓人接受,因為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正面,而老子卻看到了反面;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外表,而老子卻看到了內涵。老子的思想,擴大了人類文化的廣度,增加了深度與韌性。他反對無止境的追求物欲的滿足,講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反對以人為的方式扭曲,主張體法自然,正是化解今日危機的良丹妙藥。

相關評論

老子的道論是中國哲學本體論的開始——張岱年《道家在中國哲學史上的地位》

老子是中國古代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在他的著作《老子》中認為天地萬物大的本原為“道”全書即圍繞“道”這一范疇展開,“道”是“無”,是一切存在的根源,“無”生“有,萬物由此產生?!暗馈庇肋h存在,運行不息。可以說“‘道’是中國古典哲學無可爭議的最高范疇,道論則可稱為中國哲學的縮影”——陳鼓應等《老子評傳》老子名言上善若水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天長地久。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不出戶,知天下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