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組庭程序的異化和嵌套博弈分析,國際法論文_第1頁
仲裁組庭程序的異化和嵌套博弈分析,國際法論文_第2頁
仲裁組庭程序的異化和嵌套博弈分析,國際法論文_第3頁
仲裁組庭程序的異化和嵌套博弈分析,國際法論文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仲裁組庭程序的異化和嵌套博弈分析,國際法論文(中國仲裁法〕(下面簡稱(仲裁法〕)第30條規(guī)定:仲裁庭能夠由三名仲裁員或者一名仲裁員組成。由三名仲裁員組成的,設首席仲裁員。這意味著我們國家的仲裁庭能夠有兩種方式:三人庭和獨任庭,這種規(guī)定排除了當事人要求組成偶數(shù)仲裁庭以及超過三人奇數(shù)仲裁庭的選擇。仲裁庭的組成方式有三種:當事人選定、仲裁機構指定和仲裁員選定。我們國家國內仲裁規(guī)則一般指向前兩種方式,第三種方式主要是三人庭中首席仲裁員的選擇方式方法。這種方式在國際上比擬普遍,德國、瑞典、新加坡、我們國家臺灣地區(qū)和香港十分行政區(qū)的首席仲裁員都能夠通過這種方式產(chǎn)生。但在仲裁實踐中,組庭程序逐步偏離了原有的價值取向,異化為雙方當事人博弈的結果。本文通過歸納這些異化表現(xiàn),運用博弈論分析當事人的行為,在分析名單法、邊裁選擇首席仲裁員規(guī)則的基礎上,擬提出合理的組庭規(guī)則。一、仲裁庭組成程序的異化仲裁源于對仲裁員的信任與選擇。無論是古希臘雅典城邦的公共仲裁人、私人仲裁員,還是古代中國民間調解息訟的中人,都是德高望重、當事人信服的代表。長期以來,仲裁員的選擇建立在由雙方信服的人解決爭議這一基本前提之上,然而,在仲裁實踐中,爭議當事人已經(jīng)不再以選擇信任的仲裁員為首要目的,組庭程序已經(jīng)異化為排除不信任仲裁員為首要目的。下面區(qū)分不同情況講明這種異化的表現(xiàn):(一)獨任庭組成程序的異化獨任庭組成程序的異化是最明顯、最徹底的異化,僅有的一個仲裁員名額是導致異化的根本原因。仲裁理論以為,雙方當事人合意選擇是最好的選擇,在當事人雙方無法達成一致時,能夠由仲裁機構為其指定一名仲裁員。然而,在仲裁實踐中,由于爭議的實際存在,當事人達成選擇同一名仲裁員的合意經(jīng)常是一種奢望。既然無法直接實現(xiàn)自個的選擇,排除對自個不利的選擇顯然是當事人的最優(yōu)策略。在這個前提下,我們能夠分析雙方當事人在不同情形的博弈行為:假設前提:仲裁員名冊中只要5名仲裁員,分別為A、B、C、D、E。申請人信任的仲裁員為A,被申請人信任的仲裁員為B。假設情形1:雙方根據(jù)己方的信任向仲裁機構提交了仲裁員選定結果。仲裁機構發(fā)現(xiàn)雙方無法在仲裁庭組成問題上達成一致,為了保證相對公平,仲裁機構排除了雙方的選擇。在C、D、E之間任意指定,結果為雙方當事人指定了仲裁員E。假設情形2:申請人不希望選擇C作為仲裁員,故向仲裁機構表示選擇仲裁員C。同時,被申請人選擇其信任的仲裁員B。仲裁機構發(fā)現(xiàn)雙方無法在組庭問題上達成一致,為了保證相對公平,仲裁機構排除雙方選擇,在A、D、E之間任意指定。仲裁機構指定A作為仲裁員的概率為33.3%,指定B作為仲裁員的概率為0。假設情形3:申請人不希望選擇C作為仲裁員,故向仲裁機構表示選擇仲裁員C。被申請人不希望選擇D為仲裁員,故向仲裁機構表示選擇仲裁員D。仲裁機構發(fā)現(xiàn)雙方無法在組庭問題上達成一致,為了保證相對公平,仲裁機構排除雙方選擇,在A、B、E之間任意指定。仲裁機構指定A或者B擔任仲裁員的概率均為33.3%。假設情形4: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均不希望選擇C為仲裁員,故都向仲裁機構表示選擇C為仲裁員。仲裁機構收到雙方選定結果后,以為雙方已經(jīng)達成一致意見,認可C作為案件的仲裁員。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均得到了最壞的結果。以上4種假設情形反映了獨任仲裁庭組成程序的異化經(jīng)過?;诩僭O情形1,雙方當事人均按仲裁理論倡導的組庭價值行事,結果并未獲得利益最大化。