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臂圍和皮褶厚測量演示文稿_第1頁
上臂圍和皮褶厚測量演示文稿_第2頁
上臂圍和皮褶厚測量演示文稿_第3頁
上臂圍和皮褶厚測量演示文稿_第4頁
上臂圍和皮褶厚測量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上臂圍和(He)皮褶厚度測量演示文稿第一頁,共六十二頁。優(yōu)選上臂圍(Wei)和皮褶厚度測量第二頁,共六十二頁。體脂在(Zai)身體的分布第三頁,共六十二頁。體(Ti)脂分布皮下脂肪:第一大脂庫內(nèi)臟(Zang)周圍大網(wǎng)膜肌間第四頁,共六十二頁。成人體脂(Zhi)肪的間接估算第五頁,共六十二頁。體脂(Zhi)含量(BF)是在研究肥胖時評價體脂常用的指標。體脂含量可以應(yīng)用皮褶厚度測量、生物電阻抗法(BIA)及密度法(常用水下稱(Cheng)重法)等方法,通過各自的回歸方程計算求得。第六頁,共六十二頁。皮褶(Zhe)厚度測量基本原理(Li):人體的脂肪大約有2/3貯存在皮下組織。在身體許多部分,皮膚及皮下脂肪疏松地附著在其下的組織上,故可用拇、食指將皮膚皺襞捏起,用特制的皮脂厚度計測量出皮膚皺襞的厚度。由于皮膚厚度相差很小,因而皮膚皺襞的厚度可以代表皮下脂肪的厚度,據(jù)此推測全身體脂含量。第七頁,共六十二頁。皮(Pi)褶厚度測量測(Ce)量部位:三頭肌皮褶厚度TSF

肩胛下皮褶厚度SSF第八頁,共六十二頁。計算(Suan)公式體脂%=(4.57÷體密度-4.142)×100%X≥19XX≥19XX=肩(Jian)胛角下+上臂肱三頭肌皮膚皺襞厚度(㎜)第九頁,共六十二頁。生物電阻(Zu)抗原理:生物體中,電阻幾何級數(shù)與導體長(Chang)度、形態(tài)、橫斷面以及信號頻率有關(guān),當信號頻率和導體形狀不變時,生物電阻與導體體積有關(guān)。第十頁,共六十二頁。生物(Wu)電阻抗人體可籠統(tǒng)分成兩大組成成分,即脂肪組織和去脂肪組織。當微弱的高頻交流電通過身體時(Shi),身體內(nèi)不同的生物成分所產(chǎn)生的電阻是不同的。脂肪組織電流不易通過,去脂肪組織卻易通過。這樣通過測定機體對電流的電阻率,求得體脂含量。第十一頁,共六十二頁。在人體中電導與含水量、離子濃度有關(guān),因為瘦體包括全身幾乎所有的水和電解質(zhì)瘦體組織(leanbodymass)電導率比脂肪組織大得多,即瘦體組織電阻比脂肪組織小(Xiao),人體脂肪愈多,電阻(阻抗)值愈大。第十二頁,共六十二頁。人體電阻值與所用交流電頻率有關(guān)低頻(<1kHz)電流主要通過細胞外液高頻(500-800kHz)電流通過細胞內(nèi)、外液。選用50kHz作激發(fā)電流源,導入手、足遠端電極,由附近電極檢測降壓。為減少皮(Pi)膚與電極間的相互影響,可采用四電極法測量阻抗。第十三頁,共六十二頁。優(yōu)點:快速、簡捷(Jie)、成本低廉,無創(chuàng)和安全等特點,適用于成人和兒童的測量,有廣闊的應(yīng)用前景。優(yōu)點:儀器相對便宜,無創(chuàng)傷性,可測定去脂組織(FFM)、總體脂肪(TBF)和總體水(TBW)。

