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激趣導入請大家根據(jù)下列信息猜測這是哪一位詩人或詞人:他是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字幼安,號稼軒居士,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臨港街道四風閘村)人。生于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追贈少師,謚忠敏。他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和愛國詩人陸游雙峰并峙。他的詞風“激昂豪邁,風流豪放”,代表著南宋豪放詞的最高成就。他----是誰呢?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走近作者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詞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辛棄疾一生以恢復失土為志,卻命途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失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他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托于詞作之中。其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題材廣闊又善于化用典故,抒寫力圖恢復失土的愛國信念,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代表作有《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清平樂·村居》等。此詞創(chuàng)作時間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間,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閑居帶湖時所作。辛棄疾在帶湖居住期間,他無心賞玩。眼看國是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尋覓背景目標導航1、掌握對比手法和疊句使用。2、體會構思的巧妙,生動真切。?3、體會作者濃墨重彩的“愁”。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代: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自主學習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qiǎnghuán丑奴兒:詞牌名。博山:在今江西省廣豐縣西南。因狀如廬山香爐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罷職退居上饒,常過博山。少年:指年輕的時候。不識:不懂,不知道什么是。強(qiǎng):勉強地,硬要。識盡:嘗夠,深深懂得。休:停止。詩詞注釋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人年少時不明白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吟賦新詞而勉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現(xiàn)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道:“好個涼爽的秋天呀!”文意:
少年時不懂得什么是憂愁,閑來無事喜歡登上高樓。喜歡登上高樓,為了寫首新詞沒有憂愁也要說有許多憂愁。
如今嘗盡了愁的滋味,想說卻又說不出口,而只是說:“好涼爽的一個秋天?。 边@首詞精彩地描寫了自己的心路歷程:
這首詞精彩地描寫了自己的心路歷程:青少年時代,無憂無慮,不知愁苦是什么滋味。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態(tài)的轉變,真正體會到人生的苦澀艱辛后,那許多的愁連說都說不出口,只好獨自承受了。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詞的上片,作者著重回憶少年時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歡登上高樓,憑欄遠眺。少年時代,風華正茂,涉世不深,樂觀自信,對于人們常說的“愁”還缺乏真切的體驗。首句“少年不識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棄疾生長在中原淪陷區(qū)。青少年時代的他,不僅親歷了人民的苦難,親見了金人的兇殘,同時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爭精神的鼓舞。他不僅自己有抗金復國的膽識和才略,而且認為中原是可以收復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趕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為“愁”,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發(fā)一點所謂“愁情”,他是“愛上層樓”,無愁找愁。