基于假設情形2,申請人違犯組庭價值的行為為其獲得了優(yōu)勢?;诩僭O情形3,雙方當事人均違犯組庭價值,獲得了同等優(yōu)勢。假設情形4是雙方當事人均違犯組庭價值行為可能產(chǎn)生的風險,但雙方當事人面臨的風險是一樣的。任何理智的人均會在假設情形2、3、4中選擇。事實上,仲裁機構的仲裁員名冊動輒上百,甚至幾百,與假設情形的5名仲裁員不同,這意味著假設情形4在理論上存在,但實際發(fā)生的可能性很小。因而,以選擇信任為借口排除不利于自個的仲裁員,成為當事人的首選。獨任仲裁庭受限于一名仲裁員,是異化最為徹底的情況。(二)三人仲裁庭組成程序的異化從當事人的選擇策略來看,三人庭的組成與獨任庭基本一樣。當事人選擇兩名仲裁員,一名普通仲裁員,一名首席仲裁員。根據(jù)仲裁理論,仲裁機構一般會尊重當事人對于普通仲裁員的選擇,只要該選擇不違背正當程序的基本原則。假如當事人對首席仲裁員的選擇無法達成一致,由仲裁機構為其指定一名仲裁員擔任首席仲裁員。這種方式對當事人選擇普通仲裁員考慮了意思自治,選擇首席仲裁員強調了雙方當事人合意的重要性。但在實踐中,當事人對首席仲裁員的選擇,將重復獨任庭的選擇策略,排除不利于自個的仲裁員擔任首席仲裁員是主要的異化表現(xiàn)。除此之外,由于仲裁機構對當事人關于首席仲裁員與普通仲裁員的選擇區(qū)別對待,仲裁機構不得不干涉當事人作出某種共同選擇。(仲裁法〕第31條規(guī)定:當事人約定由三名仲裁員組成仲裁庭的,應當各自選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員,第三名仲裁員由當事人共同選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員是首席仲裁員。各仲裁機構根據(jù)(仲裁法〕的規(guī)定,都對首席仲裁員與普通仲裁員的選擇作了區(qū)分。從經(jīng)濟分析角度來看,首席仲裁員與普通仲裁員的區(qū)分是有實際意義的,有利于裁決結果的最終作出,避免仲裁庭意見出現(xiàn)互相制衡的局面。但這種區(qū)分可能使申請人與被申請人選擇共同信任的仲裁員,由于雙方對該仲裁員的作用定位不同和仲裁員選擇程序上的缺位,導致雙方當事人必須重新作出選擇。以上兩種異化情形能夠表現(xiàn)為:假設情形5:雙方分別選擇A、B作為普通仲裁員。申請人不愿意選擇C為首席仲裁員,被申請人不愿意選擇D為首席仲裁員。根據(jù)上述分析,雙方分別向仲裁機構表示選擇C和D作為首席仲裁員候選人。仲裁機構考慮到雙方意愿不一致,指定E作為爭議案件的首席仲裁員。假設情形6:申請人選擇A作為普通仲裁員,B作為首席仲裁員。被申請人選擇B為普通仲裁員,D為首席仲裁員。此時,仲裁機構面臨3種選擇:第一,B為雙方共同選定的仲裁員,理應成為仲裁庭組成人員,并應作為首席仲裁員。第二,B盡管是雙方選定,但雙方對B的功能定位并不一致,B應當作為被申請人選擇的普通仲裁員。第三,B盡管為雙方選定,但雙方對B的功能定位并不一致,為了避免當事人的異議,要求當事人重新選擇其他仲裁員。假設情形5是仲裁實踐的常態(tài),其基本原理與獨任庭的組成基本一致,這里不再分析。假設情形6是三人仲裁庭組成程序的特殊情形。仲裁機構的上述3種選擇都存在難以解決的問題:(1)針對第一種選擇,申請人的選擇全部得到了實現(xiàn),利益得到了最大保證。被申請人選擇B為普通仲裁員,即希望B能在仲裁經(jīng)過中表現(xiàn)一定的傾向性;但B作為首席仲裁員,任何傾向性都是不允許的。(2)針對第二種選擇,申請人必然存在異議,并可能在隨后的仲裁程序中利用該問題拖延仲裁程序。一旦申請人無法接受B表現(xiàn)出對被申請人意見的傾向性,就有可能以組庭存在瑕疵為由要求重新組庭,或者申請撤銷仲裁裁決。(3)第三種選擇或許是最無奈的選擇,當事人已經(jīng)作出了意思表示,仲裁機構對意思表示進行了干涉。組庭規(guī)則在這里情形下的缺位顯露無疑。筆者以為,首席仲裁員與普通仲裁員的區(qū)分是為了裁決意見的作出和仲裁庭內部的協(xié)調,當事人在選擇仲裁員時不應當區(qū)分兩者增加并以為某一仲裁員比另一仲裁員更具裁判和協(xié)調互相關系的能力。