缺點:計算方程式有多種。第十四頁,共六十二頁。水(Shui)下稱重法第十五頁,共六十二頁。水下稱重(Zhong)法

阿基米德曾經(jīng)通過測量皇冠純金及銀的(De)密度(d),利用下列方程式,求得皇冠中含銀的重量。1/d(皇冠)=(1-X)/d(金)+X/d(銀)其中X是皇冠中所含銀的重量。第十六頁,共六十二頁。體脂的測定可以通過同樣的原理。經(jīng)過反復測定,人(Ren)體脂肪的密度基本恒定為0.90,而不含脂肪的身體組織(去脂組織)的密度約為1.10,如果X為體脂占體重的百分比,則:100/d(機體)=(100-X)/1.10+X/0.90X=495/d(機體)-450第十七頁,共六十二頁。水下(Xia)稱重法(密度法)BF%=(4.570/D一4.142)×100(Brozek公式)D=M/Vt—RV其中D為體密度,M為體重,Vt為人體總?cè)莘e(吐氣的排水量),RV為肺殘氣容積(人體在(Zai)齊頸水面下測得)第十八頁,共六十二頁。休息(Xi)一下?第十九頁,共六十二頁。皮褶厚(Hou)度與營養(yǎng)皮褶厚度的定義皮褶厚度的營養(yǎng)學意(Yi)義皮褶厚度的測定皮褶厚度儀的使用方法常用測量部位的生理定位體脂肪的計算與評估第二十頁,共六十二頁。皮褶厚度(Du)的定義皮褶是皮下脂肪的厚度。是衡量個體營養(yǎng)狀況和肥胖程度較好的指標。人體的脂肪大約有2/3貯存在皮下組織,通過測量皮下脂肪的厚度,不僅可以了解皮下脂肪的厚度,判斷人的肥瘦情況,而且還可以用所測得的皮脂肪厚度推測全身的脂肪的數(shù)量,來評價人身組成的比例。這是評定人身組成最(Zui)簡便的方法。第二十一頁,共六十二頁。皮褶厚度的營養(yǎng)學(Xue)意義由于身體脂肪總量的(De)一半儲存在皮下,因而皮褶厚度的(De)測量結(jié)果可以用來評定身體成分,推算全身脂肪重量和瘦體重第二十二頁,共六十二頁。測(Ce)量上臂圍和皮褶厚度的意義1、上臂圍本身可反映營養(yǎng)狀況,它與體重密切相關(guān)。2、皮褶厚度是衡量個體營養(yǎng)狀況和肥胖程度較好的指標,主要表(Biao)示皮下脂肪厚度,可間接評價人體肥胖與否。WHO推薦選用肩胛下角、肱三頭肌和臍旁三個測量點。3、皮褶厚度反映人體皮下脂肪含量,它與全身脂肪含量具有線性關(guān)系,可以通過測量人體不同部位皮褶厚度推算全身脂肪含量。相關(guān)系數(shù)在0.7—0.9第二十三頁,共六十二頁。測量上臂圍和(He)皮褶厚度的意義4、通過測量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還可以反映人體皮下脂肪的分布情況。測定部位有上(Shang)臂肱三頭肌、肩胛下角、腹部、髂脊上(Shang)部等,前三個最重要,可分別代表肢體、軀干、腰腹等部分的皮下脂肪堆積情況。5、用上臂圍和肱三頭肌皮褶厚度可計算上臂肌圍和上臂肌面積,反映機體肌肉的發(fā)育狀況。第二十四頁,共六十二頁。測量上(Shang)臂圍和皮褶厚度的意義上(Shang)臂肌圍(cm)=上臂圍(cm)-3.14*三頭肌皮褶厚度(cm)上臂肌面積(cm2)=【上臂圍(cm)-3.14*三頭肌皮褶厚度(cm)】2/(4*3.14)第二十五頁,共六十二頁。皮褶厚度儀的(De)使用方法

壓力調(diào)節(jié)(Jie)旋鈕調(diào)整0接點把柄第二十六頁,共六十二頁。長時間未使用的皮褶厚度計在使用前必須校正皮褶計的壓力要求符合規(guī)定標準(Zhun)(10g/cm2)使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將特定解剖部位的皮膚連同皮下組織捏起,右手握皮褶厚度計距左手拇指捏起部位1cm處的皮褶厚度右手拇指松開皮褶計卡鉗鉗柄,使鉗尖部分充分夾住皮褶在皮褶計指針快速回落后立即讀數(shù)一般要求在同一部位測量3次,取平均值為測量結(jié)束第二十七頁,共六十二頁。皮褶(Zhe)厚度儀的使用方法儀器的調(diào)整--使用前須將圓盤內(nèi)指針調(diào)整到刻度表上的“0”位(Wei)。調(diào)整方法:用手轉(zhuǎn)動調(diào)整“0”位(Wei)盤即可將指針對準到“0”位(Wei)。

第二十八頁,共六十二頁。皮(Pi)褶厚度儀的使用方法校正壓力--指針調(diào)到“0”位后,須將皮脂厚度計兩個接點間的壓力調(diào)節(jié)到國際規(guī)定的10g/mm2的范圍。左手持皮脂厚度計呈水平位置,在皮脂計的下方測試臂頂端的小孔上掛200g重量的砝碼。再將皮脂下主弓形臂的根部與該臂頂端的接點呈水平線,此時觀察圓盤內(nèi)指針偏離情況。如指針處在15-25mm范圍內(nèi)說明兩接點的壓力符合10g/mm2的要求,無須調(diào)節(jié)旋扭。如果指針超出25mm以上,說明壓力接點壓力不足。須通過向左側(cè)方向轉(zhuǎn)動旋扭增加壓力,直接指針調(diào)到15-25mm范圍內(nèi)為(Wei)止。反之,則調(diào)節(jié)旋扭向右轉(zhuǎn)動減少壓力調(diào)節(jié)到指針在規(guī)定范圍內(nèi)。指針的±5mm的差異不會影響測定結(jié)果。