作者連用兩個“愛上層樓”,這一疊句的運用,避開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帶起了下文。前一個“愛上層樓”,同首句構成因果復句,意謂作者年輕時根本不懂什么是憂愁,所以喜歡登樓賞玩。后一個“愛上層樓”,又同下面“為賦新詞強說愁”結成因果關系,即因為愛上高樓而觸發(fā)詩興,在當時“不識愁滋味”的情況下,也要勉強說些“愁悶”之類的話。這一疊句的運用,把兩個不同的層次聯(lián)系起來,將上片“不知愁”的這一思想表達得十分完整。詩詞賞析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詞的下片,表現(xiàn)自己隨著年歲的增長,處世閱歷漸深,對于這個“愁”字有了真切的體驗。作者懷著捐軀報國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與南宋政權同心協(xié)力,共建恢復大業(yè)。誰知,南宋政權對他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他不僅報國無門,而且還落得被削職閑居的境地,“一腔忠憤,無處發(fā)泄”,其心中的愁悶痛楚可以想見?!岸褡R盡愁滋味”,這里的“盡”字,是極有概括力的,它包含著作者許多復雜的感受,從而完成了整篇詞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轉折?!坝f還休,欲說還休”,仍然采用疊句形式,在結構用法上也與上片互為呼應。這兩句“欲說還休”包含有兩層不同的意思。前句緊承上句的“盡”字而來,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極度的高興轉而潛生悲涼,深沉的憂愁翻作自我調侃。作者過去無愁而硬要說愁,如今卻愁到極點而無話可說。后一個“欲說還休”則是緊連下文。因為,作者胸中的憂愁不是個人的離愁別緒,而是憂國傷時之愁。而在當時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況下,抒發(fā)這種憂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說,只得轉而言天氣,“天涼好個秋”。這句結尾表面形似輕脫,實則十分含蓄,充分表達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這首詞通篇言愁,上片描繪出少年涉世未深卻故作深沉的情態(tài),下片寫出成年以后滿腹愁苦卻無處傾訴的抑郁,通過“少年”與“而今”的對比,表現(xiàn)了詞人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路的痛苦,也表達了對南宋朝廷的諷刺與不滿。主旨問題探究1.全文圍繞哪那個字來寫的呢?“愁”讀上闕: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2、少年時的愁是怎樣的一種愁?為什么(結合“強”字分析)學生自由交流,閑愁少年時涉世未深,即使登樓,要愁也愁不出來,因而這時的愁是一種無根之愁,是做作之愁,是閑愁。知識鏈接知識鏈接:“登樓”《登樓賦》是東漢文學家"建安七子"--王粲的作品。這篇賦主要抒寫作者生逢亂世、長期客居他鄉(xiāng)、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產生思鄉(xiāng)、懷國之情和懷才不遇之憂,表現(xiàn)了作者對動亂時局的憂慮和對國家和平統(tǒng)一的希望,也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負、建功立業(yè)的心情。后人常以登樓暗喻“愁”,成了“愁”的代名詞。問題探究3、辛棄疾“愛上層樓”但這種愁是閑愁嗎?老師談談自己的看法,同學們可以參考,(學習態(tài)度指導:不唯師、不唯教、不唯書,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見解。少年古時指青年時期,從辛棄疾的生平看,這時的他正處于金人統(tǒng)治區(qū)內,看到淪陷區(qū)的人們在異族的奴役之下,作為血氣方剛的愛國青年,油然而生收復失地的報國之志。因而這時的愁情也是真實存在的,那就是對淪陷區(qū)人民的同情,對國土淪喪的恥辱感,這時的愁,更多是一種渴望收復中原,建立不世功業(yè)的志愿和動力,是昂揚而充滿激情的問題探究4、而今的愁是怎樣的一種愁?而今的愁是胸懷大志,倍受打擊,以致年華虛度壯志難酬的愁,是一種深沉而無法解脫的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問題探究5、為什么詞人“欲語還休”?是什么原因使他想說卻又不說了?作者處境的殘酷。統(tǒng)治者處處排擠、打擊他,他處處受猜忌,所以有愁不敢說。更主要的原因是,一生抱負化付與流水,鬢發(fā)蒼蒼,功業(yè)無成,而又沒有知音,無人理解。這種孤獨的愁情,跟誰訴說,說了又有什么用,這中間也包含著對南宋小朝廷的無限失望。因為這種失望,所以辛棄疾(欲語還休)問題探究6、詞中的“天涼好個秋”是什么含義,是閑話還是弦外有音?“天涼好個秋”是句閑淡的話,意即言不由衷地顧左右而言他。表明作者骨子里包含著憂郁和憤激之情。化深為淺,化濃為淡,寓沉郁之情于閑淡之中,耐人尋味。但“天涼”和“秋”卻透著無比的凄涼和冷清,有力地襯托了作者無限的愁情這句話看似閑話,平靜灑脫,實則卻深沉含蓄。