這也是某些仲裁員不愿意擔任普通仲裁員,只愿意擔任獨任仲裁員和首席仲裁員的原因之一。(三)多個當事人組庭程序的異化本文并不討論仲裁第三人的合理性問題,但不得不成認的是,缺少仲裁第三人制度確實給仲裁庭的組成造成了實際影響。在仲裁實踐中,一方面存在多方合同當事人,另一方面仲裁案件僅僅存在兩方當事人:申請人與被申請人。這種不匹配的現(xiàn)象是造成此類案件組庭程序異化的根本原因。多個申請人的現(xiàn)象較為少見,通常是發(fā)生在申請人之間具有親屬關系或者婚姻關系的情形。一旦多個當事人分別具有不同的仲裁請求,將各自向被申請人提起仲裁,而非與其他當事人聯(lián)合提起仲裁。相反,一個仲裁申請人、多個被申請人的情形較為常見。一個當事人對多個當事人存在不同的仲裁請求,只要各個仲裁請求之間具有相關性,出于經(jīng)濟因素的考慮,當事人將在一個仲裁案件中提出請求。一個申請人、多個被申請人組庭程序的異化表如今:被申請人基本沒有可能實現(xiàn)自個的選擇,只能由仲裁機構指定普通仲裁員和首席仲裁員。這種異化能夠用如下假設情形表現(xiàn):假設前提:仲裁員名冊中只要10名仲裁員,分別為A、B、C、D、E、F、G、H、I、J。爭議案件采用普通程序,組成三人庭審理案件。假設情形7:申請人信任的仲裁員為A,不信任的仲裁員為C。第一被申請人信任的仲裁員為B,不信任的仲裁員為E。第二被申請人信任的仲裁員為D,不信任的仲裁員為F。三名當事人根據(jù)自個的偏好向仲裁機構遞交了普通仲裁員選定書,均選擇不信任的仲裁員擔任首席仲裁員。仲裁機構審查之后,根據(jù)仲裁規(guī)則,A作為申請人信任的仲裁員,當然成為仲裁庭組成人員之一。被申請人一方盡管有兩人,但該兩名被申請人未就仲裁員人選達成一致意見。為了公平起見,排除B、D作為仲裁庭組成人員。在首席仲裁員的選擇上,由于被申請人內部無法達成一致意見,視為未選定首席仲裁員,根據(jù)仲裁規(guī)則應當由仲裁機構為案件指定首席仲裁員。同樣,為了公平起見,排除C、E、F作為首席仲裁員的人選,仲裁機構必須在G、H、I、J之間選擇。最終,仲裁機構選擇G作為普通仲裁員,I作為首席仲裁員,與A一起組成三人庭審理該案件。被申請人只實現(xiàn)了其排除不信任仲裁員的目的,而申請人不僅實現(xiàn)了這個目的,還成功地將己方信任的仲裁員送入仲裁庭。假設情形8:申請人信任的仲裁員為A,不信任的仲裁員為C。第一被申請人信任的仲裁員為A,不信任的仲裁員為E。第二被申請人信任的仲裁員為D,不信任的仲裁員為F。三名當事人根據(jù)自個的偏好向仲裁機構遞交了普通仲裁員選定書,均選擇不信任的仲裁員擔任首席仲裁員。仲裁機構審查之后,首先審查被申請人一方的仲裁員選擇情況,兩位被申請人均未就普通仲裁員、首席仲裁員的選擇達成一致意見,故仲裁庭的人選排除A、D。由于申請人選擇A為普通仲裁員,考慮到對后續(xù)程序的影響,仲裁機構將告知申請人重新選擇仲裁員,排除A作為普通仲裁員人選。申請人最終重新選擇B作為其信任的仲裁員。在首席仲裁員的選擇上,被申請人內部無法達成一致意見,視為未作選擇,根據(jù)仲裁規(guī)則,由仲裁機構為當事人指定首席仲裁員。出于公平考慮,仲裁機構排除了C、E、F。最終,仲裁庭指定B、G、I作為仲裁庭組成人員,華而不實I為首席仲裁員。在這種情形下,申請人與第一被申請人具有共同信任的仲裁員人選,但是由于仲裁規(guī)則的因素,仲裁機構進行了干涉,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均沒有能實現(xiàn)其選擇。然而,申請人仍然在這里種情形下具有優(yōu)勢,仲裁員B盡管不是其第一選擇,卻是其真正的意思表示。假設情形9:申請人信任的仲裁員為A,不信任的仲裁員為C。第一被申請人信任的仲裁員為B。第二被申請人信任的仲裁員為D。兩名被申請人均信任仲裁員E,并一致選擇E為首席仲裁員。三名當事人向仲裁機構遞交了仲裁員選定書。仲裁機構審查之后,首先審查被申請人一方的仲裁員選擇情況。兩名被申請人并未就普通仲裁員的選擇達成一致意見,故由仲裁機構為其指定。出于公平原則,排除B、D作為普通仲裁員人選。兩名被申請人就首席仲裁員的選擇達成一致意見,故仲裁機構認可E為被申請人首席仲裁員的選擇。A作為申請人的選擇,當然成為仲裁庭組成人員之一。