第二十九頁,共六十二頁。常見的測量(Liang)部位測量(Liang)部位有:肱三頭肌部肩胛下角部腹部髂嵴上部等其中前3個部位最重要第三十頁,共六十二頁。常見的測量(Liang)部位定位測量部位

一般測量右側(cè),常測的皮褶部位為以下幾處:

1.上臂部

上肢自然下垂,于肩峰與尺骨鷹嘴連線中(Zhong)點處,垂直捏起皮褶。

2.肩胛下部

肩胛骨下角下方約1厘米處。皮褶方向向外下方,與脊柱成45度。

3.腹部

臍旁1厘米處,垂直捏起皮褶。

4.髂部

髂嵴上方肚臍水平線與腋中(Zhong)線交界處,垂直捏起皮褶。

5.大腿部

腹股溝中(Zhong)點與髕骨上緣中(Zhong)點連線的中(Zhong)點,皮褶方向與大腿縱軸平行。第三十一頁,共六十二頁。1.肱三頭肌部皮褶(Zhe)厚度第三十二頁,共六十二頁。TricepsSkinfold

Alongthemidlineonthebackofthetricepsoftherightarm,determinethemidpointlocatedbetweenthetopoftheacromialprocess(topoftheshoulder)tothebottomoftheolecranonprocessoftheulna(elbow).Pinchtheskinsothatthefoldisrunningvertically.

第三十三頁,共六十二頁。第三十四頁,共六十二頁。第三十五頁,共六十二頁。肱三頭肌(Ji)部皮褶厚度測試方法:

(1)受試者自然站立,被測部位充分裸露。(2)測試人員找到肩峰、尺骨鷹嘴(肘部骨性突起)部位,并用油筆標記出右臂后面從肩峰到尺骨鷹嘴連線中點處。(3)用左手拇指和食、中指將(Jiang)被測部位皮膚和皮下組織夾提起來。(4)在該皮褶提起點的下方用皮褶計測量其厚度,把右拇指松開皮褶計卡鉗鉗柄,使鉗尖部充分夾住皮褶;在皮褶計指針快速剛落后立即讀數(shù)。要連續(xù)測量3次,記錄以毫米(mm)為單位,精確到0.1mm。第三十六頁,共六十二頁。5.2注意事項:

①受試者自然站立,肌肉不要緊張,體(Ti)重平均落在兩腿上;

②把皮膚與皮下組織一起夾提起來,但不能把肌肉提夾住。③測量者每天工作開始前,及時從儀器箱中取走皮褶厚度測量計;每天工作完成后,裝入皮褶厚度測量計盒中,并放人儀器箱中保存。第三十七頁,共六十二頁。第三十八頁,共六十二頁。Pectoral(Chest)SkinfoldUsingalinefromthefoldoftheaxillary(armpit)tothenipple,determinethemidpoint.Pinchtheskinwiththefoldrunninginthesamedirectionoftheline.

第三十九頁,共六十二頁。2.肱二(Er)頭肌部皮褶厚度(1)測試方法:①受試者自然站立,被測部位充分裸露。②受試者上臂放松自然下垂,測試人員取肱二頭肌肌腹中點處(基本與乳頭水平),為肩峰與肘鷹嘴連線(Xian)中點上1cm,并用油筆標記出該點。③順自然皮褶方向,用左手拇指和食、中指將被測部位皮膚和皮下組織夾提起來。④讀數(shù)同前。第四十頁,共六十二頁。第四十一頁,共六十二頁。AbdominalSkinfoldSelectasiteontherightsideabout1inchlateralfromand0.5inchbelowtheumbilicus(bellybutton).Liftahorizontalfoldofskinforthemeasurement.NOTE:TheJacksonandPollock(1978)andJackson,Pollock,andWard(1980)abdominalskinfoldsweremadeusingaverticalfold.Consequently,oneshouldstayconsistentwithhowtheoriginalequationswerevalidatedwhenusingtheseequations.