人說秋色入心即為愁,作者這樣寫,正寫出了內心的無奈和愁緒的無盡。這一腔“愁”,詞人越是不說,越是令人感到愁的沉重。問題探究8、文中哪里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第一組:“少年”和“而今”對比;第二組:“強說愁”與“欲說還休”對比。第三組:“不識”與“識盡”對比。7、比較少年時登樓與而今登樓的目的有何不同?少年時登樓,是為了登高望遠,抒發(fā)自己的豪情壯志。而今登樓,是為了排遣內心的悲憤之情問題探究9、少年和老年,哪個是主?哪個是賓?少年為賓,老年為主。少年之愁,是可說之愁,是激昂之愁;老年之愁,是無言之愁,是沉郁之愁。而這種濃得化不開、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愁情,才是詞人要傳達的。少年”愛上層樓“的原因是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愁,而今是嘗遍了愁的滋味卻說秋天很美好。“卻道天涼好個秋”的理解是:心中充滿了愁苦,卻無處訴說,只好找個話頭,說說這天涼的秋天。問題探究10、找出文中運用重復手法的句子,并說出其作用。上片中兩個“愛上層樓”重復使用,將兩個不同層次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表達了一個完整的意思,真實地寫出了詞人年輕時代的精神面貌?!坝f還休”也有兩層意思,一是因為“識盡”愁滋味,飽經滄桑,歷經坎坷,有說不盡的“愁”。二是當時投降派當權,有“愁”無處可說,說了犯忌,不如不說。重復也同時起到了“中間樞紐”的作用。真題演練1、下列對這首詞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丑奴兒”是詞的標題,“書博山道中壁”是這首詞的副標題。B.這首詞以“愁”字貫穿全篇,著重表現(xiàn)了作者思想成熟的心路歷程。C.詞的上片以“少年不識愁滋味”為核心,回憶了年少時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時光。D.詞的下片表現(xiàn)“而今識盡愁滋味”,愁到極點而無話可說的深沉和悲憤。D真題演練2.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上片中第一個“愛上層樓”,與上句構成因果復句,意謂作者年輕時根本不懂什么是憂愁,所以喜歡登樓賞玩。B.上片中第二個“愛上層樓”,與下句構成因果關系,即因為愛上高樓而觸發(fā)詩興,在當時“不識愁滋味”的情況下,也要勉強說些“愁悶”之類的話。C.下片中第一個“欲說還休”緊承上句的“盡”字而來,作者過去無愁而硬要說愁,如今卻愁到極點而無話可說。D.下片中第二個“欲說還休”則是緊連下文的“天涼好個秋”,表現(xiàn)作者積極樂觀,將愁緒寄予自然景色之中的豁達。D真題演練3、下列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A.詞的上片側重回憶作者“少年”時的“愁”,詞的下片側重抒發(fā)作者“而今”的“愁”。B.詞的上片作者的情緒悲壯豪放,詞的下片作者的情緒哀婉凄絕,全詞形成鮮明對比。C.詞的上片作者把不諳世事的閑愁當作了愁,詞的下片作者感慨“欲說還休”的愁緒。D.上片中“不識”描繪了年輕時的純真無知,下片中“識盡”概括了作者艱辛的歷程。B真題演練(1)、形成因果關系,疊句的應用把兩個不同層次聯(lián)系起來,將上片“不知愁”這一思想表達十分完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現(xiàn)詩人嘗遍心酸后無可奈何的復雜況味,體現(xiàn)詩人之“愁”的深沉博大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zhèn)€人房屋買賣違約責任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帶物業(yè)品牌認證的房產買賣合同書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多功能挖機租賃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個人汽車貸款合同范本14篇
- 前端外包合同
- 2025版消防系統(tǒng)防排煙系統(tǒng)設計與安裝合同2篇
- 2025版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及整改合同模板
- 2025至2030年中國風囊式加藥計量泵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二零二五年度個人二手挖掘機買賣合同新能源應用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電影劇本委托創(chuàng)作與改編合作協(xié)議3篇
- 完整版100以內加減法混合運算4000道100
- 2024年產權管理部年終工作總結例文(3篇)
- 《血管性血友病》課件
- 高三日語一輪復習日語助詞「に」和「を」的全部用法課件
- 機場地勤勞動合同三篇
- 2024年山東省高考政治試卷真題(含答案逐題解析)
- 《用銳角三角函數(shù)解決問題(3)》參考課件
- 訂婚協(xié)議書手寫模板攻略
- 風水學的基礎知識培訓
- 施工組織設計方案針對性、完整性
- 2002版干部履歷表(貴州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