但是,E并非申請人與被申請人的共同選擇,故由仲裁機構為其指定首席仲裁員。同樣出于公平原則,排除E、C作為首席仲裁員的人選。最終,仲裁機構指定A、F、I組成仲裁庭審理本案,華而不實I為首席仲裁員。在這里情形中,盡管被申請人一方具有一樣的選擇,組庭時也無法實現(xiàn)。申請人仍然具有優(yōu)勢,A作為其第一選擇進入仲裁庭,排除了己方不信任的仲裁員C,并且排除了兩名被申請人共同選擇的E。假設情形10:申請人信任的仲裁員為A,不信任的仲裁員為C。兩名被申請人信任的仲裁員為B。第一被申請人不信任的仲裁員為D,第二被申請人不信任的仲裁員為E。三名當事人根據(jù)自個的偏好向仲裁機構遞交了普通仲裁員選定書,均選擇不信任的仲裁員擔任首席仲裁員。仲裁機構審查之后,首先審查被申請人一方的仲裁員選擇情況。被申請人共同選擇B作為普通仲裁員,仲裁機構予以尊重。被申請人未就首席仲裁員的選定達成一致意見,故由仲裁機構指定首席仲裁員。A作為申請人的選擇,當然成為仲裁庭組成人員之一。仲裁機構最終指定仲裁員I作為首席仲裁員,與A、B一起組成仲裁庭審理本案。或許只要在這里種情形之下,被申請人才占據(jù)部分優(yōu)勢,B作為兩者的第一選擇進入仲裁庭,并排除了兩名不受信任的仲裁員。申請人的第一選擇A進入仲裁庭,僅排除了一名不受信任的仲裁員??偨Y以上分析能夠看出,在有兩名被申請人的情況下,仲裁庭組成程序的內核是傾向于申請人的。即便在假設情形10,被申請人可能獲得些微優(yōu)勢,但從總體組庭情形占比、仲裁實踐中爭議復雜化以及利益?zhèn)€人化的趨勢來看,假設情形10發(fā)生的概率是極低的。在仲裁實踐中,這種組庭程序的異化經(jīng)常被人為利用,用于加強申請人的優(yōu)勢地位。十分是在居間合同爭議中,申請人愿意以居間費用換取居間人作為被申請人介入仲裁活動,從側面幫助申請人證明被申請人的違約行為。居間人作為被申請人之一,在組庭程序中擁有選擇的權利,能夠打亂被申請人的組庭布置。與作為證人介入仲裁活動相比,居間人作為被申請人擁有更多發(fā)言的權利,能夠不限于仲裁庭以及爭議當事人的提問,進而全面充分地表述自個的意見,如此一來,申請人的優(yōu)勢地位更為加強。二、組庭程序的嵌套博弈分析通過上文對申請人與被申請人之間博弈行為和博弈結果的分析能夠看出,既然申請人在組庭程序中占據(jù)了較大優(yōu)勢地位,無論被申請人采用何種策略,一定處于弱勢地位。因而,被申請人選擇不配合,將是其最節(jié)省爭議解決成本的策略。然而,在實踐中,無論當事人雙方能否屬于真正意義上的理性人,在仲裁程序的初期,基本上都會采取合作策略。這與理性人的利己意愿是相悖的,采用合作的方式方法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傷害己方利益。造成這種悖論的原因,需要運用嵌套博弈理論,將這種看似不理性的博弈行為放置在整個仲裁博弈的環(huán)節(jié),即能夠找出當事人行為的原因。所謂嵌套博弈(nestedgame),是指人們的互動行為與決策不是某個孤立博弈的結果,而是遭到他們所處的更大范圍的關系與構造的影響,即該博弈可能嵌套于某個大博弈之中,進而產(chǎn)生了不同于單個博弈的平衡結果。嵌套博弈能夠用于講明經(jīng)濟活動與其他社會活動的相關性,可以以用于解釋一系列序貫博弈活動中博弈人某一行為異常的原因。嵌套博弈是新制度經(jīng)濟學思想的具體表現(xiàn)出,格蘭諾維特教授(Granovetter)研究過經(jīng)濟活動的社會嵌入性(socialembeddedness),以為經(jīng)濟行為和經(jīng)濟制度不是孤立運行的,都要遭到社會關系的約束。古典經(jīng)濟學和新古典經(jīng)濟學主要研究獨立的、非社會化的人類行為,只是繼承了功利主義的傳統(tǒng)。這些理論通過假設而忽略了社會構造及社會關系對生產(chǎn)、分配和消費的影響,因此不能合理地解釋一些社會問題,必須研究人類行為對抗性的大環(huán)境以及小環(huán)境的交互性。從整個仲裁程序來看,申請人與被申請人處于整個程序的母博弈之中,仲裁庭組成程序只是其子博弈的一部分,嵌套在整個程序的博弈之中。