第四十二頁,共六十二頁。3.肩胛下角皮褶厚(Hou)度

subscapularskinfold

(1)測試方法:①受試者自然站立,被測部位充分裸露。②測試人員用油筆標出右肩胛下角位置。③在右肩胛骨下角下方1cm處,順自然皮褶方向(即皮褶走向與脊柱(Zhu)成45。角),用左手拇指和食、中指將被測部位皮膚和皮下組織夾提起來。④讀數(shù)同前。第四十三頁,共六十二頁。肩胛下(Xia)角皮褶厚度

subscapularskinfold

第四十四頁,共六十二頁。4.髂嵴上部(Bu)皮褶厚度(1)測試方法:①受(Shou)試者自然站立,被測部位充分裸露。②在腋前線向下延伸與髂嵴上相交點垂直捏起皮褶。③讀數(shù)同前。第四十五頁,共六十二頁。第四十六頁,共六十二頁。SuprailiacSkinfoldDeterminethemidaxillarylineandpalpatefortheiliaccrest(topofthehipbone).Grasptheskinthatfollowsthenaturalfoldwhichwillfollowalineofapproximatelyfromthesuprailiactotheumbilicus(bellybutton),anangleofapproximately30degrees.

第四十七頁,共六十二頁。ThighSkinfoldDeterminethemidlineofthefrontofthethighandmeasuremidwaybetweentheinguinalcrease(thenaturalcreasebetweenthethighandhipwhichisatanapproximate45degrees)andthetopofthepatella(kneecap).Graspaverticalfoldofskinforthemeasurement.

第四十八頁,共六十二頁。第四十九頁,共六十二頁。三、體(Ti)格測量的評價身高、體重的測量是體格測量的主要內(nèi)容,其表示方法有按年齡的身高,按年齡的體重及按身高的體重。按年齡的身高偏低,表示較長期的慢性營養(yǎng)不良,而按身高的體重偏低,表示較急性的營養(yǎng)不良。不同年齡和(He)性別的人群其評價方法不同,特別是兒童評價方法較多,其評價標準各國也不一致。由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美國國家衛(wèi)生統(tǒng)計中心(NCHS)提出的身高和體重數(shù)值,已被大多數(shù)國家采用,我國目前以此作為評價兒童生長發(fā)育狀況的參考標準。第五十頁,共六十二頁。常用的評價方(Fang)法有以下幾種:(一)平均值法對群體的調(diào)(Diao)查結(jié)果按性別、年齡分組后,所得平均值與參考標準直接比較是一個最直接的評價方法,缺點是需要集較大的樣本量,才能使各年齡組有足夠的數(shù)量,以便進行比較說明差異,因此不常應(yīng)用。第五十一頁,共六十二頁。(二)中(Zhong)位數(shù)百分比法即調(diào)查兒童的身高或體重的數(shù)值達到同年齡、性別參考標準中位數(shù)的百分比,以此來評價兒童生(Sheng)長情況。一般在兒科常用此方法,例如,常用的GOMEZ評價法為:Ⅰ°營養(yǎng)不良——參考標淮體重中位數(shù)的90%~74%Ⅱ°營養(yǎng)不良——參考標準體重中位數(shù)的75%~60%Ⅲ°營養(yǎng)不良——參考標準體重中位數(shù)的60%以下這種育法的優(yōu)點是意義比較明確。易為?0童家長理解.但缺點是不同指標的中位數(shù)百分比的數(shù)值意義不一樣,如按年齡體重中位數(shù)80%與年齡身高中位數(shù)80%,意義不同,臨床上還有按身高的體重中位數(shù)百分比來評價營養(yǎng)狀況,第五十二頁,共六十二頁。第五十三頁,共六十二頁。國際上對群(Qun)體兒童生長發(fā)育的評價一般有以下3個指標:1.體重不足指兒童按年齡的體重(WT/A)低于參考標準體重中位數(shù)減兩(Liang)個標準差,為等級標準上等>X+2SD中上等X+SD~X+2SD中等X—SD~夏+SD中下等一2SD~i—SD下等<X一2SD中度體重不足,低于參考標準體重中位數(shù)減3個標準差,為重度體重不足。體重不足率常被用來作為營養(yǎng)不良的患病率。第五十四頁,共六十二頁。2.發(fā)育遲緩凡兒童年齡的身高(HT/A)低于參考標準身高中位數(shù)減兩個標準差,為中度發(fā)育遲緩,低于參考標準身高中位數(shù)減3個標準差,為重度發(fā)育遲緩。這一指標主要反映慢性、較長期的營養(yǎng)不良。3.消瘦凡兒童身高的體重(wr/HT)低于參考標準中位數(shù)減兩個標準差,為中度消瘦,低于參考標準中位數(shù)減3個標準差,為重度消瘦。這一指標代表(Biao)較急性的近期營養(yǎng)不良。第五十五頁,共六十二頁。第五十六頁,共六十二頁。第五十七頁,共六十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