固然申請人在仲裁中處于主動地位,被申請人一直處于被動防守地位,且仲裁規(guī)則本身對申請人是有利的,但申請人要想在組庭階段即獲得最大利益,將面臨被申請人的報復:退出仲裁活動,或者不配合仲裁程序之推進。無論是上述哪一種情況,對申請人在整個仲裁活動中追求的利益都是一種拖累。嵌套博弈中的蜈蚣博弈悖論(centipedegame)能夠直觀地表現(xiàn)以上活動。整個仲裁程序的推進符合蜈蚣博弈的前提。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在整個仲裁程序中輪流進行策略選擇,而可供選擇的策略只要合作與不合作兩種。由于申請人是仲裁程序的發(fā)起者,被申請人的決策選擇將直接關系到程序推進的效率。我們能夠用以下圖來表現(xiàn)雙方當事人在子博弈中的利益:如上圖,博弈從左至右進行,橫向連桿代表合作策略,向下的連桿代表不合作策略。每方下面對應的括號代表相應的人采取不合作策略,博弈結束后各自的收益,括號內左邊的數(shù)字代表被申請人的收益,右邊代表申請人的收益。由于申請人在組庭環(huán)節(jié)占有優(yōu)勢地位,被申請人假如選擇不合作,雙方收益為(1,1)。假如被申請人合作,雙方收益為(0,5),顯然,被申請人選擇不合作的可能性增大。為了使被申請人選擇合作,申請人就會獲得更大的收益,申請人需要放棄部分收益,加強被申請人對仲裁庭公正處理爭議的自信心,才能使博弈繼續(xù)。我們假設,申請人主動調整收益為(0,3),如以下圖所示:如此一來,申請人的收益就會降低到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結合當事人尋求爭議解決的意愿,被申請人愿意通過賭博來配合申請人進行仲裁活動,繼續(xù)推進仲裁程序。組庭程序就被嵌套入整個仲裁程序,申請人利用被申請人在仲裁程序開場階段信息把握不平衡、信息量少的劣勢,通過降低本身收益行為,吸引被申請人選擇合作策略,最終構成蜈蚣博弈的完好形態(tài)。上圖嵌套了所有仲裁程序的博弈形式:隨著被申請人逐步選擇配合申請人的活動,雙方當事人的活動收益均在增大,但申請人占有仲裁規(guī)則優(yōu)勢①,能夠獲得比被申請人更多的收益。申請人讓步利益越大,被申請人越能夠與申請人合作,仲裁程序推進的階段越向裁決靠近,申請人的收益越大。在蜈蚣博弈中,由于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利益的相關性,最終無法到達(10,10)的利益平衡,被申請人會在某個階段,如收益為(8,8)時,選擇不合作策略,保衛(wèi)當時的既得利益。程序的推進最終將依靠仲裁庭的強迫裁決。由此可見,被申請人從程序開場階段即選擇不配合,是降低申請人活動收益的最優(yōu)決策。申請人在組庭階段主動放棄部分利益,尋求被申請人的合作,是擴大己方收益的有效手段。被申請人應當及時衡量己方收益,及時選擇不合作策略以對抗申請人。三、仲裁庭組成程序的建議除了上面從孤立博弈行為和序貫博弈行為分析當事人行為的經(jīng)濟性以外,我們還需要考量仲裁機構在仲裁程序推進中的作用。作為仲裁規(guī)則的制定者,仲裁機構并不直接介入當事人之間的博弈行為,然而,由于仲裁并不施行地域管轄,仲裁機構之間存在廣泛競爭,這種競爭是規(guī)則設置上的競爭。仲裁規(guī)則過分偏向一方當事人導致的不公平,將會影響爭議當事人的選擇。既然在規(guī)則的束縛下被申請人無法通過自個的決策行為實現(xiàn)利益最大化,那么在屢次博弈失敗之后,被申請人將直接選擇拒絕合作的策略,以拖延仲裁程序。被申請人因而遭到的不公正待遇,將引導被申請人在下次爭議發(fā)生時選擇其他仲裁機構,甚至放棄仲裁手段。因而,從仲裁機構的角度來講,調整組庭程序、保證規(guī)則上的基本公正是最優(yōu)選擇。削弱申請人一方的優(yōu)勢,應該成為仲裁庭組成程序關注的重點。從這個意義上講,仲裁規(guī)則應當盡力尋求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盡力促進雙方合意的構成,回歸仲裁的基本價值取向。仲裁庭的組庭程序設置,除了仲裁機構指定之外,還有另外兩種方式遭到了學者的關注:一種是名單法(listsystem),另一種是由邊裁選擇首席仲裁員。(一)名單法所謂名單法,是指各方當事人編制一份名單,列上3至4名能夠接受的仲裁員。之后,這份名單在當事人之間相互交換,以求達成一致。當前,中國國際經(jīng)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北京仲裁委員會已經(jīng)開場使用這種方式。(中國國際經(jīng)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規(guī)則〕第25條規(guī)定:雙方當事人能夠各自推薦一至五名候選人作為首席仲裁員人選,并根據(jù)上述第(二)款規(guī)定的期限提交推薦名單。雙方當事人的推薦名單中有一名人選一樣的,該人選為雙方當事人共同選定的首席仲裁員;有一名以上人選一樣的,由仲裁委員會主任根據(jù)案件的詳細情況在一樣人選中確定一名首席仲裁員,該名首席仲裁員仍為雙方共同選定的首席仲裁員;推薦名單中沒有一樣人選的,由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首席仲裁員。第26條規(guī)定:仲裁庭由一名仲裁員組成的,根據(jù)本規(guī)則第二十五條第(二)、(三)、(四)款規(guī)定的程序,選定或者指定獨任仲裁員。(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規(guī)則〕第18條第2款規(guī)定:雙方當事人應當自被申請人收到仲裁通知之日起15日內共同選定或者共同委托主任指定首席仲裁員。雙方當事人可以以在上述期限內,各自推薦一至三名仲裁員作為首席仲裁員人選;經(jīng)雙方當事人申請或者同意,本會可以以提供五至七名首席仲裁員候選名單,由雙方當事人在第(一)款規(guī)定的期限內從中選擇一至三名仲裁員作為首席仲裁員人選。推薦名單或者選擇名單中有一名一樣的,為雙方當事人共同選定的首席仲裁員;有一名以上一樣的,由主任根據(jù)案件詳細情況在一樣人選中確定,確定的仲裁員仍為雙方當事人共同選定的首席仲裁員;推薦名單或者選擇名單中沒有一樣的人選,由主任在推薦名單或者選擇名單之外指定首席仲裁員。第48條規(guī)定:雙方當事人應當自收到仲裁通知之日起10日內在仲裁員名冊同選定或者共同委托主任指定獨任仲裁員。選擇獨任仲裁員時,能夠適用本規(guī)則第十八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方式。在實踐中,考慮到國外臨時仲裁的存在,名單法有兩種變化形式:當事人提供推薦名單和仲裁機構提供推薦名單。在仲裁機構提供推薦名單的方式中,還存在兩種分支:當事人在仲裁機構提供的推薦名單中選擇信任的仲裁員;當事人在仲裁機構提供的推薦名單中排除不信任的仲裁員。從規(guī)則進化程度來看,內容越豐富、越完善、變化越多的規(guī)則具體表現(xiàn)出了人們對其發(fā)展可能性和必要性的肯定。仲裁機構提供推薦名單顯然得到了大部分當事人的支持。當事人提供推薦名單盡管為雙方正在尋求的仲裁員類型指向具有幫助意義,為仲裁機構的指定奠定了基礎,但這種方式由于選擇范圍過廣,雙方當事人選擇出共同仲裁員的概率很小。仲裁機構為當事人提供推薦名單,縮小了當事人尋找的范圍,有利于共同選擇的構成。為了排除仲裁機構提供名單的人為因素,部分在線仲裁項目甚至無視仲裁員回避、利益沖突等問題,采用隨機方式方法(rotationalmethod)抽取仲裁員組成名單以供當事人選擇。對陌生人的信任程度直接決定著當事人的行為,這是在仲裁機構提供的名單中選擇信任仲裁員與排除不信任仲裁員構成的直接心理因素。中國國際經(jīng)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和北京仲裁委員會都采取了在名單中選擇信任仲裁員的方式方法,原因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第一,仲裁員本身就是值得信任的群體。國內仲裁均為機構仲裁,(仲裁法〕對仲裁員的資質和品德均提出了要求:仲裁員均為品德高尚的專業(yè)人士。在名單中選擇信任的仲裁員,意味著仲裁機構提供的仲裁員名單為更符合爭議性質的優(yōu)秀仲裁員,爭議當事人只要信任與更信任的區(qū)別。假如排除不信任仲裁員,意味著仲裁機構提供的名單中含有不符合當事人要求的仲裁員。這些仲裁員之所以被排除,或者是專業(yè)原因,或者是道德品質原因。這本身與(仲裁法〕關于仲裁員能力與品德的要求不匹配。第二,組庭的本質是選擇當事人信任的仲裁員。盡管在仲裁實踐中爭議當事人囿于仲裁規(guī)則的設置并非如此行為,但這種價值追求本身并未改變。排除不信任的仲裁員,并不意味著直接選擇當事人信任的仲裁員。對于當事人缺乏直接了解的陌生仲裁員,盡管不在排除之列,也無法歸為當事人信任之列,只能作為一種權宜之計。①第三,在當事人對仲裁員完全不了解的情形下,仲裁機構有義務幫助當事人選擇仲裁員。仲裁機構要求當事人選擇信任的仲裁員,當事人會因而尋找名單上仲裁員的相關背景資料進行比擬。相反,仲裁機構要求當事人選擇不信任的仲裁員,當事人會因而尋找這些仲裁員不被信任的原因。相比之下,前一種更為簡單,并加強了當事人對仲裁庭處理爭議的自信心。后一種較為困難,只會增加當事人對仲裁庭公正處理爭議的懷疑。因而,選擇信任的仲裁員這一方式方法是相對合理的,更有利于爭議的合理解決。(二)邊裁選擇首席仲裁員這種方式僅適用于三人庭的組成,其基本價值追求從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轉移到了仲裁庭內部的穩(wěn)定與協(xié)調。邊裁選擇首席仲裁員,是指雙方當事人各自委任一名仲裁員,然后由當事人委任的仲裁員共同協(xié)商選定首席仲裁員。在我們國家,由于(仲裁法〕規(guī)定由當事人選定或者仲裁機構指定仲裁員,并未規(guī)定能夠由仲裁員代為選擇首席仲裁員,并且為了顯示公平、公正,被選定的仲裁員在仲裁庭組成之前并不愿意太多接觸當事人,因而,這種方式方法在國內幾乎沒有實踐。有學者對這種組庭方式給予了極大的肯定,以為邊裁選任首席仲裁員的選任方式方法是最令人滿意的,由于當事人指定的仲裁員可能對于由他們選定的首席仲裁員的技能和判定力具有自信心,他們可以以將有關情況反應給指定他們的當事人,通過這種方式確保受委任者可被各方當事人所接受。筆者以為,這種首席仲裁員選定方式并不能真正解決實踐中的問題。雙方當事人委托選定的仲裁員協(xié)商一致選擇首席仲裁員,其實是將自個的權利讓渡給了己方信任的仲裁員。然而,被委托的仲裁員并不了解當事人的偏好,只能根據(jù)自個的意愿選擇首席仲裁員。在國際上,這種方式已經(jīng)造成了一定的后果:由于仲裁員來自不同國家,并不了解其他仲裁員的相關信息,在實際選擇經(jīng)過中,只能選擇己方熟悉的或者國際知名的仲裁員。這樣一來,不僅造成了當事人經(jīng)濟上的負擔,而且在一定范圍內造成了少數(shù)精英律師和仲裁員控制國際仲裁的問題,國際仲裁成了小團伙或者俱樂部,國際仲裁群體相比照較小而且互相聯(lián)絡非常嚴密。仲裁員也被定義為某種特定案件仲裁員,被重復選定或者指定。一旦實行該種首席仲裁員選定方式,國內仲裁也將面臨同樣的問題。由于國內仲裁員的報酬均采用價值評估法,知名仲裁員與普通仲裁員的報酬差異并不大,所以知名仲裁員的選擇比例會增加。出于禮貌或者相互信任等原因,被邊裁選定的首席仲裁員在其他案件中將投桃報李,提名該邊裁作為首席仲裁員的候選人。長此以往,知名仲裁員不再愿意被各種低報酬的仲裁案件所困擾,而其他具有合作關系的仲裁員則控制仲裁庭的組成,排擠其他仲裁員的進入。綜上所述,名單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爭議當事人選擇共同信任的仲裁員,而邊裁選擇首席仲裁員的方式?jīng)]有法律根據(jù),無法為當事人選擇直接信任的仲裁員,還可能引起一系列仲裁環(huán)境的變化,因而,筆者并不推薦邊裁選擇首席仲裁員的方式。(三)其他需要關注的問題從仲裁機構提供的名單中選擇共同信任的仲裁員是筆者更為傾向的組庭方式,然而,在采用這種方式組庭時,還需要關注下面問題:1.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當事人意思自治是仲裁效力的來源。假如當事人有明確意思表示,且該意思表示有充分根據(jù),仲裁機構必須予以尊重。因此,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選擇仲裁員,應當作為原則性方式方法放在名單法之前,以強調當事人意思自治。爭議當事人在適用名單法時,享有選擇名單之外的仲裁員、排除名單上所有仲裁員、請求仲裁委員會主任直接指定仲裁員的權利。2.名單法的修正在適用名單法時,可能出現(xiàn)兩名仲裁員被當事人共同選擇為信任仲裁員的情形。根據(jù)現(xiàn)有仲裁規(guī)則,仲裁委員會主任將指定華而不實一名為首席仲裁員,除此之外的仲裁庭組成人員均由仲裁委員會主任為其指定或者當事人選定。但是,怎樣利用雙方當事人共同選擇的另一位仲裁員,發(fā)揮這名仲裁員的積極作用?仲裁機構提供候選名單是有根據(jù)的,能夠結合爭議性質,根據(jù)仲裁員的職業(yè)、專業(yè)、時間布置等因素為當事人提供。當事人的共同選擇應當在仲裁庭中發(fā)揮協(xié)調當事人利益的作用。中國國際經(jīng)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和北京仲裁委員會關于名單法的適用都有前提條件,均為首席仲裁員的選擇和指定,并未對另一名共同選擇的仲裁員予以關注。運用規(guī)則合理利用另一名仲裁員,對仲裁庭的合理組成、仲裁庭內部關系的協(xié)調、仲裁裁決意見的作出均具有實際意義。筆者以為,能夠對名單法作出如下修正:若仲裁機構提供的名單中有兩名仲裁員被當事人共同選擇,該兩名仲裁員當然成為仲裁庭的組成人員,由仲裁機構在名單之外重新為其指定首席仲裁員。這樣既避免了上述問題的出現(xiàn),又回避了在仲裁實踐中邊裁一定要傾向于一方當事人的窘境。這種方式方法通過規(guī)則調和了仲裁庭內部關系,增加了邊裁之間的共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防止了首席仲裁員的傾向性。綜上所述,在仲裁庭的組庭程序方面,仲裁規(guī)則能夠表述為:第條三人仲裁庭的組成(一)申請人和被申請人應當各自在收到仲裁通知后天內共同選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員。(二)第三名仲裁員由雙方當事人在被申請人收到仲裁通知后天內共同選定或共同委托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員為仲裁庭的首席仲裁員。(三)經(jīng)雙方當事人申請或者同意,本會能夠提供五至七名仲裁員候選名單,由雙方當事人在第(一)款規(guī)定的期限內從中選擇一至三名仲裁員作為仲裁庭組成人選。候選名單中有一名一樣的,為雙方當事人共同選定的首席仲裁員,雙方當事人各自選定或者委托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候選名冊之外的一名仲裁員;有兩名一樣的,由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候選名冊之外的一名仲裁員作為首席仲裁員,與當事人一致選擇的兩名仲裁員組成仲裁庭;有三名一樣的,由該三名仲裁員組成仲裁庭,并由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華而不實一名為首席仲裁員。沒有一樣人選的,由雙方當事人各自選定或者委托仲裁委員會主任在候選名冊之外指定一名仲裁員,并由仲裁委員會主任在候選名冊之外指定首席仲裁員。(四)案件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申請人或者被申請人時,申請人或者被申請人應當共同協(xié)商選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員。(五)案件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申請人或者被申請人時,經(jīng)雙方當事人申請或者同意,能夠根據(jù)第(三)款的規(guī)定確定仲裁庭的組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